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非灌肠局部治疗应用近况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非灌肠局部治疗应用近况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非灌肠局部治疗应用近况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非灌肠局部治疗应用近况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非灌肠局部治疗应用近况

陈英群1 马贵同2△

1同济大学附属铁路医院中医三病区,上海 200072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关键词] 结肠炎,溃疡性; 局部治疗,非灌肠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直、结肠部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相当棘手,西药普遍存在疗程长、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缺点,常为患者难以承受。中医药局部治疗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局部疗法是保留灌肠,此法具有作用直接、疗效显著、药源充足、可随证加减等优点,也是中医药最早的非口服局部疗法,但长期使用渐露操作烦琐之弊,由此引发许多其他局部疗法和制剂,现就其临床应用近况综述如下。

1 直肠点滴法

胡一莉[1]以双黄连注射液1.8g,云南白药、锡类散各1.0g,普鲁卡因0.5g,用0.9%NaCl溶液200ml稀释后,共置输液瓶中,将无菌导尿管插入乙状结肠25~30cm,以60~80滴/min滴入,每晚1次,20d为1个疗程。经3个疗程后,22例溃结患者,治愈1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詹菁等[2]将苦参、百部、黄柏、黄芩、蒲公英各30g,紫草15g,金银花、大黄、白头翁、土茯苓、旱莲草、秦皮、生地榆、紫花地丁各20g,浓煎取汁150~200 ml,待药液冷却至40℃左右,用一次性输液瓶,将去针头前端皮管涂上液体石蜡,插入距肛门深度15~25cm,缓慢滴入,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30例患者近期治愈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王国川等[3]则以自拟肛炎愈(黄芩、黄柏、黄连各20g,芍药15g,石榴皮25g)浓煎液150~200ml,用一次性输液器,插入距肛20cm左右,滴速为80滴/min,10d为1个疗程。大便常规无异常,便次每日5次以上者,加用罂粟壳20g;大便常规有红细胞、肠镜检查表现为肠壁大小不等的溃疡灶、或有点片状出血者,加白芨20g,三七10g。88例患者平均经1.3个疗程后,66例治愈,有效11例,无效11例,治愈率75.0%,有效率87.5%。

直肠点滴法原理、操作类似于灌肠疗法,所不同的是中药直肠点滴能使药液较长时间、广泛地直接

△指导者作用于直肠粘膜,除局部抗炎作用外,药液也可经过肠系膜下静脉进入大循环而起到抗炎作用,不失为一种灌肠以外的有效局部治法。此法药液温度一般须控制在35~40℃,滴速以60~80滴/min为宜,即150~200m l药液应在45~60m in滴完。

2 直肠糊剂注入法

白云[4]以薏苡仁15g,珍珠母30g,金银花15 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苦参10g,地榆10 g等药常规煎煮,在药液浓缩过程中将白芨徐徐散入,待药糊冷却至35~40℃后,用50ml注射器分次缓慢将药糊注入溃结部位,取得良效。任来斌等[5]则将白芨、乌贼骨、山药、赤石脂、黄芪各3份,三七粉、罂素壳各2份,枯矾1份,混合磨粉,过200目筛,每次取药粉50g加水100m l煎熬成糊状(大便稀溏者熬成膏状),将药糊用自制注射器沿肠腔由内至外均匀地涂抹于病变部位,每晚1次,14d为1个疗程。结果62例患者,治愈46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治愈率71%,与普鲁卡因等西药灌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糊剂注入有以下特点: 多加用白芨,白芨入水煎即呈胶质状,可增加药汁稠度,便于药糊粘附肠壁而收止血、生肌、敛疮之功,且形成薄膜起保护作用; 中药糊剂直肠给药,增加了药物与溃疡部位的接触面,药物直达病所;中药糊剂粘滞性强,直肠内易保留,克服了一些中药汤剂或西药液体药物灌肠不易保留的缺点。

3 栓剂

马贵同等[6~9]在国内率先研制出纯中药肠道栓剂,并开展栓剂治疗溃结的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通过115例轻-中度、左半结肠以下溃结患者的临床观察,清肠栓的临床有效率,远、近期疗效以及降低复发率均优于西药组(SASP),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动物研究证实,清肠栓能预防实验性溃结模型的形成;降低兔结肠粘膜蛋白致敏溃结大鼠模型的IgG、血小板粘附率、结肠组织MPO和结肠损伤程度评分;提高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从而起到抗炎、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改善过氧

?

253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年8月第11卷第4期

化亚硝酸钠溃结模型病理形态,降低结肠粘膜的MPO、SOD、NO和损伤评分;降低三硝基苯磺酸(T NBS)溃结模型促炎细胞因子IL-1 、IL-6水平及其mRNA表达。欧阳建东等[10,11]在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结疗效理想的启发下,以锡类散为主药,加聚已二醇基质制成栓剂,早晚1粒纳肛,15d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65例患者治疗前后内镜积分的疾病活动指数(DAI)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1);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锡类散栓剂能促进溃疡愈合、炎症吸收及提高大鼠结肠粘膜SOD活性。

相对于国内普遍使用的灌肠法而言,栓剂却是欧美国家广泛使用的溃结局部治疗法。实际应用表明,患者对栓剂的依从性更佳,每日给药1~2次,自己纳肛,操作简便,可望为溃结的肠道局部用药开辟一条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以逐步取代灌肠等肠道局部疗法。

4 直肠喷药法

赵朝坤等[12]用蒲芨粉(蒲黄、白芨、黄连、三七等)高压消毒后,在肠镜直视下将药粉20~30g散于溃疡面及周围3cm表面。治疗56例,其中52例痊愈,好转4例。李忠信等[13]用恒温结肠喷粉机将药粉(黄连、白芍、地榆、白芨、海螵蛸、珍珠、青黛、赤石脂、血竭、儿茶、炉甘石等)直接喷散病灶,治疗50例,总有效率94%。直肠药粉喷散法,借助肠镜或恒温结肠机虽有一定不便之处,但确实可使药粉明确定位于病变局部,不失为又一种局部疗法。

钱澄渝[14]则应用西瓜霜喷剂直接插入肛门喷涂治疗30例溃结患者,其中18例合并乙状结肠炎, 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一切治疗药物。结果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治愈率40%,总有效率100%,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西瓜霜本用于上呼吸道及口腔粘膜炎症和溃疡,素有快捷的疗效,借用于低位溃疡性直、乙状结肠炎患者,亦有确切疗效,当属异病同治之例。

5 气压药液布散法

贾美华等[15]创制辨证方药气压药液布散法治疗溃结,即用导尿管作肛管插入肛门,以气球的气压压迫中药汤剂喷注布散到病变结肠,以病位的远近决定气压的大小,务必使药液直接布散到病变部位。治疗40例患者,显效率87.5%,好转率7.5%,无效率5%。气压药液布散法是一种有效的将药液直接布散到病灶处的治法,此法的药物吸收总量、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均较口服给药明显提高,使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被消化液破坏,药力直接发挥作用。运用此法,病位明确是前提,气压大小是关键。

综上所述,继灌肠疗法以后,中医药直、结肠局部给药治疗溃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溃结的优势和特色。直肠滴入、糊剂注入法,在药液保留问题上有所改进,但操作方法与灌肠大同小异,难以全面推广;肠镜下喷散药粉,定位明确,药力直接,但也最不便,大部分患者难以配合;气压药液布散法比较新颖,若加以改良致使用更为方便,不失为一种局部治疗的新思路;药物直接喷涂法和栓剂疗法均较为简便,患者可自行上药,比较符合现代人士的用药理念。现行疗效显著的栓剂有待进一步完善其药效学及其他多学科综合研究,争取尽早市场化以造福溃结患者。另外,虽然溃结好发于直、乙状结肠,但横结肠、乃至全结肠溃结患者并不少见,此类溃结的局部疗法和制剂值得进一步研发。

参考文献

1 胡一莉.双黄连针加味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2例.浙江中医杂志,1997,32(6):254.

2 詹 菁,范 恒,张晓红,等.中药直肠滴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湖北中医杂志,1999,21(6):264.

3 王国川,陶戴云,葛迎辉.自拟肠炎愈直肠点滴治疗慢性结肠炎88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11(4):253.

4 白 云.中药糊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体会.甘肃中医,1994,7(3):32.

5 任来斌,杜思民.中药糊剂直肠注入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河南中医,1999,19(5):17.

6 马贵同,龚雨萍,张晓峰,等.中药栓剂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30(12):2. 7 张晓峰,苏佩清,任建素,等.中药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实验模型的影响.河北医学,1998,4(5):1.

8 郑红斌,胡鸿毅,黄礼杰,等.不同剂量过氧酸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 25(4):39.

9 郑红斌,胡鸿毅,陆 雄,等.清肠栓防治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的实验研究.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1):

47.

10 欧阳建东,高 靖,李 明.锡类散栓剂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铁道医学,1999,27(3):150.

11 欧阳建东,高 靖,李 明.中药栓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7):19.

12 赵朝坤,赵 磊,钟清云.蒲芨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17(1):59.

13 李忠信,李秀娥,封俊安,等.喷粉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17(1):59.

14 钱澄渝.中药喷剂治疗直肠炎30例.吉林中医药, 1999,19(6):27.

15 贾美华,孙 修,陆绍荣,等.气压药液布散法治疗慢性结肠炎40例小结.浙江中医杂志,1998,33(3):114.

(收稿日期:2002-07-15)

?

254

?Chin J Integr Trad W est M ed Dig,Aug2003Vol11,No.4

经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经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标签:溃疡性结肠炎;经方;灌肠;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1-2]。因灌肠能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肠内局部药物浓度,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有效利用度,在UC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UC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范畴,历代医家在治疗本病过程中总结制定了一些经验方,如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芍药汤等。目前这些方药不仅在UC中药口服治疗中应用广泛,在灌肠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现就近年来经方灌肠治疗UC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1 灌肠方药 1.1 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由葛根、黄芩、黄连和炙甘草组成,有清热除湿、升阳止泻的功效,是历代医家治疗UC的主要方剂之一。吴谦认为此方“四倍葛根以为君,芩、连、甘草为之佐,其意专解阳明之肌表,兼清胃肠中之里热,此清解中兼解表里法也”。徐大椿《伤寒类方》指出“芩、连、甘草为治痢之主药”。 袁氏等[3]以葛根芩连汤加蒲公英灌肠治疗60例湿热内蕴型UC,总有效率达90%。颜氏[4]采用葛根芩连汤加黄柏、煅龙骨、煅牡蛎、白及灌肠治疗48例UC,总有效率达91.67%。吴氏等[5]对36例湿热夹滞型UC患者,治以葛根芩连汤加败酱草、栀子、红藤灌肠兼口服,总有效率达91.67%。汪氏等[6]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西药灌肠治疗23例UC,总有效率达91.3%。廉氏[7]以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西药灌肠治疗50例UC,总有效率达94%。曹氏[8]采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加减联合西药、中成药灌肠治疗28例UC,总有效率达92.86%。 1.2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由白头翁、黄柏、黄连和秦皮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是临床治疗UC的常用方剂之一。 郑氏[9]采用白头翁加减灌肠治疗83例UC,总有效率达97.6%;随访发现3个月、6个月、6~12个月和2年内的复发病例分别为0、2、3和6例,总复发率为27.5%。付氏[10]以白头翁汤加味灌肠治疗35例UC,总有效率为94.29%。 白头翁汤灌肠与中药口服联用治疗UC也可获得较好的临 床疗效和较高的结肠镜下治愈率。谭氏[11]采用加味白头翁汤灌肠与中药口服治疗32例UC,总有效率达96.9%。且4周后随访发现32例患者中,28例纤维结肠镜复查报告结肠溃疡面已愈合。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方法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方法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通过使用刺激性小的尿管代替肛管,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插入肛管的深度、体位及流速,选择接近体温的灌肠液的温度,以期达到减轻病人痛苦、延长药物在肠道保留时间、促进溃疡早日愈合。方法对住院56例病人进行随机分组,采用不同灌肠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和肠镜检查及病人满意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人性化的选择舒适的肛管、合适的温度,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插管深度、体位及流速,大大提高了病人舒适度及满意度,提高了临床疗效,促进了溃疡早日愈合,减轻了病人痛苦。【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方法;疗效;满意度 溃疡性结肠炎系指原因不明、非特异性的大肠炎症。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症状,近年来发病率较高。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但传统的保留灌肠法,存在着灌肠时护士插管深度不好掌握、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反复插管及肛管硬度造成黏膜的二次损伤、药液外溢的缺陷,影响了治疗效果,造成病人不必要的身心痛苦,为避免此

类事件发生,促进病人溃疡早日愈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4—10月,在我科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需保留灌肠的患者56例,均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1.6±5)岁,病程(3.6±1.7)年,病情属轻度17例,中度11例,病变累及直、乙状结肠16例,左半结肠5例,右半结肠7例;对照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40.8±6)岁,病程(3.3±1.4)年,病情属轻度15例,中度13例,病变累及直、乙状结肠12例,左半结肠8例,右半结肠7例,全结肠1例。患者在病情、病程、年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四川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1]。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按照马晓霞等《循证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患者中的应用》的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灌肠技术[2]。 2.1.1 肛管的选择用16-18号一次性硅胶导尿管代替肛管灌肠,具有对直肠黏膜刺激小,无损伤,使药物保留时间延长等优点。 2.1.2 插管的深度根据结肠镜检术所提示的病变部位而定肛管插入深度(直肠7~12cm;乙状结肠15~20cm;全结肠30cm)灌肠,肛管可达乙状结肠或直肠中段等部位,避免了药物直接流入直肠,刺激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8-12T15:41:18.8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王敏 [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 王敏 (山东蓬莱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265600)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287-02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其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可归属中医的“泄泻”、“腹痛”、“肠痹”范畴,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目前,西医药针对本病的治疗效果不满意,而且有很多毒副作用。中医药具有疗效稳定,无副作用等特点。我科于2008年—2011年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临床护理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8—64岁,病程10个月—10年不等。所有患者均经结肠镜及病理诊断确诊,病变部位多在直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轻者排便每日3—5次,重者每日排便10余次。全部病例均有粘液便或脓血便,大便潜血(+),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便后隐痛,以左下腹为重,亦可涉及全腹。 1.2 方法 1.2.1 中药方剂组成 五倍子15g 败酱草30g 公英30g 地丁15g 乌梅12g 土茯苓30g 蒲黄炭12g 酒大黄12g 1.2.2 灌肠液的配制 将上述中药煎汁150ml,温度38—40℃每晚灌肠1次,重度患者每日早晚各灌肠一次,14天为1疗程,连续用2—3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可间隔3—5天。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临床治愈24例,占75%;好转7例,占21.9%;无效1例,占3.1%。总有效率96.9%。 3. 护理 3.1 灌肠的护理: 3.1.1 灌肠时用床帘或屏风遮挡,维护患者自尊,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嘱患者排空二便。 3.1.2 患者取屈腿左侧卧位,选择一次性导尿管作为肛管,前端涂少许石蜡油,排尽管内空气,轻轻插入肛门15—25cm,用60ml针管抽吸药液,缓慢注入肠内。 3.1.3 插管动作要轻柔,特别是有痔疮的患者,嘱患者做深呼吸,减轻腹压,使肛门括约肌松弛,从而顺利插入所需刻度。 3.1.4 注入的药液速度要缓慢,以减少对肠壁的机械性刺激。灌肠液温度不宜过高过低,药液量小于200ml,患者便血量多时,温度适当降低,保持在37—38℃,怕冷的患者,选择灌肠液温度适当提高,以患者没有不适感觉为最好,灌肠液过凉,刺激肠粘膜引起肠蠕动,不利于药液的保留,温度过高可使肠粘膜受刺激,处于充血、水肿,易引起排便反射。如灌肠液注入不畅,应旋转导尿管,防止粪块堵塞,或拔出重新缓慢插入。 3.1.5 嘱患者尽可能忍耐,多保留灌肠液的时间,保留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灌肠后,嘱患者每15—20分钟更换体位一次。让药液与肠壁充分接触,以利于病变粘膜修复,依据肠镜所示病变部位,采取合适的体位,如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者应采取左侧卧位。病变在升结肠者,应采取右侧卧位。 3.1.6 灌肠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和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有便意和腹胀时,嘱患者张口呼吸,以放松腹肌,减轻腹压;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出冷汗腹痛时,应立即减慢或停止灌肠,让其平卧位休息,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3.2 情志护理 精神心理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因素之一,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易发难愈,需要长期治疗,药费价格昂贵,经济负担重,致使病人心情焦虑,抑郁,治疗的依从性差,所以入院后应热情接待患者,并向患者讲解病情,灌肠的适应症、禁忌症,说明灌肠的必要性、重要性,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3 饮食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宜选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腻、油炸、粗纤维食物,忌食牛乳和乳制品,慎吃海鲜。饮食要有规律,少量多餐,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病情。 3.4 腹痛护理 观察患者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及持续时间。轻度腹痛时,可给予腹部热敷,腹痛重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可给予针灸或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药物。 3.5 腹泻护理 注意观察粪便的形状、量及排便次数,及时做好记录。腹泻严重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4. 体会 我科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粘膜,达到收敛、消炎、愈合的目的。此方法简单易行,痛苦小,副作用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体会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体会 关键词中药灌肠疗法;溃疡性结肠炎;理论探讨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临床表现,其病程长,病情轻重不等,容易反复。在祖国医学中,其属于“休息痢”、“久痢”、“肠澼”等疾病范畴[1]。近年来中药灌肠疗法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近年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以飨同道。 1 中药灌肠疗法源流 中药灌肠疗法是将适量的中药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使得药液在肠道保留一段时间,患者通过肠道吸收供给药物,达到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学外治法中导法的范畴。 有记载的灌肠疗法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唐代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脾脏下》载:治疗疳痢不止时,主张用大麻子、胡麻一块熬,“令黄,以三升瓦瓶,泥表上,厚一寸,待泥干,内大麻等令满,以四、五枚苇管插口中,密泥之,掘地作灶,倒立灶口,底著瓦器承之。密填灶孔中,地平聚炭瓶四面。… …放火烧之,”至明旦开取,适其寒温,灌入疳湿痢患者下部,一合,寻觉咽中有药气者为佳。亦不得过多,多用则伤人。另外在《证治准绳》、《医宗金鉴》、《世医得效方》等书籍中都有类似记载。从上可知,我国古代医家已经可以很好的使用灌肠法,它是中医外治法的一个方面,具有使用简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等特点,并且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 2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理论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位在大肠腑,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脾肾虚弱,标实为湿热瘀滞。其发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之因、过劳过逸、食饮不调等因素有关,主要致病因素是湿邪,与大肠、肝、肾关系密切,初起以湿热内蕴肠腑,湿热下注大肠故见腹泻,壅塞不通则痛,常见腹痛,久则伤脾及肾,而致脾肾两虚,邪气入络,肠络损伤,血败肉腐,而致血瘀,脓血而成,正如叶天士所说“初病在气”、“久病在血”、“久病入络”。清·李用粹在《证治汇补·瘀血痢》中云“恶血不行,凝滞于里,侵入肠内,而成痢疾。”总之,久病则瘀,瘀血弗去,新血弗生,气血愈虚,正气愈虚,肠腑失养,则病情反复,经久难愈。中药灌肠是将一定量的药物溶液由肛门经直肠灌人大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正如清·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之法也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临床上,大部分病例溃疡性结肠炎的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 【病理】 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范围多自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 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是UC的基本病变,活动期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在固有膜、隐窝上皮(隐窝炎)、隐窝内(隐窝脓肿)及表面上皮。当隐窝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出现广泛的小溃疡,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溃疡。肉眼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出血,糜烂及溃疡。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病变涉及结肠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常并发急性穿孔。 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致正常结构破坏。显微镜下见隐窝结构紊乱,表现为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等萎缩改变,伴杯状细胞减少和潘氏细胞化生。可形成炎性息肉。由于溃疡愈合、瘢痕形成、黏膜肌层及肌层肥厚,使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缩窄。少数患者发生结肠癌变。 【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因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黏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至稀水样。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反有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a3091449.html,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体会 作者:余金钟李波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22期 【关键词】中药灌肠疗法;溃疡性结肠炎;理论探讨 DOI:10.14163/https://www.doczj.com/doc/4a3091449.html,ki.11-5547/r.2016.22.19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溃 疡性结肠炎主要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临床表现,其病程长,病情轻重不等,容易反复。在祖国医学中,其属于“休息痢”、“久痢”、“肠澼”等疾病范畴[1]。近年来中药灌肠疗法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近年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以飨同道。 1 中药灌肠疗法源流 中药灌肠疗法是将适量的中药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使得药液在肠道保留一段时间, 患者通过肠道吸收供给药物,达到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学外治法中 导法的范畴。 有记载的灌肠疗法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唐代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脾脏下》载:治疗疳痢不止时,主张用大麻子、胡麻一块熬,“令黄,以三升瓦瓶,泥表上,厚一寸,待泥干,内大麻等令满,以四、五枚苇管插口中,密泥之,掘地作灶,倒立灶口,底著瓦器承之。密填灶孔中,地平聚炭瓶四面。… …放火 烧之,”至明旦开取,适其寒温,灌入疳湿痢患者下部,一合,寻觉咽中有药气者为佳。亦不得过多,多用则伤人。另外在《证治准绳》、《医宗金鉴》、《世医得效方》等书籍中都 有类似记载。从上可知,我国古代医家已经可以很好的使用灌肠法,它是中医外治法的一个方面,具有使用简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等特点,并且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 2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理论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位在大肠腑,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脾肾虚弱,标实为湿热瘀滞。其发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之因、过劳过逸、食饮不调等因素有关,主要致病因素是湿邪,与大肠、肝、肾关系密切,初起以湿热内蕴肠腑,湿热下注大肠故见腹泻,壅塞不通则痛,常见腹痛,久则伤脾及肾,而致脾肾两虚,邪气入络,肠络损伤,血败肉腐,而致血瘀,脓血而成,正如叶天士所说“初病在气”、“久病在血”、“久病入络”。清·李用粹在《证治汇补·瘀血痢》中云“恶血不行,凝滞于里,侵入肠内,而成痢疾。”总之,久病则瘀,瘀血弗去,新血弗生,气血愈虚,正气愈虚,肠腑失养,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疗法临床应用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疗法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2-03-20T14:20:09.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梁玉徐云明[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是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 梁玉徐云明(河北省冀州市中医院 053200)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284-02 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是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西化,本病患病率逐渐上升,病情有轻有重,治疗效果不理想。由于本病多累及左半结肠,因此局部灌肠治疗在本病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依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选择40例我院门诊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并经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排除慢性痢疾、阿米巴疾病、肠结核等。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2例,女13例;29岁4例,30—50岁14例,51—65岁7例;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29岁2例,30—50岁9例,51—65岁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药物组成均用自拟中药煎剂,组成:地榆炭20g 白芨25g、败酱草20g、黄连10g、白芷15g、枳壳10g、防风10g、儿茶2、便血多者加三七粉6g。以上药物加水1000—1200ml,浸泡30min,文火煮沸后再煎煮20min,取药液150ml,常规保留灌肠。 1.3 治疗方法 2组灌肠方法相同,均每晚睡前用药一次,10d为一疗程,6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治疗组:首先用0.1%软皂液800ml,进行清洁灌肠,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肠道,直到灌出无渣清水为止,最后用中药液进行保留灌肠。对照组:嘱患者排空二便后直接取中药液保留灌肠。 2 结果 2.1疗效标准近期痊愈:主要症状消失,内镜复查肠粘膜恢复正常;好转:主要症状改善,内镜复查肠黏膜糜烂消失或有轻度充血水肿;无效:主要症状及内镜检查无改善。 2.2结果治疗组25例,近期治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15例,近期治愈4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可能与遗传、饮食过敏、感染、自身免疫、精神抑郁及焦虑有关。溃疡性结肠炎通常侵犯直肠和乙状结肠,因此可采用保留灌肠治疗。保留灌肠是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增加疗效,并可减少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掌握正确的灌肠操作方法又是保证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长短的关键。2组不同的灌肠方法显示: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较单纯保留灌肠效果好。先用0.1%的软皂液清洁肠道粪便,再用生理盐水进一步清洁肠壁,既清洁了肠道,又清除了软皂水对病灶的不良刺激,还能清洁肠管病变部位。充分暴露溃疡面,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增加药物与溃疡的接触面积和吸收量,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加快溃疡愈合速度。而单纯保留灌肠不能使药物与溃疡面充分接触。临床观察显示: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法在止血、止疼、止泻时间上均较直接药物灌肠明显缩短。其作用机制可能还与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减轻肠道水肿、促进肉芽组织新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抑制细菌的异常繁殖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治疗的临床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治疗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3-19T11:11:13.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1期供稿作者:武志霞 [导读] 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武志霞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271-01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总结该治疗方法的经验及体会。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33例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采用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近期治愈19例(57.57%),有效12例(36.36%),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4%。结论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灌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肠黏膜炎症性病变。临床表现以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为主[l]。目前临床上各种治疗方法很多但是疗效不稳定。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并随访观察,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最小者20岁,大者65岁,平均年龄42.5岁,病情短者4个月,长者10年,均通过临床症状,结肠镜检而确诊。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中西药物组成:0.5%甲硝唑100ml,硫酸庆。 大霉素24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珠黄散(胡庆余堂制药厂)1g,云南白药4g,上药混合调匀。患者排便后肛门常规清洗消毒,按病变部位深浅插入导尿管,用注射器抽取药液缓缓注入,保留灌肠,每晚1次,10~14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任何药物,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调整药量及疗程,一般1~3疗程,显效或1疗程后可改为每周3~4次。 1.3疗效评定方法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33例患者中近期治愈19例(57.57%),有效12例(36.36%),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4%。 3 讨论 3.1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现状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侵犯结肠和直肠黏膜的炎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被认为与感染、遗传免疫、生活不规律、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及情绪影响有关。肠道感染,特别是反复持续的感染,是细菌及其产物作为使动因子破坏黏膜屏障,使固有膜内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暴露,肠腔内抗原物质可能作为恒定的刺激引起免疫反应性炎症。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的产生,使之放大和慢性化,产生炎症的级联反应,引起以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大便臭秽等一系列表现的炎症变化。疾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或更久,少数呈暴发型发病,病情危重,甚至可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疗效不稳定,毒副作用多,现代医学的临床疗效特别是控制复发方面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患者病情迁延难愈,易反复。 3.2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中医学“肠游”、“滞下”、“休息痢”、“便血”等范畴[2],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疾病过程中可产生湿、热、痰、瘀、毒等病理产物,使病情缠绵难愈。活动期多属实证,以湿热蕴肠,气血不调为主,治疗应清肠化湿,调气活血,敛疡生肌,配合局部灌肠,内外合治,控制病情。缓解期属虚实夹杂证,以正虚邪恋,运化失健为主,治疗应健脾助运,佐以清肠化湿,同时参以补肾调肺,敛疡生肌,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本方使用的中西药结合灌肠药,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理,甚为相宜,达到见效快,标本同治的目的。 3.3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局部用药的优势目前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一般给予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中药等,长期应用常易引起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等并发症,因此全身用药存在一定的弊端。相对而言,局部用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避免全身用药带来的一些并发症。临床上保留灌肠是最主要的局部治疗方法之一,与全身用药相比,有很多优点,保留灌肠使药物可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局部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药物能充分接触病灶,并在肠道形成保护膜,促进水肿、炎性反应、溃疡的修复,并且药物可不经过肝脏由直肠进入大循环,减少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不良反应,也避免了口服药物后消化液酸碱度和消化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和破坏。 总而言之,采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药液直接长时间作用于病变部位,减轻肠黏膜充血水肿,促进黏膜组织增生修复,增强黏膜屏障功能。外用方灌肠,经直肠给药,既有利于药物的直接吸收,又有利于在溃疡面的形成保护层,加快溃疡的愈合,提高了疗效。 参考文献 [1]江学良.溃疡性结肠炎现代诊疗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 [2]龚举见,陈元品.乌梅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4-25.

不同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体会

不同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体会 发表时间:2012-07-12T16:51:27.4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友恒[导读] 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友恒(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中医院 437000)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057-02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以选择临床最佳的灌肠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0例。两组疗程均为四周,观察组采用康复新液50mL,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mg加入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灌肠,1次/1d。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1.0g,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mg加入80~1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灌肠,1次/1d。治疗结束后,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6例不良反应,占1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使用康复新液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康复新液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在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疾病的炎症过程,病体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其发病时所见的病理变化是非特异性的,也可在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淋菌性结肠炎中见到。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血性腹泻或脓血便,严重者血水样便,每日10次以上,伴有左下腹或下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绞痛,有便意或里急后重,偶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发热等症状,轻型患者常有左下腹或全腹压痛伴肠鸣亢进,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可有腹肌紧张、反跳痛,或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直肠指检常有压痛[1]。近年来,我院采用康复新液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大便常规、结肠镜检查确诊,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排除对水杨酸、磺胺过敏者,伴随其他严重或进展性疾病者,有肠道切除手术史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9.9岁,其中,直肠炎11例,直肠乙状结肠炎13例,右半结肠炎4例,区域性结肠炎4例,全结肠炎6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9.7岁,其中,直肠炎12例,直肠乙状结肠炎15例,右半结肠炎5例,区域性结肠炎5例,全结肠炎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疗程均为四周,观察组采用康复新液50m L,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mg加入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灌肠,1次/1d。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1.0g,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mg加入80~1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灌肠,1次/1d。治疗结束后,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采用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关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疗效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2]。总有效=治愈+有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组别 n 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 观察组 40 18(45.0) 21(52.5) 1(2.50) 39(97.5) 对照组 40 12(30.0) 20(50.0) 8(20.0) 32(80.0) x2 4.51 P <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6例不良反应,占15.0%,其中,3例轻度恶心,占7.5%,3例头痛,占7.5%,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4.50,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病程迁延不愈,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康复新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作用,是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含有多种成分,能促进肠黏膜表皮细胞生长和肉芽组织增生,促进黏膜毛细血管增生,改善肠黏膜的微循环,加速病损组织的修复,增加黏膜的完整性,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护、修复和再生作用[3]。 在本案例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6例不良反应,占1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总之,临床使用康复新液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马桂平,郭洪昆,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1,9(7):96. [2]李亚红,张亚莉,关军丽,康复新液与柳氮磺吡啶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3):273-274. [3]彭程,康复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4):77-78.

家庭自身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VC),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程长,有反复发作倾向,故在治疗时应坚持足疗程、足量用药[1]。临床通常采用口服给药和保留灌肠两种方法治疗。口服药物,胃肠道反应较多,患者往往随着症状的减轻而自行停药,致使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保留灌肠避免了口服药物带来的诸多副作用,疗效肯定,但因住院时间长,患者不愿接受。对此,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自身保留灌肠护理指导,教会患者掌握该方法后,让其回家坚持长期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2002年1月~2003年3月,在我院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但不愿住院治疗的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5~66岁,平均45.5岁。均排除各种感染性肠炎、放射性肠炎、克隆病等。根据医嘱所用药物,指导患者自己保留灌肠。疗程8周。治疗过程中,电话监测,详细记录腹痛情况、便次改变、全身状态及不良反应,疗程结束,结肠镜复查,随访6个月。 2 自身保留灌肠护理指导 2.1 材料 250ml、500ml液体瓶各1个,温开水(38℃~41℃),一次性输液器,网套医用手套,挂衣架,手纸,大毛巾,所需药物。 2.2 方法每晚临睡前排便、无便意者,先行清洁灌肠。 2.2.1 清洁灌肠方法温水500ml,套网套、插输液器,挂于衣架上,排气一次成功,关闭调节夹。灌毕,保留10min 后排便。 2.2.2 保留灌肠方法将药物放入250ml输液瓶;片剂研碎,加适量温开水(50~100ml),中药需用纱布过滤,温度38℃~41℃,将清洁灌肠所用输液器插至药瓶,用针头挑破输液器过滤网,排去管中温水至药物流出,关闭调节夹,插入肛门至头皮针管根部。 2.3 体位取左侧卧位,右腿抬高,左手中食指自会阴前掰开上下臀部,暴露肛门,右手持头皮针管开口端0.5~1cm处,从身后慢慢插入肛门至头皮针根部,打开调节夹。若为习惯性左手操作者,则先取右侧卧位,右手协助掰开臀部,左手插管,然后再次为左侧卧位。灌毕,取平卧位,臀下垫一折叠大毛巾或成卷卫生纸,30min后去掉,取任意体位,安静入睡,直至下次排便,每晚1次。 3 疗效观察疗效标准按1993年全国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疗效标准[2]。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其中,腹胀减轻或消失22例(100%),腹痛减轻或消失22例(100%),排便次数恢复至每天1次18例(81.8%),每天2~3次4例(18.2%),脓血便及粘液便消失22例(100%),纤维结肠镜检查肠壁无充血,水肿症状消失,溃疡愈合。22例中,治愈18例,治愈率81.8%,有效4例,有效率为18.2%,总有效率达100%。 4 讨论由于溃疡性结肠炎(UC)局部肠粘膜长期充血、水肿,周围结缔组织增生,血运差,药物难以吸收,肠粘膜不易愈合,治疗效果差,易反复发作。治疗时必须坚持足疗效、足疗程用药。口服给药,除胃肠道酶类对药物疗效有破坏作用外,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产生的胃肠道反应很多,使患者不能坚持足疗程用药。保留灌肠避免了口服药物用药带来的副作用,肠道吸收规律,受到的干扰因素少,疗效可靠,但此方法多需住院,由护士为其操作。患者的选择只有住院,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考虑,当今医疗改革的重点就是围绕着方便患者进行;尽管保留灌肠技术含量较高,但不像无菌技术操作那么严格,只要认真指导,患者很快便能掌握。另因此法可在家进行,确实为患者解决了问题,患者乐于接受,切实可行。其中的弊端在指导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均能坚持治疗。[!--empirenews.page--] 4.1 家庭自身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点 4.1.1 经济本法除所用材料经济外,患者无需住院,无疑减少了费用。 4.1.2 方便患者白天工作,夜间治疗,工作治疗两不误,且不受时间限制。 4.1.3 心情舒畅溃疡性结肠炎,一般认为与免疫、遗传、精神神经因素有关[3],患者在家中治疗,无暴露隐私的紧张感,精神放松,自由进行,无疑给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1.4 适应人群广尤其适合单身、丧偶等身边无人照料者。 4.2 家庭自身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质结肠炎的缺点 4.2.1 患者易疲劳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指导时,一定让患者不要着急,遇有疲劳休息片刻,便可缓解。 4.2.2插管困难头皮针管的细、软虽减少了因长期灌肠插管对肛门的刺激,但初学者戴着手套操作困难,应认真指导,左右手配合,充分暴露肛门,凭“感觉”进行,确实困难者,可脱去手套,或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2016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2016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制定。 (1)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病程较长,多在4-6周以上,常持续或反复发作。 (3)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 (4)结合结肠镜、钡剂灌肠、结肠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腔及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脓血性分 泌物附着,或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③缓解期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和桥型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 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和缓解期有不同表现。 活动期: 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②隐窝内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 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④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 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性细胞减少; 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 ③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宽; ④潘氏细胞化生。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②同时具备以上条件(1)和(2)或(3)项中任何一项,可拟诊本病。

安肠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及护理

安肠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6-02-01T16:06:48.61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作者:农玉梅谭柳纯(通讯作者)孙平良罗莹[导读]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 农玉梅谭柳纯(通讯作者)孙平良罗莹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目的:观察安肠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照组40 例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常规治疗,实验组43 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安肠汤保留灌肠。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肠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细致规范的护理是疗效的保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安肠汤灌肠;护理【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46-0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1,2]。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我科于2013 年8 月~2015 年8月2 年来,采用安肠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2013 年8 月~2015 年8 月到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3 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经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3 例,男19 例,女24 例;年龄20~54 岁,平均35 岁;身高158~176cm,平均164cm。对照组40 例,男20例,女20 例;年龄22~55 岁,平均37 岁;身高157~176cm,平均165cm。两组年龄、身高、病程及病情均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两组均用柳氮磺胺吡啶1.0g 治疗、每日4 次,口服。实验组加用安肠汤(干姜、附子、甘草、茯苓、薏苡仁、鸡内金、槟榔、木香、赤芍、延胡索、地榆、党参、黄芪)各30g,温水浸泡0.5h 后煎2 次,浓缩至200mL,药液37℃~39℃,每日睡前排空大便后灌肠1 次。治疗15 天为1 疗程,间隔1 周后进行第2 疗程,后复查肠镜。 3 疗效标准参照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研讨会制定的疗效判断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肠镜检查肠黏膜恢复正常或仅留斑痕。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大便常规检查红细胞在5 个/HP 以下,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减轻后仅有轻度黏膜充血。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大便常规检查红细胞在5 个/HP 以上,肠镜检查病变无变化。 4 护理方法4.1 饮食护理。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评估,提供适合的饮食指导。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需禁食,予肠道外营养。腹泻频繁者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正确指导和鼓励患者多食清淡而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柔软易消化饮食,保证每天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的供给,禁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以及白薯、萝卜、韭菜等多渣食物。 4.2 心理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使患者产生很大心理压力。因此应多与患者沟通。消除其不良情绪,全面了解其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减轻心理压力。及时解答患者各种疑问,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误解。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4.3 灌肠护理4.3.1 特制的灌肠工具。应用简易灌肠器专利技术[3]进行中药灌肠法。传统灌肠的器材和工具操作复杂、准备用物繁多,价格昂贵等不足[4],给使用者往往带来不便,推广一种安全、无创、易行、有效的中药灌肠工具是非常有必要。 4.3.2 排除影响灌肠效果因素。影响临床疗效的8 个主要因素:插管深度、给药时间、药液剂量、药液温度、给药速度、灌肠时及灌肠后患者体位、药液保留时间等。 5 结果实验组显效22 例(51.2%),有效18 例(41.8%),无效3例(7.0%),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显效8 例(20.0%),有效18 例(45.0%),无效14 例(35.0%),总有效率65.0%。 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6 讨论我国最早的中药灌肠法是在公元二世纪时,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在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他首创的“猪胆汁导法”,用以治疗温热病大便干结者。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猪胆汁混合少许食醋,调和均匀,制成灌肠液,然后灌入肛门内,略停片刻即能使积滞于直肠[5,6]。中药保留灌肠,疗效肯定:比口服吸收快,其吸收总量和药物利用也较口服为高,与静脉给药相似。副作用小:中药液为纯天然药物,毒性作用小,安全性高。 溃疡性结肠炎病机本虚标实,以脾肾阳虚为本,寒湿停滞,湿热蕴结,瘀血阻滞为标。安肠汤组方中干姜大辛大热,归脾胃经,温中祛寒,扶阳益阴;附子大辛大热,入心脾肾诸经,温肾壮阳,二者合用,温壮脾肾之力犹大,共为君药。补骨脂性温,归脾肾经,温补脾肾,善补命门;党参、黄芪甘温,补中益气;白术苦、温,燥湿健脾;茯苓甘淡性平,能健脾渗湿;薏苡仁甘淡,能健脾止泻共为臣药。鸡内金性甘、平,能健胃消食;槟榔苦、辛、温,能行气导滞;木香辛、苦、温,行气止痛;赤芍苦、酸,能凉血活血,解痉止痛;延胡索,辛、苦、温,活血行气止痛;地榆苦、酸、涩,归肝、大肠经,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共为佐药。安肠汤在配伍上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并结合现代药理研制而成,另外,加上优化后的灌肠技术及精心的护理,经临床验证,疗效明显确切。 参考文献:[1]李晨,俞媛,等.芍黄安肠汤对溃疡结肠炎大鼠TLR4/MyD88/NF-κB 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7):151-152.[2]石晓玲.中西药联用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观察及护理[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0):698-699.[3]谭柳纯,农玉梅.简易灌肠器操作规程的标准化研究[J].北方药学,2012,9(11):63.[4]谭柳纯.中药灌肠技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1 下):26-27.[5]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5 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08.[6]刘丽丽.小量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8):181-182.项目来源:广西区科技厅自然基金,编号:2013 GXNSFAA01912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