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柴油微乳液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柴油微乳液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柴油微乳液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柴油微乳液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汽柴油调和知识

一、什么是调合技术 调合技术就是用炼厂生产的一些国标或非标油品,油田生产中产生的轻烃(凝析油)及化工产品经过精制装置精制处理后,辅以一些添加剂,调合成符合客户要求的国标汽、柴油,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节约石油资源的一门应用技术。 汽柴油的调合技术在国外油品的贸易领域已十分成熟,如可利用抗爆剂,将90#汽油调成93#、97#油,将-5#、0#柴油调合成-10#油出售。 在我国,每年都有生产几百吨石脑油产品,由于石脑油辛烷值低,RON只有40—60左右,除小部分进入重整装置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外,大部分石脑油只能以乙烯裂解原料出售,价格低且不稳定,如果我们采取调合技术,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并与高辛烷值组份混合,再加入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这就可以为国家节约数量可观的石油资源。 由此可看出,汽柴油调合技术是有效节约成本,有效利用现有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的一门应用技术,应在国内大力推广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调合油能用吗?质量可靠吗,要回答这问题,就要从炼厂生产的工艺谈起。 二、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 我国现在使用的汽、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未经炼制的石油,通常称为原油,用原油炼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基本过程: 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行常压蒸馏,分割出适宜作为汽、柴油的馏分,这种馏叫做直馏馏分,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用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份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组份。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份和轻烷基化油。 3、将直馏馏份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馏分油分别进行电化学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和脱蜡,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4、最后根据不同牌号汽、柴油的质量要求,以上述各种馏份油为组份,按所需的比例并加入适量的各种添加剂进行调和,即得到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

煤泥浮选技术综述

收稿日期:2011-04-18作者简介:杨晓松(1981-),男,贵州遵义人,在读工程硕士,从事选煤技术及管理工作。 doi :10.3969/j.issn.1005-2798.2011.07.014 煤泥浮选技术综述 杨晓松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 要:浮选是煤泥性质、浮选设备工作性能、操作制度、工艺流程等多因素的综合过程。文章就氧化煤泥 可浮性的改善、 浮选设备的应用及发展、浮选新技术的研发、浮选工艺流程的改进及药剂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浮选技术的发展应以高效、环保、节能为立足点。关键词:煤泥;浮选设备;可浮性;浮选药剂;粒度中图分类号:TD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98(2011)07-0036-02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机械化采煤程度的 提高和地质条件的变化,所开采的煤炭日趋“贫、细、杂”化,需要分选和分级的细粒物料越来越多。浮选不仅可回收大量的低灰分精煤,而且可有效净化选煤用的循环水并提高其他工艺环节的效果,是目前公认的用于细粒煤泥脱硫降灰最经济、最有效的分选技术和方法之一,也是选煤厂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技术途径。浮选是多因素的综合过程,影响工艺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煤泥的性质、浮选设备的工作性能、操作制度(药剂制度和给料制度)、浮选工艺流程等。这些因素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只有各个因素相互配合,且都处于最佳工艺条件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浮选效果。本文仅就上述浮选因素及浮选的发展动态等方面进行评述。 1煤泥性质研究 [1-5] 影响煤泥可浮性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氧化程 度和粒度两个因素。1.1氧化煤泥浮选研究 煤表面很容易氧化,在氧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结构从复杂到简单的降解过程。氧化后的煤中碳和氢的含量降低,氧含量增加,硬度降低,浮选性能变 坏。由于氧化后的煤跟无机矿物质一样亲水,因而当氧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成为影响煤表面疏水性的主 导因素。为实现煤粒与杂质的有效分离,必须对煤表面的疏水性进行调节。 目前,对氧化煤泥表面疏水性调节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是加入添加剂。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研制的OC 系列添加剂能明显改善煤泥的疏水性。OC 系列添加剂是一种非离子型添加剂, 能与氧化煤中的多种含氧官能团形成化学吸附。配成一定浓度的OC 水溶液与煤泥充分搅拌后,接触角能增大10 14?,这说明形成的化学吸附使煤的疏水性变好。此外,把OC 加入有捕收剂的煤泥水中,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促进油滴在水相中分散,使油滴与煤粒接触,有利于气泡矿化,从而改善浮选的选择性。 同时,加入无机电解质也可有效提高煤泥的可浮性。当煤表面严重氧化时,煤粒表面含氧量增加,表面更加亲水,造成浮选时精煤产率下降,因此在浮选矿浆中加入少量无机阳离子,可降低煤的电动电位,提高煤的可浮性。一般情况下,煤浮选的最佳点 是零电点。低浓度下, 无机阳离子能压缩煤粒表面的双电层, 降低颗粒表面的自由能,所以使用无机电解质可以改善氧化煤的浮选效果。1.2粒度组成对浮选的影响研究 煤泥的浮选是根据矿物颗粒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而进行分选的。矿物颗粒的表面性质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粒度, 随着矿物粒度的减小,其表面的理化性质受粒度的影响会更大。对煤泥浮选而言,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粒度组成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浮选效果。例如,太原选煤厂浮选精煤中0.1 0mm 灰分比0.5 0.1mm 的灰分高出2%以上;山西介休选煤厂浮选精煤中0.1 0mm 灰分比0.5 0.1mm 的灰分也高出2%以上。研究不同粒度组成时的浮选效果及浮选速度,将会得到一组浮选效果曲线和浮选速度曲线,进而可确定浮选的最佳粒度组成。 2浮选设备的应用及发展 [6-8] 作为我国煤泥浮选的主导设备,机械搅拌机式 问题探讨 总第143期

选矿工艺流程修订稿

选矿工艺流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工艺流程试验是为选矿厂设计(或现有选矿厂的技术改造)提供依据,在选矿厂初步设计(或拟定现场技术改造方案)前进行。一般选进行试验室试验,然后在试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半工业或工业试验。 选矿工艺流程试试验内容和必要的资料收集,一般由试验研究单位负责制订,有条件的可由试验、设计和生产部门三结合洽商确定。 一、收集资料的一般内容如下,但具体工程需根据条件的不同,区别对待 (一)了解上级机关下达任务的目地和委托单位提出的要求,例如:选矿厂规模、服务年限;主要有用成分和伴生成综合利用问题;试验阶段的划分;要求试验完成日期;选矿厂处理单一矿床的矿石还是几个矿床、不同类型的矿石;用户对精矿化学成分的特殊要求以及对精矿等级和粒度的要求;建厂地区的水源,选矿药剂,焙烧用燃料等的供应情况和性能分析资料等。 (二)了解有关地质资料,例如:矿床类型;地质储量;矿体产状;矿石类型;品位特征;嵌布特性;围岩脉石等变化情况;远景评价;采样设计等。 (三)了解采矿设计方面的资料,例如:采矿的开拓方案和采矿方法;不同类型矿石的混采、分采;围岩混入率和矿石采出品位;开采设计矿区的矿石类型配比和平均品位;开采设计5-10年内逐年开采的矿石类型配比和平均品位等。 (四)了解选矿方面资料,例如:选矿设计对试验的特殊要求。国内外类似矿石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情况,可能应用的选进技术等。 二、选矿工艺流程试验主要内容有 (一)矿石性质研究 是选择选矿方案和确定选厂设计方案时与类似矿石生产实践作对比分析的依据,其中某些数据是选厂具体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原始数据。 矿石性质研究包括:光谱定性和半定量,化学全分析,岩矿鉴定,物相分析,粒度分析,磁性分析,重液分析,试金分析,磨矿细度,矿石可磨度,及各种物理性能(比重、比磁化系数、导电率、水分、真比重和假比重、堆积角和摩擦角、硬度、粘度等)。 (二)选矿方法、流程结构,选矿指标和工艺条件 直接关系到选矿厂的设计方案和具体组成,是选厂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必须慎重考虑,要求选矿方法、流程结构合理,选矿指标可靠。

煤泥水浮选工艺及过程控制

煤泥水浮选工艺及过程控制 张吉运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西洗煤厂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浮选主要是对洗煤工艺系统中-0.5mm的煤泥进行回收、煤泥水的处理以及原生煤泥进行回掺分选,以提高精煤的回收率以及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其中包括了浮选,浓缩,过滤和压滤。本文介绍了太西洗煤厂的浮选工艺以及浮选过程中过程控制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煤泥水、浮选、回收率、过程控制 一、一分区浮选工艺概述: 太西洗煤厂一分区以跳汰为主洗,重介再洗,以及浮选相结合。其中浮选系统主要是对工艺系统中-0.5mm的煤泥进行回收、煤泥水的处理以及原生煤泥进行回掺分选,包括了浮选,浓缩,过滤和压滤。 首先捞坑的溢流进入缓冲水池,通过710、711、712三台缓冲泵给入浮选系统的弧形筛,筛上物进入一楼粗矿池,粗矿再通过泵打到捞坑。筛下物直接进入到矿浆准备器726、727和矿浆预处理器724、725、A738。经过矿浆准备器的加药和充分的接触后,入728、729、730、731、A739五台浮选机进行分选。精矿通过管道流入精矿池,然后由732、733、734精矿泵将浮选精矿给入两台加压过滤机和两台真空过滤机进行脱水,滤液又返回缓冲水池,而浮精则落到368锚链转载到928、929皮带上仓或转载到369皮带后去A703上新仓。浮选尾矿直接流入601、602浓缩池进行浓缩,浓缩池溢流水进入循环水池,作为循环水使用。浓缩底流通过606、607、608、609四台泵给入压滤进行尾煤脱水,进入压滤的浓缩底流先给入641、642搅拌

桶进行搅拌,然后由643、644两台泵分别给入647、648、663、664四台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滤液进入滤液池,由649、650两台泵打入浓缩池形成闭路循环。滤饼由990皮带转载后直接落地,或由皮带和锚链的转载入3#干燥炉进行火力干燥。 二、浮选机 本厂所使用的浮选机728、729、730、731为XJM-S16型,新增A739为XJM-S20型浮选机。XJM-S型浮选机具有单室容积大,处理能力高,对不同可浮性的煤泥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同时,由于我浮选入料方式采用直接浮选,入料浓度低,矿浆量大,且难浮煤多,所以应该加强矿浆的机械搅拌,提高矿化速度。所以这也是一分区采用浮选柱的主要原因。 三、生产管理 我厂的浮选药剂的选择是柴油为捕收剂,杂醇为起泡剂。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自动加药系统对整个过程进行药剂控制。药剂比为1:1~1:1.5。为了加强浮选效果,提高浮精回收率,同时降低药剂消耗,整个浮选过程中要对药剂使用严格把握。要求稳定药剂的使用,即先调药剂,稳定后再调浮选机。对于生产过程中灰分的不稳定,应以调节浮选机为主,当产品灰分质量变化较大时,再通过浮选药剂的控制。即追求浮选药剂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 对于浮选机的控制,当浮精灰分较高时,降低浮选机液位,使各室出量减少;或者关闭三室的风阀,适当控制二室的风量,使精煤主要从一室排出。

浮选柱的研究和应用

浮选柱的研究与应用 ◆ 包士雷丁亚卓孙永升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本文介绍了浮选柱的发展历史、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情况,在分析现有浮选柱的优缺点后,提出了浮选柱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浮选柱;应用;优缺点;发展趋势 浮选柱具有结构简单、高效节能、对微细粒浮选优势明显且选别指标优越等特点,特别是近年来改进了柱体和发泡器结构之后,浮选柱成为今后新型、高效浮选设备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但是,浮选柱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结构和分选效果仍有待完善和提高,并逐渐显现了一定的发展趋势。 1 浮选柱的发展历史 浮选柱的设计思想源于1915年,后来为了克服矿石在底部的沉积,安装了搅拌装置,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浮选机。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工程师Bouttin申请了带泡沫冲洗水装置的浮选柱专利,其后在前苏联和中国迅速掀起了浮选柱研究和开发应用的热潮。但在70年代并未得到推广和应用,原因是早期研制的浮选柱均为内部发泡器型,结构不合理,应用后经常发生结垢、堵塞(尤其用于碱性矿浆时)、脱落、破裂、充气不均匀等现象,导致浮选柱不能正常运行。 自20世纪80年代后,在一些新的设计思路指导下,涌现出多种新型高效的浮选柱,如美国戴斯特(Deister)公司生产的 Flotaire浮选柱、英国利兹大学研制的利兹浮选柱、美国的 VPI 微泡浮选柱、原苏联研制的Π系列浮选柱等;其中1987年澳大利亚詹姆森(G.J.Jameson)教授发明设计的詹姆森浮选柱,可以认为是浮选柱研究 40年来的分水岭,在结构、给矿方式和分选机理上都有了全新的突破,解决了因柱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现在,人们对浮选柱的设计安装、操作和控制日趋成熟,也使浮选柱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1]。 2 浮选柱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1 浮选柱的结构 浮选柱构造简单。自溢式浮选柱是由上体、中间圆筒和下体组成,整个柱体为圆形,如图1。刮板式浮选柱还有泡沫刮板和传动装置,其柱体形状为上方下圆形,这种形状不但节省材料,而且受力情况及稳定性也较好。浮选柱中的给矿管有多种深度,其给矿点数目视柱径大小而异,分别为三、四和八点。浮选柱的充气是由风源经柱体下端的风室通过风管进入竖置的微孔塑料空气管。刮板式浮选柱的传动装置采用效率高、重量轻的单轴或双轴圆弧齿圆柱蜗杆减速器。刮板轴承采用寿命较高的铁基合油石墨球面轴承[2]。

选矿方法(基本原理、工艺流程)

1、重介质选矿法: (1)方法是基于矿石中不同的矿粒间存在着密度差,(或粒度差),籍助流体动力和各种机械力作用,造成适宜的松散分层和分离条件,使不同物料得到分离。 重介质选矿分选原理 根据阿基米德定理,小于重介质密度的颗粒将在介质中上浮,大于重介质密度的颗粒在介质中下沉。 (2)工艺流程 矿石的重选流程是由一系列连续的作业组成。作业的性质可分成准备作业、选别作业、产品处理作业三个部分。(1) 准备作业,包括a:为使有用矿物单体解离而进行的破碎与磨矿;b:多胶性的或含黏土多的矿石进行洗矿和脱泥;c:采用筛分或水力分级方法对入选矿石按粒度分级。矿石分级后分别入选,有利于选择操作条件,提高分选效率。2) 选别作业,是矿石的分选的主体环节。选别流程有简有繁,简单的由单元作业组成,如重介质分选。(3) 产品处理作业,主要指精矿脱水、尾矿输送和堆存。 2、跳汰选矿法 (1)原理:跳汰选矿是在垂直交变介质流的作用下,使矿粒群松散,然后按密度差分层:轻的矿物在上层,叫轻产物;重的在下层,叫重产物,从而达到分选的目的。介质的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矿粒间的密度差越大,则分选效率越高。 实现跳汰过程的设备叫跳汰机。被选物料给入跳汰机内落到筛板上,便形成一个密集的物料展,这个物料层,称为床层。在给料的同时,从跳汰机下部周期性的给入上下交变的水流,垂直变速水流透过筛孔进入床层,物料就是在这种水流中经受跳汰的分选过程。 (2)工艺过程 当水流上升时,床层被冲起,呈现松散及悬浮的状态。此时,床层中的矿粒,按其自

身的特性(密度、粒度和形状),彼此作相对运动,开始进行分层。在水流已停止上升,但还没有转为下降水流之前,由于惯性力的作用,矿粒仍在运动,床层继续松散、分层。水流转为下降,床层逐渐紧密,但分层仍在继续。当全部矿粒落回筛面,它们彼此之间已丧失相对运动的可能,则分层作用基本停止。此时,只有那些密度较高、粒度很细的矿粒,穿过床层中大块物料的间隙,仍在向下运动,这种行为可看成是分层现象的继续。下降水流结束,床层完全紧密,分层便暂告终止。水流每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的时间称为跳汰周期。在一个跳汰周期内,床层经历了从紧密到松散分层再紧密的过程,颗粒受到了分选作用。只有经过多个跳汰周期之后,分层才逐趋完善。最后,高密度矿粒集中在床层下部,低密度矿粒则聚集在上层。然后,从跳汰机分别排放出来,从而获得了两种密度不同,即质量不同的产物。 3、浮选 (1)原理:浮选是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而分选矿物的一种选矿方法。 (2)浮选流程包括磨矿,分级,调浆及浮选的粗选、精选、扫选作业。有一段磨浮流程;分段磨矿-浮选的阶段磨浮流程;精矿或中矿再磨再选流程。浮选产出粗精矿的作业称粗选;粗精矿再选作业称精选;尾矿再选作业称扫选。回收矿石中多种有用矿物时,不同矿物先后浮选的流程称优先浮选或选择浮选;先将有用矿物全部浮出后再行分离的流程,称混合-分离浮选。工业生产时必须针对矿石的性质和对产品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药方和浮选流程。 浮选的原则流程即浮选的骨干流程或流程的主干结构。它一般包括段数、循环和矿物的浮选顺序等内容。 3)浮选机:浮选机类型: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充气式浮选机、混合式浮选机或充气搅拌式浮选机、气体析出式浮选机。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 一、什么是调合技术 调合技术就是用炼厂生产的一些国标或非标油品,油田生产中产生的轻烃(凝析油)及化工产品经过精制装置精制处理后,辅以一些添加剂,调合成符合客户要求的国标汽、柴油,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节约石油资源的一门应用技术。 汽柴油的调合技术在国外油品的贸易领域已十分成熟,如可利用抗爆剂,将90#汽油调成93#、97#油,将-5#、0#柴油调合成-10#油出售。 在我国,每年都有生产几百吨石脑油产品,由于石脑油辛烷值低,RON 只有40—60左右,除小部分进入重整装置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外,大部分石脑油只能以乙烯裂解原料出售,价格低且不稳定,如果我们采取调 合技术,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并与高辛烷值组份混合,再加入抗爆 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这就可以为国家节约数量可观的石油资源。 由此可看出,汽柴油调合技术是有效节约成本,有效利用现有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的一门应用技术,应在国内大力推广。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调合油能用吗?质量可靠吗,要回答这问题,就要从炼厂生产的工艺谈起。 二、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 我国现在使用的汽、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未经炼制的石油,通常称为原油,用原油炼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基本过程: 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行常压蒸馏,分割出适宜作为汽、柴油的 馏分,这种馏叫做直馏馏分,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用热裂化、催化裂化、 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份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组份。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份和轻烷基化油。 3、将直馏馏份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馏分油分别进行电化学精制、加 氢精制、脱硫醇和脱蜡,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4、最后根据不同牌号汽、柴油的质量要求,以上述各种馏份油为组份, 按所需的比例并加入适量的各种添加剂进行调和,即得到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

浮选题库

浮选司机习题库 一、填空 1.(直接浮选)是指洗选过程中煤泥不经浓缩直接进入浮选的方法。 2.(煤泥浮选)是依据煤和矸石的表面润湿性的差异进行分选的。 3.在工业生产的浮选机中气泡矿化的主要形式是(气絮团)形式 4.浮选过程的四个阶段:碰撞阶段、附着阶段、(升浮阶段)、泡沫层形成阶段。 5.浮选机的基本作用:(充气作用)、搅拌作用、(浮选产物)的分离作用。 6.浮选机的一般结构:浮选槽箱、(搅拌机构)、(刮泡机构)、煤浆液面调整机构.放矿机构和尾矿箱机构。 7.影响浮选工艺效果和技术经济指标的主要因素有煤泥的(可浮性)、入浮煤浆的性质、(药剂制度)、浮选工艺流程、浮选机性能和操作条件。 8.浮游选煤是指利用(煤粒)与(矸石)表面湿润性的差异分选煤泥的方法。 9.灰分指煤(完全燃烧后)残留物的产率。 10.矿化泡沫是指(矿粒)与(气泡)粘附后形成的结合体。 11.精煤是指经过(洗选)后获得的高质量产品。 12.充气量:向浮选机矿浆中导入的(空气量)的多少。 13.捕收剂的作用:提高煤粒表面的(疏水性)和煤粒在气泡上的固着程度。 14.起泡剂的作用:使空气在矿浆中分散成(大量气泡),增加气泡的(稳定性)。 15.调整剂的作用:调整(矿浆或矿物)表面的性质,消除或减少有害杂质的不良影响。 16.药剂制度是指:煤泥浮选过程中使用的浮选药剂种类、用量、加药地点和(加药方式)的总称。 17.对于小于0.5mm的细粒级煤泥最有效的分选方法是(浮游选煤法)。 18.加压过滤机的滤液一般返回浮选是因为其中含有细煤泥和(浮选剂)。 19.药比是(捕收剂)和气泡剂的比例。 20.浮选机开机时避免冲水管及(取样器具)搅进刮泡器,如有搅进,应停车处理。 21.清理浮选机.搅拌桶及矿浆准备器时,应将(煤泥水)放空,清理时不少于(两)人。 22.油管及管道堵塞时,禁止用(重锤)敲打。 23.浮选机加药点应布置于安全位置处,不准采用(有害工人健康)的浮选药剂。 24.通常按照药剂在浮选过程的用途和所起的作用可将浮选剂分为(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 25.根据所用的介质不同,选煤可分为干法选煤和(湿法选煤)两种。 26.润滑油的作用是润滑、(冷却)。 27.根据我国煤炭分类标准(焦煤)、1/2中粘煤、瘦煤、贫煤、肥煤、1/3焦煤、气煤和(气肥煤)共八种煤属炼焦煤范围。 28.多段加药是指将药剂分成几份,分别加到搅拌桶和(浮选机各室)中。 29.机械搅拌式浮选机主要是靠(叶轮)的高速旋转来完成空气的吸入和分散的。 30.(药剂制度)指煤泥浮选过程中使用的浮选剂种类.用量.加药地点和加药方式的总称。 31.煤的可浮性和煤的变质程度有关,随着煤的变质程度加深,可浮性(增大)、变质程度再深可浮性又变小,中等变质程度的煤的可浮性最好。 32.水化层的厚度与矿化物表面的湿润性有关,矿物的疏水性越强,水化层(越厚)。 33.评定浮选工艺效果的指标有(浮选抽出率)、精煤数量指数和(浮选完善指标)。 34.矿浆准备器有上桶体、下桶体、雾化机构、(给药系统)和排料箱组成。

难浮煤泥二次浮选工艺研究与应用

难浮煤泥二次浮选工艺研究与应用 摘要: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开采深度的加深,细粒和超细粒煤泥在原 煤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而市场对产品质量日益苛求,现有浮选工艺凸现出其 致命弱点。入料煤泥呈现出贫、杂、细的难浮特点,浮选过程中,在追求产品指 标的同时,往往牺牲精煤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组成,使煤泥浮选工艺技术面临一 个新的挑战。 关键词:选煤厂;极难浮煤泥;二次浮选; 为解决难浮煤泥浮选时精煤灰分高,尾煤灰分低的问题,分别进行浮选入料 粒度组成,密度组成和分步释放实验,分析粒度组成、密度组成对浮选的影响和 煤泥的可浮性。 1 试验方法和步骤 (1)煤样。煤样取自某煤矿选煤厂的浮选入料,煤种为焦煤,属于难浮煤泥,存在高灰细泥污染,物料粒度上限为0.50mm,实验室条件将煤样置于不超过75℃的恒温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后样品备用。 (2)煤泥小筛分。为了探求煤样的粒度组成,采用《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T 477—2008)进行筛分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浮选入料粒度组成 (3)煤泥小浮沉。按照《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T 478—2008)进行试验,试验结果 用于表达煤和矸石的嵌布状况,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煤泥小浮沉试验结果 (4)分步释放试验和煤泥浮选试验。按照《选煤实验室分步释放试验方法》(MT/T 144—1997)可以确定合理的煤泥浮选工艺,确定浮选精煤的精选次数。试验浮选机XFD1.5L,搅拌速度1800r /min,单位面积充气量0.25m3 /(m2·min),矿浆浓度80g /L,捕收剂1200g /t,起泡剂240g /t,根据试验过程中捕收剂选用柴油,起泡剂选用仲辛醇。试验结果绘制曲 线如图1 所示。 参照《煤粉泥试验室单元试验方法》(GB/T 4757—2013),试验设备、参数和试验过程 与分步释放试验相同,进行不同药剂用量和药比的浮选试验,产品为精煤和尾煤2个产品。 (5)评价指标。煤粉(泥)可浮性评定方法依据浮选精煤的可燃体回收率(%)进行计算: 式中,Ec浮选精煤可燃体回收率,%;γc为浮选精煤产率,%;Adc为浮选精煤灰分,%;Adf为浮选入料灰分,%。煤泥浮选工艺效果评定方法依据浮选完善指标(%)进行计算:式中,ηwf为浮选完善指标,%;Ay为入料灰分,%;Aj为精煤灰分,%。 2 结果和讨论 2.1 小筛分结果 由表1 可知,浮选入料主导粒度级为-0.045mm,占本级产率39.10%,灰分为38.60%, 比入料灰分高8.55%。+0.125mm 粒度级产率为34.45%,灰分为19.59%,这部分粗粒煤泥有 很好的可浮性。-0.125mm 粒度级产率为65.55%,灰分为35.54%,比粗粒煤泥灰分高 15.95%,该粒度级可浮性较差,进行不同粒度煤泥浮选是煤泥浮选的关键。 2.2 小浮沉结果

调和柴油

调和柴油分为车用,船用,烧火用,另外要根据原材料的情况,一般需要调配的是调配:闪点、馏程、热值、十六烷值、颜色、味道、硫含量、比重等主要项目,要根据使用要求来进行调配,没有固定配方,调配的方法千变万化。北京环宇美佳科技发展中心 轻质石油产品,复杂烃类(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为柴油机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调配而成;也可由页岩油加工和煤液化制取。分为轻柴油(沸点范围约180~370℃)和重柴油(沸点范围约350~410℃)两大类。广泛用于大型车辆、铁路机车、船舰。柴油最重要的性能是着火性和流动性。①着火性。高速柴油机要求柴油喷入燃烧室后迅速与空气形成均匀的混合气,并立即自动着火燃烧,因此要求燃料易于自燃。从燃料开始喷入气缸到开始着火的间隔时间称为滞燃期或着火落后期。燃料自燃点低,则滞燃期短,即着火性能好。一般以十六烷值作为评价柴油自燃性的指标。②流动性。凝点是评定柴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它表示燃料不经加热而能输送的最低温度。柴油的凝点是指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丧失流动性时的最高温度。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多且沸点高时,凝点也高。一般选用柴油要求凝点低于环境温度3~5℃。柴油可以被用来作为汽车、坦克、飞机、拖拉机、铁路车辆等运载工具或其它机械用器的燃料,也可用来发电、取暖等。柴油的效率较高,如果大量取代汽油,可以降低石油消耗速度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比起汽油来,柴油含更多的杂质,它燃烧时也更容易产生烟灰,造成空气污染。但柴油不像汽油般会产生有毒气体,所以比汽油更环保和健康。为了减少因为烟灰所造成的污染,因此近年中在西欧各国包括汽车在内燃烧柴油的机器必须装滤尘器才可使用,而其硫氧化合物(SOx)污染也是一个问题。因此各汽车公司都在发展降低污染的技术:为了减低污染,柴油的含硫量也是关注的重点,例如台湾有含硫量低于50ppm的柴油供选购。柴油

煤泥浮选论文初稿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 题目:棋盘井某煤矿选 矿厂煤泥水浮 选工艺的实验 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矿物加工工程 班级:矿加09-1班 指导教师:

摘要 我国是个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我国煤炭原煤灰分偏高,而且随着机械化采煤比例提高,煤泥海量越来越高,高灰难选细颗粒煤泥呈现“细、杂、难”的特点。 灰分是有害物质。根据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张规划,在选煤技术方面,将重点发展高灰、高硫及难选煤的洗选煤技术、细粒煤分选技术。浮选是处理煤泥的主要途径,也是降低煤泥灰分的有力途径。所以对浮选方法处理煤泥工艺的探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试验重在探究浮选工工艺主要包括分级入选、二次浮选以及加絮凝剂浮选等工艺对降低煤泥灰分的效果影响。试验原煤来自内蒙古鄂克托旗某煤矿选矿厂待处理煤样,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分级浮选、二次浮选及其分级二次浮选正交试验,改变絮凝剂用量、絮凝剂作用时间及其正交试验,来探究浮选工艺。 实验证明二次浮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浮选效果,特别是精煤的精选可以有效的有效的降低精煤灰分。分级浮选对此种煤样的浮选作用不大。聚丙烯酰胺的用量和作用时间在一定条件范围内可以改善浮选效果,超过这个范围效果就不再明显。 关键词:浮选工艺;煤泥;灰分;絮凝剂

ABSTRACT Ours is a coal as the main source of energy, China's coal coal ash high, and with the increased proportion of mechanized coal mining, coal increasingly high mass, high-ash refractory slurry of fine particles show a "fine, mixed, difficult" characteristics. Ash is hazardous. Send a coal industry under long-term planning in the coal preparation technology, will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ash, high-sulfur coal and hard coal washing technology, fine coal sorting technology. Slime flotation is the main way to deal with, but also a powerful way to reduce sludge ash. So treated slime flotation process of inquir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test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flotation process includes grading work was selected, as well as the secondary flotation process flotation flocculant sludge ash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impact. Test coal from a coal mine in Inner Mongolia Hubei Hector flag pending coal plant,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by fractional flotation, flotation and secondary grade secondary flotation orthogonal change coagulant dosage, flocculant the role of time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 to explore the flotation process.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secondary flotation can be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flotation results, especially coal selec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sh content effectively. Grade coal flotation flotation of such little effect. The amount of polyacrylamide and time in a certain range of conditions can improve the flotation effect, over this range the effect is no longer evident. Key words:Flotation process ; Slime;Ash;Flocculant

浮选流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浮选流程 浮选流程,一般定义为矿石浮选时,矿浆流经各个作业的总称。不同类型的矿石应用不同的流程处理,因此,流程也反映了被处理矿石的工艺特性,故常称为浮选工艺流程。 浮选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矿石的性质及对精矿质量的要求。矿石性质主要是:原矿品位和物质组成;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嵌布特性及共生关系;矿石在磨矿过程中的泥化情况;矿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等。此外,选厂的规模、技术经济条件,也是确定浮选流程的依据。不同规模和技术经济条件,往往决定了浮选流程的繁简程度。规模较小,技术经济条件较差的选厂,不宜采用比较复杂的流程;规模较大,技术经济条件较好的选厂,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可以采用较为复杂的浮选流程。应该指出,有时,多种有用矿物紧密共生。对于这种复杂矿石,单一浮选流程不能最大限度地综合回收各种有用成分时,往往还须采用浮选与其他选矿方法或冶金方法的联合流程。 选择浮选流程时,必须确定浮选的原则流程和浮选流程的内部结构。 选择浮选原则流程的任务,在于解决浮选流程的段数和有用矿物的浮选顺序问题。实践中,以磨矿段数与浮选作业连系来划分浮选的段数。一般可以分为一段浮选流程和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流程。将矿石一次磨到选别所需要的粒度,然后经浮选得到最终精矿的浮选流程,称为一段浮选流程(图1 );其中磨矿可以是一段或连续几段。阶段磨矿、阶段浮选则是根据先粗后细的顺序,经磨矿逐段解离出不同嵌布粒度的有用矿物、并逐段浮选出已经解离出来的有用矿物的流程。阶段磨矿、阶段浮选流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1、尾矿再磨再选流程(图2 );2、粗精矿再磨再选流程(图3 );3、中矿再磨再选流程(图4 )。

浅谈汽柴油的调和技术及应用现状

2012年8月(下)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与应用浅谈汽柴油的调和技术及应用现状 王海春 (茂名瑞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广东茂名525011) 1前言 进入90年代,石化工业面临着强化环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深化节能创效的严峻挑战,各行业对石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炼油装置加工工艺局限以及出于技术经济的综合考虑等因素,经过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所得到的油品还不能完全符合用户使用质量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因此,油品调合技术应运而生。所谓油品调合技术,就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炼油厂生产的油料,在出厂前需要经过一定的工艺,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基础组组分油或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的一门应用技术[1]。例如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后,与高辛烷值组分混合,再加入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 2炼油厂汽柴油调和的目的 炼油厂出厂的汽柴油,大部分都是通过调合而成的油品。汽柴油调和的目的不外乎三种:一是调和后使油品具有使用要求的各种性质和性能,符合规格标准要求,并能保持产品质量稳定性;二是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等级,改善油品使用性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可以促进基础油组分的合理使用,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收率,增加产量。 3炼油厂油品调合机理 油品调合主要是使各基础油组分之间相互溶解达到均质的目的。在油品中添加各种添加剂大部分也是组分之间的溶解过程(仅有少数添加剂例外)。溶解过程的机理是扩散过程,而扩散主要分为分子扩散、涡流扩散和主体对流扩散三种形式。 3.1分子扩散 各组分(包括添加剂)分子之间相对运动引起物质传递和相互扩散,这种扩散的特点就是在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进行。 3.2涡流扩散 当采用机械搅拌调合器或泵循环调合等方式进行调合油品时,机械能传递给部分液体组分,使其形成高速流动,它与低速流动的组分(或精致液体组分)的界面产生剪切作用,从而形成大量漩涡,漩涡促使局部范围的液体组分对流扩散。这种扩散仅限于在涡流的局部范围进行。 3.3主体对流扩散 大范围内即所需调合的全部组分通过自然对流或者强制对流引起的物质传递。这种扩散的特点就是在物料的整体范围内进行。 4目前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及调和原料 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从油母页岩中提炼油品,即被称为“人造原油”。而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汽、柴油等都是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用原油炼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基本过程[2]: 4.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行常压蒸馏,分割出适宜作为汽、柴油的馏分,这种馏叫做直馏馏分,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4.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用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分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组份。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分和轻烷基化油。 4.3将直馏馏分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馏分油分别进行电化学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和脱蜡,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4.4最后根据不同牌号汽、柴油的质量要求,以上述各种馏分油为组分,按所需的比例并加入适量的各种添加剂进行调和,即可得到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汽、柴油。 由此可看出,炼厂也是先生产出各种组分,再调合成成品油。目前,国内炼油厂用于调制汽柴油的原料种类繁多,多达数十种。例如直馏汽油(石脑油、石油醚),轻质石脑油,凝析油(轻烃)等等常作为调制汽油的原料;重柴油,蜡油,焦化蜡油,200#以上的溶剂油,重芳烃,C8、C9、C10、C11、C12、C13、C14、C15等常用作柴油调制原料。在油品实际调合操作中,一般是利用以上原料,经过前期脱色、除臭、精制稳定处理后, 再加入改质添加剂复合,最后经过质量检测,达到或接近国家标准后,即可出售。 各种添加剂在汽柴油调合技术中也是广为使用而且效果明显。添加剂的作用在于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减少油品消耗量,并可以满足依靠当前炼油工艺技术无法达到的要求。如汽油中添加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简称MMT),它使汽油具有良好的抗爆性能。 5油品调合的方法 当前油品调合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管道调合和罐式调合。 5.1管道调合 管道调合也叫连续调合,是将各组分油与添加剂按照不同的调合比例泵入管道中,通过液体湍流混合或者通过混合器把液体一次切割成极薄的薄片,促进分子扩散达到混合状态,然后沿输送管道进入成品油罐储存或直接装车、装船等出厂。管道调合可分为手动调合、半自动调合、全自动调合等方式。 5.2罐式调合 罐式调合也叫批量调合或间歇式调合,是将各组分及添加剂分别用泵按预定比例送入油品调合罐,在罐内调合为成品油,在经过分析化验,满足质量指标后装车、装船或者装桶出厂。罐式调合方法根据不同条件采用不同的调合设备,如循环调合、喷嘴调合、搅拌调合等形式。 6国外汽柴油调合工艺技术现状[3] 国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全自动调合工艺,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炼厂大多采用了这些先进的汽柴油调合技术,并由此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例如,在1994年,英国BP公司就在法国的lavera炼厂便采用了在线近红外线分析仪实时测量16种调合组分及3种成品油的RON,马达法辛烷值(MON)、密度、蒸气压和镏程等指标,测量间隔为45s,通过集散控制系统(DCS)将数据传输给多元控制软件,对油品的调合生产进行优化和控制,使成品油的MON富余量从0.6个单位下降至0.3各单位,每年约增加经济效益200×104美元。波兰最大的燃料油生产厂PKN ORLEN,1996年建成了一套油品调合装置(GBU),其包括一套复杂的自动调合控制欲优化系统。这套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罐区设备(如罐、调合器、泵、管道和泊位等),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就实现了提高炼厂产量、产品合格率、减少浪费等目的。以每年生产4Mt汽油计算,该套工艺每年节约的费用高达(300~400)×104美元。韩国SK公司几乎所有的大型炼油或化工装置都装备了在线近红外线分析系统,与先进过程控制(APC)系统连用实现了装置的实时优化控制,使得SK公司从APC系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国内炼厂的油品调合工艺技术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4]。例如1992年大连某石化公司从国外引进成套的在线调合工艺技术,1993年至1998年,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福建炼化公司和兰州炼化公司相继建成了汽油在线自动调合工艺项目,并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7结论 汽柴油调合技术是炼油企业油品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产生、发展,对于满足炼厂油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油品标准,改善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当前国内外炼厂都非常重视油品调合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特别是油品自动调合工艺技术。汽柴油调合技术的改进,可以有效挖掘出潜在巨大经济效益,而且也有利于我们的环境保护,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油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光臣等.炼油厂油品储运[M].中国石化出版社,1999. [2]王从刚,张艳梅等.储运油料学[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3]孙根旺等.汽油在线优化调合控制模型及其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9. [4]章建华.信息技术在油品调合中的应用[J].炼油设计,2002年09期. 摘要:石油炼制工业由于炼油装置工艺局限和出于技术经济的综合考虑等因素,经过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所得到的油品还不能完全符合市场上的使用要求,一般通过油品调合的方式来满足市场上对油品质量要求。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炼油企业的汽柴油调合技术的原理、调合目的、调和方法以及国外油品调合技术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油品调和;技术;应用;介绍 73 --

浅谈煤泥浮选流程及其应用

浅谈煤泥浮选流程及其应用 浅谈煤泥浮选流程及其应用 李毅红1李银河2祝学斌3 (1.煤炭工业西安设计研究院选煤所陕西西安710054) (2.陕西彬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成阳711302) (3.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选煤厂河南永城4766l3) 摘要分析了五种煤泥浮选流程的特点,简单介绍了它们在选煤厂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选煤;煤泥;浮选流程 1前言 浮选是选煤厂煤泥精选的有效方法之一,使用最广泛。目前,国内用浮选回收的除烟煤外,还有部分无烟煤。这些细粒煤绝大部分属于难选煤,其灰分大致在12%~36%之间,挥发分大致在15%~35%之间。为了保证总精煤质量,选煤厂通常将浮选精煤灰分控制在9%~l3%之间。在入厂原煤中.细粒物料约占1/4,每年大约有3500万t的细粒煤经浮选回收。因此,控制好浮选环节.对增加选煤厂经济效益、提高煤炭质量、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2煤泥浮选流程 国内的煤泥浮选无磨矿作业(随着煤炭脱硫技术的发展,为了充分解离黄铁矿,在浮选前增设磨矿作业很可能是一个方向)。从浮选人料来源分析.按其特点可分为:浓缩浮选、直接浮选和半直接浮选。 2.1浓缩浮选流程 浓缩浮选(图1)是指重选中产生的全部煤泥水经浓缩后进人浮选系统.其特点:一是由 于采用浓缩机底流作为浮选人料.故人料浓度偏高(一般300~400g/I.)。这样,在浮选过程中需要补加大量的稀释水;二是当细泥含量大时,大量微细煤泥在浓缩机中不易沉降,致使溢流水中小于浓缩机截流粒度的细泥在系统中不断积聚,洗水浓度提高,严重影响重选、浮选及分级等各作业环节的效果,达不到清水洗煤;三是为了保持合适的洗水浓度,不得不外排高浓度的煤泥水,同时还得向系统朴加大量清水,所以难以实现煤泥厂内回收,洗水闭路循环。 分选作业溢流 循环水浮选作业图1浓缩浮选流程 ?157?帛+块

锑矿选矿工艺流程分析

锑矿选矿工艺流程分析 流程介绍: 提取方法: 锑矿的提取方法除应根据矿石类型、矿物组成、矿物构造和嵌布特性等物理、化学性质作为基本条件来选择外,还应考虑有价组分含量和适应锑冶金技术的要求以及最终经济效益等因素。锑矿石的选矿方法,有手选、重选、重介质选、浮选等。 手选: 锑矿石手选工艺是利用锑矿石中含锑矿物与脉石在颜色、光泽、形状上的差异进行的。该方法虽然原始,且劳动强度较大,但用于锑矿石选矿仍具有特殊意义:因为锑矿物常呈粗大单体结晶或块状集合体晶体产出,手选常能得到品位较高的块锑精矿,适合于锑冶金厂竖式焙烧炉的技术要求;手选能降低选矿生产成本和能耗,因此它在我国广泛使用。据资料统计:我国现生产的18个主要锑选矿厂中,有手选作业的有15座,占83.3%,其中单一硫化锑矿选厂4座,硫化—氧化混合锑矿选厂4座,含锑复杂多金属矿选厂7座。手选选出的块状锑精矿,只需含锑7%以上就可进入竖式焙烧炉直接挥发焙烧,以制取三氧化二锑。手选出含锑高于45%的块状硫化锑精矿,通过熔析法可制取纯净的三硫化二锑(俗称生锑),用于生产。手选除拣出高品位块状锑精矿外,也可以直接丢弃大量废石,以提高入选原矿品位。适合手选的矿石粒度,大都在28~150毫米间。大多数锑选厂采用宽级别手选,只有个别选厂如锡矿山北选厂采用分级成窄级别手选。由于原矿往往含泥,因此洗矿作业常是手选前不可缺少的预备作业。入选原矿经过洗矿然后手选,比不经洗矿直接手选效果要好。 重选: 锑矿石的重选工艺对于大多数锑矿石选厂均适用,因为锑矿物属于密度大、粒度粗的矿物,易于用重选方法与脉石分离。其中:辉锑矿密度为 4.62克/厘米3,而脉石密度介于2.6~2.65克/厘米3之间,其等沉(降)比为2.19 ~2.26,属易选矿石;黄锑华密度为5.2克/厘米3、红锑矿密度为7.5克/厘米3、锑华为5.57克/厘米3,它们与脉石的等沉(降)比分别为2.55~2.63,3.93~4.06和2.76~2.86,这三种锑矿石属于按密度分选的极易选矿石。只有水锑钙,石密度3.14克/厘米3,与脉石等沉(降)比值仅1.29,属于按密度分选较难选矿石,但它在锑矿石中并不算主要成分,不影响重选的使用。总之,不论单一硫化锑矿石或硫化( 氧化混合锑矿石,均具有较好的重选条件。且重选费用低廉,又能在较粗粒度范围内、分选出大量合格粗粒精矿,并丢弃大量脉石,因此,重选仍是当今锑选矿工作者乐于采用的选矿方法。有时,它即使不能直接选出合格锑精矿,然而作为锑浮选作业的预选作业,也常被人接受,特别是浮选在现阶段处理氧化锑矿石的困难很多的情况下,因而重选成了氧化锑矿石的主要选矿方法。 浮选: 浮选是锑矿物最主要的提取方法。硫化锑矿物属易浮矿物,大多采用浮选方法提高矿石晶位。其中:辉锑矿常先用铅盐作活化剂,也有用铜盐或铅盐铜盐兼用的,然后用捕收剂浮选。常用的捕收剂为丁黄药或页岩油与乙硫氮混合物,起泡剂为松醇油或2号油;氧化锑矿则属难浮矿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