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国内贸易》

上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国内贸易》

上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国内贸易》
上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国内贸易》

4.1国内贸易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四章《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第一课。

贸易是第三产业中另一个重要行业。它是通过商品的买进、卖出的经营活动,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实现商品交换活动,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一个独立经济部门。发展贸易有助于促进商品生产,发展商品流通,繁荣城乡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是社会经济运转中必不可少的必要环节。

贸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等部分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首先贸易从事商品买卖,必须得靠工农业生产部门,源源不断地提供市场需要的多种多样的商品,而工农业生产本身也要靠商品流通这个环节周而复始地完成其整个再生产过程,因此工农业生产部门是实现贸易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活跃的贸易活动又可促进工农业的生产。其次贸易要实现不同规模的商品流通,必须依靠交通运输业帮助其完成商品的调运,实现不同地区间的商品流通。所以交通运输业是贸易的活动媒介。本章节的设置能帮助学生了解贸易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理解其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认识该行业部门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贸易分为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两种,国际贸易是从事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国内贸易是在本国内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在国内贸易一课中,国内贸易被简称为商业,更显通俗,拉近学生与之的距离。本课教材共分三大部分内容:我国商业中心的分布、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国内贸易的地区差异。教学重点是我国商业中心的分布,难点为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通过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初步懂得商业中心的含义及其形成基本条件,认识我国商业中心分布东密西疏的主要原因,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大幅增长中感受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商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了解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稳步增长,感受我国近几年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大型商业中心名称、分布特点

4、能从人口、经济、交通等方面分析形成我国商业中心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从而理解商业中心形成的基本条件。

5、能比较我国东西部地区在商品种类、营销方式、贸易量和商业网点分布上的差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商业中心的分布和商业贸易的地区差异

难点: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提问法、读图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设计

附1:

课前小调查

调查一下自己家中在衣、食、住、行、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具体生活消费品名称、

附2:

课堂学习活动单

商业与国民经济:商业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与繁荣的一个窗口。

1、读一读,画一画:根据所给的表格数据完成1998—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变化曲线图。

1998—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曲线图

2、依据1998年—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曲线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依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结合以上变化曲线图,你还可以推出什么结论?

探寻我国商业中心的分布和形成条件

1、看一看,想一想:阅读地图册P22“中国主要商业中心和边贸口岸”分布图,说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0亿以上的商业中心在地区分布上有何特点?

数量上:东部_____,西部______,

密度上:东部_____,西部______。

2、比一比,赛一赛,在5分钟内看哪一组找到最快、最多、最全。

1)、列出位于我国铁路干线上的商业中心:

2)、列出位于我国主要高速公路交汇点上的商业中心:

3)、列出属于我国主要港口的商业中心

主要河港:

主要海港:

4)、列出属于我国行政中心的商业中心:

5)、列出人口密度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商业中心:

6)、列出位于或紧靠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商业中心:

其中_________工业基地区域的商业中心最为密集。

3、总结:商业中心一般都分布在交通________、人口__________、工农业经济条件_________的地区。

4、想一想,连一连:人口、经济、交通与各商业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商品生产能力

人口密度商品供应量

商品消费量

经济条件居民购买力

商品交换和流通规模

交通条件客流量

5、商业中心形成的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请分析上海成为大型商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活动:

如果你是一家经销全国土特产的商店经理,想要采购一批价廉物美的土特产,以下是一份未完成的采购清单,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帮助其完成。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让地理走进生活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要求学生要主动地迎接地理,敞开胸怀拥抱地理,将地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地理这一门新科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呢?地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作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理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生围绕课本的问题自学约5分钟,分小组讨论课本的问 题。三、学习课本的内容: 1、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一框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作小结。

(从自然、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说明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 2、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二框的问题和“活动”的问 题, 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作小结性的点拨。 (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这几方面说明地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3、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三框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 四、老师提出希望。 五、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六、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课外准备第一节的“小实验”,写好实验结果。

第一章认识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学目的: 1、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照片,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通过做“活动”的问题,认识地球的大小。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自己对“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看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照片,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教学难点: 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圆的吗?怎样知道地球的大小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略)。 三、出示自学指导: 1、2个不同的“活动小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晋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 第八章认识亚洲 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1、亚洲的位置: ①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 ②经纬度位置:北部越过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最北纬77.43°;最南 11.7°;最东西经169.40°;最西东经103.30°)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与欧洲相接,西南与非洲为邻。 2、亚洲的范围: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洲的分区: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大区域。 亚洲的面积: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5%。 3、亚洲轮廓特点: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和岛屿。 4、亚洲地形特点:亚洲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约占总面积的3/4。 5、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6、亚洲河流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亚的锡尔河、阿姆河是两条著名的内流河,流经干旱地区,注入咸海。 7、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8、亚洲季风区内易造成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9、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10、亚洲最著名的气候是季风气候,有三种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地区。 ①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日本北部、朝鲜半岛;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和日本南部; ③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11、三种季风气候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①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印度孟买)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多雨。(中国上海) ③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中国北京)12、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但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易造成洪涝、干旱等灾害。 不同点是: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从气温上看,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从年降水量上看,热带季风气候最多,亚热带季风气候次之,温带季风气候最少。 13、通过学习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带来的影响等差异,明确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①冬季风发源于大陆内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多为偏北风,性质寒冷干燥,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②夏季风发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多为偏南风,性质温暖湿润,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夏季普遍降水多、气温高。 14、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一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七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而降水量稀少,且集中在夏季。(蒙古乌兰巴托) 15、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半球位置)北极圈从欧洲北部穿过,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纬度位置)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海陆位置) 16、南美洲的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纵贯南北的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有著名的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 17、非洲地跨南北两半球,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非洲有6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沙漠和草原气候。 ■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以赤道为中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上是由赤道地区向南北逐渐减少。(非洲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的面积较大,约占全洲总面积的1/3,因此干燥区面积广大) ■非洲一月平均气温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撒哈拉沙漠气温较低在10℃—20℃。非洲七月平均气温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撒哈拉沙漠气温高达30℃以上。(说明非洲气温高) 8.2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1年亚洲人口达3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0.7%。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也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日本的人口均超过1亿。(中国、日本位于东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位于南亚) 2、东亚、南亚人口密集,其主要原因是本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湿,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又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居住历史悠久,农业经济基础好。 3、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但原因不同,北亚是气

【77页精品】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为明显的差异。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种植业的区域差异。 教学难点: 1、北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2、红壤的形成和改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全国可以分为四大地理单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之一——北方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三、出示自学提纲: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 (1)熟读图5. 1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读图5.1结合中国地形图完成P3的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1)读图5.2及《地图册》北方地区政区图,完成P4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3)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粮食作物、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工业城市。 四、学生自学、讨论。 五、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根据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个地理单元,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如课本图5、1所示)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 纳 第二章 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 2.1认识地图 、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 ●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3、问题: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 ●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阳光射来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树木判别方向。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 4、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 ■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 ■利用比例尺,我们可以量算出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七章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

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1聚落与环境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乡村人口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市人口多,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活动。 城市往往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聚落的区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其二是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 其三是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多呈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 其四是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户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等。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汾河沿岸聚落相对集中。我们的家乡在汾河谷地西侧的吕梁山区,城市和乡村比较少的原因

是:山区海拨高,交通不便,河流少,自然条件差。 分析房屋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名称 房屋特点 环境特点 西双版纳的 傣族竹楼 以竹子为建筑材料,上层住人,风大凉爽,还可避免 潮湿。下层放东西或饲养牲畜。 炎热多雨, 比较潮湿。 北欧的房屋 尖顶高耸,屋顶坡度很大,易于雨水流泻,防止积雪压塌屋顶。 雨雪天气较多。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冰块砌房,墙体很厚,拱形圆顶,深入地下,背风面开小门,防风保暖。 气候严寒,冰天 雪地,人烟稀少。 西亚的房屋厚墙、小窗,厚墙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七章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东南亚的复杂地形: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2、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欧大陆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3、东南亚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良港。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认识国家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

认识国家知识点归纳 1、俄罗斯的位置: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西南临黑海和里海,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俄罗斯的范围:包括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陆地面积17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有14个邻国。 3、俄罗斯的地形:自西向东依次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还有亚、欧的分界线山脉有乌拉尔山脉和大高加索山脉。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是叶尼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的分界线是勒拿河。 4、俄罗斯的河流:伏尔加河位于东欧平原,是欧洲第一长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位于北亚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5、俄罗斯的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影响俄罗斯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6、俄罗斯的东西两端时间差异大的原因是东西跨的经度广。 7、俄罗斯的资源:自然资源丰富,有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是世界上煤、铁、石油都很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三大矿产地:秋明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8、俄罗斯的工业: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或者民用工业)落后,核工业与航天工业居世界领先水平。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其中俄罗斯最大的工业区是莫斯科工业区和圣彼得堡工业区,位于欧洲部分。近年来,俄罗斯的工业向东部发展,建立了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园区和工业基地。 9、俄罗斯的农业:农作物种类少,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的南部,而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很少有农作物分布,因为这里所处的纬度高,气候寒冷。 10、俄罗斯的交通:俄罗斯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发达,欧洲部分交通运输发达,以莫斯科为中心形成了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俄罗斯海岸线漫长,有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口摩尔曼斯克和太平洋沿岸的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内河航道,实现了“五海通航”。 11、俄罗斯的城市: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的中部,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综合性的工业中心,也是全国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二大城市,也是波罗的海沿岸的重要海港。 12、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但传统说是欧洲的国家。原因是俄罗斯的首都在欧洲,俄罗斯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俄罗斯的工农业产值主要集中在欧洲,所以说俄罗斯传统说是欧洲的国家。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教案教学设计(初一 上--获奖作品-广东人民出版社)

七 年 级 下 地 理 教 学 设 计 《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即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又是其中的起首节。因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和充分利用章首页、设计动手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 地球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 五、教法建议: 1.地球的形状,学生已经知道,而且在卫星照片上一目了然。因而教学的着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模拟和体验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史的教育。 2.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提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真的能证实地球是圆形吗?”(圆柱形、圆锥形也可以环绕而行,因而在地球上要证明地球的形状,还必须提出更多的论据。)“你还知道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总之,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并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3.在前一节课时可布置学生准备好一个球体(篮球等)和正方体(粉笔盒等),并每人折叠一只桅杆高高的小纸船,以便于在课堂动手实验。介绍卫星照片除用于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之外,还可以结合可看到的海陆轮廓、云层等,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并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六、课时安排建议 1课时 七、教学案例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1.1认识地球面貌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 ●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 9、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 1.2感受地球运动 1、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2、地球公转运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倾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4、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低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少。这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和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变化造成的。 5、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6、五带的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教案(全套)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知识要点 第一节 1、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1、东南亚的复杂地形: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2、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欧大陆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3、东南亚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良港。 5、东南亚以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高温多雨,适合种植水稻和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6、泰国——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泰国、越南、缅甸——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南亚主要的石油输出国;马来西亚——锡矿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7、华人、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 第三节南亚 1、南亚因喜马拉雅山脉、苏莱曼山脉等高大山体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被称为“南亚次大陆”,也称“印巴次大陆”或“印度次大陆”。 2、南亚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是一个岛国。 3、南亚的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 4、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属发展中国家,核技术较发达,是世界软件大国,掌握发射卫星技术。 5、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祥地。恒河平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祥地,恒河被印度教视为“圣河”。 第四节西来——世界石油宝库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1.1认识地球面貌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6、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7、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 ●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 9、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2感受地球运动

初一上册粤教版地理教案

初一上册粤教版地理教案 初一下册地理中东的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读图,说出中东的国家及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分布及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中东的自然环境以及对农牧业发展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3.从中东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 1.联系当前中东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 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及中东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中东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中东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2.中东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一)知识储备 l.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变化,收集有关中东局势的资料;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调查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 3.了解中东石油对世界各国尤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状况。 (二)教学准备 1.收集中东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 2.收集有关中东石油资源的资料; 3.节水农业的影视图片和相关资料。 学情分析 虽然农村初中学生知识面狭窄,但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单纯从教材照本宣科,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所以从“热”字入手, 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原因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 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你知道这是什么 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板书:中东)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1.1认识地球面貌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6、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7、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 ●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 9、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2感受地球运动

晋教版_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下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苏发海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厚,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团结,家长配合。 二、目标要求 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七年级地理下册三维教学目标任务。通过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读图、绘图技能。知道世界主要大洲和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2)日本的领土组成和经济特点,印度的气候特征,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俄罗斯国家特点。 (3)中东的位置与资源,欧洲西部经济与自然环境和澳大利亚独特之处。 (4)美国经济发达的现象和巴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难点:(1)亚洲和几个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任课教师:苏发海一、指导思想

【K12学习】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认识地球面貌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经线形状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长度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越向两极越短,到了两极就缩为一点指示南、北方向方向东、西方向纬线圆,每一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纬线长度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6、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7、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 ●赤道: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 9、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感受地球运动 1、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项目概念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地理意义自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 识点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1.1认识地球面貌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 6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 ●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 9、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 1.2感受地球运动

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期末测试题(晋教版) (综合测试题一) 一、开动你的脑筋,把最佳答案选出来(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壮举的人是(B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加加林 D.杨利伟 2.北京位于40°N附近,属于( C ) A.低纬度 B.极点 C.中纬度 D.高纬度 3.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 ) A.五十万分之一B.1∶1500000 C.1∶3500000 D.三百万分之一 4.在下列节日,太原市日出最早、正午时刻树木影子最短的是(D) A.元旦B.春节C.中秋节D.国际儿童节 5.分布在西半球的主要大洲是( A ) A.北美洲、南美洲 B.欧洲、北美洲 C.北美洲、非洲 D.大洋洲、南极洲 6.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京杭运河 D.土耳其海峡 7.下列关于地球大小上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平均半径6371千米 B.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C.在赤道纪念碑处,“坐地日行八万里” D.从郑州东行绕地球一周约4万千米 8.下列各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9.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oS、150oW 的某大洋海域。这个地点应该位于(B ) A.北太平洋、东半球B.南太平洋、西半球 C.南大西洋、西半球D.南印度洋、东半球

10.下列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人类活动是( D ) A.燃烧煤、石油 B.燃烧秸秆 C.砍伐森林 D.植树造林 11.全年炎热、昼夜温差较大的地方是下列的( A ) A.热带沙漠 B.热带海洋 C.温带大陆 D.温带海洋 12.下列4幅图中,A在B的什么方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户梨花开”是指( A ) A.天气变化 B.气候变化 C.温度变化 D.季节变化 14.下面天气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 B ) 15.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为( C ) A.地中海沿岸 B.塔里木盆地 C.亚马孙平原 D.撒哈拉沙漠 16.下列描述天气的词语是(C ) A.四季如春 B.冬季寒冷 C.阴转多云 D.夏季炎热17.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人口增长过快,是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B.人口增长越慢,世界负担越轻 C.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的现象,集中在发达国家 D.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18.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