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标段,K×+×××-K×+×××段长约4公里,公路等级为二级,设计时速为40公里/小时,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路段路基宽10米,路面宽9米。

高填方路基的沉降控制要求为:

①为减少高填路基沉降,在填筑过程中应清除换填路基基底的覆盖层,应加强施工控制与沉降观测(每铺筑4~8m高度进行一次),待已有路基稳定后再行铺筑,应充分保证路堤的自然沉降时间,如因工期需要,应采用强夯或冲击碾压等辅助措施。

②施工过程中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有关要求观测路基填筑过程中或运营过程中的地基变形动态,对路基施工实行动态监测、观测。

二、高填方路基沉降预防与治理措施

高填方路段出现较大沉降后会致使路面开裂,基层断裂,加速路面的损坏,严重危及路面的正常使用,如果高填方路段的沉降进一步发展,可致使路基整体沉陷,横向挤压路基失稳崩塌造成道路的损毁,所以对于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必须作出必要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一)预防措施与治理措施: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各工段的施工顺序。

(2)认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质,提高地表压实质量。

(3)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纵横两侧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4)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

(5)路基填筑方式应选取水平分层填筑。

(6)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

(7)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8)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比较好。

(9)认真做好台背,路桥过渡段及填挖结合部的压实工作。

(10)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

(11)对于挖填结合部,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软弱土质,做好换土排水和填前碾压工作,按设计要求从上到下挖出台阶,清除松方后逐层碾压,确保填挖结合部的整体施工质量。

(12)高填方路段的沉降的治理方法有:换填土法,固化剂法,粉喷桩法(二)进度计划

高填方是本项目施工控制重点,施工进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项目总施工进度,为此项目部在考虑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计划于2015年8月1日

至2015年12月31日完成。

为了确保本工程如期完成,拟定以下工期保证措施:

1、尽量创造施工条件,备足施工材料,确保每天完成方量;

2、编好施工进度计划,突出施工重点难点;

3、每周开一次生产调度会,用以检查周计划的实施状况,调整下周

计划。

4、生产负责人经常加强巡视现场,对影响进度的因素,找出原因,

拿出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补救。

5、作好材料供应计划,组织好材料供应货源,有一定的储备量,从

而充分保证施工用料的数量与质量。

三、高填方施工工艺

路堤填筑施工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平行流水作业。“三阶段”包括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整修阶段;“四区段”包括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和检测区段;“八流程”包括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和路基整修。

1、严格控制填层厚度和填筑宽度。每层初平完成后,对填层厚度进行检查,确保每层填筑的厚度控制在50cm之内,发现超厚现象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减薄。推土机在初铺时,摊铺的宽度比设计宽度加大50cm,以保证路基边部压实。

2、路堤填筑时,做到工地现场随时有施工员值班,对路堤填筑进行实行全过程指挥,使填层厚度、平整度、压实度等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保证填筑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3、严格控制填层土质,选择经试验合格的填料进行填筑,含有有害杂质及未经处理的劣质土不得使用。当填料为不同土质时,采取不同土质分别填筑的方式,每种填料连续填筑层累计厚度不小于50cm。将强度较小、透水性差的土填在下层,强度较大、土质较好的优良土填于上层。

4、严格进行压实度的试验检测。每填完一层由试验室负责进行检测,试验室经常性地对压实薄弱环节进行抽检,发现压实度不合格的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采用强夯处理,确保路基的填筑压实符合规范要求。

5、结合永久排水做好施工期间的临时排水工作。每层填筑时,在填层面做成2%~4%的横向排水坡,并在路基两侧边坡处每隔10~20m交错设置临时排水沟,以保持路基面不积水,且使雨水顺临时排水沟排入边坡坡脚,不致冲刷边;路堤坡脚及时作好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保证路基边坡排水通畅。

6、严格控制路堤渗水部分的填筑材料,选取水稳性高及渗水性好的填料进行填筑,防止渗透动水压破坏路堤边坡的稳定。

五、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作业前,对现场土方挖运班组、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进行交底,交底后方可进行该段作业。

2、对各类机械作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杜绝违章操作现象。

3、安全员每天现场监督检查,施工管理人员坚守现场,加强现场指挥,防止机械设备相互碰撞、倾覆和伤人事故的发生。

4、高填路段在填筑时,两边宽度超宽至少50cm以上,以保证碾压到边;碾压时,对边口的填土

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夜间施工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并在危险区设立红灯示警。

5、加强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6、成立安全领导小组,随时检查工地施工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雨季施工防护措施

1、现场有组织排水,排水通道畅通。

2、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敷设电气线路和配置电气设备。

3、办公、宿舍四周挖排水沟以利排水,并加固牢靠。

4、现场清理干净,物料堆码整齐、统一,悬挂物、标志牌固定牢靠,施工道路通畅。

5、储备水泵、铅丝、蓬布、塑料薄膜等备用。

6、定期检查各类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

7、注意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动态。

8、雨天作业必须设专人看护边坡,防止塌方,存在险情的地方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禁止作业施工。

9、检查机械防雷接地装置是否良好,各类机械设备的电气开关应做好防雨准备。大风雷雨天气应切断电源,以免引起火灾或触电伤亡事故。风雨过后,要对现场的临时设施、用电线路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当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

10、大风暴雨天气或连绵阴雨天气,防大风暴雨抢险救灾队应集结待命,统一指挥,随时准备排除危险隐患。

沉降处理方案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不均匀沉降必然会引起路面的不平整,导致路面产生许多病害,主要表现为坑凹、起拱、波浪、接缝台阶、碾压车辙、桥头或涵洞两端路面沉降、桥梁伸缩缝的跳车等,不仅难以满足汽车高速行驶的要求,而且还会增加汽车的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加大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时间,降低社会经济效益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一、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很多,下面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1. 1路基填土压实度不足 由于压实度不足,往往导致填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路基两侧出现纵向裂缝,路基土体压实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施工受实际条件的限制。路基施工时,天气太干燥,局部路堤填料粘土土块粉碎不足致使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暗埋式构造物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使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某些加减速车道与行车道没有同步施工,当拼接处理得不好时,其拼接处也会产生压实度不足的情况。 (2)考虑到施工安全和进度,使得压力或压力作用时间不足,路基压实不充分,致使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3)由于填方土体的最佳含水量控制不好,压实效果达不到规范要求。 (4)在填方路堤施工中,当路堤施工到一定高度以后,路堤边缘土体往往存在压实度不足问题,对于较高的填方路基,通常都要做相应的处治。 填方土体压实度不足,其结果是土体前期固结压力小于自重应力和各种附加应力之和,在自重作用下就会发生沉降变形,这些附加应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车载,尤其超载情况;②含水量变化造成土体容重的改变;③地下水位升降而导致浮力作用改变;④土体饱和度改变,引起负孔隙水压力改变。这些附加应力引起土体中有效应力改变,从而导致土体发生压缩变形。 土体压实度不足还会导致填土路基的侧向变形。目前采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是假定侧向完全受限,仅有竖向变形,实际路基土中存在有侧向变形,这种侧向变形会引起沉降。 1.2路堤填料不均匀,控制不当 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对填料、级配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填料常常是开挖路

路基填方施工工艺

路基填方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图见图《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1.施工准备 (1)施工测量和放样 开工前按图纸及有关规定进行线路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及控制桩的核对和增设,并对路线横断面进行测量与绘制。其测量结果应记录并成形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认可。 (2)修筑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本着少占耕地的原则,尽量利用既有道路。 2.基底处理 路堤施工的基底,按基底的土壤性质、基底地面所处的自然状态,同时结合设计对基底的稳定性要求和路堤填筑高度等采取相应的方法与措施处理。 (1)填筑前,按规定对基底范围内的地表杂土,树根等进行清除,用推土机推除耕植土到指定地点以备复耕,按规定对基地整平压实。 (2)对不同高度路堤根据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基地处理施工。 3.压实工艺试验 路堤填方施工前28天,先根据填料及压实机具不同选择不小于50m (全幅路基)长度的路堤段进行碾压工艺试验,据此选定最佳工艺参数,包括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填料的松铺厚度,以及压实机型,行进速度、压实遍数等。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控制标准,指导同类施工,确保

路基填筑质量。 4.路堤填筑 采用四区、八流程工艺施工。四区段是将作业面分为卸料区、摊铺区、碾压区和检测区,做到界限分明,以便于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平整度、含水量,控制碾压范围和碾压遍数,防止漏压,最后便于正确检测密实度。八流程是指填料选择、基底处理、摊铺平整、含水量控制、振动碾压、检测签认、路基成型、边坡修整。整个路堤施工做到区段合理,流程清晰,保证填方地段施工质量、密实度符合规范要求。填筑中先用推土机摊铺,人工找平,再压路机碾压,机械不能及的边角、桥台边及台后,用人工配合摊铺、小型机械碾压。 5.路基整修 ①填筑至标高后,进行平整和测量。恢复中线,水平测量,施放路基边桩,修筑路拱,并用光轮压路机碾压一遍。 ②修整的路基表层厚150mm内,不应留有尺寸大于100mm的材料。 ③路基整修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路基两侧超填的余土清除场外。 ④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时,应预留加固位置。当填土不足或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时,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 ⑤整修路基时应将边沟内的杂物清除干净,保证排水畅通。 6.结构物台背回填 (1)桥台缺口填筑,待构造圬工强度达到允许强度后进行。 (2)填筑范围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

施工情况 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同时将各压实级区分别进行提高,即90%→93%,93%→95%,95%→97%。土方填筑采用分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 20cm,填筑材料为低液限粉土和低液限粘土,每层填土压实前需平地机整平,以确保填土压实的均匀性。1#观察点地基采用强夯处理,地质条件有所改善,2#观察点地基上铺设有50cm厚砂砾石垫层作为隔离层,3#观察点地基只进行碾压后直接进行路基 填筑。 观察数据分析和结论 路基沉降随着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路 基沉降速度较快,竣工后的路基沉降相对较缓慢。 路基沉降全部是地基沉降,路基填方本身基本不发生压缩沉降,可以不计。说明 路基各区域压实标准的选择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地基沉降与地质条件和填土高 度(即地基单位面积受力)有关。地质条件越好,填筑高度越低,沉降越小,反之, 路基沉降越大。通过观察可以发现,3个沉降观察点的地基沉降值不同,以2#点沉降值为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地质条件较差,地基承载力小,且路基填筑高度大,其地基虽经过砂砾垫层加固处理但并不能使其地质条件有根本的改善。对于1#点,虽然其地质条件较差,但因其地基经过强夯处理后地质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其 地基承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因而地基沉降相对较小。而3#点本身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因而3#点地基沉降也相对较小。 通过对沉降曲线图的观察分析可以看到,路基沉降在路基填筑初始阶段较慢,当 路基填筑达到一定高度时,沉降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迅速增大,当路基填筑即将竣工 和竣工后,路基沉降又呈缓慢增加形式,直至路基完全稳定下来,见沉降曲线图。分 析原因如下:路基在初始填筑过程中,由于原地基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可以承受一定高 度填土产生的压力,在地基容许承载力范围内,地基沉降呈现出类似弹性变化的形式,即地基沉降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填土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即土方填筑产生 的压力等于地基承载力时,地基受力处于极限状态。当填筑高度继续增加,地基承载 力进入强化阶段,原地基土体结构被破坏,地基土颗粒在外力作用下重新排列形成新 的结构,使地基承载力得到增强。地基土结构的变化,是该阶段地基发生明显沉降的 根本原因。 随着路基填筑结束,虽然地基所受填土产生的土压力趋于稳定,但由于多种因素(施工、行车、自然因素等)影响并通过实际观测资料证明,路基在竣工后还不能立刻 稳定下来,需要经过约八个月至一年时间,才能使路基逐渐趋于稳定。但路基不会完 全稳定下来,还会发生很缓慢的沉降。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总结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工程起点位于**市外环路北端附近的国道321上,里程为K0+000~K6+624.054。K0+000~K1+400为市政道路,一般路基宽度为60m,跨***高速路的分离式立交桥宽为50米。在K0+700~K0+786.5处设置变宽段,此处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绿化带,渐变为50米宽,与桥梁宽度一致,车行道保持不变。K1+000 ~K1+200处设置渐变段,该路段内路幅宽度逐渐变化,路基宽度从50m渐变为24.5m。由于该路段正好处于圆曲线上,因此在K1+200~K1+400段设置过渡段,该路段范围内路幅宽度为24.5m,设计时速为60Km/h,过渡段后路段按一级公路设计,设计时速为80Km/h。线路通过区域有鱼塘、水田、菜地,地基沉载力较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路堑高边坡地段设计要求进行锚杆框架及方格浆砌片石防护处理。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公路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挖方段的水平位移观测;路隧、桥涵、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5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

市政道路路基沉降处理施工方案样本

目录 一.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1.2路基设计 二.产生沉降因素分析 三.编制根据 四.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4.2 组织构造 4.3 重要物质及施工机械设备状况 4.4劳动力组织 4.5 施工进度筹划 五.工程问题解决办法 5.1加固范畴 5.2 工艺流程 5.3 钻孔 5.4 灌浆 5.5 灌浆质量控制与检查 六.解决后评价

七. 质量保证办法 八.安全保证办法 九.环保及文明施工办法 十.附件:道路土方横断面图 一、工程概述 1、工程概况 *****道路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路以西,**路以北,是区域南北向交通次干路。本工程起点位于*****北侧规划路,终点位于规划淮河西路,沿线跨越现状河道,跨越河道处新建一座涵洞,全长620.56米,红线宽20米。道路东侧为美术学校,西侧为未拆迁村庄,道路红线范畴内多为农田和林地,现状地形起伏较大。 本次开裂、沉降路段位于K0+540~K0+560之间,路面浮现1cm左右裂缝,局部地段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 2、路基设计 该路段为填方路段,路中填挖高度3.614米~4.693米,为道路填挖深度最深路段,道路东侧为1:1.5放坡。填方路段先清表0.3m,清表后应在填筑前压实,0.8m 以内路基采用风化砂分层填筑,0.8m如下路基采用挖方段碎石料分层填筑。 二、产生沉降因素分析 ******工程K0+540~K0+560段处在高填方区,填土时间为3月初,由于施工时间短,在路基碾压时未能完全满足分层回填碾压施工工序,压实时粒径控制欠佳,细料扫缝填充未能满足填充孔隙率控制规定。路基为1:1.5放坡,坡度较陡,且设计无护坡规定,加之路基东侧为一条淌水沟,长年有水流通过,加大了对路基冲刷。

填土路基施工方案

填土路基施工方案 为圆满完成成都天府机场高速TJ7标合同段路基工程,根据施工招标文件和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在认真阅读和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及对施工现场作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公司的多年施工经验,以信守合同、确保工期和质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优质高效文明施工为指导思想,根据我标段路基填筑试验段提供的相关参数,现编制本工程填土路基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成都天府机场高速TJ7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F10-2006)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 B01-2003) 5、现场调查的交通、水文、地质、气候、能源建材和地方其他条件,结合我公司现有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劳力的情况 1.2、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规定和要求。严格遵守工程合同文件的要求并服从业主统一安排。 2、在认真领会初步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及补遗书的前提下,在原技术标书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优化施工安排,保证工期。 3、根据业主规定的总工期以及阶段性目标,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区段划分合理,适时根据重点、难点,施工工序及气候环境的要

求和制约,组织分阶段控制目标计划。 4、依靠成熟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可靠的措施,严格的管理,为业主提供优质工程。 5、根据本分项工程的实际情况,我项目部将组织一批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优秀技术、管理人员,调集先进的机械设备,配备先进的测量、试验仪器,组建一个高效精干的作业队伍。 6、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7、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原则。 8、严格执行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文明施工、环保、安全、卫生、健康等相关管理条例的要求,树立良好的工程形象。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成都天府机场高速TJ7标合同段,线路起讫里程为K23+100~K38+720,线路总长15.62km。其中:大桥10座,包含互通跨二绕大桥,3.2631km;路基共计12.3569km。互通1座:高明枢纽互通立交,含八条匝道。标段内土石方930万方;其中填方510万m3、挖方420万m3。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梁宽度0.6m防撞护栏+19.4m桥面净宽+0.6m防撞护栏+0.8m+0.6m防撞护栏+19.4m桥面净宽+0.6m防撞护栏; 项目地处龙泉山脉范围内地形较为崎岖,场区出露地层有侏罗系、白垩系,主要为粉砂泥岩、细砂岩;项目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堆积成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由于本地区降水十分丰富以及灌溉渠系密布,所以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十分丰富,条件优越。结合沿线地形地貌,丘间沟谷内由空隙裂隙水补给,多种植水田,由于常年排水不畅,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条件较差,软弱地基极为发育。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设计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 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 专项方案 施工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交二公局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项目部 2012年11月18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相关技术要求 (2) 三、时间安排 (2) 四、施工观测内容 (2) 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3) 六、施工观测方法 (3) (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3) (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 (4) (三)、基桩的设置 (5) (四)、观测的管理 (6)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路基填方48.054万 m3,基底采用清淤换填透水性材料21450 m3,路基填方主要集中在K59+925~K60+135段,最大填土高度28.543 m,属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主要采用隧道洞渣进行填筑,基底为粘质性淤泥,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隧道洞渣)进行回填处理。 防护工程主要有:M7.5浆砌片石拱形骨回护坡1020.1 m3,浆砌片石挡土墙5316.2m3,三维土工网垫边坡防护7135.7㎡,TBS护坡12344㎡。 二、相关技术要求 1、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路基土建工程A10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答疑书等有关内容。 2、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路基部分施工图;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 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与《工程测量规范》; 三、时间安排 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并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 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其位移情况;

厚层堆填素填土路基的处理方法分析

厚层堆填素填土路基的处理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28T14:03:38.2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0期作者:钟方千 [导读] 总结了厚层堆填素填土路基的常见处理方法,并对强夯处理、水泥搅拌桩处理.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结合广州市黄埔区长岭居片区规划二路和规划三路、五路(二期)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的设计与工程实践,总结了厚层堆填素填土路基的常见处理方法,并对强夯处理、水泥搅拌桩处理、换填处理等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厚层堆填素填土强夯处理水泥搅拌桩处理、换填处理 强夯法常用来加固碎石土、砂土、杂填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土。由于该法具有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效果显著和经济的优点,目前强夯法处理地基受到各国工程界的重视并被迅速推广,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工程概况 广州市黄埔区长岭居规划二路,北至规划四路,南至元永路,全长约953m,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40Km/h,规划红线标准段宽26m,双向4车道。根据2015年5月批复的可研资料,规划二路(GEK0+111.057~GEK0+374.618)段西侧地面标高约为55m;2015年7月份,通过现场踏勘,周边地产当时正在进行开发,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于2015年8月对地形进行了测量,发现此区域标高达到73~79.5m,填土深度达到约20m。而此区域的素填土未经过压实,为松散结构,直接作为路基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需对其进行处理。 2 设计方案的确定 对于厚层新近堆填素填土的处理方案,主要有强夯处理方法、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方法、挖除素填土再逐层碾压回填处理方法。对这三种处理方式进行了对比,其优缺点如下: 3、设计参数的选用 3.1 单击夯击能与加固深度 本场地素填土深度10~20米,平均处理深度约15m。 强夯有效加固深度H=a*=0.5*=12.25m。 根据地质钻探资料,本场地的素填土标贯击数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证明位于最底部的素填土已固结,暂时考虑底部3m范围的素填土固结完成,施工之前现场钻孔并通过实验确定。初步选定强夯处理最大单击夯击能为击能6000kN.m,可采用重25t锤,锤底面为圆形,直径2.0m,静接地压值30kPa左右,最大落距24m,实际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调整。 3.2 夯点布置 按梅花形布置夯击点,为使有效加固深度尽可能大,第一遍,第二遍夯点间距6~8m,第三遍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和第二遍夯点之间点夯,第四遍和第五遍满夯,搭接1/2个锤印。实际位置由施工方现场放线确定。 夯击要求如下:第一遍点夯①单击夯击能6000kN.m,每夯点夯击4次;第二遍点夯②单击夯击能6000kN.m,每夯点夯击4次;第三遍点夯③单击夯击能4000kN.m,每夯点夯击4次;第四遍满夯④单击夯击能3000kN.m,每夯点夯击2次,每次搭接半个锤印;第五遍满夯⑤单击夯击能2000kN.m,每夯点夯击2次,每次搭接半个锤印。各遍之间间歇时间暂定三周。施工时先平整地坪,夯击施工方法及程序按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执行。第五遍加强夯最后2击的平均夯沉量≤50mm。强夯结束一周后可进行现场载荷试验,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kPa,试验检验点及具体柱位待与质监、监理等有关单位协商后确定。 4、隔震措施 根据地质钻孔及现场踏勘,规划二路(GEK0+111.057~GEK0+374.618)为堆填素填土区域,其中GEK0+111.057~GEK0+300段,素填土平均深度约为20m,距离万科用地红线最近为54.7m;为了减小强夯冲击作用对万科的影响,在强夯处理范围边界设置隔震沟,尺寸

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DK887+~DK889+段路基工程 观测、检测方案 一、观测方案 1、路基变形监测控制技术措施 高速铁路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应作为路基施工中的重要工序,贯穿整个路基施工始终。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主要是测定每一层填料填筑过程中的地基沉降及整体水平位移和路基成型后的地基沉降及路堤本身的沉降值。在填筑施工期间,填土速率根据观测情况确定,如地基稳定情况良好可以酌情加快,反之减缓填土速率,当边桩横向位移大于5mm/d,地面沉降超过10mm/d时,停止填土。路堤填筑完成后,根据观测的数据绘制时间和沉降曲线,预测总沉降和剩余沉降。 该段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主要是路堤基底沉降监测和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2、监测测试项目 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其他包括路基面位移监测、基底沉降位移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深层沉降监测,另外还有软土或松软土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等。 ⑴路堤基底沉降监测 每10~100m设一个监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必须设置。每个监测断面预埋1~3个沉降板(软弱地基时3个)。路堤填筑前,于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预埋3个沉降板。沉降板

图1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由沉降板、底座、测杆(ф=20mm钢管)及保护测杆的ф=49mmPVC塑料管组成。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亦应相应加高,每节长度不超过10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在填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沉设施。 沉降板安装前应先将地面整平(可铺设0.1m厚中粗砂),注意保持底板的水平及垂直度。填土高度小于2.0m时,每两天观测一次,超过2.0m后,要求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速率较大的情况下,还应加密观测。地面沉降量用仪器测量,精度要求准确到±1mm。每天的观测数据都要及时整理并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⑵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堤地段每50m设一个监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必须设置,且应加密。每断面3个监测点。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监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0.1m),其中埋设ф16mm钢筋一根,桩长0.6m,埋入基床表层以下0.55m。 ⑶测量的精度及频度 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也可减慢,

填方路基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 (2)路基填料要求 土质路堤填方主要材料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含有树根和腐朽物质的土严禁使用;淤泥、泥炭、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不得直接用于路堤填筑,需要使用时,必须采取措施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3)机械设备 ①土方施工机械:推土机、铲运机、平地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②土方运输机械:自卸汽车。 ③压实机械:压路机、蛙式打夯机、自行式或拖式羊足碾。 ④含水率调节机械:旋耕犁、圆盘耙、洒水车、五铧犁等。 ⑤测量和检验试验设备:全站仪或经纬仪、水准仪、灌砂筒、环刀、平整度检测仪、弯沉检测仪等。 (4)试验路段 ①在路基开工之前,应进行路基的试验段施工。 ②基底经检验合格后,根据自卸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在施工路段打上网格,均匀卸土,用推土机按设计松铺厚度在整个路基宽度内进行摊铺。土方摊铺后

用平地机整平,形成路拱,经测定厚度后,在含水量满足要求时(±2%)进行 碾压。 ③碾压时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施工。碾压过程中,测定并记录不同阶段路基土 方密实度及碾压后土层厚度,直至达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 ④试验路段完成后,应对试验路段施工进行总结,以确定适宜的施工工艺参数。每次上土石方、推土机推平和压路机碾压的工作段长度; 能够达到要求密实度标准的土层松铺系数; 压实遍数及最佳机械组合; 压实次数~压实度、含水量~压实度关系曲线。 ⑤将试验段施工总结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路基方可展开大规模施工。 (5)测量放线 施工前对路中线现况地面高程进行校测,并与设计纵断面进行核对。在道路中 心桩测设后,依据设计图纸测设填方路基边线,依据道路桩号施测道路高程控 制桩。 (6)基底处理及填前碾压 填方前应将原地面积水排干,淤泥、杂物等挖除,并将原地面大致找平。场地 清理于拆除完成后,进行填前碾压,使基底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标准。 (7)填筑方法 ①水平分层填筑②纵向分层填筑③横向填筑④联合填筑

高填方路基沉降处理方案

金南路高填方路基沉降处理方案 金南路全线填方平均高达10米以上,最高填方达到16米,高填土路基势必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将严重影响道路质量,因此我司根据实际情况对金南路高填土路基沉降处理提出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 超载预压 填素土至道路路面设计标高,然后再在素土层上填2.0m预压土;沉降稳定后,挖去全部预压土。沉降稳定是指超载预压后,经沉降观察并绘制沉降曲线,当连续三个月的沉降值小于0.8cm/月时,称为沉降稳定。 超载预压期间,沉降板须埋设三个断面,每个断面设三组(左、中、右),左右观测点放置在土路肩范围内,目的是保证在预压期结束后,铺设路面结构时,仍能使沉降观测点保存完好,以备后期进一步观测之需。中观测点设在路中央,沉降板在路基填土结束,预压土填筑前前埋设。为避免加载过程中加载速率过快而致使路堤破坏,以及控制卸载时间、保证超载预压质量等,需对超载预压桥坡进行沉降及稳定观测。其中包括沉降板的布设、填土速率的控制(路堤中心底面沉降速率≤1.0cm/昼夜)、稳定性观测桩的布设、观测位移标准(底面水平位移≤0.5cm/昼夜)及观测要求等。 方案二: 路基沉降产生的危害主要是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考虑到本项目实施工期短,超载预压需要工期长,但高填土路基沉降又不可避免,因此我司提出增加土工格栅,将路基连结为整体,使路基均匀沉降,避免因不均匀沉降影响道路质量。 具体实施,清表后对基础进行压实处理,直接回填土至原地面压实;压实度90%,填土每1.5m铺设一层土工格栅,铺设不小于4层土工格栅。 方案三: 超重型静压式光轮压路机

对于粘土,由于粘结性能好,内摩擦阻力大,含水量较多,压实时需要提供较大的作用力和较长的有效作用时间,以利排除空气和多余水分,增大密实度。一般选用凸块压路机和轮胎式压路机压实粘性土捕筑的路基,可获得较好的压实效果。如果铺层较薄,则可选用超重型静压式光轮压路机,以较低的速度碾压,效果更佳。粘性土路基一般不采用振动压实,因为振动压路机易使土中水分析出,形成“弹簧”土,难以彻底压实。

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公路工程项目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项目部 XXXX年XX月XX日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为新增国道主干线XXX胶南至海晏公路的重要关联路段,本项目起点位于XXX,终点位于XXX,路线全长XXXXkm,施工范围为:KXX+000~KXX+000,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本标段工程量主要有:路基主线XXXXkm、匝道XXXXkm,主线大桥XX座、通道桥XX座、匝道中桥XX座,涵洞XX道,分离式立交XX处,互通式立交XX处,服务区XX处。 二、编制及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1); 5、设计图纸; 6、设计院交桩成果; 7、控制点加密成果。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标段所有高填深挖路段。 四、观测目的及范围 1、观测目的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路基及高边坡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边坡和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高填土和深挖方速率。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确保全线施工质量。 2、观测范围 本标段的范围KXX+000-KXX+000,包括KXX+677-KXX+000,323M的高填土路基; KXX+000-KXX+659左侧深路堑;KXX+103-KXX+655右侧深路堑;KXX+755-KXX+019左侧深路堑;KXX+267-KXX+444左侧深路堑;KXX+469-KXX+589左侧深路堑; KXX+210-KXX+390左侧深路堑;KXX+703-KXX+906左侧深路堑;KXX+219-KXX+424右

路基沉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路基沉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作者:唐勇军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6日点击数: 1275 摘要:文中就路基沉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路基产生沉降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应从设计方法与施工两个方面着手,分析路基沉降造成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避免及减小路基沉降的发生。 关键词:路基沉降原因措施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不均匀沉降必然会引起路面的不平整,导致路面产生许多病害,主要表现为坑凹、起拱、波浪、接缝台阶、碾压车辙、桥头或涵洞两端路面沉降、桥梁伸缩缝的跳车等,不仅难以满足汽车高速行驶的要求,而且还会增加汽车的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加大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时间,降低社会经济效益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一、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很多,下面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1. 1路基填土压实度不足 由于压实度不足,往往导致填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路基两侧出现纵向裂缝,路基土体压实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施工受实际条件的限制。路基施工时,天气太干燥,局部路堤填料粘土土块粉碎不足致使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暗埋式构造物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使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某些加减速车道与行车道没有同步施工,当拼接处理得不好时,其拼接处也会产生压实度不足的情况。

(2)考虑到施工安全和进度,使得压力或压力作用时间不足,路基压实不充分,致使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3)由于填方土体的最佳含水量控制不好,压实效果达不到规范要求。 (4)在填方路堤施工中,当路堤施工到一定高度以后,路堤边缘土体往往存在压实度不足问题,对于较高的填方路基,通常都要做相应的处治。 填方土体压实度不足,其结果是土体前期固结压力小于自重应力和各种附加应力之和,在自重作用下就会发生沉降变形,这些附加应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车载,尤其超载情况;②含水量变化造成土体容重的改变;③地下水位升降而导致浮力作用改变;④土体饱和度改变,引起负孔隙水压力改变。这些附加应力引起土体中有效应力改变,从而导致土体发生压缩变形。 土体压实度不足还会导致填土路基的侧向变形。目前采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是假定侧向完全受限,仅有竖向变形,实际路基土中存在有侧向变形,这种侧向变形会引起沉降。 1.2路堤填料不均匀,控制不当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填料、级配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填料常常是开挖路堑、隧道掘进产生的废方,这些填料性质差异大、级配也相差很远。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分层碾压厚度过大,小颗粒填料和软弱物质很难得到有效压实,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回填料会产生不协调沉降变形,路面会产生局部沉陷,刚性路面还可能产生裂纹。

路基填方工程施工方案

路基填方施工方案 一.施工工艺流程 1.路基填筑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清理场地→挖沟滤水→清理表土→填前碾压→检测压实度→划线布网→自卸车运输→按网格布料→推土机推土→平地机精平→重型压路机碾压→检测压实度。 二.施工方法 1.路基的填筑从挖、装、运、填、平、碾压,我们将组织大型机械化一条龙作业,土方运距在100米范围内,用推土机施工;运距超过100米,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填土严格按四区段(填、平、碾、检)、八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测签证、路基面整形、边坡修整)组织施工。填方施工顺序详见《路基填方施工工艺框图》。 2.基底处理:清理后的场地,当地面横坡不陡于1:10时,直接在其上填筑路堤;横坡在1:10~1:5时,将原地面表土翻松,再进行填筑;横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2米的台阶,台阶顶面做成2%~4%的内倾斜坡,再进行路堤填筑。 对于零填挖地段,土质填方路基及土质路堑路床范围内压实度,若不符合要求,翻挖压实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3.试验路段:选择200米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的长度路基作现场压实试验段,根据现场施工设备,测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时,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工序等,将试验结果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时使用的依据。根据其确定的施工参数进行路堤填筑。 4.填土路堤:填土使用推土机和平地机分层平行摊铺,其最大松铺厚度以试验参数为准,一般在10cm~30cm之间,同种材料的填筑层累计总厚度不宜小于50cm,每层顶面整平并做成路拱,为了保证机械碾压能到边,路堤两侧填土宽度各超填50cm。在填筑过程中根据选定的最佳含水量,对填土或洒水或晒晾

谈公路高填方路基处理方法

谈公路高填方路基处理方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公路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路基工程尤其是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运输的安全性、畅通性和安全性。因此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必须对高填方路基处理方法、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究,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首先介绍高填方路基的特点,再探讨其处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高填方;路基 引言: 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工作当属路基的施工和控制过程,而对于公路来说,高填方路基施工更为普遍,同时也是最易出现问题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从公路的建设实际出发,分析高填方路基的特点及相关的技术要求,总结出以往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剖析,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技术理论创新,增强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和控制,使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朝着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增强公路建设的安全性,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高填方路基的特点 高填方路基通常是根据边坡的总高度进行划分,碎石土、砂类土、粉类土路基填筑高度大于20m,砂、砾路基的填筑高度超过12m则认为是高填方路基。随着公路建设范围的扩大,山区地方出现了较多的高填方路基,这类路基在车辆荷载和自重的作用下易形成路基的沉陷,会对过往车辆的行车安全产生影响。这种公路最明显的弊病是较难控制路基的沉陷,受水害影响较大,施工比较困难。由此,对公路施工提出了待解的新难题。在公路路基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控制施工过程,确保填筑的质量。 2.高填方路基施工方法 2.1土方路堤填筑 (1)路堤填筑时,用挖掘机配合自卸车运料,在施工路段上,按照断面用土量有计划的备料,推土机推平,同时人工整修路肩,用振动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平地机进行精平,对局部低洼处,人工找平,然后压路机进行碾压,直到压实度合格为止。如果基底为土质或松散堆积物,基底需重夯加固,加固宽度为坡脚以外3m。 (2)路堤填筑采用分层逐渐向上填筑,每次填筑前,测量员需恢复中线及边桩,施工员挂线施工,每层的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以保证整修路基边坡后的路基边缘压实度。对于地面横纵坡陡于1:5时,填前沿路边坡挖4%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并且在每层台阶处铺设长度不小于3m的土工格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溆浦至怀化高速公路 (1-20合同段) 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 目录 1 目的和意义………………………………………………………… 1 2 沉降与稳定观测的依据…………………………………………… 2 3 观测内 容........................................................................3 4 沉降与稳定观测点的布设 (3) 4.1 布置原则.....................................................................3 4.2 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步骤.............................................5 4.3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方法 (6) 5 溆怀路重点观测断面的选择................................................9 6 沉降与稳定观测控制指标和精度 (10) 6.1 沉降观测..................................................................10 6.2稳定性观测 (11)

7 沉降与稳定观测的周期......................................................11 8 提交成果 (11) 8.1 提交的成果报告............................................................11 8.2 成果报告的应用 (11) 9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12) 9.1 项目的组织结构及主要参加人员.......................................12 9.2 拟投入的仪器设备和计算软件..........................................13 9.3 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13) 10 项目经费预算………………………………………………………14 附表(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测点分布一览表) 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 1 目的和意义 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是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和长期稳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对这些问题的了解程度和处理成功与否将直到公路的整体质量,这其中,软土地基、特殊土路基、高填方路堤、半填半挖路堤、陡坡路接影响堤、岩溶地基、填切交界频繁等不利因素更是路基修筑的棘手问题。

路基填方施工工艺流程图.doc

Workmanship flaw chart for sub grade filling 美文欣赏 1、 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清风落叶舞秋韵, 枝头硕果醉秋容。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 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 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 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 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 此守护着心的旅程。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 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阑珊灯火,映照旧阁。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 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流年为祭。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寂寞琉璃,荒城繁心。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 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Geological survey Clean base and survey and laying-out Rolling base before filling Checking base Filling in layer Paving with bulldozer Leveling with grader Rolling Checking Do well record and check signed certification Sub grade shaping Demarcate optimum dampness and maximal dry density by compactness Demarcate optimum dampness and maximal dry density of soil source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标段,K×+×××-K×+×××段长约4公里,公路等级为二级,设计时速为40公里/小时,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路段路基宽10米,路面宽9米。 高填方路基的沉降控制要求为: ①为减少高填路基沉降,在填筑过程中应清除换填路基基底的覆盖层,应加强施工控制与沉降观测(每铺筑4~8m高度进行一次),待已有路基稳定后再行铺筑,应充分保证路堤的自然沉降时间,如因工期需要,应采用强夯或冲击碾压等辅助措施。 ②施工过程中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有关要求观测路基填筑过程中或运营过程中的地基变形动态,对路基施工实行动态监测、观测。 二、高填方路基沉降预防与治理措施 高填方路段出现较大沉降后会致使路面开裂,基层断裂,加速路面的损坏,严重危及路面的正常使用,如果高填方路段的沉降进一步发展,可致使路基整体沉陷,横向挤压路基失稳崩塌造成道路的损毁,所以对于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必须作出必要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一)预防措施与治理措施: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各工段的施工顺序。 (2)认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质,提高地表压实质量。 (3)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纵横两侧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4)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 (5)路基填筑方式应选取水平分层填筑。 (6)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 (7)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8)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比较好。 (9)认真做好台背,路桥过渡段及填挖结合部的压实工作。 (10)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 (11)对于挖填结合部,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软弱土质,做好换土排水和填前碾压工作,按设计要求从上到下挖出台阶,清除松方后逐层碾压,确保填挖结合部的整体施工质量。 (12)高填方路段的沉降的治理方法有:换填土法,固化剂法,粉喷桩法(二)进度计划 高填方是本项目施工控制重点,施工进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项目总施工进度,为此项目部在考虑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计划于2015年8月1日

道路路基处理

道路路基处理 首先我们先了解道路路基处理的基本内容: 1、清表全段路堤基本上采用性质较好的土进行填筑,填筑前应根据现场情况清除地表腐殖土及植物根茎,普通路段通长清表厚度约40cm。特殊路段则应根据勘察资料确定,且原地面横坡度小于1:5时,应挖不小于2m的向内倾斜2-4%的台阶。 2、路基边坡 路堤边坡每级边坡高度H0≤8m,坡率为1:1.5。 3、路堑边坡 路堑边坡每级边坡高度H0≤8m,坡率为1:1。 4、对于现场范围内强度较低,压缩性中等偏高不能直接作为道路及排水管道基础持力层。设计一般清除路基范围内软弱土层,采用复合要求的土或碎石土分层回填,压实度应该满足设计要求。若路基下软弱土层较浅含水量不大,采取翻挖后晾晒达到最佳含水量后再分层压实处理;翻挖深度和范围可结合道路沿线地质情况酌情处理。如果翻挖后上路床的含水量较大、软弱土层较深则采用6-8%的石灰戗灰处理,处理深度一般为50-100mm为宜。再分层回填至路床设计标高,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5、对于老路扩宽地段,考虑到老路经过多年行车,沉降已大部分完成,而拓宽地段现状土质松散,为了避免新老路基结合处道路的横向差异沉降,将现有老路边坡修筑成1:2台阶行边坡。再根据现状地面与设计

高程差分层回填至设计路床设计标高,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6、路堤基层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压实,压实度(重型)≥90%;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时,基底压实度不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零填方、挖方和填挖过渡段,路槽下80cm深度范围内应进行翻挖再回填分层压实。具体路基处理办法及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可根据现场实际开挖之后的情况,经过各方协调之后进行调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