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识障碍的临床治疗

意识障碍的临床治疗

意识障碍的临床治疗
意识障碍的临床治疗

意识障碍的临床治疗

意识障碍系指人们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发生障碍,或人们赖以感知环境的精神活动发生障碍

的一种状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脑功能紊乱。其依赖于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与

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严重的昏迷都提示大脑半球,间脑和(或)上脑干的功能障碍。因此后

颅窝损害,幕上病变和脑干压迫,及弥散性双侧大脑功能障碍均可引起意识的损害。

临床资料:97例意识障碍患者均为我科急诊病人,随机分为纳络酮组(治疗组)56例和美解眠组(对照组)41例。治疗组56例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15~67岁,平均41岁;对照组4l

例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17~62岁,平均39岁。治疗组轻型23例、中型18例、重型15例;对照组轻型19例、中型15例、重型7例。治疗组酒精中毒21例,安眠药中毒15例,一氧化碳中毒11例,肺性脑病9例;对照组酒精中毒18例、安眠药中毒13例、—氧化碳中毒6例、肺性脑病4例。上述各项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

1.急诊治疗

(1)去枕平卧,头低位以使分泌物可从口中流出,通畅气道。

(2)如果咳嗽反射差或通气不好,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改善通气。

(3)建立静脉通路,采血查全血细胞计数,查尿、电解质、血糖、肝功、药物、毒素化验,要

同时留取血清、血浆以备以后诊断用。

(4)低血糖时,给予50ml 50%葡萄糖静脉点滴。

(5)酒精中毒时给予静脉点滴或肌注维生素B1。

(6)如果为鸦片类药物过量,给予纳洛酮静脉点滴,0.8~2 mg,每2~3分钟重复,如果在数

分钟内意识水平和呼吸功能没有改善,则可给予最大剂量(10mg),由于半衰期短,如果必要

可给予静脉输注以维持疗效。

(7)进行神经系统和体格全面检查,对创伤进行仔细检查,包括头、颈、腹部等。

(8)插导尿管并记录液体出入量。

(9)进一步行辅助检查,如胸部X线、头颅X线、心电图、CT扫描和脑电图等。

(10)对原发性疾病进行治疗。

2.远期治疗

(1)呼吸道:理疗、抽吸分泌物等。

(2)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褥疮。

(3)注意液体平衡,喂食,可用鼻饲管或肠胃外营养。

(4)监测呼吸、血压、体温、昏迷评分、神经系统状态。

(5)被动肢体活动,避免肢体挛缩。

(6)如可能,避免用镇静药。

常见的意识障碍

常见的意识障碍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1、嗜睡(somnolence):呈病理性持续睡眠状态,经刺激可唤醒,醒后能回答问题。刺激停止后又复入睡。 2、意识模糊(confusion):较嗜睡更重的意识障碍。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出现定向力障碍。常伴有错觉和幻觉,思维不连贯。 3、昏睡(stupor):须强烈刺激方能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或答非所问,体查生理反射存在。 4、昏迷(coma):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网状结构和功能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意识障碍。根据患者意识丧失的程度不同可分为: ⑴浅昏迷:读周围事物和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有反应,但不能唤醒。浅反射存在,眼球能转动。 ⑵中度昏迷:对周围刺激无反应,防御反射、浅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⑶深度昏迷:对一切刺激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深浅反射均消失。 5、谵妄(delirium):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脑功能活动失调状态,其特点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伴错觉和幻觉,烦躁不安,语言混乱。常见于发热、药物中毒、代谢障碍性脑。 1.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 2.昏睡:是一种比嗜睡较重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须经高声呼唤或其他较强烈刺激方可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作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 3.昏迷: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活动,不能自发睁眼。 昏迷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 1)浅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但仍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如疼痛刺激可有回避动作及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以及瞳孔对光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意识障碍与昏迷试题

意识障碍与昏迷 一、填空题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二、名词解释 1.嗜睡 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2.谵妄 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3.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或受损所有引起,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三、多选题 A型题 1.下列引起意识障碍的疾病,其中哪项属颅内感染()。 A.高血压脑病 B.脑梗塞 C.脑血栓形成 D.脑型疟疾 E.癫痫 【答案】D 2.意识障碍伴瞳孔散大可见于()。 A.颠茄类中毒 B.吗啡类中毒 C.巴比妥类中毒 D.有机磷农药中毒 E.毒蕈类中毒 【答案】A 3.意识障碍伴瞳孔缩小可见于()。 A.颠茄类中毒 B.有机磷农药中毒 C.酒精中毒 D.氰化物中毒 E.癫痫 【答案】B 4.中度昏迷与深昏迷最有价值的鉴别是()。 A.各种刺激无反应 B.不能唤醒 C.无自主运动 D.深浅反射均消失 E.大小便失禁

【答案】D B型题 (5~8) A.高血压脑病 B.颅内高压症 C.吗啡、巴比妥类中毒 D.流行性脑膜炎 E.重度休克 5、意识障碍伴发热()。 【答案】D 6、意识障碍伴呼吸缓慢()。 【答案】C 7、意识障碍伴心动过缓()。 【答案】B 8、意识障碍伴高血压()。 【答案】A (9~13) A.昏睡 B.嗜睡 C.意识模糊 D.轻度昏迷 E.深度昏迷 9.熟睡状态,不易唤醒,但当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醒时答话含糊()。 【答案】A 10.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但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存在()。 【答案】D 11.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定向力发生障碍()。 【答案】C 12.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无反应,深浅发射均消失()。 【答案】E 13.持续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唤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 【答案】B 四、问答题 意识障碍的不同程度是如何分度的? 意识障碍可分为嗜睡、嗜睡、最昏睡、昏迷。 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嗜睡: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定向力发生障碍. 昏睡:熟睡状态,不易唤醒,但当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醒时答话含糊。 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的中断或完全丧失,按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但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存在。 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无反应,深浅发射均消失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一节意识障碍 意识(Consciousness)--概念 指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得感知能力 包括意识水平(觉醒度)与意识内容(认知功能) 意识障碍分为: 意识水平受损(觉醒度下降) 意识内容改变(认知功能减退) 维持意识清醒得重要结构 1、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2、广泛得大脑皮质神经元完整性(中枢整合机构) 意识障碍--临床分类 一、以觉醒度改变为主得意识障碍 (一) 嗜睡(somnolence) ?意识障碍早期表现 ?患者处于睡眠状态 ?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 能配合检查 ?停止刺激后继续入睡 (二) 昏睡(stupor) ?较深得睡眠状态(沉睡) ?较重得疼痛或言语刺激方可唤醒 ?简单模糊作答, 旋即熟睡 (三) 昏迷(a) ↗严重得意识障碍 ↗强刺激不能唤醒,意识完全丧失 ↗起病状态、症状、体征可能提示昏迷病因 二、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得意识障碍 (一) 意识模糊( confusion ) (二) 谵妄( delirium ) 三、特殊类型得意识障碍 (一) 去皮层综合征 (二) 无动性緘默症 (三) 植物状态 第二节认知障碍 失语(Aphasia)---概念:大脑皮层语言功能区病变导致得言语交流能力障碍常见得失语类型

1.Broca 失语(Broca aphasia, BA) 又称表达性失语运动性失语, 病变: 优势半球Broca区(额下回后部) 口语表达障碍 ?典型非流利型口语, 语量少, 讲话费力 ?发音及语调障碍, 找词困难, 电报式语言 ?口语理解相对好 ?复述、命名、阅读、书写不同程度障碍 2.Wernicke失语(Wernicke aphasia, WA) 听觉性失语理解性失语 病变: 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 严重听理解障碍 听不懂,答非所问, 难以理解 流利型口语,语量增多, 发音清晰, 语调正常 较多语义错语(帽子 袜子), 新语 不同程度得复述、命名、读、写障碍 3.命名性失语(Anomic aphasia, AA) 又称遗忘性失语 ↗病变: 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或颞枕交界区 特点 ↗命名不能, 能述其用途 ↗在供选择名称中能选出正确得名词 ↗流利型,自发言语赘语多 ↗听、读、写、复述障碍轻 4、完全性失语(Global aphasia, GA) 也称混合性失语 病变: 优势半球大病灶, 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所有语言功能均严重障碍,口语,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 第四节痫性发作与晕厥 痫性发作(Seizure)---概念 大脑皮质神经元过度异常放电引起得短暂脑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痫性发作(Seizure)---病因 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特发性癫痫、脑外伤、脑卒中、脑炎等 系统性疾病:电解质紊乱、尿毒症、肝性脑病、高血压脑病、高热等 晕厥(syncope) 概念:由于大脑半球及脑干血供减少导致伴有姿势性张力丧失得短暂发作性意识丧失原因:血压突然下降;心输出量减少; 急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 病理机制:大脑及脑干得低灌注 晕厥-分类及病因 1.反射性晕厥 2.心源性晕厥 3.脑源性晕厥 4.其她

各种意识障碍程度的临床表现有

各种意识障碍程度的临床表现有 最佳答案: (1)嗜睡:是程度最浅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经常处于睡眠状态,给予较轻微的刺激即可被唤醒,醒后意识活动接近正常,但对周围环境的鉴别能力较差,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又复入睡。 (2)昏睡:较嗜睡更深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范围明显缩小,精神活动极迟钝,对较强刺激有反应。不易唤醒,醒时睁眼,但缺乏表情,对反复问话仅难作简单回答,回答时含混不清,常答非所问,各种反射活动存在。 (3)昏迷: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 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深昏迷: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驰、去大脑强直等。 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4)去大脑皮质状态: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它与昏迷不同,是大脑皮质受到严重的广泛损害,功能丧失,而大脑皮质下及脑干功能仍然保存在一种特殊状态。有觉醒和睡眠周期。觉醒时睁开眼睛,各种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存在,喂之能吃,貌似清醒,但缺乏意识活动,故有“瞪目昏迷”、“醒状昏迷”之称。患者常可较长期存活。常见于各种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各种脑炎、严重颅脑外伤后等。 (5)谵妄:系一种特殊类型意识障碍。在意识模糊的同时,伴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如躁动不安、喃喃自语、抗拒喊叫等。有丰富的视幻觉和错觉。夜间较重,多持续数日。见于感染中毒性脑病、颅脑外伤等。事后可部分回忆而有如梦境,或完全不能回忆。

意识障碍症状的现场急救

意识障碍症状的现场急救 图1 通过大声呼唤、拍打双肩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反应

图2复原卧位

图3抬高双腿,平卧位 概述 意识障碍分为持续性意识不清(如昏迷、昏睡等)和短暂意识不清(如晕厥等),在大街上、公园里遇到突然昏倒的病人,人事不知,呼之不应,要立即把病人平放,持续大声呼唤、拍打肩部,看看能否苏醒(如图1),持续10min没有醒来,这就是突然发生了昏迷。若在家庭里,早晨起来,发现家人叫不醒,也说明此人可能已经昏迷。昏迷的人对外界刺激完全无反应。昏迷和死亡仅一纸之隔,必须立即就医,并保持高度警惕。 意识清醒的人,对周围的事情会有一定的警觉性,只有睡眠时,人的知觉才会正常地减低。当睡眠时,人体的主要功能例如呼吸,仍会自动进行。而昏迷患者仰

卧在地,他的舌头可能下坠至咽喉部,阻碍呼吸。因此,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必须及时急救。 引起意识障碍的原因很多,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和外伤都可以引起,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和外伤也可以引起。意识障碍是病情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是重要的生命体征。 常见原因 1.严重头部外伤。 2.脑血管供应受阻,如脑中风,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心脏病突发、休克等。 3.脑组织受压,如脑内血肿、颅骨骨折、颅内感染、脑肿瘤等。 4.血液化学成分异常,如血氧含量低、糖尿病引起低血糖危象、高血糖引起的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5.中毒引起的昏迷,如一氧化碳中毒、药物中毒等。 6.其他,如中暑、小儿高热惊厥、癫痫、癔病等。 症状 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其共同的症状都是:对外界的刺激无反应或反应降低。这一点,可以通过测定病人对声音、痛觉、运动等几个方面的反应程度来判断测定意识障碍的程度。在此,推荐使用“AVPU”意识清醒程度(见链接)评估方法,根据病人对声音、痛觉等的反应情况,确定病人是V、P还是A、U。 常见的引起意识障碍的疾病根据病因、病史、发病情况各有特点,其症状表现如下: 急性脑中风中年以上,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发病时血压极度升高,伴有呕吐,大小便失禁,昏迷前有剧烈头痛,头昏眼花,四肢麻木无力。

意识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意识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意识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不仅反映觉醒状态,还可反映机体的思维、情感、记忆、定向力以及行为等多项神经、精神功能。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感知环境能力出现障碍。临床工作中意识障碍比较常见,多涉及各个学科及机体的各个系统。由于起病急、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已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意识障碍的病因很多,短时间内迅速明确意识障碍的诊断及其产生的病因,对于开始有效的治疗与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1意识障碍的分类 (1)急性意识障碍是由急性全身性疾病所致;(2)间歇性发作性意识障碍是一种短暂而频繁发作的意识障碍,常见的原因是晕厥、癫癎与惊厥;(3)慢性意识障碍是由于广泛的脑血管疾病、感染、CO中毒、外伤、缺氧等所致的意识障碍。 2意识障碍的发病机制 (1)幕上局灶性病变:导致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皮质、皮质边缘网状激活系、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间脑中央部、中脑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等结构的病变;(2)幕下局灶性病变:当病变累及脑桥-中脑之间的上行网状激活系就可导致不能觉醒而出现意识障碍、延髓受压、水肿或出血时,可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障碍而继发脑缺氧、缺血而出现意识障碍,病变进一步加重时可波及脑桥、中脑的上行网状激活系;(3)代谢-中毒性病变:脑的必需物质供应不足、内源性代谢紊乱或外源性有毒物质抑制或破坏大脑皮质和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引起上行网状激活系与抑制系统平衡失调而致意识障碍;(4)弥漫性病变:通过上述多种发病机制引起意识障碍。 3意识障碍的定位诊断 根据患儿的意识障碍情况、呼吸类型、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睫-脊髓反射、眼球活动(如眼脑反射)、眼前庭反射、压迫眶上切迹引起肢体运动状态以及其他相关试验以确定意识障碍的部位(大脑半球、间脑、中脑-上桥脑阶段、下桥脑-上延脑阶段、延脑阶段),以便观察病情变化、开始有效的治疗、更准确的判断预后(见表1)。 4昏迷严重程度的判定 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是指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症状之一。为了对昏迷程度进行准确评价,一般临床上常用改良的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1995年5月于太原,见表2)、修改的婴儿意识水平评分法或美国耶鲁大学儿科制定的昏迷分期量表等。准确的昏迷程度判定有助于昏迷的治疗及分析预后。 5意识障碍的症状诊断 对于意识障碍的患儿,医生主要应当明确的问题是患儿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其程度如何,病因是什么。意识障碍的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内容清晰)

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 1. 存在记忆障碍(自诉,他人提供); 2. 记忆检测成绩低于年龄和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1.5SD; 3. 总体衰退量表(GDS)2~3级,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0.5分; 4. 一般认知功能正常; 5. 日常生活能力正常; 6. 除外其他导致痴呆和脑功能障碍的躯体和精神疾患; aMCI(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1)主诉主要为记忆障碍 (2)有记忆减退的客观证据(记忆下降程度低于年龄和文化匹配对照的1.5个标准差以上)(3)一般认知功能正常 (4)日常生活能力保留 (5)没有足够的认知障碍诊断为痴呆 3.1.1 MCI的诊断标准 MCI: (1)认知功能下降: 主诉或知情者报告的认知损害,而且客观检查有认知损害的证据;或/和客观检查证实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 (2)日常基本能力正常,复杂的工具性能力可以有轻微损害。 (3)无痴呆。 VCI的分型诊断标准 一、VCI的诊断 (一)VCI的诊断需具备以下3个核心要素 1、认知损害:主诉或知情者报告的认知损害,而且客观检查有认知损害的证据,或/和客观检查证实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 2、血管因素:包括血管危险因素、卒中病史、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影像学显示的脑血管证据,以上血管因素不一定同时具备。 3、认知障碍与血管因素有因果关系: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导致认知障碍的原因。 VCI的程度诊断 1、VCI-ND(非痴呆血管性认知损害):日常能力基本正常,复杂的工具性日常能力可以有轻微损害,不符合痴呆诊断标准 2、VaD:认知功能损害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痴呆程度。 VCI诊断成立后需进行以下分型诊断: 1、危险因素相关性VCI 1)有长期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2)无明确卒中病史

(完整版)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认知是大脑皮层复杂高级功能的反映,任何直接或间接导致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慢性损伤的因素均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认知障碍,现将其归纳如下: (一)慢性脑损伤 1.脑组织调节分子异常 (1)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异常:大多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及其相应的受体完成的。这些神经递质或受体异常改变均可导致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异常。 1)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以酪氨酸为底物,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和多巴脱羧酶(dopamine decarboxylase)的作用下合成的。研究发现:脑中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时可导致动物智能减退、行为情感异常、言语错乱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例如,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性及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含量明显卞降。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多巴胺过多也可导致动物认知功能的异常改变。多巴胺受体有D1和D2受体两大家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大脑额叶皮层的D1受体功能低下和皮层下结构D2受体功能亢进双重因素有关,因此有人提出用D1激动和D2阻断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概念。 2)去甲肾上腺素(non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是最早被发现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是多巴胺经β羟化酶作用生成的产物。在脑内,去甲肾上腺素通过α1、α2和β受体发挥调节作用。在突触前,α2受体通过Gi蛋白介导,减少cAMP的生成和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活性,减少蛋白激酶对N-型Ca2+通道的磷酸化,以至Ca2+通道关闭,Ca2+内流减少,从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起抑制作甩(负反馈调节);α2受体激动还可抑制在警醒状态下的蓝斑神经元的放电增加;在突触后,α1受体激动可引起K+通道开放,K+外流增加,神经元倾向超极化而产生抑制效应。而α1受体激活则使K+通道功能降低,K+外流减少,神经元去极化产生兴奋效应。一般认为,脑中α2受体激动与维持正常的认知功能有关,而α1受体持续、过度激活可致认知异常。在正常警醒状态时,脑细胞含适量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功能占优势,维持正常的认知功能。在应激状态下产生大量去甲肾肾上腺素,α1受体功能占优势;这可能是个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更易出现认知障碍的机制之一。 3)乙酰胆碱(aeetylcholine):乙酰胆碱由乙酰辅酶A和胆碱在胆碱乙酰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Word版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谵妄。 —意识内容变化—嗜睡、昏睡、昏迷。—意识觉醒度下降 一、 以觉醒度改变的意识障碍: A 、 嗜睡。 B 、 昏睡。 C 、 昏迷: a 、 浅昏迷。 b 、中昏迷。 c 、 深昏迷——瞳孔散大,生命征明显改变。 大脑和脑干功能丧失——脑死亡。标准: 1、对外界无反应,脊髓反射可存在。 2、脑干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固定。 3、自主呼吸停止。 4、脑电图显示无脑电活动,体感诱发电位示脑干功能丧失。 5、TCD ——无脑血流灌注。 6、经各种抢救无效,时间持续≥12小时。 7、 除外药源性、内分泌性、中毒性、低温的原因。 二、 以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 1、意识模糊:注意力下降、反应淡漠、定向力下降、活动下降、语言受损。 2、 谵妄(急性所致):对外界的认识和反应下降,伴幻觉,波动性症状。 三、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去皮质综合症: 双侧大脑皮质广泛受损——对外界无反应、眼球仅无意识活动、睡眠周 期存、脑干反射存。 2、无动性缄默症: 脑干上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障碍——肌张力下降、无锥体束征、睡眠周 期存、外界无反应。 3、植物状态: A 、 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脑干功能保存:反射性睁眼、睡眠周期存、脑干 反射存、外界无反应。 B 、 持续植物状态:脑外伤——植物持续状态(≥12月),其它原因的则 为≥3月。 四、 鉴别诊断: 1、闭锁综合症: 脑桥基底部障碍:双侧锥体束、皮质脑干束障碍——意识清楚、仅能眨 眼、眼球垂直运动示意,不能水平运动。

2、意志缺乏症: 双侧额叶障碍——清醒状态,但无始动性、不语少动、额叶释放反射。 3、木僵: 精神障碍——伴有蜡样屈曲、违拗症、情感性自主神经改变。 五、伴发不同症状和体征意识障碍的病因诊断: 认知障碍 认知:外界信息——加工处理——心理活动——获取知识or应用知识。 认知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理解、推断。 一、记忆障碍: A、瞬时记忆≤2秒。 B、短时记忆≥1分钟。 C、长时记忆。 根据长时记忆分: A、遗忘:a、顺行性。b、逆行性。c、系统成分性。d、选择性。e、暂 时性。 B、记忆减退:指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均减退。 C、记忆错误:a、记忆恍惚——似曾相识。b、错构——在时间顺序上 错构。c、虚构。 D、记忆增强:指对远事记忆异常性增加。 二、失语: 包括:自发说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 根据解剖-临床来分类: (一)、外侧裂周围失语:共同特点均有复述障碍。 1、Broca失语: 优势额下回后部——自发性说话障碍为主,仅简单的句式or词,其 他各方面均有障碍。 2、Wernicke失语: 优势颞上回后部——听理解障碍,言语增多,词不达意,其它各方面 均有障碍。 3、传导性失语: 优势缘上回、Wernicke——外侧裂周围弓状束障碍——Wernike区与 Broca区联系障碍——言语流利、大量错词、句式完整、听理解障碍 较轻、其它各方面亦受损、复述障碍最重。 (二)、经皮质性失语综合症:共同特点:复述相对保留。 1、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优势额叶分水岭区障碍——优势Broca附近or优势额叶侧面——类 似于Broca失语,但较Broca失语轻。 2、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优势颞顶叶分水岭区障碍——优势Wernike区附近——类似于 Wernike,较Wernike轻。

意识障碍病人的护理

意识障碍病人的护理 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是指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障碍的一种精神状态,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发病机制 意识由意识内容及其“开关”系统组成。意识的“开关”系统包括经典的感觉传导径路(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意识“开关”系统激活大脑皮质并使之维持一定水平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意识内容在意识觉醒状态的基础上产生,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定向和情感等精神活动,以及通过视、听、语言和复杂运动等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的能力。清醒的意识活动有赖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网状结构功能的完整,任何原因导致大脑皮质弥漫性损害或脑于网状结构损害,均可发生意识障碍。 (二)病因 1.感染性因素 (1)颅内感染:各种脑炎、脑膜炎、脑型疟疾等。 (2)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伤寒、中毒性肺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2.非感染性因素 (1)颅脑疾病:①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隙出血、高血压脑病等;②脑肿瘤;③脑外伤,脑挫裂伤、脑震荡、颅骨骨折等;④癫痫。 (2)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甲状腺功能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尿毒症等。 (3)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所致Adams-Stokes综合征、严重休克等。 (4)中毒:如安眠药、有机磷杀虫药、乙醇、一氧化碳、氰化物等中毒。 (5)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如触电、溺水、高温中暑、日射病等。 临床表现 1.嗜睡(somnolence) 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为觉醒的减退。患者精神委靡,动作减少,表情淡漠,常处于持续睡眠状态,可被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和作出各种反应,当刺激停止后很快又入睡。 2.意识模糊(confusion) 为程度深于嗜睡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3.昏睡(stupor) 是接近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为中度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经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烈刺激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coma) 为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按程度不同又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 浅昏迷:意识不清晰,对外界刺激无任何主动反应。随意活动消失,在强烈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时可见痛苦表情和肢体轻微的防御反应除腹壁与提睾反射常消失外,其他各种

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

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和体会,我们把意识障碍和昏迷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意识范围的大小,思维内容和脑干反射分成下述几类。一、意识模糊(cloudiness)往往突然发生,意识轻度不清晰,表现为迷罔、茫然,为时短暂。醒后定向力、注意力、思维内容均无变化。但情感反应强烈,如哭泣、躁动等。常见于车祸引起的脑振荡或强烈的精神创伤后。二、啫睡状态(somnolent state)意识较不清晰,整天睡,唤醒后定向力仍完整,意识范围不缩小,但注意力不集中,如不继续对答,又重新陷入睡眠状态。思维内容开始减少。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或器质性脑病的早期。三、朦胧状态(twilight state)意识不清晰,主要表现为意识范围的缩小。也就是说,患者可以感知较大范围的事物,但对其中的细节感知模糊,好像在黄昏时看物体,只能看到一个大致的轮廓。定向力常有障碍,思维内容也有变化,可出现片断的错觉、幻觉。情感变化多,可高亢,可深沉,也可缄默不语。此状态往往突然中止,醒后仅保留部分记忆。常见于癔病发作时。四、混浊状态(confusing state)或称精神错乱状态(psycho-derangement),意识严重不清晰。定向力和自知力均差。思维凌乱,出现幻觉和被害妄想。神情紧张、不安、恐惧,有时尖叫。症状波动较大,时轻时重,持续时间也较长。可恶化成浅昏迷状态,也可减轻成嗜睡状态。常见于中毒性或代谢性脑病。 五、谵妄状态(delirium state)意识严重不清晰。定向力差,自知力有时相对较好。注意力涣散。思维内容变化多,常有丰富的错幻觉,而以错视为主,常形象逼真,因此恐惧、外逃或伤人。急性谵妄状态多见于高热或中毒,如阿托品类药物中毒。慢性谵妄状态多见于酒精中毒。在美国,未达到昏迷的意识障碍常通称为谵妄状态,很少细分为混浊状态、精神错乱状态或谵妄状态等。六、昏睡状态(sopor state)或称浅昏迷状态(slight coma),意识严重不清晰。对外界刺激无任何主动反应,仅在疼痛刺激时才有防御反应。有时会发出含混不清的、无目的的喊叫。无任何思维内容。整天闭目似睡眠状。反射无何变化,咳嗽、吞咽、喷嚏、角膜等脑干反射均存在。七、昏迷状态(coma)意识严重不清晰。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疼痛刺激也不能引起防御反应。无思维内容。不喊叫。吞咽和咳嗽反射迟钝。腱反射减弱,往往出现病理反射。八、深昏迷状态(deep coma)最严重的意识障碍。一切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脑干反射均消失。肌张力低下。有时病理反射也消失。个别病人出现去大脑或去皮层发作。九、木僵状态(stupor state)指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患者意识不清楚,但整天整夜睁眼不闭,不食、不饮、不排尿、不解便、不睡眠,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突出,如多汗、皮脂腺分泌旺盛、心跳不规则、呼吸紊乱、尿便潴留或失禁等。有时称为睁眼昏迷、去大脑状态或植物人。常见于弥散性脑病的后遗症。除了上述几种意识障碍的类型外,还有些特殊的意识障碍,如动作不能性缄默(akinetic mutism)和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等。两者临床表现和木僵状态相似,但均保留部分意识或完全清醒,只是不能表达而已。

神经系统疾病总结

神经系统疾病 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以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受致病因素影响(尤其是未能查出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时)而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精神病。俗话中常称精神病为“神经病”,实误。但神经病与精神病常可并存,如散发性脑炎往往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麻痹痴呆患者亦可早期即出现神经症状。 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遭受损伤时正常功能丧失,此即缺失症状。例如大脑内囊出血时运动及感觉传导束损伤,对侧肢体瘫痪,感觉消失。 (2)正常情况下,高级中枢能抑制下级中枢的活动,高级中枢损伤后,对低级中枢的抑制解除,其功能活动便增加,此即释放症状。如内囊出血后,大脑皮质对皮质下运动中枢的抑制解除,皮质下中枢活动增加,引起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增高(痉挛性瘫痪)。锥体外系疾病时的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也是释放症状。 (3)刺激症状指神经系统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病变促使神经细胞活动剧烈增加,如周围神经损伤后产生的灼性神经痛,大脑缺氧时皮质细胞活动过度可致惊厥发作。 (4)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病变时的暂时性功能缺失,如内囊出血时突然神志昏迷(脑休克),脊椎骨折后出现驰缓性截瘫(脊髓休克)。休克期过后,逐渐出现缺失症状或释放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可表现为意识障碍、感知觉障碍、运动障碍(如瘫痪、不自主运动、步态异常、共济失调等)、肌张力异常(增高见于锥体束病变、锥体外系疾病、僵人综合征、破伤风、手足搐搦症等,锥体外系时的肌张力增高称肌僵直;减低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炎,周围神经病变,脊髓后根、后索、前角灰质病变,肌萎缩侧索硬化,小脑病变等),头痛、头晕、眩晕、反射异常、肌萎缩以及排尿、排粪、性功能障碍等。脑脊液亦常有异常。 诊断 定位诊断:指出病损在神经系统具体部位,有助于疾病性质的决定。依据:不同部位的病变综合征 定性诊断: 病因诊断:许多疾病病因不明,因此难以作出病因诊断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病史和体格检查十分重要,脑脊液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肌电图、脑电图也往往能提供重要线索。神经科检查包括病史、精神状态评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诊断性检查。 病史 要求病人描述目前的状态,确切地讲清楚这些症状在什么地方、时间发生,发生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是否影响日常工作生活。神经系统症状可包括头痛、疼痛、衰弱、全身状况差、知觉降低、感觉异常、无力和精神混乱。 病人应告诉医生过去和现在的疾病或手术史,严重者应了解血缘近亲的情况,过敏症状和目前所用药物情况。 此外,医生要询问病人是否有与工作或家庭有关的困难,或是否遇到任何困惑,因为这些情况会影响健康和机体抗病的能力。 精神检查

中国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指南

原文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第45卷第2期 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简介 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专家组 2005年10月26日 前言 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不仅包括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及视空间障碍等,还可伴随焦虑、抑郁、激越、冲动等情感行为障碍,这些情感和行为障碍同样也是患者致残的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医生提高对早期认知能力障碍的认识,并及时进行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早期干预可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和行为问题的发展,使患者在更长的时期内维持基本的认知功能,有助于维持和改善患者及其照料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在疾病后期才进行干预,虽可能延缓认知能力衰退的进程,但是已经发生的损害则不可逆转。 本共识主要关注认知功能障碍的概念、诊断和防治原则。 第一章认知功能障碍与痴呆的基本概念 1.1 认知功能与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是指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从简单的对自己与环境的确定、感知、注意、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执行功能指的是有效地启动并完成自己决定的、有目的的活动的能力。执行功能是种复杂的过程,含有计划、启动、有效地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以及自我调整等内容,涉及到计划、启动、顺序、运行、反馈、决策和判断等。 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计算、时空间定向、结构能力、执行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及应用等方面。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问讯了解个体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有时还需要通过对其照料者的问讯补充和核实有关情况。通过各种神经心理学检查和测查可以量化地评估个体的总体认知功能和特异的认知域状况,还可以发现某些日常生活中难以觉察的认知功能损害。 ------------------------------------------------------------- 通讯作者:李焰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200127,上海 认知功能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cognitive impairments),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到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又称为认知功能衰退、认知功能缺损或认知残疾。 1.2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及其分型 指有记忆障碍和(或)轻度的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但个体的社会职业或日常生活功能未受影响,亦不能由已知的医学或神经精神疾病解释,是介于正常老化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

第3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概述 匿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平衡障碍等■睁表现。第二章中,对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对结构损害融‘生的临床症状进行了描述,为掌握结构损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神■}实践中,就诊患者提供的信息往往是症状,这就需要临床医师从症状人手,结合病史隧体,对症状进行定位和定性,以指导诊断和治疗。因此,应当培养医学生对神经科纷豳[杂的临床症状具有独立分析、去伪存真、抓主删次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临床科学思■本章主要从神经科常见症状人手,沿着从症状到疾病这一分析思路叙述,以符合临床翰蒙,并提高医学生对神经科疾病的诊断能力。 第一节意识障碍 E意识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意识障碍可分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昏容变化两方面。前者表现为嗜睡、昏睡和昏迷;后者表现为意识模糊和谵妄等。意识的■持依赖大脑皮质的必奋。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瞪各种感觉信息的侧支传人,发放兴奋从脑干向上传至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团,再由此弥■.投射至大脑皮质,使整个大脑皮质保持兴奋,维持觉醒状态。因此,上行网状激活系统鬣双侧大脑皮质损害均可导致意识障碍。匿}、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鬣,匿 (一)嗜睡(somn01ence)陲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可勉强配除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 (二)昏睡(sopor)} 是一种比嗜睡较重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额经高声呼唤或其他较强烈刺激方可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作含糊、筒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 i (三)昏迷(coma) 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昏迷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 1.浅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仍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如疼痛刺激可有回避动作及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以及瞳孔对光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2.中昏迷对外界的正常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对强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此时生命体征已有改变。 3.深昏迷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眼球固定, I者荆韵女.各种晤射消嬖.七,I、何名砖鳖生命值f千户右明晶曲亦.怦哪不蜘ⅢIl|向乐前 神经病学 有F降。 大脑和脑干功能全部丧失时称脑死亡,其确定标准是: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无任何自主运动,但脊髓反射可以存在;脑干反射(包括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头骺反射、

意识障碍病人的临床诊断

【关键词】意识障碍病人临床诊断 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状况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及理解能力,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和大脑半球协同作用的一种生理活动。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觉醒能力的物质基础,大脑半球是意识内容的物质基础。当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抑制或大脑皮质广泛性损害时,觉醒程度降低、意识内容减少或混乱导致病人对环境刺激的应答能力发生改变,即意识障碍。 一、诊断方法 意识障碍是病情危重的信号,必须通过详细收集病史、系统查体及选择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并加以全面的综合分析,才能及时得出准确的诊断。 (一)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很重要,应尽可能向家属、同事或护送者收集更多有关的病史资料,不少病例从病史中就可能得出部分诊断,并可提示进一步体格检查的重点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1.发病过程了解起病形式及进展过程

是非常重要的。突然发生、进行性加剧并持续意识障碍者常见于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感染、中毒、严重颅脑外伤等;缓慢起病、逐渐加重者多为颅内占位性病变、代谢性脑病等所致。 2.伴随征象应重视可以提示脑损害部位或病变性质的伴发临床征象,如偏瘫可见于脑出血、脑梗死、严重外伤、占位性病变等;脑膜刺激征以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最多;抽搐常为占位性病变、高血压脑病等所伴发;颅内高压症则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重要表现。另外,病前的性格改变、行为异常和前驱症状也有重要意义。 3.现场环境调查观察病人发病时周围环境情况,重视收集受伤、中毒等的物证,有无提示安眠药、农药等中毒的痕迹;呕吐物及大小便也应注意。 4.工作生活情况对病人的职业、工作或劳动、恋爱或婚姻、家庭生活情况等,应逐一了解清楚,寻找可能的有关发病因素,注意有关精神刺激的因素。 5.既往史如局部感染、高血压、抽搐、

13诊断学意识障碍与昏迷试题

一、填空题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 二、名词解释 嗜睡谵妄意识障碍 三、多选题 A型题 1、下列引起意识障碍的疾病,其中哪项属颅内感染?( ) A高血压脑病 B脑梗塞 C脑血栓形成 D脑型疟疾 E癫痫 2、意识障碍伴瞳孔散大可见于;( ) A颠茄类中毒 B吗啡类中毒 C巴比妥类中毒 D有机磷农药中毒 E毒蕈类中毒 3、意识障碍伴瞳孔缩小可见于:( ) A颠茄类中毒 B有机磷农药中毒 C酒精中毒 D氰化物中毒 E癫痫 4、中度昏迷与深昏迷最有价值的鉴别是:( ) A各种刺激无反应 B不能唤醒 C无自主运动 D深浅反射均消失 E大小便失禁 B型题 (5~8) A高血压脑病 B颅内高压症 C吗啡、巴比妥类中毒 D流行性脑膜炎 E重度休克 5、意识障碍伴发热 ( ) 6、意识障碍伴呼吸缓慢 ( ) 7、意识障碍伴心动过缓 ( ) 8、意识障碍伴高血压 ( ) (9~13) A.昏睡 B.嗜睡 C. 意识模糊、 D.轻度昏迷 E.深度昏迷 9.熟睡状态,不易唤醒,但当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醒时答话含糊 10.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但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存在

11.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定向力发生障碍 12.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无反应,深浅发射均消失 13.持续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唤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 四、问答题 意识障碍的不同程度是如何分度的?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填空题 昏睡意识模糊嗜睡 二、名词解释 1. 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2.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3.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或受损所有引起,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三、多选题 1、D 2、A 3、B 4、D 5、D 6、C 7、B 8、A 9、A 10、D 11、C 12、E 13、B 四、问答题 意识障碍可分为嗜睡、嗜睡、最昏睡、昏迷。 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嗜睡: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定向力发生障碍. 昏睡: 熟睡状态,不易唤醒,但当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醒时答话含糊. 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的中断或完全丧失,按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但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存在。 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无反应,深浅发射均消失

各种意识障碍程度的临床表现有

各种意识障碍程度的临床表现有? 最佳答案: (1)嗜睡:是程度最浅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经常处于睡眠状态,给予较轻微的刺激即可被唤醒,醒后意识活动接近正常,但对周围环境的鉴别能力较差,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又复入睡。 (2)昏睡:较嗜睡更深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范围明显缩小,精神活动极迟钝,对较强刺激有反应。不易唤醒,醒时睁眼,但缺乏表情,对反复问话仅难作简单回答,回答时含混不清,常答非所问,各种反射活动存在。 (3)昏迷: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 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深昏迷: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驰、去大脑强直等。 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4)去大脑皮质状态: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它与昏迷不同,是大脑皮质受到严重 的广泛损害,功能丧失,而大脑皮质下及脑干功能仍然保存在一种特殊状态。有觉醒和睡眠周期。觉醒时睁开眼睛,各种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存在,喂之能吃,貌似清醒,但缺乏意识活动,故有“瞪目昏迷”、“醒状昏迷”之称。患者常可较长期存活。常见于各种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各种脑炎、严重颅脑外伤后等。

2020年常见的意识障碍(课件)

2020年常见的意识障碍(课 件) *临床常见的意识障碍有: 1、嗜睡(somnolence):呈病理性持续睡眠状态,经刺激可唤醒,醒后能回答问题。刺激停止后又复入睡。 2、意识模糊(confusion):较嗜睡更重的意识障碍。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出现定向力障碍。常伴有错觉和幻觉,思维不连贯. 3、昏睡(stupor):须强烈刺激方能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或答非所问,体查生理反射存在.4、昏迷(coma):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网状结构和功能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意识障碍。根据患者意识丧失的程度不同可分为: ⑴浅昏迷:读周围事物和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有反应,但不能唤醒。浅反射存在,眼球能转动. ⑵中度昏迷:对周围刺激无反应,防御反射、浅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⑶深度昏迷:对一切刺激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深浅反射均消失。 5、谵妄(delirium):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脑功能活动失调状态,其特点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伴错觉和幻觉,烦躁不安,语言混乱.常见于发热、药物中毒、代谢障碍性脑. *以觉醒程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 2.昏睡:是一种比嗜睡较重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沉睡状 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须经高声呼唤或其

他较强烈刺激方可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作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 3。昏迷: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活动,不能自发睁眼。 昏迷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 1)浅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但仍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如疼痛刺激可有回避动作及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以及瞳孔对光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2)中昏迷:对外界的正常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对强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此时生命体征已有改变。 3)深昏迷: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射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多失禁.生命体征已有明显改变,呼吸不规则,血压或有下降. *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意识模糊:表现为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可有反应,但低于正常水平. 2。谵妄:是一种急性的脑高级功能障碍,患者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及反应能力均有下降,表现为认知、注意力、定向、记忆功能受损,思维推理迟钝,语言功能障碍,错觉,幻觉,睡眼觉醒周期紊乱等,可表现为紧张,恐惧和兴奋不安,甚至可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病情常呈波动性,夜间加重,白天减轻,常持续数小时和数天.引起谵妄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有脑炎,脑血管病、脑外伤有代谢性脑病等。其他系统疾病也可引起,如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