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供理科非物理类专业使用)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理科非物理类专业独立开设的基础实验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一定的训练,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素质,并为有关各学科的后继实验课程和今后用物理方法解决本学科问题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

全部内容包括力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四个方面的基本实验19个,其中12个为必做实验,7个为选作实验,根据学时要求可将内容进行适当组合。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达到: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如实地记录实验出现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数据,能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数据表格与作图,并写出正规的实验报告;

2.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观察、分析、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实验加深对某些重要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3.掌握一些常用物理量(如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电流、电压、电阻、电感、电容、磁场强度、频率、波长、折射率等)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能正确使用常用物理仪器和量具,了解计算机在实验中的一些基本应用;

4.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正确表达和评价实验结果的初步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尤其是进行实验时的动手能力。注意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重点讲授实验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认真指导、考查学生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情况的讲评。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手脑并用,学会思索、发现,以及强调科学求实的精神。

运用CIA、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电视机能教学手段于本课程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教学学时分配和安排

本课程讲授按每周3~4学时安排,全学时共54学时。

四、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

实验一气垫导轨实验——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目的要求]

1、学习气垫导轨的使用方法

2、测量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T

3、求弹簧的倔强系数R和有效质量m。

[教学内容]

1、气垫导轨的构造及使用技术

2、测量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

3、求弹簧的倔强系数和有效质量(逐差法和作图法)[仪器用具]

气垫导轨、滑块、附加砝码、弹簧、光电门、数字毫秒计实验二声速的测定

[目的要求]

1、了解用驻波法测定声速的原理

2、掌握用驻波法测定空气中声速的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内容]

超声驻波仪的调节、频率的选择、驻波形成、声速测定。

[仪器用具]

声波驻波仪、低频信号发生器、数字频率计、毫伏表、屏蔽导线。

实验三用伸长法测钢丝的杨氏模量

[目的要求]

1、掌握光杠杆的原理及其应用

2、学会用伸长法测定钢丝的杨氏模量

[教学内容]

光杠杆、望远镜、标尺的调整;等量加减砝码,多次测量金属丝的伸长(缩短)量;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得E。

[仪器用具]

杨氏模量仪、光杠杆、水准仪、螺旋测微器、钢卷尺、游标尺。

实验四用混合法测固体的比热容

[目的要求]

1.掌握用混合法测量固体的比热容的原理与方法

2.了解外推法散热的修正原理

[教学内容]

工业天平(或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用混合法测定铝(铜)块的比热容C x;用外推法确定水的初温和末温,求C x。

[仪器用具]

量热器、天平、铝(铜)块、电炉、停表、搅拌器、冰块、温度计2支(0~50.00℃和0~100.0℃各一支)

实验五用拉脱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目的要求]

学习用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内容]

焦利氏秤的调节;测弹簧的弹性系数k;测水的表面张力,测肥皂水的表面张力。

[仪器用具]

焦利氏秤,游标卡尺、酒精灯、温度计、镊子、玻璃皿

实验六伏安法测晶体二极管特性

[目的要求]

1.具体了解和分析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2.学会分析伏安法的电表接入误差,正确选择电路使其误差最小。

3.学会电表、电阻器、电源等基本仪器的使用。

[教学内容]

1.伏安法测晶体二极管2AP13(锗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2.用图3-1-5测晶体二极管2CP13(硅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3.用“最佳”电路测2AP13的曲线(选作)

[仪器用具]

安培计、伏特计、变阻器、转盘电阻箱、甲电池、待测二极管、导线、双刀双掷倒向开关、单刀开关。

实验七直流电桥测电阻

[目的要求]

1.掌握单臂电流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及其方法

2.了解双臂直流电桥测低电阻的原理及其方法。

[教学内容]

1.用板式电桥测电阻

2.用QJ-24型直流单臂电桥测电阻

3.用QJ-19型两用直流电桥测低电阻(自行设计测量方法)

[仪器用具]

板式滑线电桥、QJ-24单臂电桥、QJ-19两用直流电桥、检流计、微安表、甲电池、稳压电源、标准电阻、开关。

实验八用补偿法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目的要求]

1.掌握补偿法原理,了解其优缺点

2.掌握VJ-31型直流电位差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3.学会用VJ-31型电位差计来较准微安表及测量其内阻

[教学内容]

1.用滑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2.用VJ-31校准微安表和测量其内阻

[仪器用具]

滑线式电位差计,VJ-31型电流电位差计、检流计、标准电池、待测电池、微安表头、电阻箱、电源。

实验九交流电路的谐振

[目的要求]

1.观察交流电路的串并联谐振现象,理解其实质,明确谐振条件和提高Q值的途径。

2.学会测I~ω曲线

3.学会用谐振法测电容

4.学会使用正弦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计和它们的“共地”等。

[教学内容]

1.LCR串联电路的谐振观测与分析

测R′=30 时的I-f曲线;观测Q值与R的关系;观测f0、Q与C的关系;

2.RLC并联谐振的观测和分析

[仪器用具]

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计、标准电容、标准电感、电阻箱。

实验十示波器的原理及应用

[目的要求]

1.了解示波器的结构及示波原理

2.学会正确使用示波器展示波形,测量信号的幅值、频率、观测李沙育图形等

[教学内容]

1.显示电压波形

2.检测和应用偏转灵敏度的倒数V/Div值

3.观测李沙育图形

4.检测示波器的校正信号CAL的频率f c值(选做)

[仪器用具]

CS-4125型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

实验十一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目的要求]

1.学习光具座上各元件的共轴调节方法

2.掌握测定薄透镜焦距的几种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1.光具座上各元件的共轴调节

2.用物距一象距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3.用贝塞尔法则凸透镜的焦距

4.用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5.用物距一象距法测凹透镜的焦距

[仪器用具]

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平面反射镜、物(带十字线的毛玻璃屏)、像屏、光源实验十二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目的要求]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分光计的调节要求和调节方法

3.用分光计测定棱镜顶角和折射率

[教学内容]

1.分光计的调节

2.用自准法和反射法测棱镜的顶角

3.用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

[仪器用具]

分光计、平行平面反射镜、玻璃三棱镜、汞灯(钠灯)

实验十三等厚干涉的应用

[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2.掌握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和用劈尖测微小直径(或微小厚度)的方法[教学内容]

1.用牛顿环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2.用劈尖测量微丝直径

[仪器用具]

读数显微镜、牛顿环仪、平面玻璃板(两块)、钠光灯

实验十四衍射光栅

[目的要求]

1.观察光栅衍射现象,了解衍射光栅的主要特性

2.掌握在分光计上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光栅常数及角色散的方法

[教学内容]

1.调节分光计和光栅到要求的状态

2.测定光栅常数

3.测定未知波波长及角色散率

[仪器用具]

分光计、平行平面反射镜、透射光栅、汞灯

实验十五摄影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黑白摄影与暗室技术

[教学内容]

1.拍摄几种类型的目的物,选择拍摄条件和冲洗条件进行拍照和暗室处理。

2.印相和放大(选作)。

[仪器用具]

照相机、翻拍架、幻灯机、印相机、放大机、胶卷、暗室冲洗设备(显影液、定影液、安全灯、恒温水溶、暗室钟)

实验十六光电效应

[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认识

2.验证爱因斯坦方程,并测定普朗克常数

[教学内容]

1.测定光电管暗电流特性曲线

2.测定光电管的I-V曲线,确定截止电压-V0

3.用直线拟合的方法或图解方法求普朗克常数h

[仪器用具]

PC-Ⅱ型普朗克常数测定仪

实验十七夫兰克——赫兹实验

[目的要求]

1.学习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原子结构的能级间跃迁量子化情况

[教学内容]

正确连接实验装置线路;根据F-H管参数,选择适当的灯丝电压V F和V G1K、V G2K的电压;调节加速电压,观察电流I P出现10个峰谷;完整真实地测绘出I P-V G2K曲线;求出汞的第一激发电位。

[仪器用具]

F-H管电源组,扫描电源、微电流放大器、F-H管、加热炉、控温装置。

实验十八 CCD微机密立根油滴实验

[目的要求]

1.掌握密立根油滴法测电子电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CCD图像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3.了解电视显微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

用平衡法测量油滴电荷,通过数据处理求得基本电荷e

[仪器用具]

OM988油滴仪、CCD电视显微镜、微机密立根油滴仪一套

实验十九用光学多道分析器(OMA)研究氢原子光谱

[目的要求]

1.测定氢原子巴耳末系发射光谱的波长和氢的里德伯常数

2.了解光学多道分析器的原理和使用

[教学内容]

1.光栅单色仪定标(用汞的几条标准谱线)

2.测量Hα、Hβ、Hγ、Hδ的波长

3.用线性拟合求出里德伯常数R H

[仪器用具]

氢灯、汞灯(笔型)、透镜、光学多道分析器

五、考试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考核以平时考核为主,结合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给出一个总成绩,根据学时数给出学分。

平时成绩每个实验给出课堂实习操作分(占60%)和报告分(占40%),应完成的实验各成绩的平均分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8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20%。

对实验中有创新,自选实验完成出色的学生总成绩给予一定比例的加分奖励。

六、教材与参考书

王承彦等主编《简明基础物理学第四卷实验物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周殿清主编《大学物理实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沈元华、陆申龙主编《基础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实验中心

2004年3月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_分光仪的调整及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分光仪的调整及其应用 第一作者:所在院系:就读专业:第二作者:所在院系:就读专业:

目录 目录 一.报告简介 (1) 二.实验原理 (1) 实验一.分光仪的调整 (1) 实验二.三棱镜顶角的测量 (3) 实验三.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 (1) 二.实验仪器 (1) 三.实验主要步骤 (2) 实验1.分光仪的调整 (2) 1.调整方法 (2) 2.要求 (4) 实验2.三棱镜顶角的测量 (4) 1.调整要求 (4) 2.实验操作 (5) 实验3.棱镜折射率的测定(最小偏向角法) (6) 四.实验数据记录 (6) 五.数据处理 (7) 实验2.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 (7) 实验3.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 (7) 六.误差分析 (8) 七.分析总结 (8) 八.实验改进 (9) 九.实验感想 (10) 十.参考文献及图片附件: (11)

一.报告简介 本报告以分光仪的调整、三棱镜顶角和其折射率的测量为主要内容,先介绍了实验的基本原理与过程,而后进行了数据处理与不确定度计算。并以实验数据对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同时还给出了调节分光仪的经验总结与方法,并对现有实验仪器和试验方法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二.实验原理 实验一.分光仪的调整 分光仪的结构因型号不同各有差别,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一般都由底座、刻度读数盘、自准直望远镜、平行光管、载物平台5部分组成。 1-狭缝套筒;2-狭缝套筒紧固螺钉;3-平行光管;4-制动架;5-载物台;6-载物台调平螺钉;7-载物台锁紧螺钉;8-望远镜;9-望远镜锁紧螺钉;10-阿贝式自准直目镜;11-目镜;12-仰角螺钉;13-望远镜光轴水平螺钉;14-支臂;15-望远镜转角微调螺钉;16-读数刻度盘止动螺钉;17-制动架;18-望远镜止动螺钉;19底座;20-转座;21-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基础物理实验期末模拟

复旦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内部资料请勿传阅) 整理汇编者: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bsong@https://www.doczj.com/doc/427031160.html, 示波器的原理及使用 1. 2. 3. 4.

5.一个已知相关参数的信号,60dB衰减,在已知示波器T和V参数设置的情况下在示波屏上V/DIV和T/DIV的相应读数(按照示波器读数规则) 答案A 9. 10. 11.答案C

13.答案:2 14. 15. 16、输入的信号为正弦波形,但是屏幕上只看到一条直线,可能的原因 A、按下了接地按钮 B、AC\DC档中选了DC档位 C、Volts/DEC衰减过大 D、扫描速度过 17.快衰变改变的是什么()A.幅度 B.频率 C.相位 D.波形 18.已经得到了正弦波图像,改变下面条件,一定不会使图像消失的是B A调节辉度intensity B交流AC变成直流DC(DC还是会保留交流部分。) C接地 D调节垂直position 19.使用示波器前,应先对示波器进行校准,将示波器内部提供的标准方波输入到CH1或CH2通道。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时,图形不稳定,应该调节电平旋扭。 20.如果示波器上的波形在触发源开关选择正确的情况下总是沿横向左右移动,应该 先调节“SEC/DIV”旋钮再调节“LEVEL”触发电平调节旋钮 21.“VOLTS/DIV”和“TIME/DIV”旋钮的作用是什么? 22.测量被测信号的电压时,应通过调节衰减倍率开关(VOLTS/DIV)使其幅度尽量放大,但是不能超出显示屏幕为什么? 23.测量被测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时,应通过调节扫描速度开关(TIME/DIV)使被测信号相邻两个波峰的水平距离尽量放大,但是不能超出显示屏幕为什么? 24.“VOLTS/DIV”和“TIME/DIV”旋钮所在位置分别为0.5v和0.2ms,请给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第0页 本人声明 我声明,本论文为本人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3903·2415 高等工程学院 李柏

第1页 晶体的电光效应的深入剖析 第一作者:李柏(自主独立完成) 摘要 本文基于作者在认真做过实验并对内容的深刻理解,旨在对该实验从原理到操作流程以及实验数据处理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 在正文的第一部分,本文从一名大二本科生的角度对实验原理进行了系统地重新表述,查阅资料并补充了部分《大学物理·光学》的必要知识(例如1/4玻片、单轴晶体的定义)力求让下一届的学生们能彻底理解原理部分,部分素材也可适当补充进新版的《物理实验》课本中。 在第二部分,本文细致地描述了实验操作的各个流程,从等高共轴的调节方法开始,给出了有理有据的调节方法,可以作为今后教师指导学生的基本判据。 在第三部分,本文重新安排了数据处理,采用了更加翔实的原始数据,但必须指出本文的缺陷:依然未能定量地得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在第四部分,包含作者对试验中一些现象的理论层面的深入剖析,以及实验感想、建议等等。 最后的最后,是完成本文参阅资料的声明。 关键词:晶体电光效应电光调制大学物理实验论文测量半波电压

第2页 第一章:实验原理的重新表述 1.1电光效应与一次电光效应 晶体在外电场作用下折射率会产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电光效应。这种效应由于n 随电场变化而变化时间极短,甚至能跟得上1010Hz的电场变化频率,故可制成响应迅速的各种光电设备(例如斩波器、激光测距仪)。仅仅在同一教室内的光纤陀螺寻北的陀螺仪中就有电光效应制成的元件,可见电光效应的广泛应用。 电场引起折射率变化可表示为n - n0 = aE0 + bE02+…… 由一次项aE0 引起的变化称为一次电光效应,也称泡耳克斯效应。一次效应又区分纵横方向,以加载电场的取向决定。本实验研究铌酸锂晶体的一次纵向电光效应。 光在晶体中传播时,在不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由于e光和o光传播速度不同,而出现两个不同折射率的光的像,这种现象叫做双折射现象(图1-1)。只有一个光轴的晶体就叫单轴晶体,铌酸锂原本是单轴晶体,但晶体外加电场后,将变成双轴晶体,导致与双折射类似的结果,出射光可能为椭圆偏振光。 图1-1 双折射原理示意图 1.2电光调制 在无线电通信中,为了传递信息,总是通过表征电磁波特性的正弦波性质受传递信号控制来实现,这种控制过程被称作调制。接收时,逆过程则称为解调。本实验采用强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北航基础物理研究性报告讲解

北航基础物理研究性报告讲解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1051 电位差计及其应用 140221班 2015-12-13 第一作者:邓旭锋14021014 第二作者:吴聪14021011

目录 1.引言 (4) 2.实验原理 (5) 2.1补偿原理 (5) 2.2 UJ25型电位差计 (8) 3.实验仪器 (10) 4.实验步骤 (10) 4.1自组电位差计 (10) 4.2 UJ25型箱式电位差计 (11) 5.实验数据处理 (12) 5.1 实际测量Ex的大小 (13) 5.2 不确定度的计算 (13) 5.3 测量结果最终表述 (14) 5.4 实验误差分析 (14) 6.实验改进与意见 (14) 6.1 实验器材的改进 (8) 6.2 实验方法改进 (10) 6.3 实验内容的改进 (10)

7.实验感想与体会 (21) 【参考文献】 (24) 摘要:将电位差计实验中的补偿法原理应用于电学物理量的测量中,该方法可以用来精确测量电流、电阻、电压等电学量,也可以利用电位差计,获得比较精确的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可以避免了因电表的内阻而引起的测量误差。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设计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新实验。 关键字:电位差计;补偿法;UJ23型电位差计;电阻;系统误差。 1.引言 电位差计是电压补偿原理应用的典型范例,它是利用电压补偿原理使电位差计变成一内阻无穷大的电压表,用于精密测量电势差或者电压。同理,利用电流补偿原理也可以制作一内阻为零的电流表,用于电流的精密测量。 电位差计的测量精确度高,且避免了测量的接入误差,但它的操作比较复杂,也不易实现测量的自动化。在数字仪表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压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4分,打“ * ”者为必做,再另选做4题,并标出选做记号“ * ”,多做不给分,共40分) 1* 某间接测量量的测量公式为4323y x N -=,直接测量量x 和y 的标准误差为x ?和y ?,则间接测 量量N 的标准误差为?B N ?= ; 4 322 (2) 3339N x x y x x x ??-= =?=??, 333 4 (3) 2248y N y y y y x ??= =-?=-??- ( ) ( ) []2 1 2 3 2 2 89y x N y x ? +?=? 2*。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长度时,测量值=末读数—初读数(零读数),初读数是为了消除 ( A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D )其他误差 3* 在计算铜块的密度ρ和不确定度ρ?时,计算器上分别显示为“8.35256”和“ 0.06532” 则结果表示为:( C ) (A) ρ=(8.35256 ± 0.0653) (gcm – 3 ), (B) ρ=(8.352 ± 0.065) (gcm – 3 ), (C) ρ=(8.35 ± 0.07) (gcm – 3 ), (D) ρ=(8.35256 ± 0.06532) (gcm – 3 ) (E) ρ=(20.083510? ± 0.07) (gcm – 3 ), (F) ρ=(8.35 ± 0.06) (gcm – 3 ), 4* 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随机误差统计规律分布特点 ( C ) (A ) 单峰性 (B ) 对称性 (C ) 无界性有界性 (D ) 抵偿性 5* 某螺旋测微计的示值误差为mm 004.0±,选出下列测量结果中正确的答案:( B ) A . 用它进行多次测量,其偶然误差为mm 004.0; B . 用它作单次测量,可用mm 004.0±估算其误差; B = ?==? C. 用它测量时的相对误差为mm 004.0±。 100%E X δ= ?相对误差:无单位;=x X δ-绝对误差:有单位。 6* 在计算数据时,当有效数字位数确定以后,应将多余的数字舍去。设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取4位,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基础物理实验(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 【判断题】(2分) 基础物理实验分为定性观察实验和定量测量实验。 A. 错 B. 对 2 【单选题】(3分) 关于物理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物理实验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 B.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C. 物理实验课不仅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也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 D. 物理实验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3 【多选题】(5分) 基础物理实验的流程是() A. 实验预约 B. 实验预习 C. 实验操作 D. 实验报告撰写 4 【单选题】(5分) 关于实验预习,以下说法的是() A. 弄清楚实验方案、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和关键技术 B. 只需要把预习报告写好就行了 C. 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知道怎么做

D. 明确实验目的和主要任务,知道要做什么 5 【多选题】(5分) 物理实验操作,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A. 熟悉仪器,并进行简单调试,符合要求后,进行试做和正式测量 B. 弄清楚实验内容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C. 测量的数据经教师签字确认后才有效 D. 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记录下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和测量数据以及实验条件、主要仪器等 第一章测试 1 【多选题】(5分) 针对“测量”概念表述正确的是()

A. 测量过程就是指的使用测量仪器 B. 测量是指借助于专门设备,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以确定物理量值为目的所进行的操作 C. 测量结果一般由数值、单位和精度评定三部分组成 D. 测量由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组成 2 【多选题】(5分) 从不同角度来考虑,测量有不同的分类法,最常见的分类有() A. 根据测量条件可以分为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 B. 所有的多次测量都是等精度测量 C. 按照测量结果可以分为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D. 测量圆柱体的体积属于直接测量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示波器

北航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 专题:模拟示波器的使用及其应用 学号:10151192 班级:101517

姓名:王波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1.模拟示波器简介 (3) 2.示波器的应用 (6) 三.实验仪器 (6) 四.实验步骤 (7) 1.模拟示波器的使用 (7) 2.声速测量 (8)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8) 六.讨论 (10)

摘要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直观、动态地显示电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波形,便于人们研究各种电现象的变化过程,并可直接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以及信号之间相位关系等各种参数。示波器是观察电路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的问题、测量实验结果的重要仪器,也是调试、检验、修理和制作各种电子仪表、设备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的主要结构和波形显示及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用示波器观察波形以及测量电压、周期和频率的方法; 3.学会用连续波方法测量空气速度,加深对共振、相位等概念的理 解; 4.用示波器研究电信号谐振频率、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同轴电 缆中电信号传播速度等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模拟示波器简介 模拟示波器是利用电子示波管的特性,将人眼无法直接观测的交变电信号转换成图像并显示在荧光屏上以便测量和分析的电子仪器。它主要由阴极射线示波管,扫描、触发系统,放大系统,电源系统四部分组成。 示波管结构图 (1)工作原理 模拟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被测信号经Y轴衰减后送至Y1放大器,经延迟级后到Y2放大器,信号放大后加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上。 若Y轴所加信号为图所示的正弦信号,X输入开关S切换到“外”输入,且X轴没有输入信号,则光点在荧光屏竖直方向上按正弦规律上下运动,随着Y轴方向信号的提高,由于视觉暂留,在荧光屏上显示一条竖直扫描线。同理,如在X轴所加信号为锯齿波信号,且Y轴没有输入信号,则光点在荧光屏上显示一条水平直线。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 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 51 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 2 学期至第 3 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 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 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 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复旦大学基础物理实验理论知识复习

一、什么是普通物理实验? ?最基本的物理实验,包括力、热、电、光及近代物理实验 ?理科、工科、医科各专业都普遍要做的物理实验。 二、物理实验对物理学在其他学科中应用的意义 ?材料:物性测试、新材料的发现、制备 ?化学:光谱分析、放射性测量、激光分离同位素 ?生物:各类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光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DNA 操纵、切割、重组以及双螺旋结构的分析 ?医学:诊断――X光、CT、核磁共振、超声波治疗――放射性、激光、微波、γ刀结论: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在其他学科中应用的桥梁。 第二章:实验数据的处理 一、为什么要处理数据? 1、大多物理规律是用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来表述的。 2、实验得到的数据只有经过正确的处理才能得到公认的、合理的结论。 二、误差分析与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测量者采取某种测量方法用某种测量仪器将待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质量、长度、体积) ?误差——测量值与真值的差 ?误差的成因: 1.测量方法(伏安法测电阻、热电偶测温度) 2.测量者(经验、估读、疏忽) 3.测量仪器及标准量(定标、环境、时效) ?误差分析的重点在测量方法(体温计、单摆测g)。 ?测量者的估读、仪器和标准量的不确定程度是可以用一定的方法评定的,称为“不确定度评定”。 三、关于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不确定度----被测量分散性的表征。 ?分为两类: A类---由多次测量统计分析评定的不确定度 B类---其他方法评定的不确定度 1)A类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对待测量x 进行n 次全同测量: 测量次数n 越多,u A 越小。 一般可在科学型计算器上直接得出计算结果。

北航惯性导航综合实验四实验报告

基于运动规划的惯性导航系统动态实验 GAGGAGAGGAFFFFAFAF

二零一三年六月十日 实验4.1 惯性导航系统运动轨迹规划与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 为进行动态下简化惯性导航算法的实验研究,进行路径和运动状态规划,以验证不同运动状态下惯导系统的性能。通过实验掌握步进电机控制方法,并产生不同运动路径和运动状态。 二、实验内容 学习利用6045B 控制板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的方法,并控制电机使运动滑轨产生定长运动和不同加速度下的定长运动。 三、实验系统组成 USB_PCL6045B 控制板(评估板)、运动滑轨和控制计算机组成。 四、实验原理 IMU安装误差系数的计算方法 GAGGAGAGGAFFFFAFAF

USB_PCL6045B 控制板采用了USB 串行总线接口通信方式,不必拆卸计算机箱就可以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上进行运动控制芯片PCL6045B 的学习和评估。 USB_PCL6045B 评估板采用USB 串行总线方式实现评估板同计算机的数据交换,由评估板的FIFO 控制回路完成步进电机以及伺服电机的高速脉冲控制,任意 2 轴的圆弧插补,2-4 轴的直线插补等运动控制功能。USB_PCL6045B 评估板上配置了全部PCL6045B 芯片的外部信号接口和增量编码器信号输入接口。由 USB_PCL6045B 评估测试软件可以进行PCL6045B 芯片的主要功能的评估测试。 GAGGAGAGGAFFFFAFAF

图4-1-1USB_PCL6045B 评估板原理框图如图4-1-1 所示,CN11 接口主要用于外部电源连接,可以选择DC5V 单一电源或DC5V/24V 电源。CN12 接口是USB 信号接口,用于USB_PCL6045B 评估板同计算机的数据交换。 USB_PCL6045B 评估板已经完成对PCL6045B 芯片的底层程序开发和硬件资源与端口的驱动,并封装成156 个API 接口函数。用户可直接在VC 环境下利用API 接口函数进行编程。 五、实验内容 GAGGAGAGGAFFFFAFAF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它将分科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它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以综合,力求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并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其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员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21世纪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衔接 本课程注重与中等师范及高等师范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相衔接,通过学习,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让学员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发展。 教学要求中,“掌握”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学员应彻底弄清楚,融汇贯通;“理解”为一般考核内容,学员应弄清其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了解”属较低要求,要求学生知道一般概况。 四、课程总学时: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五、教学进度时间分配表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掌握观察、实验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古代自然科学: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实验计划的制订:选题过程、实验计划的制定 2.观察、实验方法: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 3.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 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1.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源、环境、信息 2.科学技术与理科教育:科学、科学教育 三、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四、教学建议 1.讲解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2.自学时以阅读为主,可配合相关录像片进行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结构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大气、水物质的组成、分类、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剂;了解重要有机化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51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2学期至第3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大纲-安徽大学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教学大纲,安徽,大学,,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成教大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physicsA课程代码:gg320XX、gg320XX学分/学时:8/136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

成部分。 2.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拉伸法测量钢丝弹性模量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拉伸法测量钢丝弹性模量
第一作者: 学号:
第二作者:
学号:
2012/11/12

拉伸法测钢丝弹性模量
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目录
摘要 ................................................. 4 关键词: ............................................. 4 Abstract ............................................. 4 Key words: ........................................... 5 一、实验原理 ......................................... 5 (1)弹性模量简介................................... 5 (2)光杠杆放大原理................................. 7 二、实验仪器 ......................................... 9 三、实验步骤 ......................................... 9 (1)装置调节前的初步观察 ........................... 9 (2)调整弹性模量测量系统 ........................... 9 (3)测量数据 ..................................... 11 (4)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 11 (5)数据处理 ..................................... 11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 12 (1)计算钢丝弹性模量.............................. 12 (2)计算钢丝弹性模量的不确定度 .................... 13 五、实验讨论 ........................................ 15 (1)误差分析 ..................................... 15 (2)实验调节经验总结.............................. 17 六、实验改进意见 .................................... 18 1、测量钢丝长度 L 方式的改进。 ...................... 18 2、测量装置调节方式的改进。 ........................ 19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