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

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电流跟电压有关吗?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41.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

C.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吗?

D.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

E.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2)请根据“两个同学走在沙滩上,一个同学的脚印深,另一个同学的脚印浅”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活动》教案

《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身边的小科学家发现问题的过程,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发现就在身边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发现科学问题的具体过程,分析发现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一起穿越了时空,了解了古今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发现问题的过程。谁还能记得有哪些科学家、发明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了人类科学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回想上节课内容,并回答。) 1.鲁班发明了锯 2.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 3.伽利略提出了物理学上著名的“钟摆定律” 4.牛顿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5.富兰克林发明了游泳加速器 6.琴纳发明了治疗天花的方法——种牛痘 7.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输入法 师:同学们,在这这些科学发现故事中,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还有当代的。这些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正是他们的发现,造福人类,推动了人类科学的发展。其实,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每一种现象或每一件小事都可能蕴藏着科学道理或科学奥秘,只要我们尝试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也可以成为小科学家。 二、阅读连环画,利用因果关系卡了解过程。 1.让学生自主阅读后几个故事:①林恒韬和充气雨衣,②步骄和门前的小树,③美国师生和畸形青蛙,④陈凡和抓鱼手套。 2.学生利用因果关系卡,找出有因果关系的卡片,粗略了解身边的小科学家发现问题的过程。

3.分小组讲小科学家发现问题的故事,并分析发现问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 师:学习和了解了我们身边的这些小科学家发现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我们该如何去“发现问题”,怎样发现有“科学价值的问题”? 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一种现象,提出一个科学问题。 三、回顾交流,升华提高。 师:同学们像科学家那样善于发现,善于提问,找到了问题,你就找到科学的踪迹,你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把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通过研究,你可以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和了解科学奥秘。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或发明,成为一名科学家、发明家,老师期待着你们。

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周南中学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长沙市周南中学蔡灿飞 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可见,《课程标准》特别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技能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本文从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供专家同行参考。 一、实施探究式教学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1、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李远哲说过:科学家就是充满好奇心的长不大的儿童。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是说儿童的天性是好奇,二是说好奇在科学发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丁肇中也说过:对于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自己做的事情要感兴趣,要为之而勤奋与不懈地工作。”同样的道理,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原动力主要应该来自于对物理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如果学生仅仅是依靠功利目标(如为了上一所好大学,为了将来谋一份工作等)指向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只有功利目标指向的学习很少会有学习的乐趣,更多的是感到枯燥。 传统的教学任务是传道、授业与解惑。在今天,传道、授业与解惑仍然是需要的,但又是不全面的,至少还应该有激趣、启奇和求疑。探究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物理教学过程才可能是激趣、启奇和求疑的过程。 2、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并理解科学知识。 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主动建构的。诚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能够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但是,这种知识结构大多是靠教师“灌”、学生“背”形成的,这种机械式的接受式学习建立的知识结构往往是暂时的、脆弱的,也是不深刻的,而通过学生主动建构产生的知识结构才是牢固的、持久的与内化的。 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建构起科学的完整的物理学知识体系呢?探究性的教学思想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在探究性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通过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提供必要的背景、演示生动的实验、设置简化的模型等情境,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走进物理世界,在愉悦的环境下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等方式建构物理学知识,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与社会背景下运用物理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有意义的和有效的学习。

可探究科学问题

探究类实验 例题讲解: 1. 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 2. A .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3. B .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 4. C .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吗? 5. D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 6. E .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7. 图22是小阳在室外游泳池游泳时的几幅画面,请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 8. 我们常常会遇到乒乓球被压瘪的现象。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如图20甲所示。过一会儿, 乒乓球就恢复了原状,如图20乙所示。 (1)请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 题: 。 (2)你提出的上述问题中,因变量 是 。 (3)针对你提出的问题,写出你的猜想: 。 你猜想的依据是: 。 9. 物理学中研究一个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采取控制变量法。下列研究实验中,需要控制电流不变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A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电压的关系 B .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图20 热水 乒乓球 甲 乙 图22

C.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与个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 D.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强弱跟螺线管线圈匝数的关系 10.图23甲时演示手握金属棒可以产生电流的实验装置,位于左侧的铁棒、铝棒和铜棒分 别与检流计的正接线柱相连,位于右侧的铜棒、铝棒、铁棒分别与检流计的负接线柱相连。实验装置中六根金属棒跟检流计的线路连接方式如图23乙所示。通过检流计可以观察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及方向。小云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步骤如下:首先用左手握住左侧的铁棒,右手握住右侧的铝棒,发现检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然后,左手仍握住左侧的铁棒,右手握住右侧的铜棒,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第一次偏转方向相反。 请你写出小云所探究的问题是。 11.五一期间,小宇乘坐爸爸驾驶的小汽车外出游玩,发现车内吊着的一个装饰物在摆动, 摆动很有节奏且来回摆动一次时间大致相同。小宇到游乐场后,他看到其他同学坐到秋千上玩,秋千来回摆动一次时间也大致相同,但是摆动时间长一些。 (1)请根据小宇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回到学校,他找来一些长短不一的细线和质量不同的小球,做成不同的单摆 (如图28所示)来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宇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了几组实验。 ①实验中,需要测量单摆长L、摆球质量m、摆角θ(θ小于10°)、摆动一次所需 时间T。其中摆球质量m除了用天平直接测量外,还可用下列测量仪器中 (只填序号)进行间接测量。 A.温度计B.密度计C.测力计D.气压计 ②在探究周期与某因素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下: 摆球质量m=40g 摆角θ=7° 图28

(例说科学课8)在自主的动手中追寻探究的意义

在自主的探究中追求科学的意义 曾宝俊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认识上,很多教师对此是比较赞同的。但在行为上,我们往往还处于困惑状态: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呢?本文愿结合案例谈一点粗浅的想法,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起点在哪? 【案例1】《月相的观察》教学片段 A教学 师:你们看过月亮吗? 生:看过。 师:(出示一个满月)你们知道这是几号的月亮吗? 生:这是15号的月亮。 生:这是8月15的月亮 师:(出示一个半月)对,这个月亮是几号的呢? 生1:半个月亮是10号。 生2:不对,应该是…… 生3:没有这个月亮! 师:看来我们对月亮还不太了解,月相的形状有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用观察的方法来了解月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的观察。 …… B教学 教师农历二十五日布置观察任务:回家观察月亮,为上课做准备。大部分学生认为一到晚上就能看到月亮,然而到了晚上,天空中没有出现月亮。 于是第二天早上,月亮成了大家谈论的话题。 师:说说你们昨天晚看到的月亮。 生:昨天晚上我没有看到月亮。 师:没有?昨天晚上是阴天吗?” 生:不是,还有星星呢! 师:可是为什么没有看到月亮呢?有人看到月亮了吗? 这时候,有个学生说:“今天早上,我看到了细细的月亮。” 其他学生感到困惑:“哦?当真?” 老师趁机要求:“明天早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好! 二十七日早上。 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的月亮,月亮是什么形状?这次看到的月亮和以往看到的月亮有何不同?” 学生就像初次看到月亮似的,对月亮充满了好奇。因为以往学生看到的月亮都是满月、半月、新月等,但从来没有在早晨这么仔细地看过这样淡淡的月亮。当然,学生也没有想过

科学课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教育文档

科学课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 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为了让学生真正地深入到科学的探究过程中去,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去发现科学,去得出科学的结论。那么老师就要大胆地、放手地让学生利用现成的事物去探究,不可一谓地照本宣科,咀嚼书本上已有的科学知识或结论。为了达到真正地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科学规律,获取科学知识,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为同行们抛砖引玉。 1我们身边事物的探究 如:人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心情开朗,啼哭的小孩甚至在听了音乐后不哭了。有了这些启示,我就布置学生利用mp3自己选定 一个自己空闲的时间段固定为自家的植物(花、蔬菜等均可)或家 禽、家畜播放轻音乐,看看音乐对它们有什么影响,并要求他们做好记载、分析结论。活动布置半个月后,我便收到了学生反馈上来的好多种不同的信息,综合信息,并让学生得出结论。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还有的学生在受到启发后对我说:“老师,鸡蛋对我们儿童的生长有好处,我家养的鸡少,要是一天生两个蛋就好啊! 于是,我把黑夜变成了白天,在鸡窝里安装了一只40W的白帜灯,你莫说,还真灵呢,我家的鸡真的就白天下一只蛋,夜里也下了一只蛋。”是的。我就因势利导为前面的学生自主探究作了一小结: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科学是没有被发现的,正等待着我们这些未来的科学家去探索、去发现、去为人类造福。学生此时的兴趣倍增,议论纷纷。总之,就近我们身边需要等待同学们去探究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需要老师实时地去点拨和正确的诱导。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并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2远离我们身边事物的探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学设计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科学课不能只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怎么做科学,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应该怎么学着科学家的样子做科学。本课“像科学那样”的教学内容指向科学探究能过程技能力的专门训练,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随着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进程,探究活动从低年级的三个环节进一步扩展到中高年级的六个环节,但是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难易程度,探究的重点会有所不同。本册重点要关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进阶性要求,并对制订计划、搜集证据、表达交流做出具体指导。主要指导学生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上学期的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学生已经亲历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六个环节,并且对明确问题、设计方案、测试改进三个环节进行了重点学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体会到了“做”的乐趣,并初步养成了通过“做”解决问题的习惯。为本课科学探究能力的专项训练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科学有不同领域,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分别研究什么。 2.知道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体验”、“亲历”、“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3.了解科学发展史,知道科技在不断发展、进步。 科学探究: 1.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六个环节,结合已有的经验和证据作出假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3.在对比实验中观察变量带来的变化,结合证据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_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课程标准 科学内容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关的物理现象。 科学探究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学习任务分析 : 本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层,本节可以看成是质量的深化和延续,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一种探索,同时也是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重要基础。 学生现状分析: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 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液体、固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同时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欠缺,为此,在本节课密度概念教学时,我将难度分解,逐层递进,分段探究,各个击破的方式方法,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密度概

念。 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的公式、单位; 3、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4、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 要素。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2、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法和学法: 教法:科学探究,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个 演示实验器材:纯水、盐水、酒精各一杯、托盘天平,相同体积的铝块2个,铜块1个,塑料泡沫1块。 分组实验器材:天平(9架),砝码(9盒),量筒(9个),刻度尺,烧杯;

20个最难回答的科学问题

20个最难回答的科学问题 英媒解读最难回答20大科学问题:银河存知己? 2013年09月30日22:13 科技日报从宇宙的奥秘到人为什么会做梦,人类至今依然有许多难题没有得到解答。而近日英国《卫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他们试图解答位列前排的那几十大科学问题。这些谜题既可以说是科学巨轮前进方向上的灯塔,却也未尝不是所有“航海者”——科学家们的终极“噩梦”。 这就是当今人们最该知道却最难于回答的20个科学问题。 问题一:宇宙由何组成? 尽管天文学作为一门科学,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天文学家们至今依然无法解决一个尴尬问题——那就是回答宇宙的95%是由什么组成的。 我们周围由原子构成的、可见的世界,其物质总量仅仅占到宇宙的5%。经过以往80年的研究,人们终于确定是两种隐形的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了那些剩余。暗物质首先于1933年被发现,它就像一种无形的胶水,将星系、星云粘合为一体。暗能量则直到1998年才为人所知,它是宇宙加速膨胀的推手。天文学家确信,他们已经越来越接近

揭开这些神秘存在的真实身份的那一天。 问题二:生命打哪儿来? 40亿年前,地球混沌一片的原始环境中,生命最初级的形态开始涌动。若干最基本的化学元素相互聚集,并开始了生化反应,最终产生了第一批可以自我复制的分子。而人类正是这些分子演进后的造物。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彼时那些基本化学元素是如何自发排列出生命的形式?人类如何以及从何获取了DNA?世 界上第一个细胞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即便在化学家斯坦利·米勒“原生汤”理论提出一百多年后,依然众说纷纭。有人坚持认为生命来自火山边上的热水池,有人则更相信是陨石带来了生命。 问题三:银河存知己? 问题的答案或许为“否”。 一直以来,天文学家在宇宙中搜索地球可能存在的同类。尤其那些水以液态存在、可能产生生命的星球,如木卫二、火星甚至遥远的系外行星。功能强大的射电望远镜始终监控着宇宙中的信息。1977年,它们还接收了一个可能为外星 人发出的信号。与此同时,天文学家们也在不停地扫描目标星体可能具有的大气层,以期寻找到氧气和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接下来的数十年,或许将成为天文学家的狩猎季,仅在银河系内就有着近600亿个潜在的目标。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

————————————————————————————————作者:————————————————————————————————日期: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科学论文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 邹晓东 在科学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大胆观察、探究,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强化其学习的动机与责任,促进其主动参与。 一、摹其形,求其神:学习科学家的“精气神” 引导孩子像科学家一样,首要的就是学习科学家所具备的气质、态度与精神,从“形似”逐步到“神似”。 1.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好奇心与探究欲通常被认为是科学家不同于一般人的重要特质。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探究欲是指对某事或某一问题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渴求通过“刨根问底”式的探索行动一探究竟的想法和内在的需求。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生科学学习的起点,呵护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品质,维持、促进他们科学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是科学教学的责任所在。 2.帮助孩子们形成细致、务实、求真的作风 科学探索致力于揭开真相、追求科学真理,科学研究讲求严谨细致、实事求是。引导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就是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务实求真,即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的科学性,假设背后理由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实验探究设计的严密性与可行性,实验探究方法与过程的规范性与恰当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推理的逻辑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等。

3.培养孩子们树立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科学贵在创新,创新精神是科学家最宝贵的特质之一。在科学课中,教师要充分解放孩子,不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天性得到释放与弘扬。在教学时,要基于儿童立场,凸显以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为重点的科学探究特性,以更加宽容的心态与包容的胸怀鼓励他们去发现,坚定地行进在对于他们来讲依然是未知的探索之路上。 二、习其法,得其能:学习科学家的“术有专攻” 术业有专攻,科学家之所以为科学家,最主要的是他们掌握着一整套解决科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技能。引导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就要让他们怀有积极的心理期待,要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掌握一把“金钥匙”——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开启科学的神秘大门。 1.像科学家一样去搜集证据 引导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就要重视指导他们掌握观察与实验的方法,以实证思维去搜集证据。 一是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 课堂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教师要关注两个方面: 重视观察情境的设置,通过让学生扮演“科学家”角色,强化积极情感体验,提高观察的责任心,自觉开展好观察活动; 重视观察方法与技能的指导,包括工具材料的使用指导,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习得科学规范的观察方法与技能。 比如在《观察岩石》一课中,教师通过PPT、标本实物等创设“野外考察”情境,引导学生从“地质学家”角色出发,选择研究材料和工具等。教师和学生

北京中考物理开放性设计实验--01:提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018年北京市各城区初三物理一模汇编之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说明:上表难度系数标准为 ----- 易1★,中2★,难3★ 1.(通州18)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 .电流表为什么能测电流? B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C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有关吗? D .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吗? 答案: CD 2.(通州29)图18所示为一个可调节小灯泡亮度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ab 为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闭合开关后,将导线夹子在电阻丝上滑动时,观察 到小灯泡的亮度会发生变化。请你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答案:小灯泡的亮度与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有关吗?(其他正确答案也给分) b a 图18

3.(门头沟2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科学问题的是 A.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B.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吗? C.国旗杆顶部安装定滑轮有什么好处? D.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吗? 答案:BD 4.(石景山26)小军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3)当蜡烛燃烧变短后,烛焰的像偏离光屏中心向上移动。请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答案:像偏离光屏中心的距离与物离光具座的距离是否有关?(其他答案正确均给分)(2分) 5.(丰台18).如图12所示,一个带电球体M放在绝缘支架上,把系在绝缘丝线上的带电小球N先后挂在横杆 上的P1、P2和P3处。当小球N静止时,观察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通过观察发现:当小球N挂在P1时,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最大;当小球N挂在P3时,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最小。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正确的是 A.小球N与球体M间的作用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B.小球N与球体M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距离有关系吗? C.小球N与球体M间的距离越大,相互作用力就越小吗? D.小球N与球体M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量有关系吗? 答案:BC 6.(房山26).同学们在参观中国科技馆“能源世界”时,发现用灯光模拟的太阳光照射在太阳能电池板上时,LED灯发光。当用半透明遮光板遮住灯光时,LED灯的亮度会变弱,如图21所示。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答案:LED灯的亮度与入射光的强度(半透明遮光板)是否有关(其它答案合理均给分) 7.(大兴27).如图25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地铁站台上等候地铁时, 看到玻璃门内、外的情景,由此他想到了以下几个问题,其中属于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多项选择题) A.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B.图中的场景是由于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吗? 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影响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 D.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答案:C D 图12 图21

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小学科学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经历对身边科学事物和科学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在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励、启发、引导下,尽可能地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深钻教材,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根据科学探究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充分准备教学材料,优化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一般过程: 1、教与学的过程: 教:设疑激趣、启发思考、组织研讨、联系实际 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研讨问题、实践运用 2、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一)设疑激趣、提出问题。 1、用问题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并正面鼓励。 2、设置认知矛盾。有三种方式: A、暴露学生间的认知矛盾; B、设置认知对象与已有认知间的矛盾; C、呈现事实对象间的矛盾。 3、明确认知矛盾,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4、整理和选择探究问题。 (二)启发思考、探究问题。 1、确定探究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猜想和假设。 2、激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研究问题,并顺应学生的认知引导制订合适的研究方案,提出观察实验等相关要求。 3、提供器材,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活动,并观察、倾听、参与、及时了解探究活动的进程与效果。 4、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引导收集整理事实证据。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像科学家那样教案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最后一部分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这也是苏教版科学书的一个特点,在每册书的最后都有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巩固,与二年级上册“像 工程师那样”紧密相关,科学原理和工程设计密不可分。本课围绕“沈括探究桃花开放时间 的过程”,引出科学家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以蚂蚁、蚕、鱼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达到“以做促思,以思引做,做 思共生”的目的。本课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初步了解沈括的生平,着重介绍沈括质 疑桃花开放时间——上山察看——编写著作的小故事,通过沈括探究桃花的小故事,引出科 学家做科学探究得到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为第二个环节做铺垫。第二个环节,以蚂蚁、蚕、鱼为载体,让学生提问,从中选择一个能够解决的问题进 行科学探究,经历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的探究全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不仅仅 是大科学家能做的事,小学生也有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它 就在我们的身边。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科学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经历过“观察、描述、思考、提问、实验、交流与总结”的探究过程。因此,学生对科学探究并不陌生, 会积极的参与、快乐的参与。但同时二年级学生一般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并没有独立 完成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完整交流的能力,他们的头脑并没有很清晰的建立科学探究方法 概念,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即提出问题——寻找证据—— 分享交流,让学生会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此外低年级学生的有效注意时 间较短,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流畅和完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设置比较简单和较短的环 节,基本在8-10分钟完成一个活动即可。在讨论与交流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帮助学 生学会思考,学会科学、完整的表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介绍沈括质疑桃花的故事,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既“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 享交流”。 科学探究: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了科学探究。下面,就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要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探究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力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根据伽利略反驳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设计成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拴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呢?有的同学说,两物相加更重了,应该下落得更快;有的同学说,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学生经过探究,逐步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探究式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但是探究活动的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 1、探究式教学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 从探究的环节上来看,可以逐个环节地训练。如可以先从提出问题开始。对问题的提出也可以由浅到深,对问题的表达来说可以由粗糙到精确。对于一个探究活动也可着重于探究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例如,对于《声音的产生》部分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于提出问题;探究摩擦力产生原因则着重于猜想与假设……另外,对于不同的学生,探究活动的要求不同,教师参与的程度也不同。 2、探究活动的数量应该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将科学探究的环节渗透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每一次探究活动,学生重点学习某一个环节涉及的有关方法。以便在完成一阶段学习之后达到对探究方法的整体了解。在此基础之上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可探究科学问题

例题讲解: 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针对你提出的问题,写出你的猜想: 你猜想的依据是: 4. 物理学中研究一个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采取控制变量法。下列研究实验 A.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电压的关系 B. 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C.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与个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 D.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强弱跟螺线管线圈匝数的关系 探究类实验 A . 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 . 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 C. 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吗? D.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 E . 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2.图 22是小阳在室外游泳池游泳时的几幅画面,请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 的科学问题: 图22 3.我们常常会遇到乒乓球被压瘪的现象。 将压瘪的 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如图20甲所示。过一会儿, 乒乓球就恢复了原状,如图 20乙所示。 (1) 请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 题: (2) 你提出的上述问题中,因变量是 中,需要控制电流不变的是 O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I 图20

5. 图23甲时演示手握金属棒可以产生电流的实验装置,位于左侧的铁棒、铝棒和铜棒分 别与检流计的正接线柱相连,位于右侧的铜棒、铝棒、铁棒分另苗检流计的负接线柱相 连。实验装置中六根金属棒跟检流计的线路连接方式如图 观察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及方向。小云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步骤如下:首先用左手握 住左侧的铁棒,右手握住右侧的铝棒,发现检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然后,左手仍握住 左侧的铁棒,右手握住右侧的铜棒,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第一次偏转方向相反。 请你写出小云所探究的问题是 6. 五一期间,小宇乘坐爸爸驾驶的小汽车外出游玩,发现车内吊着的一个装饰物在摆动, 摆动很有节奏且来回摆动一次时间大致相同。小宇到游乐场后,他看到其他同学坐到秋 千上玩,秋千来回摆动一次时间也大致相同,但是摆动时间长一些。 (1)请根据小宇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 )回到学校,他找来一些长短不一的细线和质量不同的小球,做成不同的单摆 (如图28所示)来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宇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了几组实验。 ①实验中,需要测量单摆长 L 、摆球质量m 、摆角0(0小于10°) >摆动一次所需 时间T O 其中摆球质量 m 除了用天平直接测量外,还可用下列测量仪器中 (只填序号)进行间接测量。 23乙所示。通过检流计可以 A .温度计 B.密度计 C.测力计 D.气压计 ②在探究周期与某因素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下: 摆长L/m 0.64 0.81 1.00 周期T/S 1.60 1.80 2.00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是: 摆球质量m=40g 摆角0=7° O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科学性原则: 必须是科学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创新性原则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 在教师指导下,向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此方法的只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小组讨论法: 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的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角色扮演法: 是运用模拟、小品等形式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有一部分学生担任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认真注意与活动 目的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这种活

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作品制作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设备,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由于制作活动符合儿童喜欢动手、爱玩的天性,具有玩玩做做的特点。 信息搜集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某个方面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事物的活动方法。通过信息搜集,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的基本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搜集、处理、交流、应用、评价信息的能力。 信息搜集法的运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过程,学习运用搜集信息开展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对小学科学课自主探究学习的认识 自贡市大安区大安小学: 李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开设不久的课程,它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等丰富的内容,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对小学科学课进行综合性学习和研讨,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的探究性学习 发表时间:2018-01-16T16:57:09.1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5期作者:石磊 [导读] 如何开展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性学习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自主探究,体验感悟;三、合作交流,发挥个性;四、强化科学实验,促进学生爱科学;五、巧妙利用评价,拓展学生探究的潜能。 石磊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民族小学252000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何开展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性学习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自主探究,体验感悟;三、合作交流,发挥个性;四、强化科学实验,促进学生爱科学;五、巧妙利用评价,拓展学生探究的潜能。 关键词:科学探究学习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基础,必须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以探究为目的的探究性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探究程序进行活动,通过整理、分析探究的数据和结果,找到原因并应用探究获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实现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爱好科学课、喜欢科学课。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在教学《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我选用了“红色喷泉”来激发学生兴趣:用一个烧瓶盛满红色的水,将带有玻璃管的皮塞盖紧瓶口,把烧瓶放在水槽中,向烧瓶上不断地淋开水,红色的喷泉不断地从玻璃管中喷出。这个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使学生带着好奇和解疑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探究活动中。 二、自主探究,体验感悟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鼓励儿童动手、动脑做科学。”科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帮助孩子自己建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适应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三、合作交流,发挥个性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自然科学学习领域在强化科学探究的同时,还提倡接受与体验、研究与发现相结合、独立自主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因此决定着合作交流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由于学生知识经验不同,运用的方法不同,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相互的交流又使他们开阔了思路,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中,我向学生提出:空气确实存在,那么它能不能像沙子、水、石头那样占据空间呢?这里有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不知道同学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出示材料:塑料瓶、橡皮泥、吸管)使用这些材料,你能利用空气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吗?(不倾斜、不挤捏瓶子)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你准备怎样做呢?问题提出之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教师这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来探究的要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创造空间,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开放性探究活动中发挥着自己的个性,展示着自己的创造力。 四、强化科学实验,促进学生爱科学 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加强科学实验。因为实验是最直观的,尊重客观事实,验证事实的道理的有效方法。通过实验很容易让学生去感知和接受,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应重视和强化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应从以下着手:1.首先明确实验目的。2.其次明确操作过程。3.做好实验准备。4.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5.进行合作交流。如教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这课时,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准备好实验器材。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操作实验过程,最后汇报交流,其余学生讨论补充。通过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行设计操作过程,他们就能从实验中去感知科学问题,并且容易接受,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巧妙利用评价,拓展学生探究的潜能 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内容又是科学教育的方式。科学探究中包含了科学方法和能力,同时科学探究本身又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和特征。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科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应多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的评价,老师一句激励性的评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动上进的动作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探究性学习在科学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设计、预测、实验、观察、思维、想象、创新等多种能力,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第二课时)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科学课不能只教给学科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怎么做科学,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应该怎样么学着科学家的样子做科学。本课“像科学那样”的教学内容指向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专门训练,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多种方法录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随着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进程,探究活动从三个环节进一步扩展到六个环节,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本册重点要关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进阶性要求,并对制订计划、搜集证据、表达交流做出具体指导。主要指导学生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科学有不同领域,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分别研究什么。 2.知道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体验”、“亲历”、“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了解科学发展史,知道科技在不断发展、进步。 科学探究: 1.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六个环节,结合已有的经验和证据作出假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3.在对比实验中观察变量带来的变化,结合证据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的好习

可探究科学问题

9.物理学中研究一个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采取控制变量法。下 列研究实验中,需要控制电流不变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A.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电压的关系 探究类实验 例题讲解: 1. 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3. B.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 4. C.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吗? 5. D.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 6. E.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7. 图22是小阳在室外游泳池游泳时的几幅画面, 请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 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22 8. 我们常常会遇到乒乓球被压瘪的现象。将 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如图 20甲所 示。过一 会儿,乒乓球就恢复了原状,如 图20乙所示。 (1) 请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 学问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提出的上述问题中,因变量 (3) 针对你提出的问题,写出你的猜 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猜想的依据 人1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0 图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