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课程 武术

校本课程 武术

校本课程   武术
校本课程   武术

“武术”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一、开设课程的意义和背景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发展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同时,武术也具备了人类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特征,并且独具东方文明的民族色彩,所以,武术也是一项民族体育活动,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活动。为了适应新社会的发展需要,将对武术这项运动进行开发、研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精神文明内涵。

二、课程目标。

1、让全体学生初步了解武术的含义和武术的精神文化,初步了解学习武术的意义以及武术的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文明的作用。

2、通过多种教学途径了解我们国家的一些武术家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武术精神,培养学生爱国和爱家的情怀,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3、有计划、分年段对学生教学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学会一套简单的武术,知道武术的一些常用术语。

4、通过学习武术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灵敏和协调性,训练力量和平衡等素质,促进学身体能的提高,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同时,通过活泼有趣的练习方法、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增强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精神。

5、通过武术学习,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初步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的方法,学会在学习中与同伴团结协作,培养团体意识。

三、课程内容。

1、学习理论知识。如武术的概述武术的发展过程,武术动作的分类和武术的基本步型,手型动作名称。

2、学习基本技术包括基本动作。

四、课程实施策略与方法。

1、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科渗透法。如把武术特色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

2、实践活动法。把武术教育寓与丰富多彩的学校各项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开展各种富有武术特色的活动。

3、校内和校外结合法。既利用好学校内部的教育条件,又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外部条件,使两者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五、课程评价

由学校体育老师和武术专业老师共同定制并实施。

武术特色申报材料

特色学校武术申报材料 新市镇中心小学位于济阳县新市镇,是一所完全小学,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1人,专任教师60人。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建一流校园,炼一流师资,创一流管理,争一流质量”的办学宗旨,以“勤奋、求实、文明、创新”为校训,始终把发展作为兴学育人的第一要务,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积极稳妥地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使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先后荣获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市绿色学校等荣誉。 我校武术队是于2009年创办的,几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武术爱好者,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学校武术教育成为一大特色。现将我校开展“武术特色教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学校开展武术教育得到各级领导和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任参与的“武术特色教育领导组”,具体负责对学校开展“武术特色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切实加强“武术特色教育”的组织领导。另外,学校还制定一套相对健全的《管理手册》和《岗位职责》、《考核方案》、《奖励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武术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武术特色教育”活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 镇政府领导非常支持学校的特色工作。为了扶植武术特色教育工作和武术队的长远发展,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近几年来配备了近万元的器械和设备,如:太极剑、武术刀、双节棍、少林九节鞭等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不仅如此,学校还特设了武术专用教室供武术队的训练,学生们有统一的武术服装。 二、整合资源,开发课程 新市小学的很多教师对武术情有独钟。为了充分实践新课标准,开发武术课程资源,从各个住校班中抽调部分爱好武术的学生组成武术队,组织有武术特长的教师担任辅导老师。同时,充分挖掘新市镇的武术资源,聘请国久河老师为我校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指导和交流,促进了武术技艺的提高。既节省了师资,又发挥了教师的特长,同时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完整版)高庄窠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高庄窠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 开发、实施 新体育课程改革方案提出“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弘扬民族精神上所起的的作用是任何一个教材无法比拟的。在小学生中进行武术教学是以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武术为主要手段,更好地锻炼学生身体,改善课堂气氛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把武术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综合性、对抗性等融合在体育教学之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功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意志品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此课题进行研究是为了使武术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使学生具有聪慧的头脑,高尚的品德,勇敢顽强、朝气蓬勃、机敏灵活、交往协作的良好品质;通过课外活动、课堂教学、业余训练等手段来完成,它也能够很好的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体现其真正的价值。促进教育思想转变,推动学校整体改革,提高办学水平。 在武术成为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构建包含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因为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我们认为:“三级课程是一个整体,各级课程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只是从管理的角度为了解决课程的适应性,相对按三级权力主体相对划分而成。因此,武术教学的实施,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因为学校是把理想课程转换为现实课程的主要场所,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所以它就是课程的一个权力主体。

一、开发《武术》校本教材的重大意义 (一)学生方面: 1、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良好的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在开发的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其背后的真正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 2、以武健体,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3、以武育德,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中所特有的人文内涵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修养。学武不仅能让学生在练武中露一手,更重要是能让学生在练武中懂得武德,学到武德。武术教学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如: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幼年时,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使他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文武兼备。金兵进犯中原,他率兵抗金,收复中原。以自已的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民国期间,津门大侠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欺凌和狂妄,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大振了中华的国威。还有现代的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中华武术代表人物。蜚声影坛,使中国功夫震惊了世界。由此可见,武术寓于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通过武术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还借助武术项目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向学生宣扬了民族正义感和“重义守信、助强扶弱、

校本课程16--《武术》实施方案

城北中学《武术》—校本课程 一、基本情况: (一)、课程名称:武术 (二)、开发教师:顾丽君 (三)、授课对象:初一年级学生 (四)、授课时间:每周二下午大课间 二、课程的意义和背景: (一)课程的意义: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是 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 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武术的 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 冶情操,竞技比赛,观赏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武术发展至今,其特 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功能,已成为世界人民共 享的资源,武术魅力享誉全球。 (二)课程背景: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随着这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证。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三级课程管理为学校体现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沃土。在体育校本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校结合教师资源,对开发武术项目进行开发、研究,使之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精神文明,增强学生的体质。 武术的特点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作用改善和增强体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武术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好手段。武术套路基础是我校开设的体育系列课程之一,其目标是: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增强体质的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套路

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中学也可用)

第一章中国武术概述 第一节中国武术的本质特征 一、中国武术的概念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 武术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 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有过不同称谓,如春秋战国时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时期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就其内容和形式,有文字记载的古代武术中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有“打拳”“使棒”“使枪”“戈舞”“矛舞”“刀舞”“剑舞”等单人和集体的演练以及“枪对牌”“剑对牌”等双人对练。对抗形式的搏斗运动有“角骶”“手搏”“相扑”“击剑”“较棒”“刺枪”等。 从久远年代走来的武术与今天的武术相比较,其所含盖的内容和形式确存在不少差异,但本质属性却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在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的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融会交织,然而二者随着历史的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的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于体育的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所以现代武术的概念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二、中国武术的属性 武术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1狭义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搏斗和武术功法练习等为其主要运动形式,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功能和民族文化特色,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2广义为:武术是以武术技术、武术文化、武术人才、武术管理、武术产业、武术社团、武术医学、武术教育、武术科技、武术法规等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搏斗和武术功法练习等为其主要运动形式,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功能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中国文化传统体育项目。从广义上讲,武术不光是体育所能涵盖的,武术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从武术概念中内涵的三个属性可以看到:(一)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技击术 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其主要运动形式有:套路运动、搏斗运动、武术功法。基本功、基本动作是武术技法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为其技术核心的。就人类的社会生活来说,技击术不可能是中国独有的。比较世界各地的技击术,武术不仅在技击方法上更为丰富(诸如各种踢打击刺之法),而且有自己的传统特点(诸如快摔法、擒拿法等)。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

(完整版)临沂武德小学武术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临沂武德小学武术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一、开设目的 武术特色课程的开发,为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以往统一的课程计划,单一的课程结构,划一的课程内容,己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必须开发以学校为特色的教育资源,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根据临沂市教育局和体育局有关加强“教体结合”工作的计划安排,我校按照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从学生需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出发,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并结合我校常州市少体校良好合作关系,以及在体育运动项目上的雄厚基础,决定开设以武术项目为特色的小学体育特色课程。 通过开设武术特色课程,把武术特色活动纳入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以此为手段,让学生志在参与,乐在运动,品味体育运动的精彩,体验运动中的快乐,以达到培养品德、锤炼意志;锻炼心智、改善机能;促进交流,弘扬文化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力求构建出适合我校发展的体育特色教育之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教体结合探索一条新路。 二、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凸显我校“崇武尚德,务实博学”的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包括体育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确保执行国家课程,在维护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二)、通过武术特色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 (三)、通过跑、跳、柔韧、协调等动作,促进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竞争与合作的精神及耐挫力。 (四)、普及中华武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武德教育,努力让学生德艺双修,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五)、品味体育运动的激烈精彩,体验运动中的生命快乐,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我校以体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课程设置 我校的武术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以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本,积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竞争、耐挫的心理素质及团结、协作的精神。针对上面的分析,初步设想武术校本特色课程设置如下(表一): (一)、武术理论课 介绍武术的起源、历史,武术流派,武术家的趣闻轶事,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蕴含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武术、立志传承和发展中华武术。 (二)、武术技能课

武术课校本课程纲要

武术课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1、开发背景: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发扬古老的民族传统优秀品质,树立高尚情操。中华武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包含着中国人的道德标准与智慧。在学校体育校本课程中,学生学习到武术理论,更实质的认识了尊师重道、谦虚谨慎等儒家的传统思想。并通过课程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 2、开发教师—— 3、课程名称——武术 4、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5、课程类别——体育技能 6、课时安排——每周一节 二、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武术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与武术的理论与技术,并运用部分武术运动规则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能够欣赏武术比赛、指导自我锻炼。按要求参加课外练习。 2、技能目标 掌握武术项目的基本动作,至少掌握2套拳术套路,并通过参与武术专项锻炼,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情感目标 重视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明确习武目的,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虚心好学刻苦磨炼的学风;继承尊师爱生的传统习尚,加强遵纪守法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鼓励参与该项运动,体验成功形成运动爱好。 三、课程内容 1、武术的理论与知识 2、武术的价值与作用 3、武术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状况 4、武术的特点 5、基本手型 6、基本步型 7、柔韧、协调练习动作 8、手法练习: 9、腿法练习: 10、平衡动作: 11、组合动作: 12套路: 四、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

五、课程评价 (一)武术课成绩考核权重表 (二)运动技术与技能评价70% 评价内容与标准:武术单项课专项技术与技能考核,制定分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内容与标准。 考核标准与方法

校本课程武术教材

目录 第一章武术理论----------------------------------------------------1 第一节武术的起源-------------------------------------------- 1 第二节武术的形式、内容与分类---------------------------1 第三节校园武术的特点和作用------------------------------2 第二章基本功和基本动作-----------------------------------------5 第一节肩臂练习----------------------------------------------- 5 第二节腿部练习------------------------------------------------6 第三节手型手法练习------------------------------------------7 第四节步型步法练习及简易组合--------------------------10 第五节简易五步拳及图解-----------------------------------12 第三章套路运动--------------------------------------------------- 15 第一节《中华有神功》----------------------------------------16 第二节《少年拳》第二套-------------------------------------20 第三节《劈挂拳》组合动作练习----------------------------22

校本课程 武术

“武术”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一、开设课程的意义和背景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发展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同时,武术也具备了人类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特征,并且独具东方文明的民族色彩,所以,武术也是一项民族体育活动,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活动。为了适应新社会的发展需要,将对武术这项运动进行开发、研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精神文明内涵。 二、课程目标。 1、让全体学生初步了解武术的含义和武术的精神文化,初步了解学习武术的意义以及武术的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文明的作用。 2、通过多种教学途径了解我们国家的一些武术家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武术精神,培养学生爱国和爱家的情怀,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3、有计划、分年段对学生教学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学会一套简单的武术,知道武术的一些常用术语。 4、通过学习武术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灵敏和协调性,训练力量和平衡等素质,促进学身体能的提高,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同时,通过活泼有趣的练习方法、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增强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精神。 5、通过武术学习,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初步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的方法,学会在学习中与同伴团结协作,培养团体意识。

三、课程内容。 1、学习理论知识。如武术的概述武术的发展过程,武术动作的分类和武术的基本步型,手型动作名称。 2、学习基本技术包括基本动作。 四、课程实施策略与方法。 1、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科渗透法。如把武术特色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 2、实践活动法。把武术教育寓与丰富多彩的学校各项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开展各种富有武术特色的活动。 3、校内和校外结合法。既利用好学校内部的教育条件,又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外部条件,使两者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五、课程评价 由学校体育老师和武术专业老师共同定制并实施。

(完整版)武术校本课程—朱宁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武术起源与发展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运动项目已逐步为世界人民所认识,成为与世界人民沟通的桥梁。我校在“健康、快乐、和谐”的办学理念引导下,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作为校本课程,作为阳光体育的落脚点,发展学校体育的特色项目,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让武术成为我校对外宣传、展示的平台与窗口。 一、开发《武术》校本材料的重大意义 武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运动规律,它以独特的技术风格和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享誉于世。它具有强身、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方面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好手段。 (一)学生方面 1、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良好的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在开发的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其背后的真正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改善和增强学生体质 2、以武健体,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3、以武育德,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中所特有的人文内涵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修养。学武不仅能让学生在练武中露一手,更重要是能让学生在练武中

懂得武德,学到武德。武术教学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如: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幼年时,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使他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文武兼备。金兵进犯中原,他率兵抗金,收复中原。以自已的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民国期间,津门大侠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欺凌和狂妄,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大振了中华的国威。还有现代的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中华武术代表人物。蜚声影坛,使中国功夫震惊了世界。由此可见,武术寓于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通过武术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还借助武术项目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向学生宣扬了民族正义感和“重义守信、助强扶弱、恭廉修行”的民族气质,从而不断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这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一般来说,它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 (二)教师方面: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而且是变革人,比较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重视教师的发展,而不是课程文本的开发,换言之,课程的开发是手段,教师的发展是目的。其中,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加以完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提高,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等。 1、精神领域:以学生发展为本、合作精神、师生关系。 2、知识领域:知识本质、知识结构。 3、技能领域:课程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 (三)宏观方面 1、在《民族精神纲要》、《生命纲要》两纲实施的今天,武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更显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作用。

武术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武术》学校课程开发课程纲要 一、基本情况: (一)、课程名称:武术 (二)、开发教师:杨琳佐伟艺 (三)、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四)、授课时间:每周二节课 二、课程的意义和背景: (一)课程的意义: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之一。它是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 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竞技比赛,观 赏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武术发展至今,其特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功能,已成为世界人民共 享的资源,武术魅力享誉全球。 (二)课程背景: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

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随着这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证。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三级课程管理为学校体现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沃土。在体育校本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校结合教师资源,对开发武术项目进行开发、研究,使之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精神文明,增强学生的体质。 我校拥有1000多学生,由于学生个人的活动时间十分有限,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也能够充分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学校决定开发结合本校特点的校本研究。我校体育教师4名,其中有一位教师是武术专业,结合这一师资特点,决定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武术的特点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作用改善和增强体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武术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好手段。武术套路基础是我校开设的体育系列课程之一,其目标是: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增强体质的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套路基本技术和一定的体育与健康、武术套路理论知识,提高运动兴趣和认识,为今后系统学习自己喜爱的武术套路运动知识,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形成科学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意识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全解

“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这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沉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武术作为学校体育课的一项基本内容,是传播武术、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然而,众多因素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学校武术的教学指导思想,导致学校武术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为了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应以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为切入点,研究怎样更科学、有效地普及武术教育。 武术,我校把它作为传统特色项目来抓,列入学校规划和工作计划。我校将在此方面进一步进行探讨,开展的武术教学研究,更强调系统性、阶段性、融合性,让少年儿童在动作、思维、创新中培养良好个性、强健体魄,使他们成为充满自信、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形成我校体育教育的特色,为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作出努力。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综观新课标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基本是保健、田径、球类、体操、武术体操、游戏。然而,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相对短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材的全面实施,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致使学生运动领域狭小。为此,我们农村学校,要善于看到自身实际问题,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创生、开发校本课程,适应新课标要求。因此,我们将传统武术引入小学体育课堂,是发掘乡土资源,发挥自身优势,补充、完善教学内容,丰富阳光体育运动内容,是顺应体育课程内涵发展的需要。 2.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良好的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在开发的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其背后的真正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 3.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是学校升华办学特色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

武术进校园实施方案

安定区大庄小学武术进校园活动 实施方案 为了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在实现强体魄的同时,实现强礼仪、强精神,我校选择武术作为校本活动载体,以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为着力点,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武术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猪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是低级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畴,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到了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习练着,武术逐渐形成。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同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同步的。商周时期,出现了“武舞”,用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卸,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诸侯争霸,都很重视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如《史记·项羽事纪》记载的“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此外,还有“刀舞”,“力舞”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套路形式的运动。作为中国宝贵文化遗产的武术,正受到世界的瞩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武术运动,出现了一股“武术热”、“功夫热”,从而推动了一些国家体育运动的开展。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安定区教育局、体育活动中心,下发的《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丰富学生的校园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本活动方案,以落实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活动目标 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基础上: (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思想和健康意识,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础上让武术在校园中发芽生根。 2推进校园武术的建设,帮助各班开发和建设武术运动校本课程,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赛事机构和奖励机制,形成生动活泼的校园武术系列活动。促进校园武术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加强组织管理。责任到人,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活动落实的统一领导、协调、保障。学校教师要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学生活动时间,每班有班主任进行组织管理并进行巡视督促。凡直接参加组织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班主任教师,均应计入工作量。 未经学校的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挪用、挤占、更换学校安排的体育课、体育活动时间。 四、活动主题:阳光体育——传统武术进校园,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 武术,活力无限;张扬个性,健康身心。 五、工作指导小组 — 组长:丁学文 组员:各班班主任

武术操总结

中国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竞技比赛,娱乐观赏,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通过练习武术基本功收获颇多: 1.传承武术精神,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通过一些武德故事和影片及武术人物等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武德观念。武术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传承武术技能与文化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技术动作来慢慢体会其中的文化和含蕴,武德教育是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武术的意义和精神,真正达到修养学生身心,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传承民族传统项目的目的。 2增强学生体质、磨练意志品质 在武术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上下肢的不同技法,提高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例如,我们开展蹲马步比赛,柔韧比赛等等。学生在蹲马步比赛时,即使累得腿脚哆嗦、汗如雨下,也仍然不放弃,咬牙坚持。这种练习有效的提高了肌肉力量,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痛苦煎熬与胜利的喜悦,培养不言放弃的品质。随着年级的增长会进入到套路练习,武术套路动作多样,包含了屈伸、回环、静止、平衡、跳跃等各种动作,这些锻炼方法对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衡,调气养血,疏通经络,强健脏腑都十分有益。通过练习,学生的灵敏、速度、协调性等各种素质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使武术校本课程充分发挥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全面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主动的个性发展。

3、继承和发扬了文化遗产 学生通过我们武术校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它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能培养我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同时它也是一项民族体育,是我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去热爱、继承和发扬光大。 4、提高了学习效率 过去学生只是一味的学习学习,没有爱好,没有兴趣,越学越糊涂,武术使学生变得坚强起来,干什么都有了信心。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入武术训练,什么也不考虑,这样使地学生的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在上课时,就觉得头脑特别清晰,思路特别敏捷,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开设武术课程使全班同学受益匪浅。

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后塍小学教科2013-06-25 10:43:28作者:丁海华来源:文字大小:[大][中][小] 摘要:新体育课程改革方案提出“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传承中 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在激 发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弘扬民族精神上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一个教材无法比拟的。依据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要求,以及本校师资情况,我校开展武术校本课程,把武术的基本知识、文化、技术、技能和综合性、对抗性等融合在体育教学之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功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意志品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校本课程 一?课题提出 1.校本课程的意义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 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一一领域目标一一水平目标。1999年6月《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6月《国 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指出: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随着这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证。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三级课程管理为学校体现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沃土。在体育校本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校结合教师资源,对开发武术项目进行开发、研究,使之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精神文明,增强学生的体质。

武术校本课程武术基本功

第二章 武术运动初级教程 第一节 武术基本功 一、手型 (一)拳 各部位名称: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图 1-1) 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先示范与讲解拳 的规格、 要求,再采用手型变换练习。 (二)掌 各部位名称:掌心、掌背、掌 指、掌根、掌外沿 (图 1-2)。 动作说明: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 虎口处。 要点:掌心开展、竖指。 易犯错误:松 指、掌背外凸。 图 纠正方法:讲解掌的攻防 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三)勾 各部位名称:勾尖、勾顶(图 1 - 3)。 动作说明:五指撮拢成勾,屈腕。 要点:屈腕。 易犯错误:松指,腕没有扣紧。 纠正方 法:讲解勾手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二、手法 (-)冲拳 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 间, 拳心朝上(图 1-4-1)。 动作说明: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猛力冲出, 力达拳面,目视前方(图 1-4-2)。 要点:挺胸、收腹、直腰、出拳快速有 力, 做好拧腰、顺肩、急旋前臂的动 作。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图 1- 图 1- 图 1-

(1)冲拳无力。纠正方法:强调拧腰、顺肩、急旋臂、动作快速。(2)冲拳力点不准。纠正方法:击靶练习。 (3)拳面不平、屈腕。纠正方法:讲解拳在攻防中的作用及受力分析。 (4)拳从肩前冲出。纠正方法:强调肘贴肋运行,使拳内旋冲出。教法提示: (1)先慢做,不要用全力,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快速有力 (2)结合步型、步法做冲拳练习。 (二)架拳预备姿势:同冲拳(图1-5-1)。动作说明:右拳向右上方架起,拳眼向下,目视左方(图1-5-2) 要点:松肩、肘微屈、前臂内旋,力达前臂外侧易犯错误和 纠正方法: (1)摆臂不顺,架拳不够稳健、舒展。纠正方法:摆臂要 松肩,架拳时前臂内旋、突停 (2)经体侧架拳,动作路线不对。 纠正方法:利用对方打来之拳,体会上架要求。教法提示: (1)先慢做,体会上架位置,然后再加快练习。(2)同 冲拳(2)。 (三)推掌预备姿势:同冲拳。动作说明:右拳变掌,以 掌外沿为力点向前猛力推出,目视前方(图1-6)。要 点:同冲拳,注意沉腕、翘掌、力达掌外沿。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同冲拳。 图1-

武术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武术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武术》学校课程开发课程纲要 一、基本情况: (一)、课程名称:武术 (二)、开发教师:杨琳佐伟艺 (三)、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四)、授课时间:每周二节课 二、课程的意义和背景: (一)课程的意义: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之一。它是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 传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竞技 比赛,观赏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武术发展至今,其特 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功能,已成 为世界人民共享的资源,武术魅力享誉全球。 (二)课程背景: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

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随着这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证。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三级课程管理为学校体现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沃土。在体育校本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校结合教师资源,对开发武术项目进行开发、研究,使之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精神文明,增强学生的体质。 我校拥有1000多学生,由于学生个人的活动时间十分有限,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也能够充分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学校决定开发结合本校特点的校本研究。我校体育教师4名,其中有一位教师是武术专业,结合这一师资特点,决定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武术的特点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作用改善和增强体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武术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好手段。武术套路基础是我校开设的体育系列课程之一,其目标是: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增强体质的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套路基本技术和一定的体育与健康、武术套路理论知识,提高运动兴趣和认识,为今后系统学习自己喜爱的武术套路运动知识,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形成科学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意识奠定基础。

《武术》校本课程

《武术》校本课程 本节课教学通过武术操来引入,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通过示范表演、集中练习,分组创编练习,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既加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能和奔跑速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判断和反应的能力。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各种信息处于良性的动态交流之中。教师能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通过此项运动能够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提高学生的弹跳力、灵敏度、协调性。 武术的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器材不复杂,容易在学校里面开展,学生也十分喜爱这项运动,我校完全可以将武术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教学。 一、合作学习开展校本教材 在课上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教师设置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机遇,搭建了创编研发教材的舞台,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教师在开始部分的通过同学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达到课前激趣的效果,这样的引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准备部分通过武术操,既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起来,也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通过示范表演、集中自由组合练习,小组合作练习,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既加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问题设置,活学活用 教师深入研究校本教材设计一个斗智、考验灵活的学习主题。老师在此环节中由易到难、从部分到整体设置问题,通过游戏,除让同学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以外,更重要的通过本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能和奔跑速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判断和反应的能力。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探索发现,再探索再发现的自主学习状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展现自我,开拓学生思维 在学生创编武术操的过程中,教师给与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给予了学生大胆展示的舞台,为学生提供了再次学习、创编的机遇,结合学生与教师的总结开拓学生创编的思路,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丰富了校本教材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时刻注重渗透德育教育 本节课主教材是“武术”,但通过创编“武术操”,始终渗透着与人合作、赞赏他人、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学生通过实践自己总结出来的,因此显得鲜活,生动、有活力。

武术小学校本课程纲要终审稿)

武术小学校本课程纲要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武术》学校课程开发课程纲要 一、基本情况: (一)、课程名称:武术 (二)、开发教师:杨琳佐伟艺 (三)、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四)、授课时间:每周二节课 二、课程的意义和背景: (一)课程的意义: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是在农耕 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 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竞技比赛, 观赏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武术发展至今,其特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 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功能,已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资源,武术魅力享誉全球。 (二)课程背景: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

标──水平目标。随着这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证。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三级课程管理为学校体现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沃土。在体育校本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校结合教师资源,对开发武术项目进行开发、研究,使之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精神文明,增强学生的体质。 我校拥有1000多学生,由于学生个人的活动时间十分有限,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也能够充分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学校决定开发结合本校特点的校本研究。我校体育教师4名,其中有一位教师是武术专业,结合这一师资特点,决定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武术的特点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作用改善和增强体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武术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好手段。武术套路基础是我校开设的体育系列课程之一,其目标是: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增强体质的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套路基本技术和一定的体育与健康、武术套路理论知识,提高运动兴趣和认识,为今后系统学习自己喜爱的武术套路运动知识,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形成科学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意识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初步了解武术的含义,初步了解武术的精神文化,初步了解学习武术的意义以及武术的健身和健心的功能。 (二)了解学习武术家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武术精神,培养学生爱国和爱家的情怀,激发学习武术的兴趣。 (三)初步学习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学会一套简单的武术操,了解并学会一些武术的练习方法,了解武术的一些常用术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