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1.政治的核心问题:权力合法性基础与权利的制约结构。

2.政治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制度研究,对分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行为主义革命,后行为主义。

3.政治学的研究范式:新制度主义,精英理论,多元主义,政治系统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4.民主国家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1)城邦国家,(城邦是最早的国家形式。)(2)封建国家及城市的兴起,(3)绝对君主制国家,(4)现代民族国家。

5.国家政体形式:(1)君主制【在专制君主国家,最高权力完全属于君主】(2)共和制

6.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联邦制,帮联制,不同国家结构的趋中和融合。

7.公民社会理论的经历的发展阶段。古典公民社会理论,进代公民社会理论,现代公民社会理论,当代公民社会理论。

8.中国属于哪种社会关系模式?——发展型国家

9.最小国家是古典自由主义者主张的国家模式。

10.代议民主制度的基本类型:议会制【英国是最早从等级会议制度中确立了近代的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总统制,半总统制。

11.当代各国议会的结构,从其内部行使立法权的实体数量上可分为:一院制,两院制【两院制议会源于英国的一个“历史的偶然”】。

12.议会党团:议会中同一政党的议员或政治倾向相近的政党的议员通常组成一个团体,统称为议会党团,作为党在议会内的基本组织。

13.行政监督权:质询,不信任投票【如何行使倒阁权:明示和暗示】,调查,

14.现代国家行政体制的类型。(1)总统制的行政体制,总统一人同时兼任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是一种单头制或一元行政体制。特征:1)行政权完全独立于立法权之外;2)实行行政首长个人负责制。(2)议会制的行政体制,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分立,是一种双头制或二元行政体制。特征:1)元首“虚位”;2)议会主权;3)责任内阁。(3)半总统制的行政体制,特点:1)总统由议会制政体中的“虚位”元首变成了一个大权在握、凌驾于其他国家权力机构之上的“仲裁者”。2)与议会制政体相比较,议会的权力被大大削弱。3)政府不从议会中产生,但须向议会负责。

15.议会共和制的政治活动中心:议会

16.行政领导机关: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与内阁。

17.官僚制的特征。(1)以法律或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权力范围;(2)牢固而有秩序的上下级制度;(3)非人格性;(4)延续性;(5)专业化。

18.居中而断:即由中立的第三方对发生纠纷的双方进行公正的裁决。基本政治作用帮助社会控制冲突。

19.司法权的特点:1)普遍性。审判权的管辖范围应及于国家领土内的一切人和处于世界任何地方的本国公民。2)独立性。以法官为主体的“审判独立”原则。3)被动性。司法活动的惯常机制是“不告不理”。4)多方参与。刑事诉讼中需要控辩双方,民事诉讼中需要原被告双方。

20.当代世界存在的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大陆法系的历史渊源——罗马法】和英美法系。

21.法院的种类:普通法院,行政法院,专门法院,宪法法院和特别中央司法机构。

22.代表国家追究刑事责任、刑事公诉权的机构就是检察机关。【检察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中设立的司法机构。指审查批准逮捕、审查决定起诉、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的国家机关。在我国,人民检察院有时亦简称检察院。】

23.陪审制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审判方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

24.违宪审查制度的类型:普通法院进行的违宪审查制度和由专门机关进行的违宪审查制度。

25.最初的武装力量在什么社会?——原始社会氏族时期

26.意识形态的功能:(导向功能,辩护功能,凝聚功能,动员功能,约束功能。)认识框架,政治认同和整合,提供合法性,政治动员,经济功能。

27.主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1)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自由和有限政府、理性和进步、多样性和政教分离。2)保守主义:有机社会论、悲观主义、等级与权威、宗教情怀。3)民族主义:民族、民族认同、民

族独立。4)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5)社会民主主义:共同体及社会性的人、平等、共同所有权、渐近改良主义等。6)社群主义:原子式的个人与社群界定的自我、普适主义与特殊主义、个人权利与共同的善。

28.政治文化的功能:(1)政治文化为政治体系的确立和维系提供合法性支持;(2)政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实际运转;(3)政治文化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变迁和发展。

29.社会资本: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主要有三个层次:狭义社会资本、过渡社会资本、扩展的社会资本。

30.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家庭,学校,同辈团体,大众传播媒介,社会政治组织,其他组织。

31.政治参与的方式:投票,选举,社会运动,主动接触与信访。

32.政党的功能:制定功目标能,利益聚集和利益表达功能,社会化与政治动员功能,政治精英的形成和推选功能。

名词解释

1.新制度主义:强调制度(规则、规范)对人们行为选择的制约作用;存在不止一种的制度主义,而且它们源于不同的学科背景。

2.君主制:是指最高权力掌握在国家元首手中的政体。

3.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有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4.政府政治观:是一种狭义的政治观,它主张政治只与国家有关,是政府管理的一种艺术。

5.邦联制:是若干各自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盟。

6.联邦制: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7.政治系统理论:就是将自然科学中的系统方法(生物学的有机系统以及控制论的机械系统)运用于政治现象的分析,将政治看作一个系统,它有自身的边界,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有输入与输出。在方法论上,显著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柔塑性。

8.绝对君主制国家:绝对君主制是君主政体的一种具体形式,主要特征是:君主拥有绝对至上的权力,君主不受任何来自外部的限制和监督,君主或者按照意志、或者按照自己不必执行的法律来行使权力。

9.精英理论:形成于19世纪的古典精英理论是度对西方民主政治的一种否定性回应。“精英—大众”二分法是精英理论的前提和基石。

10.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为公民所拥有、为政府所保障的合法权利。公民权利分为四类:法律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参与权利。

11.差异政治:为寻求身份的差异被公共生活所承认而斗争。这种寻求差异性被承认的权利要求,对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权利观和公民观构成了严重挑战,也成为这些国家民主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话题。12.身份认同: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由一系列权利与责任规定出来的公民资格不仅仅是一种地位,它也是一种身份认同,表明了一个人是一定政治共同体的成员。

简答

1.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政治文化传递与社会资本再生的过程,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是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是个人与系统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元、持续的过程。)

2.政党:政党是指特定群体中的一部分;政党是拥有特定政治目的组织;政党是具有政治性的组织;政党必然是政治生活的主体。

3.利益集团所能够担当的政治功能:

(1)代表功能,这是利益集团最为重要的功能;

(2)沟通/中介功能,这是利益集团最具实质意义的功能;

(3)信息供给功能,这是利益集团最为独到的优势所在;

(4)教育功能,这是利益集团展现其特色的功能;

(5)提高立法质量的功能,这是利益集团影响政治体制运行的主要功能;

(6)行政监督功能,这是利益集团的长处之一;

(7)给政治生活带来活力的功能,利益集团对于政治体制所提供的一种激励功能。

4.治理: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民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5.政治沟通:是指在政治领域中发生的沟通行为。狭义上指政治体系在输入输出政治信息过程中的一种交流和转换;广义上指传播一种政治信息,交流政治思想的全过程。

【政治沟通的意义】1)政治沟通对政治系统的生存有着巨大的影响;2)政治沟通是制定良好的公共政策的一个前提;3)对政治沟通的强调使我们以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政治生活;4)政治沟通使人们对政治的关注从结果转向了过程;5)政治沟通把政治信息当作政治分析的基本单元;6)畅达互动的政治沟通有利于避免社会矛盾激化甚至消除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6.利益集团的条件:

(1)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

(2)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并为政府与社会所认可;

(3)对自身利益具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并将维护自身利益作为组织设定的目标;

(4)利用合法手段向政府和公众表达这些利益,而不是否定政府权威或从事其他非法行动。

7.政治发展的内容:政治发展意味着社会成员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政治发展意味着政治系统功能的增强;政治发展与政治分化的程度是一致的,政治发展包括参与型政治变化的形成。【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朝着可欲的目标变化的过程,自从政治发展成为研究者自觉的研究对象以来,政治发展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迁。自由、民主、法治、人权以及政治体系的效率等是政治发展的目标。】

8.国家形成的理论渊源。

(1)暴力说:国家的产生是由于原始部落发生冲突,较强的部落用暴力征服较弱部落的结果;

(2)神权说:神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创造者和坐高主宰者,一切权力均来自于神。【“君权神授”】

(3)契约说:国家的产生是人们互相缔结契约的结果,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4)功力说:功利主义出现于19世纪的英国,为国家产生的正当性提出了不同于契约论的解释。把趋乐避苦视为人的行为的唯一动机,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评价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

(5)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对国家的起源、演变、本质和职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指出国家是私有制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6)当代国家理论的发展:当代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社会历史学家从各自关注的问题出发,对现代国家的起源和形成做出了新的解释。

9.武装力量的含义: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组成,并由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最高领导人统率。

判断

1.利益集团是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利益集团”是由享有共同利益或共同态度的公民个人和组织所构成的、通常是正式组织起来并将其集体资源投入政治行动的集合体,是“自立于政府或政党之外……并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组织”,是特殊的“政策参与者”。

作为一种独特类型的政治组织,利益集团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有着独特的影响手段和组织方式,因而发挥着独特的社会政治作用。利益集团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参与政治生活具有正当性。尽管学界对利益集团的看法有着明显的差异和不同,但在承认利益集团已经且还会参与政策过程、已经且还会属于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上并无大的分歧。而且利益集团还担当政治功能。

因此,利益集团是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党在政治社会生活中是否是社会的主体。

政党必然是政治生活的主体。政党是指特定群体中的一部分,是拥有特定政治目的组织,是具有政治性的组织。政党作为特殊类型的政治组织,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社会组织或政治团体所无法替代的。政党是民主机器运转的转轴,是民主政治得以整合的纽带。政党是居于个体选民之上的集体性象征和组织工具,它们鼓励、动员和组织选民参与政治生活。政党汇集大众的要求并使之成为具体的政策主张,通过控制政府的方式实现这些要求。因此,政党居于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中介位臵,它们成为国家机器与市民社会之间沟通和联结的纽带。

3.公民身份以什么来界定。(权利与义务界定还是其它)

公民权利是人权的具体实践形式之一,它又体现为公民身份。战后的政治理论也一直以权利来界定公民身份,这种作为权利的公民身份的概念最具影响力的解释来自马歇尔的权利观念。他认为,公民身份问题从本质上讲在于如何保证每个人被作为完整而平等的社会成员来对待。要保证这种意义上的成员资格,就必须不断增加公民权利。他把公民权利分为三种:公民的、政治的、社会的权利。在这种权利观念中,一个公民的身份是根据他被赋予的权利来界定的。马歇尔这种权利观影响很大,为福利国家的社会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这一理论一直受到批判,但没有代替其影响。因此,公民身份以权利来界定的。

4.政治文化的功能是政治文化对政治系统产生的作用。

政治文化的功能是政治文化对政治系统所产生的作用。在政治文化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中,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建立、稳定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为政治体系的确立和维系提供合法性支持;政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实际运转;政治文化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变迁和发展。

论述

1.古典多元主义关于权利三面性的不同论述。

(1)权力的第一面——着眼于决策的权力:政府决策处于政治过程的核心地位,利益集团活动的目标无非是让政府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制定政策。对公共政策的控制可区分为两种能力:一种是政府作出正式决策的能力;一种是通过外部施压的方式来影响决策内容的能力。

(2)权力的第二面——“议题设臵”或“不决策”:权力不但与政策内容如何决定有关,而且与政治议题如何设臵有关。且强调政治组织在阻止某些团体的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方面的重要性。后来人们将通过影响政治议程而排除某些决策出台的权力。视为“权力的第二面”。

(3)权力的第三面——思想控制或偏好型塑: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的心灵是完全独立的。所有的观念、意见以及偏好都是由社会经验制约和型塑的,由此提出了激进权力观,其核心在于,在欲望和需求、在主观利益与客观利益之间作出区分,认为人们并不总是知道自己的真实利益之所在。在此基础上,揭示符号和观念对人们的偏好形成所发挥的作用。

2.政治学的科学性与国别特点的关系

3.“第三条道路”是否走得通?

“第三条道路”最早由法西斯分子用来描述传统的社会民主党的政策:在资本主义和革命的共产主义之间走中间道路。现在按照吉登斯的看法,是指“超越老派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一种政策框架。

第三条道路的纲领:(1)支持自由市场;(2)强调共同体的意义和个人的道德责任;(3)提倡社会的和谐与共识;(4)降低了平等主义的要求,提倡个人的自立;(5)第三条道路希望国家承担社会投资功能和文化功能,即为经济繁荣而改善基础设施,进行教育以提高人民素质,目的是参与全球化竞争。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变迁是建立在理性化基础之上的。“第三条道路”是寻求一种使社会民主适应世界性变化的一种政策、决策的思想框架。它立足于脱出式的社会现实,超越性建构了自己有别于以往的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体系。

通过长时期的实践与发展证实了“第三条道路”是行不通的。如中国的革命。首先,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即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参加革命,成为革命力量,表现出革命性;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能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彻底发动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不能

将革命进行到底。其次,中国当时的时代条件。帝国主义不可能使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再次,从革命形势看,国民党也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内战使得走中间道路的人靠近了中共,而国民党有对民主党人暴力迫害,不允许民盟的存在。这样,任何和平的改良运动最终都归入破灭。所以战后的中国只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尖锐斗争,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4.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结合中国实际)

(1)公民社会的历史演变:1)古希腊:国家与社会的重合;2)中世纪:国家与社会关系萌芽;3)近代公民社会关系的形成。

(2)公民社会理论的演变:古典公民社会理论,进代公民社会理论,现代公民社会理论,当代公民社会理论。

(3)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最小国家;福利国家;发展型国家;全能国家;极权国家。

(4)中国在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中属于发展型国家,发展型国家模式中国家力量渗入社会则更多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就是为了这一目的的。且发展型国家具有如下特点:1)有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经济官僚机构;2)政商合作,国家鼓励加强私人商务、公共部门和其他国内利益之间的合作与协商;3)国家主导型快速工业化战略,利用国家干预社会经济事务。

5.议会的主要职权。(阐述)

在议会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议会作为代议机关获得了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等基本职权,在这些基本权利的基础上,一些国家的会议在政治实践中还逐渐获得了某些派生性权利。

(1)立法权,立法权,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力,是议会的首要权力。与议会立法权范围有关的一个问题是议会是否具有制宪权,各国对于议会立法权的范围有不同的规定。影响议会立法权的另一个问题是委托立法。委托立法,也称为授权立法,是指议会为特定事项,以明确的法律授权给无立法权的团体和个人,制定具有和法律同等效力的法规。

出现的客观原因:立法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使民选议员难胜任;阶级和社会矛盾的发展。

(2)财政权,确切地说是财政监督权,也被形象地称为“钱袋的权力”,是议会的又一项基本权力。

1)税收、举债的批准权,税收和举债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不仅关系到纳税人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国家举办公共福利的开支计划。对税收和举债的同意权一直是各种政治势力争夺的焦点。

2.对政府预决算案的审议批准权,所谓预算是指政府在某一时期内收入、支出的计划,决算则是该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期限一般为一年)。只有当议会批准了决算案,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才算是得到核定和核销。

(3)行政监督权,“严密监督政府的每项工作,并对所见到的一切进行议论,乃是代议机构的天职。”议会对行政机构的监督权也是议会的一项基本权利。

1)质询,所谓质询,是指在议会会期内,议员有权就内阁的施政方针、行政措施等向内阁成员提出问题,而要求内阁成员必须作出回答的制度。质询是议会制政府体制下议会监督政府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美国等总统制国家中,不存在国会议员的质询问题。

2)不信任投票,议会通过对政府(内阁)表示不信任来监督政府施政,主要存在于议会制国家中,是议会制约行政机关的一种主要手段,也被称为议会的倒阁权。在议会制国家中,议会倒阁权的行使方式分明示和默示两种。

3)调查,议会围绕立法和监督政府,组织专门机构对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是各国普遍实行的制度。议会的调查方式,一般是由议会常设委员会或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举行各种听证会。

(4)其他权利:1)准行政权,现代国家议会在行政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外交和一定的人事任免权上。议会的人事任免权是指议会对于国家高级公职人员的任免具有同意权。

2)准司法权,议会的司法职能主要体现在一些国家的议会所拥有的弹劾权和司法审判权。所谓弹劾,是一种对政府公职人员犯罪或失职行为进行检举和审判的法律程序。(以美国为例)

3)选举权,在议会制政府体制下,议会对内阁总理(首相)有间接的“选举”权;在总统制下,议会拥有在特定情况下选择总统及副总统的权力。

政治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4、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5、两院制:指一个国家内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6、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7、政治社团组织: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2、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24、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25、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6、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作业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作业参考答案 客观题共8题(满分24分) 一、多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3分) 第1题. 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 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 合作 C. 伙伴关系 D. 协商 第2题. 在现代法治社会,(D)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A. 政党 B. 社会 C. 公民 D. 新闻舆论 第3题. 在现代法治社会,(D )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A. 政党 B. 社会 C. 公民 D. 新闻舆论 第4题. 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D)上。 A. 财产权 B. 平等权 C. 自由权 D. 参政权 第5题. (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A. 法律 B. 利益 C. 阶级 D. 国家 第6题. (A)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A. 选举 B. 监督 C. 集会

D. 游行 第7题. 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方式实施对 公共事务的管理。 A. 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 合作 C. 伙伴关系 D. 协商 第8题. 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B、C、D)。 A. 复决权 B. 罢免权 C. 创制权 D. 选举权 主观题共5题(满分76分)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第9题. 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由于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只能是少数人,这样就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相互分离,并因而形成少数领导者和绝大多数被领导者的相互矛盾。选举制度则为解决这种相互分离和相互矛盾状况提供了根本的途径;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如果公民撤回对权力行使者的委托,那么权力行使者的存在、延续以及权力行使也就失去了合法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可通过民主程序重新选举产生新的符合自己意愿的权力行使者。这就要求权力行使者必须坚持为社会公众服务,时刻牢记对权力所有者负责的思想;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同时,公民通过选举活动的参与,还可以增强民主意识。公民通过参与选举,不仅会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明确的认识,而且还能增强其分析和判断政治现象、政治问题的能力,从而积极地参政、议政;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通过选举,不仅可以使社会公众之间、社会公众与其代表之间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集思广益,对各种政策选择方案进行论证,从而为各种社会问题寻找到合理的能为人们所接受的解决方法。 第10题. 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们行为的

政治学原理课程模拟试卷(一)

《政治学原理》课程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7分。) 1.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 A.国家 B.权力 C.法律 D.政策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句话是由___________提出的。()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3.氏族制度的解体是___________的结果。() A.社会内部生产发展 B.人们之间根本利害冲突 C.父权制代替母权制 D.部落联盟组织出现 4.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 A.前提 B.保障 C.核心 D.条件 5.无产阶级专政最本质的特征是() A.对敌人的专政

B.对人民的民主 C.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防御 D.组织经济文化建设 6.社会政治发展的总问题是___________问题。()A.革命和政权 B.民族自决权 C.阶级关系 D.民族关系 7.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多党合作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政治协商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 8.英国国王是英国___________的一部分() A.议会 B.内阁 C.保守党 D.工党 9.目前仍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是()A.乌拉圭 B.摩洛哥 C.英国 D.日本 10.资产阶级思想家划分国家机关的原则是()A.分工原则 B.议行合一原则

C.分权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11.国家统治形式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是()A.国体 B.政体 C.国家职能 D.国家本质 12.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是() A.《政府论》 B.《君主论》 C.《国家论》 D.《论法的精神》 13.德国的政党制度是() A.一党制 B.两党制 C.多党制 D.多党合作制 14.领导科学化指的是___________问题。()A.领导权力 B.领导责任 C.领导方式 D.领导观念 15.行政决策的最大特点是() A.指导性 B.民主性 C.及时性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 二、选择题 51、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 ABD) A、欧洲共同体 B、独联体 C、俄罗斯联邦 D、东南亚国家联盟 52、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ABD)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A、限任 B、监督 C、法治 D、选举 53、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ABCD)体现了法治原则。 A、司法独立 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4、马克思主义认为( A)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55、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ACD)。 A、苏维埃政权形式 B、委员会政权形式 C、巴黎公社政权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5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 AD)的产物。 A、私有制 B、社会契约 C、社会共同体 D、分工 57、( C )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 B、有机组织性 C、阶级性 D、公共性 58、( D )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问题。 A、权力制约原则 B、法治原则 C、法制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59、作为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 A)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A、汉密尔顿 B、华盛顿 C、杰斐逊 D、潘恩 60、( B )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 A、杰斐逊 B、潘恩 C、汉密尔顿 D、华盛顿 61、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 AD)为特点。 A、制度化 B、平等性 C、组织化 D、独立性 6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 D)政治发展的产物。 A、委员会 B、君主立宪 C、精英民主 D、议会民主 63、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 D)。 A、第一国际 B、社会工人党 C、共产党 D、共产主义者同盟 64、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 C )政党的典型。 A、核心会议型 B、支部型 C、单位化 D、代表性 6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 A、在野党 B、反对党 C、执政党 D、参政党 66、( A D )是多党制的典型。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67、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 C D)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4、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家)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4、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5、两院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6、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7、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政党制度。 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2、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电大政治学原理答案

电大政治学原理答案 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2.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社会价值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3.“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奴隶__社会时期。奴隶4.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社会关系_5.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民众主义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6.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__霸道7.__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8.__马基雅维利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9.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意大利思想家__马基雅维利。10.密尔将人类行为分为_涉己行为和涉他行为11.利益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 12.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13.公共权力具有_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14.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15.政府以_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16.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组织标志。17.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18.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国家和政府合法性的唯一来源19.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参政党20.中华全国总工会是我国最高工会组织。21.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一党居优制和多党制。22.在西方,市民社会是伴随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衰落、自治城市的兴起、社会角色的日益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日趋多样化而逐步孕育生成的。23.政治秩序是用来描述政治生活的有序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概念。 24.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统治25.政治秩序并不要求预测人们的行为,它更多地关注人们之间的_合作行为28.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用的思想。 29.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30.公民行使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政治言论3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参与。32.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33.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34.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研究政治文化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35.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公共政策三个方面36.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法西斯主义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37.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38.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都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福利化阶段39.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包括秩序原则、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和_宽容和理性精神。40.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方面。41.现代“精英民主”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42.英国革命确立了议会政治的民主模式。43.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_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44.具有现代化和_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45.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1.政治学名着《政治学》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 2.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B 韩非) 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A 法 B 势 C术),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4.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A B C D P27 5.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 政治哲学研究 B 政治科学研究)。 6.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 国家)。 7.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A城市国家的观念 B 城邦的理论C世界国家论)。 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精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9.(C 现实主义)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0.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C P73 A 说服方式 B 命令方式C奖酬方式 D 规范方式 11.()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A B C D P71 A 组织 B能力素质C身份资格 D 理论与策略 12.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在此方面,德国学者()的观点最具代表性。D P116 A 叔本华 B 黑格尔 C 康德 D 哈贝马斯 13.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和居住等权利。A B C D P78

政治学原理课程作业.

政治学原理课程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2.根据()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3.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4.经验事实表明,()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5.()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6.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问题。 7.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8.()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A.直接民主 B.间接民主 C.宪政民主 D.人民民主 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A.委员会 B.君主立宪 C.共和民主 D.议会民主 3.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 A.平等选举原则 B、直接选举原则 C.间接选举原则 D.普遍选举原则 4.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 A.福利改革 B.经济干预 C.自由经济 D.自由贸易 5.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 A.权力制约原则 B.法治原则 C.监督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6.“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注意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A.新社会民主主义 B.保守主义 C.自由主义 D.后社会主义 7.()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A.共产党领导制度 B.首长负责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最为基本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 A.政府 B.行业协会 C.市场 D政党 9.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10.美国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思?韦伯 B.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哈罗得?拉斯韦尔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课程代码264001)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权利 2、国家 3、政治权力 4、政党 5、政治文化 6、两党制 7、政治统治 8、联邦制 9、政治管理 二、简答 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 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 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 国家 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 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 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最高形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6、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后推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7、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8、联邦制国家: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或行政区域通过政治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联邦制国家的具体特点如下: (1)国家具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且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的范围内,各联邦成员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在对外关系中,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联邦制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5、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6、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7、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8、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9、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0、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12、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3、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4、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5、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16、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17、绝对多数代表制:又称过半数当选制或二轮选举制,即参加选举的政党或候选人在选区第一轮选举中,必须获得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或占有该选区全部应选名额,否则要进行第二轮选举。 18、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

政治学原理情景模拟教学研究

政治学原理情景模拟教学研究摘要: “政治学原理”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村官学习者是一群特殊的学习者,将情景模拟教学法运用于“政治学原理”课程有现实的必要性.该研究以“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为依托,将情景模拟教学法运用于2012级村官学员的“政治学原理”课程,设计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实践过程并进行了教学反思.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政治学原理”;村官学习者 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党员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宣传者、组织者和落实者.为了加强对农村干部、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其进行系统的学历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广州市委组织部组织实施“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从2012年开始在具备高中、中专、技校和高职学历的村“两委”干部以及后备干部和部分党员中选取1000名符合条件的进行大专的学历教育培训.并计划3~5年让全市的村干部都能基本具备大专学历,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学历层次.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承担该项目的培训工作,并针对这批学员开设行政管理专业(基层管理方向),政治学原理课程就是其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为了在提高学员理论水平基础上能进一步加强他们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情景模拟教学的研究,期望通过情景模拟教学达到提高学员实践水平的教学目的.1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情景模拟教学法最早起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军课堂,当时主要用来培训军官和间谍.二战结束后,这种方法被企业广泛用于人员的招聘、晋升.[1]后来,这种方法在教育领域应用推广,情景模拟教学法不仅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运用,甚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开始尝试.[2]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特定的模拟主题,通过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情景发展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四个特点.(1)以学生为主体.情景模拟教学法是由教师创造条件,学生利用主观能动性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4].(2)以情景为依托.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学内容要以展现情景的方式进行整合,围绕教学任务、按照现实的工作要求创设活动场景,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融入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课程的知识点通过模拟的工作情景展示给学生.[4](3)以实践能力提升为目的.情景模拟教学给予了学员充分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一方面学员应参与课前准备,了解所模拟人物的身份、职责,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相应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学员在课堂上,要以其所模拟的身份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在模拟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4)互动性、趣味性.情景模拟教学法把课程教学内容以情景的方式模拟呈现出来,教学过程“戏剧化”,可以使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易懂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领悟操作技能,同时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扮演者之间以及台上和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基本信息 试卷号:9811 作业名称:第一次作业 学生学号:17 学生:爽 第一次作业 试题总分:100 单选题 单选题:(共25道试题,每题4分) 1.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2.威权主义的政府如果政治体系腐败不堪,效率低下,无法维持政治稳定的局面,并且无法吸收新生社会力量时,则有可能发生()。 A.政变 B.政治改良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革 3.实行()的国家往往采用单名选区制。 A.一党居优制 B.两党制

D.一党制 4.()在《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指出:“分析旧自由主义纲领与新自由纲领之间的区别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看它们如何理解平等问题”。 A.诺齐克 B.米瑟斯 C.罗尔斯 D.哈耶克 5.美国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哈罗得·拉斯韦尔 6.()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7.()理论认为,就是人民统治,即所谓的“人民当家作主”。 A.自由 B.代议制

D.间接参与 8.()理论是现代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A.代议制 B.直接参与 C.精英 D.多元 9.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政治制度中, ()则是最根本的途径。 A.监督 B.选举 C.弹劾 D.罢免 10.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 A.多党制 B.两党制 C.一党居优制 D.一党制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党派属于 ()。 A.在野党 B.反对党 C.执政党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填空题和选择题及名词解释

一、填空题: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2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 26.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27.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 28.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29.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 3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32.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33.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34.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3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36.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37.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38.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39.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40.分权制衡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41.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42.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 4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44.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45.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 46.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47.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48.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 49.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50.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电大-政治学原理真题答案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民主观以(直接民主)为蓝本,把民主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 (A.个体公民B.社团C.政党D.市民社会)组成。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A.舆论监督B.公民监督D.社会团体监督) 3、(B.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4、(C.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 5、英国政府一直在(A.保守党 D.工党)的轮流执掌之下。 6、民主的限度包括(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8、(B.选举权 C.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10.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代议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 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 执行危机;(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 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 法治原则。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 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说来是: 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 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 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 的政府。 五、论述题(20分) 1.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答:(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 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 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对“公权”和“私 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 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 定的基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19世纪,由于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 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 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 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2、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 能的(政府管制)。 3、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4、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 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复合制和(单一制)。 6、(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 基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 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 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是(A.经济市场化B.文化世俗化C.政治文明化D.政 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2.(政治制度化)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 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 4.(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 的监督方式。 5.(意大利、法国)是多党制的典型。 6.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 基本原则。 7.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B.政治科学研究 D.政 治哲学研究) 8.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 包括(A.复决权B.罢免权C.创制权D.选举权)。 9.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 有(A.示威抗议B.政变C.恐怖活动D.司法诉讼)。 10.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 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A.冲突 C.竞争)是区分 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每小题6分.共18分) 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