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经胃经脾经重要穴位图及说明

肝经胃经脾经重要穴位图及说明

肝经胃经脾经重要穴位图及说明
肝经胃经脾经重要穴位图及说明

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几个穴位的位置与功能肝经的穴位比较少,就14个,有很多还根本不好找。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没必要用那么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个,就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了。肝经一般不太容易找准确,这里有一个很好办法,就是做个劈叉动作,用个手指去摸大腿根,有一根硬筋,顺着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经了。肝经上的穴位,有的可以一带而过,了解一下名称即可,有的则需要每天反反复复地揣摩、深思。因为,有的穴位会像您最亲的人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您一生。

穴位中称:大敦穴(井木穴)

治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症:艾灸大敦穴

“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

中医讲肝藏血,所以肝经上的大敦穴能治疗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经过多等。处理大敦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艾灸。

穴位位置: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

主治疾病:大敦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1。古代的医家一致认为此穴是治疗疝气的特效穴位。《玉龙歌》“七般疝气取大敦。”《胜玉歌》“炙罢大敦除疝气。”

2。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

3。同时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

4。此穴还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的治疗和保健要穴

最佳方法:此穴用艾炙效果最好

穴位名称:行间穴(荥火穴)

出现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心火旺的症状:揉行间穴。

穴位位置:在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指趾侧之处,在脚的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

主治疾病:“荥主身热”,行间属火,行间是散心火的,为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眼睛胀痛掐此穴尤为显效。《类经·图翼》“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

因肝经环绕阴器,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温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

对痛风引起的膝踝肿痛,点掐行间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使用体会:施压,会强痛。肝硬化、脂肪肝和酒精肝则用香烟或艾柱每天炙20次。

穴位名称:太冲穴(俞木穴)

排毒:揉太冲穴

穴位位置:在行间上二寸,第一二趾骨结合部的凹陷中。

独特功能:肝为人体异常重要的器官,而太冲官尤如保肝护肝的将军,时时保护着我们的身体,而且是有求必应。 ---当我们感到头晕脑胀(如高血压),太冲穴会让我们神清气爽;当我们感到有气无力时(心脏供血不足),太冲穴会给我们补充气血;当我们心慌意乱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志定神安;当我们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心平气和。它不怒而威,能量无穷。

主治疾病: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

治疗失眠的最佳穴位。

也是治疗各类肝病的特效穴位。

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

发烧上火,太冲能去热;身体虚寒,太冲可增温;月经不调,太冲善调理;

阳瘘遗精,太冲能改善。

慢性肝病的调理,太冲也是首选,同时还治咳喘、感冒和各种炎症

诸病寻它皆有效,没事常揉体自安

特效人群: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有泪往肚子里咽的人,还有那些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

使用体会:揉太冲穴,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月经不调:

很多女性月经总是提前或者延长,老没规律,月经的颜色深红,而且莫名发热,经前几天特别烦躁不安,想发脾气。这是因为肝脏的问题,肝有热所致。治疗方法点揉太冲穴,每次3-5分钟,时间是在经期来临之前天。

穴位名称:中封穴(经金穴)

中指“中焦”(因肝在中焦位置),封指“封藏”,要封藏什么呢,当然要封人体精血,使之不致轻易耗伤。肝藏血,肾藏精,许多人长年遗精,吃诸多补肾、固涩之药而无效。原因是不知补肾亦当补肝,但自古皆言“肝不受补”。

穴位功能:“中封”是保养人体精血之要穴,为肝经金穴,金能克木(克在此处为约束),所以此穴能够抑制肝火过旺。金有肃降之性,故此穴可能利小便。“溺窍开则精窍闭”,正是固精之妙法。

穴位位置:在足内踝前一寸。

主治疾病:泄肝火、固精﹔善治脚软无力,步履艰难之症,配合足三里,效果更佳。《医宗金鉴》“中封主治遗精病,三里合炙步履艰。”

注意:揉的时候要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可千万别揉反了。

脾经

在中医的理论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称为是“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运用经络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强人体的气血。

任何疾病,都是在人体内有淤血的情况下生成的,而脾正具备了生成气血和运送气血两大功效。只要把脾养好了,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会很快痊愈。

通过饮食来健脾,的确是不错的方法,但是好多人不适应或不吸收,怎么办呢其实,最安全有效且持久地方法就是揉按脾经。

隐白穴

脾经的循行是从脚到胸,隐白穴是其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趾甲旁约1毫米的位置。

隐白穴最主要的功能是止血,对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地缓解。通常是用艾灸的方法,如果没有,可以用一根香烟代替,同样有止血的效果。

隐白穴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鼻出血。治疗鼻炎的时候可以点按。这个穴不太好找,因为它特别小,通常要用指甲掐一掐才能掐到这个穴。用指节尖点它,或者找一个细一点的按摩棒来点按,效果都很好。

大都穴

从隐白穴往上,大脚趾根的位置就是大都穴。

大都穴对老年人来讲特别重要,这是一个补钙的要穴。吃钙片会有些效果,但是为什么还会缺钙不是因为补得少,而是因为体内不吸收,这才是缺钙得真正原因。只要揉一揉大都穴,就能帮您吸收钙了。大都穴相当于租地反射区的甲状旁腺,而甲状旁腺正是吸收钙的。

大都穴除了补钙,还能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有颈椎病的人也要经常揉一揉大都穴,再在这个穴的旁边找一找最痛地点去揉,这样珠联璧合地配合起来治疗,效果就会更好。

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都强。

脾虚的症状:睡觉流口水、舌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因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脾虚的症状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按揉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

公孙穴

从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孙穴。它的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调动脾脏、脾经的运血能力,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去,是一个输送点,一个枢纽;又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上由于气血瘀滞造成的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就是通气、活血、解淤。

有妇科方面的问题,请每天揉揉公孙穴。另外,公孙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您出现吐酸水的情况,赶紧揉一下公孙穴,很快就会好转。

公孙穴还可以增加小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如果吃完东西不消化,也要赶紧揉揉它,很快就会往下运化了。

商丘穴

在内踝骨的前缘偏下一点,就是商丘穴。正好对应租地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同时它又揭示了一个医理: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但为什么揉这个学还能消除炎症呢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就消除了。

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都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去,所以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的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脚内踝上3寸,也就是四横指的地方。“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治3条经上的病症,真可谓一穴多用。

三阴交穴还是妇科病的通治要穴。无论妇科问题发生在附件、子宫、卵巢还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而且有病时按揉该穴会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揉三阴交穴,灸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三阴交穴还可以缓解痛经。

漏谷穴

从三阴交穴贴着脚骨内侧下缘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是谷子漏出来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东西,没能得到很好地消化,营养没吸收,又排出来了,这叫做“完谷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疗。

它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对男性前列腺问题很有疗效。

地机穴

贴着胫骨往上走,与腿肚子上的最高点正对着的地方就是地机穴。“地机”就是大地充满生机的意思。所以揉地机穴可以增强整个肠胃的运化功能。

地机穴对胰腺很有帮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过揉地机穴来防治。

阴陵泉穴

顺着胫骨一直往上走,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

血海穴

血海穴又称百虫窝,意思是有一百个虫子在那儿扎窝。它是专门治痒痒的穴。老年人身上经常瘙痒,用艾条灸一灸血海穴就能很快止住。这个方法效果最好,而且很方便。

“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先,所以她们身体里的血一定要充足。血海穴调配人体的血液,把多余的血分配到少的地方去,把淤滞的地方给疏散开,其功效相当于足三里穴。只不过一个是补气的,一个是调血地,但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治本大穴。

推小腿脾经

如果在推小腿脾经的过程中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经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经上的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上去推。如果找不准,也不想记得那么详细,您就索性顺着胫骨内侧边缘上下推。那个穴敏感,哪个穴痛,您就多揉哪个穴。

实际上,揉脾经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让瘦的人长胖、胖的人减肥。总之,揉完后任何人都会感到欢喜。

肾经

肾为先天之本,也是一个人生命的本钱,大多来自父母的遗传,如果没有先天的厚赠,那就真的很需要后天的培补了。

太溪、复溜、涌泉穴均属足少阴肾经.涌泉穴最好找,就在足底(二三趾缝下)前部凹陷处;是脚心唯一的穴位。而太溪则是肾经的原穴,在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很好找的。至于复溜则在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这可是标准注释呦。完全可称为被采纳答案呀。至于尺寸:找穴是不能按厘米来讲的。每个人的高矮胖瘦都不

同嘛。所以经络(穴位)定位的方法用的是同身寸。可取自身中指二节或拇指宽度均为一寸。

复溜穴

复溜穴就是要让停留下来的水又重新流动起来。当人体内有淤血时,尿液、汗液和痰湿这些脏东西就会停留在体内不流动了。

当人体的某一部分肿起来了,比如说膝盖肿,就跟复溜穴有关系。身体凡是有肿的地方都跟复溜穴有关。因为肿得意思就是有水液在哪里停滞不流,淤住了,而刺激复溜穴九能让它重新循环起来。

静脉曲张就是血液长期淤在那里没有回流造成的。如果在刚淤的时候刺激复溜穴,效果会很明显;如果静脉曲张已经形成了大疙瘩,揉几天复溜穴是不会好的,必须从整个身体来慢慢调节。所以当疾病刚发生苗头的时候就要给它消除掉,等到严重时就不好弄了,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复溜穴的功效是补肾滋阴、利水消肿,改善整个肾的功能,解除肾功能失常所产生的各种症状。肾功能失常会造成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复溜穴专门治疗水液代谢失常。水液代谢失常会出现水肿腹胀,不但是腿上有水、肚子里有水,而且腰脊强痛,这看起来是膀胱经的问题,但揉膀胱经缺没什么效果,此时一定要揉肾经。首先揉复溜穴,让淤血重新流动起来。

复溜穴能治疗自汗、盗汗之症。自汗就是待着的时候就出汗;盗汗就是睡觉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出汗,一睁眼就不出了。出汗不出汗都属于代谢的问题。人的身体不是功利的,它总要达到一个平衡,该出多少汗就出多少汗,该不出就不出。为了健康,身体总是任劳任怨地朝着平衡状态努力。

复溜穴能治疗腹泻腹痛。腹泻是因膀胱受堵,水液不走膀胱,而是走大肠的结果。揉了复溜穴之后,尿道一通,腹泻自然就好了。

肾还有一个“司二便”的大功能。大便无力跟肾有关,小便无力也跟肾有关。半天解不出手来,就是肾气不足,气血不往下走。

复溜穴和肺经的尺泽穴配合使用是最补肾的。常吃中药的人都知道,重要需要配补,就是要把一些同类型的药相互搁在一起使用,效果才会好。经络也一样,经络穴位要想产生最好的效果,也要配合使用。

复溜穴有降血压的功效。但是您得先揉尺泽穴,再揉复溜穴。揉尺泽穴是为了把上面的气降下来,揉复溜穴是为了把降下来的气给接收住,让它固定下来。最后再揉太溪穴,才能真正把肾给补上,这是一步一步逐渐起效的。

复溜穴是治眼疾的要穴。当您有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眼睛胀痛、上眼皮无力等问题,揉复溜穴都管用。

复溜穴能治哮喘。偏于虚寒的就去灸复溜穴,偏于实热症的揉揉即可,最好也配上尺泽穴。两个穴一降一补才能最好的达到平衡身体的效果。

复溜穴是调节肾经的一个杠杆,它是一个枢纽。当您想补肾的时候,如果有脏东西堵着,真正的气血生成不了,就补不上。这时需要先揉复溜穴,让它通了一下之后再补,最好是揉完复溜穴后马上再揉太溪穴,把好血赶紧引过来,打好这个基础。

交信穴

在内踝上2寸(相当于两个半横指)的位置。“交”是指跟脾经的三阴交穴相交,“信”是指月信(月经),交信穴是专为调理女子月经准备的一个大穴。当女性月经到期不来或者有崩漏、淋漓不止等情况时,揉交信穴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筑宾穴

在内踝上5寸,是补肾不可或缺的穴位。

当揉太溪穴和复溜穴不敏感的时候,通常是筑宾穴处有淤堵,您一定要先把筑宾穴给揉通。

“筑宾”就是强健腰骨的意思。当膝盖发软、没劲,心里有恐惧的时候,按揉筑宾穴可以给人增加底气。

筑宾穴的主要功效是清热利湿、化痰安神、理气止痛。在人体内,毒素最喜欢生长在有湿、淤血、痰浊多的地方,而筑宾穴就是一个祛毒的要穴。它既然可以排毒,就证明它可以祛湿、化痰、活血、只有这3个方面都成功了,毒才能排出去。

太冲穴也是一个解毒的穴位,但它是从肝上解毒,即把肝毒给排到肾脏了,所以需要再排毒。损伤肝的时候可以用太冲穴解毒,损伤肾的时候可以用筑宾穴解毒。----太冲穴解肝毒,筑宾穴解肾毒。

筑宾穴还可以解尿酸过高。尿酸过高会产生痛风、结石症,揉筑宾穴可以治疗这些病。

人体内的毒素很多时候还会伤害到神经,让人产生一些神智上的错乱,比如抑郁症、癫痫等,常揉筑宾穴可以有效地防治。

阴谷穴

阴谷穴在膝窝处,委中穴的内侧。和委中穴距外侧委阳穴的距离差不多,只不过一个在外,一个在内。

阴谷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好穴位。中医常说“肾主骨”,颈椎和椎体都是骨头的一部分,所以揉阴谷穴可以治疗颈椎病。

阴谷穴还能治疗生殖系统的疾病。

它对治疗肚脐周围的腹痛效果也很好。跟胃经上的下巨虚穴配合起来使用,祛腹痛的效果会更快。如果再加上排浊气的推腹法,疗效即快又好。

胃经

胃经,顾名思义,是管理胃肠功能的。胃肠功能一旦失调,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胃肠不好,心情也会不好,“胃不和则寝不安”,也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这一点,我个人深有体会)。如果它畅通无阻,不但能让人睡得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能让人返老还童。

它的经络很长,从头到胸、腹、大腿、膝盖、小腿,最后直达双脚。

伏兔穴

伏兔穴是腿上的穴位,在膝盖上6寸处。伏兔穴就是治疗心慌、脉快、脉搏“咚咚咚”猛跳这些症状的。

按揉时不要点揉合强刺激它,要用掌跟仔细按揉。可以顺时针揉,有重有轻,揉完后便会觉得心里非常踏实,而且对心脏也有一种补血的效果。实际上,正是因为心脏补足了气血,心里才会觉得踏实。

阴市穴

它在膝关节上面3寸的地方。阴市穴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它可以降血糖,所以,血糖高的朋友每天要多揉按。

梁丘穴

阴市穴向下1寸的位置,贴着骨头边缘的一个比较敏感的地方就是梁丘穴。

它治疗急性病效果是最好的。比如急性胃炎、肠胃炎,或者膝盖痛(这种膝盖痛不是陈旧性的,只是偶尔扭了一下,或者因爬山等造成劳累而膝盖痛),这时赶紧揉一下梁丘穴,马上就会缓解。

梁丘穴的功效很强,除了上面说的那些病症以外,腿痛、脚痛等,它全都管,而且还能够止胃酸。如果突然胃犯酸了,赶紧揉梁丘穴,很快就会好转。

犊鼻穴

膝盖下面内侧和外侧各有一个窝,其中外侧的窝就是胃经上的一个穴位——犊鼻穴。“犊鼻”的深意就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气血最盛的,所以犊鼻穴是一个强壮身体的穴位。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是特别赞成做下蹲运动。年轻人做做无妨,老年人因为气血不容易下到腿和脚上去,做下蹲运动等于是在气血很少的情况下去磨膝盖这个轴。老年人的膝盖本来就容易受到损伤,再有意识的去磨磨它,那就等于是在生锈的地方进一步的磨损。所以老年朋友平时多练练跪膝法,这种方法特别能打通犊鼻穴。在软床上做做跪膝,体内的气血很容易就流注到膝盖上去了。膝盖就不会产生积液之类的东西。

膝盖是筋之府,人体的筋都在这儿汇聚。膝盖是人体的一个动力源,所以我们一定要打通犊鼻穴,让膝盖保持强壮,这样人就不容易衰老。要知道,一个没有强壮膝盖的人看起来是老态龙钟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显老态了,那么他的膝盖肯定是磨损得很厉害。

老年人“引血下行三部曲”:第一步是推腹,把新鲜血液先引到腹部上去;第二步是跪膝,把气血引到膝盖上去;第三步才是做金鸡独立,把气血引到脚上去。照此三部曲做下去,气血就全引下去了,而全身得血液循环就通畅了。

解溪穴

在脚腕上。“溪”是溪流之意,人体里的溪流就是血流。“解溪”就是把腿上的血解运到脚上去,打开一个通道。

解溪穴就在平时系鞋带的那个位置,也就是脚腕和脚背交接的地方。您先用大拇指按这儿,然后一抬脚尖,马上有个硬筋把您的手给弹开了,硬筋旁边的窝就是解溪穴。

解溪穴是一个让人全身放松的要穴。转脚腕就可以活动到解溪穴。

解溪穴对老年人尤为重要,除了能让人放松之外,还是一个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要穴。因为人体所需要的大循环是气血先下到脚上然后再上到脑部,反复循环。改善脑供血不足首先要改变脚部供血,只有脚上的供血足了,脑上的供血才能足。通过刺激解溪穴,可以得到改善。

陷谷穴

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有一个缝,从接缝的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的地方就是陷谷穴。

陷谷穴非常敏感,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的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

这个穴位里面有个“陷”字,就是下垂的意思。它通常治疗胃下垂很有效果,能够帮助提升人体阳气。

另外它还有一些辅助功能,比如治疗头痛、尤其是对太阳穴痛疗效非常明显。

内庭穴

内庭穴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一条缝上。它可以祛胃火,相当于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凡是有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穴,它的祛热、祛胃火作用非常好。

厉兑穴

厉兑穴是胃经的最后一个穴位。“厉”是噩梦的意思,“兑”是八卦中的一卦,代表沼泽。“厉兑”的意思就是掉进噩梦的沼泽中。对于有神经错乱症状的人来说,厉兑穴能够静心安神。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节选自马悦凌《不生病的 智慧》) 12经络就是人体的天然药库 很多初学者都反映,中医的经络学实在太难理解了。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12条经络在人体的循环路线如图。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侧、腿的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侧的最里面。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

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

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汇总

经络与调病 一、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是与血管、神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套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系统. 它是我们练功强健身体、开发潜能的物质基础,亦是用气功为他人调病的物质基础。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三、经络的功能: 1、沟通上下内外。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五官九窍,把人体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将气血传输于全身各部位,保证机体的 正常生理活动。 3、调节各部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4、对外开放:通过穴位与大自然交换物质、能量、信息。 四、中医脏腑学说简介:: 五脏一心、肝、脾、肺、肾,六腑一胆?胃、大肠、膀胧、三焦。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经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属六腑及其他各组织器官,从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每一脏通过其自身的经络联系着许多组织和器官,构成一个相对独立

的功能系统。

住血脉 主神志 在志为喜 心’在液为汗 在窍为舌 其华在面 与小肠相表里 '主气、司呼吸 主通调水道 朝百 脉,主治节 在志 为忧 肺 在液为涕 在窍为鼻 外合皮毛 与大肠相表里。 主水液代谢、主纳气 主骨生髓通于脑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肾』其华在发 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 与膀胱相表里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 在五行属火;对生命活动起主宰作用 其经络: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在五行属金;不耐寒热,易被邪侵; 其经络;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主运化、主统血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脾*在 体合四肢、主肌肉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与胃相表里。 在五行属土;为后天之 本,气血生化之源; 其经络;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主疏泄、主藏血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 <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 与胆相表里。 在五行属木;其性刚躁,喜条达而恶抑郁; 其经络;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生殖 在五行属水;为先天之 本,元气之根; 其经络: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胃肠疾病试题 (1)

胃肠疾病试题 1、腹外疝疝囊的主要结构是 A腹壁肌肉B壁层腹膜C腹壁皮肤D.腹壁筋膜 E.脏层腹膜 2、区分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主要依据是 A.发病年龄 B.嵌顿机会的多少 C.压住内环后疝块是否再突出 D.疝块外形 E.外环是否扩大 3.关于腹股沟直疝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好发于青壮年B.疝块经海氏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C.压住内环不能阻止疝块的突出D.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E.少发生嵌顿 4.必须急诊手术治疗的腹外疝是 A.易复性疝B.滑动性疝C.难复性疝D.绞窄性疝E.嵌顿性疝 5.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B.腹股沟直疝C.切口疝D.股疝E.脐疝 6.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有无腹痛B.腹痛程度C.疝块大小 D.疝内容物是否能回纳E.有无疝内容物血运障碍 7.腹外疝术后错误的健康指导是 A.积极治疗便秘B.积极治疗排尿困难C.积极治疗慢性咳嗽 D.术后2个月可以恢复正常工作E.术后注意休息 8.腹外疝的疝环是指 A.疝内容物突出的部位B.疝囊颈部C.腹膜薄弱或缺损处 D.壁腹膜的一部分E.疝外被盖组织 9.最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B.腹股沟直疝C.切口疝D.股疝E.脐疝 10.腹外疝最常见的疝内容物是 A.小肠B.盲肠C.乙状结肠D.膀胱E.大网膜A2型题 11.患者,男,50岁,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行手法复位后,护理上应密切观察 A.血压B.体温、脉搏C.排便情况D.尿量E.腹膜炎表现 12.患者,男,42岁,5小时前负重物时,右侧腹股沟斜疝被嵌顿,下列哪项表现说明疝内容物已发生缺血坏死 A.疝块增大,不能回纳B.伴有明显腹胀C.疝块紧张发硬有压痛 D.全腹有压痛,腹肌紧张E.阵发性腹痛伴呕吐 A3型题(13~15题共用题干) 程先生,55岁,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2年。4小时前,抬重物时突感疝块明显增大,腹痛难忍,呕吐数次,伴发热、全身不适。查体:右腹股沟及阴囊可扪及肿块,张力高,明显触痛。全腹有压痛、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准备急诊手术治疗。 13.此类疝属 A.腹股沟直疝,绞窄性疝B.腹股沟斜疝,绞窄性疝C.腹股沟直疝,嵌顿性疝D.腹股沟斜疝,嵌顿性疝E.股疝,绞窄性疝 14.术前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禁饮食B.胃肠减压C.备皮D.排空膀胱E.灌肠 15.术后护理中,不正确的是 A.仰卧位,腘部垫枕B.术后6~12h进流质C.用丁字带托起阴囊 D.局部沙袋压迫24小时E.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中医藏象脾胃的关系

你是不是要考试找答案呀? 我给你一些资料你自己看看总结一些吧,自己动手才有所得。 (二)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实际上,脾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 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输,是在脾胃、肝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其中脾起主导作用: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升清和脾阳温煦的作用:脾宜升则健。“人纳水谷,脾气化而上升”(《医学三字经·附录·脏腑》),“脾升而善磨”(《四圣心源》),水谷入胃,全赖脾阳为之运化。故“脾有一分之阳,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阳,能消十分之水谷”(《医原》)。脾的运化功能,统而言之曰运化水谷,分而言之,则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脾运化水谷的过程为:一是胃初步腐熟消化的饮食物,经小肠的泌别清浊作用,通过脾的磨谷消食作用使之化为水谷精微(又称水谷精气);二是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三是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而化为气血等重要生命物质。概言之,脾主运化水谷,包括了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并将精微转化为气血的重要生理作用。饮食人胃后,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的。“脾主运化,胃司受纳,通主水谷”(《类经,藏象类》)。胃主受纳水谷,并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通过幽门下移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但必须依赖脾的磨谷消食作用,才能将水谷化生为精微,“脾之所以消磨水谷者,非为磨之能砻,杵之能舂也,以气吸之,而食物不坠焉耳。食物入胃,有气有质,质欲下达,气欲上升,与胃气熏蒸,气质之去留各半,得脾气一致,则胃气有助,食物之精得以尽留,至其有质无气,乃纵之使去,幽门开而糟粕弃矣”(《医述》引《医参》)。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其水谷精微又靠脾的转输和散精作用而上输于肺,由肺脏注入心脉化为气血,再通过经脉输送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各个组织器官。“饮食先人于胃,俟脾胃运化,其精微上输于肺,肺气传布各所当人之脏,浊气下人大小肠,是脾胃为分金炉也”(《医权初编》)。总之,五脏六腑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谷精微,都有赖于脾的运化作用。由于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之后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饮食水谷的运化则是由脾所主,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曰:“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故曰后天之本在脾”(《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但“五味人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素问·奇病论》),人以水谷为本,脾胃为水谷之海,故又云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一理论在养生防病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脾的运化功能强健,习惯上称作“脾气健运”。只有脾气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气、血、津液等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便因之而失常,就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等病理变化。 (2)运化水湿:运化水湿又称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和转输,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即脾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调节、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脾主运化水湿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关键环节。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津液),通过心肺而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中去,以起到滋养濡润作用,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水液,及时地转输给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送到膀胱,排泄于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居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故在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给各位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

针灸穴位图一 针灸穴位图

二 针灸穴位图三

人体经络图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 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 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 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 物中逐渐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 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 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 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 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 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 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 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 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 医研究者的任务。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 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 动态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动态图)(转载) 2010-12-09 09:57:14| 分类:中医诊断 | 标签:穴位一侧上肢分布大肠|字号订阅 中医将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能给大家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本

田德禄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田德禄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李晓林 指导:田德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内科,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100700) *通讯作者:lix iao lincn2001@https://www.doczj.com/doc/424013263.html, 田德禄(1938-),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专家,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师承著名中医学专家董建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在中医内科,尤其在消化内科临床上形成了自己的独到的学术观点和方法。先后主持国家 七五 、 八五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及实验研究 。并指导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部级及局级课题工作。主编及参编数十部中医学专著,发表论文80余篇。 [关键词] 脾胃病;中医药疗法;名老中医;田德禄 田德禄教授以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为专长,对脾胃病有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3年,受益匪浅,现将田老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审时度势,独创新说 针对脾胃病的治疗,张仲景从五脏立论,李东垣独重脾阳,朱丹溪立足湿热阴虚,叶天士重视胃阴,张景岳强调肾命,高鼓峰首重肾阴。构成了中医脾胃病辨治的基本框架。田老师熟谙各家思想,并予不断深化。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胃肠疾病的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烟酒及肥甘厚味损伤胃肠增加。 [1]其次,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重,使肝之疏泄失司,气郁化火,入血成瘀蕴毒,进而更伤脾胃。因而提出:脾胃病以热证、实证居多,病位多在肝胃;气病及血,以肝胃郁热、湿热食滞为病机。治疗重在清肝降胃,以祛除胃中湿热瘀滞、恢复肝胃调畅为首务,而且这一思想贯穿于治病之始终。针 相关,所以得气与否对于治神十分重要。他认为,针刺之 得气 即是治神而神应的一种表现,而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迟速,不仅关乎针刺的疗效,而且也可据此判断疾病的预后。得气为神应,神应而有效,神旺而效速,神弱而效迟。 2 2 形成以人迎穴为主的针刺处方 人迎穴出自 灵枢 本输 ,为针刺危险穴位,也是古今应用中争议较多的经穴之一,文献中对人迎穴的不同论述使针灸临床工作者无所适从。如 针灸甲乙经 云: 人迎禁不可灸。刺入四分,过深不幸杀人。 石学敏院士借助现代医学知识,凭借自己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发现针刺人迎穴对人体血压有明显的影响。从中风病到无脉证的研究,逐渐认识了人迎穴的腧穴特性。他认为,针刺人迎穴不仅能够升压,而且能够降压,更能够改变或者重塑因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血管继发性的损伤。针对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石学敏院士带领其团队,在临床中逐渐形成了以人迎穴为主,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为辅的针刺降压处方,并明确规范了处方手法量学标准。 2 3 完善针药互补的论治模式 石老师善于针药并用,认为针灸与药物并用可为探求攻克某些难治性病证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他强调这种并用不应被理解为针刺与药物两种作用算术式的简单相加,应是有机和有序的,其关键是寻求并用的内在规律,期求达到相须或相使的目的。如对中风病,醒脑开窍针法常配合其经验方丹芪偏瘫胶囊。针对高血压病这种多基因、多水平、多因素协同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逐渐形成了以针刺降压为主,辅以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三仁汤、虑烦汤剂等随症用药的针药并用格局。 2 4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防治结合观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中说: 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即人要顺应自然,遵循生命顺应自然的规律,动静适宜,协调阴阳,调和脏腑,通畅经络。石学敏院士认为,人法天地而成,天人合一,天地同媾,人与自然界要达到一种自然的和谐,否则就要生病。石学敏院士经常告诫高血压病患者及家属,心态平和,自我减压;食饮有节,戒烟限酒;顺应气候,起居有常等,并指导其学术团队深入社区,进行高血压病的宣讲、普查、诊治、随访,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崭新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石学敏,申鹏飞.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 [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67-68. (收稿日期:2010-12-21;修回日期:2011-05-20) [编辑:洪 涛] 1730 中医杂志2011年10月第52卷第20期 Jo urnal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2011,Vo l.52,N o.20

脾胃肠病证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

脾胃肠病证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 脾胃肠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脾、胃、肠功能失调出现病理改变的一类病证。临床常见主要病证有胃痛、吐酸、嘈杂、痞满、呕吐、呃逆、噎膈、反胃、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等,本章主要讨论胃痛、痞满、呕吐、呃逆、噎膈、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病证。其中吐酸、嘈杂、反胃附在相关病证中,未详细介绍,其它与脾胃肠相关的病证归属于有关章节或其它临床学科中讨论。 脾与胃以膜相连,位于腹内,互为表里,共有“后天之本”之称,又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与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对水谷的受纳、消化、吸受叫和输布生理功能。故脾胃之病变主要表现为受纳、腐熟、转输等功能的异常。 脾为太阴之脏,喜燥而恶湿,得阳气温煦则健旺。胃有喜润恶燥之特性,胃不仅需要阳气的蒸化,也需要阴液的滋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气机通降。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可出现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职,又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若胃受纳、腐熟及通降功能失常,则可发生胃痛、痞满及便

秘等病变;若胃气失降而上逆,可导致呕吐、呃逆等病症。.脾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密切,脾胃有病,可影响其他脏腑,其他脏腑有病,也可影响脾胃。脾胃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化源不足,肝肾失其所养,若肾阳虚衰则脾失温煦,运化失职而致泄泻;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肝郁气滞易犯脾胃,引起胃痛、腹痛等。脾主统血,如脾失统摄可致便血;脾失运化,则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停聚,可致痰饮、水肿等,从主病之脏和相关体系着眼,分别将其归属气血津液和肾膀胱病证。脾虚生痰,上干于肺脏可引发咳嗽;脾胃虚弱,血化源不足,则心失所养引发心悸等病变;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聚则引发鼓胀等病症,亦将其分别归属于相关主要脏腑系统。但临床应注意其整体联系。 大肠为“传导之官”,主传导糟粕和吸收大肠中糟粕水份,维持大便正常;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其病理改变皆属于脾胃系的范畴,而生理上又与脾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运化、排泄等,故将脾胃肠合并讨论。 临床常见主要证型 临床常见主要实证多因外邪或脾胃生理功能失常,导致寒邪犯胃、胃热炽盛、肠道湿热、食滞胃肠、寒湿困脾、湿热蕴脾、瘀阻胃络;虚证多由脾胃运纳失职,导致脾气不足、脾阳虚衰、胃阴亏虚、瘀阻胃络。因脾胃及其与肝关系,常

脾与胃

脾与胃 脾与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同居中焦,二者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医称脾和胃为“后天之本”。现将脾与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简述如下。 一、脾的生理病理 (一)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有以下三种含义。 1.运化水谷精微:《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其后再由脾气帮助使精气上归于肺,由肺到全身各部以滋养脏腑,器官,所以当脾气健运时人的消化功能就好,机体表现为肌肉丰富,精力充沛等。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时就必然出现食少纳呆,食后腹胀等症状。久之则全身乏力,肌肉消瘦,精神不振等。 2.运化水湿、水液:《内经》说:“饮入于胃,经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段文不但说明了精微物质的运化过程,同时也明确指出在脾气的作用下水液运化的全过程。当脾气旺盛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时,饮入之水可以正常的输布与排泄,体内的水湿亦可正常的运化;当脾气虚或脾阳虚时,水湿运化失调可导致水湿停留。如停留于肌肤则产生水种;停留在肺则成痰饮;停留于体腔如胸腔、腹腔则出现胸水或腹水。因此中医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 (二)脾统血统血是就指统摄控制血液的流行,使之循经脉正常运行。人体元气的生成主要是靠脾,脾气健运则元气充足,就能充分发挥“气能摄血”的作用。所以脾能统血与“气”能摄血的作用基本是一个含意。 当病态时,若脾气虚弱则气不摄血,血失统摄,血溢脉外或流至体外就会出现尿血、便血、肌衄,崩漏等多种出血症。这种病理现象称为“脾不统血”。 (三)脾的特性 1.脾气宜升;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升清:即升精。“升”是指脾的运化功能而言,“清”泛指精微物质。因为脾气能将饮食的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由肺到心,以生化气血,营养脏腑。这种运化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的,故称“脾气宜升”。而上升的主要物质是水谷精微,所以又称“脾主升清”。 (2)升举:脾气健旺,升举内脏,维持脏腑的恒定位置及正常的生理功能。若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就会出现脾气下陷的改变,如内脏下垂,脱肛,久泻不止,少气懒言,息短声低,自汗易感,排便无力等。 2.脾喜燥恶湿:《素问》说:“五脏所恶……脾恶湿”。脾属阴脏,性喜燥而恶湿。脾虚不运则易生湿;反之,湿盛极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造成“湿困脾”,出现头身沉重,四肢困顿,脘腹闷胀,食少纳呆等。故有“脾恶湿”之说。 (四)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人体肌肉之所以能强壮丰满,四肢活动有力,主要是依靠饮食所化的精气。这种气经脾转输以达四肢百骸。故脾气健运则机体肌肉丰满,四肢活动有力。脾气虚弱则四肢无力,肌肉消瘦、甚至萎软不用。所以说,脾主肌肉、四肢主要是指脾供给四肢、肌肉正常活动的营养。

人体经络图

人体经络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 凌晨5点-7点(卯时)这段时间是手阳明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7点-9点这时大部分人都已经起床了,如果你有胃痛、胃酸等毛病,可以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养养胃哦,因为这段时间是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来吃些养胃的食物效果是最明显的。例如:凤梨、香瓜、南瓜、番茄、柠檬、柳橙、苹果、红茶、茴香、芹菜、木耳、香菜、蘑菇、玉米、牛肉、牛奶、羊奶、扁豆、马铃薯等。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人体12条经络

人体12条经络 1.胆经(运行时间:23:00——1:00)称为子时 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时期,必须休息。 2.肝经(运行时间:1;00——3:00)称为丑时 此时是肝经运行时期。必须休息,因肝在此时起到解毒,过滤血液毒素的作用, 如果在此阶段不注意休息经常熬夜对肝不好,易患肝炎,广东人由于夜生活过渡 丰富10个人当中9个人得肝炎。 3.肺经(运行时间:3;00_____5:00)称为寅时 此时是肺经运行时` 4.大肠经(运行时间:5;00——7:00)称为戊时 此时是大肠经运行时,此时排大便最好。即使你还在睡觉,但你的机体已醒来,内分泌功能活跃,如果起床,不要匆忙,动作舒缓为好。 5.胃经(运行时间:7:00_____9;00)称为晨时 此时是胃经运行时,一定要吃早餐养胃。但此阶段心脑血管病易发作,最佳运动练瑜珈。9点期间痛感和恐惧感最小,是看牙医的最好时期。 6.脾经(9:00____11:00)称为shi时 此时是脾经运行时,开始消化。如果想吃奶油蛋糕,最好在这时而不是午饭后,这时脂肪会转化为能量,而不会储存在腹部和大腿。 7.心经(11:00——13:00)称为午时 此时是心经运行时,此时全身血液循环最好。 8.小肠经(13:00——15:00)称为未时 此时是小肠经运行时。13:00为午休的最佳时间。14:00身体的静电荷最小,适宜梳理头发。 9.膀胱经(15:00____17:00)称为深时 此时是膀胱经运行的时间。16点身体需要运动:跑,跳,游泳等。如果不得不坐着工作,也要站起来走一走,做做下蹲,这有利于保持精力。 17点是放松的时间,可以玩玩乐器,这时双手最灵活。同时你能说善辩,利于此时说服你的亲属,朋友和同事。 10.肾经(17:00——19:00) 此时是肾经在运行时。18点是晚饭的最佳时间,但要适量。这时多余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而不是能量。 11.心包经(19:00——21:00)称为戍时 此时是心包经运行时。19点做护理皮肤,各种营养面模会带来最大的好处。服用各种药物吸收也最好。20点看看画册,书,试试新衣服对调节精神最好。因为此时对美的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内科学:脾胃肠病证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内科学--脾胃肠病证) 一、填空题: 二、1.胃痛与————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2.胃痛辨证当分————两类。 四、3.胃痛的治疗原则是————。 五、4.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为————,寒邪内侵,宜————,————。 六、5.腹痛饮食积滞型,轻证用————,重证用————加减治疗。 七、6.呕吐是由于————所引起的病证。 八、7.呕吐在临床上有虚实之分,实者因————,虚者由于————。 九、8.呕吐一证当详辨————。 十、9.保和丸治疗呕吐的目的为————。 十一、10.呃逆是由————而成。 十二、11.呃逆是在辨证上首先必须掌握————,分辨————。 十三、12.泄泻的发生外因与————关系最大,内因则与————关系最为密切。十四、13.泄泻的治疗总则为————利小便。 十五、14.肝气乘脾泄泻的治疗主方为————。 十六、15.泄泻初起,不可用————,以免固闭邪气,久泻不止,不可————,以免重伤阴液。 十七、16.按照便秘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所见,本病可分————、————、————、———四类。 二、单项选择题: 1.胃脘痛的病位在胃,其病理与……关系密切 (??) A.肺脾? ?? ?? ? B.心肺? ? C.肝脾? ? D.脾肾 2.对于胃脘痛的治疗,何为临床常用之法 (??) ?A.理气和胃止痛? ?? ?B.活血理气止痛 ?C.消食化积止痛? ?? ?D.清热泻火止痛 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主证 (??) ?A.胃脘胀痛、攻撑作痛 B.脘痛连胁、嗳气频繁 ?C.每因情感因素而痛作 D.舌红苔黄、脉弦数 4.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此 属胃痛何型 (??) ?A.肝气犯胃? ?B.饮食停滞? ? C.肝胃郁热? ? D.瘀血停滞 5.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 白,脉弦紧,其最佳治法是 (??) ?A.散寒止痛? ? B.行气止痛? ?C.疏风散寒? ? D.温中散寒 6.肾阳不足,寒邪内侵时腹痛特点是 (??) ?A.腹中冷痛? ? B.少腹拘急冷痛? ?C.脐中痛不可忍?? D.腹中雷鸣切痛 7.脐中痛不可忍,喜温喜按,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其病机为 (??)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精)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 功效:胃为后天之本,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功效: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胃炎胃溃疡的发病与中医脾胃的关系

胃炎胃溃疡的发病与中医脾胃的关系 经过调查发现,胃炎和胃溃疡等胃病跟中医脾胃有着一定的关系。本文根据基本的中医理论,需要对胃炎和胃溃疡之间的具体临床特征进行区别,并根据各自不同的特效分别从各自的整体进行入手,然后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调理,才可以为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 标签:胃炎;胃溃疡;发病;中医脾胃 胃炎和胃溃疡都是一种在临床疾病中常见的胃病。但西医中对于这方面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虽然效用明显,但依旧会存在很多弊端。因此,需要用中医脾胃的研究方法进行对胃炎、胃溃疡的治疗。本次试验运用具体中医理论对脾胃的治疗方式分析如下[1]。 1 脾胃与气机升降的基本关系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也朝着一个新的高度发展。或许正因为如此,条件越发方便的生活使得很多人都染上了饮酒过度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再加上城市生活节奏快,导致患者胃炎和胃溃疡疾病的因素越发增多。因此,如何治疗胃炎和胃溃疡便成为医学界目前关注的课题之一。由于中医认为,人体进行过生命活动主要是通过气机的出入和升降来调节的。毕竟,调节好气机的出入和升降,便可以正确协调人体的脏腑器官活动,从而让人体处于一个平衡状态。比如肾水上升可让人体的心火下降,心火下降则会温暖身体内的肾水。而作为气机升降的主要活动区域,居于人体脏腑中间的脾胃终究可以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胃气的下降则会让身体内地废物都逐渐排出体内,致使气机越来越可以吸收食物的精髓,上升作用越發明显。脾胃总是在相辅相成的情况下才可以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脾胃升降协调了,才可以不断保证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让人体处于一个平衡脾胃的气机升降出入,逐渐避免胃炎和胃溃疡等胃病的 发生[2]。 2 有关胃病的根本病因分析 胃炎和胃溃疡等胃病的发病机制是脾胃气机的升降。且胃病的病因发生的原因有:(1)有包括喜怒哀乐恶欲等多方面的七情六欲方面的影响,都有可能对身体正常的脾胃升降造成相应的影响。比如忧思伤脾、久怒伤肝等各种典型事例。都是负面情绪而引起的胃病原因所在。(2)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可以总结为六淫,这六淫的产生都会对身体的脾胃造成相应的影响。过于湿润会阻碍脾胃的功能,而过于干燥则会让胃阴受到伤害。(3)第三种则是患者的饮食无度。人体在受饥饿时脾胃往往会呈现虚证现象,而食量太多则会导致消化不良。如此饮食无规律会导致脾胃升降问题严重,从而引发胃病。(4)生活不规律、没有劳逸结合,则会在导致“久坐伤肉、过劳伤气、久卧伤身”的说法,这些都会造成患

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

经络与调病 一、什么就是经络 经络就是人体运行气血得通路.就是与血管、神经完全不同得另外一套物质、能量、信息得传递系统、 它就是我们练功强健身体、开发潜能得物质基础,亦就是用气功为她人调病得物质基础. 二、经络系统得组成: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三、经络得功能: 1、沟通上下内外.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五官九窍,把人体得各个部分.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得整体。 2、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将气血传输于全身各部位,保证机体得正常生理活动。 3、调节各部组织、器官之间得协调与平衡。 4、对外开放:通过穴位与大自然交换物质、能量、信息。 四、中医脏腑学说简介:: 五脏一心、肝、脾、肺、肾,六腑一胆、胃、大肠、膀胧、三焦. 中医学认为,人体就是经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属六腑及其她各组织器官,从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得. 每一脏通过其自身得经络联系着许多组织与器官,构成一个相

对独立得功能系统. ???????????与小肠相表里 其华在面手太阳小肠经. 在窍为舌 其经络:手少阴心经; 在液为汗;对生命活动起主宰作用在五行属火; 在志为喜主神志 主血脉 心 ?????? ???????与大肠相表里。手阳明大肠经。 外合皮毛其经络;手太阴肺经; 在窍为鼻,易被邪侵;在五行属金;不耐寒热 在液为涕在志为忧朝百脉,主治节主通调水道 主气、司呼吸 肺 ?????????与胃相表里。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足阳明胃经。 在体合四肢、主肌肉其经络;足太阴脾经;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行属土;为后天之 主运化、主统血 脾 ?????????与胆相表里。 在窍为目足少阳胆经。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其经络;足厥阴肝经;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喜条达而恶抑郁;在五行属木;其性刚躁 主疏泄、主藏血 肝 ???????????生殖藏精、主生长、发育与 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足太阳膀胱经。 其华在发其经络:足少阴肾经;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本,元气之根;在五行属水;为先天之 主骨生髓通于脑 主水液代谢、主纳气 肾

中医内科 脾胃肠病 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脾胃肠病证 一、填空题: 1.胃痛与————的关系最为密切。 2.胃痛辨证当分————两类。 3.胃痛的治疗原则是————。 4.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为————,寒邪内侵,宜————,————。 5.腹痛饮食积滞型,轻证用————,重证用————加减治疗。 6.呕吐是由于————所引起的病证。 7.呕吐在临床上有虚实之分,实者因————,虚者由于————。 8.呕吐一证当详辨————。 9.保和丸治疗呕吐的目的为————。 10.呃逆是由————而成。 11.呃逆是在辨证上首先必须掌握————,分辨————。 12.泄泻的发生外因与————关系最大,内因则与————关系最为密切。 13.泄泻的治疗总则为————利小便。 14.肝气乘脾泄泻的治疗主方为————。 15.泄泻初起,不可用————,以免固闭邪气,久泻不止,不可————,以免重伤阴液。 16.按照便秘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所见,本病可分————、————、————、———四类。 二、单项选择题: 1.胃脘痛的病位在胃,其病理与……关系密切( ) A.肺脾 B.心肺 C.肝脾 D.脾肾 2.对于胃脘痛的治疗,何为临床常用之法( ) A.理气和胃止痛 B.活血理气止痛 C.消食化积止痛 D.清热泻火止痛 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主证( ) A.胃脘胀痛、攻撑作痛 B.脘痛连胁、嗳气频繁 C.每因情感因素而痛作 D.舌红苔黄、脉弦数 4.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此属胃痛何型( ) A.肝气犯胃 B.饮食停滞 C.肝胃郁热 D.瘀血停滞 5.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 脉弦紧,其最佳治法是( ) A.散寒止痛 B.行气止痛 C.疏风散寒 D.温中散寒 6.肾阳不足,寒邪内侵时腹痛特点是( ) A.腹中冷痛 B.少腹拘急冷痛 C.脐中痛不可忍 D.腹中雷鸣切痛 7.脐中痛不可忍,喜温喜按,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其病机为( ) A.阴寒内盛,外寒入侵 B.下焦受寒,厥阳之气失于疏泄 C.中阳不足,寒凝气滞 D.肾阳不足,寒邪内侵 8. 若虚寒腹痛见证较重,呕吐肢冷脉微者,首选何方治疗( ) A.大建中汤 B.附子理中汤 C.附子粳米汤 D.通脉四逆汤 9.腹部胀满疼痛,拒按、恶寒、嗳腐吞酸,痛而欲泻,泻后痛减,舌苔腻,脉滑实。应 诊断为( ) A.食滞肠胃型泄泻 B.饮食积滞型胃痛 C.饮积滞型腹痛 D.气滞血瘀型腹痛 10. 下列何项不是实证呕吐的特点:( ) A.发病较急 B.病程较短 C.时发时止 D.多由外邪及饮食所伤而发 11.呕吐与呃逆在病理上主要相同点为:( ) A.脾胃受损,湿浊中阻 B.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C.痰饮内停,胃失和降 D.清浊相干,乱于胃肠

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分型论治

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分型论治 朱晓 甘肃省金昌市中医院(737100)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疾病;中医药疗法;医话 功能性胃肠疾病是一类胃肠运动及内脏感觉异常性疾病。其发生与机体多种生理、病理生理学改变有关。其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部分临床症状与胃肠道对生理性与非生理性刺激呈高反应性有关,其临床表现更具有个体化特征,个体差异较大。并且具有多样性及反复性,导致诊治较为困难。现代医学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纠正内脏感觉异常及改善中枢情感与痛觉的药物。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药物或单一疗法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完全有效。祖国传统医学从宏观方面认识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发病机理,认为是七情内伤所致。我们对不同类型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在采用现代检查手段确诊后依其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可有效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现总结如下: 1 理论基础 现代医学认为,当人们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状态时,大脑皮层对周围神经的反射不敏感,对周围神经的控制、调节能力下降,使胃肠的分泌、运动功能紊乱,产生胃肠道疾病。 中医学把精神情志致病因素归纳为七情内伤,并且十分重视七情内伤在致病中的作用。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认为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七情引起胃肠病主要是因思伤脾、怒伤肝所致,思虑过度,情绪抑郁则伤脾,脾伤则出现不思饮食、食滞难消、胃脘饱胀等胃肠道症状,勃然大怒则伤肝,而肝气横逆,乘克脾胃,出现胸脘胀满、嗳气、反酸等消化道症状,导致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发生。 2 分型施治 211 功能性消化不良 ①溃疡型:症见上腹部疼痛,烧心,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辨证:肝胃郁热。治法:疏肝泄热和胃。选方: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处方:陈皮10g,青皮10g,牡丹皮10g,白芍10g,山栀子10g,黄连10g,吴茱萸5g,桑螵蛸10g,煅瓦楞10g,柴胡10g,香橼10g,佛手10g,甘草6g。 ②动力障碍型:症见腹胀疼痛,饱胀感,伴餐后加重,早饱,食欲不振,嗳气呃逆,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无力。辨证:脾胃虚寒。治法:温中健脾,降气和胃。选方:丁沉透膈散加减。处方:人参10g,白术10g,木香6g,丁香10g,砂仁6g,沉香6g (研末,冲服),神曲10g,麦芽10g,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15g(先煎),甘草6g。 212 肠易激综合征 ①腹泻型:症见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腹痛泄泻,舌质淡红,脉弦。辨证:肝气乘脾。治法:抑肝扶脾。选方:痛泻要方加减。处方:白术10g,白芍10g,陈皮10g,防风10g,柴胡10g,当归10g,乌梅15g,石榴皮15g,茯苓15g,车前子10g(包煎),桔梗10g,生姜6g,甘草6g。 ②便秘型:症见胸胁痞满,腹中胀痛,嗳气频作,大便秘结,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辨证:肝气郁结。治法:调肝理脾,通便导滞。选方:六磨汤加减。处方:木香10g,乌药10g,沉香5g(研末,冲服),大黄10g,槟榔10g,枳实10g,黄芩10g,山栀子10g,生白术15g,陈皮10g,厚朴10g,杏仁10g,火麻仁15g。 ③腹泻便秘交替型:症见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大便干结与泄泻互见,泻下不消化食物,泻后腹胀腹痛暂时缓解,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辨证:饮食积滞。治法:健运脾胃,消食导滞。选方:枳实导滞丸加减。处方:大黄10g,枳实10g,神曲10g,黄芩10g,黄连10g,泽泻10g,白术10g,茯苓15g,连翘10g,厚朴10g,槟榔10g,乌药10g,山楂10g,陈皮10g,莱菔子10g,半夏10g。 213 功能性便秘 症见持续3个月以上,每周自发性排便次数不超过2次,排便困难,便后有不尽或不畅感,神疲气怯,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辨证:肺脾气虚。治法:补脾益肺,润肠通便。选方:黄芪汤加减。处方:黄芪15g,火麻仁10g,陈皮10g,党参15g,白术10g,升麻6g,当归10g,柴胡10g,肉苁蓉15g,甘草6g。3 典型病例 黄某某,女,42岁,本市公安干警,由于提拔受挫而情绪郁闷,出现上腹部饱胀,不思饮食,大便时而干结难解,使用开塞露两支后方解便,时而便意频频,日4—5次之多,便后仍有不尽感,经胃镜和肠镜检查均 ? 1 8 7 1 ? 光明中医2008年11月第23卷第11期 C J G MC M N ovember2008.V ol23.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