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体》专题二-理想气体连接体问题(教师版)

《气体》专题二-理想气体连接体问题(教师版)

《气体》专题二-理想气体连接体问题(教师版)
《气体》专题二-理想气体连接体问题(教师版)

《气体》专题二 理想气体连接体问题

气体连接体问题涉及两部分(或两部分以上)的气体,它们之间无气体交换,但在压强或体积这些量间有一定的关系。

一、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分析两类对象:

(1)力学对象(活塞、液柱、气缸等) (2)热学对象(一定质量的气体) 2.寻找三种关系: (1)力学关系(压强关系)

(2)热学关系(气体状态参量P 、V 、T 之间的关系) (3)几何关系(体积变化关系) 二、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l .分别选取每部分气体为研究对象,确定初、末状态及其状态参量,根据气态方程写出状态参量间的关系式。

2.分析相关联气体间的压强或体积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关系式。 3.联立求解并选择物理意义正确的解。

【例1】如图所示,在固定的气缸A 和B 中分别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面积之比为S A :S B = 1:2.两活塞以穿过B 的底部的刚性细杆相连,可沿水平方向无摩擦滑动.两个气缸都不漏气.初始时,A 、B 中气体的体积皆为V 0,温度皆为T 0=300K 。A 中气体压强p A =1.5p 0,p 0是气缸外的大气压强.现对A 加热,使其中气体的压强升到 p A = 2.0p 0,同时保持B 中气体的温度不变.求此时A 中气体温度T A ’. 解:活塞平衡时,有p A S A + p B S B = p 0 (S A + S B )

p’A S A + p’B S B = p 0 (S A + S B ) ② 已知

S B =2S A

B 中气体初、末态温度相等,设末态体积为V B ,

则有

p’B V B = p B V 0

设A 中气体末态的体积为V A ,因为两活塞移动的

距离相等,故有

B B A A S V V S V V 0

0-=- ⑤ 由气态方程 A A A A

A T V p T V p 0=''

⑥ 解得

5000

='='A A A

A

T V p V p T K

【例2】用钉子固定的活塞把容器分成A 、B 两部分,其容积之比V A ∶V B =2∶1,如图所示,起初A 中空气温度为127 ℃、压强为1.8×105 Pa ,B 中空气温度为27 ℃,压强为1.2×105 Pa.拔去钉子,使活塞可以无摩

擦地移动但不漏气,由于容器壁缓慢导热,最后都变成室温27 ℃,活塞也停住,求最后A 、B 中气体的压强.

【变式】(2014 海南卷)一竖直放置、缸壁光滑且导热的柱形气缸内盛有一定量的氮气,被活塞分隔成Ⅰ、Ⅱ两部分;达到平衡时,这两部分气体的体积相等,上部气体的压强为p Ⅰ0,如图(a )所示,若将气缸缓慢倒置,再次达到平衡时,上下两部分气体的体积之比为3:1,如图(b )所示。设外界温度不变,已知活塞面积为S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活塞的质量。

【解析】 (2) (8分)设活塞的质量为m ,气缸倒置前下部气体的压强为20p ,倒置后上下气体的压强分别为2p 、1p ,由力的平衡条件有

S mg

p p +

=1020 S

mg

p p +=21 倒置过程中,两部分气体均经历等温过程,设气体的总体积为V 0,由玻意耳定律得

4201010

V p V p = 00202324

V V

p p = 解得 g S

p m 5410=

【例3】如图所示的系统由左右两个侧壁绝热、底部导热、截面均为S 的容器组成。左容器足够高,上端敞开,右容器上端由导热材料封闭。两容器的下端由可忽略容积的细管连通。容器内两个绝热的活塞A 、B 下方封有氮气,B 上方封有氢气。大气的压强为p 0,温度为T 0=273 K ,两个活塞因自身重量对下方气体产生的附加压强均为0.1p 0。系统平衡时,各气体柱的高度如图所示。现将系统底部浸入恒温热水槽中,再次平衡时A 上升了一定

高度。用外力将A 缓慢推回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并固定,第三次达到平衡后,氢气柱高度为0.8h 。氮气和氢气均可视为理想气体。求:

(1)第二次平衡时氮气的体积; (2)水的温度。

解析:(1)考虑氢气的等温过程,该过程气体的初态压强为p 0,体积为hS ,末态体积为0.8hS

设末态的压强为p ,由玻意耳定律得

p =p 0hS 0.8hS

= 1.25p 0 活塞A 从最高点被推回第一次平衡位置的过程是等温过程。该过程气体的初态压强为1.1p 0,体积为V ;末态的压强为p ′,体积为V ′,则

p ′=p +0.1p 0=1.35p 0 V ′=2.2hS

由玻意耳定律得V =1.35p 0

1.1p 0

×2.2hS =2.7hS

(2)活塞A 从最初位置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为等压过程。该过程气体的初态体积和温度分别为2hS 和T 0=273 K ,末态体积为2.7hS ,设末态温度为T ,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T =2.7hS

2hS T 0

=368.55 K

答案:(1)2.7hS (2)368.55 K

【变式】(2015海南高考)如图,一底面积为S 、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容器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开口向上,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相同活塞A 和B ;在A 与B 之间、B 与容器底面之间分别封有一定量的同样的理想气体,平衡时体积均为V 。已知容器内气体温度始终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外界大气压强为p 0

。现假设活塞B 发生缓

慢漏气,致使B 最终与容器底面接触。求活塞A 移动的距离。 【答案】20mgV

h P S mgS

=

+V

【解析】A 与B 之间、B 与容器底面之间的气体压强分别为1P 、2P ,在漏气前,对A 分析有

10mg P P S =+

,对B 有21mg

P P S

=+ B 最终与容器底面接触后,AB 间的压强为P ,气体体积为'V ,则有0mg

P P S

=+

因为温度失重不变,对于混合气体有()122'P P V PV +?=,

漏气前A 距离底面的高度为2V

h S =

, 漏气后A 距离底面的高度为'

'V h S

=

联立可得2

0mgV

h P S mgS

=+V 【例4】如图所示,活塞把密闭气缸分成左、右两个气室,每室各与U 形管压强计的一臂相连,压强计的两壁截面处处相同,U 形管内盛有密度为

32/105.7m kg ?=ρ的液体。开始时左、右两气室的体积都为

320102.1M V -?=,气压都为Pa p 30100.4?=,且液体的液面

处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现缓慢向左推进活塞,直到液体在U 形管中的高度差h =40cm ,求此时左、右气室的体积1V 、2V ,假定两气室的温度保持不变,计算时可以不计U 形管和连接管道中气体的体积,g 取2

/10s m 。

分析 此题中两气室的体积关联条件是体积和是一恒量,压强关联条件是压强差等于

gh ρ。

解 以1p 、1V 表示压缩后左室气体的压强和体积,2p 、2V 表示这时右室气体的压强和体积,0p 、0V 表示初态两室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由玻意耳定律得

0220111V p V p V p V p ==

由题述可知体积关系0212V V V =+ 两气室压强关系gh p p ρ=-21 解以上四式得

02)(22

001002

1

=++-gh

V P V gh V gh P V ρρρ

解方程并选择物理意义正确的解得

)(2222000

1h g P gh P gh

V V ρρρ+-+=

代入数值,得3

3

1100.8m V -?=

32102106.12m V V V -?=-=

【变式】(2013全国新课标I )如图,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 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 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 o 和p o /3;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 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V 0/4。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 ,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 o ,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 (i)恒温热源的温度T ;

(ii)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 X 。

解析:(i )与恒温热源接触后,在K 未打开时,右活塞不动,两活塞下方的气体经历等压过程,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4/54/7000V V T T

= ① 由此得T=05

7T ② (ii )由初始状态的力学平衡条件可知,左活塞质量比右活塞的大。打开K 后,左活塞下降至某一位置,右活塞必须升至气缸顶,才能满足力学平衡条件。

气缸顶部与外界接触,底部与恒温热源接触,两部分气体各自经历等温过程,设左活塞上方

气体压强为P ,由玻意耳定律得 430

V P PV x ?=

③ 47)2)((0000V P V V P P x ?=-+④联立③④式得062

002=--V V V V x x 解为021V V x = ⑤ 另一解03

1V V x -=,不合题意,舍去.

【例5】如图所示,粗细均匀、两端封闭的玻璃管竖直放置,中间一段水银柱隔出两段空气柱,已知122l l =,若初始两部分气体温度相同,现使两部分气体温度同时升高,管中水银柱将如何运动?

分析 先弄清初始情况,设上、下两段空气柱的压强分别为2p 、1p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n p 。初态水银柱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以水银柱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力的平衡方程可得

S p ghS S p 12=+ρ

∴h p p gh p p +=+=221ρ

现使气体温度升高,必将引起气体的压强、体积的变化,这也必将引起水银

柱受力情况的变化。显然,若变化后气体的压强仍能使水银柱受力平衡,水银柱将保持不动;若变化后气体的压强使水银柱平衡被打破,水银柱将移动。由此可见,水银柱移动的原因是气体的压强变化引起水银柱受力发生变化,从而运动状态改变。

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分析提出解决水银柱移动问题的思路:

l .先假设水银柱不动,气体做等容变化。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如何变化。 2.根据两部分气体压强变化的大小分析水银柱受力变化情况,进而判断水银柱移动方向。 此题的具体解法有如下四种:

(1)假设法假设水银柱不动,即假设两部分气体都作等容变化,设两部分气体同时温

度由T 升高到T′,由查理定律,得

111'1T P T P = 2

2

2'2T P T P =

上面二式可化为

11

1'11'111T P T T p P T P ??=

--= 2

2

2'22'222T P T T p P T P ??=

--= ∴1111T T p p ?=

? 22

22T T p

p ?=? 由题意可知

212121,,P P T T T T >?=?-

∴21P P ?>? 即水银柱将向上方移动。 (2)极限法

由上方气体压强2P 较小,设想上方气体压强02→P ,即上方接近于真空。当温度T 升高时,下方气体体积膨胀,水银柱将向上移动。

(3)赋值法

即给出符合题意的特殊值进行求解。

设5,2,312===P P P h (统一单位即可)设温度由T 升高到2T ,若水银柱不动,由查

理定律可知n P P P P P +>=='

2'1'1'2.10,6

原有平衡n P P P +=21被打破,水银柱上移。 (4)图像法

首先在同一p -T 图中画出两段气柱的等容图线,如图所示,由于两气柱在相同初温条件下压强不等,所以它们各自做等容变化的斜率不同,气柱1l 的初态压强大,其对应的等容线的斜率也大。现在p -T 图上,截取相同温度变化12T T T -=?,由图可看出:压强增量21P P ?>?,所以,水银柱上移。

此题还可改变题设条件,让学生分析解答,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如: ①现使两部分气体同时降低相同的温度,管中水银柱将如何运动?

②若将玻璃管由竖直改为水平放置(或改为倾斜放置),管中水银柱将如何运动? ③若玻璃管加速下降,管中水银柱将如何运动。 答案:①水银柱向下移动。

②由竖直改为水平放置,水银柱将向2l 端移动。竖直改为倾斜放置,水银柱向上移动。 ③玻璃加速下降,管中水银柱向上移动。

【变式】有人设计了一种测定液体温度的仪器,其结构如图所示.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竖直玻璃管内,有一段长10 cm 的水银柱将管内气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气柱长20 cm 、压强为50cmHg ,下部分气柱长5 cm .今将玻璃管下部插入待测液体中(上部分气体温度始终与环境温度相同,上下两部分气体可以认为没有热交换),这时水银柱向上移动了2 cm ,已知环境温度是20oC ,试问:

(1)此时上部分气体的压强为多少cmHg ? (2)待测液体的温度是多少oC ?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1752735.44822=-=t ℃. 30.7(2分)

【知识延伸】p -V 图线下“面积”的物理意义

设想一气缸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条件下膨胀,如图19-7所示,则其做功W =F ·△l =pS ·△l =p △V ,在p -V 图中即等于图线下所围的面积,如图19-8所示。实际上,任何状态变化过程,p -V 图线上所围面积均表示气体在该状态变化过程中所做功的数值,如图19-9所示。要注意,气体体积增大做正功,体积减小做负功。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全 1. 温度为25℃、压强为1 atm 的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等温过程体积膨胀 至原来的3倍.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 --??K mol J 1,ln 3=1.0986) (1) 计算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2) 假若气体经绝热过程体积膨胀为原来的3倍,那么气体对外作的功又是多少? 解:(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 0000333ln d d V V V V RT V V RT V p W 2分 =8.31×298×1.0986 J = 2.72×103 J 2分 (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V V V p V p W V V V V d d 000 03003??-== γγ RT V p 1 311131001--=--=--γγγ γ 2分 =2.20×103 J 2分 2.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 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所吸收的热量Q .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解:(1) A →B : ))((2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 ΔE 1=ν 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 Q =W 1+ΔE 1=950 J . 3分 B → C : W 2 =0 ΔE 2 =ν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 Q 2 =W 2+ΔE 2=-600 J . 2分 C →A : W 3 = p A (V A -V C )=-100 J . 150)(2 3)(3-=-=-=?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 Q 3 =W 3+ΔE 3=-250 J 3分 (2) W = W 1 +W 2 +W 3=100 J . Q = Q 1 +Q 2 +Q 3 =100 J 2分 1 2 3 1 2 O V (10-3 m 3) 5 A B C

教师学习“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学讲话、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县委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精神,立足教育工作实际,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近日,我校组织教师专门学习“改作风,提效能,抓落实、促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下面我将本次学习后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学讲话、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当做一种责任,一种义务。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树立起“学讲话、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的观念,真抓实干。“说一尺不如干一寸,说破天不如干出样。”因为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干出来的,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再美好的目标也不会实现。教师应以知识为载体,让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成为我们驰骋空间的缰索,努力打造生活课堂,让学生懂得做生活的强者,生活的主人;努力打造生命课堂,体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 其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知道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会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科学看待以往取得的成绩,切不可在功 劳薄上裹足不前。 第三,要能够深入查找自身在“学讲话、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我更为深刻的认识到,一名 教师只有有了良好的作风,才会拥有一腔的浩然正气,才能够 无所畏惧地大步前进,才能够不屈不挠地为教育教学、为社会 教好书。尽管自己只是一个普通教师,但必须彻底清除残留于 意识深处的“陈旧”的观念,把学校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 彻底清楚地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更重要的如何把这些办法、措施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 更好地促进工作、提高效率。 第四,制定明确的目标。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自己的教学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并想尽办法为达到这 个目标而努力。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总之,作为教育界的一 线教师,尤其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班主任,我会以这次学习为 契机,立足岗位,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使自己的教学工 作再上一个台阶,为促进教育系统观念大更新、作风大转变、 环境大改善、事业大发展作出贡献。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学院 2015 ~ 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师课时授课教案(首页) 学科系:基础部授课教师:**** 专业:药学科目:物理课次: 年月日年月日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一)引入新课 在讲授本节课之前,让学生完成理想气体方程的实验。上课时,利用学生实验的一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气体状态方程,再引入理想气体。 (二)引出课程内容 1.气体的状态参量 (1)体积V 由于气体分子可以自由移动,所以气体具有充满整个容器的性质。因而气体的体积由容器的容积决定。气体的体积就是盛装气体的容器的容积。 体积的单位:立方米,符号是m3 。体积的其他单位还有dm3(立方分米)和cm3(立方厘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用1L(升)作单位。 各种体积单位的关系: 1 m3=103 L=103 dm3=106 cm3 (2)温度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要定量地确定温度,必须给物体的温度以具体的数值,这个数值决定于温度零点的选择和分度的方法。温度数值的表示方法称为温标。 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标称为摄氏温标。它是把1.013×105Pa气压下水的冰点定为零度,沸点定为100度,中间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代表1度。用这种温标表示的温度称为摄氏温度,用符号t表示。 摄氏温度单位:摄氏度,符号是℃。 温标:温度数值的表示方法称为温标。 ②在国际单位制中,以热力学温标(又称为绝对温标)作为基本温标。这种温标以 -273.15 ℃作为零度,称为绝对零度。用这种温标表示的温度,称为热力学温度或绝对温度,用符号T表示。 绝对温度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 K。 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只是零点的选择不同,但它们的分度方法相同,即二者每一度的大小相同。 ③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之间的数值关系: T t=+(为计算上的简化,可取绝对零度为-273℃) 273 例如气压为1.013×105 Pa时 冰的熔点t =0 ℃→T = 273 K 水的沸点t =100 ℃→T =(100+273)K 温度与物质分子的热运动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速率也越大(各

专辑29 理想气体综合计算 2020年高考物理最新模拟试题分类汇编(4月第一期)(解析版)

2020年高考最新模拟试题分类汇编(4月第一期) 热力学定律 1、(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信息卷一)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壁光滑,长为L ,底面直径为D ,其右端中心处开有一圆孔。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容器内,器壁导热良好,活塞可沿容器内壁自由滑动,其质量、厚度均不计开始时气体温度为300K ,活塞与容器底部相距2 3 L ,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0p ,求温度为600K 时气体的压强。 【答案】 43 p 【解析】 活塞移动时气体做等压变化,当刚至最右端时023 LS V =,0300K T =;1V LS =; 由盖萨克定律可知 01 01 V V T T = 解得 1450K =T 活塞至最右端后,气体做等容变化;1450K =T ;10p p =;2600K T =. 由查理定律有 12 12 p p T T =

解得 243 p p = 2、(2020·金太阳高三下学期线上一模)热等静压设备广泛用于材料加工,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气体用压缩机压入到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然后炉腔升温,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中的材 料进行加工处理,改变其性能,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容积3 10.1m V =,腔 颅腔抽真空后,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多瓶氩气压入到炉腔中,使得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至少为 71 3.910Pa p =?,已知每瓶氩气的容积320.03m V =,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72 1.510Pa p =?,使用后瓶 中剩余气体压强6 3 3.010Pa p =?;室温为27C ?,加压后的氩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1)求至少要准备的氩气瓶数; (2)若将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增大至7 1 3.910Pa p =?后,用升高温度的方法继续使炉腔内压强增加到 84 1.310Pa p =?,求此时炉腔中气体的温度t 。 【答案】(1)11瓶;(2)727C t =? 【解析】 (1)设炉腔内压强为2p 的氩气气体积为V 112p V p V = 解得 30.26m V = 设瓶内剩余氩气在压强为2p 下的体积为3V 2332V p p V = 解得

教师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心得体会

教师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心得体会 根据区教育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办的工作部署:在全区范围内中小学进行一次“学在金东我担当”大讨论。根据学校实践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今天进行的是全体教师大讨论,5月6日或7日行政人员还要开展一次讨论。大讨论目的是让全体教师和行政人员树立“担当”责任意识、树立“担当”行为意识,为区党委、区政府年初确立的“学在金东”建设目标而奋斗。 今天我首先发言,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理解“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要求。 省委书记夏宝龙在4月21日省委第四次全省县(市、区)委书记上发表了《争做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表率》的讲话(这个讲话视频已在学校网站上)。在这个讲话中夏宝龙书记指出:“担当是一种觉悟,是一种素质,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能力。担当,既要担得起权力,又要担得起责任;既要担得起当下,又要担得起未来;既要担得起顺境,又要担得起逆境;既要担得起成绩,又要担得起失误;既要担得起表扬,又要担得起批评。”夏宝龙书记在表扬全省干部队伍的同时也指出在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能担当、不善担当的现象,提出了“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带头践行“三严三实”,争做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表率”的要求,在全省上下进一步形成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鲜明导向。

老师们,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历史担当,每个层级有每个层级的使命担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担当。作为校长我要担当起办人民满意学校的责任,作为行政人员要担当得起为教师服务、为学校发展做贡献的责任,作为教师要担当得起做人民满意教师的责任。这是历史,是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应当在工作中“乐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 二、理解“学在金东”的意义。 20XX年12月31日召开的区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区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郑余良书记提出了“打响‘学在金东’品牌”的工作要求。为深入贯彻区委精神,区教育局借教育实践活动之东风,集思广益共推金东教育大提升、大发展,齐心协力开展打造“学在金东”品牌行动。 “学在金东”有三个方面主要内容:一是牢固树立“金东大教育观”,以“学在金东”为目标提升金东教育影响力;二是下大力气认真做好名校培育这篇文章,做大优质学校,做好教育集团,做优民办教育,做强教科研项目,营造“学在金东”舆论宣传氛围;三是要形成金东特色的学科发展合力,创出金东特色的学科、学校拳头产品,线面结合,共同夯实打造的基础。 老师们,作为金东的一份子,我们的努力是为“学在金东”品牌创建做贡献。学校提出了“学在赤松”的工作要求,要通过优异的教学成绩、良好的教师形象来提升我校的教育影响力。通过深

2018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16点《气体变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精讲精练

第16点 气体变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分析变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巧妙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使这类问题转化为定质量的气体问题,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 1.打气问题 向球、轮胎中充气是一个典型的气体变质量的问题.只要选择球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问题. 2.抽气问题 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故抽气过程可看作是膨胀的过程. 3.灌气问题 将一个大容器中的气体分装到多个小容器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可以把大容器中的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看作是一个整体来作为研究对象,可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4.漏气问题 容器漏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属于变质量问题,不能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如果选容器内剩余气体与漏出的气体为研究对象,便可使问题变成定质量的气体状态变化的问题,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 对点例题 贮气筒内压缩气体的温度为27℃,压强是20atm ,从筒内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后,并使筒内剩余气体的温度降低为12℃,求剩余气体的压强为多大? 解题指导 以筒内剩余气体为研究对象,它原来占有整个筒容积的一半,后来充满整个筒,设筒的容积为V ,则 初态:p 1=20 atm ,V 1=12 V ,T 1=(273+27) K =300 K 末态:p 2=?,V 2=V ,T 2=(273+12) K =285 K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1V 1T 1=p 2V 2T 2 得:p 2=p 1V 1T 2V 2T 1=20×V 2×285300V atm =9.5 atm. 答案 9.5atm

2021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算题精解训练理想气体作业10含解析人教版.doc

理想气体 1.如图是某同学用手持式打气筒对一只篮球打气的情景.已知篮球内部容积为7.5 L ,环境温度为27℃,大气压强为1.0 atm ,打气前球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强,手持式打气筒每打一次气能将0.5 L 、1.0 atm 的空气打入球内, 当球内气压达到1.6 atm 时停止打气(51 atm=1.010a P ?). (1)已知温度为0℃、压强为1 atm 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022.4 L/mol V =,求打气前 该篮球内空气的分子数 n (取阿伏伽德罗常数2A 136.010ol m N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要使篮球内气压达到1.6 atm ,求需打气的次数 N (设打气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 2.如图甲所示,地面上放置有一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导热汽缸,汽缸的横截面积 322.510m S -=?。汽缸内部有一质量和厚度均可忽略的活塞,活塞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通过一根细杆与天花板固定好。汽缸内密封有温度027t =℃,压强为0p 的理想气体, 此时力传感器的读数恰好为0。若外界大气的压强0p 不变,当密封气体温度t 升高时力传感 器的读数F 也变化,描绘出F t -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力传感器的读数为5N 时,密封气体的温度t ; (2)外界大气的压强0p 。 3.如图所示,在固定的汽缸 A 和 B 中分别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面积之比A B :1:3S S =,两活塞通过穿过汽缸 B 底部的水平刚性细杆连接(细杆与汽缸底部密封性极好)。平衡时,汽缸A B 、中气体的体积均为0V ,温度均为0300 K,T A =中气体压强A 01.6p p =,

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5篇

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为转变工作作风、落实责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形成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根据效能建设要求,我们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转变教师作风、加强教师建设活动。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1 在秦州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第一阶段学习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教育局有关干部作风整顿工作的文件精神,学习了党的x大精神和x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校长岗位职责》、《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区上制定的“三个文件”等法规和文件。在学习中一边做笔记,一边接受领导和同事们的教育,并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深刻地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谈出了自己对学习的认识,通过这次整风学习,对我们教师队伍开展干部纪律作风整顿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受教育,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深刻反思和认真听取别人的批语意见,认识到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现就这些问题进行自我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政治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由于本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加上西方一些国家的形势的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自己对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产生过动摇和消极思想,没有认识到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的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的基本原理。对眼前出现的一些消极的、不公正的现象或事情,产生了更加消极的想法,致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2、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只停留在一般水平上,没有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掌握。对先进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对教育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掌握的比较少,也比较肤浅。 3、自身建设要求不严。没有严格按照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廉洁自律意识不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攀比思想经常在头脑中存在,艰苦奋斗作风和过紧日子的思想淡化,有个人名利思想。 4、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不严格要求自己,组织观念落后,集体思想不强,对原则性的东西,思想不敏感,听不得人说好话。 5、联系群众不够紧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做得不够,没有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特别是在扶贫助残,捐次救困、助学等方面,没有完全尽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做到时刻为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理想气体计算题

1.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由状态B变化到状态C.已知状态A的温度 (i )求气体在状态B的温度; (ii )由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2.一圆柱形汽缸,内部截面积为S,其活塞可在汽缸内无摩擦地滑动,汽缸内密封有理想气体,外部大气压 强为P0,当汽缸卧放在水平面上时,活塞距缸底为L o ,如图所示.当汽缸竖直放置开口向上时,活塞距缸4 底为4L0.求活塞的质量 5 3?如图所示是一个右端开口圆筒形汽缸,活塞可以在汽缸内自由滑动?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 内,此时气体的温度为27 C .若给汽缸加热,使气体温度升高,让气体推动活塞从MN缓慢地移到M N'.已知大气压强p o= 1X 105 Pa,求: ①当活塞到达M N后气体的温度; ②把活塞锁定在M' N'位置上,让气体的温度缓慢地变回到27C,此时气体的压强是多少? .y ;\[「V 4?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不计质量的活塞封闭在可导热的气缸内,活塞距底部的高度为h可沿气缸无摩擦地滑动。取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上,沙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5。再取相同质量的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上。外界大气的压强和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已知大气压为p o,活塞横截面积为S,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一小盒沙子的质量; (2)沙子再次倒完时活塞距气缸底部的高度。

5?一气缸质量为M=60kg(气缸的厚度忽略不计且透热性良好),开口向上放在水平面上,气缸中有横截面积 为S=100cm的光滑活塞,活塞质量m=10kg.气缸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此时气柱长度为4=0.4 m.已 知大气压为p o=1x 105Pa?现用力缓慢向上拉动活塞,若使气缸能离开地面,气缸的高度至少是多少 加速度g=IOm/ s。) ?(取重力 6?如图所示,一导热性能良好、内壁光滑的气缸竖直放置,在距气缸底部 卡环,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气体的温度 l=36cm处有一与气缸固定连接的 T o=3OOK、大气压强p o= 1.0 X 105Pa 时,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的距离l0=30cm,不计活塞的质量和厚度.现对气缸加热,使活塞缓慢上升,求: (1 )刚到卡环处时封闭气体的温度T1 ? (2)气体温度升高到T2=540K时的压强P2 ? 7?如图所示,将导热气缸开口向上放置在水平平台上,活塞质量m=10kg横截面积S=50cm,厚度d=1cm 气缸的内筒深度H=21cm气缸质量M=20kg,大气压强为P0=1X1 05Pa,当温度为T i=300K时,气缸内活塞封闭 的气柱长为L1=10cm=若将气缸缓慢倒过来开口向下放置在平台上, 活塞下方的空气能通过平台上的缺口与大 气相通,不计活塞与气缸间的摩擦,取g= 10m/s 2,求: (1)气缸开口向下放置时,圭寸闭气柱的长度是多少? (2)给气缸缓慢加热,当温度多高时,活塞能刚好接触到平台? 8.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气缸内,气缸壁导热良好,活塞可沿气缸壁无摩擦地 滑动。开始时气体压强为P,活塞下表面相对于气缸底部的高度为h,外界的温度为To。现取质量为m的沙 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沙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4.若此后外界的温度变为T,求重新达到平衡后气 体的体积。已知外界大气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6篇

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6篇Experience of teachers' changing style 编订:JinTai College

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6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对象是教师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 2、篇章2: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 3、篇章3: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 4、篇章4:教师整顿纪律作风心得文档 5、篇章5:教师整顿纪律作风心得文档 6、篇章6:教师整顿纪律作风心得文档 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们应当爱我们的学生就像爱我们的孩子一样。下面是小泰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章1: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 在秦州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 第一阶段学习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教育局有关干部作风整顿工作的文件精神,学习了党的xx大精神和xx同志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校长岗位职责》、《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区上制定的“三个文件”等法规和文件。在学习中一边做笔记,一边接受领导和同事们的教育,并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深刻地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谈出了自己对学习的认识,通过这次整风学习,对我们教师队伍开展干部纪律作风整顿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受教育,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深刻反思和认真听取别人的批语意见,认识到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现就这些问题进行自我剖析如下: 1、政治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由于本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 展规律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加上西方一些国家的形势的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自己对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产生过动摇和消极思想,没有认识到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的高度发达的

变质量气体问题的分析技巧

分析变质量问题时,可通过巧妙地选择研究对象,使这类问题转化为一定质量的气体问题,用气体实验定律求解. (1)打气问题:向球、轮胎中充气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的气体问题,只要选择球内原有气体和即将充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问题. (2)抽气问题: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故抽气过程可以看做是等温膨胀过程. (3)灌气问题:将一个大容器里的气体分装到多个小容器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把大容器中的剩余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视为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可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4)漏气问题:容器漏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属于变质量问题. 如果选容器内剩余气体和漏出气体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便可使问题变成一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可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求解. 【典例1】 一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底面及侧面为隔热材料,顶面为透明玻璃板, 集热器容积为V 0,开始时内部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0.经过太阳曝晒,气体温度 由T 0=300 K 升至T 1=350 K. (1)求此时气体的压强; (2)保持T 1=350 K 不变,缓慢抽出部分气体,使气体压强再变回到p 0.求集 热器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判断在抽气过程中剩余气体是吸 热还是放热,并简述原因. 解析 (1)由题意知气体体积不变,由查理定律得 p 0T 0=p 1T 1 得p 1=T 1T 0p 0=350300p 0=7 6 p 0 (2)抽气过程可等效为等温膨胀过程,设膨胀后气体的总体积为V 2,由玻意 耳定律 可得p 1V 0=p 0V 2 则V 2=p 1V 0p 0=7 6 V 0 所以集热器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为 ρV 0ρ·76 V 0 =67 因为抽气过程中剩余气体温度不变,故内能不变,而剩余气体的体积膨胀对 外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 可知,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答案 (1)76p 0 (2)6 7 ;吸热,原因见解析 【典例2】 (2015·河南郑州一中期中)用真空泵抽出某容器中的空气,若某容器 的容积为V ,真空泵一次抽出空气的体积为V 0,设抽气时气体温度不变,容 器里原来的空气压强为p ,求抽出n 次空气后容器中空气的压强是多少? 解析 设第1次抽气后容器内的压强为p 1,以整个气体为研究对象.因为抽气 时气体温度不变,则由玻意耳定律得 pV =p 1(V +V 0),所以p 1= V V +V 0 p 以第1次抽气后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研究对象,设第2次抽气后容器内气体压 强为p 2,由玻意耳定律有

理想气体计算题

1.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变化到 状态 B,再由状态 B 变化到状态 C.已知状态 A 的温度为 300 K. (i)求气体在状态 B 的温度; (ii)由状态 B 变化到状态 C 的过程中,气体就是吸热还就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2.一圆柱形汽缸,内部截面积为S,其活塞可在汽缸内无摩擦地滑动,汽缸内密封有 理想气体,外部大气压强为0p ,当汽缸卧放在水平面上时,活塞距缸底为0L ,如图所 示.当汽缸竖直放置开口向上时,活塞距缸底为0L 5 4、求活塞的质量 3.如图所示就是一个右端开口圆筒形汽缸,活塞可以在汽缸内自由滑动.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内,此时气体的温度为27℃、若给汽缸加热,使气体温度升高,让气体推动活塞从MN 缓慢地移到M ′N ′、已知大气压强p 0=1×105Pa,求: ①当活塞到达M ′N ′后气体的温度; ②把活塞锁定在M ′N ′位置上,让气体的温度缓慢地变回到27℃,此时气体的压强就是多少? 4.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不计质量的活塞封闭在可导热的气缸内,活塞距底部的高度为h ,可沿气缸无摩擦地滑动。取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上,沙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 /5。再取相同质量的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上。外界大气的压强与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已知大气压为p 0,活塞横截面积为S ,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一小盒沙子的质量; (2)沙子再次倒完时活塞距气缸底部的高度。 5.一气缸质量为M=60kg(气缸的厚度忽略不计且透热性良好),开口向上放在水 平面上,气缸中有横截面积为S=100cm 2的光滑活塞,活塞质量m=10kg.气缸内封闭了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此时气柱长度为L 1=0、4 m.已知大气压为p o =1×105Pa.现用力缓慢向上拉动活塞,若使气缸 能离开地面,气缸的高度至少就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l0m /s 2。) 6.如图所示,一导热性能良好、内壁光滑的气缸竖直放置,在距气缸底部l=36cm 处有一与气缸固定连接的卡环,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气体 的温度T 0=300K 、大气压强p 0=1、0×105Pa 时,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的距离l 0=30cm, 不计活塞的质量与厚度.现对气缸加热,使活塞缓慢上升,求: (1)刚到卡环处时封闭气体的温度T 1. (2)气体温度升高到T 2=540K 时的压强p 2. 7.如图所示,将导热气缸开口向上放置在水平平台上,活塞质量m=10kg,横截面积 S=50cm 2 ,厚度d=1cm,气缸的内筒深度H=21cm,气缸质量M=20kg,大气压强为P 0=1×105Pa, 当温度为T 1=300K 时,气缸内活塞封闭的气柱长为L 1=10cm 。若将气缸缓慢倒过来开口向下放置

关于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5篇

关于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搜集的关于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一) xxxx年x月x日到x月x日,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转变作风落实责任提升质量”的大讨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深感肩上之责任重大,同时也告诫自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下面我将本次讨论后我的心得体会谈及如下: 我认为,作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不仅要非常有才华,而且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们要像爱我们的父母一样爱我们的学生,教他们如何去学。 首先,老师应以知识为载体,让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成为我们驰骋空间的缰索,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的确,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其次,作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学会如何教学生会学,教育家陶

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同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交流,变‘传话’为‘对话’,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也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学生一起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尽量呵护学生的创新性,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们应当爱我们的学生就像爱我们的父母一样。 师生关系求平等,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亲近学生,细致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个性特点,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会产生

变质量问题(打气、分装、漏气、抽气)

. 变质量问题:分装、打气、漏气、抽气 一、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的方法 1.充气问题:向球、轮胎等封闭容器中充气选择容器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 2.抽气问题: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 3.分装问题:将一个大容器里的气体分装到多个小容器中,把大容器中的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看成整体来作为研究对象。 4.漏气问题:容器漏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选容器内剩余气体和漏出气体为研究对象。 二针对训练 1.容积为20 L的钢瓶充满氧气后,压强为150 atm,打开钢瓶的阀门让氧气同时分装到容积为5 L的小瓶中,若小瓶原来是抽空的,小瓶中充气后压强为10 atm,分装过程中无漏气,且温度不变,那么最多能分装C A.4瓶B.50瓶C.56瓶D.60瓶 2.一只两用活塞气筒的原理如图所示(打气时如图甲所示,抽气时如图乙所示),其筒内体积为V0,现将它与另一只容积为V的容器相连接,开始时气筒和容器内的空气压强为p0,已知气筒和容器导热性良好,当分别作为打气筒和抽气筒使用时,活塞工作n 次后,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D 3.小张开车出差,汽车某个轮胎的容积为20L,在上高速前检验胎压为2.5atm,此时车胎的温度为27℃,在经过几个小时的行驶进入服务区后,小张发现该轮胎有漏气现象,检测得出胎压变化为2atm,此时轮胎内气体的温度为87℃。 (1)求车胎漏出气体的质量占原来气体质量的比例; (2)求车胎温度恢复到27℃时车胎内气体的压强;(不考虑此过程的漏气和轮胎体积的变化) (3)补胎后,在第(2)的基础上给轮胎打气,假设每次打入气体的体积为,压强为1atm,温度为27℃,打多少次能使车胎内气体压强恢复到2.5atm。 【答案】(1)(2)(3)50次 【解析】(1)对原来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其中,代入数据可得,漏出的气体占总体积的 (2)对轮胎内剩余的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其中,解得 ;(3),解得n=50次; 4.某热气球的球囊体积V1=2.3×103m3。在热气球下方开口处燃烧液化气,使球囊内空气温度由T1=270K 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压力送水装置由ABC三部分组成,A为打气筒,B为压力储水容器,C 为细管,通过细管把水送到5m高处,细管的容积忽略不计。k1和k2是单向密闭阀门,k3是放水阀 门,打气筒活塞和简壁间不漏气,其容积为,储水器总容积为发V=10L,开始储水器内有V1=4L气体,气体压强为p0。已知大气压强为p0=1.0×105Pa,水的密度为,求: ..

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

2015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 第1篇:教师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 在秦州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第一阶段学习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教育局有关干部作风整顿工作的文件精神,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同志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校长岗位职责》、《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区上制定的"三个文件"等法规和文件。在学习中一边做笔记,一边接受领导和同事们的教育,并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深刻地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谈出了自己对学习的认识,通过这次整风学习,对我们教师队伍开展干部纪律作风整顿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受教育,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深刻反思和认真听取别人的批语意见,认识到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现就这些问题进行自我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政治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由于本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加上西方一些国家的形势的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自己对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产生过动摇和消极思想,没有认识到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的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的基本原理。对眼前出现的一些消极的、不公正的现象或事情,产生了更加消极的想法,致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2、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只停留在一般水平上,没有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掌握。对先进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对教育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掌握的比较少,也比较肤浅。 3、自身建设要求不严。没有严格按照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廉洁自律意识不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攀比思想经常在头脑中存在,艰苦奋斗作风和过紧日子的思想淡化,有个人名利思想。 4、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不严格要求自己,组织观念落后,集体思想不强,对原则性的东西,思想不敏感,听不得人说好话。 5、联系群众不够紧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做得不够,没有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特别是在扶贫助残,捐次救困、助学等方面,没有完全尽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做到时刻为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理论学习不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等重要论述学习不够深入,对其科学的观点理解得不深透,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没有完整的认识,平时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掌握的也只是只言片语,学习缺乏深刻的思考,没有做到真正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研究新情况、处理新问题。思想和工作存在有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站的不高,想的不远。 2、集体主义思想不强。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群众观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方面没有做到想群众所想,对待集体利益考虑得不周全,很多时候未完全把集体利益当作是自己应该很好保护的,总是认为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为了个人利益,损害一点集体利益没关系,因此对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差距,行动上表现出来了一定的有损集体利益

《气体》专题一变质量问题教师

《气体》专题一 变质量问题 对理想气体变质量问题,可根据不同情况用克拉珀龙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实验定律进行解答。 方法一:化变质量为恒质量——等效的方法 在充气、抽气的问题中可以假设把充进或抽出的气体包含在气体变化的始末状态中,即用等效法把变质量问题转化为恒定质量的问题。 方法二:应用密度方程 一定质量的气体,若体积发生变化,气体的密度也随之变化,由于气体密度 m V ρ=,故将气体体积m V ρ = 代入状态方程并化简得: 2 22111T p T p ρρ=,这就是气体状态发生变化时的密度关系方程. 此方程是由质量不变的条件推导出来的,但也适用于同一种气体的变质量问题;当温度不变或压强不变时,由上式可以得到:2 2 1 1 ρρp p = 和T T 211ρρ=,这便是玻意耳定律的密 度方程和盖·吕萨克定律的密度方程. 方法三:应用克拉珀龙方程 其方程为 。这个方程有4个变量:p 是指理想气体的压强,V 为理想气体的体积,n 表示气体物质的量,而T 则表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还有一个常量:R 为理想气体常数,。? 方法四: 应用理想气体分态式方程 若理想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质量为m 的气体分成两个不同状态的部分,或由若干个 不同状态的部分 的同种气体的混合,则应用克拉珀龙方程 易推出: 上式表示在总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同种气体进行分、合变态过程中各参量之间的关系,可谓之“分态式”状态方程。 1.充气中的变质量问题 设想将充进容器内的气体用一根无形的弹性口袋收集起来,那么当我们取容器和口袋内的全部气体为研究对象时,这些气体状态不管怎样变化,其质量总是不变的.这样,我们就将变质量的问题转化成质量一定的问题了. 例1.一个篮球的容积是2.5L ,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时,每次把510Pa 的空气打进去 3125cm 。如果在打气前篮球里的空气压强也是510Pa ,那么打30次以后篮球内的空气压强 是多少Pa ?(设在打气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 解析: 由于每打一次气,总是把V ?体积,相等质量、压强为0p 的空气压到容积为0 V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训练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训练 一、封闭气体压强计算 1.在图中,各装置均静止,已知大气压强为P0 ,液体密度为ρ,求被封闭气体的压强p 2.如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板A的 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是倾斜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圆板 的质量为M.不计圆板与容器内壁之间的摩擦.若大气压强为p0,则求 被圆板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p.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的汽缸,汽缸内放有一质量为m、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的活塞,活塞面积为S,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推汽缸,最后汽缸和活塞达到相对静止状态,求此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P。(已知外界大气压为P0)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基础应用 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状态B变为状态C,其有关数据如p-T图象甲所示.若气体在状态A的温度为-73.15℃,在状态C的体积为0.6m3.求: (1)状态A的热力学温度; (2)说出A至C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情形,并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计算图中V A的值;(3)在图乙坐标系中,作出由状态A经过状态B变为状态C的V-T图象,并在图线相应位置上标出字母A、B、C.如果需要计算才能确定坐标值,请写出计算过程. 三、单一封闭气体问题 5.一足够长的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由15cm长的水银柱 封闭着50cm长的空气柱.若将管口向下竖直放置,空气柱长变为多少cm? (设外界大气压强为75cmHg,环境温度不变) 6.在如图所示的气缸中封闭着温度为400K的空气,一重物用绳索经 滑轮与缸中活塞相连接,重物和活塞均处于平衡状态,这时活塞离 缸底的高度为10cm,如果缸内空气变为300K,问: (1)重物是上升还是下降? (2)这时重物将从原处移动多少厘米?(设活塞与气缸壁间无摩擦)

教师转作风提效能心得体会

教师转作风提效能心得体会 下文为大家整理了教师转作风提效能心得体会 ,希望可以帮到您哦 ! 教师转作风提效能心得体会 近日 ,我校响应淇滨区的号召 ,组织教师进行了 “转作风 ,提效能 ,促发展 ”的大讨论。 作为一名 小学语文教师 ,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 下面我将本次讨论后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 一、当前开展的转变教师作风加强师风师德效能活动 ,是新时期党对干部的要求 当前开展的转变教师作风加强师风师德效能活动 ,是新时期党对干部的要求 ,是广大人民群 众对教师的期望 ,是学习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客观需要。 人的一生不过几十年时间 志。通过作风整顿 ,可以树立务实高效的教师形象。实干就是水平 ,落实就是能力。解决好当 前教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最根本的途径就是真抓实干 ,最老实的办法就是一件一件 地抓 ,抓一件落实一件。 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学用结合 只有做到学以致用 ,才能真正的为党、为群众、为学生办好事 ,服好务。具体而言 ,就是立足 本职工作 ,爱岗敬业 ,在 “守纪律、讲规矩、转作风、提效能 ”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要求约 束下 ,培养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觉成为党组织决策的执行者和维护者 ,增强服从意 识,严以律己 ,认真履职 ,切实把上级的精神和领导的要求贯彻好、落实好。做好教育教学本职 工作。 三、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增强宗旨意识 要坚持把 “守纪律、 讲规矩、转作风、提效能 ”的总要求落实到各项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 作之中。 一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着力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迷 茫。 二要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 ,搞好调查研究 ,掌握第一手资料 ,谨防自以为是 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四、要进一步培养自觉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 ,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不断坚持把真正能够为党和人民干点事的时间是很有限的 通过转变作风 ,可以树立团结协作的教师形象。 是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能不能搞好团结 ,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珍惜岗位 ,教书育人。 团结是大局 ,团结出凝聚力 ,团结出战斗力 ,团结 ,是衡量和检查教师素质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