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实的传奇——以《下南洋》为例浅析迁徙类题材的电视剧作

真实的传奇——以《下南洋》为例浅析迁徙类题材的电视剧作

真实的传奇——以《下南洋》为例浅析迁徙类题材的电视剧作
真实的传奇——以《下南洋》为例浅析迁徙类题材的电视剧作

真实的传奇

——以《下南洋》为例浅析迁徙类题材的电视剧作

摘要:我国电视剧的产量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种题材的电视剧层出不穷。

其中,迁徙类题材电视剧作为新的题材形式以其真实的背景,传奇的故事吸引了众多观众,本文以《下南洋》为例,试图分析出迁徙类题材电视剧在剧情设计、人物塑造以及反映出来的独特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特色。

关键词:《下南洋》,迁徙,真实,传奇

引言

所谓迁徙题材电视连续剧,指的是以迁移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作品。近年来,随着观众对电视剧内容取向的不断变化,迁徙类题材电视连续剧成为当前荧屏中活跃的电视连续剧题材之一,《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等都备受观众喜爱。这类电视剧在创作过程中都是以迁徙类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反映了人们在迁徙过程中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

电视剧《下南洋》自从在中央电视台8频道黄金时间播出以来,观众反响十分强烈。该剧不仅真实的再现了广东、福建两省的民众到海外谋生的真实历史事实,同时通过电视剧《下南洋》的播出,也让观众了解到真实的客家文化底蕴和文化艺术传承。同时在这部电视剧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创作风格也成为迁徙类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典范。对我国该类型电视剧的创作在内容呈现和风格把握方面提供了切实可循的实际经验。

一、真实的历史背景引发观众共鸣

根据史料记载,南洋这个称呼的由来源于明、清时期。南洋是我国在明清时期发展历程中对东南亚一带的一个整体的称呼。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南洋事实上不仅仅是指一个区域,而是涵盖了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的一个大范围的地理名词。所以,南洋实际上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1。在电视连续剧《下南洋》中,其所指的南洋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包含了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及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的一个空间的范畴,电视剧中所指的南洋是相对于中国而言的。电视连续剧《下南洋》在央视频道开播以来,观众对这部电视连续剧的好评始终不断。加之以前播出《闯关东》、《走西口》两部迁徙类题材的电视剧,观众对这类题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南洋》真实再现了在当时历史发展背景下,客家人民背井离乡前往南洋谋生的历史真实经历。在前往南洋谋生的过程中,客家百姓不仅将客家人的生活习惯带到了南洋,同时也将客家的文化艺术特色传承到南洋。

清末民初福建、广东两省的民众为了生存,辗转迁徙到海外谋生,依据这段真实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经历,广东电视台创作出了38集电视连续剧《下南洋》。该剧以真实历史为故事背景,这段经历至今成为客家人们心中难以演说的历史记忆2,由此也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为了更清楚的还原历史背景,为了更好的凸显出客家百姓前往异国他乡谋生的经历,该

1刘德生.世界地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琳.看电视剧《闯关东》谈人口迁移的原因[J].地理教育,2009(03).

剧对南洋地区的文化和艺术特色也进行了概述,并将福建和广东地区百姓前往南洋谋生的原因和过程进行了真实的阐述。通过这段阐述,让观众能够对客家人民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经历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从而也为更好的理解《下南洋》这部电视连续剧作品的真实内涵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持。所以在电视连续剧《下南洋》这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其创作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这部电视剧作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促使观众能够与广大客家人民一起回顾这段难以忘却的历史经历,对这段铭记在历史的不朽经历产生赞叹之情。

不仅电视剧《下南洋》再现了真实的历史背景,《闯关东》、《走西口》这两部迁徙剧也是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闯关东》描写的是19世纪末,黄河下游一直遭受灾害,清政府却仍然坚持闭关,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不顾禁令,“闯”入了东北。《走西口》描写的是清朝山西地区由于频繁出现自然灾害,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很多人口到外谋生。

这种迁徙不是简单的一种生理现象,而是一种受到经济、政治、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不难发现,浅析类题材的电视剧都是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迁徙过程中的重重磨难创作出精彩传奇的故事,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以人物命运为结构线索,讲述传奇故事

在当前的迁徙类电视连续剧中,除了《下南洋》,还有《闯关东》和《走西口》。这些都是迁徙类电视连续剧的代表作品。在进行迁徙类题材电视连续剧的创作过程中,不仅充分的融入了当时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同时展现迁徙过程中人物命运的起起伏伏,讲述传奇的迁徙故事。

电视剧《下南洋》首先是对下南洋的背景进行了简单的铺垫。追述起来,其实要谈起我国客家人民“下南洋”的历史源头,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久远也非常漫长的过程,因此也不可能将这个过程非常简单的通过几集时长,乃至简单的几个镜头来进行呈现。所以在进行《下南洋》这部电视连续剧的结构设置上,对于下南洋的历史背景问题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交代,并没有在这部分上浪费太多的笔墨。此类题材的电视剧重点在于对迁徙中的人物的塑造,在《下南洋》中,主人公简肇庆的出场是源于他父亲的现身。主人公简肇庆的父亲简阳春其实是一名靠运送侨批(特殊用语,需要脚注解释其意思)3起家的华侨,选择华侨的身份来作故事情节的背景,对简肇庆在后来为什么会背井离乡前往南洋进行谋生埋下了伏笔。在《下南洋》整个剧集的结构设置上以迁徙过程为架构,中间穿插的人物命运的经历正是电视剧要表现的重点。导演在结构设计方面匠心独具,其将迁徙的过程与人物的命运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整个故事情节的有效开展,从而促使每一集连续剧的故事情节实现环环相扣,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好了充分的情节铺垫。

随着简肇庆年纪的长大,他对父亲职业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加深。简肇庆的父亲是一名华侨,是游走于中国和南洋地区之间的华侨,也是水客。水客是指专门奔走于南洋与唐山(即中国内陆)之间,为华侨、侨眷带钱、带信、带物,沟通海内外关系的人。从事这一特殊职业人深知华侨们用劳苦血汗积蓄分文寄回老家,上奉父母下养妻儿的不易,因此批价公平,丝毫不贪。水客们这种自强不息、不折不挠的故事感人至深,其情景至今令老华侨们难忘。所以在进行《下南洋》故事情节的设计方面,在结构安排上导演专门安排了简肇庆的父亲简阳春的水客身份,这也使得故事情节的展开具有了一定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结构安排中,简肇庆的命运就与南洋有扯不断的联系。随着故事情节开展,简肇庆依从父亲去了南洋。在这个过程中,简肇庆不幸在船上丢失了签证,因此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他被送到了南洋地区的一座锡矿,并从此与其家人失去了联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洋的矿主为了更好的控制住工人,在当地创立出一种只能用于在锡矿中流通的“猪仔

3闽南话把书信叫“批”,闽南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便是“侨批”。

币”,以实现更好对矿工控制的目的。简肇庆在从事矿工工作的过程中,亲眼见证了南洋地区矿主对矿工的苛刻和剥削,这也为简肇庆在后来的故事发展中奋起反抗奠定了基础。在《下南洋》中,就通过对简氏父子的形象塑造,打造出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具有强烈爱国心和进取心的简氏父子的个性特征。

其他迁徙类题材电视剧也是多以人物命运推动情节的发展。《闯关东》是以人物的命运展开三个阶段的迁徙。首先是在闯关东的路上,其次是朱开山在大金沟经过无数次风险淘金回到家中的各种变故,最后由于兵祸,老朱家又不得不迁徙到齐齐哈尔转战到哈尔滨。《走西口》亦是如此,以人物命运为主展开三个阶段的迁徙。一是田青到口外经商致富,经历了重重困难,赎回了田家大院的过程。二是田青从为了家庭经商转到为了救国走上了革命道路的历程。三是以田青和若干女性的感情纠葛。

三、血脉相承的人物关系

在进行迁徙类题材电视连续剧的创作过程中,不仅充分的融入了当时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同时也对剧中的人物形象设置和人物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呈现。迁徙电视剧中往往以血脉亲情为主进行人物关系的设置。

在《下南洋》中,首先是简阳春和简肇庆父子。这对父子是作为核心人物贯穿电视连续剧的始终。在进行这对父子的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这对父子的身上同时也兼顾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任务。所以在对简阳春和简肇庆父子的个性表现上,编导通过巧妙设计促使二者具有同样的性格特点,这也为凸显出《下南洋》的主题设置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效果。

在电视连续剧《下南洋》中,对人物角色的塑造十分到位,在这部电视连续剧中,塑造出来不同个性的人物。《下南洋》这部戏里不仅描述了简阳春、简肇庆父子,还塑造了邝秋菊,唐阿泰这对生死鸳鸯,同时,对女革命党朱瑾的描述也十分到位。通过这些人物的不同个性,也为推动《下南洋》在进行影视剧情节设计以及推动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在整个《下南洋》的故事情节设计过程中,简阳春和简肇庆虽然是不同的两代人,但是他们同样与南洋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同时也同时是为着民族的尊严而奋斗着,所以正是这样的两父子促使《下南洋》这部电视连续剧的故事情节得以有效的开展。在故事结构设计上,虽然这部电视连续剧的结构相对简单,但其安排了多条线索来实现对主题的打造。在剧中,简氏父子前仆后继的奋斗与抗争,事实上也正是对客家人们顽强拼搏精神的一种呈现。通过简氏父子在故事情节中的角色设置,表现出来在南洋与大陆见这种独特的关系脉络。简氏父子一个是专送侨批的,一个是奋起废除“猪仔币”的。简阳春和简肇庆虽然是两代人,但是他们在奋争的过程中都是为了赢得华工的尊严而战。这种对民族尊严的抗争既联系他们父子命运,也同时构成了时代纵线。在这样的脉络呈现下,辛亥革命前后的殖民统治者和国内的军阀官僚,成了简阳春和简肇庆父子两代的共同敌人,于是这也直接推动了简氏父子在《下南洋》中与统治者之间展开了生死卓绝的奋斗。正是由于两代人的这种人物命运和故事走向,才促使电视连续剧《下南洋》中能够通过“送侨批”和“废除猪仔币”贯穿整个电视连续剧的始终,将大陆与南洋间的关系进行了鲜明的呈现。通过这种呈现效果,也促使电视连续剧《下南洋》中的电视剧设置的结构与主题思想形成了一致。

在《闯关东》和《走西口》中,也运用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进行迁徙历史时代背景的营造。首先是在《闯关东》中,通过对不同的人物形象的打造,对特定的迁徙电视连续剧拍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有效的营造。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闯关东》和《走西口》虽然都是迁徙类的电视连续剧,但其通过在两部电视剧作品中营造出不同的主人公个性,塑造了各具特色的时代背景特征4。

4朱利祁.迁徙题材电视作品的尝试与开掘——谈电视剧《闯关东》的策划与创作[J].当代电视,2006(11).

四、重视对本土文化的展现

迁徙题材电视剧不仅展现了真实的历史背景,以及迁徙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对迁徙过去的本土文化更是尤为重视。在迁徙的过程中,不只有饱受痛苦折磨的人们,还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迁徙过去的也不只是辛苦劳累,还有他们特有的本土文化。

在电视连续剧《下南洋》中,其对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进行了全面而丰富的呈现。剧中将客家的土楼进行了全面的展现。在福建、广州等地,客家土楼作为当地的特色建筑,是福建和广州地区客家文化的代表。而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客家土楼也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栏杆式”、云南“一颗印”并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民居。所以在电视连续剧《下南洋》中,对客家土楼的呈现也反映出其对我国客家文化艺术的呈现。

《下南洋》对客家文化中的“敬宗睦族”、“重教兴学”等文化艺术特色也有很好的描述。由于闽粤赣边地区地广人稀社会力量薄弱,所以在客家文化形成之初,人们的思想中往往受到当时特殊历史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客家百姓要抵抗可能发生的天灾人祸,所以这种“敬宗睦族”的意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沿承。此外,在客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客家人民对“重教兴学”思想十分重视。在客家文化发展中,客家人认为“读书”才是最重要的出路。在客家生活地区,各类学校繁多,教育十分发达。

此外,在进行精神内容层面的设置方面,电视连续剧《下南洋》中对客家精神的传承表现也十分鲜明。在电视连续剧《下南洋》中,通过对简阳春和简肇庆父子俩不畏艰险,与统治阶级顽强奋斗的精神体现,也将客家文化中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了呈现。在电视连续剧《下南洋》中,其将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所描述的主人公在极端不利和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团结一致与殖民主义分子及其代理人坚决抗争,对未来的追求从不放弃。这种精神的呈现与客家祖先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在客家的迁徙经历中,客家祖先当年从中原南迁已经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面对各种困难、顽强奋斗者有望生存并得到发展。所以,坚韧顽强成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中,也有着这些独特细节镜头的描述5,比如在《闯关东》中就描述了元宵节给新生男丁在宗祠上灯的民俗、引进了妻子送外出谋生丈夫红腰带的画面等。而在《走西口》中,也通过一些真实画面烘托浓郁亲情。所以在进行迁徙类电视连续剧的创作过程中,通过真实的艺术文化氛围的营造,将为更好的推动迁徙类电视剧氛围的营造提供支持6。所以在进行迁徙类电视剧创作中,应结合文化艺术特征进行电视剧氛围营造。

结论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流动的历史。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都有着一个共通的特点:每个不同肤色的民族之间,乃至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百姓间,都存在着不同的沟通和交流,在这样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也直接推动着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居民间实现着不同的迁徙和流动7。所以对人类发展来说,只有不断的迁徙和流动,才能够促使社会文化得到不断的弘扬和发展,才会推动历史的不断进步。因此,迁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

随着人们对迁徙认识的不断加深,一系列以迁徙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开始在电视荧屏中能够活跃起来。这类题材电视剧以其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背景,以血脉相承的人物关系设置展开剧情,以人物命运作为结构主线,同时较好的表现出对本土文化的传承。

5朱利祁.人口大迁徙——“闯关东”带来的思考——电视剧《闯关东》策划、立题之初衷[J].中国电

视,2008(03).

6李莹.从《闯关东》到《走西口》:论迁徙题材的期待视野和传播功能[J].电影文学,2009(14).

7祖文忠、晓枫.漫谈电视剧[J].戏剧艺术,1980(03).

参考文献

[1]刘德生.世界地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琳.看电视剧《闯关东》谈人口迁移的原因[J].地理教育,2009(03).

[3]朱利祁.迁徙题材电视作品的尝试与开掘——谈电视剧《闯关东》的策划与创作[J].当代电视,2006(11).

[4]朱利祁.人口大迁徙-“闯关东”带来的思考-电视剧《闯关东》策划、立题初衷[J].中国电视,2008(03).

[5]李莹.从《闯关东》到《走西口》:论迁徙题材的期待视野和传播功能[J].电影文学,2009(14).

[6]祖文忠、晓枫.漫谈电视剧[J].戏剧艺术,1980(0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