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册子公共政策概论选择和名词解释

小册子公共政策概论选择和名词解释

小册子公共政策概论选择和名词解释
小册子公共政策概论选择和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权威性的分配。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系统性。

.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全球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小论证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政策方案规划。

.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

.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年出版的《政府过程》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政策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大众传媒。

.在经济学范畴中,正负效应的总和是个人福利。.在自上而下研究途径中政策被视为高层决策者的财产。

.在我国,政策过程的一大特点是党政二元结构。.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威廉?邓恩。

.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詹姆斯??安德森。

.自上而下模式是以古典的行政模式为基础的。

.自下而上研究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为出发点。

.“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德瑞。

.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多样性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

.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政策目标。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枢纽地位。.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重视理性。

.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执行》出版作为标志。.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评估准备。.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

分配的科学指的是政治学。

.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

政策的学科是经济学。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

指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利益。

.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

途径的是学者保罗??萨巴蒂尔。

.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

配是学者戴维?伊斯顿。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

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

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公共政策主体。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

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

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

.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

称为目标群体。

.从系统论角度看,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

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资、信息和能量交

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

成的有机整体。

.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国内政策环

境。

.文化环境不包括心理文化。

.荷兰经济学家科臣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

类的学者。

.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公共责任。

.首选的政策工具是自愿(自主)性工具。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休斯。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

的初步方法》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

算方法。

.由负责政策制定的具体组织来进行的是功能论证。

.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坎贝尔的实验理论。

.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前提。

.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基础。

.福利经济学之父是庇古。

.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

准则是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

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

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利益纠纷。

.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诺斯。

.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戴伊。

.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看作经济

运行过程的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

二、多选题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系统性互动性联动性与

定向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稳定性与突发性。

.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

合分配落实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非官方决策者官方决策者。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直接引导间

接引导。

.公共政策环境主要包括国内政策环境国际政策环

境。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以“问题感知”体悟

“问题情境”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以“问

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以“问题陈述”建立“正

式问题”。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点包括系统性互动性联动性与

定向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稳定性与突发性。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评估总

结阶段。

.公共选择理论的特征有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理性经

济人假设交易政治学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

析。

.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政治领域的合法性功

能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功能社会领域的凝聚性功能

法律领域的限权和授权功能。

.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精英分析模型

集团分析模型。

.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它的含义包

括集体性规则性。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源自个人间的

社会契约政府职能政府失灵。

.价值分析标准的类型分为义务论标准目的论标准

本质论标准品德论标准。

.价值评价的一般原则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

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兼顾与急需的统一择优

与代价的统一。

.经济学从稀缺性角度看待人类行为,主要包括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采用的检验社会经济福利的标

准是国民收入的大小国民收入的分配。

.帕顿和沙维奇认为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描述性

理论规范性理论批判性理论。

.政策的导向是观念行为的导向。

.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相互联

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

件属于政府职能权限范围内的事务属于政府能力范

围内的事务。

.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目标方案。

.政策执行的特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服从”观

点“务实”观点。

.政策效果评估包括事实层面价值层面内容的整合

性评估。

.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

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

择,大致的选择有政策补充政策修正政策终止。

.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地

方利益、部门利益等小集团利益整个政府的机构利

益。

.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

官方决策者非官方决策者。

.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根据受“问题”影

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

调节性问题再分配问题。

.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

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政治领导者危机事

件抗议活动传媒曝光。

.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

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和财政可

行性政治可行性行政操作可行性。

.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

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其定义内容包括公共政策

的实质是分配分配的内容是价值分配是面向全社会

的分配的行为与结果具有权威性。

.美国学者波齐曼提出目前存在的公共政策分析途

径包括来自传统公共行政的“政策途径”,即途径

产生于工商管理,由私营组织管理和经济理论相结

合,介入到传统公共行政学之中的“商业途径”,

即途径。

.国内政策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环境政

治法律环境文化环境。

.国际政策环境包括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

.以下属于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是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支持联盟框架。

.以下属于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是政策执行循环模型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以下分析方法属于利益分析方法的是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

.利益集团的特征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利益的动态性包括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

.威廉?邓恩将问题分为结构优良性问题结构适中问题结构不良问题。

.威廉??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结构不良。

.定量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环境因素。

.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因素政治因素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

.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包括全球性突发性结构不良性复杂动态性。

.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政策环境政策资源政策问题的要求。

.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命令型工具激励型工具能力建设型工具系统变迁型工具。

.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慈善不足慈善活动的狭隘性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慈善组织的业余性。

.加拿大学者迈克尔?豪利特和?拉米什根据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大小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自愿(自主)性工具强制性工具混合性工具。

.我国学者将政策工具分为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工具。

.家庭与社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缺点是通常无法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规模经济效应要求由政府集中提供公共服务依赖家庭与社区这类政策工具来解决问题是不公正、不公平的。

.层次分析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者分清楚的原因包括可能的原因似然的原因受控的原因。

.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

.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基本来源有现有的政策提案通用的解决方案调整过的通用解决方案非现成的解决方案。

.初步筛选常用的法有经验分析比较分析初步的预测分析。

.查尔斯?琼斯指出在政策执行的诸多行为活动中,以解释组织实施三者最为重要。

.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缺点是()。

.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采集评估信息分析评估信息得出评估结论。

.按照政府内容的合法、合理程度,我们可以将政府利益分为正常利益超常利益失常利益。

.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杜鲁门本特利莱瑟姆。

.西蒙指出在任何决策中均包含事实因素价值因素。

三、名词解释

.思想库或电脑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

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是政策主体非常重要的

构成因素。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

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

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

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既是“多数人”的公共性,同时

又是“少数人”的公共性。一方面它应该最大限度

地满足多数;另一方面它也应当尽可能地保护少数。

在对强势群体特别是由少数人组成的强势群体加以

限制的同时,也应该对具有正当的利益要求的弱势

群体加以保护。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

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

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

组织。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章享有权利

和义务的人,它表明一个人对国家的隶属关系,既

包括统治者,也包括被统治者。

.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

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

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政

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围绕

者社会问题展开的,只有首先界定好社会问题,才

有可能制定良好的公共政策;另一方面,公共政策

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成政策目标

的,社会成员或目标群体则构成了公共政策的间接

客体。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

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

解决的问题。

.公共选择决策模型又称为模拟市场决策模型。该理

论于世纪六七十年代由詹姆斯?布坎南和丹尼斯?缪

勒等人提出,是一种用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政

治决策过程中传统问题的“新政策经济学”,在世

纪年代后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

.公共政策评估是对公共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

究。

.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

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

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

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

.利益集团是指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团体聚合

功能。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程度、经济文化水平、

利益分配状况等会影响利益集团的发展状况、活动

方式和作用大小。利益集团的财力资源、社会地位、

组成方式、团体规模、凝聚程度、领导技巧、成员

素质、竞争性组织是否存在等因素都会影响一个国

家的公共政策行为。

.利益选择是指政府对利益的分配,不是任意的、无

的放矢的。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分

配给谁,首先源于政治统治的目的。政府要选择那

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

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

.回应性标准是指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

会的有效程度。

.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

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

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构成及运行的组织

制度,即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

权,以使政权得以运作的规则体系,它具有权威性、

阶级性、党派性的特征。

.政府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

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

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

一种活动)。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

的结果。

.政策方案效果评估主要通过对一个政策方案将会

产生的效果进行预测和分析,来决定该政策方案的

取舍。政策效果既包括正面效果,也包括负面效果;

既有经济效果,也有社会效果;既有物质方面的效

果,也有精神方面的效果。

.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治经济资源,通

过建立组织机构,采取解释、实施、服务、宣传等

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

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政策实验是一项新政策在正式推广之前,根据政策

目标群体和政策适用范围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

表性的局部地区、范围或群体,使用较少的成本和

较短的时间试行政策的办法。

.国内政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

况,包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历史、行政区划、

国土与资源、人口与社会、国民经济、人口状况、

军事国防、科教文体等,我们把这些总成为基本国

情。

.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是指国家作为政策主体,影响社

会行为者的组织能力。

.立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

一,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和政策。在不同的政治

体制和政策环境下,各国的立法机关所拥有的权力

不尽相同。

.社会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

目标、价值或境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境

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

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支持,并谋求

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形。

.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

制约的社会成员。公共政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

过规范目标群体的行为和目标群体之间的关系来调

整社会利益和分配社会价值,因此目标群体作为政

策对象,关系着政策的最终实现和完成,故而研究

政策过程中的政策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

.文化环境是指对政策系统的生存、发展和运行产生

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风俗习

惯、历史传统、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

.混合型工具结合了自主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

征,它们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

同程度的干预,但仍由私人主体做最终决策。

.知识化是指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和资源,被人们

吸收、创新,转化利用,从而提高个人素质,改变

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知识

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则又成为知识化的重

要载体。

.志愿失灵是指大部分现实问题严重限制、制约了志

愿者组织的有效性。志愿者组织对许多经济与社会

问题的解决是不适用的。在实践中,最大的志愿组

织可能蜕变为官僚组织而与政府组织趋同,这将使

其效率和效力大打折扣,即出现志愿失灵。

.补贴是指由政府或由政府指令的个人、公司或组织

给予其他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财政转移。

转移的目的是资助一项预期的活动,从而影响社会

行为主体对不同备选方案成本与收益的估计。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 公共性:是区别于私人而言,是指政策属于从私人领域中抽离出来的,代表公共利益,而不是少数或个别人利益的。 分配性政策:通过合法化途径,对优惠的对象与契约进行法律认定,对社会中较重要部分的要求予以回应。 规制行政策:利用政府的权威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进行管制和约束 再分配性政策:发挥资源的再调配,以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 构成性政策:对政府机构和组织制度进行设计、变更、完善的组织政策 公共政策功能:指公共政策通过执行在现实环境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公共政策客体:指公共政策实施中将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会受到影响的目标群体 公共政策主体:指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决定、执行、监督等过程的组织、团体、个人。 公共问题: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些公共性社会问题。 政策执行: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以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

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自由裁量权: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拥有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意志,自行判断、自行选择采取最为合适的行为方式及其内容的一种行政权力 权力:就是一个或若干个在社会生活中即使遇到参与活动的其他人的抵制,仍能有机会实现他们自己的意愿能力。 权威:来自某个确定源泉的某些命令被某个确定群体的人们服从的概率。 政策议程:指那些引起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被正式列入商讨、规划、研究的议事程序,以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 政策合法化:指行政首长或相应的立法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按照特定程序使各种提议中的政策方案上升到法律或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 公共政策规划:政策行动主体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民主的程序和方式,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出相应的解决政策问题的办法方案 公共政策决策:政策行动主体围绕一定的价值和目标取向,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竞争、协商、合作确定政策行动最终方案的过程。 公共政策案例: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13小题) 1.(1分)公共政策学在中国形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是在20世纪的() A、50年代 B、6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2.(1分)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3.(1分)"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 B、西蒙 C、拉斯韦尔 D、史密斯 4.(1分)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5.(1分)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A、权威性B、合法性 C、系统性 D、倾斜性 6.(1分)最早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是() A、林德布洛姆 B、洛克 C、科勒曼 D、梅伊克尔扎克 7.(1分)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使用的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是() A、公共政策学 B、政策学 C、政策科学 D、政策分析 8.(1分)公共政策学、政策学、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这些不同的学科名称表达的是() A、同一概念 B、不同概念 C、相关概念 D、同一学科的各个分支 9.(1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咨询的著作() A、《过秦论》 B、《战国策》 C、《论积贮疏》 D、《商君书》 10.(1分)全世界最早的一本政策案例著作可能是() A、《国家论》 B、《政治学》 C、《理想国》 D、《智囊补》 11.(1分)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勒纳 B、拉斯韦尔 C、德洛尔 D、马克思 12.(1分)被人们认作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的公共政策学名著是() A、《经济与社会》 B、《国富论》 C、《战争论》 D、《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13.(1分)公共政策学的发源地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二、多项选择题(8小题,) 1.(2分)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A、分配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控功能 D、规制功能 2.(2分)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3.(2分)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必过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

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 D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

《政策科学》陈振明 名词解释

政策分析: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政策网络:一群相互依赖的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为政策问题的解决与方案的执行而建立的稳定的关系形态 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环境: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起更直接重要的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的作用) 政策制定:指从发现问题都政策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环节所组成的政策形成过程,包括政策议程、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三个基本环节或阶段 政策议程: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方案规划: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结果预测、方案抉择等基本环节 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与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政策法律化:政策向法律的转化,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 政策执行:将政策意图转变为政策结果的行动过程。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意图转化为实际效果,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政策工具: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 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政策变化、改进、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政策监控: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和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政策终结:政策决策者在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结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政策周期:政策救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等阶段后形成一个周期;新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对原政策加以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政策——经济周期:周期性的政策变化使经济发展呈现出经济扩张期和经济紧缩期的交替变化中,使经济发展随周期性的政策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周期

公共政策概论-04任务(1)

公共政策概论04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 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B. 企业 C. 个人 D. 社会组织 满分:2 分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利益 B. 权力 C. 公共 D. 权威 满分:2 分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 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 公共政策主体 B. 公共政策客体 C. 非官方决策主体 D. 执政党 满分:2 分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满分:2 分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满分:2 分 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满分:2 分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满分:2 分 8.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满分:2 分 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 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

2017公共政策概论习题及问题详解

2017公共政策概论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A )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 )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 )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6. (A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7. 国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C )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8. 荷兰经济学家(D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9. ( 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11. (B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12.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 )地位。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2)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4.决策权力,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13.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基本掌握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14.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政策方案是粗线条的设计。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15.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6.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17.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重点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18.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19.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20.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21.顺序决策思维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这种思维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22.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23.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24.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命名。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25.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26.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27.“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使用的。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28.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

公共政策概论.docx

公共政策概论 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 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 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 出的。 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 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 经济利益的手段。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 形式。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尔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 常状态)的失效。

14、(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浴盆模型)。 16、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要认 真考虑的。 17、人们把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 同与(内化)。 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 1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 一起的。 20、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 21、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 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 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22、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公事公 办”,)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 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23、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 思维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 24、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是或 者应当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 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公共政策分析名词解释题

公共政策分析名词解释题

————————————————————————————————作者: ————————————————————————————————日期:

名词解释(100题) 1)、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 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 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 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9)、政策宣示: 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11)、公共政策评价 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作业答案87.5分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87.5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7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政策执行前进行分析与判断并带有预测性的评估,应该注意 的事项不包括以下哪项(): ( D ) A. 准确把握问题、实施对象的发展趋势 B. 重视对政策效果的事先评估 C. 决策模型的合理性 D. 政策的可行性 2. 政策方案可比的条件要坚持两条重要原则,即政策的( ): ( A ) A. 完整性、统一性 B. 完整性、预测性 C. 预测性、统一性 D. 预测性、最优性 3. 不同备选政策方案的比较应满足以下可比条件(): ( B ) A. 政策收益的可比性 B. 政策模型的可比性 C. 政策费用的可比性 D. 时间的可比性 4. 公共政策方案收益性角度分析,政策的收益的性质必须可以比 较,如伦理道德,社会心理等是指方案收益的()方面。 ( D ) A. 量 B. 预测 C. 执行 D. 质

5. 为了对各个方案进行政策费用的比较,费用的之间必须具有一 定的可比性,以下哪项不包括在内(): ( C ) A. 构成 B. 计算方法 C. 数目 D. 计算单位 6. 公共政策问题是()的必要行动。 ( B ) A. 个人 B. 政府 C. 企业 D. 社会团体 7. 当公共权力主体意识到社会公共问题已经妨碍(),充 分了解公众的公意注并认同这种公众的政策要求时,公共问题就变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 A ) A. 整体社会发展 B. 经济发展 C. 文明进步 D. 社会制度创新 8. 以下各项对公共政策问题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C ) A. 已被大多数人觉察、认同、感受 B. 其是指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的问题 C. 是主观存在于人们思维中的 D. 通过社会中的团体与个人表达出来的问题 9. 公共政策的制订过程是一个()过程,多方面在相互冲 突中获得平衡。 ( D ) A. 冲突 B. 协商 C. 压制

公共政策概论04任务习题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04 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A )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B. 企业 C. 个人 D. 社会组织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 A. 利益 B. 权力 C. 公共 D. 权威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 A. 公共政策主体 B. 公共政策客体 C. 非官方决策主体 D. 执政党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 )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6. (A)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C )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8. 荷兰经济学家(D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9. (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11. (B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12.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 )地位。 A. 权威 B. 重要 C. 次要 D. 枢纽 13. 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B )。 A. 效果评估 B. 可行性评估 C. 风险评估 D. 价值评估 14.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C)。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题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1)、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 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 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 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9)、政策宣示: 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11)、公共政策评价 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育明教育 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 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 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这里又说了一遍关于问题,社会问题的定义,我不再重复。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成为政策问题,这在前面也说过,有的不需政府解决,有的政府不能解决,有的政府不愿解决。最终,公共政策问题的正式定义是: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即是“公共政策问题(概念)的内涵” 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首先是客观的社会问题 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和感知:社会多数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后者少数有识之士意识到问题潜在的严重性 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社会问题产生之后,价值利益的冲突就会在不同的主体之间产生了,当这 种冲突激烈到一定程度时,(要求解决它的呼声也会相应高涨)就会引起当局的重视和行动 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某一主体如果想将某一社会问题转化成公共政策问题往往需要借助组织的力量 5.政府的必要行动:政府往往会选择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和能力范围内的,与自身利益一致的问题采取 行动,而且政府的必要行动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最后一部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关联性;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育明教育注:邓恩的观点) 1.关联性:政策问题往往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增加了解决政策问题的难度,要求树立整 体协调的观念 2.主观性:一方面,一个社会问题能否成为政策问题依赖于人们对它的主观感知;另一方面,对某一政 策问题认识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如何界定)依赖于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取向。正是政策问题的这一特性才导致了前面所说的第三类错误

小册子公共政策概论选择和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A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利益。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权威性的分配。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系统性。 5.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A社会问题。 6.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B目标群体。 3.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C全球性。 3.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小论证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2.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C政策方案规划。 1.公共政策评估是对A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 2.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B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5.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B价值判断。 6.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A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6.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A《政府过程》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1.D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3.B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2.B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3.C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5.B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1.C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政策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6.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大众传媒。 3.在经济学范畴中,正负效应的总和是B个人福利。 5.在自上而下研究途径中政策被视为高层决策者的A财产。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一大特点是A党政二元结构。 1.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D威廉?邓恩。 4.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C詹姆斯?E?安德森。 4.自上而下模式是以C古典的行政模式为基础的。 6.自下而上研究途径以A组织中的个人为出发点。 2.“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B德瑞。 1.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A社会问题。 3.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C多样性 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生产力。 5.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C政策目标。 1.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枢纽地位。 3.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B重视理性。 1.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C政策执行 2.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 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A《执行》出版作 为标志。 3.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A评估准备。 1.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 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B政治学。 1.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 政策的学科是A经济学。 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 指A自然地理环境。 2.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A利益。 3.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 途径的是学者B保罗?A?萨巴蒂尔。 2.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 配是学者C戴维?伊斯顿。 5.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 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 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公共政策 主体。 2.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 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 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B西奥多?罗威。 4.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被称为B目标群体。 1.从系统论角度看,A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资、信息和能 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 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4.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B国内政策 环境。 6.文化环境不包括D心理文化。 1.荷兰经济学家D科臣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 分类的学者。 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公共责任。 4.首选的政策工具是B自愿(自主)性工具。 6.《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A欧文?E?休斯。 4.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公共政策分析和 规划的初步方法》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 捷计算方法。 6.由负责政策制定的具体组织来进行的是A功能论 证。 4.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坎贝尔的A实验理论。 5.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D前提。 6.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A基础。 4.福利经济学之父是B庇古。 4.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 准则是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1.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 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B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 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3.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C利益纠纷。 5.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诺斯。 3.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托马斯?戴伊。 2.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将C制度看作 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和经济 发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1.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A实证主义哲学。 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A系统性B互动性C联 动性与定向性D复杂性和多样性E稳定性与突发性。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选择 B综合C分配D落实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B非官方决策者C官方决 策者。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1.公共政策环境主要包括A国内政策环境B国际政 策环境。 2.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A以“问题感知” 体悟“问题情境”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D以“问题陈述” 建立“正式问题”。 5.公共政策环境的特点包括A系统性B互动性C联 动性与定向性D复杂性和多样性E稳定性与突发性。 4.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A评估准备B评估实施C 评估总结阶段。 2.公共选择理论的特征有A个人主义的方法论B理 性经济人假设C交易政治学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进行分析。 5.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体现在A政治领域的合法性 功能B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功能C社会领域的凝聚 性功能D法律领域的限权和授权功能。 2.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B精英分析模 型C集团分析模型。 4.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它的含义 包括A集体性D规则性。 5.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政府源自个人间 的社会契约B政府职能C政府失灵。 3.价值分析标准的类型分为A义务论标准B目的论 标准C本质论标准D品德论标准。 4.价值评价的一般原则是A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 一B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C兼顾与急需的统 一D择优与代价的统一。 2.经济学从稀缺性角度看待人类行为,主要包括 ABCD 3.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采用的检验社会经济福利的标 准是C国民收入的大小D国民收入的分配。 1.帕顿和沙维奇认为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A描述 性理论B规范性理论C批判性理论。 4.政策的导向是B观念D行为的导向。 4.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A相互 联系B相互依存C相互影响D相互作用。 4.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 件B属于政府职能权限范围内的事务C属于政府能 力范围内的事务。 1.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B目标D方 案。 2.政策执行的特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B“服从” 观点C“务实”观点。 1.政策效果评估包括C事实层面D价值层面内容的 整合性评估。 3.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 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 择,大致的选择有B政策补充C政策修正D政策终 止。 3.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A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 B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等小集团利益C整个政府的 机构利益。 5.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 为A官方决策者B非官方决策者。 1.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根据受“问题”影 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A分配性问 题B调节性问题C再分配问题。 3.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 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A政治领导者B 危机事件C抗议活动D传媒曝光。 2.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 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A技术可行性B经济和财 政可行性C政治可行性D行政操作可行性。

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1 公共政策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2.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3.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MichaelS.Scott)和彼德G.W.基思(PeterG.W.Keen)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4.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 公共性社会问题。 5.公共政策时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6.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物,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形式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 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8.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有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他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 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10—15人)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 集体判断。 9.决策支持系统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和彼德G.W.基恩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 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机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 机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C),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倾斜性D.系统性 2.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A),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权力B.利益C.关系D.制度 3.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B)”.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不闻不问B.公事公办C.退避三舍D.积极介入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D)提出并使用的。 A.贝塔朗菲B.麦克纳马拉C.美国国防部D.兰德公司 5.公共利益是公众(A)的资源和条件。 A.共享B.共同拥有C.共同创造D.独享 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B)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惩罚性C.温和性D.权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