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代谢综合征1

最新代谢综合征1

最新代谢综合征1
最新代谢综合征1

代谢综合征1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1)腹部肥胖或超重,(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3)高血压及(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

1988年Reaven 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 ”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TP 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见附表1~3)。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 Ⅲ定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

ATP 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其集簇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目前已成为心内科和糖尿病(DM)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但国内外至今对它的认识争议颇多。本文就MS的定义!发病机制以及对IR认识方面的进展作简要介绍。

1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临床医师几乎在应用胰岛素治疗不久就认识到,2型DM和肥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1988年,Reaven 等[1]通过胰岛素敏感试验,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存在IR,于是将IR/高胰岛素血症伴随存在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耐量减低的集结状况称为X综合征(SyndromeX),并注意到它所致CVD的危险性"Framingham研究认识到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低减和吸烟都是CVD的独立危险因子[2];IR和高胰岛素血症都与这些危险因子相关,很可能是它们的共同病根,由此改称为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IRMS)"但IR是否是这些代谢异常聚集的唯一或者根本的机制,尚存

争论,目前多采用更接近临床的命名)))代谢综合征(MS)[3]"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推出关于MS的工作定义,但需要测定糖耐量和采用钳夹技术评估R,此方法不实用[2]"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专家组在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检测!评估和治疗第三次报告(ATP)实施纲中提出根据临床命名的MS需有如下特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cm;高甘油三酯血症(TG):TG>116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低:男性<110mmol/L,女性<113mmol/L;高血压:血压\130/85mmHg(1mmHg=01133kPa);空腹高血糖:空腹血糖\611mmol/L"凡达到3种以上的代谢异常就可以诊断MS而无需测定IR!胰岛素水平!炎症指标(如CRP,C反应蛋白)和凝血机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抑制因子21,PAI21)[2,4]"自从ATP提出MS定义后国内!外广泛开讨论,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现将最近可查找到的各家有关MS 的定义汇总(表1)[2~5,8]"目前报道采用最多的仍是ATP的准"ATP的定义偏重临床,比较简明,有利于防治,但公布后仍有许多争论,如ADA 提出空腹血糖应<516mmol/L,确诊的DM应不包括在MS内"还有不少学者提出应增LDL2C!体重指数(BMI)!CRP!尿酸!微量蛋白尿

PAI21和吸烟指标,甚至脂肪细胞因子2瘦素(Leptin)[6]和脂联素(Adiponectin)[7]等,但未经长期前瞻性观察能否增加诊断MS的敏感性!特异性,也未经治疗后检验是否降低了CVD的发病"今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又新推出了MS的所谓全球定义[8],将中心性肥胖(以腰围判断,中国人男性>90cm,女性>80cm)作为核心,其他4项与ATP的指标相同,其中空腹血糖\516mmol/L,合并其他二项则可诊断,

但其可行性尚待进一步检验"Ford根据ATPMS标准,从流行病学角度统计出美国成人中患MS者高达23%[9]。近来的调查还显示,MS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在儿童和青少年也有较高患病率[10]。有人提出ATP关于MS的诊断指标似乎太低,以至使患者人数被过度夸大,但是专家小组是根据以下证据来制定的,除危险因子的绝对值以外还强调了危险分层[2]。

一、代谢综合征的诊断

1、IDF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新定义

诊断代谢综合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中心性肥胖(欧洲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不同种族腰围有各自的参考值)

(2)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任二项:

◆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g/dl(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mg/dl (0.9mmol/l),女性<50mg/dl(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血压升高:收缩压≥130或舒张压≥85mm 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

◆空腹血糖(FPG)升高:FPG≥100mg/dl(5.6mmol/l),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应治疗。如果FPG≥100mg/dl

(5.6mmol/l)强烈推荐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OGTT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要。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

⑴、超重和(或)肥胖BMI≥25.0Kg/M2

⑵、高血糖FPG≥6.1mmol/L(110mg/dl)和(或)2hPG≥7.8

mmol/L(140mg/dl),和(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

⑶、高血压SBP/DBP≥140/90mmHg,和(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

⑷、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 mmol/L(110mg/dl),和(或)空腹血HDL_C<0.9 mmol/L(35mg/dl)(男),<1.0 mmol/L(39mg/dl)(女)

3、国际糖尿病联盟儿童和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2007)

6≤年龄<10(岁):

肥胖:腰围≥第90百分位

不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但腹型肥胖者建议减肥;而有下列家族史者建议进一步检查: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肥胖

10≤年龄<16(岁):

肥胖:腰围≥第90百分位;若成人界点较低则取成人界点

同时至少2项:

(1)FPG≥5.6mmol/L(100mg/dL)(建议葡萄糖耐量试验)或已是2型糖尿病

(2)收缩压≥130mmHg(17.3kPa)或舒张压≥85mmHg(11.3kPa)

(3)HDL-C(mmol/L)<1.03

(4)TG(mmol/L)≥1.70

年龄≥16(岁):

肥胖:腰围值因人种、性别不同

同时至少2项:

(1)FPG≥5.6mmol/L(100mg/dL)或已是2型糖尿病

(2)收缩压≥130mmHg(17.3kPa)或舒张压≥85mmHg(11.3kPa)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3)HDL-C(mmol/L)<1.03(男),<1.29(女)或已调脂治疗者

(4)TG(mmol/L)≥1.70或已调脂治疗者

4、不同种族的腰围参考值

中心性肥胖很容易通过腰围而获得,下表是按照性别和种族(不是居住地)分组,IDF认为这些综合各种不同来源的切点很实际,而且我们还需要对这些数据不断更新使腰围的切点更能够充分反应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

※为了将来更好的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欧洲起源的人口的流行病学研究应该采用欧洲和北美这样两个切点。

虽然美国在临床诊断代谢综合症时对所有种族的人群均采用较高的切点,但是我们强烈推荐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分析时对于不同的种族要使用不同的腰围的切点。同样,日本或南亚人采用的腰围的标准也适用于移居国外的日本和南亚人,而与其居住地无关。

不同种族的腰围参考值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第44卷第1期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V01.44,No.12010年2月JOURNALOFHARBINMEDICALUNIVERSITYFeb.,201095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 吴南楠1’2,李强h (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2.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1100)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R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905(2010)01-0095一04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高尿酸血症等合并出现为其主要特点,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的临床症候群。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MS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临床和公共卫生共同面临的危机,其发病率已达到流行病的规模。由于MS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并逐年增长,且与众多的临床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国专家及学者关注。 目前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它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超重和内脏型肥胖是引起血脂紊乱、高血压和高血糖的基础,也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环节。 1IR 胰岛素在体内有多方面作用,包括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葡萄糖利用和能量生成、抑制脂肪分解,加强细胞增殖和分化、保护细胞功能。此外,胰岛素还有抑制脂肪酶抗脂解作用。目前还证明胰岛素有抑制黏附分子、单核细胞化学吸引的表达和NF.KB的激活等抗炎症和抗动脉粥样化作用‘¨。 胰岛素作用的细胞生物学基础是通过胰岛素的信号转导途径,即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实施的。胰岛素受体不仅存在于肌肉、肝脏及脂肪细胞,近年来发现在胰岛的两类主要细胞B和Ot细胞上均存在胰岛素受体【2J。胰岛素受体 [收稿日期]2009—02—25 [基金项目j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课题(GA07C303107);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课题(2007AA3CS084) [作者简介]吴南楠(1982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数目及功能发生异常,都将影响胰岛素的作用,从而导致IR旧J。所谓IR是指机体组织或靶细胞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或反应性降低,因而正常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物效应。绝大多数MS均伴有IR。IR是MS病理、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机体IR在外周组织(肌肉和脂肪)主要表现为胰岛素促进骨骼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并加以利用或储存的能力减弱;在肝脏则表现为抑制肝糖原输出的能力减弱旧o;13、仅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发生障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合成,所以“胰岛细胞自身抵抗”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胰高糖素分泌异常、胰岛B细胞代偿增生不良、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1。 2肥胖 许多MS患者都存在肥胖、营养过剩、贮脂过多等异常。目前,学者普遍认为,肥胖作为MS的主要始发因素,可诱导机体IR的发生,继而诱导机体葡萄糖耐受不良、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症状的出现HJ。 内脏型肥胖较皮下脂肪增多更容易发生MS,此与内脏脂肪的代谢及解剖特点有关。腹腔内脏脂肪细胞对甘油三酯的摄取是皮下脂肪细胞的1.5倍,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有更高的脂肪分解速率。内脏脂肪形成后,肥大的脂肪细胞脂解增强,大量脂解产物.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进入肝脏。多方面影响机体物质代谢,增加MS各组分的患病风险。主要作用机制是【3J:①肝脏内FFA氧化增加,抑制肝糖原利用,并下凋肝脏的胰岛素受体,减少胰岛素结合,形成肝胰岛素抵抗;同时,血循环中FFA的升高,使肌肉中FFA氧化增加,通过葡萄糖.脂肪酸循环,使葡萄糖氧化利用减少,形成外周胰岛素抵抗。 ②FFA和甘油三酯进入肝脏,提供充分的糖异生原料,使肝糖原输出增加。③FFA是甘油三酯合成的原料,肝内甘油三酯及其有关脂蛋白如极低密度脂 万方数据

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标准出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22842977.html, 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标准出炉 作者:卫文 来源:《家庭医学》2018年第06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学科带头人傅君芬教授牵头完成的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腰围和身高的比值能更好地评估儿童中心型肥胖,率先建立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和诊治规范。近日,该成果获得2017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据介绍,我国儿童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已达20%.且儿童肥胖有70%—80%可延续至成年。因此,对儿童青少年肥胖早期识别并干预,对成年期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至关重要。但是,我国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不明确,诊断标准缺乏,为防治带来困难。傅君芬团队围绕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开展长达10余年的系列研究,对22197名6岁到16岁的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指数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建立腰围百分位数据库和血脂分布圖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腰围和身高的比值能更好地评估儿童中心型肥胖,并论证了腰围/身高界值对代谢综合征及组分异常风险的预报能力,率先建立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和诊治规范。具体来说,对男孩而言,6岁到16岁期间,腰围和身高的比值若大于等于0.48;对女孩来说,6岁到10 岁期间,腰围身高比值大于等于0.48,10岁到16岁期间这个比值大于等于0.46.就属于儿童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 傅君芬还提醒,腰围不是腹部最细的那一圈,而是肚脐以下1厘米处这一圈。据悉,该成果已向国内近百家医院推广,对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早期检出、早期干预和规范诊治水平,有效减少成人期心血管病发病数等具有重要意义。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1)腹部肥胖或超重,(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3)高血压及(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 1988年Reaven 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 TP 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见附表1~3)。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 Ⅲ定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 A TP 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其集簇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目前已成为心内科和糖尿病(DM)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但国内外至今对它的认识争议颇多。本文就MS的定义!发病机制以及对IR认识方面的进展作简要介绍。 1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临床医师几乎在应用胰岛素治疗不久就认识到,2型DM和肥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1988年,Reaven等[1]通过胰岛素敏感试验,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存在IR,于是将IR/高胰岛素血症伴随存在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耐量减低的集结状况称为X综合征(SyndromeX),并注意到它所致CVD的危险性"Framingham研究认识到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低减和吸烟都是CVD的独立危险因子[2];IR和高胰岛素血症都与这些危险因子相关,很可能是它们的共同病根,由此改称为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IRMS)"但IR是否是这些代谢异常聚集的唯一或者根本的机制,尚存争论,目前多采用更接近临床的命名)))代谢综合征(MS)[3]"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推出关于MS的工作定义,但需要测定糖耐量和采用钳夹技术评估R,此方法不实用[2]"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专家组在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检测!评估和治疗第三次报告(ATP)实施纲中提出根据临床命名的MS需有如下特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cm;高甘油三酯血症(TG):TG>116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低:男性<110mmol/L,女性<113mmol/L;高血压:血压\130/85mmHg(1mmHg=01133kPa);空腹高血糖:空腹血糖\611mmol/L"凡达到3种以上的代谢异常就可以诊断MS而无需测定IR!胰岛素水平!炎症指标(如CRP,C反应蛋白)和凝血机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抑制因子21,PAI21)[2,4]"自从ATP提出MS定义后国内!外广泛开讨论,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现将最近可查找到的各家有关MS的定义汇总(表

最新代谢综合征1

代谢综合征1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1)腹部肥胖或超重,(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3)高血压及(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 1988年Reaven 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 ”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TP 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见附表1~3)。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 Ⅲ定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

ATP 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其集簇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目前已成为心内科和糖尿病(DM)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但国内外至今对它的认识争议颇多。本文就MS的定义!发病机制以及对IR认识方面的进展作简要介绍。 1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临床医师几乎在应用胰岛素治疗不久就认识到,2型DM和肥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1988年,Reaven 等[1]通过胰岛素敏感试验,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存在IR,于是将IR/高胰岛素血症伴随存在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耐量减低的集结状况称为X综合征(SyndromeX),并注意到它所致CVD的危险性"Framingham研究认识到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低减和吸烟都是CVD的独立危险因子[2];IR和高胰岛素血症都与这些危险因子相关,很可能是它们的共同病根,由此改称为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IRMS)"但IR是否是这些代谢异常聚集的唯一或者根本的机制,尚存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与营养调理dci[2020最新]

IDF的新定义 诊断代谢综合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代谢综合征 1、中心性肥胖(欧洲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不同种族腰围有各自的参考值); 2、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任二项: (1)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g/dl(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mg/dl(0.9mmol/l),女性 <50mg/dl(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3)血压升高:收缩压?130或舒张压?85mm 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 (4)空腹血糖(FPG)升高:FPG?100mg/dl(5.6mmol/l),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应治疗。如果FPG?100mg/dl(5.6mmol/l)强烈推荐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OGTT 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要。 诺金科健康管理学院提示:代谢综合征必须的关键营养素 1.D-手性肌醇 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D-手性肌醇(DCI )除了具有肌醇促进肝脏脂代谢功能外,还具有如胰岛素增敏作用,降血糖,改善多囊卵巢综合症( PCOS) 患者的排卵情况,调节激素平衡,改善月经失调,以及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特殊的生理功能。尤其是来自水培苦荞麦苗的dci,效率更高,更易吸收。 2.有机硒 糖尿病对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朋友来讲已不太陌生。它被人们称为“富贵病”,并和肿瘤、心血管疾病一道被列为对现代人危害最大的三大慢性疾病。最近的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普遍缺硒,其血液中的硒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 补充微量元素硒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病人的各种症状,并可以减少糖尿病病人各种发症的产生机率。糖尿病患者补硒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病情的加深、加重。 糖尿病患者补硒有利于营养、修复胰岛细胞,恢复胰岛正常的分泌功能。以水培苦荞麦苗的有机硒为最优选择。 3.蜂胶 巴西蜂胶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可以增强体力,增强免疫力,能对抗因糖尿病引起的伤口不易愈合和溃疡症状。 4.南瓜籽油 德国营养学家经过长达8年的研究发现南瓜籽油有独特的营养和功效: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B-Sitostesin和亚麻油酸等,能有效处理人体内脂肪、胆固醇、对防止动脉硬化,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 当然还有其他如欧米伽三、纳豆激酶、姜黄素、维E、维C等等,限于篇幅不以展开,详情可咨询诺金科健康管理学院微信公众号。 CDS的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

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新定义

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 合征新定义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对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新定义的再认识 代谢综合征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 糖耐量减低、糖尿病、肥胖、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等分别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大为增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并不了解该综合征的各种成份为什么先后或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或同一家族中,因此称其为X综合征。1988年Reaven首先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认为胰岛素抵抗为其发病基础。鉴于此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联系密切,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新定义颁布的原由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 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TP 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标,对代谢综合征作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 ATP 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 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对代谢综合征统一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的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IDF代谢综合征新标准 IDF新诊断标准强调以中心性肥胖为基本条件(根据腰围判断),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任意2项: ●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 mg/dl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 mg/dl mmol/L);女性 <50 mg/dl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或舒张压≥85 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 ●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00 mg/dl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 若空腹血糖≥100 mg/dl mmol/L),为明确有无糖尿病,则强烈推荐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OGTT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需。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能否应用于临床实践

?述评?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能否应用于临床实践 祝之明 关键词:代谢疾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126(2007)0820505203 作者单位:400042重庆,全军高血压代谢病中心重庆市高血压研究 所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 近年来有关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 )的诊断标准能否应用于临床实践,一直存在争议。争议主要源自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和美国心脏协会(A HA )的部分专家,争论的主要焦点为MS 标准的临床适用性及对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防 治有无指导意义[1,2]。回顾历史,MS 的概念最先由 一些学者提出,如Hanefeld 提出MS 、Reaven 提出X 综合征、De Fronzo 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 )、Kaplan 提出“死亡四重奏”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含义类似。1998年W HO 作为世界权威学术组织首先提出MS 的诊断标准,并于2002年确定了MS 的国际疾病编码:ICD 292277.7。其他的一些学术组织,如美国内分泌学会与美国内分泌医师学会(ACE/AACE ),欧洲胰岛素抵抗研究组(EGIR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 ECP 2A TP Ⅲ),A HA/N HLBI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及中国糖尿病学会先后均提出内容相近的MS 诊断标准[3]。从近年的实践来看,几个MS 诊断标准的应用促进了临床对MS 的理解和多重危险因素控制的认识,推动了MS 的深入研究,但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如何认识MS 诊断标准的临床适用性 虽然MS 的诊断标准由糖尿病学家和代谢内分 泌专家率先提出,并得到心血管领域专家的广泛认可和应用,但最近糖尿病和内分泌学界的一些学者,如Kahn 和Reaven 对MS 提出质疑,建议临床不要应用MS 的概念及其诊断标准,其主要理由为:MS 的本质究竟是一种病或是几种病的复合体并不清楚,MS 诊断标准提出的依据也不充分,其临床价值并不明确,MS 与其单一组分比较并没有显著增加心血管危险,缺乏MS 干预指南,易误导医师和增加患者的负担。A HA 和IDF 的专家对此提出了反 驳,如Grundy 和Zimmet 指出,MS 是一种代谢源性的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能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 )和糖尿病的危险性,MS 诊断标准易为临床医师理解和应用,其治疗策略为生活方式改变和利用现有指南进行综合干预,主要的目标为防治ASCVD 和糖尿病[4~6]。从近年的实践来看,W HO 、A TP Ⅲ和IDF 等几个诊断标准已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几个诊断标准对CVD 和糖尿病的预测价值并无太大的差异,A TP Ⅲ和IDF 诊断标准更便于实际运用。W HO 诊断标准中,体重指数(BM I )作为肥胖指标,未能反映腹型肥胖的特征,而纳入标准中的胰岛素抵抗(IR )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又较为复杂[7]。因此,W HO 的MS 诊断标准更适合用于研究。2 如何评估IR 和腹型肥胖在诊断中的作用 IR 和腹型肥胖均是MS 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特 征,应如何在MS 诊断标准中体现?BM I 、腰围和腰 臀比等指标可较好反映肥胖的程度和类型。虽然这些指标在定量判断脂肪分布方面不如CT 和MRI ,但与影像学检查结果有较好相关性。因此,肥胖的诊断易于掌握和应用。IR 的判断则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简易准确评估IR 的方法。一些反映IR 的指标,如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释放试验、糖耐量试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2IR 指数)等在评价胰岛细胞功能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反映IR 的金标准方法,即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则较复杂,难以在临床推广。应注意,IR 反映的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受遗传和环境影响,个体差异较大(25%~50%),也可见于部分健康人群。虽然MS 的几个组分与IR 关系密切,常伴随存在,但难以明确几者间的因果关系。此外,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也对IR 有显著影响。因此,MS 诊断标准中IR 状况尚难以评估,也

代谢综合征的综合治疗

1 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 S )好发于现代文明社会,美国成年人中大约24 %的人患有M S ,年龄大于50岁的人患病率为44 %左右[1 ]。我国成年人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约1/6 的人群患有M S ,其中超重及肥胖者M S的患病率分别为21.6 %及2916 %[2 ]。若按此推算,中国至少有1 亿以上M S 患者。 2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 2005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 F )关于M S 的最新定义[3 ]:中心性肥胖(腰围:中国男性>90 cm ,女性>80 cm ),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任两项:(1 )T G >150 mg /dl(117 m mol/L ),或已接受相应治疗;(2 )H D L2C ,男性<40 mg/dl(110 m mol /L ),女性<50 m g/dl(113 m mol/L ),或已接受相应治疗;(3 )收缩压≥130 m m H g 或舒张压≥85 m m H g ,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4 )空腹血糖≥100 mg/dl(516 m mol/L ),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2 型糖尿病。 3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M S 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通过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发现M S 发生的核心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2sistance ,IR )[4 ]。IR 是指胰岛素经典的靶器官,如肝脏、骨骼肌及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其它器官如血管、心脏、肾脏等也存在IR 。当个体存在IR 时,随着病程的进展,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多种代谢异常,临床上表现为向心性肥胖、血脂紊乱(典型的脂谱为高T G 血症、低H D L2C 及小而致密的L D L2C 增高)、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纤溶系统异常、高尿酸血症、微量白蛋白尿以及多囊卵巢等症状。认清了M S 的发病机制,在治疗时就可以有的放矢,不仅要纠正各种代谢紊乱,更应该针对IR 这一发病基础,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才能有效地进行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防治。 4 代谢综合征的综合治疗 M S 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治疗的基本策略是以改善IR为基础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无效时考虑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作为长期干预的基础措施,最终目标是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高胰岛素血症、调节脂代谢异常、降低 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药物治疗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减轻糖毒性和脂毒性,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纠正血脂紊乱,恢复内皮功能及抗炎等作用。 411 非药物治疗 合理的饮食、适量运动可改善IR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防止代谢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取得明确循证医学证据的研究有中国大庆研究、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iabetes pre2vention program ,D PP )研究及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ia2betes prevention study ,D PS )等。

代谢综合症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1)腹部肥胖或超重,(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3)高血压及(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 1988年Reaven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A TP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Ⅲ定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ATP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其集簇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目前已成为心内科和糖尿病(DM)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但国内外至今对它的认识争议颇多。 代谢综合症是指腹部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微量白蛋白尿等病理现象共同聚集在同一患者身上的征候群。 代谢综合征至少包括以下8个“高”:高体重(包括超重或者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血脂异常症)、高血黏稠度、高尿酸血症、高脂肪肝发生率,以及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 80余年前,人们首次意识到MS的存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探索,迄今已经达成的共识是:其一,统一使用“代谢综合征”这一名词来概括相关临床表型;其二,这组表型的主要成分是:肥胖、血脂代谢异常、血糖升高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根据已有定义,不同人种/国家、不同性别、年龄组的MS患病率大约在10%~50%不等,总体上大约占人群的四分之一患有MS。一个最新的大型横断面调查发现,中国大陆地区年龄标化的患病率[依据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TPⅢ)定义]为9.8%,女性17.8%。不管这些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