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

精品文档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提升思维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

新县福和希望小学:匡俊

【活动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活动背景】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生活,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广角”过程中较有兴趣。《数学广角——烙饼问题》就是以“烙饼”这一常见的生活原态为载体,构建了理想化的“问题模型”:一个锅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都要烙3分钟。需要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对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分析、比较,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了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最佳方法的意识,进而渗透统筹、优化、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烙饼的实践活动,学生自主概括出烙多张饼的规律,计算烙多张饼的时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

精品文档

3.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重点】

体会统筹思想的作用,找到烙饼问题中的规律。

【活动难点】

烙三个饼的方法

【活动准备】

圆纸片、纸锅、表格、课件

【活动方法】

自主探究、教师引导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吃早点时,老师吃到了非常爱吃的食品,(出示饼)。饼刚做出来时是不能吃的,必须先放入锅内……?

生齐:烙一烙。

师:把刚做出来的饼放入锅内,先烙熟一面,再烙熟另一面,烙熟一面大约需要3分钟,这时饼就能吃了,这个过程叫烙饼,(板书:烙饼)。同学们烙过饼吗?

生齐:没有。

师:同学们愿意跟老师一同来烙一回饼吗?

(学生跟随课件的演示,先烙熟饼的一面,再烙熟饼的另一面)师:烙熟一张饼需要几分钟?

生:6分钟。

.

精品文档

[评析:从生活中的吃饼,到经历烙饼过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探究,体验优化

1、烙偶数张饼的方法

师:这一天,小红家也在烙饼,让我们一起到小红家的厨房中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每张饼要烙两面,烙一面需3分钟,锅里每次最多只能同时烙两张饼,我和妈妈各一张,怎样才能尽快吃到饼?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要烙两张饼。

生2:我知道了烙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我还知道了锅内最多只能烙两张饼。

师:下面同学们以数学书为锅,以圆片为饼,一起来烙烙饼,看看怎样尽快的烙熟两张饼。(课前教师为每位学生发了两个直径略小于数学长度一半的圆片)

两分钟以后

生1:把两张饼同时放入锅中烙,6分钟就能烙好。

师:为什么烙一张饼用了6分钟,烙两张饼也只用了6分钟呢?

生:因为这两张饼是同时烙的。

师:锅一次最多能烙两张饼,两张饼同时烙,锅内尽可能不空,就能节省时间。

师:那么烙好4张饼需要多少时间呢?(出示表1)

.

精品文档

生1:把4张饼分成2个2张来烙,烙熟2张用6分钟,烙熟4张就要用12分钟。

师:烙4张饼的方法与两张饼一样,锅不空。4张饼是两张饼的2倍,烙饼时间也是两张饼的2倍,正好是12分钟。

师: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推算出烙6张饼至少要多少分钟吗?

生:烙6张饼的方法与两张饼一样,锅不空。6张饼是两张饼的3倍,烙饼时间也是两张饼的3倍,正好是18分钟。

师:请同学们观察表格,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烙的饼子都是双数。

生:双数饼两张两张同时烙最节省时间。

[评析:先探究双张饼的烙法及烙饼时间,降低了教学难度,并在此过程中,及时捕捉到生成资源,把烙饼问题与倍数关系相结合。]

2、探究烙奇数张饼的规律。

师:烙6张饼至少用18分钟,烙6张饼的一半“3张饼”需要多少时间?

生:9分钟。饼数是一半,时间也应该是一半。

师:同学们仍把数学书当成锅,把圆片当成饼,来探究一下烙熟三张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好吗?

.

精品文档

生:圆片不够。(课前每个学生只拿到了两个圆片)

师:一个人单独操作,圆片肯定不够用,但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圆片够用呢?

学生自觉两人合作进行探究。

生:最少需要12分钟。先烙熟两张饼,用6分钟,还要用6分钟烙熟一张。

师:怎么可能呢,明明算出来是只需要9分钟的呀。要想有所创新,必定要打破常规思维,饼一定要烙熟两面才能取出锅吗?

学生继续以学具操作,探究烙三张饼的方法。

生:我发现了烙熟三张饼只需要9分钟。

学生上台演示

生:把1号、2号两张饼放入锅中。3分钟后,两张饼都只熟了一面。把1号饼取出锅外,2号饼翻一面,再把没有烙的3号饼放入锅中。3分钟以后,1号饼全熟了,取出。3号饼熟了一面,把3号饼翻一面,再把2号饼翻一面,再放入锅中,再过3分钟,三张饼全熟了。

一共只用用了9分钟。

师:这种方法只用了9分钟,每次烙饼,锅都没有空,所以一定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法了。

(课件展示3张饼的最佳烙法。展示后,填写表2)

师:那么怎样用最少的时间烙熟5张饼?

生:先用6分钟烙好2张饼,再用9分钟烙好3张饼,一共用15分钟。

.

精品文档

师:怎样用最少的时间烙熟7张饼呢?

生:先2张2张的烙好4张饼,用12分钟。最后三张饼再交叉烙,需要9分钟,一共用21分钟。(填写表2)

师: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烙奇数饼的最节省时间的方法,是怎样烙的呢?张饼交叉烙。张烙,最后3张生:先22分张饼只需要9由烙[评析:6张饼需要18分钟,从理论上算出烙3分钟,造成了认识冲突,继而启12钟。但学生实际烙3张饼却需要从而机智的突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并促破了教学难点。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必要性,] 进学生自主合

作,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形成模型、应用规律3、3。2把表1和表合成表

.

精品文档

,你能发现烙饼时间与烙饼张数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师:观察表3 吗?3倍。生1:烙饼时间是烙饼张数的张饼,那么最少的烙饼时间等于:如果一个锅每次最多只能烙2生2 饼的张数数乘烙一面的时间。张饼适应吗?师:你说的这个规律,对1张饼,那么烙两张以上的饼,烙2生3:如果一个锅每次最多只能烙饼的最少时间等于饼的张数数乘烙一面的时间。张饼,最少需要多少分钟呢?师:以此类推,老师要烙熟10 30分钟。生:最少需要60分钟,最多可以烙熟多少张饼?师:我烙了张饼。生:最多能熟20发现了烙饼时间与烙饼张数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观察表格,[评析:] 并加以运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三、活动练习张饼时用

到的合理安排的思想,不仅在烙饼时能用,3:在烙师在生活中许多地方,如煎蛋、煎鱼等方面都能用到。.

精品文档

课件出示:一个锅每次最多只能煎2条鱼,两面各需要煎4分钟,煎熟5条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评析:由烙饼拓展到煎鱼、煎蛋,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四、活动总结

师:我想,通过刚才的烙饼和煎鱼,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同学们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如果一个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的方法,就是先2张2张烙,如果最后剩3张饼,就交叉烙,这样做最节省时间。

生2:我知道了如果一个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烙两张以上的饼,烙饼的最少时间等于烙饼的张数乘烙好一面的时间。

生3:我知道了做事情要动脑筋,合理安排,做到节省时间。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今后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开动脑筋,合理安排,以节省时间,有时我们还打破常规思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五、活动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顺应了学生的认识规律,降低了教学难度。

烙饼问题看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学生对烙饼过程却缺乏体验,非常陌生。如果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学生必定不感兴趣。本节课,教师先带领学生体验烙饼过程,再分双数饼和单数饼两个层次来展开教

学过程,顺应了学生的认识规律,降低了教学难度。

2、合理制造认识冲突,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

.

精品文档

本节课先由烙6张饼需18分钟,推导出烙3张饼应该只需9分钟。再由学生操作,操作结果却是12分钟。制造了学生内在的认识冲突,进而启发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

3、操作与思维本结合,处处体现了数学特色。

在本节课中,操作活动始终与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在思考中操作,在操作中思考。并有效的结合了倍数关系、拆数知识,处处体现了数学教学的特色。

.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烙饼这一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应 用。并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 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指导探究“三张饼”的最优化方案 教学难点: “烙饼的数量与时间之间的规律”的探究。 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流程: 一.生活谈话,导入正题。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现在已经是上午的第三节课了,你们饿了吗?你们早餐都吃了些什么?你最喜欢吃的是哪样?老师也和我们班的一些学生一样喜欢吃饼,你们知道吗?这饼里还蕴含了深刻的数学问题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活中的“烙饼问题”2.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烙饼是我国北方人比较喜爱的一种面食,它主要原料是面粉,加入鸡蛋、芝麻、辣椒油、小葱等,类似于我们南方的煎饼。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开放设问,瞬间激活了学生思维,诱发了探究动机;然后板书,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奔探究主题。] 二.创设情境,探索策略。 这不小丽家来了些客人,她妈妈正在厨房忙着烙饼给大家吃呢。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1.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 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 2.教师追问,在这信息中,你认为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入解读数学信息: (1)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认识: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指的

是锅里面最多能同时放下两张饼。如果只有一张饼时也可以只放一张。)(2)两面都要烙呢?(一张饼的正面要烙,反面也要烙。)师强调: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可以把先烙的一面叫做正面,后烙的一面叫做反面。 【设计意图:“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是活动的基础,是操作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点和前提。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在解读主题图时,常表现为照本宣科,浅尝辄止。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通过对信息的解读,使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深入理解内涵,使学生深刻理解到烙饼的规则。】(二)观察法,探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 1.明确烙1张饼的时间 让学生说出时间,并说出具体烙法。在说烙法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圆片直观演示,加深学生对烙饼过程的直观认识。并完成板书 2.研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 设问:如果要烙2张饼呢?需要几分钟?(在黑板上贴上“2张饼”)配合手势(1)同桌互说:你是怎样烙的?所用时间是多少? (2)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时,师配合手势直观演示,让学生具体明白不同烙法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完整口述。 (3)比较优化两种方案。 设疑: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让学生从两种方案中比较得出:第二种方案好,原因是节省时间,只需要6分钟就可烙好两张饼,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4)渗透用表格记录烙饼方法。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填好表格: (5)设疑:一张饼和两张饼的张数不同,但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为什么? 最后师小结:这就是烙两张饼的最佳方法,并板书:2张(同时烙)6分钟【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首先让学生探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降低思维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同时在解决2张饼的问题上让学生初步体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统计》 宋门学区军王小学 —I-R 芬 2013-4-1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学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当探究进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不急于求成,而是充分信任、肯定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当学生投入到自己乐于探究的活动中,非常乐于用自己的方法来自主探索知识时,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 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教学过程: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我们班上要出两个节目,大家觉得我们可以出什么呢? 生: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师:不错,合唱、舞蹈、小品、乐器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这四类节目中选出两个,我们怎么决定出哪两个节目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老师想让大家投票来决定,下面老师请每组讨论出两个节目,等会投票。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 1.收集数据的过程师:我们要知道哪两个节目的票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来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 师: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组长就把讨论结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书写顺序画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配上音乐伴奏曲) 2.整理数据的过程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让学生体验探索和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课件、纸锅、彩色圆形图片、表格、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一些数学问题,例如:煮熟一个鸡蛋要用8分钟时间,煮熟5个鸡蛋要用多长时间? 2.教师小结:当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节约能源。看来,连煮鸡蛋这件小事都是要讲究策略的! 板书课题:烙饼策略。 二、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1.课件呈现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观察法,探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 明确烙1张饼的时间

(1)根据图中信息,如果妈妈只烙1张饼,需要多少时间?(烙1张饼需要6分钟) 2.研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 ?设问:如果要烙2张饼呢?需要几分钟 ?同位互说:你是怎样烙的?所用时间是多少? (2)指名学生汇报,预设出现两种情况: ①烙一张饼需要6分钟,烙两张饼需要12分钟。 ②可两张饼一起烙,先烙正面需要3分钟,再烙反面,又需要3分钟,共6分钟。 (3)设疑: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比较:第二种方案好,原因是节省时间,只需要6分钟就可烙好两张饼。(4)一张饼和两张饼的张数不同,但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为什么?小结:一次烙两张,这就是烙两张饼的最佳方法。(同时烙)6分钟(三)动手操作,探究3张饼的最优烙法。 1.设问:小明一家3口人,如果妈妈要烙3张饼,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下面我们在小组里做模拟烙饼实验活动,验证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同桌合作完成以下要求: (1)同桌合作,用学具模拟饼动手烙一烙。 (2)用自己的话把烙的过程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说完后,把你们设计的方案记录下来。 2.展示烙法,寻求最优方案。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用9分钟烙完3张饼的过程。板书烙饼过程 3.集体交流,对比择优。 课件出示。为什么9分钟的方法会比12分钟的方法节省3分钟? 学生交流质疑,最后得出: 保证锅里每次同时都有两张饼一起烙,只需要烙3次,所以节省了时间。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么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知道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买水果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水果很多,可是只能买2种水果,产生进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须从同学们喜欢的水果中选取最多人喜欢的2种水果。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买哪2种水果。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体会与反思: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案例(最新整理)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5页的例2。 一、内容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烙饼知识的认识与经验上并不陌生,但抽象推导理解事物的能力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探索兴趣浓厚,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对于新知的求知欲有很大的兴趣。 三、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的一种体现,为我们教师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指导

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和示范。《烙饼问题》是把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并在合作中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烙饼,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烙饼方法的多样化,注重烙饼规律的观察和总结,不仅很好地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而且能够举一反三,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因此我对学习的内容与目标进行了删改,把“烙饼的数量与时间之间的规律探究,找到最优化方案作为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基于以上原因,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我采用了以生活中的情境图为铺垫,以情境为切入口,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演绎、实践、观察、实验、推理、交流、合作讨论、优化,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烙才能尽快让大家吃上饼”,以及归纳出规律使所用时间的总和最少。让学生通过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材情景图中展示的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2、通过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并能寻找规律。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1、使学生学会用优化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探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学生逐步养

《烙饼问题》案例分析

《烙饼问题》案例分析 蒙自市第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 陈蔓秋(李xx老师)教学片段: 师: 对这两种烙饼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两个同学的烙饼方法是一样的,我觉得第二种记录方法更简洁一些。 生2(补充): 我也觉得第二种记录方法很好,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烙2张饼和3张饼最省时间的方法了,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写那么具体,直接像他这样把5张饼分成2张饼和3张饼2组烙就可以了。 师(赞许): 你说的真好,可以简单的把5张饼分成2组,2张和3张,前面学的2张饼和3张饼的烙法我们可以直接拿来就用。 师: 那么照这样思考6张饼可以分成几组来烙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生3:我把6张饼分成2组,2+2+2,每组同时烙正反两面,共用时 6×3=18分。 生4:还可以把6张饼分成2组,3+3,用交替烙,共用时9×2=18分。 师: 这两种分组方法都是最省时间的吗?

生5: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能保证每次锅中放满两张饼,所以都是最省时的方法。 师(小结): 看来,这时两种方法都能保证锅里没有浪费的空间,所以烙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如果是7张、8张呢? 生6:7张饼可以分成2+2+3,8张饼可以分成2+2+2+2。 生7:我补充,2张烙的时候,每组同时烙正反两面;还剩下的3张就用轮换烙法。 师:9张、10张……更多张呢?你发现什么?有什么规律?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8:我发现当饼的张数是双数时,可以2张地烙;当饼的张数是单数时,先2张烙,剩下的3张用烙3张饼的轮换烙法烙,这样所用的时间最少。 案例评析: 1、在具体情境的反复比较中感受优化的思想 优化问题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优化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理解、感受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知识,更能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而数学的思想方法也只有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以体验与感悟。《烙饼问题》其核心就是优化,具体地说就是烙饼的锅的空间资源的最大利用。教学中设计的三个核心比较问题,始终抓住了优化这一核心思想,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反复比较中始终体会到只有把锅的空间占满,才能达到省时的目的。 第一次比较: 比较烙1张饼和烙2张饼为什么用时同样多。使学生理解锅里最多能烙2张饼,2张同时烙更省时间。 第二次比较:

优秀教学反思案例

第九模块的精华帖子及回帖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康巧红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7日星期五11:24 我觉得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老师有必要进行反思,课中教师先把“有六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法?”的问题情景导入本节课,挑选的素材较切合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分法学生表达出来时,教师又追问:“哪一种较公平?”学生这时产生不同想法,实际上从学生的问题回答上来看是孩子们对“公平”的认识不同,也就是数学的角度看法不同,价值观不同。孩子并没有错,但我们教师应在学生第一次回答时就应该做出反映,并引导孩子们这节课要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出公平。这样才不会产生无法控制的局面。如果教师再改变一下教学的策略,认真反思,我相信这节课教师一定会对出现类似现象肯得到合理的处理,课堂驾驭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复习课课后反思 复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片段: 一、小组学生交流: 1、生活中你常见哪些百分数? 2、哪些百分率可能小于100%,哪些百分率不大于100%,哪些百分率大于100%? 3、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过百分数? 二、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见过的有90%、67%.45%........合格率可能不大于百分之百。 生2:发芽率可能不大于百分之百。 生3 发芽率可能等于百分之百。 话声一落就有学生反对:发芽率不可能等于百分之百,只能小于百分之百。 生3立即反对并解释:如果种1粒种子,一粒种子就发芽那发芽率就是100%。 生2一解释学生就分成了两派。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冷静下来思考:把这个问题放在生活中。但生2还是不依不饶。此时我知道在争论下去就没有意义了,宣布学生把这个问题放在课下处理。 生4我在商场用过百分数,是商场打折出售衣服时,我帮妈妈算衣服价钱。 课后反思: 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分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多问,学习生活会因生成资源而丰富多彩。学生能说出“如果种1粒种子,一粒种子就发芽那发芽率就是100%。”说明孩子对百分率的意义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但一粒种子进行实验这只是他的想象,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对孩子来说,这个发芽率在生活中的产生又是陌生的,孩子的执着让我感动,查资料知道快速测试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的简便方法,介绍给孩子,另外又查找到新玉米大概发芽率可达90%以上、菜籽的出油率在50%左右等等。同时这些查到的资料让我也开阔了视野。 学生们的看法多样,产生了课堂乱草现象,教学的反思,不但让我解决了课堂问题,也提高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们受益了,同时让我教学中也增长知识,扩宽知识面,这样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B组:康巧红 回复: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韩慧丽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8日星期六21:10

烙饼问题案例分析刘健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 铜仁市南长城小学刘健 教材分析: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研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新课标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路,形成从多中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我力求在三方面有所突破: 1、学生主动尝试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烙饼,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创造性使用教材,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利用和整合,从烙一个饼开始让学生想,知道烙的方法和所花时间,从而烙两张饼的方法,比较后得出要尽快就是始终让锅里有两张饼,形成一个连贯的情境,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3、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历发现过程,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充满探索、创新。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圆纸片。

关于教师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教学反思5篇

关于教师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教学反思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教师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教学反思1 “我们都没回来过年,在外地。孩子跟着爷爷奶奶,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 这是我跟家长交流的过程最常听到的一句话。留守儿童在农村到处都是,而且基本我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学习打卡、视频资料、上传作业,无一不要用到手机或电脑,对于常年跟着爷爷奶奶,只有老人机的学生来说,硬件设备都不具备,何谈网络上课。 “老师,你布置的作业我们都不会做,没法辅导,上传作业好麻烦。还是等开学了你们再教他吧。”每次听到这样说话的家长,我都想怼他一句:“你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我就更教不好了。”那些只喜欢把孩子放在学校里,在家里只当甩手掌柜的家长,说好听点是信任老师,全权托付,说难听点就是不负责任。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一例两例,把教育小孩的权力出让给别人,那就别怪小孩没有成长成为你期望的样子。 还有一部分家长,既不配合老师做好网络教学工作,也不和老师反应他的难点困惑,直接是打电话都联系不上,在教学群里催作业就像对着木头说话一样,三请五催,求爷爷告奶奶,就是不理人。我才这部分家长的心态是已经放弃了小孩的学业,但是又不好得罪老师,只好避而不聊,避而不听了。

教师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教学反思2 停课不停学----每个小家都是一个功能齐备的“微缩校园”。 都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疫情下的寒假,原本的“坐月子”有多清闲,现在的“停课不停学”就有多虐。 学校延期开学的通知一下,各种网络文化课程全面开展,这是硬指标。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都在紧跟步骤学习,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能落下,于是学习环境必须打造良好。每天早上定点定时的各科课程,家里的电视机、电脑、ipaid甚至手机提前准备好,孩子一坐下来就是一个半小时。为了不影响孩子视力,学习了一天两天,大厅的电视机要让出来了(屏幕大嘛,看得清),原本靠电视打发时间的老人更无所事事,只能在房间甩手扭腰,做点强身健体的室内活动。 而此时其他校外兴趣班的老师也不甘落后,纷纷免费推出各种为期5天、10天的网络小课堂,稳稳地把家长的心牢牢抓住。想想也是,只蒙头看书做作业可不行,孩子必须劳逸结合。于是,早上文化课,下午晚上兴趣班瞬间被安排得无缝连接。女儿的小提琴课就是跟着老师的视频去学习新乐曲的,ipaid放谱架上,反复听音,看谱自学,那个难度哦! 舞蹈课老师更厉害了,实行网络课打卡,每天在群里发布当天的课程视频,孩子们练习后发视频相互点评。好了吧,家里就那么大点地,每天晚饭过后还要整理一番,硬是拖拉捣腾出一块地方让孩子可以尽情起舞。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建立数学模型理性认识数学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 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思考等活动,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和合作的乐趣,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 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彩色圆形图片、表格、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一些数学问题,例如:煮熟一个鸡蛋要用8分钟时间,煮熟5个鸡蛋要用多长时间? 预设生成1: 一个一个的煮,一个8分钟,5个要40分钟时间。 预设生成2:把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要用8分钟时间。 2?再次设问:为什么会想到一起煮呢? 3?教师小结:当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节约能源。看来,煮 鸡蛋是要讲究方法的!生活中这类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一一也需要讲究方法的“烙饼问题”。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景,弓I发探究欲望。儿童的学习必须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前提, 以此来达到对数学现象和数学事实的本质认识。具有现实的、挑战性的学习素材符合学生的心 理需求和认知规律。联系生活事实,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烙饼”这一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

最喜欢的水果教学案例及反思

《最喜欢的水果》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材安排两组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通过整理水果和办公用品这两项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都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是不很困难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经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初步获得统计的方法;初步学会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 情境导入

师:新年快到了,班级里准备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一些水果给同学们吃,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呀? 生1:我喜欢吃苹果。 生2:我喜欢吃香蕉、梨。 生3:我喜欢吃橘子、草莓。 师:老师课前也到商店里调查了一下,苹果、梨、香蕉、橘子现在市场上能购买到,而草莓、弥猴桃等冬季买不到,所以老师决定买这四种水果,可以吗? 生:可以。 师:可是我不知道哪种水果应该买多少呀?你们能给我想想办法吗? 【反思:教师的这句话,主要是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水果数量的统计。这就把统计的需要转化成了学生自己的需要,并且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统计的活动中去。】 (二) 做中学,学中得 师:每个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那里面有不同的水果图片,现在请你们打开信封,每人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卡片举起来,让老师和小朋友们看一看。 (生活动) 师:老师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水果有多少个人喜欢呢?谁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生:把喜欢吃苹果的同学排成一行,喜欢吃橘子的排成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及思考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提升思维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 新县福和希望小学:匡俊 【活动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活动背景】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生活,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广角”过程中较有兴趣。《数学广角一一烙饼问题》就是以“烙饼”这一常见的生活原态为载体,构建了理想化的“问题模型”:一个锅每次只能烙 2 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都要烙3分钟。需要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对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分析、比较,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了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最佳方法的意识,进而渗透统筹、优化、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烙饼的实践活动,学生自主概括出烙多张饼的规律,计算烙多张饼的时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重点】 体会统筹思想的作用,找到烙饼问题中的规律。 【活动难点】 烙三个饼的方法 【活动准备】 圆纸片、纸锅、表格、课件 【活动方法】 自主探究、教师引导 【活动过程】 一、仓U设情境,弓I入新课 师:今天吃早点时,老师吃到了非常爱吃的食品,(出示饼)。饼刚做出来时是不能吃的,必须先放入锅内……? 生齐:烙一烙。 师:把刚做出来的饼放入锅内,先烙熟一面,再烙熟另一面,烙熟一面大约需要3分钟,这时饼就能吃了,这个过程叫烙饼,(板书:烙饼)。同学们烙过饼吗? 生齐:没有。 师:同学们愿意跟老师一同来烙一回饼吗? (学生跟随课件的演示,先烙熟饼的一面,再烙熟饼的另一面) 师:烙熟一张饼需要几分钟? 生:6分钟。 [评析:从生活中的吃饼,至V经历烙饼过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

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1

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 标题:高中英语必修4 Unit4 Body language 高中英语必修4 Unit4 Body language教学案例 一、课程分析

“Body language”这一课我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与补充,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身势语”,单元各项活动的设计都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身势语是一种传递交际信息的非语言手段,它通过无声的语言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身势语的不同文化内涵并正确的加以运用,经常会在交际场合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授本课时,提醒、引导学生注意自己和他人在日常交际中的体态、姿势、面部表情等等,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身势语,防止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误解,甚至冲突。 二、设计理念 1、“Body language”是一堂英语新课标理念下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尝试。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要“侧重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用英语去思维,去交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课占的课时最多,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本学期我们进行了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新课程理念的探索,教材处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由学生共同努力来实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利用所学语言来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用英语来思维、交流,真正地体现了“学中用,做中学”的原则。 2、指导、鼓励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对身势语有初步的了解,使师生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课上指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相整合。 三、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为艺术特长生,学生们层次差异大,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但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热情、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表现良好。同时,他们基本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和网上搜索和查阅知识的能力。(我指导、鼓励学生课前、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对身势语进行了解,使师生、生生实现资源共享。)根据这些特点,教师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学方式,即活动式的教学法,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差异和身势语的变化; 2、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学习使用有关预测、猜测的技巧; 3、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身势语,达到用英语交流、培养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目的。五.具体教学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自主,互动,探究”的教学方式,辅助以多媒体,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StepⅠ warming-up 采用影像资料导入,让学生欣赏卓别林的《城市之光》。学生会不时地爆发出笑声,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此时趁热打铁,提出问题,导入主题。 1、Do you understand the film, how? 2、What kind of ways can you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3.What do you think “Body Language” means? 学生讨论后回答(Body Language is a form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t uses movements or positions of our body to show other people what we are thinking

最新《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建立数学模型理性认识数学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2 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思考等活动,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和合作的乐趣,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彩色圆形图片、表格、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一些数学问题,例如:煮熟一个鸡蛋要用8 分钟时间,煮熟5 个鸡蛋要用多长时间? 预设生成1:一个一个的煮,一个8 分钟,5 个要40 分钟时间。 预设生成2:把5 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要用8 分钟时间。2.再次设问:为什么会想到一起煮呢?3.教师小结:当5 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节约能源。看来,煮鸡蛋是要讲究方法的!生活中这类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也需要讲究方法的“烙饼问题” 。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景,引发探究欲望。儿童的学习必须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前提,以此来达到对数学现象和数学事实的本质认识。具有现实的、挑战性的学习素材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联系生活事实,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烙饼”这一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南关小学马立芬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主动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50 240×20师:你是怎么口算的?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师:生1,生3合起

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生1:一样。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3.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4.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半小时呢?…… 5.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6.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 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

烙饼问题案例与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与反思 郑丽平 教学目标与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课件出示例1图) 星期天的中午,小东的妈妈在厨房准备为全家人烙饼。(板书:烙饼)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节课我们会学习有关“烙饼”的什么知识? 生:教我们怎样烙饼。师:板书:怎样烙饼 生:烙饼需要多少时间。师:板书:烙饼需要多少时间 师:怎样烙饼最节省时间。师:板书:怎样烙饼最节省时间 二、探究烙饼的“优化”问题。 (一)探究烙1—2张饼 师:今天这节课就学习这些问题,请看大屏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生1:锅里每次最多只能同时烙2张饼,每张饼烙两面,每烙一个面需要3分钟。 师:想一想: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预设:a:先烙饼的正面需要3分钟,再烙饼的反面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6分钟。 师:烙2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生1:6分钟。可以把2张饼同时放进锅里,先烙它们的正面,需要3分钟;再烙它们的反面,需要3分钟;共需要6分钟。 师:怎么不一张一张地烙呢? 生:这样需要12分钟,太浪费时间了。 小结:我们烙两张饼时,可以先同时烙饼的正面,用了3分钟;再同时烙饼的反面,用了3分钟这样烙两张饼就需要6分钟。 (二)探究烙3张饼 师:爸爸、妈妈和小东每人一张饼,最少烙几张?(点击课件)(3张)师:锅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那3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呢?想一想.。用你手中的学具烙一烙,同桌说说你用了几分钟是怎样烙的。 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黑板动手烙,边烙边说)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

精品文档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提升思维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 新县福和希望小学:匡俊 【活动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活动背景】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生活,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广角”过程中较有兴趣。《数学广角——烙饼问题》就是以“烙饼”这一常见的生活原态为载体,构建了理想化的“问题模型”:一个锅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都要烙3分钟。需要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对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分析、比较,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了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最佳方法的意识,进而渗透统筹、优化、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烙饼的实践活动,学生自主概括出烙多张饼的规律,计算烙多张饼的时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 精品文档 3.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重点】 体会统筹思想的作用,找到烙饼问题中的规律。 【活动难点】 烙三个饼的方法 【活动准备】 圆纸片、纸锅、表格、课件 【活动方法】 自主探究、教师引导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吃早点时,老师吃到了非常爱吃的食品,(出示饼)。饼刚做出来时是不能吃的,必须先放入锅内……? 生齐:烙一烙。 师:把刚做出来的饼放入锅内,先烙熟一面,再烙熟另一面,烙熟一面大约需要3分钟,这时饼就能吃了,这个过程叫烙饼,(板书:烙饼)。同学们烙过饼吗? 生齐:没有。 师:同学们愿意跟老师一同来烙一回饼吗?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 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学陈月梅 【案例】 师: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尤其是他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2-6小节,画出钱学森的语言,然后仔细品读,写下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读后交流) 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生1:我读懂了钱学森他热爱祖国,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为祖国出一份力。 生2:我感受到钱学森有着炽热的爱国情怀,

他虽然身在美国,但他的心一刻也没有把祖国忘记。 生3:我还感受到钱学森在美国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都是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他有着拳拳的爱国之心。 师:那钱学森当时的角色是—— 生: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师:那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相关的资料,谁来介绍介绍? 生1: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他在一生艰苦研究的基础上,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例如超声速飞行、远程导弹、全天候飞行、卫星…… 生2:我有补充,西尔多·冯·卡门,航空和航天领域最杰出的一位元老,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生3:我也来谈谈。冯·卡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全才,他在很多方面发挥了无可争辩的天才

作用。航空学和宇航学上一些最光辉的理论、概念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月球上也有一个定名为冯·卡门的陨石坑。 师:如果钱学森在建树颇多的冯?卡门身边,意味着什么? 生1:他将得到享受不完的金钱和财富。 生2:他得到的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学陈月梅 【案例】 师: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尤其是他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2-6小节,画出钱学森的语言,然后仔细品读,写下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读后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