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作者:丁晓钦

(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总的趋势是更广、更严,并由发达国家主导和控制。发达国家现在积极倡导保护知识产权,似乎代表科学的呼声,但他们的历史并非“清白”。为了在激励发明创造和满足公共利益间达成平衡,发达国家在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过程中,适应本国经济、科技、法律、社会等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本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1)发达国家在历史上为了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制度。例如,1790-1836年期间,美国作为当时的技术净进口国一直限制对外国公民和居民的专利权授予,即使到了1836年,外国人的专利申请费也高出美国公民的9倍(如果是英国人,还要高2 /3),直到1861年,外国人在这方面才不受歧视。直到1891年,美国的著作权保护仅限于美国公民,外国著作权在美国仍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如印刷必须使用美国排版),因此美国加入《伯尔尼公约》的时间推迟到1989年,比英国晚100多年。直到1883年通过了(保护工业财产的)《巴黎公约》,1886年通过了(保护文学艺术著作的)《伯尔尼公约》,各国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本国制度的性质。当时,这些公

约保留了相当多的自由。《巴黎公约》允许各国将技术领域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确定专利保护期限。该公约还允许撤销专利,并通过强制许可机制防止专利权的滥用。

(2)许多国家时常将某些工业领域的各种发明置于专利保护范围之外,它们的法律经常将某些产品专利权的保护范围限制在产品生产过程上,这样的产品包括食品、医药和化学药品,理由是不能垄断生活必需品,鼓励自由使用外国技术会比潜在地刺激国内工业的发明收益更多。许多国家采用这种办法,其中包括现在的发达国家,它们大多在19世纪采用这种方式,也有一些国家一直沿用到20世纪晚期,直到最近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还在使用。

(3)关于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权,在发达国家中一直存在着政治争议。1850-1875年期间,欧洲的学术界和政界就以下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专利制度是否是刺激发明的最好实用手段?约翰·斯图尔特·米尔持赞同观点,他认为给予发明暂时的专有权(作为刺激发明的一种手段)是更可取的,因为人们不用再花精力去判断该发明是否有用,发明的用处大小决定了获取回报的大小,发明的用处越大,回报也越大,因为这些回报是那些发明的使用者及消费者给予的。对专利保护制度的反对意见存在于各个领域:专利法授专有权于发明者,明禁令于他人,越来越多不重要但却获得专利的改进技术因此而充斥发明史,而其他与这些技术类似甚至更进步的技术却会长期受到阻碍;专有权对发明的抑制作用已超过其促进作用;每项专利权都会在特定的年限阻止别人对专利产品

向某个特定发展方向的改进,不管专利权所有人多么受益,社会也不会受益。这必然限制了所有发明者才能的施展,他们的人数远非一个,这必然会阻碍社会的全面发展。然而,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差距的拉大,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转移,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比较优势在于拥有更多更先进的知识产权,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平衡收支,并用技术专利壁垒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跨过了技术开发瓶颈的发达国家更积极地联合起来,组成技术垄断联盟,共同获取垄断利益,以延缓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梅尔·佩雷兹·普卡奇(Meir Perez Pugatch)认为,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无法解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不断强化。TRIPS框架使研发能力弱和研发能力强的国家之间存在的深刻的冲突显现出来。在基于知识产权的产品的贸易中,很明显研发能力强的国家将获益更多。现在主要问题在于极少数发达国家以压倒性优势占有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比如说,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和瑞士拥有世界上约80%的专利和商标。所以,研发能力弱的国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找不到经济上的依据,来加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议。这将会恶化他们的贸易条件并提高知识产权产品的价格。事实上,低研发能力的国家加入这种协议是与其经济利益相冲突的。而且,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得低研发能力国家,尤其是具有逆向工程能力的发展中国家的成本大于收益。何况,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许可、联合研发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技术外溢形式有正向联系。随后,梅尔·佩雷兹·普卡奇将分析重心转移到政治方面。贸易报复被作为一种政治手段,来强迫各

国在国内和国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如1888-1907年的瑞士,1983-198 7年的韩国和1988-1990年的巴西。1888年,瑞士是少有的没有专利保护体系的发达国家之一。但是随着关键利益集团的外部施压尤其是德国化工业的施压,瑞士开始制定专利法。1907年,德国的贸易报复威胁使得瑞士进一步修改专利法,保护化学工业知识产权。韩国和巴西则由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报复威胁不得不承认医药业的知识产权。最终,美国和欧盟的这种贸易报复的威胁对把TRIPS加入乌拉圭回合协议起了根本性作用。所以,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应该归因于科研强国的政治行为,而非所有成员国的共同经济利益。这就必须通过分析TRIPS和发达国家强势部门利益的联系方式,来更精确地探讨这个观点。他以利益集团和政府的互动关系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1995-1999年欧洲先进医药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的案例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第一,经济学不能合理地解释知识产权保护的建立,也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为什么研发弱国会加入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事实上,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盟对贸易报复的政治利用,更有可能强迫这些研发弱国在国内外保护知识产权。第二,基于利益集团和国际体系成因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框架在解释TRIPS的严格国际制度的存在上有更好的前景。这一框架最终还要依赖于实证案例研究。第三,知识产权为欧洲先进医药公司的集体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第四,欧洲先进医药公司建立起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垂直和水平关系网络,垂直方面的产业内结构贯穿了公司、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水平方面则与其他产业中的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产业和协会联盟。第五,TRIPS对全球性知识产权保护有了革命性进展。TRIPS

极其有利于发达国家,有利于先进医药公司。第六,从1999年正式开始,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对TRIPS有了更多的敌意,寻求修改条款来使之更平衡。第七,在1995年和1999年间,欧洲先进医药公司和其知识产权盟友积极行动,开发和维护获自TRIPS中的医药知识产权利益。他们发达的关系网络使欧盟在面对发展中国家和普通非研发型公司时,能够成功地维护先进医药公司的利益。这些行动至少部分地说明了,为什么这么一个充满争议的国际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仍然能够存在。如何巧妙地利用政治经济的总体优势来谋取各个领域上的局部优势,是发达国家孜孜不倦研究的问题。这涉及复合相互依存的政治过程之一——联系战略。传统的分析方法认为,在世界政治中,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可以通过把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政策与其他国家在其他问题上的政

策联系起来,从而使自己在各种组织和各种问题上占统治地位,包括使自己在较弱地位的问题中也占上风,世界政治被看做是一张无缝的网。这只适用于旧殖民主义体系。在复合相互依存的情况下,随着武力效用的下降和各种问题的重要性趋于相等,这就意味着把不同问题联系起来的做法更加困难,而且所付代价更高。在新殖民主义体系下,发达国家要继续保持各方面的统治地位,就需要更费脑筋,利用各种看似中立无偏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来达到维护自己超额垄断利润和霸权地位的

目的。当然,也只有少数强国或其经济政治联盟能做到这一点,如美国。1999年开始,在西雅图回合上,发展中国家开始联合起来与发达国家对峙,要求修改TRIPS。虽然发达国家巧妙地利用机制漏洞再次取得了胜

利,但这一体系的不稳定性也显现了出来。在2001年的多哈回合上,发展中国家再次提出了这一问题并取得了部分胜利。虽然以发展中国家现在的综合国力和科研实力想和发达国家平分合作收益不太现实,但是合作收益全被发达国家瓜分也必然导致相互依存关系的破裂和重组,给双方都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浅谈如何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发展

江西中医药大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如何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发展姓名杨娟 学号 201301018023 班级 2013级公共事业管理班 2014年12月 30 日

浅谈如何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发展【摘要】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各国逐渐成为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制约的矛盾体,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国际社会。世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是国际社会赖以运转的基础;世界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体现,最终现实国际社会的基本风貌。当今社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不同民族宗教文化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冲突、摩擦、竞争、对抗等,并寻求合作的基础和解决的办法。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处于复杂的变化之中,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分化与组合是经常发生的。在新的世纪,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政治、经济新秩序。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与发展公正合理 国际秩序是指某一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国际行为主体(主要主权国家)之间,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在某种利益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斗争而确立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际秩序实际上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外部环境。国际秩序是以特定的国际格局为基础的。国际格局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世界上各种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具有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变化的特点。现有的国际秩序,即旧秩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是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和世界格局想适应的,其基本特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种旧的国际政治秩序严重危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安全。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端不公正、不合理,随着两级格局中终结,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迫切要求和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强权政治。强权政治是19世纪开始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潮。其主要观点是,认为国际社会是由一个由狼群组成的世界,个个都蓄意损害他人以谋取自己的利益;国际政治是一个无休止的以实力为基础的权利斗争,任何国家的行为都是为了保持或谋取权力;在国际社会中,要么支配别人,要么受制于人,国际冲突的唯一

绩效考核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分析

招专业人才,上一览英才绩效考核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分析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绩效考评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既是对员工前期工作情况的总结,也是员工将来薪酬发放、晋级等工作的基础。没有公正、合理的绩效考评,员工的激励、薪酬等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绩效考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效。 员工的工作绩效,是指他们那些经过考评的工作行为、表现及其结果。对组织而言,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对员工个人来说,则是上级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组织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考评,获得反馈信息,便可据此制定相应的人事决策与措施,调整和改进其效能。 因此绩效考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力资源工作者的重视。在绩效考评中,人力资源部门如果能获得员工及员工所在部门提供的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绩效考评工作就容易做到公正、合理。 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往往希望员工及用人部门能够和人力资源部门友好合作配合工作,尽可能提供客观公正的原始资料。但社会的高度现实性决定了绩效考评运作往往直接挂钩于员工的切身利益,因而,员工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工作绩效,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 而直接上级在对本部门员工的绩效考评上,一则为了和本部门员工保持“友好关系”(因为有时主管的考评同样需要员工打分);二则为了保持本部门的良好形象,不想“家丑”外扬;三则为了避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永远保持一种优于其他部门的自信,所以更多的喜欢在本部门内部解决问题,不愿给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真实的原始数据。 如果缺乏对员工和主管在配合度上的有效监控,很可能会导致绩效考评信息失真,动摇绩效管理的信度和效度,误导整个人力资源部的绩效管理工作。最终使人力资源部应有的权力制衡作用受到削减,对企业及员工个人发展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博弈论的出现和兴起,为我们解决绩效考评中的难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 绩效考评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分析 同样绩效考评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博弈论问题,博弈的双方分别是企业的员工和相应的各部门主管,博弈的对象为员工的工作绩效,而博弈的收益为人力资源部给予的最终考评结果。 相应的员工和主管所采取的策略不是坦白或不坦白,而是和人力资源部门合作还是不合作。员工的合作决策指员工愿意和人力资源部门合作,愿意对自己的工作绩效做出客观的评

国际政治学概论 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一讲国际政治行为体 本讲主要内容 一、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 二、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 三、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 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 国际政治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民族国家 非国家行为体:[1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建国际组织 [2宗教组织[3个人[4政党[5政治运动[6跨国公司1.国家行为体 (一)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概念 (二)国家的分类 (三)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特征 一、国家行为体概说 1,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角的并不是任意的国家,而是民族国家,或者说是主权国家早期的国家现代的国家 2,主权国家最先产生于欧洲,它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有关 国家主权原则的确立和延续 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 传统的观点:居民、领土、政权组织、主权 现代的观点:认同、忠诚 4,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自然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制度因素 5,国家的基本政治职能 维持秩序分配资源作为认同的核心 国家的类型 1,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经济上的差异军事上的差异 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民族构成上的差异 2,国家分类的多样性 能力标准:强国与弱国 意识形态标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宗教标准: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佛教 文化标准:亨廷顿的观点 民主标准:民主与专制 其他标准 三、国家主权 1,主权概念的提出 布丹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 2,主权概念的二重性 主权与国家内部政治和法律上的权力相关 主权与其他国家的权力相关 3,主权的两个组成部分

对内主权对外主权 所谓国家主权(sovereignty)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国家主权的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内的最高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 行最高的统治权。这是国际法已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 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 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各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自主的对外行为,各国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权力地位一律平等。 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 行防卫的权利。自卫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之一,也是国家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和保障国际法实施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四、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 1,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主权始终受到国际互动网络的影响 2,国际互动的表现形式、性质 表现形式:合作、结盟、竞争、对抗、战争 性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国家主观愿望的产物 3,在当代,全球性的国际互动对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 根源:全球化 表现:政治、经济、文化 影响:缩小、约束、削弱与限制 “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影响: 1、影响国内行为体的政策偏好以及随后造成的国内政治联盟。 2、引发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3、削弱政府的自主性及其政策的有效性。 4、挑战对主权国家安全。 5、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主权的挑战。 2.非国家行为体 一、非国家行为体概说 1,国家关系中存在非国家行为体 2,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 3,非国家行为体的基本类型 (一)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间组织:针对特定利益的事件私人次国家及全球性行为体国际政府间组织;由国家派出代表组成的组织,讨论相互间利益和共同更新的问题政府间组织的定义 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的政府经过一定的协议而创立的机构,其成员构成仅限于主权国家,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成员国的合作谋求实现单靠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 政府间组织的构成要素:合作的政治意愿·一定的结构或形式·一定的运作机制 国际非政府组织 (1)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国际非政府间组织是非官方的社会团体或个人以一定的民间协议或条约的形式设立的民间机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一般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 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宗教、体育与卫生等各个领域。如:国际恐怖组织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一、导论 (一)国际政治经学的产生: 1、时间:6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开始跨越国界) 2、地点:欧美(欧洲一体化道路,用经济手段解决安全问题 美国二战后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取得了支配世界的地位,马歇尔计划,援助第三世界,使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3、引入国内的背景: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2)90年代中后期扩大改革开放,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引进国内。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1、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它有多个维系。 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看 (1)国际政治角度看,国家间政治安全问题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合作。 (2)国内政治角度看,国内政治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会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 从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看 (1)国际经济关系领域中,各种经济因素(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跨国流动,都能够对国家间政治关系(如国际体系、格局)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否,都与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息息相关。 与其他相近学科相比较: (1)政治经济学,研究国家领土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解决经济决定政治,以及如何使政治适应经济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跳出了经济活动的国界限制,经济行为体更加多样化,跨国公司与政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2)国际政治学,安全是主题,经济是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安全而非经济,更加关注军事与外交,经济只是一个外在变量。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政治与经济是同等地位,经济是学科研究的主题和内在变量。 (3)国际经济学,单纯地分析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 2、研究意义 (1)全球层面:有利于理清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 (2)区域层面: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内政治关系的变革。(例如欧共体)(3)国家层面:有利于使国家在面临全球化大潮的关键时期对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做出正确的决策。 3、思想来源:重商主义《国富论》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

佳木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 专业班级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科目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 班级学号姓名 ……………………………………………………………………………………………………………………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A.1967年B.1989年C.1995年 D .1945年 2.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 A.超国家一体化组织 B .关税同盟C.自由贸易区D.地区经济论坛 3.下列国际组织中,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清算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 4.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A.西方国家的发展B.发达国家的发展C..北方国家的发展D..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5.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著名原则是() A.和平共处B.求同存异C.不干涉内政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6.七十七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 A..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B.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C..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会议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7.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 A.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矛盾与冲突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计优势不断扩大D.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8.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始于() A.马来西亚B.印度尼西亚洲C.泰国D.菲律宾 9.苏联东欧剧变后初期,东欧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普遍特点是实行了() A.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政策”B.“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C.全方位外交政策 D. “亲东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10.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建立的政体形式是() A.总统制B.议会制C.集权制D.君主立宪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1.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点在() A .争夺人才B.发展核武器 C .维护经济安全D.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 E.进行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 1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D.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E.贸易自由化取代了贸易保护主义 13.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 A.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B.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C.“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原则D.灵活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E.循序渐进的原则立场 14.下列选项中,反映冷战后南北关系新变化的有() A.南北关系中政治问题日益突出B.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新问题 C.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日趋一致D.区域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已经取代全球性南北关系

高三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知识点

“建立国际新秩序、当代国际竞争”知识点及练习 一、知识点 1.__________________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_______是其核心思想,_____________是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_________。 2.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并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每个国家来说,这是维系其_______________的外部条件。我国主张在____________基础上建立________________。 3.世界格局的二极化已被彻底打破,世界出现了若干个__________。 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较量。 二、课堂练习 1.“近来国际关系出现了单极趋势,单极世界模式以及文化、价值观和思想的单一模式越来越明显,损害独立国家主权的行为也越来越嚣张。”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开始发生变化B.多极化趋势开始逆转 C.阻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因素开始出现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需努力 2.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但是,全球大大小小的冲突仍然层出不穷,世界仍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某些地区的恐怖组织活动猖獗B.某些地区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 C.某些国家一贯采取军事对抗D.某些国家坚持冷战思维,推行强权政治 3.国际舆论认为,恐怖主义是世界范围内南北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生成的毒瘤,为此,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就必须() ①彻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缩小南北差距和贫富差距②采取强大的军事措施,彻底消灭恐怖分子③壮大美、英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力量,确保它们在国际上的绝对优势④公正合理地解决地区矛盾和冲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②加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③避开全球化趋势,保护民族经济④与发达国家结盟,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综合国力竞争应抓住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这个核心。回答5-7题 5.从政治上看,是因为() A.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B.各国综合国力都在增强C.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之一D.综合国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6.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可忽视 C.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7.从经济上看,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D.国有企业要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 8.全世界有13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日平均生活消费不足1美元。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会的86%和出口市场份额的82%,发展中国家仅分别有14%和18%。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障碍在于() A.某些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治落后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剧了国际竞争D.联合国对各国经济发展的指导不够. 9.我国代表团与35个国家谈判,终于就加入WTO达成协议,这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国家这几年发展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这说明() A.提高综合国力必须首先提高经济实力 B.国家之间有共同利益是协议达成的基础 C.综合国力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地位 D.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 10.2002年4月12日,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在中国海南省的博鳌开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近2000人出席年会。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年会以“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为产题,鲜明体现了论坛立足于亚洲、面向世界、共商发展的创办宗旨,充分反映了亚洲国家加强对话、互利合作、促进繁荣的共同愿望。 运用正常常识的知识回答,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员加强合作的必然性。

绩效考核中囚徒困境模型分析

绩效考核中囚徒困境模型分析 绩效考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力资源工作者的重视。在绩效考评中,人力资源部门如果能获得员工及员工所在部门提供的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绩效考评工作就容易做到公正、合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绩效考评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既是对员工前期工作情况的总结,也是员工将来薪酬发放、晋级等工作的基础。没有公正、合理的绩效考评,员工的激励、薪酬等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绩效考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效。 员工的工作绩效,是指他们那些经过考评的工作行为、表现及其结果。对组织而言,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对员工个人来说,则是上级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组织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考评,获得反馈信息,便可据此制定相应的人事决策与措施,调整和改进其效能。 因此绩效考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力资源工作者的重视。在绩效考评中,人力资源部门如果能获得员工及员工所在部门提供的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绩效考评工作就容易做到公正、合理。 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往往希望员工及用人部门能够和人力资源部门友好合作配合工作,尽可能提供客观公正的原始资料。但社会的高度现实性决定了绩效考评运作往往直接挂钩于员工的切身利益,因而,员工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工作绩效,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 而直接上级在对本部门员工的绩效考评上,一则为了和本部门员工保持“友好关系”(因为有时主管的考评同样需要员工打分);二则为了保持本部门的良好形象,不想“家丑”外扬;三则为了避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永远保持一种优于其它部门的自信,所以更多的喜欢在本部门内部解决问题,不愿给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真实的原始数据。 如果缺乏对员工和主管在配合度上的有效监控,很可能会导致绩效考评信息失真,动摇绩效管理的信度和效度,误导整个人力资源部的绩效管理工作。最终使人力资源部应有的权力制衡作用受到削减,对企业及员工个人发展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博弈论的出现和兴起,为我们解决绩效考评中的难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 绩效考评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分析 同样绩效考评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博弈论问题,博弈的双方分别是企业的员

国际政治理论

二、现实主义 1.无政府状态(139/150自助体系与有序体系的区别)理性行为体安全困境(150/384) 相对/绝对收益(132) 国家利益(252) 权力(264/265/266;软权力395) 霸权(定义292)均势(p108/279) 卡普兰六模式(p97-98) 国际体系国际结构(139) 国际战争同盟(平衡/追随;与合作安全/集体安全376比较387)威慑(及其成功的条件) 2.古典现实主义(p37-39;摩根索六原则p67-68)新现实主义(基本理论137/与古典现实主义的区别p125/防御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 3.均势理论体系结构与稳定理论(霸权稳定144/301、两极稳定141、多极稳定)权力转移长周期理论(302)文明冲突(420-421)新帝国论 三、自由主义 1.国际合作(321/合作条件326)相互依存(336敏感性/脆弱性341;零和/正和/负和相互依存)复合相互依存(155/342) 国际机制(360)国际制度 2.理想主义(p33-36; 与古典现实主义比较p39)新自由主义(156与新现实主义比较132-135)3.(新)功能主义贸易和平(157-158) 民主和平(451-452)决策理论(理性行为体/官僚/组织模式)历史终结(180) 地区主义多边主义全球治理新中世纪主义(419) 四、马克思主义 世界体系(332)依附(339-340)新帝国主义 五、建构主义 国际社会(236) 文化(424认同/规范226-227)三种无政府状态文化人权理论 建构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区别(224-226) 六、方法论 层次分析(p99个人/国家/体系层次273-274)科学实在论行为主义(p91/117/191) 一、导论 国际关系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第一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确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乃至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第二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权威国际成员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间关系。第三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三者构成同心圆:国际关系范围最大,国际政治次之,仅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关系部分,主要考虑国家间关系,对外政策的确范围最小。 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形态,具有四个要素:定居的人民、固定的领土、有权统治人民和领土的政府、主权(国际承认)(对内最高统治权,对外平等权) *国际体系体系(system)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相同或相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在国际关系学中,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沃尔兹体系界定为“一组互动的单位,由结构和互动的单位构成”,其中包含了体系和体系单位两个基本因素。 体系结构界定政治结构有三个标准:秩序原则、单位特征、权力分配。国际体系不同于国内体系,其秩序原则是无政府性;国际体系的单位——国家,是享有国家主权自主的政治单面临着相同的任务——确保生存,不同之处只有一个,即国家实力的大小。因此,在决定国际体系结构的三个重要原则方面,只有权力分配是可变因素,所以沃尔兹的体系结构就被定义为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大国是国际体系中的主要单位,因此国家体系的权力分配主要是指体系中大国之间的权力分配。而权力是指国家的物质能力,即“经济、军事和其他能力”,因此,国际体系结构就是指体系中大国之间的物质实力分配,并提出“极”的概念来表示国际体系结构的根本特征。例如,一个大国统治国际体系的结构称为单极结构,两个大国统治国际体系的结构称为两极结构,四五个大国对国际体系有着大致相同的影响的结构则称为多极结构。 古典现实主义的基本逻辑:人是自然产物,有其先天形成、不可改变的自然本性。追求利益是人的本能,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3.2国际关系教学设计

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修模块一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认识国际关系的一般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从而学会用学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国际现象,透过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行动以及国家间的关系,把握其背后的实质。同时树立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坚定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的意识,并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修模块一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认识国际关系的一般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从而学会用学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国际现象,透过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行动以及国家间的关系,把握其背后的实质。同时树立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坚定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的意识,并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教学目标关键知识 (一)认识国际关系知道国际关系是什么,有哪些基本形式;了解国家间交往形式;了解国际法的重要性,明确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二)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引用国家之间的竞争、合作、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精神: 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国际现象,透过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行动以及国家间的关系,把握其背后的实质政治认同树立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坚定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的意识,并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学生特征分析 高中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他们涉世不深,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出现偏激和偏差,因此,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国际现象,透过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行动以及国家间的关系,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并努力提高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2.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教学难点 如何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总议题:以风风雨雨的中美关系探究国际利益议题一:请大家思考一下,以改革开放为节点,在此之前和之后,中美关系是怎么样的? 知识引出: 1、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形式播放视频:美国抵制华为继美国禁止华为参与国内5G建设后,在美的威逼利诱下美国的盟友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西方国家紧随其后。(五眼联盟) 议题二:在以美国为首的封杀华为的可耻行径中,为何美国诸多盟友会表现出与其不一样的态度,甚至唱反调? (试用国家利益相关知识分析)知识引出: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各个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不同、对外政策也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这种复杂多变的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决定性因素是

浅析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浅析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摘要:通过审视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着重分析了 其在定量分析、方法引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据此得出了应当从推进研究方法 多元化、推动行为主义革命和激励方法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的结论。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学;价值取向;方法缺陷;绩效体制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180-02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从 翻译、介绍、述评西方相关著作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 的进步,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它们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 了重要依据。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当前还存在诸多 缺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尚未真正出现。因此,归纳分析当前学科 研究方法的不足,寻找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趋势 我国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研究自建国之初即有学者有所涉及,但是,当时的研 究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以政治立场为取向,政治色彩和意志形态色彩比较浓厚, 研究方法也基本采用传统的政治、历史研究方法。六七十年代,西方国际关系理 论界掀起了科学行为主义革命,大批属于自然科学和数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模 型等被引入国际关系研究。这次革命带来的方法论革命极大地丰富了作为社会科 学的国际关系的方法论范畴。而到7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 国际关系中分离出来时,方法论革命带来的成果已经体现在其研究成果中。金德 尔伯格、吉尔平等提出的霸权稳定论即运用经济学和数学方法,从货币、价格等 角度论述了霸权国制定的价格体系、提供的公益等与世界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在其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基本延续了这一研究方法,纷纷将统计分析、博弈论、公共选择等理论引入其研究,力图使之定量化、 精确化、可验证化。 我国国际政治经济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之后,在翻译引进述评西 方相关著作的同时,已经有学者意志到了革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随着与西方学 术界交流的日益密切,加上我国跨专业互动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数学 研究方法被引入国际政治经济学范畴,研究成果的定量化、精确性日益受到学者 的重视和推崇。 二、当前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 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只有短短30多年的时间,而在我国的发展更是只有20多年,因而与其他成熟学科相比,在本体论、认志论、方法论、范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科研 究相比,在学科的独立性、方法的多元性、研究绩效激励体制方面则存在着明显 的差距。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实际上是经济学与国际政治因素的结合,而其 诞生时日又适逢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影响举足轻重的第二次论战,即传统主义 与科学行为主义的论战,这次论战在国际关系学科中掀起了一场方法论革命,大 量自然科学与数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型等被引入国际关系研究,得益于此, 国际政治经济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即具有研究方法多元化的优势,例如作为其诞生 标志的“霸权稳定论”,其提出者金德尔伯格和吉尔平即应用经济学范畴的“公益”、“价格”、“搭车”等理论论述霸权与国际体系特别是国际经济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

国际政治与经济

(一)国际关系基本概念P3 A.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力量 (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P5 A.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 (三)近代国际关系P8 A.雅尔塔体系 (四)战后两极格局P10 A.国际政治格局含义,两极格局形成,当今国际政治格局 二、国际经济体系 (一)世界经济形成P17 A.国际分工 (二)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P28 A.战后科技革命影响 (三)当代世界经济格局P31 A.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四)经济全球化P38 A.经济全球化内涵,对世界经济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三、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一)世界贸易组织P47 A.《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反倾销协议》P50 B.《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P56

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P59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P61 A.组织机构,主要业务 (三)世界银行P71 A.发展历程(特殊使命),组织构架,主要业务 四、主要区域经济组织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P75 A.含义及形式 B.对世界经济格局影响P81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P89 A.形成原因,主要内容 (三)亚太区域经济合作P94 A.亚太经合,中国—东盟自贸区 五、美国政治经济分析 (一)美国政治P103 A.美国政治传统与模式:基本文件、基本原则、政治制度 (二)冷战后外交战略与目标P109 (三)美国经济P114 六、日本政治经济分析 (一)日本政治P123

(二)日本经济P132 七、俄罗斯政治经济分析(一)俄罗斯政治P145 (一)欧盟政治P153 (二)欧盟经济P160 十、国际投资政治经济分析 (一)国际投资理论P197 A.对外直接投资 B.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解释 (二)跨国公司P207 A.定义 B.特征 C.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A.出口方式 B.投资方式 C.契约方式

囚徒困境案例分析

囚徒困境解说 例子 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相关术语称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8年。 用表格概述如下: 解说 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 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8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1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8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决均比合作为高,总体利益较合作为低。这就是“困境”所在。例子漂亮地证明了:非零和博弈中,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是相冲突的。

国际政治三大主流理论及相关知识点

国际政治三大主流理论梳理 现实主义 卡尔对于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的批判 1.道德是虚幻的。很难界定,只能寻求平衡 2.权力是国际政治中至关重要的元素。没有国家权力的基础,国际组织只能软弱无力。 3.利益是冲突而非和谐的。冲突不是由于不理解不沟通,是国际政治实质所在。 摩根索(以权力政治为基础,以人性观,利益观道德观为支柱,以国家为基本单位,以国家间的竞争为基本互动方式) 现实主义六原则:政治中存在着客观法则,客观法则根植于人性/以权力界定利益/以权力界定利益是国际政治的客观原则/普世道德对国家没有约束行为/国家道德不等于普世道德/政治现实主义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人性观:人性利己,人性追逐权力利益最大化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力。 利益观:国家利益是以权力定义的,权力不仅是国家政策的手段,也是目的。 道德观:争取国家的利益就是国家的道德,国家利益是国家道德的标尺。 摩根索理论框架:以权力政治为核心,以人性观,利益观,道德观为支柱,以国家为基本单位,以国家之间的竞争为基本互动方式。 沃尔兹 对摩根索的修改(第一推动第一考虑权力的作用) 1.无政府性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人性客观存在,但是无法证否,降低了科学性,无政府性是客观存在和社会事实,国内国际两种不同政治环境的根本分水岭就是无政府性。 2.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而非扩大权力。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体系是自助体系,国家目的不是无限制的获得,维持和增加权力,而是力图保证生存。成员的忧患都是自我生存忧患。 3.军事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第一要素。国家权力是生存手段而非目的,国际关系中的事件只有通过军事实力才能决出结果。 新现实主义“新“在何处:新在科学化程度。以理性主义为理论基底,以国际体系为研究层次,以国际体系结构为自变量,国家行为为因变量,以无政府性为基本体系背景,建立了现实主义的科学化的理论体系。 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不同/自助体系推导路径/无政府条件下为权力的斗争 沃尔兹认为国际关系与国内关系最根本区别在于体系中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同。国内的体系是等级体系,各个单位存在不等同的关系,依据其社会功能不同而有高低之分,社会中的力量集中在社会最高权威手中,所以各个单位之间的冲突可以在上一个权威处得到解决,必要时可以是强制性解决。/国际社会的体系是无政府体系,各个单位—民族国家—之间是等同关系,各个单位的功能是相似的,而国际社会缺

中国如何构建国际社会新秩序

中国如何构建国际社会新秩序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变得更加紧迫,中国明确提出既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又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各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各国有权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事务;发达国家应尊重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时不应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在商品、贸易、资金、债务、货币、金融等主要领域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内容有: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的讨论与解决;各国有权根据各自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互相尊重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国家之间发生争端应当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关键词:国际新秩序;国际关系 所谓国际秩序是指某一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国际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在某种利益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斗争而确立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际秩序实际上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外部环境。在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凭借其军事、经济、科技实力垄断国际事务,侵略、压迫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导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长期以来,第三世界国家强烈要求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然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还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局势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及时提出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命题。江泽民同志走上中央领导岗位后,在各种场合论述国际关系问题时,也多次重申这个观点。 在1995年10月下旬,江泽民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讲话,全面阐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他指出:“半个世纪的经验和教训,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向我们提出庄严而迫切的要求。我们要创造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我们要恪守以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我们要建立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我们要造成 自主选择、求同存异的国际和谐局面……这些全球性问题的逐步解决,不仅要靠各国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国际上的相互配合和密切合作。” 几十年来,中国坚持不懈地倡导建立国际新秩序。9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为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借助国际讲坛不断表明立场,并在外交上通过各种渠道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成了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愿望和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与反对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而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下,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任务显得更加紧迫。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一主张体现了对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薄重,对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尊重,对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准则的维护,因而得到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赏和支持。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路径:国际与国内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路径:国际与 国内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学国内政治联盟国际力量研究路径霸权稳定论依附论 一、由内而外的研究路径:国家为中心 国际政治学是研究权力及其分布的学科。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因素(财富)是权力的重要来源,国家力量是国家富裕的必要条件。因此,把政治和经济结合在一起研究的动力,是对权力来源和运用的分析。从本质上看,国际政治经济学考察的就是权力和财富之间的互动。 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者罗伯特吉尔平认为,二者互动的内在机制可以归纳为回答三方面的问题[1]:首先是市场经济增长的政治根源及作用;其次是经济变化和政治变化之间的关系;最后,国际市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与吉尔平相似,英国学派的苏珊斯特兰奇也对权力的结构作出了解释[2]。她认为,国际社会存在两种权力:联系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联系性权力是传统权力政治的范畴,结构性权力由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四种结构组成。这是斯特兰奇对财富与权力转化模式的探索。 早期的IPE代表理论[3]包括:相互依存论、霸权稳定论和依附理论。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的“复合相互依存理论”[4]通

过“敏感性”和“脆弱性”两个概念,突破了纯粹的经济自由主义领域,把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联系在一起,初步探讨了财富与权力 的转化关系。金德尔伯格[5]和吉尔平所主张的霸权稳定论,在严 格意义上并没有涉及财富与权力的转换关系,但是这种理论作为早期IPE的探索,把经济现象纳入政治学的分析框架中,为政治与经 济在学科上的统一做出了努力。基欧汉的后霸权合作论引入了国 际机制的研究视角,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依附论研究市场经济在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影响,则在政治学和经济学之间搭建了桥梁。不过,依附论建立在一个相对比较静态的理论模型上,对世界经济体系中各国经济地位的变更无法给出合理的答案;同样,这一理论也无法让人信服地理解财富和权力转换 的途径和因果关系。 通过以上简要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早期国际政治经济学者 的理论,主要目的是从政治和经济互动的角度,研究国际关系中仅 靠政治学无法解释的现象。但是,由于传统国际政治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早期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学的痕迹,落入 以国家为中心、由内而外的研究思路中。 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把国家视为统一、抽象的变量。政治学研究对象中的国家,是国际政治中处于单元层次的变量[6]。无论是现实主义者或者自由主义者,都以国家利益为分析对象。他们假定,国家中不同阶层 和社会团体的成员,对国家利益的认同是一致的。因此,在传统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