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色基因我们传承演讲稿

红色基因我们传承演讲稿

红色基因我们传承演讲稿

红色基因我们传承演讲稿(一)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在革命年代,英雄辈出。而在社会主义和平时期的今天,用实际行动甚至用生命书写对党旗的誓言的共产主义英雄又何止千万?我们无法忘记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那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活面孔。朴实的话语是他们共同的本色,爱民的赤心是他们一样的情怀,平凡的事迹折射出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

逝去的,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留下的,是一个个高尚的灵魂。是他们使我们懂得了爱不仅仅是卿卿我我、花朝月夕,而是患难中心心相系、而是险境里身身相依;也是他们使我们明白了情不仅仅是香车华庭、翡翠钻石而是给生活以胜利的信念、而是给人们以重生的奇迹;是他们使我们知道了美不仅仅是长长的睫毛、尖细的眉翼,而是眼睛里含满国家的兴衰、人民的得失;也是他们使我们领悟了富不仅仅是莺歌艳舞、花天酒地而是富有同情心、富有牺牲精神、富有高尚人格的那种富的含义。是的,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刻,正是共产党人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大医精诚”,立就了新世纪共产党人的丰碑。

还记得当我系上红领巾,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时,我常常在内心里重复着这样几个问题,何为共产主义?

共产党是谁?这几个问题伴随我上了中学,直至我站在共青团旗前举起右手宣誓时,我也只明白共产主义其实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就是“奉献”的代名词,“先进”的代名词、“神圣”的代名词。而共产党则是夏明翰带镣长街行、抛头洒血求真理;是李大钊面对绞刑架铁肩傲骨担道义;是南昌监狱里方志敏不屈不挠的铁窗豪气、是东北林海中杨靖宇英勇抗日为国捐躯;是东北荒原上王进喜石油会战的呐喊、是北京胡同里时传祥肩背粪桶的传奇、是雷锋手中平凡的方向盘;是焦裕禄肝痛时顶破的那张藤椅、是凤阳小岗村那张按满血红手印的悲壮的契约;但当我工作后矿党委把这支生花之笔交给我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时我却深深懂得了,我们党铿锵有力、坚持主权的坚定步伐;是西部开发的号角声中,我们党高瞻远瞩、放眼未来的深邃目光;是多国协商,加入世贸的漫漫谈判中,我们党不屈不挠、志在必得的顽强意志;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的宏伟蓝图中,我们党执政为民、心系天下的坦荡襟怀;而共产党其实更应该是田里高科技的农作物、是工业园中现代化的流水线;是青春的校园里计算机键盘的敲击声、是袁隆平为杂交水数十载的苦心求索,更是孔繁森为扶养孤贫儿童那张卖血的单据,是万里长江滔滔洪水里手臂挽起的大堤、是小汤山救护病房的银色长城。

说句实在话,刚走上这讲台,我的心情其实是激动不已

的!带着几分自豪,也带着几分忐忑,几分羞怯,现在,自然是平静如水了,因为我明白,尽管我现在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我不是早已在巍巍的阴山脚下,立下了自己年轻的誓言么?——哪怕我只是一只小小的蚂蚁也要为祖国的富强壮大添砖加瓦;哪怕我只是一块小小的煤炭,也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毕尽自己的光热;哪怕我只是一粒小小的砂石,也要为祖国的辉煌腾飞奉献自己生命的全部。因为我知道,每个人在入党的道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入党的道路上有挫折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只要勇敢的面对它,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它就会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因为我也坚信,不管刮什么风,不管出现多浓的雾,我心中二十多年来铸成的信念不会改变,我将永远是党的儿子,时刻准备着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红色基因我们传承演讲稿(二)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年四月份,党中央提出在全国开展“创先争优”的党建活动。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国的各单位,各组织都开展了相应的学习工作。“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全国刮起一阵热潮。

在××年,党的××大在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中曾明确提出要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而

为什么要提出创先争优的活动呢?首先,创先争优的提出,体现了党组织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了党中央决定把其做实的决心和信心。创先争优并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一盏指明灯,指明我们工作的目标和思想的方向。而我们应该从实际,把这项工作贯彻到底。其次,创先争优的提出也指明了我们在基层党组织这方面还存在不足。虽然共产党员,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确定的,但难免会些党员的思想不怎么坚定,在工作,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随波逐流,误入歧途。所以我们需要这样一项活动,使共产党员更加明确对党的追求,坚定对党的信仰,使党员不仅从行动上入党,更加从思想上入党。坚决的维护和拥护共产党的纲领,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创先争优党建活动的开展,更是一种防微杜渐,精益求精的手段。

创先争优党建活动的开展,具有非一般的意义。它能弘扬党的正气,端正党的作风,发挥党的表率,提高党的工作实效。它能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学生党员是党组织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学生党员应怎样以实际的行动来想响应创先争优的党建活动呢?

一,学生党员应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勤于动脑,善于创新,敢于挑战。不仅仅要学好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加要增强自己在实验方面的操作能力。另外,学生党

员应该在知识的摄取方面要有一点宽度和深度。在学好专业知识之后,更要注意个人的文化修养的培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二,要加强党性修养,要加强对党章的认识和学习,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要通过阅读马克思,列宁原著,毛泽东选集和共产党理论。来培养自己的党性修养。同时,可通过报纸,电视等一些传媒方式来了解我国在党组织建设方面的动态。了解我国所发生的时事,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变的社会,而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则应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这就需要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抵挡那些不良诱惑的影响,才能适应这个复杂,并千变万化的社会。

三,学生党员要用自己的行动和工作来影响和带动同学们,做为一名学生党员,本身就已经走在同学的前面,就必须担当起做头雁的作用,不仅在学习上,更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来感染同学们。让他们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值得拥护的政党,选择靠近党组织是他们的一个明智的选择。

四,要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党员在校期间应主动的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其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加强自己与人的交流技巧。展现自我,提升自我,了解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和弱势群体的艰辛,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党员在身心上,思想上都给予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也让学生党员明确只有共产党才能改变这一切的困境,只有共产党才能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富强的道路!

创先争优,“创”的是意识,“争”的是行动。只有在你争我赶的局面中,才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争创先进的热情经久不衰。“路漫漫其修远长,吾将上下而求索。”创先争优是一种长远的监督和督促手段,希望所有的党员同志,在驻足欣赏风景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脚下的路该如何前进。

谢谢大家!

红色基因我们传承演讲稿(三)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从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到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再到今天站在这里做有关“责任”的主题演讲,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如何才能使我的人生更加有意义,将来如何在我学习工作的领域内里留下一个共产党员的鲜红印记。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八十多年风风雨雨,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奋斗的艰苦历程,看到他们铸就的优良传统,看到他们面对自己充满了崇高信仰的一生时心中的骄傲和自豪。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深情地说:“入

党几十年来,在党组织的关怀和教导下,我确实没有形成一种‘纯个人的追求’,这点,也许今天青年人不太理解,因为今天强调实现“个人价值”。但我知道,我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共产党员,心里想的真正就是“党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党叫到哪里就到哪里”看到这里,我感动了,老人一生的信仰是纯洁的、高尚的,而几十年的风雨,从反右派、三年困难时期,直至史无前例的“文革”,支撑老人走过这些坎坷的动力正是心中不变的信仰和永远扛在肩头的一份责任,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老一辈的革命家为我们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高速腾飞,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但责任,依然是共产党员不变的追求。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像李素丽、徐虎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为人民勤勤恳恳的服务。还记得李素丽在工作调动后面对采访镜头依然不变的笑容,她说:“无论当一名普通的售票员,还是到公交总公司当管理人员,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都坚持做到:岗位变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变。因为江总书记教导我们:”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是党和国家培养的劳动模范,无论何时何地,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和

本职业务,都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而徐虎的话也同样是肺腑之言:“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我感到,作为基层的一个普通党员,要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通过我们的工作为居民服务,让居民得益,为党旗争光。我要切实履行好一个党员的职责,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此这些的例子不胜枚举,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正在国家的各个工作岗位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在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徐本禹,他的事迹同样激励着无数共产党员,感召着无数普通群众!尽管徐本禹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前程似锦,但这位22岁的小伙子却毅然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志愿到贵州乌蒙山区腹地的农村小学义务支教。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啊: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信息闭塞,物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只能点油灯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18公里崎岖的山路……晚上,满身乱爬的跳蚤几乎让人无法入睡,吃的是玉米面、土豆和酸汤。一年多来,他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他的爱心像根火柴,点燃千千万万人的爱心。无数的人因为徐本禹而感动,因为感动而行动:截至去年年底,仅大水乡政府就有36名志愿者在该乡支教或考察,完成37万元建校资金的筹集,受捐赠的小学生多达

188人。在徐本禹的日记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愿意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徐本禹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用真诚和行动感动着中国!用真诚和行动感动着千千万万善良的人们!

现在,无数共产党员都在实践着党章中对党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中普通的一员。其实,只有谨记这样的责任,才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形成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的追求。

而作为新世纪大学生的我们,正是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发展的生力军,继承先辈们的传统。履行党员的责任,是每个党员一生的事。现在,国家发展的势头虽然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迅猛发展、机制转变、社会转型的大潮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诸如贫富差距拉大、下岗失业人员增加的新现象,还有法制不够完善,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贪污、腐化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说是任重而道远,当然,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拥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勇于开拓,国家未来的道路才能是光明的,人民的生活才能够是幸福的。

其实有时我在想,如果当我60岁之时,我是否也能够

像开始提到的那位老党员一样无悔的回顾我的一生呢?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也许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里体现的尤为深刻,如果我能够时时铭记党员的责任,工作上做出一流的业绩,踏踏实实的为人民做些事情,为国家培育更多的栋梁。那么那时我会无悔的回顾我走过的每一个坚实的脚印,并将会微笑着为年轻人讲述我的一生。

最后,我以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段至理名言来结束我的演讲。他说:“人一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是应该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一事无成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时,就可以说,我将我全部的生命都贡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这是我对自己的激励,也以此与同学们共勉。

谢谢大家!

红色基因我们传承演讲稿(四)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是发扬革命先辈光辉精神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不仅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丰富中华文化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XX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参观时指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这里的“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笔者认为应该理解为将红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全社会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让红色文化一直“红”下去。

目前,红色文化传承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造成人们对红色文化历史记忆的淡化

从学校的历史教育看,历史学科在小学、初中阶段,被形象地称为“豆芽科”;在高中阶段,过早地区分文理科使得绝大部分理科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几乎和历史学科“绝缘”;在大学阶段,虽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纳入了公共必修课,但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从近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历史类和哲学类专业的就业率很低,学生对就业的担忧导致了大学人文专业的“弱势”。加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们文化土壤中人文元素的严重缺失,导致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哲学思维”的普遍缺席。

从社会的历史教育看:首先,各级宣传部门和文明办等宣传机构不可能每天都去宣传红色文化,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段组织活动并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其次,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载体,各类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地)、遗址、伟人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部

分依然存在展览面积狭小、展出内容单调、展示手段落后、日常维护和改扩建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信息化时代造成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是一个价值标准遭遇全面解构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各种价值观的涌现和融合使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取向难以达到一致的理解与认同。

文化价值标准是由一系列居于核心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的逻辑体系,是衡量文化客体对主体有无价值和价值量大小的尺度或准则。红色文化价值标准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自强不息等崇高精神和价值尺度在现代社会受到一定挑战。人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对功利的过分崇拜、对欲望的过分放纵、对他者的过分漠视、对当下的过分关注、对崇高的过分贬黜等,对人们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三)相对久远的红色文化在当今时代较难让人产生共鸣

首先,在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正以各种方式进驻中国人的精神领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对外开放全方位展开之后,西方的文化思潮、生活观念、价值标准等蜂拥而入,在一定程度上遮蔽甚至取代了国人对自身传统的历史反思,民族文化(包括红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失语状态。

其次,不同时代有自己的时代语言,同一时代的不同群体有其自身的话语表达。人们的话语表达当然不能脱离自己生活的时代,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他们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红色文化对于人们来说,显然不是一个直接在场的生活空间,红色文化生长的历史时空是那么遥远,那样“艰苦”和“匮乏”的环境难以与当下的“幸福”和“丰富”生活相对接,因而无法引起对过去生活的真正体验。尽管人们也会唱红歌、看红剧,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讲,并未引起心灵的共鸣,只不过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艺术转换。在人们的眼里,中华民族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屈辱、贫弱好像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表达而难以引起深层的历史反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红色文化的话语空间总是被其他话语所挤压或推开而难以产生共鸣。

要让红色文化一直“红”下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视教育、解放思想,增强红色文化的文化认同

要创新历史教育,强化人们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历史教育和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各类教育基地要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合理安排青少年参观游览,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事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辅导员队伍。要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青少年开展

活动,强化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2.各级宣传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开展红色旅游的主要载体,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各类教育基地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精心组织高水平的专题性展览,打造陈列精品,形成展览亮点。

3.各单位、团体、企业等组织要广泛开展学习英雄模范事迹,深入查找精神境界上的差距,使大家自觉强化报效国家、崇尚荣誉的献身精神,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二)扩大宣传、抢占高地,营造传承红色文化的社会氛围

1.多管齐下,扩大红色文化宣传范围和受众范围。各级宣传部门要把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和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宣传报道,为发展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宣传好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中央发展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政策措施,宣传好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知识和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积极介绍红色旅游重点线路、景区景点和有关知识,及时推广各地开展红色旅游的

好经验好做法,特别要注意结合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重要节假日,充分报道各地开展红色旅游、传播红色文化的新情况,反映社会各界的建议和呼声,努力为广大群众学习和传播红色文化、参加红色旅游提供舆论支持和信息服务。

2.去莠存良,确保红色文化的纯洁性、先进性,抢占文化高地。信息化时代不断生成的海量信息中,存在着大量把庸俗当高尚、把腐朽当神奇、把谬误当真理的现象。因而,加强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红色教育,抢占文化高地等已成为重要课题。要通过技术的、制度的手段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侵袭,让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熔铸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之中。

3.加强推广红色旅游,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中。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对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讲解员、导游员的政治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红色文化、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加强对旅游沿线和景区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增强自豪感,展示新形象;加强对游客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在参观游览中不仅能陶冶高尚情操,激发爱国热情,而且能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红色基因我们传承演讲稿(五) 横峰县是方志敏精神的首创地,也是清贫精神的发源地。82年前,方志敏同志曾就做好支部工作指出:支部是党内的基本组织,是群众的核心。但长期以来,有的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不规范、不正常、不严肃,存在日常教育“老一套”、民主评议走过场等问题。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横峰县委于中央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前夕,在全县推行“支部生活日”,带动“三会一课”,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基层党组织变强、党员队伍变优、群众生活变好。现汇报如下:

一、明确时间,安排好支部生活日

党员是党的基础细胞。我们以增进党员“存在感”、“归属感”为切入点,严格规范并执行“支部生活日”制度,重新“找回”正常的组织生活。去年9月,县委制定下发了《关于严格落实党支部生活制度的通知》,规定每个季度第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县“支部生活日”,如遇国家法定节假日,则顺延至上班后第一天开展支部活动。在“支部生活日”这天,全县497个党支部的9559名党员都必须参加支部活动。经过8个多月的有力推进,各支部和党员在思想上形成认同、行动上成为自觉,养成了常态化参加组织生活的习惯。

二、领导带头,指导好支部生活日

一方面要求全县所有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支部生活日”,让党员干部与普

通党员在一起,带动“支部生活日”扎实推进。另一方面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所有县乡干部建立了联系点,挂点联系一个村党支部和一个分管单位党支部,规定领导干部联系点既是精准扶贫工作联系点,也是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支部生活日”的指导联系点,做到挂钩联系“无死角”,精准指导有对接。同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到“支部生活日”上讲党课,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挂点村(或分管单位)的“支部生活日”。目前,全县县级领导干部已经到联系点(或基层单位)参加“支部生活日”3次以上。

三、创新模式,组织好支部生活日

支部生活,就像党员政治生活的一道“大餐”,“食材”太少不行,“口味”单一也不行。如何准备丰富“食材”,以多种口味开启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力之源?一是主题不拘一格,由“我听题”变为“我选题”。为使主题切合实际,每次开展“支部生活日”之前,支部委员会根据当前时政方针、重点工作、群众诉求等,广泛征求党员意见,由党员来提选题,结合本地单位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活动主题,使“支部生活日”更具针对性。议题可以是对村级重大事务的意见,也可以是对党课学习内容的建议,提高党员参与积极性,增进普通党员认可。二是形式不拘一格,用“新模式”破解“老套路”。学政策,读文件,听的人不认真,读的人也枯燥。为此,我县创新开放式“支部生活日”制度:可以

到一线开展服务,坚持哪里有支部的服务对象,哪里就能开展组织生活。把活动开展到楼宇小区、农家庭院、项目工地、产业基地。可以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体验教学,县委依托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在红五分校设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目前,全县共有160多个支部学习教育基地开展“支部生活日”。可以为不能现场参加的党员提供便利,为了有效解决流动党员参加活动难的问题,我们利用流动党员多为年轻党员、爱用智能手机上网的特点,建立支部微信群及QQ群,实现线上线下互通,让流动党员与党组织由千里之遥变为“指”尺之间,在线参加“支部生活日”;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支部生活日甚至适时开到党员家里去。三是参与不拘一格,从“党内活动”延伸“党群互动”。过去,组织生活只有本单位、本部门党员参加,总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我县适时、适度扩大“支部生活日”活动的参与对象,邀请管理服务对象、其他支部的党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列席参加,在广开言路中集中智慧,在民主讨论中凝聚共识,使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良好传统落到实处。

四、落实责任,保障好支部生活日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县委狠抓责任落实,有效发挥考核评比的“指挥棒”作用,以考核+评比的模式来推动“支部生活日”质量提升。一是落实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党支部书记是组织“支部生活日”

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统筹策划、引导动员、组织实施的职责。二是落实基层党委的责任。坚持“抓经常、经常抓”,要求基层党委对所辖党支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落实党支部活动经费,把支部活动经费列入单位经费预算,为活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县共落实支部活动经费190余万元。三是落实组织部门的责任。县委组织部对“三会一课”的要求、程序、考核等内容进行规范和明确,做到有章可循。统一印制了支部会议记录本,发放到全县所有党支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成督导组,将支部生活日开展情况纳入党建工作督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党组织集体、党组织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活动开展不正常的,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改。探索开展“最佳组织生活、我最喜欢的组织生活、党课擂台”等各具特色的评比活动,以点带面,推广经验,支部生活日质量大为提升。

全县通过开展“支部生活日”,强化党员干部“存在感”“责任感”“使命感”,撑起群众“获得感”,催生了发展“加速度”。

一是强化党员“存在感”,激活了党员意识。通过“支部生活日”制度,推动党支部活动向正常化和常态化发展,让党员真正像个党员、真正做回党员。葛源镇一位年近80的老党员激动地说:“我都入党60年了,还是第一次有县委书记参加我们的党员大会,我感到非常高兴,今天这个支部

生活是我这辈子过得最有意义的组织生活。”岑阳镇一名党员形象地说:“以前党支部活动总是有一搭没一搭,经常有失落感,现在活动正常了,就有了存在感,激发了荣誉感,党员意识更强了。

二是强化党员“责任感”,增强了党员活力。县委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通过短信、微信、微博等各种方式,将支部生活日的主题、内容、要求等信息及时分享,让党员真正体会到“离岗、离乡未离党”。尤其是离退休党员、外出务工党员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党员的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比如,针对最为棘手的农村卫生保洁问题,党员带头做义工、清理垃圾,树立标杆、作出表率。去年以来,全县利用“支部生活日”这一平台,收到群众意见建议2100多条,并在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有235个“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

三是强化党员“使命感”,推动了县域发展。建立“支部生活日”制度,不仅吹响党员“集结号”,更吹响了发展“冲锋号”,让党员重拾了“使命感”。通过支部生活日,让党组织和党员养成在群众“眼皮子底下”工作的习惯,鼓励每一位党员都积极投身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治理、规范农民建房等中心工作,让他们亮明身份,当先锋、做模范,从而赢得群众的认可,让党员真正喊出“我是党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