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培养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培养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培养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培养

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要: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积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为幼儿的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创设有利条件,采取科学的、积极有效地教育措施和方法,对幼儿的进餐行为习惯系统地给予良好的培育、建构和引导,持之以恒地保持教育的一贯性、灵活性和一致性,并使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齐心协力按统一标准要求幼儿,最终使幼儿形成主动、持久、稳定、自觉的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推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进餐行为习惯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促进幼儿健康视为幼儿园的首要工作,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进一步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世界著名心里学家威廉·曕姆士说过:“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是一种顽强安定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但是习惯的养成要做到也非一日之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运用各种方法遵循科学的原则,在进餐行为内容和顺序上给予合理的安排,在行为上给予规范,努力促进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一、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帮餐服务

2、愉快进餐

3、吃饭有正确的坐姿

4、能正确地使用餐具

5、不剩撒饭菜

6、吃饭不说话不吵闹

7、细嚼慢咽

8、吃饭时不看电视及做其它事情

9、餐前洗手

10、餐后不进行剧烈运动

11、饭后擦嘴漱口

12、会自己清理桌子

二、形成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有效措施

1、环境熏陶,形成氛围是培养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的基础

环境塑造着幼儿,同样影响着幼儿。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精神环境主宰着幼儿的习惯形成,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愿望。幼儿模仿性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教师要以身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幼儿的心中就是行为的方向和标准,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幼儿作出表率。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在教师好习惯的熏陶和影响下才会一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分饭前一定要先洗手,要让幼儿懂得老师和小朋友是一样的。精神氛围还要求教师在进餐的各环节中给予幼儿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感染幼儿,使其产生喜欢用良好的行为来表现的愿望,当幼儿产生兴趣后,就能有较好的心态和情绪去主动完成进餐前后的各种良好行为。

其次,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墙壁的装饰、桌椅的摆放等物质环境也会影响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如在餐厅的墙上贴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情景,让幼儿明白爱惜粮食、不撒剩饭菜才是好孩子等。

2、提出明确的要求是培养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关键

三—五岁的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性较大。要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最主要的是要让幼儿明白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明确的要求能让幼儿自己知道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在幼儿明确了要求之后,再通过各种方式组织他们不断地、反复地练习和巩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例如培养幼儿进餐前准备的习惯,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先把小椅子摆放好,排队进盥洗室,再把衣袖卷起,然后洗手。洗手时要求手心搓手心,手心搓手背,手指轻轻抓手心,五指张开洗干净……,然后在水池里把水甩干净,最后用毛巾擦干手,等待进餐。

由于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具体、明确,幼儿也就很清楚自己在什么环节应该怎样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行为。这样,便于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3、耐心说教,形成意识,使幼儿明白其中道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大多数只知道“应该去做”,而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我们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要耐心细致,让幼儿明白不遵守会带来的前因后果。如通过讲故事《卖米的孩子》,让孩子明白吃饭要养成不掉饭粒的好习惯等。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

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二点:一是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一定要让幼儿认识清楚;二是说的要具体,讲清要点、细点,注意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这样,通过不断地讲道理,幼儿就慢慢地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培养幼儿乐于参加帮餐服务,促进进餐兴趣

教师让幼儿参加进餐前后的工作,如帮助教师一起摆碗筷、分饭菜等服务工作,不但能提升幼儿的进餐兴趣,而且能使他们对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习得充满乐趣,对学习良好的进餐行为充满自信。

5、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随时进行强化

常言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积以时日,成效可见。”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活动、各个游戏、各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加以渗透和强化,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在各种小事和细节上坚持教育和培养,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要求孩子做到正确地拿调羹和筷子、自己收拾桌子上的残羹剩菜等等。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说,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幼儿年龄小,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及时、有效、合理地强化。例如可以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来不经意地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慢慢地他们自己就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明白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了。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地强化教育,不断地累积经验,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三、培养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方法

1、故事歌谣提示法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为了方便幼儿记忆如何正确地去做一些良好的进餐行为,让幼儿欣赏一些有关好习惯的故事和歌谣,让幼儿边听边学、边念边做,故事和歌谣会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做事,加深幼儿对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理解和记忆、减少错误行为的发生,帮助幼儿早日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

2、标志提醒法

为巩固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自我抑制不良行为的萌发,和幼儿一起设计一些行为准则,用简单、明了、色彩鲜艳的标志图表示出来。如在盥洗室墙壁贴上正确的洗手方法的标志图,时刻提醒幼儿要正确地洗手。这些由老师或师幼共同设计的形形色色的标志图,贴在相应的、适宜的、明显的位置,使幼儿进入这一环境就受到感染和暗示,久而久之,标志图就与幼儿的饮食行为习惯建立了联系,它对幼儿遵守进餐行为习惯的规范起着提示和强化的作用。

3、榜样“示范”法

通过给幼儿确定图片等的榜样示范案例,分步提出正确进餐行为的要求,或者组织幼儿观看进餐良好行为的规范举动,让幼儿了解正确的规范的做法并进行模仿。

4、精神鼓励法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征,对于能正确地使用餐具、不剩撒饭菜、吃饭不说话不吵闹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给以鼓励并奖励。针对个别能力弱的特殊幼儿,对于他的点滴进步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

5、情景游戏法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呆板、生硬、抽象的规矩与要求他们不容易接受,设置一些情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法身临其境,在角色活动中进行进餐行为习的再现,教师通过情境表演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强制性的行为要求内化成幼儿的心理需要,自觉自愿地去遵守实行,使幼儿在快乐中改善不良的进餐行为习惯。

6、课程渗透法

幼儿园的教育对于孩子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纳入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去,同时,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饮食生活,将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使之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让幼儿在愉悦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四、重视家庭对孩子良好进餐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的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语和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作为父母要懂得习惯是养成的,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这是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1、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进餐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具备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受到熏陶,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如:要让孩子养成碗里不剩饭粒的习惯,家长应该首先养成每次吃饭都不剩饭粒的习惯;要让孩子做到饭前洗手,父母首先要做到等等。身教重于言教,在饮食生活中,如果家长用良好的进餐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

2、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

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进餐行为方式时,哪怕有了小小的进步,家长都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及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肯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强化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在跟孩子摆明道理时,也不妨适当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白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使之改掉不良习惯。

3、鼓励为家庭奉献自己的力量

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家长要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择菜?摆筷子等?如此,不仅能让孩子对进餐行为感兴趣,还能使他们长大后热爱餐饮劳动?

4、教会孩子一些用餐礼仪

家长应该教会孩子一些用餐礼仪,让孩子在餐桌上讲文明、懂礼貌。比如,口中有食物时不说话;不含着食物喝水;不拿筷子指指点点和在菜盆里扒来扒去;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餐巾或手帕捂着嘴,让头远离餐桌等?

五、教师和家长在帮助幼儿纠正不良的进餐行为习惯时,还注意了以下几点:

1、不操之过急,有耐心;

2、不用强迫?哄骗或威胁的方式,防止儿童产生逆反心理;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孩子懂得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需要?

4、进餐保证定时定量和定位。

5、进餐时关闭电视机,拿走玩具,并把一切可能会转移幼儿注意力的东西取走。

6、不让幼儿吃不洁的不合时令的食物,不捡掉地上的脏东西吃。

总之,教师和家长让幼儿了解了不良进餐行为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进餐意识,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进餐行为习惯,让他们养成愉快进餐、餐前洗手、饭后漱口,用餐时坐端正、不说话、细嚼慢咽、不剩撒饭菜、餐后不进行剧烈运动等良好习惯,使他们产生自主的良好的进餐行为,在以后的生活中自觉保持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成为家庭和聚餐时饭桌上的礼仪使者。

主要参考文献:

顾荣芳著,《学前儿童卫生与健康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朱家雄著,《教育卫生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郑晓边著,《儿童异常发展与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欧新明著,《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习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一、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2、反复训练 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小小班第二期 挑食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其实挑食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不利于幼儿健 康,请家长与教师共同配合,来改变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 1.餐前引诱,调动情绪 家长在家里每天吃饭前向幼儿介绍一下菜的营养价值,尽量以正面引导为主;周末的时候可以带幼儿一起去买菜,丰富菜的名字和简单的吃饭,尽量让他们每种菜都要尝试,幼儿园里每天的菜都是做营养分析的;在班级主页上增设幼儿园每周菜谱,让幼儿早有准备,家长在家再丰富一下,鼓励他们都去吃一吃。小小班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幼儿们都非常喜欢模仿大人。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重视每天饭菜到班后的诱导工作。特别是遇到幼儿不太喜欢的菜,家长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出自己对这个菜的喜欢。如“青椒土豆丝”,有些幼儿不要吃,就可以夸张地用力的闻闻菜的香味,做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这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起来了,就会去吃这个菜,甚至还要添菜。 2.浅尝即止,逐渐加量 不愿意吃的东西摆在面前,是一种压力,非常影响进餐的情绪。这时对量的有效控制,有助于给幼儿减轻心理压力,更容易接受本不愿接受的食物。“浅尝即止”是第一步,尝一小口,试试味道。因为少,所以只是浅尝,压力相应的就会比较容易排除。这一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得让他的身心慢慢的适应食物、接受食物。“逐渐加量”是一个慢慢的过程,由少到多,大人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等待。表扬得适时给予,让他的行为及时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给他信心,感受到来自家长和教师的关心。 3.巩固保持,奖励肯定 点滴的进步来之不易,一定要保持住。这时抓住幼儿“爱表扬”、“好表现”的心理,给予幼儿一些言语上、物质上和行动上的奖励,不但会让他的好习惯养成,还会让他更自信。五角星是他们的最爱,是最好的物质奖励。家长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评比角,准备一些好看的贴纸,每周记录他在家用餐的情况,如果一周下来,幼儿吃的好的,就可以买个他喜欢的小礼物,调动他的积极性。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它将影响一个人的一声,也可以让人受益一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有多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行为习惯日常活动正面影响家园合作

目录 一、在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二、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潜移默化正面影响幼儿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四、在日常活动中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五、家园配合,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为此,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我认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我们经常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说宝贝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不遵守规则,习惯不好等等问题。细想下来,我们的活动规则是什么?我们是否有在每一个活动之前告诉幼儿他们应该怎样去参与?哪些行为才是正确的。我班幼儿是8月刚入园的宝贝,来到幼儿园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对幼儿园的生活也基本适应。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幼儿没有规则意识,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不能按照

老师预想的去参与,不能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在一次和阳阳的谈话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否有给到幼儿明确具体的规则,他们是否清楚了他们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他们那些表现才是老师眼中好的行为习惯。在玩儿积木的时候阳阳把堆好的积木种种的推到在地板上,所有幼儿、老师都吓了一大跳。在活动结束后,我准备和阳阳有一次深入的谈话,可是在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去反思我活动的安排设计。我问阳阳为什么要那么大声的把积木宝宝摔在地上?阳阳说:“我想重新做一个房子”,原来在阳阳的意识里想要重新做一个房子,先得把做好房子用推的方式把积木推到在地上的拆开。阳阳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他犯错的背后是我在玩积木之间并没有告诉他要轻轻的取拿积木,不能影响到其他朋友。3-6岁的幼儿由于经验不足,没有能力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他人,伤害到自己。所以在每一个活动之前需要老师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知道自己的那些行为是老师和其他朋友喜欢的,那些行为是会影响到别人,那些行为是会伤害到自己的。 二、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潜移默化正面影响幼儿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的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老师就是这样做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别做,一

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宾王幼儿园孙朝阳 【摘要】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在进餐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即根据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健康发展培养饮食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是历来比较重视“吃”的。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孩子们的“吃”更是令家长们操心的问题,但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1]。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了吃饭挑剔、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个性的培养。 一、幼儿进餐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孩子能较好的进餐,健康就有了保证,但是一些不良的现象正妨碍着我们的孩子们的进餐。 (一)进餐时的不良情绪 进餐时孩子的情绪愉快,那么支配消化腺分泌的神经兴奋占优势,消化液分泌的增多,促进食物的消化,因此在进餐时让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是至关重要的[2]。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进餐的。(见表1-1) 表1-1 幼儿进餐情绪情况 由表1-1可见,65%的幼儿在进餐时的情绪常处于有时愉快有时不愉快的状态,引起幼儿进餐时不愉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由于吃零食过多和食物不

对胃口带来的影响分别占了23%和21%,这也反映了无节制吃零食和偏食对幼儿正常进餐造成的影响,有13%的家长在孩子进餐时批评、责骂孩子,这是十分不科学的。在这其中的其它原因也包括用餐的环境、孩子对吃饭反感等。 (二)进餐时的不良习惯 幼儿吃饭耗时,这还是较常见的。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进餐,且给大人带来了不便,对幼儿身体不利,究其原因,与幼儿吃饭时边吃边玩,边吃边讲话,东张西望等习惯有关。(见表1-2) 表1-2 幼儿进餐时不良习惯情况 由表1-2可见,幼儿边吃边玩,东张西望现象到了大班略有所好转,这与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加强有关,而说话现象到了大班反而增多,这与大班幼儿言语交往的需求有关[3]。小班幼儿中边吃边玩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有些幼儿喜欢边吃边看电视,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好动的天性,另一方面与家长平时要求不严有关。调查表明,在幼儿园中孩子各项的百分率都比在家中低,可见这方面行为习惯的培养恰恰是家长们易忽视的环节。 二、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 教师是否因此而对幼儿的吃饭放任不管呢?在进食活动中毫无纪律的约束也是不利的。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为保证群体生活有序进行,就必须对不同个体进行约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呢?针对以上在进餐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我们来讲讲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具体方法。 (一)合理组织,使幼儿有良好的用餐情绪 1、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 根据各个年龄班幼儿自身的特点,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进餐时,对生病的、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应为他们提供清淡可口的饭菜,不要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安塞县招安中心小学柴虹 内容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学生只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关键词: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老师、家长社会要齐心协力,相信我们谁都不怨自己的孩子成为希特勒式的人物。“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正确引导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会成为一个德智体美的好孩子的。 参考文献:康得英《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学前教育》杂志2005年出版 一、抓好开端,严格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从新生学前儿童就抓好习惯的养成。

开学伊始,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行为习惯教育。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其次,按时到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安安静静坐坐好,等着老师把课上。”“做早操快静齐。吃饭时静悄悄。”再次,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阶段,班主任每天每节课上都要在上课前检查一下,同学之间比比谁的准备工作做得好。 二、顺应心情,日常导行 教师应以心理学为依据,把儿童的性情详细研究一番,指导他们也走上正当的轨道。只有善教善导,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好习惯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常常逾越常规,就是因为他们对环境感到新奇,非常羡慕,于是引起了求知、求行、求享受的欲望。顺着他们欲望的倾向,以此作为教育的突破口,使他们如愿以偿,是教育者的艺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学生特点出发,为学生着想,能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抓住典型,锲而不舍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论文题目: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指导教师刘晓岗 榆林二幼 2011年12月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内容摘要】习惯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譬如,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5岁是儿童形成使用筷子习惯的最佳期;3岁是对儿童进行解扣纽扣训练的最佳期等。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早对幼儿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字】幼儿行为习惯方法策略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

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然而今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在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近代更是把及早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按照规律和特点,运用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发展性,因此,对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培养应当在幼儿时期就加以重视,幼儿教师以及家长相互配合,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形成较为健康的心理,同时自身的潜能和个人优势得以显现,以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做出更加合适的选择。由于幼儿的体力和智力正在发展中,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在开发幼儿潜能的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注重幼儿自身的适应能力,选择与其个人特征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并能够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让其能够在欢乐的氛围和环境中学习,为其今后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个人能力的逐步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个人潜能尤其是实践潜能得到尽可能多的开发,这样才能在长大成人后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为个人理想的实现奠定基础。 一、注重观察,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朋友大多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物更愿意主动探索,因此,幼儿教师需注重观察,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注重观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需注重观察孩子的情况,了解其兴趣所在,细心观察孩子们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这样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是教师需注重

培养孩子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只有通过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断观察,才能发现和探索更广泛的领域,为实践能力和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例如,在教授幼儿关于“影子”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为他们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如在炎热的夏天,小熊在树荫下却很凉爽,这就能够迅速引起幼儿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再带领幼儿到幼儿园有影子的地方进行观察,并为幼儿讲解影子形成的条件,既必须让物体有光的照射。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既能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能力,又能帮助其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二、“榜样示法”激励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师的一言一行也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幼儿的表率,用自已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幼儿、教育幼儿,在日常活动的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平时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注意自身形象,讲话要多使用“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让幼儿不自觉的模仿学习。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参与活动,并在医院排队看病,看病过程中使用上述文明用语,孩子们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幼儿的文明礼貌的养成就根深蒂固了。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以孩子们喜闻

小班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大事,也是小班老师最为注重的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享受两个、四个甚至五个、六个成人的照顾,饭来张口就已经让他们很开心了,习惯不习惯就算了。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孩子自己不会吃、不会洗手、不会擦嘴;吃饭要人喂;习惯左手拿勺的;边吃边玩,吃饭到处掉米粒;偏食等这些问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有东西下肚,能吃饱。所以当小班幼儿在园吃饭后,老师就发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家长也表示束手无策,甚至有家长说这样的丧气话:一顿两顿不吃也没相关系,反正他饿极了也会吃。所以体检下来,营养不良的、营养过剩的、贫血的、胃不好的总会有很多。怎样将这些问题解决掉,怎样来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在多年的小班工作中,我针对这个课题实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可见好习惯的重要性。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而且因为他们刚换了环境,走出了家人的包围圈,对一切都是陌生、新奇的。这个时间段,是我们对他们实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即时地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能够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使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如游戏、故事、儿歌、表演……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来实行学习操作,对准确的行为即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促动他们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 首先,养成幼儿餐前洗手的良好习惯 幼儿进餐前,首先要洗干净小手。洗手主要是让小朋友们掌握洗手的顺序和洗手后要保持手部的干净。在我们的德育画册中有这样一个活动《宝宝小手真干净》,活动中通过明明和乐乐行为的对比:明明玩后洗干净手再拿东西吃,吃得很香,乐乐玩后没洗手就拿东西吃,结果肚子痛。从而让孩子们知道洗手的重要性,愿意洗手。为了让孩子们掌握洗手的方法,还配备了琅琅上口的儿歌:挽、挽,挽袖子,冲、冲,冲湿手,抹、抹,抹肥皂,搓、搓,搓泡泡,洗、洗,洗干净。协助幼儿记住洗手五步骤:挽袖子、冲湿手、抹肥皂、搓泡泡、洗干净。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还增加了一步:甩、甩、甩干净。让幼儿将水甩在水池里。刚开始的时候,手洗得干净,衣服、袖子没有弄湿的幼儿还会得到老师的小红花。为了让幼儿保持手部的干净,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手指游戏:小不点睡了、开开门、大拇哥、手指找手指、小花狗和大石头、指五官……让孩子们在餐前的这个段时间内,保持手的干净,同时锻炼手的灵活性。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这也是对智力的开发,对反应水平的训练。经过了这样的几个环节,孩子们不但掌握了方法,而且改掉了洗手就是玩玩水的坏习惯,为卫生进餐做好了准备工作。 其次,增强幼儿就餐习惯的培养 就餐,不像洗手那么简单,存有的问题各种各样。我们得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幼儿,有目的的、有针对性地实行教育,持之以恒,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循循善诱,教会幼儿准确使用小勺 小班不会拿勺吃饭的幼儿占70%,这样的问题在幼儿进餐的所有问题中是最好解决的。因为他们是在成人过度的疼爱中没有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发展的不太好。像我们班一位叫田维浩的幼儿,因为年龄偏小一点,家人又照顾得比较全面,所以第一次吃饭,他就没法拿勺,又想吃,就低头用嘴咬食碗里的饭。这样的幼儿,他并不抗拒进餐,你只要给他详细的语言和动作的示范指导,提供机会,让他们实行操作锻炼,他们很快就能掌握这个技能。 在德育中就有这样的活动内容:宝宝自己吃。活动中还用儿歌形象地讲述了吃饭的方法:左手扶小碗,右手拿小勺。小勺盛米饭,小嘴悄悄尝。宝宝自己吃,越吃越香甜。为了能让他们愉快地实行练习,除了在吃饭时增强注重外,还能够用故事、游戏等形式来实行。比如中班有一个故事《小胖猪喝粥》,我们引导小班小朋友实行欣赏,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我就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在儿童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家长迫切的要求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凡人生所需的重要习惯性个态度多半可以再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重点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着手,论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字:幼儿、行为习惯、原则、方法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 1、严爱结合原则 爱和严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出相应行为习惯要求。幼儿年龄小,需要成人的关心、帮助,但并非一切由老师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在每一日的活动中,我们都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以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指出的是,在提要求的时候,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能力等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因为,从幼儿的能力来看,即使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的要求超出其接受能力,他们就难以做到。而幼儿发觉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能力丧失信心,甚至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因此,我向幼儿提出要求从最简单的生活规则开始,随着幼儿能力的不断发展,再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2、言行一致原则 言行一致是指教师或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首先确立准则,准则一旦经过幼儿认可而确定下来,就要严格按照准则要求执行。在幼儿园,准则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班级中有了大家一起制定的准则,幼儿就愿意按照规矩办事,当有人违反准则要求时,教师对其作出的惩罚也会有理有据,这样更容易使幼儿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的对待每个幼儿,在准则执行过程中不能掺杂个人因素在里面。在家庭中,言行一致原则表现在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要自己先做到。家长以身作则,与幼儿同进退,幼儿也就自然而然的愿意接受家长的要求。 3、生活教育原则 生活即教育。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灌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应该渗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思想。教师要树立生活即课程的观念,有意识地将一些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关的信息纳入幼儿的感知教育范围。如在午睡完起床时,发现幼儿挑食、偏食,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小朋友身体的健康成长。在午餐起床后,有幼儿做事拖拉磨蹭,可以让幼儿们在讨论中知道做事拖拉磨蹭会影响大家的集体活动时间,多数人为等少部分人要浪费许多时间。如发现有幼儿在绘画时姿势不正确,教师可以给幼儿多看一些图片或图像资料,知道不正确的姿势不利于身体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列举四个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刚人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行为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只靠简单地指责、阻止,只能一时起作用,必须进行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才能逐步形成一系列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92303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我们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进餐习惯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班的一次家长会上,有好多家长问到:“我家的孩子吃饭怎么样?”“今天吃什么?”“杨寅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没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 的健康成长。 我班32名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等,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在开学时的调查观察中,除了何晓海、汤泽宏、周佳霖能独立进餐外,其余都或多或少需要老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及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及方法 一、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做事经常是三心二意,虎头蛇尾,比如孩子说要看书,刚拿出来摆在桌上又说要画画,刚把画纸拿出来没画两下,又要去搭积木。如果孩子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呢 1.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活动 无论孩子在专心致志的玩看电视还是干其他什么事,大人一定不要随便去打扰。如果你觉得他的活动已经坚持时间较长了,比如看了一小时的电视你觉得应该终止这项活动,最好不要大声命令或强行的关掉电视,可以换一种方式,用温和的口吻说:“宝宝最听话了,会主动关上电视,眼睛看累了该休息休息了。”或给孩子一个缓冲的余地,告诉他再过五分钟就关电视了,让他有个思想准备。如果随便打断,会引起孩子的对立和反感,不利于培养幼儿注意的集中性和坚持性,而这些良好的注意的品质恰恰是日后专心学习的重要条件。 2.不要同时给孩子委派几件事情

孩子年龄小,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主意,如果安排的事情过多,会让幼儿干这件想那件结果一件事也干不好。有一个孩子的妈妈为了不让孩子来打扰自己,就给孩子安排先看书再折纸,结果孩子把所有的书都翻出来,没看几页又想折纸,就把书全搬到床上,开始折纸,把纸撕得满地都是,妈妈来检查,看见屋里这么乱,生气地说:“你就会把屋里弄得乱糟糟的,不会收拾好一样再拿一样吗”其实这时就不能完全怪孩子了,因为是妈妈的安排有问题。 3.父母适时地做些指导 刚才我们说了不要随时的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干预,干并不等于撒手不管,家长光是提供空间和材料是不够的,还要进行适时地指导。比如给他一些提示、鼓励、检查或者提出新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二、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 现在都在提倡提高公民的素质,而好的公民素质首先就体现在文明礼貌行为上,所以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从小的方面,我们的孩子能主动和

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复习过程

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要: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积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为幼儿的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创设有利条件,采取科学的、积极有效地教育措施和方法,对幼儿的进餐行为习惯系统地给予良好的培育、建构和引导,持之以恒地保持教育的一贯性、灵活性和一致性,并使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齐心协力按统一标准要求幼儿,最终使幼儿形成主动、持久、稳定、自觉的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推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进餐行为习惯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促进幼儿健康视为幼儿园的首要工作,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进一步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世界著名心里学家威廉·曕姆士说过:“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是一种顽强安定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但是习惯的养成要做到也非一日之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运用各种方法遵循科学的原则,在进餐行为内容和顺序上给予合理的安排,在行为上给予规范,努力促进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一、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帮餐服务 2、愉快进餐 3、吃饭有正确的坐姿 4、能正确地使用餐具 5、不剩撒饭菜 6、吃饭不说话不吵闹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案例分析董丽红

案例分析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习惯 单位:淮盛幼儿园 教师:董丽红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父母的教养方法不当,造成子女养成了骄横、任性、唯我至上等不良习性。而且“隔代教养”让祖辈对孙辈过度溺爱,使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顺心就哭闹不止。现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了“萌发幼儿健康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并且《指南》健康领域的目标2中还指出幼儿要具有安定愉快的情绪。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主动为幼儿创设温馨、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曾经的案例让我历历在目,安定情绪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很有必要。我们班内有个性格比较内向的琪琪,刚接触这位小朋友时,来园后会大声哭闹,因为孩子会对一个新的环境感到陌生,所以出现了分离焦虑,会大哭,这时我经常会抱抱孩子,让孩子放下心里的防线,少些陌生感,多跟她说话,减少孩子对新环境的陌生感,疏导孩子心里上的害怕。有时也会让孩子自己安静一会儿,学着自己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当她心情好时,也愿意自己主动去吃饭,我觉得这就是孩子还是接受的第一步。但这些还是不够的。随着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孩子自理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特别胆小,不敢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例如:户外活动时,轮到她去跳的时候,她会不自然的扭捏,然后眼泪就开始围着眼睛转,这时我只能先把她领到一边,先安抚孩子情绪,让她在旁边休息。如果再次尝试还是发生这种情况,这让我苦恼不已。通过与家长沟通,并且翻阅相关的书籍,孩子的情绪

不是很安定,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去疏导孩子,并不是放任不管。针对特别胆小的孩子,首先我们需要你借给她一只手,让她先感觉到安全,这样她才会迈出第一步。所以每次户外活动时,只要孩子发生不自然扭捏情况,我及时用语言鼓励她,并牵起她的小手,跟她一起完成户外项目。之后渐渐的我松开手,跟在她的身边,只要看见我,听到声音,她就会慢慢的向前走,哪怕她没有跑,慢一点完成都无所谓,我要陪着她。渐渐地我发现孩子开始改变,情绪变得稳定,并且开始尝试自己独立参加户外运动项目。见到此情形,我都会号召小朋友对琪琪进行鼓励,大家一起拍手称赞她,她还会不好意思的笑笑。并且还会及时把她在幼儿园积极参与户外活动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发些活动照,让家长多多配合。利用一些班内活动,提高孩子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所以在平时发放餐具的时候,我经常会叫到琪琪,锻炼孩子独立能力,多与小朋友沟通。又是一次室内音乐游戏,找朋友,以往找到她时,她会很高兴,但是让她去找小朋友时,她又会哭起来,这次孩子又是眼泪围着眼圈转,但是我及时给予鼓励:“琪琪真棒,今天能自己主动去找好朋友,真勇敢,老师要奖励给你一个小粘贴。”说着给她得了小粘贴,小朋友们也一起喊起来琪琪真棒,竖起大拇指,这时我看到含着眼泪的她笑了,情绪开始好转。虽然在大人眼里这不算什么,但是在孩子眼里,你给的任务,就很重要,心里会非常开心,老师表扬了她。 现在琪琪的改变特别大,每天坚持来园,而且户外活动也能自己独立参加了,可以独立给小朋友发餐具,慢慢的在改变,甚至于以前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为幼儿更早的一些走向独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婴幼儿时期最应该培养的,这是根的教育要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现在看起来很费劲,其实还是省力的,将来养成习惯了,确实难改,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子。所以抓得越早越好。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四学会的基础内容。这四个学会就是学会认知,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即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第三个学会,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即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第四个学会就是学会生存,这是我们教育的四大支柱。 我们想,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你没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乘虚而入,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大脑发育来讲也从学龄前开始,越小越好,甚至从一出生。这绝不是对孩子的约束。因为我们在搞教育的时候,常常有家长说,我提倡我们的孩子自由发展,社会都开放了,干吗捆着孩子啊?我们绝不是捆着孩子,是让孩子成为主宰自己的强者。只有在有序的情况下生活,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安全感。 就睡眠习惯来说,罗云宏、陆淇云、纪艾可佳的家长向我们诉说,他的孩子睡眠不好,这种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是不良的睡眠习惯。 我们知道一切胜利,一切进步都要靠人的内心力量,换句话说,要想成功,首先要征服自己。比如说周围有任何干扰的话,做任何事情,不可能周围没有干扰,你要成功,必须排除这些干扰,排除这些干扰最重要的是要征服自己。所以,我想,在我们培养孩子来讲,要从小培养,另外,培养这个习惯是内在的。需要把我们外界的要求通过他的内化,变成内在的需要,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早晚刷牙,或者有天天洗澡的习惯。如果有偶然一天不洗澡,或者偶然一天不刷牙,你会感觉到别扭,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已经成为内化的东西。孩子小的时候这种内化特别容易。如果我们从小培养孩子,就等于给他们第二条生命。在这一点上讲,越小越好抓,越大越难抓。为什么这么说,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是行为习惯,既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又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行为。行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动力定型的习惯。这种行为习惯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层次。通常人们把道德行为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人家得教育,得督促。第二个层次,就是自觉行为。他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这是最佳的教育效果。 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获得实质性的自由。就从中午的一个觉,就看出了孩子的安全感,相当踏实。当然我们绝对不是为了大人和老师省事。孩子们睡得很安详,很踏实,身体上获得很好的休息,睡醒以后,就有一种精神充沛的力量投入学习和各种活动,就使得他整个的身体是健康的,有节奏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 【摘要】 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行为习惯 的培养对于孩子的一生都受益匪浅,有的家长在重视幼儿智力发展 的时候总是忽略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有的家长认为习惯的培养 重在幼儿园,这样导致幼儿在园在家两个样。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只 有家园达到同步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 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 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其实我觉得学前教育不应当把重点放在书本 知识的学习上,而应当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最基本 的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字经》开门见山就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说,这里的“习”可以认为是最初的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由此可见,幼儿期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幼儿教育而言,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养成教育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德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道德品质的学习 的过程。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只有让幼儿不断 重复进行各种良好行为的学习,积累各种良好习惯;在作息、礼貌、卫生、学习、日常生活中等方面,家长都应严格管理教育,若不及 时提出正确合理的、必要的行为规范,不进行及时纠正及指导,幼 儿就容易养成不好的吸管,等这些不好的习惯养成在进行改正就会 带来更大的困难!我们幼儿老师和家长应该抓住行为习惯养成的关 键期,针对幼儿这一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学习生活方面都应耐心、 有效的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提高 自己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有模仿的对象,给 幼儿进行良好的习惯示范,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由于幼儿的自我 调节能力差,不良行为习惯容易反复出现,老师和家长需要经常进 行良好行为的检查并指出不良行为并给予更好的纠正,时常进行改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宝贝今后一生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 在幼儿园有好多家长会问:“我家的宝贝吃饭怎么样?”“今天吃什么?”“小宝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没有?”……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有不少家长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宝贝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 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那么家长如何纠正幼儿进餐时的不良习惯呢? 1.示范法。根据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可以给他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孩子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另一方面故意闻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等孩子吃了,要及时表杨。 2.“打预防针”的方法。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可以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宝贝猜猜今天吃什么菜,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这样,宝贝的情绪被调动了。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这时对量的有效控制,有助于给幼儿减轻心理压力,更容易接受本不愿接受的食物。“浅尝即止”是第一步,尝一小口,试试味道。反正就是一口,吃下去不会有太强烈的反应。“逐渐加量”是一个慢慢的过程,由少到多,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等待。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给予鼓励。这时要抓住幼儿“爱表扬”、“好表现”的心理,给予幼儿一些言语上、物质上和行动上的奖励,不但会让他的好习惯养成,还会让他更自信。五角星、小红花是他们的最爱,是最好的物质奖励。家长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评比角,准备一些好看的贴纸,每周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