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塔吉克鹰笛

塔吉克鹰笛

塔吉克鹰笛
塔吉克鹰笛

塔吉克族鹰舞

百科名片

鹰舞是中国民间舞蹈中极具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艺术价值很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珍贵的民间艺术日渐失去生存的土壤,面临困境,亟待保护与抢救。我国新疆的塔吉

克族视鹰为强者、英雄,在民间广布有关鹰的民歌和传说,甚至连舞蹈的起源都与鹰的习性、动态联系在一起,于是形成了“鹰舞”。

基本信息

时间:2006年

类别:民间舞蹈

地区:新疆

编号:Ⅲ-41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简介

塔吉克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则分布

在该县以东的莎车、叶城、泽普等县。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民族精神逐渐

形成了塔吉克民族特殊的审美追求。他们视鹰为强者、英雄,在民间广布有关鹰的民歌和

传说,甚至连舞蹈的起源都与鹰的习性、动态联系在一起,于是形成了"鹰舞"。

塔吉克族被视为“鹰之族”,他们对鹰有特殊的感情,鹰舞是他们最喜爱的舞蹈。

鹰舞多以双人舞形式在喜庆佳节或家庭晚会中表演。从内容到形式皆模拟鹰的动作。跳舞时,众人围坐或半围坐,男女相邀,成双而舞;有时若干对舞伴同时表演。

男子舞姿俊健、纯朴、粗犷。主要动作有伸展双臂(前臂较高,后臂较低),前后摆动,舞

步灵活多样。高潮时,激烈抖动双臂并摊开双掌,向左右旋转和侧身跃起,作雄鹰展翅,

搏击风云之势。女子舞步和舞姿略同男子,仅步距比男子小而轻盈。双手在头部向里或向

外旋抹,动作舒展而柔和。以手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通常7/8为舞蹈基本节奏,间以口哨

击掌和呼喊“拉泼依”烘托气氛。

艺术特色

像鹰一样自由

鹰舞是塔吉克族的民间传统自娱性舞蹈,场地不受限制。无论田埂地头、庭院室内,只要

人们兴致所至都可起舞。其舞步与鹰笛的曲调是一致的,主要是八分之五拍、八分之六拍、八分之七拍,基本动作是:腰微弯,右臂朝前伸,手指微朝上,左臂弯曲朝后,位于腰部,手指伸开。脚步随着笛声和鼓点旋转360度,此时,收回右臂放在背后,伸出左臂朝前。

有时两臂平行,有时两臂一上一下,恰似鹰的翅膀,脚步随鼓点和笛声可旋转180度和

360度,也可朝前和左右前进。无论在旋转或是在前进时,两肩还要随着曲调的节奏不停

地一上一下地抖动。鹰舞主要是男人的舞蹈,但也有男女合跳的,也有集体跳的,遇到节

日或是婚礼,只要是鹰笛和手鼓声一响起,男男女女都会翩翩起舞。在鹰舞中还有"马舞"、"箭舞"、"刀舞"等舞蹈,也是用鹰笛和手鼓伴奏,其舞步和鹰舞的步伐差不多。舞蹈开始时,往往先由一名舞技较高者下场,接着,众人便纷纷下场共舞。

伴奏乐器及特有的演奏方法

塔吉克族舞蹈特色的形成和伴奏乐器及其特有的演奏方法分不开,鹰笛、手鼓、拉巴甫

(热瓦甫)、布兰孜库姆、塔吉克式艾捷克都是其广泛使用的民间乐器。其中鹰笛是塔吉

克族最典型的乐器,吹奏技法繁难,但音调别致、美妙。鹰笛是用鹰的翅骨做成的,只由

三孔,也称"三孔骨笛",塔吉克语称"斯特洪诺依"。"斯特洪"为骨的意思,"诺依"是笛子的意思。笛长约25厘米到26厘米左右,整个鹰笛稍有弯曲,吹的一头直径稍大,约有1.5

厘米左右,有孔的一头直径较小,约有1厘米左右。鹰笛的曲调有固定的曲目,如在婚礼

和喜庆的时候吹"恰甫苏孜"、"泰温"、"吉格伦"、"黑吾力"、"巴拿纳马克"、"热布让克"等

曲调;在叼羊时吹"腾巴克苏孜"、"瓦拉瓦拉科克"等曲调;在思念家乡和情人时吹"法拉克"曲调;在大同乡的塔吉克人给年轻人和有威望的人送葬时,吹奏"塔里肯"的曲调。除了在吹思念的曲调时是一人,不用手鼓伴奏外,在演奏其他曲目时都是两人,并由两名妇女敲

一个手鼓,这种手鼓比一般的手鼓要大,用不同的鼓点伴奏。曲调可分为5/8拍(买里斯

苏孜);6/8拍(文里文拉力克苏孜);7/8拍(恰甫苏孜),音调多为半音,两人合奏

时吹出一个整音,鱼咬尾式的吹奏,难度较大,都以C调为主。鹰笛虽然只有三孔,但可

吹出7个的音节。鹰笛是塔吉克民族独有的乐器,其声音清脆宏亮,十分动听。手鼓是塔

吉克族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演奏时由两名妇女敲打一面手鼓,奏出多种鼓点,这在其他

民族中是罕见的。鼓点有固定的套路与名称,如"阿路卡托曼"等,每套都能奏出复杂多变

的艺术效果。在盛大的赛马、叼羊活动中,多支鹰笛吹奏《叼羊曲》、多名妇女同时击奏

多面手鼓敲奏"瓦拉瓦拉赫克",令骑手和马都兴奋不已。

快速、熟练的表演形式

鹰舞的主要形式有"恰甫苏孜"、"买力斯"、"拉泼依"等。"恰甫苏孜"在塔吉克语中意为:"

快速、熟练",它既指节奏,又是即兴表演并带有竞技性的舞蹈形式,代表了塔吉克族舞

蹈特有的风格。其表演以双人对舞为主,形式活泼,舞者可自由进退,两三组同舞,亦可

男女同舞。表演时多由一名男子邀请另一男子同舞,两人徐展双臂,沿场地边缘缓缓前进,如双鹰盘旋翱翔;随后节奏转快,两人互相追逐嬉戏,忽而肩背近贴侧目相视,快步行走,又蓦地分开跃起,如鹰起隼落,由低到高拧身旋转,扶摇直上,最后舞蹈在竞技旋转中结束。这些动态表现,显然是西域乐舞"胡旋舞"、"胡腾舞"技艺的遗存与升华。"买力斯",意为"特定节拍",是以民乐伴奏或民歌伴唱为主的自娱性舞蹈,也常用来表演传统的故事性

民歌,它以原地连续旋转为特色,妇女尤其喜欢。"拉泼依"是家庭内只用一个热瓦甫伴奏

的特定舞蹈形式,有时也在室外进行,其伴奏多用恰甫苏孜的曲调,伴奏者还可以边演奏

边舞,舞蹈动作自由、轻快,技艺高的演奏者可把热瓦甫放置在肩上弹奏起舞,这可能是

西域乐舞风习的遗存。

充满真情的传承者

鹰舞的传人

新疆塔吉克族鹰舞传承人是库尔班·托合塔什。这位在帕米尔高原上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既没多少文化,也没有受过专业的舞蹈教育,既饱尝了高原生活环境之苦,又离不开这种苦。塔吉克族人崇拜鹰,喜欢用鹰舞来表达对鹰的崇拜。

触到伤心处,男儿一吟双泪流

库尔班·托合塔什15岁时,开始跟着父亲学鹰舞。在帕米尔高原上,他成了鹰舞之王,他

跳的鹰舞《商人与马》、《天鹅与狐狸》等,没有人能与之相媲美。可他承认只有一次,跳出了他自己。那天,他生活的喀喇昆仑山深处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来了10多名自治区和州上的领导,和全乡人一起庆祝引水节。当大家砸开冰块,将清澈的雪

水引入水渠,看着清澈的雪水缓缓流入耕地时,库尔班·托合塔什带头跳起了鹰舞。他时

而盘旋仰步,如鹰起落,

时而双肩微抖,如鹰空中傲视。他脚顿挫、手高扬、腰扭动,眉毛和嘴唇跟着节奏,不停

地微微颤动,跳着跳着,眼泪突然“哗”地一下涌出了眼眶。他一边流泪,一边跳。跳完了,抱着一个领导,失声痛哭。“呜呜呜……”他像孩子一样,不能自制。哭声,感染了在场人,很多人也跟着抹泪。他说:“我跳了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大领导,就这一次,才

知道自己和鹰舞的价值。”除了山里人,外界极少有人知晓,他跳的鹰舞有多么出色。多

少年了,鹰舞这个来自塔吉克族人的一种普通艺术,难求最高礼遇的命运,此刻,被他一

语道出。跳鹰舞是他一生的精神快乐,他把这种快乐,带给了数不清的塔吉克族人。当然,

他也为鹰舞的命运难受过、悲伤过、担忧过,但他从来没哭过。可现在,平生第一次,他

哭了,哭得有点莫名其妙,哭得毫无理由,泪水从心里喷涌出,又流进了心里。

器乐增辉

塔吉克族舞蹈特色的形成和伴奏乐器及其特有的演奏方法分不开,鹰笛、手鼓、拉巴甫

(热瓦甫)、布兰孜库姆、塔吉克式艾捷克都是其广泛使用的民间乐器。其中鹰笛是塔吉

克族最典型的乐器,吹奏技法繁难,但音调别致、美妙。

塔吉克族婚礼上的鹰笛手

鹰笛是用鹰的翅骨做成的,只由三孔,也称“三孔骨笛”,塔吉克语称“斯特洪诺依”。“斯特洪”为骨的意思,“诺依”是笛子的意思。笛长约25厘米到26厘米左右,整个鹰笛稍有弯曲,吹的一头直径稍大,约有1.5厘米左右,有孔的一头直径较小,约有1厘米左右。鹰

笛的曲调有固定的曲目,如在婚礼和喜庆的时候吹“恰甫苏孜”、“泰温”、“吉格伦”、“黑吾力”、“巴拿纳马克”、“热布让克”等曲调;在叼羊时吹“腾巴克苏孜”、“瓦拉瓦拉科克”等曲调;在思念家乡和情人时吹“法拉克”曲调;在大同乡的塔吉克人给年轻人和有威望的人送

葬时,吹奏“塔里肯”的曲调。除了在吹思念的曲调时是一人,不用手鼓伴奏外,在演奏其

他曲目时都是两人,并由两名妇女敲一个手鼓,这种手鼓比一般的手鼓要大,用不同的鼓

点伴奏。

塔吉克族的鹰舞

曲调可分为5/8拍(买里斯苏孜);6/8拍(文里文拉力克苏孜);7/8拍(恰甫苏孜),音调多为半音,两人合奏时吹出一个整音,鱼咬尾式的吹奏,难度较大,都以C调为主。

鹰笛虽然只有三孔,但可吹出7个的音节。鹰笛是塔吉克民族独有的乐器,其声音清脆宏亮,十分动听。手鼓是塔吉克族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演奏时由两名妇女敲打一面手鼓,

奏出多种鼓点,这在其他民族中是罕见的。鼓点有固定的套路与名称,如“阿路卡托曼”等,每套都能奏出复杂多变的艺术效果。在盛大的赛马、叼羊活动中,多支鹰笛吹奏《叼羊曲》、多名妇女同时击奏多面手鼓敲奏“瓦拉瓦拉赫克”,令骑手和马都兴奋不已。

传承价值

鹰舞是中国民间舞蹈中极具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艺术价值很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珍贵的民间艺术日渐失去生存的土壤,面临困境,亟待保护与抢救。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塔吉克族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