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梅文化(可编辑修改word版)
- 格式:docx
- 大小:12.60 KB
- 文档页数:6
傲骨红梅香雪海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曲赋与梅文化
【摘要】梅、松、竹被赞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可见古人心中对梅与竹的喜爱与赞颂。梅花,有不畏霜
雪的傲骨,有着凌寒独放的霸气,有着悄然迎春的高贵,有着艳丽的色彩,有着暗香幽闻的情趣,有着醉人心扉的风采。这样的凌霜傲梅,古
人不仅仅在寒冬欣赏着傲骨红梅香雪海,往往也借梅怡情,抒怀,表节。有关梅的佳作更是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今我择其一粟,或诗、
或词、或曲,或赋,亦或其他,将一枝独秀的傲梅与中国古典诗词联系起来,去那绵延的古典画卷中去寻一缕幽香。
【关键词】梅诗词高洁傲骨暗香感怀思乡
梅花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审美意象,闲暇时翻翻古诗词,就会发
现梅花与诗有着不解之缘。它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
性受到古代文人反复咏唱,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
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合为一体,梅花的艺术形象既有理性也有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梅花不仅可
以欣赏,也被世人赋于诗词中,将这客观的美与诗词文章的主观之
美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成就了文学中有一点奇葩。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而最早咏梅的句子也就是出现
在<<诗经·国风·召南>>中的第九篇《摽有梅》
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由此可见,古人早在几千年前便深深喜欢上了梅花,而在民间,西北流行的《梅花落》,也是古羌人对梅花的赞美。尔后,人们对梅的咏叹也越来越有意境,也越来越有风采,那一枝傲雪红梅以其奇姿妙香跃然纸上。
梅花深得诗人喜欢首先是那美丽的妙姿,雪里红梅为君开,那是多么美的一幅香雪海啊。它开在残腊初春之际,可能长于高山纲谷,水驿荒村,但它清香依旧,洁白无暇,让诗人心中充满无限怜惜与敬意,也就将这心中之感挥毫泼墨,展现于世人。魏晋时期,梅花被写入诗歌中,那时人们首先把它作为一般春花春树认识和描写,就比如萧纲的《雪里觅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赢。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后来梅花渐渐上升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而不仅仅作为春景的点缀,就自然产生了梅花独有的意象。
最喜欢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唐朝诗人林和靖的咏梅佳作。“梅妻鹤子”的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这是梅的另一种美丽与气质。那疏影与暗香在朦胧的月影之下影影绰绰,飘摇清香,怎能不让人醉于其中。又如宋初诗人梅尧臣笔下的梅花是玲珑的小家碧玉:“家住寒溪曲,梅花杂
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红梅》)。在吴颐《次韵宪
宣德红枨诗韵》里梅花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处子:“玉骨
冰肌冷照人,匀红轻绛罗巾……寄声闭户英夫子,体取居尘不杂尘”。也有诗人将梅花描绘成一个冰肌雪肤玉骨霜心的仙子如晁端友
《梅花》“皎皎仙姿脉脉情,绛罗仙萼裹瑶英。”和朱熹《次韵列秀野前树梅》中“玉立寒烟寂寞滨,仙姿潇洒净无尘。”还有陆游
的《湖山寻梅》中“骑龙古仙绝火食,惯住空山啮冰雪”。而在周
必大眼中梅花既有仙子的袅娜多姿,又有邻家女子的娇涩可人“初
疑太真欲起舞,霓裳拂拭天然姿。又如东家窥墙女,施朱映粉尤相宜。”(《次韵史院洪境卢简洋馆中梅》)。更有诗人将梅花比喻为
罹的爱人的:“秋水娟娟隔美人,江东日暮几重云。孤灯竹屋霜清夜,梦到梅花即见君。”这些名诗佳句可见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是何等地位,那种仙骨傲姿,冷霜皑雪中的幽香,让诗人一见倾心。
然而,梅,深得人们的喜爱,插花装饰,不仅是那一枝迷人的
花朵,和醉人的清香。还有它的傲霜凌人那股不卑不亢的骨气。唐
张谓《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
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首句绘丰姿,早梅洁白如玉,凌寒独放。次句写环境,寒梅远离村路,临近溪桥。一“迥”一“傍”暗示早梅地
处偏僻,其位幽微,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爱。三、四两句写诗人
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
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全诗而言,写诗人的静观默察,实则突出早梅的傲寒风采。苏轼《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
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未肯
随春”豪放词人苏轼写红梅不与众花争春,尽写她生机难抑,浪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之特点。更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上片写梅
花的困难处境,是开在荒僻郊外之“野梅”,无人护理,无人欣赏;下
片托梅寄志,它开得最早,是它迎来了春天,但“无意苦争春”,足见
其迎春报春的一片赤诚。末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
见其高格劲节。这里将梅的高洁与傲骨难屈表现的淋漓尽致,无意
争春,寂寞独开,碾作尘依旧香飘尘世间,那样的骨气怎能不让人
敬佩。而诗人却偏偏借咏梅而自比与梅,表现自己的高风亮节,与
骨气。
当然梅花不只是傲骨的代表,它往往被诗人寄托着别样的情怀。比如思乡情怀,唐朝的高适《塞上听吹笛》中:“雪净胡天牧马还,
明月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写将士思乡,情绪乐观,气象宏阔。胡地本无梅花,此诗实是描写明月朗照的边关有
人吹奏《梅花落》的情景。羌管悠悠,声声传情,可在将士们看来,仿
佛风吹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关山,这分明就是故乡的梅花啊。思乡念亲尽在侧耳倾听、闭目遐思之中。梅花,声、色、香、态,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