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管理合理化建议

学校管理合理化建议

学校管理合理化建议

第一,学校管理者要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管理理念,切实提高自身管理素质。校长及其他学校领导主要应该在四个方面完善自身素质,发挥作用:一是在教育理念方面起到引领作用。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思想、一种智慧、一种方法-论。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在教育思想上起到创新作用。学校校长不是行政首长,而是承担教化人的历史责任。所以学校校长要成为学习型、学者型校长,进而成为专家型校长,要有成为教育思想家、教育家的大志。所有学校领导要有危机感,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防止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成为外行,在教育法规政策方面认识落伍,不能被时代所淘汰。二是在人格魅力上发挥示范作用。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要做到了严于律已,宽以等人;做到修身养性,淡名薄利;做到积极进娶开拓创新,为教职工树起道德标杆,促使全校形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浓郁气氛。三是要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战斗力。校长作为班长,要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艺术,在班子中起到领头羊作用。校长作为班子的主心骨,要把民-主管理渗透到班子成员中,形成共识,团结整个班子成员,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校长和管理层要凭着自己全面的管理知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全身心的管理投入,形成有战斗力的班子集体,开展扎实而富有创新性的管理工作,让学校秩序井然,教职工步调一致,整合学校资源,聚集力量推动学校发展,带动全体教职工办好学校,最大限度释放管理效应。

第二,要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领导亲自下水,把管理行为渗透到第一线,落实到主阵地。学校领导的第一身份是教师,必须深入课堂教学和教研教改第一线,集中精力抓教学。只有从自身做起,做好样子,带好路子,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有教学指挥权、发言权和管理主动权,才能鼓舞士气。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更需要领导走进课堂,深入教研组,多听课、多评课、多与教师交谈、多做讲座、多参与教科研活动、多做调查研究,真实地学习、实践、体验、感受课改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植于教学教研实践。在亲自体验中,迸发出科学管理的新灵感。人事部门在核定学校编制时,已经把所有领导担负的教学任务考虑进去了,按岗设编。如果领导不上课,其需要担负的教学任务就必须由其他教师来分解,或聘请代课人员,加大了其他教师的工作量,或不得不挤占挪用教育经费付代课工资。所有学校领导干部必须沉下去,深入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避免遥控指挥;必须走进教职工群众和学生中间,掌握实情,避免形式主义;执行制度必须将自己与教职工一样较真,敢于斗硬,避免正人不正已和先正人后正已。只有领导干部有了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形象,学校管理才能够高效推动。有的校长经常不在学校,美其名曰在外协调关系;有的经常不参加教学教研活动,热衷于跑项目管经费。这些都说明少数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出现了偏离,必须坚决禁止。

第三,要走紧紧依靠教职工办学的管理路子,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职工是学校办学的主要力量。人本管理其实不是什么新名堂,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不少的学校领导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我们更应进行深层面的广泛探索。一是要真正地关心教职工,想教职工所想,努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把每一位职工的(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当作学校的困难,切实加以解决,增强学校对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二是要真正落实民-主治校,动员所有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广泛吸纳他们的智慧,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重视其主人翁作用;理解教职工工作的艰辛,公正公平地

评价他们的劳动成绩,尊重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正确选择,建立融洽的干群关系。三是重视教职工的管理和培养。对职工队伍坚持严格管理,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当前正处于实施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特殊时期,教师处于适应改革的心理过渡期,更要注意规范教职工的师德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责任心不能下降,工作步骤要到位;并努力为教师创设平台,鼓励教师成长,指导他们进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和课程指导,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建好这支队伍,用好这支队伍,学校办学始终依靠这支队伍。

第四、要大力倡导艰苦办学、勤俭治校精神。一是进一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大兴勤俭办学之风。学校在建设中必须切合实际,科学规划,防止盲目铺摊子或擅自扩大项目规模。二是组织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日常经费开支做到精打细算,特别是招待费、差旅费等方面要厉行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摆排场;事业发展中,严格执行教委规定的基建项目审批制度,不负债发展,制止豪华建设,不建形象工程。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搞花草树木这些物质的东西,更要注重挖掘其文化精神内涵,一草一木重在体现意味,体现育人功能、体现因地制宜,不要花很多的钱,搞得豪华过多过滥。

第五、要理清思路,突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学校管理重在协调,重在务实,并不是搞口号和形式的花样翻新,而是在于踏踏实实地办学,需要戒除浮燥心理,不断理清办学思路,把握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和环节,一个一个抓落实,实现管理的精细化。一是要制定明确的办学目标。按照素质教育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职工共同参与讨论制订,提出适合自己办学层次的人才目标,体现学校稳定而成熟的办学理念;按照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总体思路,结合本校实际确立自己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勾画出本校的发展蓝图,明确全校师生的奋斗方向。二是注重制度建设,形成规范的学校管理行为。各学校应该在教学常规管理、教研管理、教师使用培养管理、学生管理、后勤财物管理等方面,不断地建立健全制度。结合当前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学校要将教师的教学常规制度进一步量化、刚性化,明确教学工作量和具体要求,重新构建学校的奖惩制度体系,形成新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民-主管理的各项操作程序和具体措施,防止流于形式。特别是在民-主理财方面,进一步健全财物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人员、经审小组和教代会的监督职责,严格签字审批程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开支行为,严肃财经纪律,杜绝学校经费中的跑冒滴漏现象;进一步细化师德师风管理办法,对师德行为管严管细,不要落实到位不够,或者产生厌倦情绪,对这项工作不能有私毫放松;进一步健全安全稳定工作方案,严格检查安全隐患,预防各种安全事故和不稳定事件发生,特别是防止校内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发生。学校校长要通过长期实施有科学性、有连续性的管理制度,让学校发展的目标方向明确,制度完善规范,引领师生逐步将制度内化为一种习惯,最终变成促使学校良性发展的一种制度文化,真正提高学校管理档次。

总之,管理是艺术,管理出效益。面对当今教育发展所处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面对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我们作为学校的管理着面临新的挑战,遇到许多新的课题,我们不能怨天尤人,不能畏缩不前。只有主动应对新的形势,调整管理思路,完善管理制度,勇于实施创新,才能不断克服阻力,化解矛盾,开拓工作新局面,推进事业新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