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的现象

C.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D.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2. 两盆冰水混合物,各自处在太阳下和背阴处,在盆内冰尚未熔化之前,用温度计去测盆内水的温度是

A. 太阳下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B. 背阴处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C. 两盆水的温度一样高

D. 不知气温高低,无法判断

3. 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的是()

A. 观察水的沸腾

B. 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

C.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D. 内燃机压缩冲程4. 一杯开水,从刚倒入杯中到可以喝的这一段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大约是()A. 5×106J B. 5×105J C. 5×104J D. 5×103J 5. 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 小球A带正电

B. 小球B带正电

C. 小球B可能不带电

D. 小球A可能不带电

6.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了部分接线中的电流方向。a、b和c、d间或接电源,或接用电器,但在图中均未画出。根据图示,可以判定电源()

A. 只能接在a、b间

B. 只能接在c、d间

C. 可以接在a、b间;也可以接在c、d间

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7. 把一根阻值为24 Ω的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变成一个圆环,并以如图所示的方式从A、B两点接入电路,则该圆环在电路中的电阻为

A. 4.5 Ω

B. 6 Ω

C. 10 Ω

D. 20 Ω

8. 如图所示是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一种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灯泡L1、L2都正常发光,过一会儿,由于灯泡L2的质量问题,灯丝被烧断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灯泡L1两端的额定电压不变,但仍能正常发光

B. 灯泡L1两端的实际电压变大,亮度变亮

C. 灯泡L1两端的实际电压变小,亮度变暗

D. 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灯泡L1亮度变暗

9.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多次记录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则绘出的U-I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10. 用电器R1和R2上都标有“6V”字样,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把R1和R2串联在电源电压为6V的电路中工作,则用电器R2的实际功率是()

A. 1.8W

B. 0.2W

C. 0.4W

D. 0.6W

二、填空题

11. (1)如图所示汽油机正在进行的是_______冲程;

(2)如图所示,小明的爸爸把电水壶的三线插头中间的铜片拆除,变成两线插头,以便能在墙壁上的两孔插座上使用,这样操作后电水壶_____(“能”或“不能”)正常使用;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根据所观察的现象,请你判断出_________房间的气温较高。若壶中装有4kg的水,水温由20℃升高了80℃,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J

12. 小明利用上3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为两节干电池,①、②、③是三个电表(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闭合开关S。灯L1与L2并联,电路中______是电压表。实验过程中,粗心的小明只记录了三个表的示数为3、0.2、0.5,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推算流过L1的电流为_____A,流过L2的电流为______A。

13. 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从点2转到1时,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和图乙中的信息可知,电源电压是________V,电阻R2的阻值是________Ω,电阻R2的I﹣U图象是丙图中的________.(填“a”或“b”)

三、作图题

14. (1)在图中用笔连线代替导线,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额定电压为2.5V)变亮,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导线不要交叉)。

()

(2)我们教室里通常是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日光灯,如图所示,把开关S和两盏灯L1、L2正确连入家庭电路中(导线不要交叉)。

()

四、实验探究题

15.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小明同学在安装实验器材时,提出了以下两种安装顺序,你认为______方案更合理?

A.温度计、烧杯、酒精灯B.酒精灯、烧杯、温度计

(2)甲、乙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甲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甲组选择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套装置。

(3)乙、丙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a、b两条曲线(a表示乙组的,b表示丙组的),由图像可知,他们两组测得的水的沸点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

同”)。图 _______(选填“D ”或“E ”)所示的情形表示水正在沸腾。他们两组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写一个即可)。

(4)小明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标度不准确。它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4℃,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的读数是86℃,当该温度计显示的气温为23℃时,实际的气温是____℃。

16. (1)小聪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源电压恒为6 V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 。

①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 ,发现两电表示数始终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将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填字母)两个接线柱接入了电路。

② 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并绘制出了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W 。

③ 由图丙推知:小灯泡的实际电流是额定电流一半时的电功率为P 1,小灯泡的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一半时的电功率为P 2,则P 1______P 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④ 实验操作时,因小灯泡L 不慎损坏而出现断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 ,电压表指针_________(选填“几乎不动”或“明显偏转”)。 (2)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其中a 、b 、c 、d 四个相同的容器密闭着等量空气,将1、2和3、4导线分别接到相同电源两端。

①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____________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②装置中的U形管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③ _______图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④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若通电时间相同,则___(选填“a”、“b”、“c”或“d”)容器中电流产生的热量较多。

五、计算题

17. 为减少有害气体排放,LNG(液化天然气)新能源公交车已经投入运营,天然气汽车和汽油车相比较,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明显减少,无粉尘排放,因此天然气被称为绿色能源。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通过计算说明:

热机效率热值价格

天然气发动机η2=40% q2=2.3×107 J/m3 4.5元/m3汽油发动机η1=25% q1=4.6×107 J/kg 9.0元/kg (1)天然气发动机燃烧1 m3天然气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做同样多的有用功,汽油发动机需要燃烧多少千克汽油? (3)若某天然气公交汽车每天消耗100 m3的天然气,与用汽油相比,它每天节约的运行成本是多少?

18. 在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30欧,滑动变阻器铭牌已模糊不清,只能辨识出标有“1A”字样.电键S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4安.

①求电源电压U.

②闭合电键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点M处,然后将滑片P从M点向左移动,发现电流表A的示数的最

大变化量为0.2安,将滑片P从M点向右移动,发现电流表A的示数的最大变化量也为0.2安,求滑片P在M点时电流表A的示数.

③求在第②小题滑片P移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R

的取值范围.

2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的现象

C.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D.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生活中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在的现象,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D 符合题意.

2. 两盆冰水混合物,各自处在太阳下和背阴处,在盆内冰尚未熔化之前,用温度计去测盆内水的温度是

A. 太阳下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B. 背阴处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C. 两盆水的温度一样高

D. 不知气温高低,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由于两个盆中的冰都未熔化完,都处于冰水混合的状态,所以它们的温度是相等的。 故应选C 。 3. 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的是( ) A. 观察水的沸腾 B. 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

C.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D. 内燃机压缩冲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选项A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改变了水的温度;选项B、C、D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A符合题意.

4. 一杯开水,从刚倒入杯中到可以喝的这一段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大约是()

A. 5×106J

B. 5×105J

C. 5×104J

D. 5×103J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一茶开水,质量约0.25kg,开水的温度大约是100℃,水温为40℃时可以喝;水放出的热量

34

==(℃)℃=

Q cm t????

4.210J/kg?0.25kg60 6.310J

比较各选项,C选项比较接近。

故选C。

5. 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 小球A带正电

B. 小球B带正电

C. 小球B可能不带电

D. 小球A可能不带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故A球可能不带电,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接触B球,与B球发生排斥现象,故B球带负电,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小球B一定带负电,故C选项错误;

D.小球A可能带正电,相互吸引,也可能不带电,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6.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了部分接线中的电流方向。a、b和c、d间或接电源,或接用电器,但在图中均未画出。根据图示,可以判定电源()

A. 只能接在a、b间

B. 只能接在c、d间

C. 可以接在a、b间;也可以接在c、d间

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电流只能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由电源的负极流入;假设ab是电源的话,且a为电源的正极,b为电源的负极,cd为用电器,故此时电流从a出发,经cd间的用电器回到负极,对于电路中的两灯泡会发生短路,故这样可以组成电路并符合题目中所标的电流方向;假设cd是电源的话,且c为电源的正极,d为电源的负极,ab为用电器,故此时电流从c出发,经ab间的用电器回到负极,对于电路中的两灯泡仍会发生短路,故这样也可以组成电路并符合题目中所标的电流方向,故上述两种情况都可以。

故选C。

7. 把一根阻值为24 Ω的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变成一个圆环,并以如图所示的方式从A、B两点接入电路,则该圆环在电路中的电阻为

A. 4.5 Ω

B. 6 Ω

C. 10 Ω

D. 20 Ω

【答案】A

【解析】

解答:同种材料制成粗细均匀电阻丝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

则1/4圆弧部分的电阻R1=1/4×24Ω=6Ω,3/4圆弧部分的电阻R2=3/4×24Ω=18Ω;

以图中AB方式接入电路中时,R1与R2并联,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该圆

环在电路中的电阻:R AB=

R1R2

12

R R

+

6Ω18Ω

618

?

Ω+Ω

=4.5Ω.故选A.

8. 如图所示是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一种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灯泡L1、L2都正常发光,过一会儿,由于灯泡L2的质量问题,灯丝被烧断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灯泡L1两端的额定电压不变,但仍能正常发光

B. 灯泡L1两端的实际电压变大,亮度变亮

C. 灯泡L1两端的实际电压变小,亮度变暗

D. 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灯泡L1亮度变暗

【答案】B

【解析】

【详解】L2的灯丝被烧断后,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根据公式U IR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因

为电源电压不变,所以L1的电压变大,根据公式

2

U

P

R

=可知L1实际功率变大,所以L1变亮。

故选B。

9.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多次记录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则绘出的U-I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定值电阻R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的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示数)为

U =U 电源-U 1= U 电源-IR

式中U 电源和R 是定值,即电压表示数U 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 为一次函数关系且U 随I 的增大而减小,故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故选A 。

10. 用电器R 1和R 2上都标有“6V ”字样,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把R 1和R 2串联在电源电压为6V 的电路中工作,则用电器R 2的实际功率是( )

A. 1.8W

B. 0.2W

C. 0.4W

D. 0.6W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R 1来说,当两端的电压为6V 时,对应电流为0.15A ,所以 1116V 400.15A

U R I ===Ω 对R 2来说,当两端的电压为6V 时,对应电流为0.3A ,所以

2226V 200.3A

U R I =

==Ω 所以当两电阻串联时,电路电流为

12

6V 0.1A 4020U I R R =

==+Ω+Ω

则用电器R

2的实际功率是 222(0.1A)200.2W P I R ==?Ω=

故选B 。

二、填空题

11. (1)如图所示汽油机正在进行的是_______

冲程;

(2)如图所示,小明的爸爸把电水壶的三线插头中间的铜片拆除,变成两线插头,以便能在墙壁上的两孔插座上使用,这样操作后电水壶_____(“能”或“不能”)正常使用;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根据所观察的现象,请你判断出_________房间的气温较高。若壶中装有4kg 的水,水温由20℃升高了80℃,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J

【答案】 (1). 做功 (2). 能 (3). 乙 (4). 1.344×106

【解析】

【分析】

【详解】(1)[1]因为图中火花塞产生火花,所以该冲程是做功冲程。

(2)[2]三线插头中间的金属片主要作用是为了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从来防止人触电的,如果把电水壶的三线插头中间的铜片拆除,变成两线插头,这样另外两个金属片仍然能够正常接触火线和零线,电水壶能正常使用;但是电水壶外壳没有接地线,不安全。

(3)[3]因为“白气”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根据图可知,甲的液化程度更高,说明甲的温度更低。

[4]水吸收的热量为

()()364.210J/kg 4kg 80-20J 1.34410Q cm t =?=????=?吸℃℃℃

12. 小明利用上3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为两节干电池,①、②、③是三个电表(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闭合开关S 。灯L 1与L 2并联,电路中______是电压表。实验过程中,粗心的小明只记录了三个表的示数为3、0.2、0.5,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推算流过L 1的电流为_____A ,流过L 2的电流为______A 。

【答案】 (1). ② (2). 0.3 (3). 0.2

【解析】

【详解】[1][2][3]由图示可知,当闭合开关S 时,灯L 1与L 2并联,电路中②是电压表;两灯并联时,各支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为3V ,所以3应是电压表的示数,而0.2和05是两个电流表的示数,由图示可知,电流表③测的是干路的电流,电流较大,所以其示数应为0.5A ,电流表①测的是通过灯泡L 2的电流,其示数应为0.2A ,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可得:流过L 1的电流为

0.5A-0.2A=0.3A 流过L 2的电流为0.2A 。

13. 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 从点2转到1时,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和图乙中的信息可知,电源电压是________V,电阻R 2的阻值是________Ω,电阻R 2的I ﹣U 图象是丙图中的________.(填“a”或“b”)

【答案】 (1). 6 (2). 20 (3). a

【解析】

【详解】当开关转到1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从乙图可以看出电源电压为6V ,当两电阻串联时,电阻R 1两端的电压为2V ,电流为0.2A ,所以电阻R 2两端的电压为U 2=U-U 1=6V-2V=4V ,所以电阻R 2的阻值是R 2=2U I

=4V/0.2A=20Ω, 从图丙上可以看出,当电压为4V 时,a 对应的

电流为0.2A ,b 对应的电流为0.4A ,所以电阻R 2

的I-U 图象是丙图中的a .

三、作图题 14. (1)在图中用笔连线代替导线,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变亮,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导线不要交叉)。

( )

(2)我们教室里通常是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日光灯,如图所示,把开关S 和两盏灯L 1、L 2正确连入家庭电路中(导线不要交叉)。

( ) 【答案】 (1). (2).

【解析】

【详解】(1)[1]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阻变小,所以滑动变阻器应该接A接线柱;因为电源是2节干电池,提供的电压是3V,所以电压表选择0到3V的量程,注意正负接线柱;电压表示数变小,说明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并联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如下图:

(2)[2]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日光灯,说明两盏日光灯并联,且开关在干路上而且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白炽灯螺口接零线中间经过开关接火线,如下图:

四、实验探究题

15.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小明同学在安装实验器材时,提出了以下两种安装顺序,你认为______方案更合理?

A.温度计、烧杯、酒精灯B.酒精灯、烧杯、温度计

(2)甲、乙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甲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甲组选择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套装置。

(3)乙、丙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C 所示的a 、b 两条曲线(a 表示乙组的,b 表示丙组的),由图像可知,他们两组测得的水的沸点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图 _______(选填“D ”或“E ”)所示的情形表示水正在沸腾。他们两组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写一个即可)。

(4)小明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标度不准确。它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4℃,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的读数是86℃,当该温度计显示的气温为23℃时,实际的气温是____℃。

【答案】 (1). B (2). B (3). 相同 (4). D (5). 水质量不同(火力大小不同) (6). 30

【解析】

【详解】(1)[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所以接着应放置烧杯,最后安装温度计,即顺序为酒精灯、烧杯、温度计。

(2)[2]观察图A 和B 可以看出,B 中烧杯上加了盖子,这样在加热时,杯内的气压会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有可能超过100℃,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会更长,故甲组同学选择的是B 套装置。

(3)[3][4][5]由图C 可知,乙、丙两组测得的水的沸点同为100℃;图D 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可能是因为水质量不同、火力大小不同等。

(4)[6]由题可知,温度计上每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10001086(4)9

---℃℃=℃ 则当该温度计显示的气温为23℃时,实际的气温为

10(234)0309

?++=℃℃℃ 16. (1)小聪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源电压恒为6 V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 。

①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 ,发现两电表示数始终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将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填字母)两个接线柱接入了电路。

② 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并绘制出了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该小

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W。

③ 由图丙推知:小灯泡的实际电流是额定电流一半时的电功率为P1,小灯泡的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一半时的电功率为P2,则P1______P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④实验操作时,因小灯泡L不慎损坏而出现断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指针_________(选填“几乎不动”或“明显偏转”)。

(2)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四个相同的容器密闭着等量空气,将1、2和3、4导线分别接到相同电源两端。

①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____________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②装置中的U形管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③ _______图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④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若通电时间相同,则___(选填“a”、“b”、“c”或“d”)容器中电流产生的热量较多。

【答案】(1). CD(2). 1.14 (3). 小于(4). 几乎不动(5). 液面高度(6). 不是(7). 乙(8). c

【解析】

【详解】(1)①[1]移动滑片,电表示数不发生变化,说明变阻器用AB或者CD接线柱接入电路,不能改变电流、

电压。因为电压表测量的是灯两端电压,示数保持6V 不变,等于电源电压,说明变阻器没有分担电压,其连入电路的电阻为0,则其是用CD 接线柱接入电路。

②[2]读图像可知中,灯在3.8V 电压下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0.3A ,则其额定功率为

3.8V 0.3A 1.14W P UI ==?=

③[3]读图像可知:当小灯的电流为其额定电流的一半,即为0.15A 时,其两端电压为1V ;当其两端电压为其额定电压一半时,即其两端电压为1.9V 时,通过它的电流在0.2A 左右。根据P UI =可得

12P P <

④[4]当L 断路时,电压表通过导体与电源相连,其示数几乎等于电源电压,且不发生明显变化,其指针是几乎不动的。

(2)①[1]这个实验中,对于电热的观测采取了转换法:电热越多,密封容器中空气的温度升得越高,热胀冷缩,其体积越大,从而压迫与其相连的U 形管里的液体,形成更大的液面高度差。

②[2]连通器的特征是底部相连的两个容器都是开口的,但在这个装置中,与密封容器相连的U 形管的一端是密闭的,所以,U 形管不是连通器。

③[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以知道,要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应该是两个容器中的电热丝电阻相等,通过的电流不等。可以发现乙装置是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的。

④[4]先从甲乙开始分析,甲装置中串联的两个电热丝的总电阻为15Ω;乙装置中,d 容器内外的两个5Ω的电热丝并联,总电阻为2.5Ω,再与c 容器中的电热丝串联,乙装置中的总电阻为7.5Ω。相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是相等的,因此,乙装置中的总电流是甲装置中总电流的2倍。

知道了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结合Q =I 2Rt ,可以知道,a 、b 、c 三个容器中,c 容器中的电热大;d 容器中的电流为c 容器中的一半,则d 容器中的电热小于c 容器中的电热,故c 容器中的电热最多。

五、计算题

17. 为减少有害气体排放,LNG (液化天然气)新能源公交车已经投入运营,天然气汽车和汽油车相比较,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明显减少,无粉尘排放,因此天然气被称为绿色能源。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通过计算说明:

(1)天然气发动机燃烧1 m 3天然气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宇宙有多大? (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 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1、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 1 J / s 6、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 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腾升教育九年级物理期末测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在手电筒电路中,提供电能的是( ) A .电池 B .灯泡 C .导线 D .开关 2.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 .金属 B .人体 C .铅笔芯 D .橡胶 3.下面是小华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电路进行观察分析后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厨房中的抽油烟机里装有照明灯和电动机,它们既能同时工作又能单独工作,它们是并联的 B .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晨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 C .楼道中的电灯是由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共同控制的,只有在天暗并且有声音时才能亮,所以声控开关、光控开关及灯是串联的 D .一般家庭中都要安装照明灯和其它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 4. 对一确定的导体,其电阻R =U/I 所表示的意思是 ( ) A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 B 导体中电流越小,则电阻越大。 C 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之比。 D 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5.某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大量程为0-9A ,小量程模糊不清,为了确定小量程是多少。先将大量程接入电路,指针位置如图所示,然后改用小量程接入同一电路,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电流表的小量程是( ) A .0-0.6A B .0-2A C .0-3A D .0-6A 6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表的位置越靠近电源正极,测得的电流越大 B .电流表既可以串联在电路中,也可以并联在电路中使用 C .两灯泡串联时,即使发光时亮度不同,通过它们的电流也是相同的 D .分别用电流表的两个量程测量同一个用电器的电流,测得的示数一定是相同的 7.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时,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用电流表测出A 、B 、C 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 A 、I B 、I C 。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I A <I B B .I A <I C C .I B >I C D .I A =I C 8.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插入柠檬,制成“水果电池”,用电压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0 3 6 9 0 3 6 9 第5题图 1 L 2L B A C S 第6题图 第7题图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共7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分子间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探究分子运动的方法。 3.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探究案

活动探究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活动探究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3.1-5能说明什么?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应背知识点 热和能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6.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也称比热)。(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0.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kg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1.热量的计算: (1)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 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即末温。 (2)Q放=cm(t0-t)=cm△t降 (3)Q吸=Q放(也叫热平衡方程。如果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在不计热损失时才能使用) 1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13.热值(q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J/kg(固液)、J/m3(气) 14.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mq;(Q放是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m 是质量,单位是kg。) Q放=v q;(Q放是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m3;v是体积,单位是m3。) 15.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16.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17.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8.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石墨,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或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在串联电路中分为电源短路和用 电器短路两种,并联只有电源短路一种)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

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习题

第十三章内能 13.1分子热运动 1. 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可以说明物理原理,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D.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 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而两块光滑的玻 璃贴在一起,不会合成一块的原因是() A.玻璃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玻璃接触面的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太小 C.玻璃太硬,斥力大于引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 焊接金属的方法,一是依照荷叶上的水珠自动结合进行焊接,用高温熔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了;二是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分子间距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时分子存在________力实现焊接的. 4. 指出下列三个现象中共同反映的物理知识: (1)“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香味; (2)在热水中放一些糖,过一会儿水就变甜了; (3)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周围的人都会受到毒害.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当香喷喷的豆浆打好后,戴眼镜的小王打开豆浆机,他只闻到香味却看不清楚豆浆.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趣味链接】 6.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小颗粒放入水中,通过显微镜观察放有花粉的水滴,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每个花粉小颗粒运动的方向和快慢都在变化,不会停下来.这些花粉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到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撞击而不能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 【拓宽延伸】 布朗运动实质反映了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二、质量符号:m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天平的使用方法 (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 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符号:ρ单位:千克/米 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 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 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运动情况的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注意:研究或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没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任何物体,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为了方便,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2)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长短。 (3)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V)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学生的学习任务艰巨。学习的时间紧,还要进行九科竞赛,面临的压力很大。今年的两位新搭档,我们之间还需要磨合,针对现实的情况,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今年要严格按照教务处的要求,进行六步四检的课堂改革。在教学中自己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习惯,计算能力,思维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级的物理教学工作,对这些学生我并不了解。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他们的性格、姓名、学习的情况。这些学生在初二进行的是六步四检的教学模式,我也要进行教学的改革。九年级内容繁多,时间很紧,对学生来说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平时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及时的让学生接受自己。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的六章内容。主要包括为:第一部分是内能以及内能的利用。具体内容分为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以及热机的效率和能量的转化比热容和效率的计算。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且难度比较大(例如: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和效率计算的相关问题)。作为中学物理热学部分的重点内容,在新授课中一定要注意节奏,力争保证全体学生理解,别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掉队。第二大部分为电学内容。具体内容分为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与上一部分内容相比,电学内容相对较难一些,也是中考中的必考和重点内容,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电学的公式及概念)、相关计算。扎实基础再进行拓展练习,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 今年教学的任务艰巨,成绩的压力很大,我们三人会共同努力,定会实现我们全县前二的目标。 五、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课标要求,明确做到哪些内容是考点,哪些是难点。坚持提前一周备课,备实用可行的教案,课件,学案。 2、坚持同科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坚持并摸索适合我们物理教学的磨课方式。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课堂效率。 3、做到分层教学:在课堂上做好培优辅差,在达标题的设计上注意分层,要有拔高,力争做到优生吃好,差生吃饱。 4、严格管理。教学中抓住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物理知识的储备。严格管理学生,抓紧课上的每一秒钟,洞察一切。对于违纪的学生进行教育批评,帮助学生成长。 5、研究中考,了解并把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平时多做山东省的物理中考题,及时写出试题的分析,多做总结。及时的反思教学。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提升篇)(Word版含解 析)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演绎式探究﹣﹣﹣探究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是点电荷. (1)实验发现,带电量分别为q1、q2的两个点电荷距离为r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 F=k,其中k为常量,当q1和r一定时,F与q2之间的关系图象可以用他图甲中的图 线来表示. (2)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同样,电荷周围也存在磁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电场力的作用.点电荷q1和q2之间的作用力实际是q1(或q2)的电场对q2(或q1)的电场力.物理学中规定: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E表示,则E= . 如图乙所示,在距离点电荷Q为r的A点放一个点电荷q,则点电荷q受到的电场力 F= ,点电荷Q在A点产生的电场强度E A= . (3)如果两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它们的电场会相互叠加,形成合电场.如图丙所示,两个互成角度的电场强度E1和E2,它们合成后的电场强度E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如图丁所示,两个点电荷Q分别放在A、B两点,它们在C点产生的合电场强度为E合.请推导 证明:E合=. 【答案】(1)c;(2);;;(3)证明过程如上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1)作用力为F=k,k是常数,q1和r一定时,F与q2成正比,所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c符合题意;(2)根据题意,电场强度:E=;Q在A点对q的电场力:F=,所以点电荷Q在A点产生的电场强度:E A=/q=;(3)由题意知,AB在C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相等,E A=E B=,且互相垂直,做出其合场强,如图所示: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 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 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 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而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窗棱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10-10m做单位来量度。 (2)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4.纳米技术 (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1nm=10-9m。 (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1~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等都有应用。 二、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三、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 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 1 -

- 2 -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0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0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16.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word

第十三章内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了解热量的概念。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本章在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另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内能重点研究。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可以把本章内容分成两部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其中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宏观的扩散实验验证物质微观结构从而给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从研究内能的改变过程中了解物质的吸热特性——比热容的不同,并能利用其进行热量计算。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现象等。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和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状态,为学习分子的热运动奠定了基础;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为研究内能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比热容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由于本章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给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比热容、热量的综合计算,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1.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现象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转换法,将微观问题转换为宏观的外在表现来研究,是突出这一重点的关键。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时,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应该在探究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类比法将“比热容”与“密度”进行类比,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比热容与密度一样,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观点,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两部分内容是下一节学习物体内能的基础。这一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扩散现象去间接感知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用乒乓球与弹簧组成的模型来配合讲述,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最后,让学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汽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子很小,只有通过对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分析间接去了解,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从而领会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全集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10-10m 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灰尘尘土炊烟花香饭香甲醛烟味吐出的烟雾PM2.5 臭豆 腐的味道消毒液的气味下列能用分子热运动来解释的:(只要能看到的都不是)。 2、扩散现象分子扩散(X)扩散速度V气>V液>V固 (红棕色)二氧化氮应在下面(两个瓶子也能平着放),原因: 如果二氧化氮在上面也能混合,不能说明原结论。理由: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密度,重力作用对实验产生影响。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分子热运动。 0℃的冰,分子也在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酒精和水混合)(海绵、弹簧) 4、温度影响分子热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冷水热水中混合墨水炒菜腌和炒 5、分子之间有引力(固体液体的分子不至于散开、玻璃板接触水面、铅柱难以拉开) 同时存在 分子之间有斥力(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6、分子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破镜难圆、气体具有流动性)。 7、课后题2、3、4题 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1、分子势能做功:转化(区分外界 对物体,还是物体对外界) 内能(物体的,不是分子的)(等效的)(两张图片)温度---分子动能热传递:转移 2、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物态、体积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X) 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0℃的物体、机械能为零的物体都有内能。 4、热量是个过程量、内能是个状态量。不能说“含有”、“具有”。只能说“吸收”、“放出”。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5、热传递的条件:必须有温度差,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热量可以由内能少的物体传向内能多的物体。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3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与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就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就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 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与,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与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与其她形式的能(主要就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就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就是焦耳。(热量就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就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就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就是能量而不就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 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就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