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整理

统计学整理

统计学整理
统计学整理

统计学含义: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科学,它是研究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从中作出正确推断的认识方法论科学。

研究对象: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数量水平、数量规模)和数量关系(比例、平均数、速度等). 统计学研究的特点: 1、数量性2、总体性3、变异性

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个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 (只能用文字来说明总体属性,eg:文化程度)

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的特征,eg:职工人数,销售额,工资额等)

不变标志(某个标志上的答案都相同)

可变标志(一定有一个标志是可变的)

数量标志的答案叫数量标志表现,也叫标志值

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分为指标名称和指标数量两部分)eg:男性比重,英语平均成绩,学生人数。

按计算方法不同分:数量指标:说明总体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的指标。(总量指标)

质量指标: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对比关系和一般水平的指标。(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按其数值的表现形式分:总量指标:也就是数量指标,数值是绝对数形式

相对指标:数值是相对形式。

平均指标:数值是平均数形式。

标志与指标的区别:

变量:说明现象某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包括指标和标志)eg:人的性别,籍贯文化程度等;

品质变量:说明现象品质特征的名称,用文字表示。eg:企业所有制性质,文化程度,人的性别。

数值变量:说明现象数量特征的名称,用数字表示,(包括:数量标志和指标)eg:年龄,身高,体重,产值利润等。

数值变量分为:连续变量:就是一个变量的取值与另一个取值是连续不断的。表现为无穷小

数。eg:增加值、销售额、固定资产原值等。

离散变量:就是一个变量的取值与另一个取值是间断的。只用整数来定义,不能

用小数。eg:职工人数、企业个数、设备台数等。

定性数据:品质变量的答案就是定性数据,定性数据本身是文字。eg:性别为品质变量,它的答案“男”“女”就是定性数据。

名义级数据:品质变量的一种答案,仅是一种代码来表示品质变量的不同类型。不

能比较大小四则运算eg:“性别”是品质变量,用变量值“1”表示

男性,“2”表示女性,这是“1”“2”或“男”“女”就是名义级数据。

次序级数据:品质变量的一种答案。次序级数据可以比较大小判断优劣。eg:产品

等级“1”为合格“0”为不合格。

定量数据:数值变量的答案是定量数据,定量数据的本身是数值。

间距及数据:本身可以为0,0有意义。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乘除,eg:今天

的气温比昨天高了多少度,不能说今天的气温是昨天的几倍。

比率级数据:本身不能为0,0没有意义,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eg:100米比

50米长50米,100米事50米的两倍。

调查问卷的作用:方便调查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易于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节省调查时间,提供调查效率。

调查问卷的形式:1、开放式调查问卷(多以问答题形式,回答不供具体答案)

2、封闭式调查问卷(答案已确定,选择题)

3、半开放式调查问卷(给出部分答案,选择题里面多了个其他选项)

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1、问卷的题目2、说明信3、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4、调查事项5、填

写说明

统计报表:按照国务院或国家统计局颁发的表格,由各级调查单位按照一定日期和程序向上级提交统计报告的一种制度。

专门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普查特点;特点1:普查是一次性调查,其主要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

特点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其主要用来全面、系统地掌握重要的国情国

登记性误差:调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不准确而造成的。不能说非全面调查的误差一定比全面调查的大。

代表性误差:用部分调查单位的统计资料计算出指标值(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指标值(总体参数)所产生的误差。

统计数据整理的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将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组和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工作过程。

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一)设计和编制统计数据整理汇总方案。

(二)对调查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核。

(三)统计数据的分组和汇总。

(四)将汇总整理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

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五)做好统计数据的系统积累和保管。

统计分组的概念:“分”:就是把同一总体中性质不同的总体单位分配到不同的组里,突出组与组之间

的差异性。“组”:就是把同一总体中性质相同的总体单位归并到同一组

里,突出组内的同质性。

穷尽原则:就是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应有组可归。

互斥原则:就是使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组,而不能同时或可能归属于几个组。

统计分组的作用: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2、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构成。

3、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统计分组的种类: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按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

按分组的作用和任务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如何选择分组标志:1、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和任务;

2、选择最能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

3、要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来选择。

品质标志分组的方法:按品质标志分组,有的比较简单,分组的标志一经确定,组的名称和组数也随之确定了。如:人口按性别分组,就分为“男”与“女”两组。有的就比较复杂。如:国民经济的部门划分,就有三次产业分类、行业分类、机构部门分类。这种比较复杂的分类,一般会有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统一制定分类标志,代码等。

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分组时各组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能反映事物质的差别。根据被研究的现

象总体的数量特征,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确定相应的组距、组限。分组的形式:单项式分组:一个变量值代表一组。一般适用于离散变量且变异范围较小。

eg:工人按日产量分组:

组距式分组:用一段距离代表一组。一般适用于连续变量或变异范围较大的离

散变量。

eg: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Array

(1)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都相等。适用于标志值的变动比较均匀的

情况下。

(2)异距分组:各组的组距不完全相同。适用:

a、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

b、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义

c、标志值按一定比例发展变化

组距分组的组限确定:

间断组距分组:如:儿童按年龄分组:未满周岁,1~2岁,3~4岁,5~9岁,10~14岁。

连续组距分组:如:工厂按完成任务的程度分组:100%以下,100%~110%,110%~120%,120%以上。

注:在连续组距的分组时,相邻两组的上、下限是重叠的,如110%。

统计中按“上限不在内”原则处理。即,110%统计到作为下限的第三组

而不是统计到作为上限的第二组。

分组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全距(R)= 数列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组距(R)=一组中的较大值-较小值

或上限-下限

n = 1 + 3 . 3 lg N(不必记住)

n:组数 N:总体单位数

在实际操作中数组在5~10之间

组限:组距两端的变量值

上限:一组中的最大值。

下限:一组中的最小值

组中值: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开口组:缺少上限或下限的组。

如:60分以下;60—70 ;…80—90; 90分以上。

闭口组:上、下限都齐备的组。

如:70—80分; 500—600公斤; 90—100岁

开口组的组中值计算:缺少上限:1、计算假定上限:假定上限=下限+相邻组的组距如:假定

上限=90+10=100(分);

2、计算组中值:组中值=(90+100)÷2 = 95(分)

缺少下限:1、计算假定下限:假定下限=上限-相邻组的组距如:假定下限=60-10=50(分);

2、计算组中值:组中值=(50+60)÷2 = 55(分)

分配数列的概念;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归类排列。可分为:

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分布数列的两个要素:一是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

二是各组所出现的单位数,即频数,亦称次数(一般用 f 来表示)。 频数: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又叫频数。

频数的表现形式:绝对数形式:即次数(f )

相对数形式:即频率,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f/∑f )。

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中,次数亦称为权数。

分配数列的种类:品质分配数列:品质分配数列是按品质标志分组成为品质数列。编制品质数

列时,只要分组标志一旦确定,组数和各组的界限也就随之

确定了。品质数列一般比较稳定,能准确地反映总体的分布 特征。

变量分配数列:变量分配数列是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为变量数列。编制变量 数列与编制品质数列相比较,其编制就要复杂些。

等距数列的编制步骤: 第一步:将考试分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第二步:根据数列的数量特征确定分组的形式。考试成绩是连续变量

且分布比较均匀,确定采用等距分组的形式。

第三步:找出数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再计算全距。

第四步:确定组数。在实际操作中数组在5~10之间

第五步:确定组距。为了方便计算和绘制统计图,组距一般取5或10

的整倍数,因此确定组距为10 。

第六步:确定首组的下限和末组的上限。

注:首组的下限一般应小于数列中的最小值,末组的上限应大于数列中的最大值。具体考虑到考试成绩中,60分为

一个重要的量的界限,即及格线。因此,首组应为60

以下,末组应为90以上。

第七步:统计总体单位在各组的次数分配,并编制统计表或统计图。

异距数列的编制:频数密度 = 频数 / 组距

频率密度 = 频率 / 组距

标准组距次数=频数密度× 标准组组距(最小组的组距)

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向上累计:由标志值小的方向向标志值大的方向累计。表示的意义是: 上限以下。

向下累计:由标志值大的方向向标志值小的方向累计。表示的意义是: 下限以上。

频数分布的类型:正态分布的特征:两头小,中间大。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

近两边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

1020

统计学答案整理

统计学答案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质量指标( D )。 A. 不能用数值来反映 B. 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C. 必需用数值来反映 D. 有时能够用数量指标来反映 2、从认识的顺序上来讲,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B )。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设计和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C.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D.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3、指出错误的命题( B )。 A.凡统计指标都可以表示为具体的量 B.凡统计标志都可以表示为具体的量 C.质量指标反映的是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D.数量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现象量的规模 4、统计认识对象是( A )。 A.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方面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 D. 社会经济现象的所有方面 5、统计所研究的是( A )。 A. 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 B. 社会经济的个体现象 C. 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或个体现象 D. 非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 6、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其特有的方法是( C )。 A. 统计推断法 B. 统计分组法 C. 大量观察法 D. 综合指标法 7、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分布是( C )。 A. 连续型变量分布 B. 离散型变量分布 C. 正态分布 D. 其他类型分布 8、按变量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划分,变量数列可以分为( B )。 A. 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B. 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 C. 开口组数列和闭口组数列 D.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9、将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总量的内容不同分为( A )。 A.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和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实物总量指标和价值总量指标 D.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 10、若以我国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则单位总量指标为( A )。 A. 工业企业总数 B. 工业职工总人数 C. 工业设备台数 D. 工业增加值 1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中,权数的加权作用表现在( B )。 A. 权数绝对数大小 B. 权数相对水平大小 C. 权数平均值大小 D. 权数总和大小 12、平均数指标反映了同质总体的(A)。 A. 集中趋势 B. 离中趋势 C. 变动趋势 D. 分布特征 13、由相对数指标计算平均数时,应采用( D )。 A. 算术平均法 B. 调和平均法 C. 几何平均法 D. 根据所掌握资料而定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 典型计算题一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36== ∑∑ f f x x (元) 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

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10% 105% 116=== 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 %74.94% 95% 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94.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110% 51% 161=++=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

统计学简答题完整版

一、统计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P2 含义:“统计”一词可以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和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并做出相应的推断、分析的活动,通常被划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活动获得的、用以表现研究现象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数据;统计学则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是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本质: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二、统计数据有哪些分类不同类型数据有什么不同特点P7 1.统计数据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定性数据是指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类数据与定序数据两种。定量数据是指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2.统计数据按照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绝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绝对数量特征的数据,有明确的计量单位。相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相对数量特征的数据,它通过另外两个相关统计数据的对比来体现联系关系。平均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平均数量特征的数据,体现现象某一方面的一般数量水平。 3.统计数据按照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观测数据与实验数据两类。观测数据是通过统计调查或观测的方式而获取的反映研究现象客观存在的数量特征的数据。实验数据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实验的方式而获得的关于实验对象的数据。 4.统计数据按照其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原始数据与次级数据两类。原始数据是指直接向调查对象搜集的、尚待加工整理、只反映个体特征的数据。次级数据也称为加工数据或二手数据,是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各种非原始数据。 5.统计数据按照其时间或空间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时序数据与截面数据。时序数据是对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搜集到的数据(即空间状态相同,时间状态不同)。截面数据是对一些同类现象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上搜集到的数据(即空间状态不同,时间状态相同)。 三、总体和样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14 概念:总体,就是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由所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 关系:1.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和缩影。 2.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对样本进行观测的目的是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做出估计或判断,即通常所说的以样本推断总体。 3.总体和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随着考察角度的改变,一定的研究总体也可成为另一意义上总体的一个样本,这说明总体与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四、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何P17 区别:1.指标和标志说明的对象不同,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标志则说明个体的特征。 2.指标和标志的表现形式不同,指标是用数值来表现的,而标志则既有只能用文字来表现的品质标志,又有用数值来表现的数量标志。 联系:1.标志是计算统计指标的依据,即统计指标数值是根据个体的标志表现综合而来的。 2.由于总体与个体的确定是相对的、可以换位的,因而指标与标志的确定也是相对的、可以换位的。 五、统计数据收集方案包括哪些内容P25 数据收集目的(why)、数据及其类型(what type)、数据收集对象与观测单位(whom)、观测标

统计学知识点梳理

型;有下划线的重点记忆!当然整理的知识点都就是重点!都要背与理解!Fighting!) 第一章绪论 一.统计的含义 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统计工作:统计实践活动,搜集,整理,分析与提供关于社会现象数字资料工作总称 统计资料:统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包括原始资料与加工整理资料 统计学: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的科学 二.统计工作过程 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统计调查:第一阶段,就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就是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的基础。 统计整理:第二阶段,处于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分析:第三阶段,通过第三阶段,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会辨析总体与总体单位即可) 总体,亦称统计总体,就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要认识总体必须从总体单位开始,总体就是统计认识的对象。 例如:所有的工业企业就就是一个总体,其中的每一个工业企业就就是一个总体单位。 四.标志与指标 标志就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指标,亦称统计指标,就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名称与指标数值两部分。(以上内容理解即可) 1、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简答)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就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就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就是用属性表示的;(3)指标数值就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4)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而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就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即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了,则相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了。 2、标志与标志值(会区分)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数量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表示,即为标志值(如:年龄、工资额、身高) 3、变异与变量(会什么就是变异,什么就是变量) 变异:品质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如:性别表现为男、女,民族表现为汉、满、蒙等。 变量:数量标志抽象化即为变量,而数量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则称为变量值(或标志值)。如:某职工的年龄就是42岁,月工资2200元。 4、统计指标的划分 (1)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指说明总体规模与水平的各种总量指标。质量指标指反应现象总体的社会经济效益与工作质量的各种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 (2)统计指标按其作用与表现形式的不同,有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绝对数)、平均指标(平均数)三种。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一、统计调查的含义 统计调查就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一阶段。它就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的向社会实际搜索各项原始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就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的含义 ⒈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确定 ⒉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向谁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总体单位)

统计学答案

统计学课本课后作业题(全) 题目: 第1章:P11 6,7 第2章:P52 练习题3、9、10、11 第3章:P116思考题12、14 练习题16、25 第4章:P114 思考题6,练习题2、4、6、13 第5章:P179 思考题4、练习题3、4、6、11 第6章:P209 思考题4、练习题1、3、6 第7章:P246思考题1、练习题1、7 第8章:P287 思考题4、10 练习题2、3 第一章 6..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要求: (1)描述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 (2)描述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 (3)描述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 (4)描述推断。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50=226.8 kg。 7.“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要求: 答:(1)总体:市场上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2)研究变量:更好口味的品牌名称; (3)样本:1000名消费者品尝的两个品牌 (4)推断:两个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第二章 3.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

统计学简答题答案资料讲解

1、什么是统计学,有哪些特点? 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到结论的学科。 特点:客观性~~相关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 2、何谓标志,按能否用数量表示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可以分为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名称,用文字描述。Ex:性别,名族,工种,籍贯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称标志值。 Ex:工人的年龄,工资,工龄 3、什么是离散型变量,连续性变量?举例说明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离散型变量:指变量的数值只能以计数的方法取得,(变量值只能取整数); 连续型变量:指变量的取值连续不断,(变量值能取小数)。 4、简述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区别:数量标志说明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而品质标志说明的是总体的属性特征。 5、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二者有何关系?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注意: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由两部分构成:指标名称+指标数值 例如:某地区2009年完成利税总额(指标名称)为1500(指标数值)亿元。 数量指标:用来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其数值大小随总体的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质量指标:反映客观现象的劳动效果或工作质量等事物内部数量关系的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总体的研究范围大小无直接联系。 6、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有和联系与区别? 区别:1、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指标反映总体特征。 2、指标都能用数量表示,标志只有数量标志能用数量表示; 3、标志是一个理论概念,实际应用中只有指标。 联系:1、标志与指标可以相互转化,随研究目的的转化而改变; 2、指标值一般是标志值汇总来的; 3、标志的名称常常就是指标名称。 7、制定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1)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带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或问卷 4)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和调查方式方法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8、举例说明重点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部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进行的调查。 特点:调查单位少、适用于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位的场合、重点调查的调查方式主要采取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一种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另一种是利用定期统计报表经常性地对一些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有点在于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就可以获得总体的基本情况资料。 9、简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联系与区别P31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来进行观测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统计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1. 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2. 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统计设计,收集数据,整理与分析,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 3. 统计总体:根据一定数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的事物的全体。特点:同质性、大量性。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标志: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标志分为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用文字、语言描述)和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用数值表现)。 不变指标:一个总体中各单位有关标志的具体表现都相同。变异指标:在一个总体中,当一个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有可能都相同。 第二章 1. 统计调查方式: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定期报表制度。 调查方式按调查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按时间标志可分为连续性(经常性)调查和不连续性(一次性)调查 (一)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全面调查。特点:非经常性调查、最全面调查。 (二)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性调查,可分为概率调查和非概率调查。 (三)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它是一种不连续的调查。 (四) 定期报表制度又称统计报表制度,它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逐级地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2. 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部分定期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3.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调查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 4. 统计分组的原则: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 (先分后组) 间断型分组和连续型分组,等距和异距注意事项 第三章 1. 简单算术平均数121 n i n i x x x x x n n =++ +== ∑ 2. 加权算术平均数 11221121 n i i n n i n n i i x f x f x f x f x f f f f ==+++== +++∑∑ 3. 组距数列的算术平均数 4. 相对数的算术平均数 5. 调和平均数 6. 几何平均数 7.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1 1 , ()0n n i i i i nx x x x ===-=∑∑ 8. 组距数列的众数112O O O M M M L d ?=+??+? 9. 组距数列的中位数12e e e e M e M M M f S M L d f --=+?∑ 11. 方差(注意与样本方差的区别)P102: 10,11题 第四章 1.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包含 ,相等 ,和 ,差 ,积 ,逆 ,不相容 。 2. 概率的计算: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加法法则 ,乘法公式 条件概率 ,全概率与贝叶斯公式 3. 常见的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整理]东财《统计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中位数 答案: D 【2】产业部门分类是按照主产品( )的原则对产业活动单位进行的部门分类。 A: 生产性 B: 多样性 C: 同质性 D: 先进性 答案: C 【3】国民经济核算可以提供对一个( )的全面观察。 A: 企业 B: 家庭 C: 单位 D: 经济体 答案: D 【4】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 没有确定的关系 A 答案: 【5】下列属于双边备择假设的有()。 A: B: C: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6】在假设检验中,我们都提出原假设,与原假设对立的假设称为()。 A: 备择假设 B: 单边检验 C: 双边检验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A 【7】可以用来显示定性数据的统计图是()。

B: 直方图 C: 条形图 D: 散点图 答案: C 【8】对水库中鱼的存量,往往采用()获得数据。 A: 重点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全面调查 答案: B 【9】当一个变量增加时,相应的另一个变量随之减少,我们称这两个变量之间为()。 A: 单相关 B: 复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答案: D 【10】平均增长量等于()。 A: 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B: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 C: 各期水平与上一期水平之比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A 【11】两个相邻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时期的()。 A: 增长速度 B: 环比发展速度 C: 平均发展速度 D: 累计增长量 答案: B 【12】若销售量增长5%,零售价格增长2%,则商品销售额增长()。 A: 7% B: 10% C: 7.1% D: 15% 答案: C 【13】期初存量与本期流量之和,形成( )。 A: 期末存量 B: 期初流量 C: 期末流量 D: 本期存量 答案: A 【14】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目的是剔除按现期市场价格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 )变动因素,以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实际变动。 A: 价格

统计学计算题汇总

第二章 六、计算题. 1.下面是某公司工人月收入水平分组情况和各组工人数情况: 月收入(元)工人数(人) 400-500 20 500-600 30 600-700 50 700-800 10 800-900 10 指出这是什么组距数列,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和频率分布状况。 答:闭口等距组距数列,属于连续变量数列,组限重叠。各组组中值及频率分布如下: 2.抽样调查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单位:百元)如下: 88 77 66 85 74 92 67 84 77 94 58 60 74 64 75 66 78 55 70 66 ⑴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 ⑵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答:⑴⑵ 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分布表

第三章 六、计算题. ⒈某企业生产情况如下: 要求:⑴填满表内空格. ⑵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解:⑴某企业生产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⑵该企业2005年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110.90%,而2006年只有102.22%,所以2005年完成任务程度比2006好。 ⒉某工厂2006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实际完成计划的110%,2006年计划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8%,试计算2006年实际总产值为2005年的百分比? 解:118.8% 3.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实际下降了9%,问该种产品成本

计划执行结果? 解:95.79% 4.我国“十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钢产量规定为7200万吨,假设“八五”期最后两年钢产量情况如下:(万吨)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⑴钢产量“十五”计划完成程度; ⑵钢产量“十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 解:⑴102.08%;⑵提前三个月 5.某城市2005年末和2006年末人口数和商业网点的有关资料如下: 计算:⑴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 ⑵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 ⑶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解: 某城市商业情况 ⑶上述两个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6.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P11 1.获取直接统计数据的渠道主要有哪些?及区别在于? 普查、抽样调查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这是一种摸清国情、国力的重要调查方法。花费的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都较大,间隔的时间较长。而两次普查之间的年份以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连续的统计数据。 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中应用最广、最为重要的调查方法,它是通过随机样本对总体数量规律性进行推断的调查研究方法。存在着由样本推断总体产生的抽样误差,但统计方法可以估计出误差的大小进一步控制误差;节省人力、财力、物力,又能保证实效性 2.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它包括调查方案中有关规定或解释不明确所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不完整的抽样框导致的误差,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回答产生的误差,还有一种人为干扰造成的误差即有意瞒报或低报数据等)。非抽样误差在普查、抽样调查中都有可能发生,但可以避免。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由于样本只是总体的一部分,用样本的信息去推断总体,或多或少总会存在误差,因而抽样误差对任何一个随机样本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计量、可控制)。抽样误差与样本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 第二章P51

1.统计的计量尺度 ①列名尺度(定类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之后,对属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大小、高低、先后之别。 ②顺序尺度(定序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等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有顺序的,可以进行排序。 ③间隔尺度(也称定距尺度):是按某一数量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相同数量或相同数量范围的单位或其标志值进行计量的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以进行排序,还可以计算不同数值之间的绝对差距。 ④比例尺度(也称定比尺度):是类似于间隔尺度,又高于间隔尺度的计量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计算数值的绝对差异,还可以计算数值的相对差异。 2.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的统计方法。其目的是使组与组有明显差别,同一组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例:人口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分组;企业按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 作用: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2.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与应用场合。 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反映了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是一种由位置决定的平均数。可以没有众数也可有两个。

统计学知识点梳理

复习提纲:(计算部分全用红色标注了!其他红色的是我的推断,可能出什么题型;有下划线的重点记忆!当然整理的知识点都是重点!都要背和理解!Fighting!) 第一章绪论 一.统计的含义 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统计实践活动,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现象数字资料工作总称 统计资料:统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加工整理资料 统计学: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二.统计工作过程 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统计调查:第一阶段,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 统计整理:第二阶段,处于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分析:第三阶段,通过第三阶段,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会辨析总体与总体单位即可) 总体,亦称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要认识总体必须从总体单位开始,总体是统计认识的对象。 例如:所有的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其中的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单位。 四.标志和指标 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指标,亦称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以上内容理解即可) 1.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简答)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是用属性表示的;(3)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4)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而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即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了,则相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了。 2.标志与标志值(会区分)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数量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表示,即为标志值(如:年龄、工资额、身高) 3.变异与变量(会什么是变异,什么是变量) 变异:品质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如:性别表现为男、女,民族表现为汉、满、蒙等。 变量:数量标志抽象化即为变量,而数量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则称为变量值(或标志值)。如:某职工的年龄是42岁,月工资2200元。 4.统计指标的划分 (1)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指说明总体规模和水平的各种总量指标。质量指标指反应现象总体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的各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2)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有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绝对数)、平均指标(平均数)三种。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一.统计调查的含义 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一阶段。它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的向社会实际搜索各项原始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的含义 ⒈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确定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 习题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5.几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是500元、520元、550元、6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6.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单位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动作的结果 7.变异性是指() A、在不同单位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值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数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小王英语考试成绩为85分 B、广州至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360元 C、光华公司1999年4~6月份的利润为200万元 D、钢材20吨 9.总体和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 A、在某些场合是要互相变换的 B、只存在总体变换为总体单位的情况 C、只存在总体单位变换为总体的情况 D、所有的标志都能变换为单位 10.离散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用相对数表示 D、用平均数表示 1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的职工人数 C、用相对数表示的数据 D、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12.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统计学整理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具体到特征指标。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动 样本容量:指一个样本的必要抽样单位数目 同质:同一总体内,性质相同或相似。变异:同质观察单位之间的差异。 异质:不同总体间的差异。 定性变量:按某种属性,清点每一类的个数。分类变量:变量的取值无具体意义。 有序变量或等级变量:变量的取值表示各类别之间的等级(大小)关系; 定量变量:说明数量大小,记录指标值本身,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离散型变量:变量的取值只能为整数;连续型:变量取值可为实数轴上任何数值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工作的步骤:①设计②收集③整理④统计分析 统计描述: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指标。 统计推断: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 1、描述定量资料的统计表与统计图(统计表同下) 直方图:①在频率表的基础上,绘制频率直方图。 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下端居中;文字等要求同频率分布表。 ③纵轴为频率(%),横轴为组段值。要在横纵轴的端点处或轴的中 部写标目和单位。 ④矩形直条的起点无须从原点开始。 ⑤横纵轴长度适中,横七直五。 2、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各自的定义、计算及适用条件; a) 算术均数。样本均数记为 ,总体均数记为 。 直接法: 间接法(加权法)——针对频率表: 适用于正态资料。 b) 几何均数 直接法: 间接法(加权法)——针对频率表: 适用于呈倍数关系的资料。即成指数关系的数据资料。 c) 中位数。将原始观察值排序后(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均可),位次居中的 那个数。 直接法 间接法(百分位数percentile 法): 普适。偏峰分布资料有极值,或分布末端缺失。 X μn X n X X X X n i i n ∑==+++=1 21Λ∑∑∑=====K i i K i i i K i i i f f X n f X X 1 1 010n n X X X G Λ21=]log [log 1n X G ∑-=]*log [log ]*log [log 11n f X f f X G ∑∑∑ --==?????+=++.),(21.,*12*2*21为偶数为奇数n X X n X M n n n )%(L x f x n f i L P -?+=

统计学简答题

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⑴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⑵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⑶抽样调查。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2分类数据、顺序数据的整理及图示方法各有哪些? 答:对于分类数据:(1)数据的整理方法有列出所分的类别,计算每一类别的频数、频率、比例、比率等。(2)图示方法有条形图和圆形图。对于顺序数据:(1)数据的整理方法中包括所有的处理分类数据的方法,同时还可以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2)图示方法包括累积分布图和环形图 3数值型数据的整理及图示方法有哪些?试述组距分组的步骤。 ⑴用频数分布表(变量数列)展示数值型数据①单变量值分组②组距分组 ⑵用图示展示数值型数据①直方图②箱线图③线图④茎叶图组距分组的步骤:①确定组数②确定各组的组距③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4误差主要包括哪两类?引起误差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指由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时所引起的代表性误差,原因是由于每次抽取一个样本,而样本中包含的哪些单元是随机的,不同的样本由于包含的单元不同,得到的估计值自然不同,各个估计值与总体特征之间不可避免的出现差距,由此产生了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其来源比较复杂,主要有抽样框未能不重不漏包含所有抽样单元导致的抽样框误差,调查测量不准确引致的测量误差,还有无回答误差和粗大误差。 5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方差和偏差的关系? 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般水平的指标,它的实质含义是指抽样平均数(或成数)的标准差。即它反映了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程度。 6影响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2)允许误差的大小;(3)概率度的大小;(4)抽样方法不同;(5)抽样方式不同。 7什么是多重共线:多重共线性是指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 8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方差分析总的思想是通过计算来比较因某一特定因素带来的样本值的差异与随机偶然因素对样本值的差异的大小,从而判断该因素对总体是否有统计意义。 9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1建立检验假设; H0:多个样本总体均值相等; H1:多个样本总体均值不相等或不全等。 检验水准为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F值;(3确定P值并作出推断结果。 10简述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异同? 答:方差分析主要用来研究数据分布的离散与集中,稳定与波动的情况,回归分析是通过数据的分布情况拟合出其分布规律.两者不是一回事 11简述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和联系。 答:t检验常能用作检验回归方程中各个参数的显著性,而f检验则能用作检验整个回归关系的显著性。各解释变量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并不意味着每一个解释

统计学原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1章 绪论 1、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2、统计的特点P3 数量性 具体性 综合性 3、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总体与总体单位P10: 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总体的分类: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标志、变异与变量P10: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变异:总体单位之间品质和数量上的差异,即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所表现出的差异。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 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联系和区别:连续型: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离散型: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指标与标志P11 (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区别: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则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问题,没有用文字回答问题的指标。而标志既有反映数量也有反映品质。 第2 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P13 含义: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地位: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一环 2、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P13-14 一、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二、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 三、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普查P14:含义: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优缺点:,适用场合:主要用于一些重要项目呢的调查,如人口普查、耕地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工业普查和库存普查等; 随机抽样调查P14:含义(按随机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推断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以及具体的抽样方法【第七章】系统抽样、多阶 简单随机、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段抽样)及适用场合;非随机抽样:含义(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 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统计方法)以及具体的抽样方法P15 (重点抽样: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

统计学作业答案归纳

统计学作业答案归纳 1、据一次抽样调查表明居民每日平均读报时间的95%的置信区间为〔2.2,3.4〕小时,问该次抽样样本平均读报时间t 是多少?若样本量为100,则样本标准差 是多少?若我想将允许误差降为0.4小时,那么在相同的置信水平下,样本容量 应该为多少? 解:样本平均读报时间为:t = 24.32.2+=2.8 由()96 .121002.24.322.24.305.0?-=?-==s n s z E =3.06 2254.006.396.12 2 22205.02=?=?=E s z n 一家调查公司进行一项调查,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某市电信营业厅大客户对该电信 的服务的满意情况。调查人员随机访问了30名去该电信营业厅办理业务的大客 户,发现受访的大客户中有9名认为营业厅现在的服务质量较两年前好。试在 95%的置信水平下对大客户中认为营业厅现在的服务质量较两年前好的比率进 行区间估计。 4.据某市场调查公司对某市80名随机受访的购房者的调查得到了该市购房 者中本地人购房比率p 的区间估计,在置信水平为10%下,其允许误差E = 0.08。则: (1)这80名受访者样本中为本地购房者的比率是多少? (2)若显著性水平为95%,则要保持同样的精度进行区间估计,需要调查 多少名购房者。 解:这是一个求某一属性所占比率的区间估计的问题。根据已知n =30,2 /αz =1.96,根据抽样结果计算出的样本比率为%3030 9?==p 。

总体比率置信区间的计算公式为: ()n p p z p ?1??2/-±α 计算得: ()n p p z p ?1??2/-±α=30%()30 %301%3096.1-??± =(13.60%,46.40%) 5、某大学生记录了他一个月31天所花的伙食费,经计算得出了这个月平均每天 花费10.2元,标准差为2.4元。显著性水平为在5%,试估计该学生每天平 均伙食费的置信区间。 解:由已知:=x 10.2,s =2.4,96.1025.0=z ,则其置信区间为: 314 .296.12.10025.0?±=±n s z x =〔9.36,11.04〕。 该学生每天平均伙食费的95%的置信区间为9.36元到11.04元。 7、某电子邮箱用户一周内共收到邮件56封,其中有若干封是属于广告邮件,并 且根据这一周数据估计广告邮件所占比率的95%的置信区间为〔8.9%, 16.1%〕。问这一周内收到了多少封广告邮件。若计算出了20周平均每周收 到48封邮件,标准差为9封,则其每周平均收到邮件数的95%的置信区间 是多少?(设每周收到的邮件数服从正态分布) 解:本周收到广告邮件比率为:p =2 161.0089.0+=0.125 收到广告邮件数为:n ×p =56×0.125=7封 根据已知:x =48,n =20,s =9,093.2)19(025.0=t

统计学整理笔记

例1:某企业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试计算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百分数。 例2:某企业计划规定某产品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7%,试计算成本计划完成指标。 答案: 答案: 答案: 起重量(吨)X台数f起重总量(吨)xf 40140 25250 10330 5420 合计10140 起重量(吨)起重机台数构成(%)(吨) 40104 25205 10303 5402 合计10014 技术级别月工资(元)工资总额(元) 1146730 21522280 31601880 41701700 5185370 合计——7960

答案: 答案: 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料 单位:亿元 答案: 某企业2014年第三季度职工人数:6月30日435人,7月31日452人,8月31日462人,9月30日576人,要求计算第三季度平均职工人数. 答案如右图 计划完成程度(%) 组中值(%) 企业数 实际完成数(万元) 计划任务数(万元) 90—100 95 5 95 100 100—110 105 8 840 800 110—120 115 2 115 100 合计 — 15 1050 1000 日产量 (公斤) 工人数(人)f 组中值 (公斤)x xf 20—30 10 25 250 30—40 70 35 2450 40—50 90 45 4050 50—60 30 55 1650 合计 200 — 8400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 57733

某工厂成品仓库中某产品在2009年库存量如下: 单位:台 答案 如右图: 某厂某年一月份的产品库存变动记录资料如下: 单位:台 答案 如右图: 某企业2014年计划产值和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资料如下表,试计算该企业年产值计划平均完成程度指标。 答案 如右图 我国1985—1990年社会劳动者(年底数)人数如下表,试计算“七五”时期第三产业人数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人数中的平均比重。 单位:万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社会劳动者人数b 49873 51282 52783 54334 55329 56740 第三产业人数a 8350 8819 9407 9949 10147 10533 第三产业人数的比重(%)c 答案: 日期 库存量 38 42 24 11 60 0 日期 1日 4日 9日 15日 19日 26日 31日 库存量 38 42 39 23 2 16 0 季度 1 2 3 4 计划产值(万元)b 860 887 875 898 计划完成(%)c 130 135 138 1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