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儿科诊疗规范

中医儿科诊疗规范

中医儿科诊疗规范
中医儿科诊疗规范

982016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胎黄病(黄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儿科中医诊疗方案;胎黄病(黄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胎黄病是由胎儿时期感受湿热,或瘀热内阻,出生后全;(1)黄疸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色;(2)血清胆红素显著增高;(3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儿科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目录

胎黄病(黄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55 小儿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59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63 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73 解颅病(小儿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77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85 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90 小儿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494 性早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01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胎黄病(黄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胎黄病》(20xx年版)。

胎黄病是由胎儿时期感受湿热,或瘀热内阻,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发黄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1)黄疸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色明显,可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退。肝脾常见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

(2)血清胆红素显著增高。

(3)尿胆红素阳性及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4)母子血型测定,以排除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5)肝功能可正常。

(6)肝炎综合症应作肝炎相关抗原抗体系统检查。

2.西医诊断:参照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年)。

(1)生理性黄疸特点:一般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μmol/L(12.9mg/dl),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结合胆红素<25μmol/L(1.5mg/dl)。足月儿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在生后3~4周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状。

(2)病理性黄疸特点:①黄疸出现过早:黄疸出现在24小时以内;②血胆红素程度过重: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

(15mg/dl),或每日升高>85μmol/L(5mg/dl);③黄疸持续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血清结合胆红素>25.6-34μmol/L(1.5-2mg/dl);⑤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出现以上任何一条均为病理性黄疸。

(二)证候诊断

1.湿热内蕴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状如橘色,烦躁啼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灰白。舌红,苔黄厚腻,指纹滞。

2.脾虚湿困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时时啼哭,腹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胀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黄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纹淡。

3.气血瘀滞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滞,日益加重,腹部胀满,青筋暴露,肝脾肿大质硬,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灰白,唇色暗红,或衄血。舌见瘀点,指纹紫。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热祛湿,利胆退黄。推荐方药:

①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淡竹叶、陈皮、生大黄(后下)、生山栀、生甘

草等。②经验方加减:生麦芽、茵陈、通草、金钱草、泽兰、丹参、黄柏等。散煮剂:消导散+三甲散+胃苓散+白蔻散。中成药:清肝利胆口服液、茵栀黄

制剂等。

2.脾虚湿困证

治法:祛湿健脾,利胆化瘀。推荐方药:

①茵陈理中汤加减:茵陈、党参、茯苓、薏苡仁、干姜、白术、生麦芽、

车前草等。

②经验方加减:马齿苋、败酱草、生薏米、土茯苓、生铁落、贯众、白花

蛇舌草、虎杖等。

散煮剂:消导散+参苓散+理中散+白蔻散。

中成药:肝苏颗粒、四磨汤口服液加太子参免煎颗粒等。

3.气血瘀滞证

治法:化瘀消积,疏肝退黄。等。

散煮剂:消导散+三甲散+活血散+白蔻散。(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茵栀黄注射液等。(三)外治法

1.熏洗疗法:适应于湿热内蕴证。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给患儿擦洗全身。每次洗10~15分钟,每日1剂,5日为1疗程。

2.药浴:根据辨证配方药浴,多用于湿热型黄疸。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郁金、枳壳、甘草、桃仁、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红花、牛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3.敷贴疗法:按不同证候,分别将药物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糊状药饼,取

一人份,放置于患儿穴位处,外以医用胶贴固定,每次贴敷20分钟,每日2次。常用穴位:巨阙、大横等。

4.背部抚触: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与其内脏器官系统存在着

密切的对应关系,通过指揉华佗夹脊穴,振奋人体阳气;气满则泻,促进肠道

蠕动。

5.腹部抚触:喂奶后1小时安静状态下进行,室温26℃~28℃下进行。腹部抚触时反射性地引起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使胃泌素和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

增进食欲,并且通过吸吮-结肠反射间接增加肠蠕动,加快胎粪的排出,减少胆

红素重吸收。

(四)其他疗法

蓝光箱内光照疗法:适用于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患儿。患儿裸体卧于光

疗箱中,用单光(20W蓝色荧光灯管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间距离2.5cm,距患儿35~50cm),或用双光(上下各6个管,下方距患儿25~35cm)照射,持续12~24小时/天,连续或隔天进行,胆红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停止光疗。

光照时婴儿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除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外,其余均裸露。

(五)内科基础治疗

1.对症治疗:黄疸较重时,可静脉补充适量葡萄糖,或采用光照疗法。对症治疗药物包括保肝药物如葡醛内酯、促肝细胞生长素、谷胱甘肽等,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白蛋白、肝酶诱导剂等退黄。

2.病因治疗:母乳性黄疸,暂停母乳3~5天;病毒性肝炎,应予抗病毒治疗等。

3.其他治疗:注意监测黄疸患儿的凝血功能,出现凝血异常时,应及时补充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严重感染者,注意纠正缺氧及酸中毒;直接胆红素增高,黄疸持续时间长者,应注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E、K。

(六)护理调摄

1.密切观察患儿皮肤颜色的变化,及时了解黄疸加重或消退时间。

2.提倡新生儿早期开奶,增加哺乳次数以增强肠蠕动,减少胆红素的吸收。

3.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惕不安、两目直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以便及早发现变证。

4.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破损感染。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4-94)进行疗效判断。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治愈: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正常(34.2umol/L,即2mg/dl以下);体征消失,肝功能检查正常。

显效:黄疸较前明显好转,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下降大于入院时数值2

3。有效:黄疸较前好转,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下降数值大于入院时数值

1/3,小于入院时数值2

3。

无效:黄疸变化不明显,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下降数值小于入院时数值1/3,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二)评价方法

1.观察患儿皮肤、粘膜及小便黄染变化情况。

2.记录患儿肝脾肿大变化情况。

3.对比患儿肝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

4.治疗前后可由专人进行疗效评价,评价者应先接受培训。

三亿文库3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982016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等内容。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小儿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1)发作前可有头晕、胸闷、惊恐尖叫、恶心、腹部;(2)以起病急骤、时间短暂、可自行缓解、醒后如常;(4)发作后可有朦胧、嗜睡、Todds麻痹、头痛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1)确定是否为癫痫;(2)明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痫病》(____年发布)。

(1)发作前可有头晕、胸闷、惊恐尖叫、恶心、腹部不适、心神不宁、幻

听或幻视等不同发作前兆。

(2)以起病急骤、时间短暂、可自行缓解、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为特点。(3)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可表现为突然昏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或仅两

目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软无力;或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意

识障碍;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无意识的动作等。

(4)发作后可有朦胧、嗜睡、Todds麻痹、头痛、或恢复正常等不同表现。(5)反复发作可造成患儿不同程度的认知、心理、社会功能障碍。(6)多有

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7)脑电图检查有阳性表现,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8)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痉病等鉴别。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

会规划教材《儿科学》(沈晓明、王卫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年5月第7版)。

(1)确定是否为癫痫。

(2)明确癫痫的发作类型或属于某一特殊的癫痫综合征。(3)尽可能明

确或推测癫痫发作的病因。(二)证候诊断

1.惊痫证:起病前常有惊吓史,发作时惊叫、吐舌、急啼、惊惕不安、神

志恍惚、面色时红时白,四肢抽搐、神昏,平素胆小易惊、精神恐惧或烦躁易怒、寐中不安,舌淡红、舌苔白,脉弦或脉乍大乍小、指纹青。

2.痰痫证:发作时瞪目直视、喉中痰鸣、痰涎壅盛,四肢抽搐、或局部抽动、或抽搐不甚明显,意识丧失或神志恍惚、失神,或头痛、腹痛、肢体疼痛,平素面色少华、口粘多痰、胸闷呕恶,可伴智力低下,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或弦滑。

3.风痫证:常由外感发热引起,以反复发作为特点,发作时突然扑倒、两

目上视或斜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及面部色青、颈项强直、全身强直或阵挛

或四肢抽搐、神志不清,舌淡红或舌红,苔白,脉弦滑。

4.瘀血痫证:既往产伤病史和(或)脑外伤病史和(或)颅脑感染史,发

作时头部晕眩、单侧或四肢抽搐,抽搐部位固定,或肢体麻木,或头部刺痛,

痛有定处,年长女孩的发作往往与月经周期有关,行经前易发作,平素易胸胁

少腹胀满,舌紫暗或有瘀点,苔少,脉涩,指纹沉滞。

5.脾虚痰盛证:发作频繁或反复发作,抽搐无力,平素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时作眩晕,食欲欠佳,胸脘痞闷,泛恶易呕,咯吐痰涎,大便稀薄。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细软,指纹淡红。

6.脾肾两虚证:发病年久,屡发不止,发作时多以瘛疭抖动为主要表现,

平素时有眩晕,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睡眠不宁,大便

稀溏,可伴有智力发育迟滞。舌淡或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指纹淡红。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惊痫证

治法:镇惊安神,豁痰熄风。

推荐方药:镇惊丸加减。茯神、枣仁、龙齿、石菖蒲、远志、钩藤、天麻、胆南星、半夏、川黄连、沉香等。

中成药:小儿琥珀丸、琥珀抱龙丸等。

2.痰痫证

治法:顺气豁痰,通络开窍。

推荐方药:涤痰汤加减。石菖蒲、胆南星、陈皮、清半夏、枳壳、沉香、

川芎、神曲、朱砂、天麻、青果、青礞石等。

中成药:小儿抗痫胶囊、癫痫康胶囊等。

3.风痫证治法:熄风止痉。

推荐方药:定痫丸加减。天麻、全蝎、蜈蚣、石菖蒲、远志、胆星、半夏、青礞石、陈皮、茯苓、朱砂、川芎、枳壳、钩藤等。

中成药:医痫丸、癫痫平胶囊等。

4.瘀血痫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

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大枣、红花、老葱、生姜、麝香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等。

5.脾虚痰盛证

治法:健脾益气,化痰熄风。

推荐方药:集成定痫丸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天麻、钩藤、石菖蒲、当归、肉桂、白芍、白蔻仁、苍术、木香、龙齿等。

中成药:小儿抗痫胶囊等。

6.脾肾两虚证治法:补益脾肾。

推荐方药:河车八味丸加减。紫河车、枸杞子、生地、茯苓、山药、泽泻、五味子、寄生、麦冬、丹皮、肉桂、附子等。

(二)针刺疗法

根据病情及患者所需,选择性应用。

体针:实证取人中、合谷、十宣、涌泉,针刺,用泻法;虚证取大椎、神门、心俞、丰隆、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均隔日一次。

(三)基础治疗

就诊时已服用抗癫痫西药者,根据病情维持原有抗癫痫西药量,或酌情减量,或渐停用。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

1.发作频率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青岛全国癫痫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显效: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75%;效差:发作频率减少25~50%;无效:发作频率减少25%以下或增多。

2.脑电图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常规或/和动态脑电图检查。从癫痫样电波的发放部位、范围、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脑电图背景波改变情况评价。

改善:癫痫样电波及异常背景波较治疗前有改善。无改善:癫痫样电波及异常背景波较治疗前无改善。(二)评价方法

1.疗效观察时间宜在1年以上,并不短于患儿治疗前两个发作间隔期。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2.在着重进行癫痫发作次数评价的同时,宜结合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程度及脑电图改变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3.在疾病疗效评价的同时,宜进行中医证候疗效的评价,以求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儿科中医诊疗方案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本(DSM-Ⅳ-TR,2000)。抽动障碍分为四类:(1)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TTD);(2)慢性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CMVTD);(3)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 disorder,TD);(4)其他尚未界定的抽动障碍(tic disorder,not otherwise specified,TDNOS)。

1.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TTD)

(1)一种或多种运动性和(或)发声性抽动;表现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的及刻板的动作或发声;

(2)抽动1天发作多次,几乎每天发作,持续至少4周,但不超过12个月;(3)18岁以前起病;

(4)抽动症状不是直接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病或病毒感染后脑炎)所致;

(5)不符合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或Tourette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CMVTD)(1)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表现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的及刻板的动作或发声,但在病程中不同时出现;

(2)抽动每天发作多次,可每天发作或有间歇,病程超过1年,但其无抽动间歇期持续不超过3个月;

(3)18岁以前起病;

(4)抽动症状不是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享延顿舞蹈病、病毒感染后脑炎)引起;

(5)有上述抽动或发声,但不符合Tourette综合征。

3.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 disorder,TD;多发性抽动症)

(1)病程中具有多种运动性抽动及一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然而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出现,所指的抽动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性的及刻板的

动作或发声;

(2)抽动可每天发作多次(通常为阵发性发作)或间歇发作,病程超过1年,但

其无抽动的间歇期连续不超过3个月;;(3)18岁以前起病;;(4)抽动症状不是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

4.其他尚未界定的抽动障碍(ticdisorde;(二)证候诊断

1.风邪犯肺证:眨眼、搐鼻、清嗓、撅嘴、摇头、干

2.肝亢风动证:摇头、耸肩、挤眉眨眼、撅嘴、踢腿

3.痰热动风证:摇头、耸肩、眨眼、甩肩、踢腿等,

4.脾虚肝亢证:眨眼,皱眉,耸鼻,

其无抽动的间歇期连续不超过3个月;

(3)18岁以前起病;

(4)抽动症状不是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享延顿舞蹈病、病毒感染后脑炎)引起。

4.其他尚未界定的抽动障碍(tic disorder,not otherwise specified,TDNOS)包括不符合上述诊断指标的抽动障碍,发病持续不足4周或18岁以后起病者。

(二)证候诊断

1.风邪犯肺证:眨眼、搐鼻、清嗓、撅嘴、摇头、干咳等头面、咽喉部抽动症状,鼻塞不通,流涕喷嚏,自觉咽痒,咽腔红赤,眼睛发痒或常揉眼睛,

常因感冒等呼吸道感染而加重或反复,常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或反复呼吸道感

染病史,舌质偏红,或舌边尖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

2.肝亢风动证:摇头、耸肩、挤眉眨眼、撅嘴、踢腿等运动性抽动,伴或

不伴发声、秽语,抽动频繁有力,声音高亢,多动难静,烦躁易怒,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舌红,苔白或薄黄,脉弦有力或滑数。

3.痰热动风证:摇头、耸肩、眨眼、甩肩、踢腿等,伴或不伴喉中发吭、

怪叫、秽语等,秽语频发,喉中痰鸣,烦躁口渴,睡眠不安,大便秘结,小便

短赤,舌质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4.脾虚肝亢证:眨眼,皱眉,耸鼻,撅嘴,腹部抽动,伴或不伴喉中“吭吭”、秽语等,精神倦怠,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夜卧不安,大便溏薄或干结,

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弱或弦细。

5.阴虚阳亢证:挤眉弄眼,耸肩摇头,肢体抽动,清嗓,头晕耳鸣,多动

少静,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尿频或遗尿,盗汗,舌偏红或淡红,苔薄或少苔,偏干少津,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邪犯肺证

治法:宣肺解表,平肝熄风。

推荐方药:熄风静宁汤加减。辛夷、苍耳子、玄参、板蓝根、桑叶、菊花、蝉衣、僵蚕、葛根、钩藤、白芍、甘草等。

加减:咽充血明显者,加连翘、薄荷;常流涕、喷嚏者,加白芷、荆芥;

喉中有痰者,加半夏、桔梗;肢体抽动明显者,加全蝎、蜈蚣;眨眼明显者,

加石决明、夏枯草;病延日久者,加红花、丹参、鸡血藤。

2.肝亢风动证

治法:平肝泻火,熄风止痉。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或千金龙胆汤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

黄芩、菊花、桑叶、茯神、白芍、甘草等。

加减:肝气郁滞者,加柴胡、枳壳等;头痛头晕者,加川芎、葛根;头部

抽动者,加葛根、蔓荆子;肢体抽动明显者,加鸡血藤、木瓜、伸筋草、全蝎、蜈蚣等;口角抽动者,加黄连、白附子;眨眼明显者,加夏枯草、木贼、僵蚕;肝火亢盛、急躁易怒者,加龙胆、大黄;多动难静者,加生龙骨、珍珠母;异

常发声者,可加蝉衣、僵蚕、玄参、板蓝根。

中成药:羚羊角胶囊、羚羊角口服液、羚羊角颗粒等。

3.痰热动风证

治法: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黄芩、黄连、栀子、枳实、竹茹、石菖蒲、钩藤等。

加减:痰火较重、便秘难解者,加大黄、芒硝;痰浊壅盛者,加白附子、

青礞石;肝风明显、抽动较重者,加天麻、白芍、全蝎;喉部异常发声者,加

桔梗、青果、蝉衣、白僵蚕;秽语频繁者,加郁金、胆南星、白僵蚕。

4.脾虚肝亢证

治法:扶土抑木,熄风定痉。

推荐方药:归脾汤合四逆散加减。炒白术、当归、茯苓、远志、龙眼肉、

酸枣仁、太子参、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

加减:抽动频数者,加葛根、天麻;肝气旺者加钩藤、生龙骨;食欲不振者,加焦麦芽、焦山楂、焦六神曲、鸡内金;睡眠不安者,加珍珠母、生石决明;兼心气虚者,合用甘麦大枣汤。

脾虚痰湿者,抽动发作无常,喉中有痰,甚或秽语。形体虚胖,困倦恶动,舌质淡,舌苔腻滑,脉滑。治以健脾柔肝,行气化痰。十味温胆汤或六君子汤

加减。痰热者,加黄连、胆南星;肝郁气滞者,加柴胡、薄荷;痰阻气滞,经

气不通,项背强直不适者,加葛根、鸡血藤、伸筋草;痰阻气滞,血脉瘀阻加

丹参、红花、地龙活血化瘀通络;冲动任性、性情执拗者可酌加黄芩、栀子、

夏枯草等。

5.阴虚阳亢证

治法:养阴补肾,柔肝熄风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龙骨、

牡蛎、龟板、白芍、甘草等。

加减:夜眠不安者,加琥珀、珍珠母;急躁易怒者,加夏枯草、柴胡;抽

动明显者,加鸡血藤、伸筋草、川芎、丹参;阳亢火旺者,加知母、黄柏、夏

枯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常根据抽动症状或部位的不同酌加药物,如头部抽动

加葛根、天麻、蔓荆子;肢体抽动明显,加鸡血藤、木瓜、伸筋草等;口角抽

动加黄连、白附子;眨眼明显加菊花、谷精草、木贼、僵蚕、白附子;吸鼻明

显加辛荑、苍耳子、白芷;喉部异常发声加射干、青果、锦灯笼、山豆根;多

动者加石决明、煅磁石、生龙骨、生牡蛎;失眠明显者加酸枣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明显者加菖蒲、远志、益智仁;病久可加丹参、红花等。

用法、疗程:中药汤剂或单味配方颗粒剂,每日1付,水煎分2~3次服,

或分2~3次水冲服。3个月1疗程。

(二)针刺疗法

头针加传统针刺法

主穴:额中线、顶中线、顶旁1线、头部舞蹈震颤区、精神情感控制区、百会、四神聪、风池、神门、内关、太冲、合谷、印堂

配穴:根据症状不同选取相应穴位。①频繁眨眼、皱眉者,配枕上正中线、额旁l线、太阳、丝竹空、攒竹;②皱鼻严重者,配迎香;③撅嘴、咧嘴者,

配地仓、颊车;④异常发音、咽痒、喉中有痰者,配颞后线、天突、廉泉、申脉、照海、丰隆;⑤肢体抽动者,配顶颞前斜线;扭颈加颈夹脊;耸肩加肩髃;

⑥脾气急躁者加大陵、劳宫;⑦注意力不集中者加定神针;⑧智力低下者加

本神、神庭;⑨睡眠异常者加足三里、三阴交;⑩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者加迎香、足三里及相应背俞穴。

刺法:头针刺法:常规消毒针刺部位,在所选头穴上用一次性不锈钢毫针与头皮呈15°~30°角进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快速捻转3~5次,留针时间45分钟,在留针期间约每隔15分钟进行间歇行针。传统针刺采用穴位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时间同头针。

疗程:隔日1次,3个月1疗程。

(三)耳穴贴压

主穴:皮质下,神门,心,肝,胆,肾,脾,脑干,耳尖,肝阳。

配穴:睡眠不实者,加心、额、枕;眨眼者,加眼;嗅鼻者,加内鼻、外鼻;清嗓者加咽喉;头面部抽动明显者,加口、面颊、额;上肢抽动明显者,加肩、肘;下肢抽动明显者,加膝、髋;躯干抽动明显者,加胸、腹;过敏性鼻炎者加风溪、肺、内鼻、

外鼻。

方法: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耳廓局部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上,每日按压5~6次,每次按压2~3分钟。

疗程:左右耳交替,3天1次,3个月为1疗程。

(四)心理治疗

参照《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刘智胜、静进主编,人民出版社,20xx年)。

1.认知支持疗法。

2.心理转移疗法。

3.行为疗法

(1)正性强化法;

(2)消极训练法;

(3)集结联系法;

(4)自我监督法;

(5)放松训练;

(6)习惯逆转训练。

(五)家庭护理指导

1.一般护理

(1)患儿的居住环境要安静,减少噪音;

(2)不吃、不喝容易使大脑兴奋的东西如巧克力、茶、咖啡等;

(3)避免感冒和劳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增强

身体抵抗力;

(4)避免多看电视,特别是一些恐怖、刺激性的节目;避免玩电子游戏。

2.饮食护理

(1)适宜多吃的食物: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动物脑子及骨髓、鱼、牛奶、粗粮、核桃、莲子、百合、新鲜水果等;

(2)不宜多吃的食物:含防腐剂、添加剂、调味剂的食品,煎炸、烧烤、

油腻食品及滋补品、饮料等;

(3)饮食要规律,不要暴饮暴食、挑食、偏食。

3.心理护理

对儿童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加强家长心理护理指导。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见附表1)评定。

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对病人治疗前后的抽动严重程度的改善情况,以治疗前后量表的积分值多少,制定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四级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控制:抽动发作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YGTSS评分改善率>95﹪;

显效:抽动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YGTSS评分改善率>75﹪,但≦95﹪;

有效:抽动症状有所减轻;YGTSS评分改善率>50﹪,但≦75﹪;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YGTSS评分改善率>25﹪,但≦50﹪;

注:YGTSS评分改善率=[(疗前总积分和-疗后总积分和)/疗前总积分和]×100﹪

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xx年版制定。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见附

2。

临床控制:证候计分值减少率>95%;

显效:证候计分值减少率>70%~95%;

有效:证候计分值减少率30%~70%;

无效:证候计分值减少率<30%。

注:证候计分值减少率=[(疗前总积分和-疗后总积分和)/疗前总积分和]×100%。

(二)评价方法

1.疗效评价时点

治疗前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见附表1)对患儿近一周内

的抽动情况进行评价,并分别于治疗后30天、60天、90天对病人治疗后的抽动严重程度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

2.疗效评价要求

(1)疗效评价人员应是高年资专业医师,最好由专人进行疗效评价。

(2)疗效评价人员应接受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见附表1)应用培训。

(3)治疗前后应由同一人进行疗效评价。

附表1: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附表2: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2)肝亢风动证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

案(试行)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诊断标;(1)排便时间延长,严重者每次排便时间可长达30;(2)重者大便困难,干燥如栗,有排便不尽感,可伴;(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

附表1: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

附表2: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2)肝亢风动证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诊断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

效标准》(____年)。

(1)排便时间延长,严重者每次排便时间可长达30分钟以上,便次少于3次/周,粪便干燥坚硬。

(2)重者大便困难,干燥如栗,有排便不尽感,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便时肛裂出血等症,长期依赖开塞露等药。

(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新生儿/幼儿功能性便秘(FC)罗马Ⅲ诊断标准》、《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

新生儿/幼儿FC罗马Ⅲ诊断标准:

新生儿~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1个月。(1)每周排便2次或小于2次;(2)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失禁发作;(3)有大便潴留病史;(4)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6)粪

便的最大直径曾堵塞过厕所;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

年龄至少为4岁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1)每周排便≤2次;(2)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3)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姿势;(4)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6)大块粪便曾堵塞厕所管道病史。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

足上述标准,并且每周发作至少1次。

(二)证候诊断

1.实证

(1)肠道实热证:大便干结;口干口臭。腹中胀满或痛;五心烦热;小便

短赤;脉滑数;舌红苔黄厚或燥。

(2)肠道气滞证: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腹满

胀痛。

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

中医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中医应以健康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提高中医诊疗工作。 三、中医病员的诊断、治疗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突出中医的特点,按中 医的理论辨症施治。 四、对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或饮食禁忌)医师要向患者功家属交代清楚,并在处方上注明,处方签全名。 五、需要中医治疗的住院病人,是否需要随诊,由会诊医师确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随诊。 六、在弘扬中医特长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和西医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中西医 结合治疗的新思路。 七、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能转抄,只能供参考,医师未见患者,一律不得开处方和 抄方。 八、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中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实习进修人员。 九、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十、积极弘扬中医特长,如针灸、推拿、正骨、男科、妇科、皮肤科等。 中医科人员岗位职责 一、中医科主任 (一)管理职责:

1.在行政、业务对外工作中全权代表科室。做好科内、科间各种关系的协调。 2.参加医院规定的相关会议,负责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并督促落实。 3.认真贯彻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医疗操作规程,及时进行检查督促反馈。 4.制订本科室工作计划和业务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5.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对本科人员提出升、调、奖、惩的意见。 6.负责科室的考勤和假期审批。统一安排安生出诊、会诊、值班工作和进修、轮转、实习生的工作。 27663 6C0F 氏40442 9DFA 鷺23198 5A9E 媞T25346 6302 挂285 56 6F8C 澌 7.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靠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8.对科室新药使用、仪器设施添置等提出申请。 9.支配使用科室基金。 (二)业务职责: 1.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2.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3.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4.重视医疗文书资料管理,定期督察科内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质量,及时签阅。 5.积极开展营销工作,拓展外部市场,主动宣传本科室的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服务新举措以及其他感动人心的好人好事,提升本科室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不断扩大医疗市场份额。 (三)教研职责: 1.定期组织全科进行病例讨论、业务学习、继续教育、临床教学,并在日常工作 和教学中起模范作用。 2.组织协调科研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展与应用。 3.组织科研实施,审查科内人员论文投稿。 4.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疳证(修订)

1 说明 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儿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 1.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以“疳证”“疳积”“疳症”“病因”“诊断”“治疗”“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等作为检索词组合,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年限从建库到2016年2月,以“营养不良”“innutr it ion”“malnutrition”“cacotrophy”“dystrophia”“cacotrophia”等作为关键词,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 Trial、美国国立指南库(the National Gui deline Clearing house,NGC)等,检索年限近25年内,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作为评价对象。 手工检索:文献主要来源于诊疗指南、标准、规范、药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以及中医儿科教材、西医儿科教材、相关专著。同时注意搜集未公开发表的科研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 在形成草案前,以“健胃消食口服液”“健脾八珍糕”“肥儿丸”“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颗粒”“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等作为检索词,补充检索至2016年2月的文献,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类文献作为评价对象。 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道,则选择其中1篇作为目标文献。 根据以上检索策略,项目工作组在文献检索阶段共搜集到与本病相关的文献555篇。 1.2 文献评价 具体内容见《中医儿科杂志》2016年第12卷第1期第1~2页相关内容。 1.3 证据评价分级和文献推荐级别[1] 具体内容见《中医儿科杂志》2016年第12卷第1期第1~2页相关内容。 1.4 指南工作组 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儿科专家指导组组长:汪受传。副组长:马融、沈同、俞景茂。成员:丁樱、王孟清、王素梅、艾军、闫慧敏、李新民、李燕宁、赵琼、赵霞、胡思源、俞建、虞舜、虞坚尔。秘书:王雷。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疳证》2012年版起草人:赵霞、汪受传、韩新民、黄颖、刘文。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疳证(修订)》起草人:赵霞、赵琼、张晓华、周涛。

中医科特色诊疗规范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 一、中药熏洗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 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适用于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2.作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煎汤外洗 4、治疗方法:中药煎汤,熏洗下肢及患处。 5.禁忌症 ①患处皮肤有感染者; ②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 二、灌肠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 中药保留灌肠是在张仲景蜜煎导法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 的中医外治法之一,符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开鬼门,洁净府”的中医理论。而现代医学认为:直肠壁组织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的半透膜及丰富的静脉丛,药液由肠壁半透膜吸入,经静脉丛,通过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吸入人体内病灶,并通过肠道渗透作用,也会在局部起作用。因此,中药灌肠不仅可以发挥药物的疗效,而且能直达病所,克服药物的不良反应。适用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患者。 2.作用:通便、降浊、排毒。 3、辨证用药:选取生大黄、蒲公英、木香、红花、生龙牡、丹参等药物,可根据病情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胀者厚朴、枳壳等药物加减

4、治疗方法:一般采用的有保留灌肠、高位灌肠、不保留灌肠等。 5、禁忌症: ①严重心脏病、严重贫血、严重痔疮者; ②早期妊娠、肠道手术后、不明原因肠出血者; ③精神障碍者。 三、耳穴贴敷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糖尿病)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2.作用:调节内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胰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四、穴位注射 1.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2.作用:缓解消渴肠病引起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营养神经:改善消渴痹症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3.选穴:足三里 4.治疗方法:消渴肠病腹痛:654-2穴位注射,以解痉止痛。消渴痹症:甲钴胺、维生素B1穴位注射以营养神经。 5.禁忌症: ①有晕针史者; ②精神障碍者; ③有出血性疾病者;

新生儿科自我鉴定

新生儿科自我鉴定 第1篇:新生儿科自我鉴定新生儿科自我鉴定 我们开始了为期三周儿科的实习!这里的护理对象都是特殊的人群.因为面对的是小儿,所以无论从穿刺、注射到各种用药,都跟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在护患关系上也有变化,当今小孩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每一个治疗都要跟家长们沟通好!让他们放心,他们才能安心!这里特殊的有三点:第一,特殊的护理人群;第二, 特殊的治疗护理原则;第三,特殊的护患关系.首先,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如连续性、阶段性、顺序性还有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再之,因了小儿这特殊的体质,所以从穿刺、注射和用药等方面都有着其注意事项.在本科的老师精心指导下,我能够初步掌握了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对症护理,也了解了小儿与大人不同的一些操作技术要点,如肌注时应如何定位,注射时应捏起皮肤等.最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这里学到了不一样的护患关系.总是可以从别人口中听到形容词“小儿科”,语意中总有藐视儿科的意味.但是在这里工作不只面对着小皇帝们,还要跟把他们当心肝宝贝的爸爸妈妈们打交道,所以做好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同时我也知道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的疏导及承受等能力. 在儿科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受益颇多,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很

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儿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第2篇:新生儿出科自我鉴定新生儿科实习鉴定 神经外科实习轮转结束后,就来到了新生儿科。现在在新生儿科的三周实习时间差不多结束,有点不舍,不舍得这里的小病人和老师们。 在这段时间里,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工作积极,态度诚恳、虚心求教。严格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制订) 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已公开发表。因此,以此指南代替诊疗方案。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神经性尿频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神经性尿频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泌尿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神经性尿频neurogenic urination 神经性尿频是儿科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以尿频为主,可伴尿急,不伴有尿痛、遗尿、排尿困难、发热、浮肿等。 本病病因不一。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高级中枢对骶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控制功能较弱。膀胱容量小,舒缩调节功能欠佳。在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下,导致支配膀胱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以致膀胱逼尿肌持续收缩,膀胱括约肌松弛,排尿反射亢进而引起尿频。此外,还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锌缺乏有关。好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尿频”病证。 3 诊断[1-5] 3.1 病史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既往无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外伤史,可有受精神刺激的病史。 3.2 临床表现[3-6] 临床表现以尿频为主,可伴有尿急,日间及入睡前排尿次数增加,轻重程度不一,分散注意力可减轻尿频症状,入睡后恢复正常。每次尿量较少,总尿量正常。无尿痛和排尿哭闹史,不伴有遗尿、尿潴留、尿失禁、排尿困难、发热、腰痛、浮肿、血尿、多饮等。 本病病程较长,症状无进行性加重,查体无阳性体征。 3.3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检查正常,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泌尿系统B 超检查正常。 必要时可做尿浓缩试验、垂体加压素试验、尿动力学检查、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 3.4 需与神经性尿频鉴别的病种

2020年中医特色诊疗规范(课件)

2020年中医特色诊疗规范(课 件) 一、中药熏洗疗法规 范 1.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 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适用于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2。作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煎汤外洗 4、治疗方法:中药煎汤,熏洗下肢及患处。 5.禁忌症 ①患处皮肤有感染者; ②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 二、耳穴贴敷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糖尿病)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2。作用:调节内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胰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三、中药贴敷 1.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适用于糖尿病肠病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等。各种病症眩晕(高血压病)。 2.作用:温阳止泻、散寒止痛等 3.部位及选穴:肚脐、涌泉 4。治疗方法:腹泻者:肉桂、车前子以温阳渗湿止泻。腹痛者:附子、肉桂温阳散寒止痛。眩晕(高血压病),吴茱萸、川芎贴涌泉穴. 5、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四、刮痧 适应症: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感谢聆听 禁忌症: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 操作规范: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 4.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样本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如:

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 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新生儿室,家属应在规定时间进行探视。 11、医务人员应按要求做好手卫生,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2、新生儿查对制度,做好新生儿腕带,床头标识,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13、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并准确、及时、全面书写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中医科规章制度诊疗规范

阜宁县罗桥镇卫生院中医工作制度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政策及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文明行医。 2. 设立中医管理科,建立中医科,开设中医特色专科(专病),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中医药管理工作。 3. 建立中医工作台帐,健全中医药工作制度。中医工作年初有计划,工作有记录,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4. 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疗方法,以及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等中医适宜技术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 5. 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定期组织中医药业务学习,做好中医药人员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6. 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定期开展中医药医疗质量与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的检查与评审,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 8. 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做好中医药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9. 承担村卫生站的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乡村中医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中草药。

10. 继承并整理名老中医药师学术经验,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及独特疗法加以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中医管理科工作制度 1.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及国家、省、市制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和法规。 2.拟定本单位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发展计划,制定和完善中医药工作制度、职责和医疗服务规范。 3.指导、监督医院及村(社)卫生站中医药工作,定期开展医疗、护理、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督查。 4. 制定本单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组织中医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临床岗位培训和师承工作; 5. 倡议中医“治未病”理念,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6. 组织指导医院中医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作,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7. 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实施中医药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新生儿出科自我鉴定

新生儿科实习鉴定 神经外科实习轮转结束后,就来到了新生儿科。现在在新生儿科的三周实习时间差不多结束,有点不舍,不舍得这里的小病人和老师们。 在这段时间里,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工作积极,态度诚恳、虚心求教。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三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在带教老师的细心、耐心指导下,我掌握了新生儿蓝光治疗、淋浴、盆浴、鼻饲、喂奶、动脉采血和静脉留置针等护理操作技术;掌握了心电监护仪和输液微量泵的使用;熟悉了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流程;了解了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早产儿的护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的知识也不断地积累。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此非常感谢护士长和科室老师们的指导,特别要谢谢我的带教老师的细心、耐心的教导。记得第一次进入病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病房很干净,病床突然小了一号,看到的都是些小朋友。当看到这些孩子时,我会从心底的可怜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就要面临死亡的考验。现在想想,不由得感叹:人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再也没有比生命的存在更具有意义的事情了!篇二:儿科实习出科自我鉴定 儿科实习出科自我鉴定 短短的1个月儿科实习即将结束,回想这期间的点点滴滴,似乎在尝试无味瓶里的味道一样。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临床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我们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儿科是一个独特的科室,面对的是个个脆弱的小生命。这更让我意识到医生不仅要医术高,更要懂得如何和他们沟通。对待患儿和蔼可亲,态度良好,虽然有些时候会遇到很多焦虑的患儿家属口不择言,而我们医护人员能做的就是宽容。我们可以体会他们的心情,孩子生病,谁的心里都会着急万分的,说一些伤人的话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为患者服务,力争做到最好。每天接触很多患儿和他们亲人的时候,我明白了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生命和健康,而我们的职责正是捍卫健康的生命。 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儿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1个月的实践我基本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儿科的特点及儿科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初步处理。今后,我会继续以“热情、求实、尽职”的作风,持着主动求学的学习态度,积极各科室的老师学习,秉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吸收医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矗不断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努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是我崇尚的理念。儿科护士实习自我鉴定:熟悉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了解其诊疗常规,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儿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能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新生儿的各项生活护理,以及新生儿培养箱,蓝光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希望在接下的科室能更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带教老师评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该生在妇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无菌观念强,基本掌握儿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篇三:实习护士出科自我鉴定

中医特色诊疗操作规范

一中药熏洗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 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适用于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2.作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煎汤外洗 4、治疗方法: 中药煎汤,熏洗下肢及患处。 5.禁忌症 ①患处皮肤有感染者; ②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 二灌肠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中药保留灌肠是在张仲景蜜煎导法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中医外治法之一,符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开鬼门,洁净府”的中医理论。而现代医学认为:直肠壁组织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的半透膜及丰富的静脉丛,药液由肠壁半透膜吸入,经静脉丛,通过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吸入人体内病灶,并通过肠道渗透作用,也会在局部起作用。因此,中药灌肠不仅可以发挥药物的疗效,而且能直达病所,克服药物的不良反应。适用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患者。

2.作用:通便、降浊、排毒。。 3、辨证用药: 选取生大黄、蒲公英、木香、红花、生龙牡、丹参等药物,可根据病情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胀者厚朴、枳壳等药物加减 4、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的有保留灌肠、高位灌肠、不保留灌肠等。 5、禁忌症: ①严重心脏病、严重贫血、严重痔疮者; ②早期妊娠、肠道手术后、不明原因肠出血者; ③精神障碍者。 三耳穴贴敷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糖尿病) 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2.作用:调节内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 胰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四穴位注射 1.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1(1)

新生儿分类与简易胎龄评估法 [概要] 新生儿是指出生到满28天的婴儿。 [诊断要点] 1.据胎龄分类 (1)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其中有些由于胎盘老化引起胎儿瘦小者,又称过熟儿。 胎龄可根据母亲末次月经计算,也可根据新生儿出生后48h内的外表特征和神经系统检查估计。简易胎龄评估法见表-1。28周以下早产儿胎龄评估仍应采用Dubowitz法。 2.根据体重分类 (1)低出生体重儿(LBW)指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其中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不足1000g者又称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 (2)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在2500~3999g之间者。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者 表-1 简易胎龄评估法 甲胎龄(天)=204+总的体格估价评分(适于神经系统受抑制的婴儿) 乙胎龄(天)=200+体格和神经发育估价总评分(适于健康婴儿) 3.根据体重与胎龄关系分类 (1)小于胎龄儿(S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又称足月小样儿。 (2)适于胎龄儿(A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3)大于胎龄儿(L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

我国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见表-2。正常新生儿是指胎龄在37~42周之间、体重在2500~4000g之间的健康适于胎龄儿。其他各类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均为高危新生儿。 表-2 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1986~1987年)胎龄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 第3 第5 第10 第50 第90 第95 第9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1389 1475 1715 1943 1970 2133 2363 2560 2708 2922 3086 3197 3277 3347 3382 3359 3303 302 331 400 512 438 434 449 414 401 368 376 371 392 396 413 448 418 923 963 1044 1158 1299 1461 1635 1815 1995 2166 2322 2457 2562 2632 2659 2636 2557 931 989 1086 1215 1369 1541 1724 1911 2095 2269 2427 2560 2663 2728 2748 2717 2627 972 1057 1175 1321 1488 1670 1860 2051 2238 2413 2569 2701 2802 2865 2884 2852 2762 1325 1453 1605 1775 1957 2147 2340 2530 2712 2882 3034 3162 3263 3330 3359 3345 3282 1799 2034 2255 2464 2660 2843 3013 3169 3312 3442 3558 3660 3749 3824 3885 3932 3965 1957 2198 2423 2632 2825 3004 3168 3319 3458 3584 3699 3803 3897 3981 4057 4124 4184 2071 2329 2563 2775 2968 3142 3299 3442 3572 3690 3798 3899 3993 4083 4170 4256 4342 [护理] 1.足月新生儿的常规护理 (1)足月正常新生儿应与母亲同室,每8h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和大、小便一次。每天称体重。肌注维生素K10.5-1mg。 (2)生后半小时内即可开始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可喂以母乳化的配方乳。 (3)皮肤护理刚出生时可用毛巾或纱布擦去血迹、胎脂和胎粪,24h后可每天洗澡。勤换尿布,脐部保持干燥。 (4)预防接种生后24h接种乙肝疫苗。3d内接种卡介苗。 (5)新生儿筛查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半乳糖血症生后可作筛查,采血最好在开奶24h之后。 2.小于胎龄儿的护理特点 (1)SGA儿可有宫内发育不全和营养不良二种类型,前者为非匀称型,后者为匀称型,可通过计算重量指数来区别,[重量指数=出生体重(g)×100/身长(cm) 3,若>2.00(胎龄≤37周)或≥2.2(胎龄>37周)为匀称型,反之为非匀称型]。非匀称型SGA儿系指问题发生在妊娠晚期,如任何原因的胎盘功能不全;而匀称型SGA则为妊娠早期问题所致,如染色体畸形、药物、酒精中毒或宫内病毒感染。 (2)SGA儿比AGA儿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出生时窒息、先天性畸形、宫内感染、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和喂养困难等。 3.大于胎龄儿的护理特点 (1)LGA比较容易发生产伤和低血糖症。

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推拿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推拿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推拿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以推拿手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开展常见骨伤科疾病的诊疗工作,并可开展其他科相关疾病的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推拿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推拿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推拿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推拿科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开设独立门诊,有条件的可进行二级分科,如设置内科推拿、妇科推拿、儿科推拿等。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 第八条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断区、治疗区,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推拿科病房应设置治疗室,有条件的应当设置熏蒸室、药浴室,敷贴室、理疗室、练功室等。熏蒸室、药浴室应当通风良好,绝缘防雾,铺设防滑设施。 第九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推拿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中药浸浴设备、中医反射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远红外按摩理疗床、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椎间盘复位机、三维多功能牵引装置、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偏振光疼痛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等。 设置熏蒸室、药浴室的,应当配备熏蒸(洗)设备、煎药设备、浴器、水温调节与定时装置、应急呼叫装置、消毒设备等。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

一、中药熏洗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 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适用于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2.作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煎汤外洗 4、治疗方法:中药煎汤,熏洗下肢及患处。 5.禁忌症 ①患处皮肤有感染者; ②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 二、耳穴贴敷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糖尿病)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2.作用:调节内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胰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三、中药贴敷 1.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适用于糖尿病肠病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等。各种病症眩晕(高血压病)。 2.作用:温阳止泻、散寒止痛等 3.部位及选穴:肚脐、涌泉 4.治疗方法:腹泻者:肉桂、车前子以温阳渗湿止泻。 腹痛者:附子、肉桂温阳散寒止痛。眩晕(高血压病),吴茱萸、川芎贴涌泉穴。 5、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四、刮痧 适应症: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 禁忌症: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 操作规范: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 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 4.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 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 6. 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内向外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 cm。 7. 刮动数次后,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 8. 刮治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力度。 9.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病人体形过于消瘦、有皮肤病变、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疗法。 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

精深中医科特色诊疗要求的规范

中医特色诊疗规 一、中药熏洗疗法规 1.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 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适用于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2.作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煎汤外洗 4、治疗方法:中药煎汤,熏洗下肢及患处。 5.禁忌症 ①患处皮肤有感染者; ②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 二、灌肠疗法规 1、适应症: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 中药保留灌肠是在仲景蜜煎导法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中医外治法之一,符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开鬼门,洁净府”的中医理论。而现代医学认为:直肠壁组织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的半透膜及丰富的静脉丛,药液由肠壁半透膜吸入,经静脉丛,通过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吸入人体病灶,并通过肠道渗透作用,也会在局部起作用。因此,中药灌肠不仅可以发挥药物的疗效,而且能直达病所,克服药物的不良反应。适用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患者。 2.作用:通便、降浊、排毒。 3、辨证用药:选取生大黄、蒲公英、木香、红花、生龙牡、丹参等药物,可根据病情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胀者厚朴、枳壳等药物加减

4、治疗方法:一般采用的有保留灌肠、高位灌肠、不保留灌肠等。 5、禁忌症: ①严重心脏病、严重贫血、严重痔疮者; ②早期妊娠、肠道手术后、不明原因肠出血者; ③精神障碍者。 三、耳穴贴敷疗法规 1、适应症:消渴(糖尿病)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2.作用:调节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胰腺、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四、穴位注射 1.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2.作用:缓解消渴肠病引起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营养神经:改善消渴痹症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3.选穴:足三里 4.治疗方法:消渴肠病腹痛:654-2穴位注射,以解痉止痛。消渴痹症:甲钴胺、维生素B1穴位注射以营养神经。 5.禁忌症: ①有晕针史者; ②精神障碍者; ③有出血性疾病者;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癫痫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癫痫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癫痫的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癫痫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中医科、儿科、神经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癫痫epilepsy 癫痫是以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掣啼叫,喉中发出异声,片刻即醒,醒后如常人为特征,具有反复发作性特点的一种疾病。本病主要指西医学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 本病还有“痫证”、“痫病”、“痫疾”、“羊癫风”等名称表述。 3 诊断 3.1 既往史和家族史[1-4,7] 患儿既往可有宫内窘迫、早产难产、产伤、缺氧窒息等围产期脑损伤病史,新生儿惊厥史,热性惊厥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肿瘤和脑外伤,颅内出血,精神运动发育迟滞,中毒史,神经皮肤综合征,遗传代谢病等病史。 家族中可有癫痫、热性惊厥、偏头痛、睡眠障碍、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病史。 3.2 临床表现[2,7] 临床表现为卒然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口唇紫绀、口吐涎沫、喉中痰鸣、惊掣啼叫、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二便失禁等,具有突发突止、时间短暂、自行缓解、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的特点。若一次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或多次发作时间超过30分钟,期间意识不恢复者,为癫痫持续状态。 发作前可有头晕、胸闷、惊恐尖叫、恶心、腹部不适、心神不宁、幻听或幻视等先兆,也可无发作前兆;发作后可有朦胧、嗜睡、短暂瘫痪、头痛,或恢复正常等不同表现。部分患儿发作有明显的诱因,常见的如:发热、感染、精神高度紧张(如玩电子游戏)、疲劳、睡眠不足、过度换气、情感波动、饥饿或过饱,以及视听觉刺激、预防接种等。 患儿常伴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精神、认知等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3.3 辅助检查[1,2,3,4-7] 脑电图:尤其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或24小时动态脑电图中出现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及多棘慢波等痫性放电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脑电图正常亦不能除外本病,必须结合临床是否有癫痫发作予以诊断。

最新新生儿科管理制度(精品课件)

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 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

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血液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 in children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既往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出血和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1-3] IT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指南特指原发性ITP。 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紫癜”、“血证”、“肌衄”、“虚劳”等病证。 3 诊断 3.1 病史[4] 本病发病前1~3周常有急性感染史,如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及肝炎病毒感染;幽门螺杆菌、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偶有预防接种史,部分可有家族性遗传因素。 3.2 临床表现 本病多急性起病,也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见于各年龄小儿,1~5岁多见,男女无差异,冬春季节多发。[4] 大多数患儿发病前无任何症状,部分可有发热。以皮肤和黏膜出血为突出表现,多为针尖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或为紫癜、瘀斑,少数可见血肿。皮疹分布不均,通常以四肢为多,在易于碰撞的部位更多见。常伴有鼻衄或齿衄,胃肠道大出血少见,偶见肉眼血尿。青春期女性患儿可有月经过多。少数患者可有结膜下和视网膜出血。颅内出血少见,一旦发生,则预后不良。一般肝脾、淋巴结不肿大,出血严重者可致贫血、肝脾轻度肿大。 大约80%~90%的患儿于发病后1~6个月内痊愈,10%~20%的患儿呈慢性病程。病死率约为0.5%~1%,主要致死原因为颅内出血。[5] 3.3 临床分型[3] 新诊断ITP:病程<3个月;持续性ITP:病程在3~12个月;慢性ITP:病程>12个月。 3.4 实验室检查[3] 血常规:至少2次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细胞形态无异常,伴或不伴贫血。血小板计数作为诊断的首要标准,并排除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