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说明

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说明

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说明
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说明

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一):建筑专业说明

一.设计依据

1、xx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筑设计方案招标书

2、xx市规划局规划条件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98)

7.《xx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0、《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11、其他国家、地方有关法令、法规。二.现状分析

1.用地范围

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选址位于xx街道xx北路,东南面均临市农业局;西沿xx北路,北邻海通路,总用地6658㎡。目标是建成一个具有现代感和可持续发展特性的,省内一流的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成为xx市农产品优质品牌、绿色安全、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展示xx现代化农业成果的平台。2.用地情况

自然地平略高于市政道路,场地状况良好,便于开发建设。

3.项目概况

建设xx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是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农产品与消费者和经营商集中接触的良好界面;还可以向城乡居民提供便利、安全、高质的农产品采购服务,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我市现代农业的成果。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工程地处xxxx街道xx北路以东,海通路以南的转角处,占地面积6658㎡,建筑规模15987㎡,主楼建筑面积11979㎡,地下室4008㎡,工程总投资估算6662万元。

xx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年平均降雨15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81%。

三.设计构思

1.总体构思

xx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筑设计突出该中心的“城市性、文化性、高效性、现代性、可持续性”的设计原则。旨在打造一个一定时期内,既能展示现代农业发展成果要求,也满足向城乡居民提供便利、安全、高质的农产品采购服务需求,兼顾农产品销售的展销中心。

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地块建筑设计总体布置力求简明,但又不失建筑的现代特色。基地的主入口按规划要求设在xx北路,入口处形成较为开阔的入口广场,与城市空间相互联系,创造出宜人的环境,便于组织人流车流。

目标定位:

a展示展销中心融入城市,开放的展示展销中心概念。

b把本项目建设成赋有xx农产品文化特色的展示展销中心。(优质、绿色、安全)

c合理特色的功能布局,提高展示展销中心的运作效率。

d功能齐全的现代设计理念。

2.总体布局

城市和轴线:

根据展示展销中心基地地块总体条件和周边交通情况合理设置西入口广场(沿xx北路)、北广场(沿海通路),建筑以东西轴线来控制,轴线左右对称,突显展示展销中心的端庄与稳重,表达了xx农产品的稳步发展和绿色安全。西入口硬质广场空间与东侧的农业局绿色广场空间形成呼应。通过整体的城市设计,将展示展销中心纳入到东、南两侧农业局的城市空间中,两者取得了统一、联系和对话。

3.交通网络

本次设计在一个长130米宽54米的东西向的狭长用地内完成,我们把主入口设在城市次干道xx北路,并退后xx北路近15米留出足够的集散广场,缓冲大量人流对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

根据展示展销中心地块所处位置,交通路网设计结合已建成的城市道路,整个地块统一考虑,严格控制机动车流线,保证西入口广场步行流线的畅通。机动车出入口基地南边的建筑退让线形成,将机动车流线控制在建筑的南边。步行流线控制在建筑的西广场和北广场,保证城市界面的步道连续。

道路规划根据控规要求,合理布置道路宽度。展示展销中心周边由广场及内部道路和城市道路形成环线,保证消防车的通达。地面设置临时停车,大部分停车设置在地下一层。根据规划条件及城市管理规定,商业部分停车有100㎡/车位,酒店部分每个标间个车位。

由xx北路通过广场进入到展示展销中心大厅,开阔、宽敞的广场空间

系统将人流引入。而建筑的北侧作为住宿、餐饮、娱乐、贵宾接待和服务入口。另一方面将干扰较大的地下车库入口设在南侧,很好得做到了与人流分离。展示中心的各方向出入口进行了区分,避免了干扰。展示展销中心内部交通体系通过电梯、敞开楼梯和疏散楼梯很好的将各大堂、展厅、娱乐服务区的人流组织起来。同时多楼梯和电梯的空间布置很好的解决了对称两主楼的垂直交通和出入问题。

4.空间体系

连续空间、围合、集中会议、秩序:

从展示展销中心步行入口广场到展示大厅,通过宽阔踏步平台和大面积通透玻璃既作为空间的隔断又实现了空间的延续,形成东西轴线的连续空间,将有限的展示场地空间最大化地利用和组织起来。同时空间轴线体现了展示展销中心建筑将顾客迎入的态势。

展示展销中心的内部空间通过分设入口,并在各竖向交通的组织下,有序、协调。西侧主入口服务建筑主功能——展示展销,北侧设两大堂(餐饮大堂、宾馆大堂),并有独立的竖向交通分层把顾客送达各自的服务楼层空间,组织有序而高效。

5.景观设计

城市共享广场和景观:

景观设计主要以“城市景观”为主题,通过对沿xx北路和海通路道路景观的统一设计,连同对xx市农业局城市景观广场的整合,打造展示展销中心的城市公共性景观,为城市大众共享。

结合广场景观、硬地广场、休闲小品、沿城市广场种植大的乔木,加强调城市景观的连续性。

6.建筑单体

平面功能:根据展示展销中心布局特点和地块的限制条件,我们在设计中将展示大厅作为主厅,其他功能区块通过竖向交通进行联系和分隔。

地下一层:设置一层地下停车库,车库与地面建筑对齐,在局部作地下延伸和扩大。同时还设有设备用房。战时考虑核6级甲类,人防面积3305㎡,4个对外出口、2个防护单元、7个防爆单元,掩蔽面积1㎡/人,掩护人数2298人。

一层:由展销大厅和各服务大堂、休息厅、厨房、服务用房、洗手间及设备用房间。并在展销大厅入口两侧设置了土特产商店,满足了展示中心销售的功能,面向入口广场,避开了展示大厅入口的人流拥挤。

二层:主要设置大宴会厅和餐饮包厢,休息区和共享交通区域结合设计,开敞便捷。并与后勤厨房功能分开。

三层:主要是娱乐服务用房间,包括KTV、棋牌室、健身休闲房、洗浴

中心、按摩房、休息室、设备、管理用房等组成。结合屋顶花园景观,营造出舒适的娱乐休闲空间。

四、五层:主要设置住宿标准间及套房。

屋顶层:根据建筑体型特点,在适当部位设置室外设备平台。

建筑造型:

1).“展示”的外型:

造型上采用一横向两竖向的建筑体块,再使用竖向线条增强建筑挺拔感,由厚实质感的石材墙面收边,造型的对比象征着展示展销中心是一个“展示”、“开放”和“交流”的场所,且给人硬朗可信的稳重感。

2).海纳的体态:

主入口正对的二层高展示大厅两边是五层的服务主楼,在平面上比展示大厅更伸向道路,靠近入口,犹如迎接的双臂,海纳各方宾客来该中心展示自己的产品或者寻找需要的新引进作物。展示展销中心将成为消费者和经营商接触的良好平台。

3)现代感的建筑肌理:

展示展销中心的主体外墙采用两种主要材料:厚实稳重的石材和轻盈通透的玻璃,散发着强烈的现代气息和现代感,又不显浮华。7.地块经济技术指标

8.节能设计

1).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关于印发《xx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甬发改投资[2007]555号;

3.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节能专篇(2007);

5.《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l34—2001);

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l44—2004);

13.《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1990);

14.((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

15.((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

2). 总图

总体布局中的建筑主楼朝向采用南北朝向,尽量争取较多的房间有好的朝向。

3). 建筑节能

1.重视建筑节能设计。按照建筑用途和当地气候条件,做好建筑采暖、通风及采光照明系统的设计,满足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

2.屋面利用挤塑板作为保温层,采用倒置式隔热保温屋面的构造方式,环保而节能;外墙采用新型外保温体系,表面作浅色处理,减少墙面在夏季对太阳辐射吸收;采用PVC塑料单框普通中空玻璃窗作为外窗。在沿主要交通道路一侧或节能薄弱处玻璃窗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减少能耗,又可减少噪音干扰。

3.外立面在满足窗地比的前提下尽量少采用玻璃幕墙;同时通过对屋顶做局部绿化、自然通风等构造措施的处理,有效实现建筑节能。

4、屋顶在节点处理上不留热桥, 采用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标准的外窗。

4). 节能效果分析

根据国家相关节能政策法规的要求,项目严格执行相关节能设计标准,积极推广利用各种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措施,以满足国家和浙江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新建建筑能耗与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可减少5 O%左右。

9.消防、人防、环保等设计

1). 消防

本工程消防设计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做到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1)办公大楼主体建筑高度米,消防等级为二类建筑。

2)底层建筑南边设有消防控制室,并设有直通室外的出入门。

3)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楼梯均按规范设计。

2).人防

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总体方针,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本工程地下一层设有战时人防防护单元,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二级人员掩敝所工程。人防建筑面积3305平方米,分二个防护单元,防护单元一994㎡,分三个抗爆单元,防护单元二1304㎡,分四个抗爆单元。每个防护单元各设两个对外出入口,疏散宽度不少于100人。抗爆隔墙及战时干厕等隔墙均为临战砌筑。部分平时使用的出入口以及防护单元连通口考虑平时使用要求进行战时封堵,临战封堵构件在修建时一次做好,并做好标志,就近存放。

3). 环保

1)生态绿化系统:基地的四周均种植绿化,各种植被形成不同层次的生态层。

2)排水系统:室外雨、污水分流。室内废、污水分流。景观水池为循环水处理。

3)通风系统:建筑用房均为自然通风,地下室为机械通风。

4)噪声处理:空调机房积极采用低噪声产品,并作隔声处理。

4). 环卫

各部份均采用袋装垃圾。场地设室外集中垃圾间,方便清扫。

5). 无障碍设计

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要求,大楼基地内设残疾人人行道路和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处设残疾人坡道,底层卫生间设残疾人厕位,其余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及垂直交通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均按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

(二):结构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图纸。

二、设计标准及规范

按照国家及地方现行设计技术规范及标准进行设计,主要有: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4

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2001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8、《xx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实施细则》 2006甬SS-02

9、《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JGJ 137-2001

10、《xx市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细则》 2001甬DBJ02-12

1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3版

三、设计主要参数及荷载

1、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2、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4、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场地土类别:Ⅳ类。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框架四级。

5、基本风压:m2;地面粗糙度:B类;基本雪压:m2。

6、人防等级:核6级

7、楼面及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展销大厅 m2

厨房 m2

办公室 m2

健身房 m2

旅馆 m2

卫生间 m2

楼梯、阳台、走廊 m2

屋顶花园 m2

不上人屋面 m2

室外地下室顶板 m2

消防车通道 m2

汽车库 N/m2

电梯机房 m2

四、结构设计

本工程为xx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地下室一层(含人防),主楼5层(高米)。结构体系采用框架结构,楼、屋面为现浇钢筋砼梁板结构。基础采用预应力砼管桩,独立承台地梁拉接。

本工程建筑平面尺寸较大,考虑建筑立面要求,结构上按不设缝处理。为防止和减轻温度收缩应力,满足抗裂要求,结构设计中采取如下措施:

a、加强结构的整体刚度,提高抗变形能力,在温度影响较大的区域及后浇带部位提高配筋率,增强结构自身的承载能力;

b、对结构进行抗裂验算,严格控制裂缝宽度;

c、在适当部位设置施工后浇带;

d、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

e、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和技术指标,选择良好级配,提高混凝土密实度,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确保浇捣密实,做好混凝土养护。

五、主要材料

1、混凝土:C25~C40;

2、钢筋:HPB235、HRB335和HRB400。

3、墙体材料:外墙采用粘土多孔砖砌体,混合砂浆砌筑。内墙采用蒸压砂加气砼砌块。

(三):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设计任务书以及本院建筑专业和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技术资料。

二、设计范围和内容

本工程负责设计用地红线以内的室内外给水排水工程以及消防给水工程。

三、给水设计

水源:生活用水以市政自来水为供水水源,由临近市政道路引入两路市政给水管,引入管径为DN200,在基地内连通成环网。

地下室和1~3层生活用水采用市政管道直接供给。4层及4层以上(宾馆)生活用水由生活变频泵供给。生活变频泵设在地下室水泵房内。

四、消防设计

1、设计范围

本工程为多层建筑。消防设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配置手提式灭火器。

2、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防给水水源由市政管网引入两路市政给水管,设置DN200室外消防给水环状管网,在环状管网上设DN100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并保持相邻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80米,并在地下室设置消防水池。

室内消火栓系统设屋顶消防水箱,满足前10分钟消防用水量,室内消火栓布置应保证楼内任何一点均有两股充实水柱可达到进行灭火,室内消防环网连成环状,室外设水泵接合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消防水池、泵房、屋顶水箱和消防稳压设备构成,室内消火栓和喷淋系统合用一套消防增压稳压设备。泵房内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泵两台(一用一备),喷淋采用闭式玻璃泡喷头。在地下一层水泵房内设湿式报警阀,每组报警阀控制喷头数不超过800个,每层及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水流指示器,并在水流指示器前设置能在消防控制中心显示其启闭状态的信号闸阀,系统末端设末端试水装置,在每一层管网末端设试水阀。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系统设DN150水泵结合器2套,供消防部门使用。地下室等不设吊顶处设置直立型喷头,有吊顶处设吊顶型喷头。

建筑物内设置MF/ABC-3型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按中危险级配置,配置标准5A/具,最大保护面积15m2/A。配电室内设置气体灭火设备

五、排水设计

基地内排水雨污分流。

1 污水:污水排水量按给水的80%计算,粪便污水需经过化粪池处理,食堂污水需隔油池处理后合并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 雨水

本工程室外道路设置雨水口,搜集道路,人行道雨水,屋面雨水有组织的排入室外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采用5年,径流系数ψ=。

3消防排水:

本工程地下室相应部位设置容积≥2m3的集水坑,并配有潜污泵及时排除坑道进水,每个集水坑内设潜污泵两台(一用一备)。

六、管材及管道接口

1、室外给水管采用优质PE管,热熔和电熔连接。

生活污水、雨排水管采用UPVC加筋管,承插橡胶圈接口。

2、室内

生活给水管: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

生活污水排水管:排水管采用UPVC塑料管,粘结连接。

雨水排水管:采用UPVC塑胶管,粘结连接。

消防管道:室内消火栓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及配件。管径

七、隔振、降噪、环保、节能及其它技术措施

节能

1:热媒管网采用可靠保温措施,减少能源消耗

2:1-3层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直供,供水充分利用市政管网水压。

3: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和配件,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嘴和小便冲洗阀。

4:各用水部门根据需要分别计量收费。

5:为降低噪声,防止振动,室内压力管内(消防管道除外)流速控制在干管s以下,支管s以下。本设计选用了节水型卫生洁具,选用高效、节能、环保的产品、材料,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杜绝国家淘汰产品在工程中的应用。

6:热水采用集中式电辅-太阳能热水系统。

环保

1: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食堂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2:消防泵组采用隔振基础;

3:水泵进水管、出水管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和弹性吊、支架、减少噪音及振动传递。

4: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静音式止回阀,减少噪音和防止水锤。

5:空调机凝结水排水和机房地漏排水设独立排水系统,排至屋面或排水明沟,以防其它排水管道的有污染气体串入室内。

6:生活饮用水与消防用水分开设置。生活用水水箱设加锁密闭人孔盖。生活饮用水水箱采用不锈钢板材质的水箱。

7:水箱通气管及溢水管管口加防虫网罩,防止杂物尘埃进入箱内污染水质。

8:生活水箱进水管与出水管对侧设置,以防短流,且水箱进水管管口高出箱内溢流水位,溢流管和泄水管的出口排至屋面。管底(口)高出排水沟沿不小于.。箱顶设通气管。

9:本工程总水表之后设管道倒流防止器,防止红线内给水管网之水倒流污染城市给水。

10:4~5层生活供水采用变频泵,防止屋顶水箱产生二次污染。

11:室内所用排水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

八、新技术:

若当地自来水公司允许,采用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在不影响自来水管网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政压力,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节能效果可达50%~90%左右。

(四):电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6、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二、设计范围

照明、电力、空调供配电、防雷接地,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电话电讯系统等。

三、供电设计

1、本工程为二类综合民用建筑,总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消防用电如消防电梯、水泵房、地下停车场、消防中心、正压送风、排烟风机等。

(1)计算机/电信系统电源、消防用电设备(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排烟风机等)、安全防范系统、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生活泵、潜水泵等为二级负荷;

(2)空调及一般照明等为三级负荷。

2、用电指标:照明,空调按80W/ m2,地下室20W/m2,设备容量Pe=1200KW,计算容量为840KW。

建议电业供给二路10KV电源,从上一级不同环网柜引出,并引入设置在一层的变电所。

3、在变电所内设置2台500KVa干式变压器,计量方式为高供高计。变压器采用干式;低压配电柜采用抽屉式。

4、变电所每两台变压器母线分段运行,自动联络,每台变压器低压母线上均装设无功补偿电容柜进行补偿,保证功率因数达以上

四、配电设计

1、低压配电系统:

a)、由低压配电室至各用电点的配电方式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以放射式或树干配电至各负荷点。从变电所供电至每层电配电总箱,再由各总箱向办公楼用户供电。

b)、对重要设备如消防泵、喷淋泵、消防电梯、排烟风机、消防报警及保安用电,均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配电箱自切,其中对消防用设备的电源线路选用耐火型。

c)、除注明外,所有照明、动力、空调等线路采用BV-500V 型塑料绝缘线穿金属管暗敷,地下室沿地坪敷设的必须采用sc管。其余未注明的,一般可使用PVC管。

d)、泵房、变电所、电梯厅及前室、消防保安总控室地下车库等处均设置事故照明,疏散口设带诱导标志的应急诱导照明。

2、照明系统:

a)、本工程各场所照度按照国家《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执行。

办公室,会议室:300LX

变电所:200LX

值班室、泵房:100LX

网络机房:300lx

门厅、休息厅、走廊、厕所、楼梯间:75LX

b)、灯具一般采用节能灯、荧光灯等绿色环保光源,按国家标准配置灯具。变配电所、封闭楼梯间、疏散走道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在走廊、安全出口、封闭楼梯间及其前室、电梯间及其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蓄电池连续供电时间大于60 分钟

五、防雷接地及安全措施

1、根据自然条件、xx地区年平均雷击密度、建筑物高度和重要程度,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

本工程以避雷带(10mm圆钢)作为防雷接闪器,避雷网格20mx20m或16mx24m,屋面上各种金属物均应和避雷带焊接连通。

引下线利用柱子主钢筋二根(不小于Φ16),上部和屋面避雷带接通成为一整体的接地装置。为防雷电波侵入和雷击电磁脉冲影响,在各管线系统穿越不同防雷分界区域时,做等电位连接。

2、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连接。在各机房设备间等处设局部等电位连接。计算机系统、有线电视引入端、电信等弱电线路在穿越不同防雷分区时,做等电位连接,并安装相应的电涌保护器

3、本工程保护接地采用TN-S系统、自变电所配出线始、N线和 Pe线严格分开,所有金属电管、配电设备金属外壳,安全插座接地极等均和Pe 线可靠连接。

4、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系统,各类接地系统共用同一接地体即大楼基础钢筋,接地点均予埋钢板。再和钢筋焊接连通直至基础钢筋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

六、有线电视系统

1、有线电视信号源:有线电视信号源取自“城市有线电视网”,由市政网中采用射频同轴电缆引入办公楼电视前端机房,经放大。分配、分支-分配、分支至各用户终端。前端设备放在三层弱电机房内,机房内设备有关管理部门定

七、电话通讯系统

1、本工程采用电话电缆引入电信交接间,工程设直线电话200门。在展示中心三层设电话交接间,与有线电视合用,电话电缆通过弱电井道引至每层交接箱,再由交接箱引致各电话插座。

八、保安监控系统

1.在展示中心一层设一间监控室,监控室和消防控制室合用,监控室设有监视器、业务工作录像等。在大楼的主出入口、电梯前室等重要部位设置监视摄像头,其信号均接至监控室

2.管井内的设备、电缆明敷,其余设备、线路均暗敷,线路穿PVC管保护。

九、消防报警系统

1.在消防控制中心设消防自动报警及联动装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本楼设置火灾集中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控制设备设在一楼消防控制室。本建筑为二级保护对象,采用总体保护方式,除地下汽车库、开水房设置感温探测器外,其他办公室、展示厅、走廊、电梯楼梯前室灯处设置感烟探测器,并按规范要求设置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报警按钮、消防广播、消防电话、楼层显示器及各种输入、输出模块,各种消防设备按规范要求进行联动。

(五):暖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专业提供的资料

2、相关设计规范

3、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二、设计范围及内容

本工程中,本专业负担酒店的冷热中央空调以及整个地块的通风防排烟及人防通风设计。

三、空调方式

1、展销大厅、大堂、大餐厅等大空间的房间设计采用全空气的空

调形式,即经过空调处理的空气经风管、散流器送至房间,然后集中回风至空调机组。

2、客房、办公室、包厢、小会议室等小空间的房间设计采用风机

盘管加新风的空调形式,新风系统独立设置。

3、风机盘管前均设置电动二通阀,其他空调末端设备前设置电动

阀。

4、底层对外的大门处,设置门斗或空气幕,以防冷热量损耗。

四、防排烟及通风方式

1、地下汽车库采用机械通风与排烟合用系统,火灾时高速运转进

行排烟。排烟风机的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风机设于

风机房内。

地下汽车库采用汽车坡道自然进风与机械补风相结合的方式,机械补风量为排风量的60%。

2、地下设备用房设置独立机械通风系统。

3、卫生间、浴室等设排气扇以保持室内负压,同时集中接至换气

机排出室外。无外窗房间、大餐厅、包厢等均考虑设置机械排风系统,以保证室内空气的品质。卫生间排气次数为10次/h,其他为80%新风量。

五、空调水系统

1、空调冷冻水系统采用双管制闭式机械循环系统,冷热水同用

一供回水管输送,并以同程方式布置。

2、空调冷冻水系统根据使用功能及时间不同,分设三个水系统,

以利各自使用上的方便,分别为一层展销大厅、二三层餐饮娱乐、四五层客房。根据使用用户不同,各个空调水系统设置能量计费装置,以实现计量要求。

3、水系统立管最高点设自动排气阀,最低点设手动泄水阀。系

统定压采用高位膨胀水箱,设在主楼屋顶。

4、大楼空调冷冻水系统为一次泵系统,一次泵均采用动态节流

仪变频控制,以节省平时运行费用。

5、空调冷却塔共设置两台,单台冷却水量为200T/h,放于主楼

屋顶。冷却塔风机根据负荷采用变频控制,以结约平时运行费用。

六、人防通风

1、地下室人防按二等人员掩蔽所考虑,其新风量标准为

清洁式通风 5~7 m3/h

滤毒式通风 2~3 m3/h

2、人防地下室战时隔绝防护时间不小于3h,战时主要出入口最小

防毒通道换气次数>40次/小时。防毒通道及简易洗消间采用超压式排气。

七、空调主机及锅炉房

1、根据计算:夏季总冷负荷:150万大卡/小时,冬季热负荷:90

万大卡/小时。

2、空调主机

夏季采用两台高效螺杆冷水机组,其中单台额定制冷量为75万大卡/小时。

冬季采用两台真空热水机组,单台额定制热量为60万大卡/小时。其中一台真空热水机组采用两回路设计,一路供应卫生热水,一路供应空调热水。

空调循环水泵采用1次泵,为节约平时运行费用,冬夏季空调循环水泵分别设置,机房设在地下室,另外为节省平时运行费用,空调冷冻水水泵采用变频运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