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济空气动力学复习资料

同济空气动力学复习资料

同济空气动力学复习资料
同济空气动力学复习资料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材料12-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分,20题) 1.宜选用铝酸盐水泥作胶凝材料的工程为________。 A. 大体积砼工程 B. 耐热砼工程 C. 耐碱砼工程 D. 高强度砼工程 2.钢材经过冷加工和时效后,钢材的______。 A. 强度增大,韧性增大 B. 强度减小,韧性增大 C. 强度增大,韧性减小 D. 强度减小,韧性减小 3.对于高温(300~400℃)车间工程,宜选用______。 A. 普通水泥 B. 火山灰水泥 C. 矿渣水泥 D. 粉煤灰水泥 4.抗冻性较好的材料应具有__________。 A. 孔隙率小、孔径小 B. 孔隙率小、孔径大 C. 孔隙率大、孔径小 D. 孔隙率大、孔径大 5.木材的横纹抗拉强度:______。 A. 强度较大,推荐使用 B. 强度中等,可以使用 C. 强度很小,不许使用 6.高铝水泥不宜在________℃左右硬化。 A. 0 B. 10 C. 20 D. 30 7.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浇注混凝土的效率,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______。 A. 强度 B. 耐久性 C. 密实度 D. 密实度、强度及耐久性。 8.掺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品种中,抗裂能力较好的是______。 A. 矿渣硅酸盐水泥 B.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C.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D. 复合硅酸盐水泥 9.将生石灰块进行熟化后,还要陈伏两星期,这是为了________。 A. 消除欠火石灰的危害 B. 让石灰浆完全冷却 C. 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 D. 蒸发多余水分 10.含水率对木材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应按木材实测含水率将强度换算成______时的强度值。 A. 纤维饱和点 B. 标准含水率 C. 平衡含水率 D. 完全干燥 11.混凝土配比设计时,合理砂率是依据______来确定的。 A. 坍落度和石子种类 B. 水灰比和石子的种类 C. 坍落度和石子种类和最大粒径 D. 水灰比和石子种类和最大粒径 12.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A. 水泥用量 B. 用水量 C. 水灰比 D. 砂率 13.钢材的断后伸长率大,表示其______。 A. 塑性好 B. 韧性好 C. 强度低 D. 硬度低 14.普通碳素结构钢按机械性能划分钢号,随钢号的增大,表示钢材的________。 A. 强度增高,伸长率增大; B. 强度降低;伸长率降低; C. 强度增高,伸长率降低; D. 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大。 15.木林的含水率在________%以下,木材中真菌的生命活动就受到抑制。 A. 10 B. 20 C. 30 D. 40 16.软化点较高的沥青,则其_______较好。 A. 大气稳定性 B. 温度稳定性 C. 粘稠性 D. 塑性 17.一批普通硅酸盐水泥安定性不良,则该水泥________。 A. 不得使用 B. 不得用于结构工程,但可用于基础工程 C. 可用于工程,但必须降低强度等级使用 18.建筑塑料主要性能决定于________。 A. 填充料 B. 合成树脂 C. 固化剂 D. 增塑剂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 梁剪压破坏实验报告

┊┊┊┊┊┊┊┊┊┊┊┊┊装┊┊┊┊┊订┊┊┊┊┊线┊┊┊┊┊┊┊┊┊┊┊┊┊《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L ENGINEERING 梁受剪试验(剪压破坏)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梁受剪试验(剪压破坏) 试验课教师林峰 姓名 学号 手机号 任课教师 日期2014年11月25日

┊┊┊┊┊┊┊┊┊┊┊┊┊装┊┊┊┊┊订┊┊┊┊┊线┊┊┊┊┊┊┊┊┊┊┊┊┊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学习认识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剪压破坏),掌握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试验的测试方法,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于斜截面破坏的理解。 2. 试件设计 2.1 材料和试件尺寸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8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235; 2.2 试件设计 (1)试件设计依据 根据剪跨比l和弯剪区箍筋配筋量的调整,可将试件设计为剪压、斜压和斜拉破坏,剪压破坏的l满足1≤l≤3。进行试件设计时,应保证梁受弯极限荷载的预估值比剪极限荷载预估值大。 (2)试件参数如表1 表1 试件参数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120×200×1800mm 下部纵筋②218 上部纵筋③210 箍筋①φ6@150(2)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配筋图见图1 加载位置距离支座400mm 12 3 图1 试件配筋图 (3)试件加载估算 ①受弯极限荷载 ) ( / 2 1 2 ' - ' ' = ' - = ' ' = s s y u s s s y y s s a h A f M A A A f f A A

┊ ┊┊┊┊┊┊┊┊┊┊┊┊装┊┊┊┊┊订┊┊┊┊┊线┊┊┊┊┊┊┊┊┊┊┊┊┊ M u u P 2.0 M= uM P=105.25kN ②受剪极限承载力 sv u tk0yk0 1.75 1 A V f bh f h s l =+ + uQ u 2 P V = 其中,当 1.5 l<时,取 1.5 l=,当3 l>时,取3 l=。 uQ P=65.98kN 可以发现 uQ P< uM P,所以试件会先发生受剪破坏。具体计算过程见附录一。 2.3 试件的制作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成型前,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龄期为28d(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 3.材性试验 3.1 混凝土材性试验 凝土强度实测结果 试块留设时间: 2014年9月25日 试块试验时间: 2014年12月8日 试块养护条件:与试件同条件养护 1 2 1 1 1 1 ) 5.0 1( u u u c u s y c M M M bh f M A f bh f +' = - = = ξ ξ α ξ α

同济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模拟试卷资料

同济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对一题得1分,共15 分) 1、压力为10 bar 的气体通过渐缩喷管流入1 bar 的环境中,现将喷管尾部截去一 段,其流速、流量变化为。 【 】 A.流速减小,流量不变 B.流速不变,流量增加 C.流速不变,流量不变 D.流速减小,流量增大 2、某制冷机在热源T 1= 300K ,及冷源T 2= 250K 之间工作,其制冷量为1000 KJ ,消耗功为250 KJ ,此制冷机是 【 】 A.可逆的 B.不可逆的 C.不可能的 D.可逆或不可逆的 3、系统的总储存能为 【 】 A. U B. U pV + C. 2/2f U mc mgz ++ D. 2 /2f U pV mc mgz +++ 4、熵变计算式2121(/)(/)p g s c In T T R In p p ?=-只适用于 【 】 A.一切工质的可逆过程 B.一切工质的不可逆过程 C.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 D.理想气体的一切过程 5、系统进行一个不可逆绝热膨胀过程后,欲使系统回复到初态,系统需要进行一个【】过程。 【 】 A.可逆绝热压缩 B.不可逆绝热压缩 C.边压缩边吸热 D.边压缩边放热 6、混合气体的通用气体常数,【 】。 【 】 A.与混合气体的成份有关 B.与混合气体的质量有关 C.与混合气体所处状态有关 D.与混合气体的成份、质量及状态均无关系 7、贮有空气的绝热刚性密闭容器中装有电热丝,通电后如取空气为系统,则 【 】 A.Q >0,△U >0,W >0 B.Q=0,△U >0,W >0 C.Q >0,△U >0,W=0 D.Q=0,△U=0,W=0 8、未饱和空气具有下列关系 【 】 A.t >t w >t d B.t >t d >t w . C.t = t d = t w D.t = t w >t d 9、绝热节流过程是【 】过程。 【 】

同济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同济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考试试卷 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24分) 1.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标准试件尺寸是()。 A.150×150×150;B.150×150×300; C.200×200×400;D.150×150×400; 2. 复合受力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次序为:() A .Fc1 < Fc2 < Fc3;B. Fc2 < Fc1 < Fc3;C. Fc2 < Fc1 = Fc3;D.Fc1 = Fc2 < Fc3; 3. 仅配筋不同的梁(1、少筋;2、适筋;3、超筋)的相对受压区高度系数ξ() A. ξ3>ξ2>ξ 1 B. ξ3=ξ2>ξ 1 C. ξ2>ξ3>ξ 1 D. ξ3>ξ2=ξ 1 4.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通过限制最小截面尺寸的条件是用来防止()。 A.斜压破坏;B.斜拉破坏;C.剪压破坏;D.弯曲破坏; 5. ( )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A.Ⅰa状态;B.Ⅱa状态;C.Ⅲa状态;D.第Ⅱ阶段; 6.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A.两次升温法;B.采用超张拉;C.增加台座长度;D.采用两端张拉; 7. 用ηei≥(或<=0.3h0作为大、小偏心受压的判别条件() A 是对称配筋时的初步判别; B 是对称配筋时的准确判别; C 是非对称配筋时的准确判别; D 是非对称配筋时的初步判别; 8. 梁的剪跨比减小时,受剪承载力() A 减小; B 增加; C 无影响; D 不一定; 9.配置箍筋的梁中,b、fc、h三因素哪个对提高抗剪承载力最有效?() A h; B fc; C b; D h、b; 10.矩形截面非对称配筋的小偏拉构件() A 没有受压区,A's不屈服; B 没有受压区,A's受拉屈服; C 有受压区,A's受压屈服; D 有受压区,A's不屈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优秀混凝土试验报告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书 学号: 姓名: 任课老师: 实验老师:林峰 实验组别: A6

梁斜拉QC1实验报告 一、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 1、试验对象的考察与检查 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19×202×1800mm; 构件净跨度:1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300;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试件表面刷白,绘制50mm*50mm的网格。 2、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数据 试验内容: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 试件编号 试件尺寸 (mm)试件破坏荷载 (kN) 试件承压面积 (mm2) 强度评定 (MPa) 1100×99×100184990018.586 2100×99×100194990019.596 3100×99×100188990018.990 平均19.057试验内容:混凝土棱柱体试块轴心抗压强度 试件编号 试件尺寸 (mm)试件破坏荷载 (kN) 试件承压面积 (mm2) 强度评定 (MPa) 199×100×298124990012.525 299×100×298132990013.333 399×100×313108990010.909 平均12.256 =18.1MPa= 11.6MPa 钢筋拉伸试验数据

钢筋Φ4Φ6Φ8Φ10Φ12Φ14Φ18Φ22 (M Pa)316.94 6 302.2449 222.4077 466.1718 398.4823 422.1161 408.3805 492.927 (M Pa)372.21 2 474.8413 170.7887 677.7483 557.2487 656.7253 614.0465 676.213 3、试验计划与方案及实施过程中的一切变动情况记录 3.1梁受弯性能概述 根据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可将梁分为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三种类型。下面以纯弯段内只配置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为例,说明这三种破坏模式[7]。 a)适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b)超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c)少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3.2试验目的和要求 a)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适筋梁受弯实验的实验方 法和实验结果,通过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实验结果整理的方法。 b)写出实验报告。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混凝土适筋梁受弯性能的理解。 3.3试件设计和制作 (1)试件设计的依据 根据剪跨比 和弯剪区箍筋配筋量的调整,可将试件设计为剪压、斜压和斜拉破坏。 进行试件设计时,应保证梁受弯极限荷载的预估值比剪极限荷载预估值大。 (2)试件的主要参数 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800mm; 构件净跨度:1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300;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试件的配筋情况见表3.3.1和图3.3.1; 试件 编号试件特征配筋情况 加载位置 b(mm) 预估受剪 极限荷载 预估受弯 极限荷载

同济大学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上海科学技术

《工程材料》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 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 Pb , Cr ,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 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 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越大,则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 4.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 答: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晶面是指晶格中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 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大偏心受压柱试验报告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L ENGINEERING 试验报告 试验课教师林峰 姓名 学号 手机号 任课教师顾祥林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L ENGINEERING 大偏心受压柱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大偏心受压柱试验 试验课教师林峰 姓名 学号 手机号 任课教师

日期2014年11月18日

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了解大偏心受压柱破坏的全过程,掌握测试混凝土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同时巩固大偏心受压柱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理论值和试验值的比较加深对混凝土基本原理的理解。 2. 试件设计 2.1 材料和试件尺寸 混凝土:C20 钢筋:使用I级钢筋作为箍筋,II级钢筋作为纵筋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120×870mm 详细尺寸见图1大偏心受压柱配筋图 2.2 试件设计 (1)试件设计的依据 为减少“二阶效应”的影响,将试件设计为短柱,即控制l0/h≤5。通过调整轴向力的作用位置,即偏心距e0,使试件的破坏状态为大偏心受压破坏。 (2)试件参数如表1 表1 试件参数表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120×870mm 纵向钢筋(对称配筋)4 12 箍筋Φ6@100(2)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配筋图图1 偏心距e0100mm

120200 80135135 5050 500 870 200 200 22 1 1 3 8@50 4 6@100 150200 50 120 6φ124φ12 3 8@50 4φ12 120 120 1-12-2 柱试件立面图3 8@50 3 8@50 4双向钢丝网2片 尺寸170x90 4双向钢丝网2片 尺寸170x90 8@50 8@50 6@100 图1 大偏心受压柱配筋图 (3)试件承载力估算 N c =α1f c bh 0ζ N c e=α1f c bh 02 ζ(1-0.5ζ) + f y ’ A s ’(h 0-a s ’) e=e 0+0.5h-a s 不妨令:A= 2 f 2 0c 1bh α, B=) (00c 1-e f h bh α, C=)(f -0y ' -''s s h A α 从而有:A AC 24B B -2-+=ξ 得出本次试验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的预估值为:Ncu=87.71kN 详细计算过程见附录1 2.3 试件的制作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 成型前,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龄期为28d (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 3.材性试验

(完整版)同济大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卷A含答案)

同济大学本科课程期末考试统一命题纸 A 卷 课 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重修) 班 级: 专 业:土木工程 学 号: 任课老师:林峰 姓 名: 出考试卷教师签名:林峰 教研室主任签名: 日前:2006年6月3日 二、计算题(40分,每题10分) 1.某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为b=250mm , h=600mm , 保护层厚25mm ,受压区已配有3φ22的纵筋,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的性能指标为fc=13N/mm 2, ft=1.2N/mm 2,fy=310N/mm 2,Es=1.97x105N/mm 2。承受的弯矩M =330kN *m ,求所需受拉钢筋As 。 注:s y b E f 0033.018 .0+ = ξ 2.如图所示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bxh=120mm x200mm , 保护层厚15mm ,承受两集中荷载作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f c =9.6MPa , f t =1.1MPa ),梁内通长配置双肢箍筋Ф6@100(fy=210MPa ),不计梁自重, (1)画出该梁的剪力分布图; (2)如果梁中出现斜裂缝,请指出其可能的位置和裂缝形状; (3)当梁受斜截面抗剪强度控制时,极限荷载P=?。 注:0 0175.1h s A f bh f V sv yv t u ++= λ 3.某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柱,bxh=500mm x800mm , mm A A s s 40' ==, l 0=12.5m , 混凝土C30, fc=14.3N/mm 2, 纵向钢筋HRB335,300' ==f y f f N/mm 2,Es=2x105N/mm 2, 承受设计轴向力Nc=1800kN , 设计弯矩M=1080kN *m , 采用不对称配筋,试求s A 及' s A 。 注:已知21.1=η 4.先张法预应力轴心受拉杆,截面尺寸200mm x200mm , 混凝土C40,已配置9ФHT 10预应力,张 拉控制应力2/1000mm N con =σ,无非预应力筋,第一批预应力损失2 /68mm N l =I σ,第二批预应力损伤2 /52mm N l =∏σ,试计算:(1)施工时混凝土的预应力c σ;(2)使用荷载加至多少 时使混凝土的法向压应力为零;(3)使用荷载加至多少时构件即将出现裂缝;(4)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是多少? 二、简答题(60分,每题5分) 1. 请画出单调荷载作用下有明显流幅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对其做必要的解释,并画出适用于该应 力-应变曲线的二种理论模型。 2. 什么是钢筋的疲劳强度?它在我国具体是如何确定的? 3. 如何确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轴心抗拉强度? 4. 什么是混凝土的徐变?画出并简述混凝土棱柱体徐变试验得到的应变-时间曲线。徐变对混凝土结 构构件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5. 简述光圆钢筋与混凝土粘结作用产生的机理。 6. 为什么在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中,不宜采用屈服强度较高(比如Mpa f y 400'>)的钢筋? 7. 画出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u cu M N -相关曲线并对其做必要的说明。 8. 混凝土有腹筋梁的斜截面破坏形式有几种?分别简述之。 9. 简述基于承载力的弯剪扭构件截面设计步骤。即已知截面尺寸(b, h, h 0),材料强度(f c , f t , f y , f yv ) 及作用在构件上的弯矩M ,剪力V 和扭矩T ,求纵筋和箍筋的用量。 10 请简述预应力受弯构件和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预应力度的概念。 11.请按①施工期间产生的裂缝和 ②使用期间随时间发展的裂缝 简述裂缝的成因与特点。 12.请以图示说明,什么是计算受弯构件变形时采用的最小刚度原则。 120 200

土木工程材料(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编)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第1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 (1)当某一建筑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强度、吸水率、搞冻性及导热性是下降、上生还是不变? (2)材料的密度、近似密度、表观密度、零积密度有何差别? 答: (3)材料的孔隙率和空隙率的含义如何?如何测定?了解它们有何意义? 答:P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P′指材料在散粒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了解它们的意义为: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中,正确地使用材料,掌握工程质量。 (4)亲水性材料与憎水性材料是怎样区分的?举例说明怎样改变材料的变水性与憎水性? 答:材料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亲水性材料;材料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憎水性材料。 例如:塑料可制成有许多小而连通的孔隙,使其具有亲水性。 例如:钢筋混凝土屋面可涂抹、覆盖、粘贴憎水性材料,使其具有憎水性。 (5)普通粘土砖进行搞压实验,浸水饱和后的破坏荷载为183KN,干燥状态的破坏荷载为207KN(受压面积为115mmX120mm),问此砖是否宜用于建筑物中常与水接触的部位? 答: (6)塑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在外国作用下,其变形性能有何改变? 答: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产生变形,并保持变形后的尺寸且不产生裂缝;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突然破坏,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7)材料的耐久性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材料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包括具有抵抗物理、化学、生物和老化的作用,以保证建筑物经久耐用和减少维修费用。 (8)建筑物的屋面、外墙、甚而所使用的材料各应具备哪些性质? 答:建筑物的屋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及隔热性能;外墙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外性、抗风化性及一定的装饰性;而基础所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良好的耐水性。 第2章天然石材 (1)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答:可分为三大类: 1)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是由地壳内的岩浆冷凝而成,具有结晶构造而没有层理。例如花岗岩、辉绿岩、火山 首凝灰岩等。

同济大学工程材料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F和A分别是碳在、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2.液态金属结晶时常用的细化晶粒的方法有、 、。 3.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组织。 4.在Fe-Fe3C相图中,钢与铸铁分界点的含碳量为。 5.完全退火主要用于钢,其加热温度为:。 6.1Cr18Ni9Ti是钢,其碳的质量分数是。 7. QT600-03中的“600”的含义是:。 8.T8MnA是钢,其中“A”的含义是。 9.40Cr是钢,其中Cr的主要作用是。 10.调质件应选成分的钢,渗碳件应选成分的钢。 11.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 ,。 12.按冷却方式的不同,淬火可分为单介质淬火、、 、等。 13.60钢(Ac1≈727℃,Ac3≈766℃)退火小试样经700 ℃、740 ℃、800 ℃加 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组织分别是:,,。 14.金属的冷加工与热加工是按温度来划分的。 15.制造形状简单、小型、耐磨性要求较高的热固性塑料模具应选用钢, 而制造形状复杂的大、中型精密塑料模具应选用钢。 (请从45、T10、3Cr2Mo、Q235A中选择)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正确√错误Ⅹ,请将答案填入表格) 1.碳钢在室温下的相组成物是铁素体和渗碳体。 2.铁碳合金平衡结晶时,只有成分为 0.77%的共析钢才能发生共析反应。 3.在1100℃,含碳0.4%的钢不能进行锻造,含碳4.0%的铸铁能进行锻造。 4.细晶强化能同时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 5.碳的质量分数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是:随着钢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硬度、强度增加,塑性、韧性也随着增加。6.固溶强化是指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的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7.淬火临界冷却速度是钢抑制非马氏体转变的最小冷却速度。 8.可锻铸铁具有一定的塑性,可以进行锻造加工。 9.高速钢铸造后需要反复锻造是因为硬度高不易成形。 10.同一钢种,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水冷比油冷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的淬透 性好。 三.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1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 1.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叫: a. 强度 b. 硬度 c. 塑性 2.晶体中的位错是一种: a. 点缺陷 b. 线缺陷 c. 面缺陷 3.实际金属结晶时,形核和晶体长大的方式主要是: a. 平面长大 b. 树枝状长大 c. 两者都不对 4.在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中,塑性最好的是: a. F b. A c. P 5.加工硬化使金属: a. 强度降低、塑性升高 b. 强度增大、塑性升高 c. 强度增大、塑性降低 6.下列钢淬透性高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T8>45>20CrMnTi>20 b.20CrMnTi>20>45>T8 c. 20CrMnTi>T8>45>20 7.钢在淬火后获得M组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 第 1 页(共3 页)

同济大学工程材料大题总结

1.拟用T12钢制作锉刀,其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热处理-柄部热处理 锻造后,晶粒破碎,硬度强度增大。第一次热处理应该为退火。目的:降低材料的硬度,使组织均匀,利于机械加工,此时的组织为铁素体加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HRC不会超过30。 第二次热处理后,对于锉刀,其硬度应该大于50HRC,同时保证材料的耐磨性。此时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的奥氏体。 2. 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的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 1.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 2.ZG35的铸造齿轮 3.锻造过热后的60钢锻坯 4.具有片状渗碳体的T12锻坯 1)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答:再结晶退火。目的: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等轴晶粒,以消除加工硬化现象,降低了硬度,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以消除加工硬化现象。组织:等轴晶的大量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 2)zg35的铸造齿轮答:完全退火。经铸造后的齿轮存在晶粒粗大并不均匀现象,且存在残余内应力。因此退火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组织:晶粒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 3)锻造过热后的60钢锻坯;答:完全退火。由于锻造过热后组织晶粒剧烈粗化并分布不均匀,且存在残余内应力。因此退火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组织:晶粒均匀细小的少量铁素体和大量珠光体。 4)具有片状渗碳体的t12钢坯;答:球化退火。由于t12钢坯里的渗碳体呈片状,因此不仅硬度高,难以切削加工,而且增大钢的脆性,容易产生淬火变形及开裂。通过球化退火,使层状渗碳体和网状渗碳体变为球状渗碳体,以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组织:粒状珠光体和球状渗碳体。 3.为什么 4Cr13属于过共析钢,Cr12MoV属于莱氏体钢 4Cr13虽然含碳量接近0.4%,但由于合金元素铬使Fe-Fe3C相图的共析点S左移,使得共析点由0.77%变为0.2%左右,故应为过共析钢。 Cr12MoV的含碳量为1.4-1.7%,但由于合金元素Cr使得Fe-Fe3C相图中的SE线(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向左上移动,使得E点由1.7%C移动到0.9%C左右,因此应为莱氏体钢。 4.试比较工具钢T9和9SiCr不同 1)为什么9SiCr钢热处理加热温度比T9高? 2)直径为30-40mm的9SiC r钢在油中能淬透,相同尺寸的T9钢能否淬透,为什么?3)T9钢制造的刀具,其刃部受热到200-250°度时硬度和耐磨性下降,9SiCr制造的刀具其刃部受热至230-250°度时硬度仍不低于60HRC,耐磨性良好,还可正常工作,为什么?答:1)9SiCr 中合金元素比T9多,加热奥氏体化时要粗使合金元素熔入奥氏体中,并且还能成分均匀,需要更高的温度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报告(超筋梁、梁斜拉破坏)

混凝土试验成果集 试验名称: 姓名: 学号: 试验老师: 任课老师: 手机号码:

1超筋梁受弯实验报告 (1) 1.1实验目的 (1) 1.2实验内容 (1) 1.3构件设计 (1) 1.3.1构件设计的依据 (1) 1.3.2试件的主要参数 (1) 1.3.3试件加载估算 (2) 1.4实验装置 (3) 1.5加载方式 (4) 1.5.1单调分级加载方式 (4) 1.5.2开裂荷载实测值确定方法 (4) 1.6测量内容 (5) 1.6.1混凝土平均应变 (5) 1.6.2钢筋纵向应变 (5) 1.6.3挠度 (5) 1.6.4裂缝 (6) 1.7实验结果整理 (6) 1.7.1荷载—挠度关系: (6) 1.7.2荷载—曲率关系: (7) 1.7.3荷载—纵筋应变关系: (8) 1.7.4裂缝发展情况描述及裂缝照片 (9) 1.8实验结论 (10) 1.9实验建议 (11) 2梁斜拉破坏试验报告 (12) 2.1实验目的 (12) 2.2实验内容 (12) 2.3试件的设计 (12) 2.3.1试件设计的依据 (12) 2.3.2试件的主要参数 (12) 2.3.3试件加载预估 (13) 2.4实验装置 (14) 2.5加载方式 (16) 2.6测量内容 (16) 2.6.1混凝土平均应变 (16) 2.6.2纵向钢筋应变 (16) 2.6.3挠度 (17) 2.7实验结果整理 (17) 2.7.1荷载—挠度关系: (17) 2.7.2荷载—曲率关系: (18) 2.7.3荷载—纵筋应变关系: (19) 2.7.4裂缝发展情况描述及裂缝照片 (20) 2.8试验结论 (21)

同济大学生产系统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同济大学-生产系统学2016-2017复习提纲(王家海)第一章生产系统的组成 系统工程学就是为了研究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整体系统所具有的多种不同目标的相互协调, 以期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组成部分的能力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机械工程是设计制造机械产品的工作,系统工程在生产系统中的应用就是设计生产系统的工作。系统工程学就是设计生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机械制造系统的任务是: (1)将材料或毛坯转变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或产品; (2)提高工件的质量,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精度、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3)尽可能使制造过程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以达到高的加工效率和低的生产成本。 单台机床机械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机床、工具和制造过程。一个机械制造系统就是由这三部分所组成的闭合回路系统。 系统的特性: (1)集合性 (2)相关性 (3)目的性 (4)环境适应性 生产要素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内容: (1)生产对象 (2)生产劳动 (3)生产资料 (4)生产信息 生产系统子系统: (1)决策管理子系统 (2)设计技术子系统 (3)生产计划子系统 (4)物资供应子系统 (5)产品销售子系统 (6)人事教育子系统 (7)成本财务子系统 (8)制造过程及辅助生产子系统 系统工程学的出现,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应把生产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材料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各种生产活动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生产系统来进行研究,只有树立系统的观点和 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着重研究组成生产系统总体的各局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从中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求得系统整体的优化,从而推

动机械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不断提高制造工业的生产水平。 第一章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的原理归结为:利用事物的相似性。由于许多问题是相似的,把相似的问题归并成组,便可以找到一个单一的解决一组问题的解答,从而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这就是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简称GT)。 ?依靠设计标准化而有效地保持不同产品之间的结构—工艺继承性 ?通过工艺标准化而充分利用零部件之间的结构—工艺相似性 ?结构—工艺继承性是设计标准化的前提 ?结构—工艺相似性则是工艺标准化的基础。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奥匹兹系统: ?系统由九位代码组成,每一位都设有10个特征码。 ?前5位:形状码—主码。 ?后4位:辅助码—副码。 ?形状码 ?第一位:零件的种类和尺寸特征 ?第二位:零件外部的主要结构特征 ?第三位:零件的内部形状特征 ?第四位:平面加工 ?第五位:辅助孔及齿 ?辅助码: ?第一位:尺寸 ?第二位:材料 ?第三位:原始形状(毛坯形式) ?第四位:精度特征 JLBM-1分类编码系统: ?系统由15位代码组成,每一位有10个特征码 ?第1-2位:零件分类(名称矩阵) ?第3-9位;形状及加工特征(内、外部形状与加工、平面、端面和辅助加工) ?第10-15位:辅助码(材料、毛坯、热处理、主要尺寸与精度) 编码系统分类法: 1.特征码位分组法 2.码域矩阵法 单链聚类分析:P15

同济大学混凝土实验报告--少筋梁和偏压柱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实验报告 (共页)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指导老师: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2012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1.1偏心受压柱 实验目的:通过试验研究认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破坏全过程,掌握测试混凝土小偏心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 实验内容:对小偏心短柱施加轴向荷载直至破坏。观察加载过程中裂缝的开展情况,将得到的极限荷载与计算值相比较。 1.2 少筋梁受弯 本实验通过试验研究认识钢筋混凝土少筋梁的破坏过程,掌握少筋梁受弯测试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 (1)通过参加实验以及之后实验报告的整理,可以让我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通过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实验结果整理的方法。 (2)写出实验报告,在写报告的过程中加深对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受力性能的理解(3)观察既有破坏构件,掌握裂缝观察与统计方法 二、试验方法 2.1 构件设计 2.1.1 受压柱 (1)试件设计的依据 为减少“二阶效应”的影响,将试件设计为短柱,即控制l0/h≤5。通过调整轴向力的作用位置,即偏心距e0,使试件的破坏状态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2)试件的主要参数 ①试件尺寸 截面尺寸:200×400mm2 (两端);200×200mm2 (中部); 试件长度:1300mm; ②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③纵向钢筋:8B18(两端);4B18(中部)。 ④箍筋:8Φ8@50(两端);4Φ8@100(中部); ⑤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5mm ⑥试件的配筋情况(如下图所示): ⑦取偏心距e0=50mm

(3)试件承载力估算 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定的材料强度标准值及上述的计算公式,对于本次试验 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的预估值为:Ncu= kN 2.1.2 少筋梁 (1)试件设计依据 根据梁的正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ξ和界限受压区相对高度ξb的比值判断的出受弯梁的类型:当ξ<ξb时为适筋梁或少筋梁,反之为超筋梁。受弯梁设计时采用的、分别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钢筋受拉强度标准值和弹性模量。 由于是少筋梁,在设计配筋时还需要控制受拉钢筋的配筋率ρ,要求ρ不大于适筋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其中: ξ ; ; (2)试件的主要参数 ①试件尺寸(矩形截面):; ②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土木工程材料第二版(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_合编)课后习题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 第一章 (1)当某一建筑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强度、吸水率、搞冻性及导热性是下降、上生还是不变? 答:当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各性质变化如下表: (2) 答: (3)材料的孔隙率和空隙率的含义如何?如何测定?了解它们有何意义? 答:P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P′指材料在散粒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了解它们的意义为: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中,正确地使用材料,掌握工程质量。 (4)亲水性材料与憎水性材料是怎样区分的?举例说明怎样改变材料的变水性与憎水性? 答:材料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亲水性材料;材料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憎水性材料。 例如:塑料可制成有许多小而连通的孔隙,使其具有亲水性。 例如:钢筋混凝土屋面可涂抹、覆盖、粘贴憎水性材料,使其具有憎水性。 (5)普通粘土砖进行搞压实验,浸水饱和后的破坏荷载为183KN,干燥状态的破坏荷载为207KN(受压面积为115mmX120mm),问此砖是否宜用于建筑物中常与水接触的部位? 答: (6)塑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在外国作用下,其变形性能有何改变? 答: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产生变形,并保持变形后的尺寸且不产生裂缝;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突然破坏,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7)材料的耐久性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材料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包括具有抵抗物理、化学、生物和老化的作用,以保证建筑物经久耐用和减少维修费用。 (8)建筑物的屋面、外墙、甚而所使用的材料各应具备哪些性质? 答:建筑物的屋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及隔热性能;外墙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外性、抗风化性及一定的装饰性;而基础所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良好的耐水性。 第1章天然石材

最新同济大学混凝土实验超筋梁报告

L ENGINEERING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梁受扭少筋破坏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梁受扭超筋破坏NC2实验试验课教师 姓名 学号 手机号 任课教师 日期2011年12月5日

梁受扭超筋破坏NC2实验报告 一.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 1.1、试验对象的考察与检查 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48mm×151mm×1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300;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试件表面刷白,绘制50mm*50mm的网格。 表1.1构件尺寸(mm) 测读次数 1 2 3 平均 截面宽度b146 147 150 148 截面高度h152 152 150 151 测角仪间距d198 234 187 206 1.2、试验目的和要求 a)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少筋梁受扭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通过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实验结果整理的方法。 b)写出实验报告。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混凝土少筋梁受扭性能的理解。 1.3、试件设计和制作 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300;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试件的配筋情况见表1.4.1和图1.4.2 表1.4.1梁受扭试件的配筋 试件 编号 试件特征 配筋情况加载点至 梁中心线 的距离 (m) 预估开 裂扭矩 (kN*m ) 预估极 限扭矩 (kN*m) 预估开 裂荷载 P cr (kN) 预估极限荷 载P u (kN)①②③ NC2超筋配梁 10@50( 24240.31 1.21 3.00 3.90 9.68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一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实验 1 实验目的 了解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2 实验日期 2012年12月20日。 3 实验要求 通过实验,确定烧结粘土砖试样的密度、容积密度、吸水率以及孔隙率。 4 主要仪器设备 ①天平 电子天平,最大称量2000g,感量0.01g; ②比重瓶 李氏比重瓶,容积250ml; ③游标卡尺 最大刻度150mm,精度0.02mm; ④电热干燥箱 温度可控制在(105±2)℃范围内。 5 实验环境的温、湿度 温度15℃、湿度60%。 6 实验方法及步骤 ①实验方法参照标准GB/T 9966.3-2001《天然饰面石材试验方法第3部分体积密度、真密度、真气孔率、吸水率试验方法》进行; A、密度 m,精确至0.01g a、称取50g干燥砖粉' b、向比重瓶注入约一半水 c、加砖粉(已磨细至可通过63μm标准筛) d、排气泡 e、注水至满刻度 m f、称重' 2 g、清空瓶内砖粉 h、注水至满刻度 m i、称重' 1 B、容积密度 a、取5块已干燥的砖块试样,编号i=1~5 b、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每一试样的三维尺寸,精确至0.1mm(立方体试件每边各测量中间和两端,取每对边的平均值为边长) c、称量m 0i C、吸水率 a、取3块已干燥的砖块试样,编号i=1~3 b、称干重m 0i c、浸泡24小时(由于实验时间所限,实际浸泡**小时) d、擦去试样表面的明水

e 、称湿重m 1i 7 实验记录 A 、密度 按公式'2 '1'0'0'0m m m m V m W -+==ρρ计算砖粉的密度值(式中w ρ为试验时室温水的密度,20℃时为1.00 g/cm 3),并以二次实验(借用另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