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数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3课时)

小数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3课时)

小数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3课时)
小数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3课时)

小数乘法单元教材分析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课时)

岔河小学王东青

单元教材内容解析:

小数乘除法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既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意识;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修订大纲》要求相比,突出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估算以及使用计算器降低复杂运算的难度。因此,本套教材改变传统教材中过分强调小数知识的体系,对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不够;重视计算方法的总结和计算速度的熟练程度,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技能,不关注估算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教材中参与数学运算数都比较大,把乘除法安排在一个单元,内容多,学的时间长,使学生感到小数乘除计算枯燥、难学、容易出错等。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和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本套教材,从降低难度,分散难点,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出发,首先不再讲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价值。第二,淡化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总结,而是选择熟悉的问题情境和较小的数据,并借助计算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整数乘除法和小数点变化规律等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学会计算方法。为了克服集中学习小数乘除法内容多、时间长的情况,本套教材把小数乘除法分为两个单元。第三,把小数两步混合运算的内容整合到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单元中。

教材的调整:

本单元“小数乘法”与传统教材相比较,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设计思路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调整教材内容。首先把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内容放在本单元内,一方面进行小数乘除法口算,另一方面为学习小数乘除法计算做铺垫。另外,改变传统教材中先讲小数乘法的意义,再总结程式化的计算法则的编排。采取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体会小数乘法计算的实际意义,在用已有知识和借助计算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形成计算技能的做法。

第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经验,选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身边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计算。如,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在传统中都是放在“小数的意义”单元内,作为小数的知识通过直接观察算式总结规律的方法来学习。本单元教材关于小数点位置变化引出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都是采取选择学生熟悉的、用已有经验和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如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写算式,观察算式特点,对比计算结果并发现规律的方式来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再如,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因为小数乘法笔算与整数

乘法笔算比较,书写格式、计算方法都一样,不同点是根据因数中的小数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教材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用小数表示物品价钱的事物。通过把1枝自动笔1.8元转化为18角,计算3枝自动笔54角,再把54角写成5.4元的基础上,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理解竖式计算中把1.8扩大10倍,计算出18乘3等于54后,再把54缩小10倍的道理,应用转化方法,将小数转化为整数。这样设计的学习活动,自主计算的过程不只是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计算的经历,更重要的是自主计算的思考过程是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形成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经验。

第三,借助计算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用计算器检验自主计算的结果贯穿在小数乘法学习中,一方面作为验证计算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的手段,使学生体验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确定性。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发现计算中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的“助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应用意识。在学习小数乘法计算时,都要求“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二是利用估算的结果帮助学生确定和检验竖式计算的结果,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练习中,设计了“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再计算”的内容,在帮助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估算结果的判断能力,发展数感。在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取近似值积的问题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保留几位小数的要求。使学生认识到,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取近似值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让学生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单元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小数点位置变化的教学中,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如,教学“1.8×3”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1.8”转化为整数18的理由,再说出积“54”扩大到原来积的“10”倍,所以必须将“54”缩小到它的10倍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能表达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2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运用规律进行小数乘(或除以)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2、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3、会进行小数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探索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5、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6、体验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年级已经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和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计算,具备了学习本单元新知识的知识基础,教材在设计中充分重视学生已有经验,通过利用常见的十进制计量单位元角分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让学生顺利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为下面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充分利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

掌握算理,学会小数乘法单元的知识内容,并综合利用学到的知识开展实践活动,解决繁荣的菜市场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3、关键: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教材内容解析:

这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规律和应用。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探索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规律。教材呈现了10枚、100枚、1000枚包装的三袋钮扣,用文字和蓝灵鼠的话提出了“一枚钮扣5分钱,10枚钮扣多少钱?100枚、1000枚呢?”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能够解决的。所以,先让学生自己解答求出各需要多少钱,再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三个算式。然后,提出:“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和讨论,使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反之亦然。活动二,应用规律进行乘法口算。设计了“把38.7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总结的规律口算简单的小数乘10、100、1000的数,并明确积的末尾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在“试一试”中安排了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化成低级单位的数或复名数的内容。

教学建议:

教学时,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算式的意义。如,1枚钮扣5分钱,10枚钮扣是5角,5分用0.05元表示,5

角可以用0.5元表示,写出乘法算式是:0.05×10=0.5(元)等。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在应用规律进行口算中掌握规律,不要死记硬背。

本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规律。会运用规律口算小数乘10、100、1000的乘法,会把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或复名数。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在总结、归纳“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1、掌握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2、把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

教学用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可抽拉卡片

学情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和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会进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可以说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知识基础。教材选取了人民币的计算,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小数点的位置变化本身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其中的奥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讲述故事:《小数点的悲剧》。

有一位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在输入一个重要数据时,把这个数据中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一位。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一直坚持工作.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

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这位宇航员和“连萌一号”就这样消失了。稍作停顿,提问:同学们,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呢?(这里给学生设置一个猜想的平台,数学知识蕴含在生活的空间中,通过猜想,培养学生一种敏锐的数学感受能力)观察学生的反映,如果有举手向表达的学生就让他发言,(课前学生做了抽拉卡片,有的孩子可能已经发现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如果没有学生想表达,教师直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二、猜想、验证

说明:如果上一个环节中学生已经猜想,教师则掠过第一环节,如果没有猜想,从教师再一次设置的猜想平台开始新知识的探究。

1、猜一猜,一个小数中小数点的位置会怎样移动?(向左移动和向右移动)小数是变大还是变小呢?

2、验证:出示例题纽扣问题

1枚纽扣5分钱,10枚纽扣多少钱?

学生汇报:①5×10=50分 =5角

②5分=0.05元 0.05×10=0.5元

(引导学生汇报完整的思路,按常规学生能够直接得到结果,一个纽扣5分钱,也就是0.05元,10个纽扣就是5角钱,也就是0.5元,引导她用上述数学算式表达出来,特别是两个地方要注意,一是5分钱怎样变成0.05元,二是0.05×10=0.5元这个算式,学生如果不能够得出教师写出来,但是要让学生说出充分的理由,为下面计算100个、1000个纽扣的价钱做好铺垫)

师:在小数的认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做了调查,生活中很多商品的价钱都是用小数表示的

伴随教师的表述出示超市购物图,重点突出物品的价钱,然后出示主体图:一枚纽扣0.05元,10枚0.5元,100枚、1000枚多少元呢?学生独立解答。

(3)学生汇报做法,教师随机板书:

0.05×10=0.5元 0.05×100=5元 0.05×1000=50元

(教师用彩色笔点出小数点,教师用手指点左边和右边的小数点,让学生观察)

(4)指导学生观察算式,对比发现规律。(小组合作)

①师:观察每一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通过观察每个算式发现的规律。)

在学生反馈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就扩大10倍”,和“原数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两种说法要让学生加强巩固,融会贯通,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扩大了10倍”和“原数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含义相同,都是在算式中蕴含的规律,第一个算式明确了,下边的算式学生说起来会很轻松。)

第三个算式,引导学生发现0.05元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到第三位出现了问题,(教师移动小数点)学生发现位数不够,这时怎么办呢?(在积的末尾用0补上),这一点要强调。

②师:通过这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用手势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算式,总结完整的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数扩大1000倍……积的末尾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或者:原数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2、验证规律:练一练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用计算器验证,并汇报思路)

3、补充新知:

出示第二道例题:3.87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学生独立读题、独立完成,用计算器检验计算结果。

完成后针对最后一道题提问:3.87是几位小数?扩大1000倍小数点需要向右移动几位?巩固刚刚获得的新知:位数不够在积的末尾补一个0。明确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在积的末尾用零补足,差几位就补几个零。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短横线的方法在原数的下面画出小数要移动的位数,每条短横线上拖着一位,数位不够的在短横线上补0,这样就能避免移动的位数不准确。)

三、实践、运用

师: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不仅应用于这样的计算中,还可以应用在单位换算中。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填表。(简单交流,只需说出单位换

算的方法和结果)

2、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重点汇报“1.58千克=()千克()克=()克”的思路。

此处为教学的又一个难点,比较抽象,需要具体的方法指导。教师充

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允许多种想法,随后师生共同汇总几种思路)

3、强化练习把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练一练第三题。(继续强化,学生汇报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的方法)

(学以致用,此环节体现了这一点,将课堂中探究得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

四、归纳、总结、拓展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总结方法:观察、对比、归纳、

验证、总结规律,提示学生,今天我们只研究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问题,小数点还可以向…..你想到什么?继续应用方法研究小数点移动

的问题。

(结束也是开始,数学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的创新的过程,在探究的过

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板书设计:

5分=0.05元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数扩大

0.05×10=0.5元一位 10倍

0.05×100=5元=5.0元两位 100倍

0.05×1000=50元=50.0元三位 1000倍

五、补充练习:

1、试一试

0. 2元=()角 0.2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28吨=()吨()

千克

2、计算小能手:

0.5×100= 3.59×100= 1.236×1000= 0.564×100=

1.238×10=

3、你想到什么?

4.589×10= 4.589×100= 4.589×1000=

用第一个算式的结果除以10,结果是多少?

用第二个算式的结果除以100,结果是多少?

用第三个算式的结果除以1000,结果是多少?

你发现什么?

第二课时小数点位置变化(向左移动)

教材分析:

第2课时,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的规律和应用。教材的编排方式与第1课时大致相同。同样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探索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的规律。教材选取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平均分彩带的事情和常见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为载体,提出了“把5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每份各是多少米?”的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个事例来生成三个除法算式,是因为学生对米与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以及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每一份是多少比较熟悉,很容易得出算式,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并“写出除法算式,把结果用小数表示”。在学生写出算式、用小数表示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讨论,使学生发现并理解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的规律。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活动二,应用规律进行除法口算。给出了53.8÷10、53.8÷100、53.8÷1000等三个算式,让学生应用规律进行口算,并通过“53.8÷1000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三位,位数不够怎么办?”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位数不够时,在小数点右边补0的方法。在“试一试”中安排了低级单位的整数或复名数化成用高级单位的小数表示的练习。

教学建议:

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中得出三个算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并应用规律进行计算。

课时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会运用规律口算小数除以10、100、1000的除法,会把较小单位的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情简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和两位数

乘两、三位数计算、整数除法、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可以说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知识基础。教材选取了长度单位的计算,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小数点的位置变化本身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其中的奥秘。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在总结、归纳“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1、掌握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2、把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发现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还记得怎么发现的吗?

学生回答。

(回忆学习的方法,为这节课迁移方法、学习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观察、对比、归纳、验证、应用,一系列的过程是我们掌握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小数点移动的问题,相信同学们能够自己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二、猜测、探究

1、产生问题,提出猜测:

师: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已经发现了,你的问题是…….(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没有规律呢?)

师:猜一猜,可能有什么规律?学生猜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会变小,移动一位,会缩小10倍……

2、提供实例,进行探究

预设:两种方案,一种是利用上节课的纽扣问题,让学生探究,另一种是采用本节课的案例让学生探究。

预设一:

◆1000颗纽扣50元钱,平均1颗纽扣多少元?

100颗纽扣5元,平均1颗纽扣多少元?

10颗纽扣0. 5元,平均1颗纽扣多少元?

结果用小数表示,写出除法算式。

◆观察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预设二:

◆出示彩带问题,提出要求结果用小数表示,写出除法算式。

◆小组完成,指名板演:

5÷10=0.5米

5÷100=0.05米

5÷1000=0.005米说出每个算式的含义和结果的含义

如:把5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5分米,用米做单位写作0.5米。

◆观察对比三个算式,你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了吗?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交流,教师组间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导向课堂,

3、全班归纳、总结概括

◆全班汇报,把5缩小10倍,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位;把5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把5缩小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出示三句话,师生同读,师提出如果先问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学生描述,教师出示后面的三句话: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

◆再次观察,发现新知

重点观察第二个和第三个除法算式的结果,当5米缩小100倍的时候,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但是5只有一位,怎么办?缩小1000倍的时候呢?学生发现,和向右移动的规律相同,用0不足,缺几位补几位。

(猜测、观察、探究、归纳、概括,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数学学习的方法,在过程体验中学到数学学习的工具,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三、验证规律,实际应用

1、出示第二个问题,直接写得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53.8÷10= 53.8÷100= 53.8÷1000=

再一次明确,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2、完成练一练第三题,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3、出示试一试

单位换算的问题,先弄清楚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然后进行换算,

单名数变成单名数比较简单;复名数变单名数,让学生观察思考,哪个变、哪个不变,变得和第一种方法一样,变过之后再进行组合。

4、独立完成练一练1、2题,交流时说说自己想的过程。

(验证规律也是数学学习再一次内化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一次再创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深入掌握知识内容)

四、归纳概括,拓展延伸

这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方面和方法方面都进行概括。然后提出,小数点移动时有规律可循的,生活中你遇到过吗?如农业生产的产量、银行中等等,搜集一些资料,体验小数点移动点小事不小五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向左移动)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数缩小5÷10=0.5米一位 10倍

5÷100=0.05米两位 100倍

5÷1000=0.005米三位 1000倍

六、补充练习

1、考考你自己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 )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 )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 )l00倍。

小数点向(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小数就扩大l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 )位,小数就缩小l00倍。

2、精打细算:

把530缩小10倍是();把530缩小100倍是();把530缩小1000倍是().

3、单位换算:4米30厘米=()米 5立方米34立方分米=()立方米

4、轻松一刻

数学小故事:

巧算生活中的小数乘法

今天,叔叔一家到我家玩,爸爸买了一箱啤酒。

吃饭的时候,叔叔想考考我的数学,便问你:“这一瓶啤酒1.5元,

一箱有9瓶,你知道这箱啤酒要多少钱吗?”我忙说:“那还不简单,用1.5×9不就行了,但我们还没学过小数的乘法,所以结果我算不出来。”

“不是说你数学成绩好吗?没学过小数乘法,不能想办法算吗?”看来叔叔成心想为难我。可不能让他小看我,我把这道题写在纸上,开动脑筋,仔细观察着算式。唉!1.5元不就是1元5角吗,1元×9=9元,5角×9=4元5角,9元+4元5角=13元5角。

“我算出来了,是13元5角,对吧!”我大喊起来。

叔叔疑惑的点点头,问道:“你是怎样算出来的,难不成你会小数乘法了?”

我高兴地把想法讲了出来,叔叔听后夸赞道:“你能把没有学的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真聪明,真不愧是我的好侄儿!”

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第三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小数乘整数。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教材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超市购物”的事情,给出了学生熟悉的铅笔、钢笔、挂面等物品的单价。提出了两个问题,问题(1):亮亮买3枝自动笔要花多少钱?教材在展示学生个性化算法的基础上,列出算式1.8×3,介绍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把乘数1.8扩大10倍变成18,这样积也扩大10倍。因此把18×3的积缩小10倍才能得到1.8×3的积”。也就是应用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规律,先把1.8扩大10倍,再把18×3的积54缩小10倍,积中只有一位小数。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结果,理解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如,聪聪的算法:1.8元=18角,实际是把1.8扩大了10倍;54角=5.4元,是把54缩小了10倍。问题(2):妈妈买25包挂面要花多少钱?列式25×0.95或0.95×25,是整数乘

两位小数积是两位小数的乘法计算。教材提出“先估算,再试着用竖式计算”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中加色的竖式是计算时思考的过程,不必板书出来。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用学生熟悉的计算价钱的实例作为学习的载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去购物,提出要求,买价钱带有小数点的物品,最少买两个,汇报自己买东西计算价钱的情况,让学生在生活中对于计算的过程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2、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价钱,要充分利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结果,理解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利用前面的经验进行类推。如,1.8变成18扩大10倍,0.95变成整数要扩大100倍。要给学生独立尝试的机会,在交流个性化算法过程中,学会计算的方法。最后鼓励学生“利用超市的信息,自己提问题,并解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3、重视计算器的实用,让学生对结果的正确性有信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乘法,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3、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信心,能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学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知识基础,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本节课从生活导入,就是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相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掌握新的知识内容,并不断的产

生问题,体会到学无止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和兰兰去超市买东西,出示超市物品单价,教师加入一个单价为0.5橡皮:

2、买了3块橡皮,要用多少钱?

亮亮买了3支笔要用多少钱?

3、兰兰的问题,学生可能很快的汇报出1.5元,教师让学生写出算式,回报后板书: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0.5+0.5+0.5=1.5 0.5元=5角 5角×3=15角=1.5元

0.5×3=1.5(这种方法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如果有教师可提问)这样的算式以前见过吗?和我们学过的整数乘法有什么区别?(架起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桥梁,为解决亮亮的问题打下基础)教师提出这就是这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小数乘法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

(1)根据意义计算:0.5+0.5+0.5=1.5;

(2)先化0.5元=5角,再用5×3=15=1.5元;

(3)0.5×3=1.5;

(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5×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明确0.5扩大了10倍变成5,乘3之后得到的结果实扩大了10倍的结果,需要再次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变成了1.5)出示演示图。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解决亮亮的问题(先列乘法横式,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

位,初步渗透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两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4、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三:妈妈买25包挂面要花多少钱?

列出算式:25×0.95=

用竖式计算,用计算器检验。

充分交流算法:0.95扩大100倍,变成25乘95,得到结果再缩小100倍,变成23.75。

得出小数乘整数,小数中有几位小数,积的末尾就有几位小数的结论。

5、验证算法,提出问题

继续选择超市中物品的信息,独立提出小数乘法的问题并列出竖式计算解决,计算之前先判断积的位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三、巩固运用,深化新知

1、练一练第一题

判断积有几位,列竖式计算,用计算器验证

2、第二题教师帮助学生读明白题目要求在完成

3、独立完成第三题。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回顾这节课你的收获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提出本节课涉及到的小数乘法中的小数有几位?你发现了吗?(一位、两位)

教师提出:我们得出了结论:小数乘整数,小数中有几位小数,积的末尾就有几位小数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否准确?你想到什么了?

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小数乘法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先扩大再缩小

小数中有几位小数,积的末尾就有几位小数

六:补充练习

1、 3.8+3.8+3.8+3.8=( )×( ) 0.04×3=( )+( )+( )

2、0.24×15运算时先把0.24看作( ),这个因数就扩大了

( ),运算结果必须缩小( ),才能得到0.24×15的积.

3、用竖式计算,用计算器检验

0.26×7 63.08×25 0.59×4 4.3×28 0.08×125

4、根据28×65=18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0.28×65 28×6.5 28×0.65

2.8×6.5 0.28×0.65 2.8×0.65

5、不计算判断积有几位小数,用计算器检验,你发现什么?

425×0.03( ) 4.25×0.005( )

小数乘法教案备课讲稿

小数乘整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不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道理 教学难点 1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正确化简末尾的0 3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数鸭蛋”的游戏,在2×3=6式子中,我在两个因数中添上或去掉0,请你立即报出积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答 0.8 X 3 )“0.8×3”是求几个0.8想加的和?(答三个) 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是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采用了什么方法。 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0.8 × 3 2.4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答都是一位小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 一、单元内容及前后联系 二、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利用直观图形,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利用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首先在情境中引出小数乘法的算式,借助直观图形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初步建立小数乘整数的图形模型,教材中呈现的方法分别运用了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借助直观模型得出了结果。教师应引导全班同学对这三种方法展开讨论,以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2、利用直观图形,理解小数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材与以往的分为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小数乘以小数的小步子教学的体系不同,教材抓住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这一关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在学生理解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的基础上,利用“街心广场”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经历下面的过程: (1)在类比推理中初步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利用直观图形建立小数乘法计算的图形模型。(3)数形对应中归纳基本方法。 教学中,通过计算广场地面、花坛的面积、地砖的面积,让学生观察三个长方形长、宽和面积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到小数乘法可以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再来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地砖的面积:可以从前两个整数乘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小数乘法的得数;也可以通过单位名称的转换推出得数。通过讨论比较和交流,逐步使学生归纳出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的规律。这样就解决了计算小数乘法的关键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在实际应用中,解决计算中的特殊情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近似值。 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解决问题。 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有:一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给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二是,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例题,直接迁移应用到小数四则运算。三是,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⒉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 ⒊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⒋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成估算意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吨、千克、克”“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的计量单位。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刷油漆”(与米、分米和千克、克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背景,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常见的计量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应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教材在例3的“做一做”后,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北师大

篇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48-49页。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板演: 2 6×8=0.85+2.4= (注:找学生板演同时口算。) 2、口算:0.2×3= 5×0.01= 3.2+2.3=10-5.5= 2.5×10=32.6÷10= 3.25×0= 4.8+1= (提问:0.2×3= 2.5×10= 怎么算的?5×0.01= 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新授过程: 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 (1)、谁会列式?( 2.6×0.8=) (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 齐。) (4)、根据它你能推想出2.6×0.8的多少吗? 2 . 6扩大到10倍2 6 × 0 . 8扩大到10倍× 8 2 . 08缩小到1/1002 0 8 (注:让学生根据自主探索。) (5)、小结:做小数乘法时,先把它看成什么乘法来计算呢? 3、课件出示题2: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需要多少元? (1)、谁来列式?(0.85×2.4=) (2)、你能估算出买彩带需要多少钱吗?说说理由。

小数乘法的复习课教案

小数乘法的复习课学案 姓名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整数复习 2、小数乘小数复习 3、积的近似数复习 4、连乘、乘加、乘减复习 5、小数的简便计算 二、知识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加减法和乘法计算方法上的对比、小数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三、知识介绍: 1、小数乘整数与小数乘小数:掌握积的数位取决于因数小数数位之和。列竖式计算时不需要小数点对齐,只需将所有的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再最后的结果中点上小数点,小数部分末尾的0舍去。 2、积的近似数:保留整数(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 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 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 3、小数巧算: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 a×c+b×c=(a+b)×c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2、展示整理的“知识整理脉络图” 3、你觉得那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还存在哪些问题? (二)知识点复习: 1、小数乘整数、小数的意义 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 0.84×5: 9.7×3: 加法算式:;加法算式: 2、复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口算下面各题。 0.21×10= 4.57×100= 0.09×1000= 3.45×10= 13.2×100= 0.4×1000= 0.9×1.1= 0.02×500= 0.05×200= (2)根据26×57=1482确定下面各式的积。

0.26×57= 0.26×0.57= 0.26×5.7= 26×0.57= 26×5.7= 2.6×5.7= 3、复习小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计算。(注意竖式的写法)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2.65+1.7 10-3.48 6.17× 4.9 4.02×35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必须要对齐。 计算小数乘法时,只需要数字从个位开始对齐。 4、积的近似数: 计算下列各题(保留两位小数) 0.418×3.5 7.068×3.2 2.12×5.03 5、小数简便计算: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6×14+ 4.5 33-2.3×5 4.38+9.76+ 5.62 50-14.15-25.85 1.25×24.6×0.8 (4+0.2)× 2.5 4.7×99+4.7 7.3×16.4+7.3×8 3.6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到了什么?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2)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生活中小数乘法的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索与思考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通过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3、关键: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法优秀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将迎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中秋节)我们还刚刚学了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嫦娥奔月》)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最喜欢吃的就是月饼了,昨天让同学们去调查了市场月饼的价格,下面我们来汇报一下。 出示: 单价 数量 总价 (汇报时有选择填入一个整数、一个一位小数、一个两位小数) 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编出几道应用题。 二.激起学习兴趣,创造活动机会, 谈话:对于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哪些呢?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汇报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①加法算式: ②乘法算式: (2)讨论各种算法,尝试说理。 三.扩大思维空间,亲历数学过程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4 ×6 ×6 从以上几题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请你在下面各题积的合适位置点上小数点。题略 (3)小结: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法呢? 四、提供出错时空,经历思维碰撞 (1)口算:0.4×3 3×0.17 0.21×4 2 5×8.34 14×0.36 0.12×90 1.05×24 五、在开放中激活思维,尊重学生独立思考 (1)变式练习:要使872×12=10.488的积正确,因数的小数点该怎样点?你有什么诀窍? (2)开放练习:在括号里填上你喜欢的数,使算式成立: ()×()=0.36 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20秋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它是乘法的拓展和提升,把整数乘法扩展到了小数乘法,为了数学更好地服务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前,学生已具有了整数乘法的知识,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由整数乘法为依托来展开教学,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写法,乘的顺序、积的计算过程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最后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问题就行了。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不会存在问题,但对算理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从以前的教学来看,学生在练习时,总会出现进位和小数点位置不对的错误。再有就是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难点,学生不善分析数量关系,找不对解题方法。本教学中加强这几个方面的讲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整数的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了对比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对比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及积的小数的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相同性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4)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整数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5)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的方式进

小数乘法的的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小学五年级1小数乘法之教材分析

1小数乘法之教材分析 五年级数学教案 一、小数乘法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上述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鉴于此,本单元的编排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内容编排结构如下表: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新知识点: 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要求: 1.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笔算,并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取积的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内容编排结构: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例3、例4)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1.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灵活截取积的近似数。

3. 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课时安排: 1.小数乘整数(1课时) 2.小数乘小数(2课时) 3.积的近似数(1课时) 4.连乘、乘加、乘减(1课时)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6.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教学内容: 1. 小数乘整数; 2. 小数乘小数; 3. 积的近似数; 4. 连乘.乘加.乘减; 5.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上述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鉴于此,本单元的编排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内容编排结构如下表: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 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

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 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 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1)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2)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教材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3)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在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如,教学“1.2×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1.2和0.8”转化为整数12和8的理由,再说出积“96”扩大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部分内容实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与整数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和讲解上都注意联系整数运算,一边是学生把整数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 2、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材编排的特点。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它包括两种情况:小数乘以整数,这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小数,则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乘法意义上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积里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在整数乘法积随因数的变化的规律,小数点的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些知识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例题的讲解来掌握其方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 1、以练习为主; 2、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4扩大()倍是24;72缩小()倍是7.2; 5.24扩大()倍是524;702缩小()倍是0.702;0.056扩大()倍是56;5320缩小()倍是5.32;2、下面各数,把小数点去掉,各扩大了多少倍? 6.3 3.04 0.9 0.35 0.008 3、下面各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后各是多少?

《小数乘法》教学计划

《小数乘法》教学计划 《小数乘法》教学计划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鉴于此,本单元的编排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重点: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难点: 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关键: 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 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 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自主阅读、表述题意。 与例3的学习类似,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尽可能创设让学生表述的空间。学生表述题中条件“鸵鸟的最高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案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案】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理解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理解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一)读题列式,并说一说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4个13是多少? 18个20是多少? 小结: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演示动画:—复习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演示动画:—引入 板书课题: 二、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1 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二)讨论:1.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列式? 【篇二: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算理做 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行关于小数乘 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小数乘整数(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2、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空: 2.5元=()角 3.75元=( )元( )角()分 0.72元=( )元( )角355角=( )元 103角=( )元5.5米=()米()分米 9.38米=()米()分米()厘米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引入:节假日时,有不少的小朋友们结伴到珍珠湾去放风筝, 2、出示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集体交流: 方法一:3.5+3.5+3.5=10.5元 师:说得不错,能把竖式列出吗?( 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2)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师:买9个鱼形风筝要多少钱? 学生讨论完成.学会使用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完成课本第7页第2题。 小数乘整数(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 确运用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案全

1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重点难点】 1.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2.小数乘法积的小数点的定位。 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教学指导】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示:“你能将它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推理能力。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达。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教学“2.4×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2.4和0.8转化为整数24和8的理由,再说出将192缩小到1.92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的第4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学、算式后面规律的习惯。 【课时安排】8课时

五年级数学上册1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及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而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因此,本单元的内容编排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 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五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表现的性格特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方法,具备了学习本单元新知识的基础,而且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利用常见的十进制计量单位元、角、分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让学生了解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法则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为下面学生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掌握算理,学会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2)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生活中小数乘法的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索与思考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通过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五年级数学:1小数乘法单元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1小数乘法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近似值 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习,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教案

买文具 教学内容:教材第33——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你们还记得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课件) 7×2 =()+()=() 5 + 5 + 5 =()×()=() 8 + 8 + 8 + 8 + 8 + 8=()×()=() 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的()的()的简便运算。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 师:熊妈妈的文具店开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什么文具? 师提问:那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三、探索新知 师:刚才我们从买文具情境中,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就选其中一个问题,一起来研究研究。 (一)探究小数乘法的意义。

每块橡皮0.2元,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出示课件) 师:我们可以怎样列算式呢?(只列算式不计算) 指名让学生说出算式。(0.2 × 4;0.2 + 0.2 + 0.2 + 0.2) 师提问:大家看这算式,0.2是什么数?4是什么数? 师:对,这个是小数乘整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小数乘整数。(出示课题)师提问:大家再来看这乘法算式,你能说说这0.2 × 4 表示的意思吗? 师:对了,大家看这算式,那是怎样的数的和呢?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呢?师:小数的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探究算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然后进行交流算法。 师:小数乘法的意义我们已经知道了,你能算了吗?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师提问: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0.2×4的得数?(0.2 + 0.2 + 0.2 + 0.2; 0.2元=2角, 4×2角=8角,8角=0.8元,0.2×4=0.8。) 师:恩,我懂了,是4个0.2相加的和,就是我们0.2 × 4的意义,原来你运用的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0.2 + 0.2 + 0.2 + 0.2) 师:老师这,也有一种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师:0.2元,老师想把它转化为整数,那老师要怎么办呢? 师:0.2元=2角,那2角× 4是求4个什么?(提醒学生说完整) 师提问:你能说说8角是几元吗? 师:好,你真棒,这位同学说的这个方法,就是把小数乘法的新问题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用旧的知识推出新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那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算法吗? 师:那老师有一个朋友——笑笑,它非常不服气,他看到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他也想出了和你们不一样的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看看?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笑笑是怎么做的呢?(借助直观模型计算) 师提问:笑笑用一个长方形代表1元,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元? 师:每块橡皮是0.2元,谁来说说笑笑应该涂几份呢?为什么? 师:一块橡皮涂2份,那4块橡皮要涂几份呢?谁来帮帮笑笑呢?

小数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3课时)

小数乘法单元教材分析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课时) 岔河小学王东青 单元教材内容解析: 小数乘除法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既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意识;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修订大纲》要求相比,突出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估算以及使用计算器降低复杂运算的难度。因此,本套教材改变传统教材中过分强调小数知识的体系,对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不够;重视计算方法的总结和计算速度的熟练程度,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技能,不关注估算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教材中参与数学运算数都比较大,把乘除法安排在一个单元,内容多,学的时间长,使学生感到小数乘除计算枯燥、难学、容易出错等。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和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本套教材,从降低难度,分散难点,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出发,首先不再讲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价值。第二,淡化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总结,而是选择熟悉的问题情境和较小的数据,并借助计算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整数乘除法和小数点变化规律等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学会计算方法。为了克服集中学习小数乘除法内容多、时间长的情况,本套教材把小数乘除法分为两个单元。第三,把小数两步混合运算的内容整合到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单元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