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茶馆的格局和气氛与其他地方的茶馆比较很有差别

成都茶馆的格局和气氛与其他地方的茶馆比较很有差别

成都茶馆的格局和气氛与其他地方的茶馆比较很有差别
成都茶馆的格局和气氛与其他地方的茶馆比较很有差别

成都茶馆的格局和气氛与其他地方的茶馆比较很有差别,说它是属于“下里巴人”类型的吧,它也都设有雅间,可供各类人等消费。四川作家陈世松写了一本书《天下四川人》有比较,他介绍北方茶馆是高方桌长条凳提梁壶泡茶,正襟危坐,喝得累人寡味。川东一带,喝老荫茶,一根根的长木板凳,纯属喝水解渴歇口气的,是“无茶无座”(成都人不认为老荫茶是茶)。南方的茶馆装潢华丽,待客以自制的点心为主,是“有座无茶”。成都的茶馆“有座、有茶、有趣”。我也有同感,这里的茶馆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一个“俗”字,不是庸俗,是通俗,是民俗,是俗的安逸。你看,那桌子椅子都是几千年人体工程学的光辉成果,竹制的扶手椅完全符合人的关节屈伸,但是又不像沙发或躺椅那么会使人昏昏欲睡,而是让你舒适的呆上一整天也不疲倦。就是那竹椅本身,也是四川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要想领略老茶馆的味道你可以到公园的河边边上的茶铺去。最好的地方是都江堰的南桥边上,那里人多,风景好,河水、大树、茶座、小吃一应俱全,随时随地热闹非常。

在成都的茶馆里,人们的坐功可以自然的增长,所以“泡”字就成了茶馆的灵魂。过去泡茶馆的故事我就不说了。现在茶馆里的内容和故事尽管没有上个世纪那么丰富,也还是很有味道的。正所谓“杯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长”,小茶馆大社会,这里汇聚三教九流之客,容留南来北往之风。茶馆的社会属性十分复杂,到此的人群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有雅俗共赏之意。生意人在此可以谈生意,退休者在此可以磨时光,朋友们到此可以叙旧情,恋人们到此可以诉情怀,家人们到此可以乐融融。

成都茶文化最有特色的是茶博士,其实就是掺茶跑堂的。唐代《封氏闻见录》:“茶罢,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四川的茶倌掺茶技艺高超,还有许多绝活,前些天还有外地的几个女子到成都打擂比武,据说打了个平手。他们摆茶船,放茶碗的动作一气呵成,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的风车斗转,他是先把壶嘴靠拢茶碗,然后猛地向上抽抬,一股滚水向直泻而下的水柱冲到茶碗里,再然后他伸手过来小拇指一翻就把你面前的茶碗盖起了,那手法硬是叫绝。他们表演的花样有什么“苏秦背月”“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让人眼花缭乱。技术高超的可以扭转身子把开水注到距离壶嘴几尺远的汽水瓶里,刚好灌满,外面点滴不留,和古文里那个卖油翁的技术不相上下;他们生活在茶馆,接触社会各阶层,见闻广博,知识面广。城市里的道路交通、新闻轶事他们都晓得,因此被茶客呼为“茶博士”。如今在全国各地打工的四川茶博士很多,不过他们靠的主要是一手掺茶技艺,而不是博学多识了。

一般准备到茶馆里“泡”上半天一天的人物,都是喝二花、三花的老顾客,就是二级、三级花茶。因为花茶是老茶叶加上茉莉花熏制的,不但价格便宜,三五块钱一碗,还经得起长时间的浸泡,你就是坐在那里喝上一天,茶铺也是笑脸侍候,你随时可以大声的吆喝“掺茶”……“来了,没注意,先生对不起了”……

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

现在成都茶馆的茶具也发展了,因为有一些要享受阳春白雪的老板们到茶馆谈生意,要坐包间,喝几十元一杯的高档茶,而高级茶叶讲究个美观高雅,于是茶馆里就有了水晶玻璃杯子。点上一杯雀舌,那茶叶被水一冲,立刻厚厚地浮在水面上,好像一群要伸出头的小鱼苗,慢慢地它们又一个一个直立着沉下去,立在杯子底下一层,一看就是好茶。老板们喝花茶要喝“碧潭飘雪”,玻璃杯子上面飘起一层白白的茉莉花,杯底铺着一层嫩绿的茶叶,看着都爽心悦目,喝到嘴里香纯浓郁。还有近年发明的“青山绿水”,就是过去农民喝的野茶——苦丁茶的嫩叶制作的,如今成了高档的饮料,也要用玻璃杯子承装才有碧绿味道。我还听说,有一个生意人,过去租写字间办公,每月几千元的租金,后来他到茶馆里开了个雅间,在那里接待客人,每天支付茶钱就行了,还有人伺候,你说这成都人精不精明?

成都的茶馆热闹,卖瓜子,卖花生,掏耳朵,擦皮鞋,舒筋骨,搓麻将,打长牌,谈生意,闷瞌睡,写文章,百业千行都对茶铺情有独钟。四川人偏要挤到一起到茶馆里找感觉,所谓“闹中取静喝杯茶去,忙里偷闲拿杆烟来。”成都人的消遥派头可见一斑。

名著阅读《茶馆》练习题

一、填充题。 1、老舍,原名,字,满族人。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作品数量也很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等;话剧有《》《方珍珠》《》等。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称号。 1、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人民艺术家 2、《茶馆》以北京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三幕话剧《茶馆》,一幕写一时代,每一幕敲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的历史命运。 2、裕泰大茶馆民国初年旧中国必然崩溃 3、《茶馆》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顺民”王利发;、的旗人常四爷;胆小怕事、懒散无能、迂腐的“前朝遗民;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3、精明干练圆滑世故刚强耿直富有正义和爱国心松二爷唐铁嘴刘麻子 4、《茶馆》第一幕里,二德子和常四爷、松二爷之间的冲突,揭示了 的社会现实;刘麻子和康六之间的冲突,庞太监而康六的冲突,揭露了的黑暗本质;庞太监和秦二爷的冲突,表明了和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预示了 的命运。 4、戊戌变法失败后社会腐败混乱、流氓恶霸仗势欺人旧社会人吃人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封建势力(守旧派)用尽暴政手段的清政府必将被埋葬 5、《茶馆》第二幕里,李三的抱怨、难民的央告、康顺子的求工,表现 ;,表现了遗老遗少的哀叹;巡警摊派索贿、吴祥子、宋恩子的敲诈、刘麻子的人肉交易,表现了, 表现了旧民主主义者的悲哀;,表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爱国感情和反抗意识。 5、人民生活的苦难松二爷的今昔对比黑暗势力横行霸道崔久峰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绝望常四爷的愤世嫉俗 6、《茶馆》第三幕里,王利发用女招待,表现了();庞四奶奶请康顺子当“太后”,表现了();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

《扬州茶馆》读后感 (一)

《扬州茶馆》读后感 (一) 《扬州茶馆》读后感 (一) 朴素而又深情是朱自清散文的基本特点。 说起朱先生的散文,大家耳熟能详的总是《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现在选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扬州的茶馆》虽然知名度不如前几篇,但实在也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这篇文章写得很朴素,这就像朱先生的为人,是那么的实在。文章里没有什么花哨的词句,也没有什么很特别的修辞技巧,更没有虚张声势的夸饰,就像在与老朋友谈话,娓娓道来。我们似乎能感觉到,朱先生聊着聊着,就出神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怀旧状态。少年时代的扬州,就借着他对扬州茶馆的追忆复活了。 朱先生的文笔可真是细腻啊。他说扬州茶馆里吃的花样多,便不厌其烦地写了卖零食的如何用着各自特异的方法来兜揽食客,茶房烫干丝的高妙技巧和小笼点心的种种特异之处。粗粗一看,也许会让人觉得是不是有些琐碎,但只要你稍稍多读几遍,你就会感觉到平淡之中有真醇,细微之中有真情。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平铺直叙,不是的,这是在回味,在享受,在品尝和捕捉那已经永远消逝,只存留于记忆中的那种美。 比如说,他如此不厌其烦地描写小贩兜揽生意的方法,如何地爆着白果,如何一片铲子声响,炒爆了白果,又如何用铲子送过喷香的白果来等等,这难道不是在回味那旧时的生活吗?不是在

重新体会那世俗的温情吗?还有写干菜包子的美味,“到口轻松地化去,留下一丝儿余味”,细腻到把味觉的回忆都呈现出来,深蕴其中的怀恋追忆之情便也不难体会了。 从表面上看,这篇文章似乎侧重的是描写记叙,但实际上却是一篇怀旧之作,文中的抒情气息其实是很强的。只不过这种情感表达得很含蓄,也很节制。 一个人对故乡,总是怀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年长以后,又远离故乡,则这种感情会随着岁月的消逝变得越来越强烈。朱先生也是这样,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扬州渡过的。扬州对他来说,就是“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的故乡,他对扬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对扬州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散文中有好几篇是写扬州的,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我是扬州人》。一个远离故土的人,对故土的眷恋,常常会比一辈子生活在故土的人更强烈,朱先生就是这样。正是这一份对扬州深沉的爱恋,才推动着他最终写出了《扬州的茶馆》。 《扬州茶馆》读后感(二) 如果不是要急着赶回来开校务会,真想在这样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积淀的学校多停留一会,那样的校门,那样的教学楼,让看惯了集聚众多时尚元素校园的我倍感惊喜。在浦东,“观澜”两个字的分量着实叫人不可小觑,因为这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对我而言,更具有一份亲切感,因为这里有着我几位大学同学。借着名师基地班的学习机会,第一次踏进观澜,第一次走进观澜的课堂,带来的还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 自打走出大学校门,便很少有机会遇见那些曾经的学伴,印

[美文欣赏]成都的茶馆

[美文欣赏]成都的茶馆 成都的茶馆 真想再去成都泡一天茶馆。 广东没有茶馆,曾经盛行过茶楼、早茶,茶只是点缀,实质是吃早餐,而且是很隆重的早餐。北京历史上的茶馆恐怕很多,不然不会有老舍的《茶馆》问世,但现在去北京却再也闻不到老舍《茶馆》里飘溢的茶香,琉璃厂街的“老舍茶馆”已成《茶馆》这出戏的纪念堂。云南、安徽、福建倒是出产好茶叶的地方,但也找不到可以喝上半天甚至一天酽茶的去处,惟独四川,尤其是成都,大街小巷,河边路边,老院坝新码头,果园、竹园、公园,寺庙尼庵,处处可见木桌竹椅盖碗茶。 茶馆,是成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堪称一绝。有人甚至说:“没有茶馆,那还叫什么成都?” 成都人和茶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明末,成都有名有姓的茶馆已有三百多家,清初则增至四百多家。茶馆,成都人叫茶铺;喝茶,叫吃茶。茶,对于成都人来讲,已经不单是一种饮料。坐茶馆,更不是因为嗓子眼冒烟需要灌一肚子水去,而是一种习惯。 成都的茶馆是纯粹的,纯粹到只卖茶水而不经营其他——一口土灶,灶上坐着几把或十几把水壶,长长的壶嘴上冒着白汽,那是壶里的水已经滚开了。茶博士一手拎壶,一手捏碗,碗里早已备好一份茶叶,只要你往竹椅上一坐,你面前的小木桌上就会依次摆上黄铜碗托,青花瓷碗,随即一注水冲向碗底却滴水不漏,茶叶在滚水里上下翻腾飘出清香,然而却又被严严地盖住了。稍顷,你拿起碗盖拨开水面上的泡沫,一股茉莉花的香味便扑面而来,你细细品上一口之后,或与同桌冲壳子摆龙门阵,或逗鸟,或下棋,或打麻将,或读书看报,或请人算命看相,或闭目养神打瞌睡……总之都由你了,你想要香烟瓜子米花糖,吆喝一声就有商贩前来。茶馆只不断给你添滚水,只要你不更换茶叶,一元钱一壶茶一个位,你可以呆上一整天直到茶铺打烊,没人赶你走。 成都的茶馆又是五彩缤纷的,戏院的川剧没多少人去看,茶馆里“打茶围”却是有板有眼、有锣有鼓,热闹非凡,你端上茶碗围拢前去,旁听闲看。来了劲还可以上去唱上一段,赢得整个茶铺一片喝彩。近几年,茶馆里新鲜的东西层出不穷,换房卖楼、股票期货、电子看病、集邮宠物、旅游指南、婚姻介绍……五花八门。你坐了半天茶馆,脑袋里本埠要闻、经济行情、奇谈怪论、花边消息全有了。 茶馆,是退休老年人每天约会聚集最好耍的去处;茶馆,是消息、新闻的通俗化加工场。茶馆可为你解乏,又令你兴奋,忙中偷闲者、大浪淘沙者、沮丧失意者、得意昏昏者、醉酒者、练摊者、运筹帷幄者、旅行者、走街购物累得半死者,在茶馆都能拥有一席之地。 闻香下马,听韵驻足——前面是茶馆。 一炉滚水几张桌椅,构成一个纷繁的平民世界,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观。近年有投资者看中这景观,出巨资在成都开设了高级茶楼数家,装修豪华竭尽古香古色,辟雅座设包间、挂灯笼置熏香炉、请小姐操琴瑟、集九州香茗、聚四海茶道,一意弘扬茶文化,高雅是很高雅了,文化也很文化了,进去喝上一盏,却品不到那份独特的成都味。 真想再去成都,对那拎壶的茶博士叫上一声:“搀茶!”

成都历史文化

春熙路 ?“熙来攘往,如登春台” 这条建于1924年的街道,已成为成都魅力的代名词,从多方面延伸着她的影响力。 《新周刊》根据养眼、美食、便利、休息、人气和商业六大指数,再次推出“中国商业街排行榜”,被誉为中西部第一商业街、中西部第一商家高地、成都金街的春熙路进入该榜前三甲 春熙路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街道,面积大约20公顷。春熙路不仅是成都的时尚中心,美女打望地,也是美味小吃云集之所。 ?这里堪称成都的美味小吃云集之所,钟水饺、赖汤圆、夫妻肺片、韩包子、龙抄手,还有街边的麻辣烧烤和串串香 外地人到成都来如果不逛逛春熙路,就好比到北京不去王府井,到上海不到南京路一样令人遗憾。 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清朝的时候是旗人居住的地方。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这条清代街区记录了老成都的沧桑历史,其建筑风格兼具川西民居与北方四合院的特点。 ?宽窄巷子、市井生活的最佳体现。从清朝满城时期的八旗子弟提笼架鸟、莳花弄草;到民国时期达官贵人觥筹交错、大宴宾朋,再到现如今文人游客一杯清茶、一把竹椅品味生活,

宽窄巷子已经成为典型成都生活的写照 大慈寺 ?公元622年玄奘曾正式在此寺出家为僧,唐玄宗曾赐额“敕建大圣慈寺”,历经兴废,多次毁于兵火,现存诸殿为清顺治至同治年间陆续重建。 ?这里有成都最古老的“茶馆”,大慈寺禅茶堂,建于一千二百年前的唐代,旁边是斋堂,可以吃素餐。 ?在所处闹市的大慈寺饮一杯竹叶青,仿佛整个人就置身于峨眉山的雾气晨光之中。在太古里的喧嚣中取静,热闹与清静无缝切换,没有什么比大慈寺饮茶更成都了。 武侯祠 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如果你也是“三国迷”,那么这里一定能满足你对历史的渴求,若不想被打扰,最好尽量在早晨刚开门时入内参观。成都着名的锦官深处——“红墙竹影”就在这里,不要忘记拍照纪念。 武侯祠中现存的53座碑刻中,最有名气的当属被誉为“三绝碑”的唐碑。此碑刻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高3、67米,宽0、95米,厚0、25米;因为碑文由曾任监察御史、宰相的裴度所撰,由曾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又是着名书法家柳公权之兄的柳公

成都的春天阅读答案

成都的春天阅读答案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 ②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③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做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④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

斗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⑤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磨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⑥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⑦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

茶馆茶楼经营管理中如何留人.doc

茶馆茶楼经营管理中如何留人1 茶馆茶楼经营管理中如何留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们用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士兵如匆匆过客般流转的景况。如今,这种情景正在一些茶馆重现,一些茶馆经理抱怨,员工的流动性太大,“来去匆匆”,给茶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记者在与茶馆经理们交流的过程中,不时听到“好员工难找”、“员工留不住”等心存怨气的话。为何一些茶馆不能让员工停下脚步,安心工作?记者通过了解发现,造成茶馆员工频繁流动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茶馆自身,当然也有少部分因素来自员工。 目前,茶馆员工频繁“跳槽”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居于首位的是嫌待遇太低。据记者了解,在北京的茶馆里,最低的工资只有八九百元,这个水平还不如一个中高档餐厅的服务员。工资水平较高的茶馆的员工就比较稳定,记者曾亲眼看过北京露雨茗苑茶馆的员工工资表,这里员工的平均工资约3000元,开业至今员工基本没有流失,相反员工队伍还在扩大。天津市的海雅茶艺馆,在当地算得上是行业领导者,其员工平均工资约1200元,在行业内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所以员工队员也是比较稳定。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价格就是指挥棒,时刻发挥着分配劳动力资源的作用。 其次,有些茶馆对于员工的尊重不够。茶馆的员工不仅需要合理的工资待遇,他们还需要被人尊重。但是一些经理却忽视了这一点,视员工为被动的执行者,生硬地布置任务,不问对方的想

法。长此以往,员工就会因为缺少参与感而在工作中更加被动、枯燥乏味,逐渐形成了消极怠工的倾向,直至选择离开。记者曾与一名做过茶艺员的员工聊天,她说:“服务业本来就要接受客人的各种…挑剔?,有时挺委屈的,而平时老板又不问青红皂白地训斥,所以难以忍受就辞职了。” 另外,茶馆业发展到今天,正处于一个转折点,整个行业都告别了利润丰厚的年代。这种行业整体不太景气制约了员工待遇的提升,使得员工待遇不升反降。而待遇偏低又留不住德才兼备的员工,这直接影响茶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茶馆的服务质量又影响其经营的好坏。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关系,现在必须警惕其形成恶性循环。 茶馆如何留住员工,特别是骨干力量,这是茶馆发展中绕不开的首要问题。记者采访了几家经营状况良好的茶馆,他们在保持员工稳定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 “防止员工过度流动的第一步在…入口关?,在招聘时就应该综合考评,选用对茶艺感兴趣、热爱服务业、踏实肯干的人。”天津海雅茶艺馆的杜晓青经理说,茶馆现在的利润普遍不是很高,一旦从事茶馆服务就意味着清贫,这一点在招聘时一定给应聘者讲清楚,同时也要告诉他们茶文化的内涵等其他有吸引力的方面,让应聘者在对茶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做出选择。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员工仅因工作难找、一时兴起等盲目进入茶馆工作,结果与期望的相去甚远而离开。 招入适合的员工后,还得用待遇留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员工流动性比较小的茶馆给予员工的待遇中等偏上,而且更重要

名著读后感 优选30篇【推荐】

名著读后感优选30篇 【导语】 名著读后感优选30篇由***整理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 篇1:名著读后感 篇2:名著读后感 篇3:名著读后感 篇4:名著读后感 篇5:名著读后感 篇6:名著读后感 篇7:名著读后感 篇8:名著读后感 篇9:名著读后感 篇10:名著读后感 篇11:名著读后感 篇12:名著读后感 篇13:名著读后感 篇14:名著读后感 篇15:名著读后感 篇16:名著读后感

篇17:名著读后感 篇18:名著读后感 篇19:名著读后感 篇20:名著读后感 篇21:名著读后感 篇22:名著读后感 篇23:名著读后感 篇24:名著读后感 篇25:名著读后感 篇26:名著读后感 篇27:名著读后感 篇28:名著读后感 篇29:名著读后感 篇30:名著读后感 【正文】 篇1:名著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 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假期的午时,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的字体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打动了我:四岁丧父,跟随痛哭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亲戚,

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之后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打架……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我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渐渐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欢乐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争吵之类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一天生活在蜜罐里,被甜水泡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研究衣食住行。

茶馆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茶馆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学生:许杨 (园艺园林学院茶学一班班级,学号200941736108) 摘要:我国的茶馆文化历史悠久,茶馆是茶文化的载体,是民俗文化的体现,在这种条件下茶馆文化得以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茶馆文化理念也更深刻的透到人们心中。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国茶馆的分析、对茶馆文化功能的演变以及各地茶馆风格的阐述,期待中国茶馆业得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茶馆;文化;起源;发展;派别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茶馆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它经过历史的积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茶摊没有固定的场所,是季节性的、流动式的,主要是为过往行人解渴提供方便;茶馆设有固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茶、休闲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 ,这是唐代陆羽在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的一种观点。茶馆的产生和兴盛以饮茶之风的盛行为前提,在茶馆初步形成之前,是漫长的饮茶发展史。 1.茶馆文化的历史渊源 1.1古代茶馆文化 在茶作为药用时,由于茶叶产量低价格昂贵,它只限于贵族、富豪使用。随着茶叶种植、生产和饮用相对普及后,茶才可能成为普通民众的消费之物。一开始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发生密切联系的不是茶馆而是茶摊,自唐朝开元年间,在许多城市已有煎茶,卖给茶的店铺,只要投钱,即可自取随饮。 公元780 年,陆羽《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从此唐代饮茶之风盛行,茶文化已形成一定的气势,茶馆已出现并有一定的发展,但茶馆并未普及和完善。从发展阶段上可以这样归纳:东晋是原始型茶馆的发展阶段,南北朝时形成初级型的茶寮,唐代是茶馆的正式形成时期。从此,茶馆正式在中国包括城市乡镇的土地上有了广泛的立足之地,并发展为全国性、商业性、集体性的饮茶场所。唐代的茶馆主要以卖茶为主,设备简单,这个“土店”,很可能

肖复兴《诗与成都》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8~11题 诗与成都 肖复兴 ①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②成都古今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就是诗城。能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 ③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④还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抗战期间,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战争期间经济拮据,怕人吃饭不给钱或赊账;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自己的面子。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众人皆会意而笑,皆大欢喜。在成都,诗不止于诗家之间风雅的唱和,而很实在,很实用,又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 ⑤再举一例,便是在成都连乞丐都能写诗。一个成都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也许,这只是丐帮中的凤毛麟角,但他们确实曾经存在过并为成都留下了不俗的诗作。这在别的城市里,我还真的未曾听说过。 ⑥1913年,成都慈善人士曾经在北门一破庙旧址上搭建一排瓦屋,专门供乞丐在寒冬时有个避风的地方,并取了个典雅的名字,为“栖流所”。没过多久,便被乞丐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士绅工商之友,与魑魅魍魉为邻”。既工稳,又俏皮。 ⑦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平起平坐。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⑧成都的诗的传统,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诗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⑨记得同为诗人的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实在是成都的福气。成都人便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将杜甫当做自己的诗神,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人日即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里祭拜,已经成为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没有这样长久的珍惜与敬重,如何能够形成诗的传统? 诗的传统在一座城市走过了一千多年,这座城市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成色? ⑩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带自己的稚子,从甘肃的同谷步行了一个多月,才走到了成都,投奔到当时任剑南节度使的朋友严武门下。但不多日后,杜甫坚持搬出条件优越的严府,而居于简陋的寺院之中。日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屋,写下《堂成》一诗,其中:“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一联,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情趣盎然却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而属于大众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 ⑾成都,不仅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还是一座诗城。 (有删改) 赏析:文章道出了成都与诗歌的特别关系,让人体会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经过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最终化为我们的血脉和基因。 8、第1段中,成都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诗与成都“格外特别”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①成都古今中外出过的诗人很多,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②诗如水一样在这座成都滋润普及:百姓、乞丐等自发写诗的热情;③“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来到成都,并留下让人敬仰的“杜甫草堂”。【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通篇浏览可以发现,答案分别出现在第2~8段中。考生需解读题目“诗与成都”;诗对成都,对市民生活的影响,抓住文中所写人物故事归纳中心词“生活化”“平民化”来进行分析作答。】 9、文章3-6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成都是一座诗城”的?请分点简要概括。(6分) 答:①百姓茶馆对诗;②诗的恬淡和狡黠(或者人们以诗苦中作乐);③乞丐也能作出不俗的诗。【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第3、4、5、6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与总结。从三段到六段可以看出诗歌对成都市民生活的影响。文章通过描写诗歌对茶馆文化、市井生活、百姓生活的影响,诗让人们自得其乐;诗让生活充满情趣,诗让人在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从分值来看,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扬州玉器》阅读附答案

《扬州玉器》阅读附答案 扬州玉器 ①扬州是我国玉器加工的重要基地之一。 ②扬州的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古籍《书经.禹贡篇》便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述,把扬州琢玉史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1977年在扬州蜀冈尾闾,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氏族公共墓葬60多处,有石斧、石锛、玉璧、玉琮等器物,说明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动。 ③汉代扬州的琢玉工艺,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变化,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出土的玉器中,可知扬州玉器到了汉代,由小件发展到中件,从一般的装饰品玉镯、玉环发展至观赏的玉蝶、玉璧、辟邪等。唐代的扬州琢玉,在当时手工业兴盛中有新的发展。一方面,贵族豪门用之于装饰楼阁建筑炫耀门庭,所谓“雕栏玉户”者是也。另一方面,在民间以小件玉器作为佩饰用品亦渐开风气,同时扬州玉器和琢玉技艺也陆续对外交流。宋、元、明时代,扬州玉器已向陈列品方面发展,花鸟、炉瓶等品种日见丰富,琢玉中的镂空、圆雕技法亦始于宋代。扬州琢玉工艺发展到清代中叶,可以说诸品齐备,艺术水平空前提高。尤其是乾隆年间进入全盛时期,扬州成为全国玉材的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中心之一。两淮盐政除在建隆寺设有玉局,大量承制清朝宫廷各种大型陈设玉器外,每年还按岁例向朝廷进贡大量玉器。如:有名的白玉如意,用和田羊脂玉琢制,玉料洁白无瑕,凝腻如脂,造型精致典雅,被定为“扬州八贡”之一,每年都要大批送缴宫廷,供皇宫内院陈设或作为对臣下进行奖赏的“御品”。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十件大型玉器多半出于扬州琢玉艺人之手。由此可见,清代扬州琢玉技巧和艺术水平之高,生产规模和作业能力之大,能工巧匠之多,实是前所未有。 ④进入20世纪50年代,扬州琢玉业开始复兴,成为现代中国玉器的主要产区。今天的扬州玉器,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优良技艺。艺师们设计制作了大批造型优美、琢工精致的玉器,艺术水平仍居全国前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70年代初琢制的《白玉宝塔炉》,1986年琢成的《白玉五行塔》,同年琢制完成的《聚珍图》碧玉山,1989年运用薄胎工艺琢成的青玉《百寿如意》,1990年运用“山子雕”工艺琢成的白玉山《大千佛国图》,均荣获国家金杯。上述5件玉器,经国家评定为珍品,现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内。 小题1: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小题2:选文第③段说扬州琢玉工艺发展到清代中叶“进入全盛时期”,请你根据文本信息分要点归纳能够说明这一点的内容。 小题3:选文第④段“扬州琢玉业开始复兴,成为现代中国玉器的主要产区”句中划线词“主要”有何作用,能否去掉? 小题4: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请你结合有关“玉”的成语或者熟语(不少于2个),谈谈你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

茶馆文化 四川

四川茶馆文化 谈到四川的特色文化,那么四川的茶馆文化则是我们避无可避的一个话题。俗话说:四川“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茶馆在四川,可谓是遍布大小巷,尤在成都。成都人不能一日无茶,坐茶馆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茶文化在成都已经被演变成独具巴蜀特色的“茶馆文化”。 当然,特色的四川茶馆文化必然是少不了特色的川茶。四川盆地周围具有较广阔的丘陵地带,这里气候湿润,降水丰富,丘陵的排水性较好,再加了土壤呈酸性,这些都是适宜茶树生成的自然条件。 茶的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的氏族时期,到了先秦时期,川茶由东部的巴族扩展到了西部的蜀地。此时,茶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是十分重要的了。两汉时期,川茶产区和产量都进一步的增加,茶叶市场开始出现。唐及五代,四川已经成为全国茶叶的主产区,分布于成都平原周围和川南、川东的长江流域。数十种川茶已经蜚声全国。两宋时期,四川产茶占了全国的一半。北宋开始实施大规模的“茶马互市”,并在成都设成都府路茶场,负责在四川产茶州县设买茶场,四川与藏区交接设卖茶场和买马场,进行茶马贸易。至此今天,川茶仍在全国的茶市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此间,就有闻名全国的蒙顶甘露茶和峨眉竹叶青。 由川茶的源流看来,四川人爱饮茶的习惯是由来已久的,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茶馆文化在四川的流行的原因了。 四川的茶馆布置较为简单,但意在舒适。小方桌、竹靠椅、骨瓷茶碗、紫铜茶壶。这些可都是茶馆子的标配。在成都茶馆喝茶喝的是盖碗茶,话说这盖碗茶还有所来历。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传闻是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

女发明的。由于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端茶时常常会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女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流传至今,就是所谓的盖碗茶了。 我曾听闻过这样一个说法:成都人生在家里,活在茶馆里。足以见得茶馆在成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茶馆在成都,它的属性早已不是单纯的饮茶的休闲场所了,可谓是身兼数职。 茶馆是重要的社交场所。成都的茶馆遍布大街小巷,旧社会中,无论什么行业,什么身份,三教九流、七十二行都在这里相聚。占据一张方桌,或谈天说地、插科打诨、洽谈生意、看货贸易、结友聚会、打打麻将。 成都人喜欢“摆龙门阵”,最热衷的场所当然是在老茶馆中。小方桌,竹靠椅、翘起二郎腿就开摆。邻里之间,家长里短,乡间旧闻,国内外大事等,都在茶客们口中变成横飞的泡沫星子。人们相互交流的信息也都是仅供娱乐调侃,在没有言论负担下,大家更是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但这里面不免有着添油加醋的原因,也更可见成都人嘴皮子厉害。口干舌燥之际,茶水便是最好的饮料,提神又解渴。 在旧社会时,茶馆还是一个公共评判场所。亲朋邻里之间若出现了纠纷,往往约集茶馆“评理”。凡上茶馆调解纠纷者,由双方当事人出面,还得请当地头面人物调解,双方参加辩论的对手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之后,由调解人仲裁。所谓“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如果双方各有不是,则各付一半茶钱;如是一方理亏,则要认输赔礼,包付茶钱。在茶馆里常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成都的春天阅读答案]初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成都的春天阅读答案]初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成都的春天,大家感受过吗?刘大杰所作的《成都的春天》是一种怎样的春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成都的春天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成都的春天阅读材料 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两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 ②成都的春天,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实作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惧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A ③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B杨柳也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④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⑤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可以坐一个下午。C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08年1月B,有删节)

茶馆教学反思

《扬州茶馆》反思 众所周知,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是上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其中,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有好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实施。我觉得解读文本,教师应该进入三个角色。 一、进入读者的角色 教师首先是文本的读者,解读文本是教师个体与文本直接的、自然的、亲密的接触。《扬州茶馆》节选自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说扬州》。朱自清是一位语言大家,他的散文以纯真朴实的风格见长,给人疏朗清新的感觉。 文章语言很有特色,用词准确细腻,读文犹如真的来到扬州茶馆,我们分明听到了茶馆的嘈杂,见到了茶馆的热闹。在不急不慢中,向你娓娓道来饮茶的先后顺序、烫干丝的具体步骤、扬州小吃的特色等等。 本文层次清晰,共分为三小节,分别介绍了零碎小吃、烫干丝、小笼点心这三类扬州小吃。作者抓住了每类小吃的特色,有条理地从色香味、做法、选料等方面介绍。第二小节“烫干丝”的制作过程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二、进入学生的角色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可以非常深刻和独特,但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儿童。鉴于此,每次备课,我都要反复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学生读了这篇课文,最感兴趣的可能是哪几点?学生会以什么方式来理解课文的难点?学生是否喜欢我的设计?这种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点? 三、进入作者的角色 阅读是读者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活动,因此,我们在阅读中产生的体验不管有多么独特,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只有首先整体把握文本,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然后通过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深入领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联系自己的体验、经历,才能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 解读文本是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有效对话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反复地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渐渐入境,教师才能准确、正确地把握理解教材。最终才能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真正参与、真情体验、真切感悟的基础上,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篇二:后茶馆式教学心得体会 后茶馆式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结构中学------汪芳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更需要每一位校长和老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内在需求,要减负首先必须扭转仅仅在课业成绩上做文章的思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培英认为“教师们除了关注学生获得分数之外,还要关注学生获得分数的过程,考查他们为了获得分数所作的付出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教育才是绿色的、环保的,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总是减不下来?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推进总是举步维艰?因为我们始终不敢破釜沉舟地真正还以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敢打开校门,不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老师们、校长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后茶馆式教学使我们心中的一串串的沉重疑问得到释放。“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何谓“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它源于上世纪80年代“育才经验”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应现阶段教育的创新思维,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静教院附校的张人利

成都的茶馆阅读答案

成都的茶馆阅读答案 西方人喜欢饮咖啡,中国人则爱饮茶,男女老少都如此。中国素有茶之故乡的美称,而四川却是我国最早栽培茶树、焙制茶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四川茶文化历史悠久。 四川人好饮茶,茶馆遍布全川,各地自有特色。其中,特别是成都茶馆风情独具,饮誉海外。素有“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的说法。成都乃至四川茶馆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但成都茶馆历来十分兴旺。由于成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是都江堰的自流灌溉,自古以来农活就比其他地方少了很多,从而养育出成都人悠闲的品性,“坐茶馆”也就成了成都人的一种嗜好。 成都茶馆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在于它的茶艺而在于它的数量多、服务技巧娴熟、态度和气周到以及它所体现的社会功能。 成都茶馆不讲究茶艺,但却潇洒舒适。一般茶馆当街设桌,多为竹椅矮桌,明亮宽敞,干净简朴。茶具为三大件,即荼盖、茶碗和茶船。一般成都人喜欢茉莉花茶,只要没事,便去茶馆一坐,二邓腿一跷,盖碗茶一泡,便悠闲自得地品起茶来。茶馆还供应开水、热水、茶食。稍大的茶馆还设书场,可观赏川剧、清音、扬琴、竹琴及木偶戏等曲艺演出,如解放前的锦春茶社、协记茶社、新世界茶厅即如此。有名的大茶馆则用紫铜茶壶、锡杯托、景瓷盖碗,好么师(茶博士)样样皆精,如解放前的华华茶厅、濯江茶社,现在的杜甫草堂茶馆还保留着这种风情。成都茶馆讲究待客态度,行荼技巧。成都茶馆的一般行茶师傅都有一手绝活。 成都茶馆还具有“信息交流、会社联谊、民间法庭、民间文化活动及经 济交易”等社会功能。成都茶馆的第一功能便是“摆龙门阵”“吹壳子”,不论老友新

知,在茶馆里一坐就可侃上半天,大家互相交流各种新闻和信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同时成都茶馆还是旧社会“袍哥[注]们”谈公事的地方,也是各行各业聚会的场所,具有“民间会社联谊站”的功能。成都茶馆还是民间肆里纠纷的“断案”场所,又具有民间法庭的作用。茶馆还是文人吟诗、作画、谈心、聚会甚至演出的场所。在成都,许多民间生意买卖也在茶馆里进行。许多社会交往、社会信息都在茶馆里交流,这里成了新闻的传播地。别看四川交通闭塞,信息不通,只要茶馆一坐,天下大事就了然于胸,坐茶馆也算是弥补信息闭塞的一种方式罢。在古代中国还有这种说法:“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其中,茶馆的功能恐怕不能忽略。由于得天独厚旱涝保收的地理条件,“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家给人足,身安逸乐。在茶馆里度过光阴,陶冶身心,交朋会友,纵论天下大事已经成了成都人乃至四川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许多人无事,清早起来,往茶馆一坐,就是一天,这种“玩”法,普天下可能再也找不到几处。 [注]袍哥:解放前四川的一个封建会道门组织。 1. 为什么“坐茶馆”会成为成都人的一种嗜好?_F 面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成都茶馆风情独具,饮誉海外;而且茶馆还具有多种功能,不论老友新知,在茶馆里一坐就可以侃上半天,交流新闻和信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B. 成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是都江堰的自流灌溉,自 古以来农活就少,从而养育出了成都人悠闲的品性。 C. 四川自古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家给人足,自然身安逸乐,在茶馆品茶就成了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

老舍《茶馆》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茶馆》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老舍《茶馆》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