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雄黄染毒后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_霍韬光

雄黄染毒后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_霍韬光

雄黄染毒后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_霍韬光
雄黄染毒后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_霍韬光

第23卷第2期化 学 研 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2年3月CHEMICAL RESEARCH hxyj@henu.edu.cn

雄黄染毒后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

霍韬光,畅 蓓,李维凯,杨卉蕾,张颖花,姜 泓*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辽宁沈阳110001)

摘 要:研究了雄黄对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5%

CMC-Na)以及低剂量(0.3g/kg)、中剂量(0.9g/kg)、高剂量(2.7g/kg)雄黄染毒组,通过连续灌胃给予雄黄混

悬液两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化法测定了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

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丝氨酸、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增加.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同

型半胱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明显比对照组的低.总体而言,雄黄可对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

经递质产生影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可能是雄黄毒性作用的靶点之一.

关键词:雄黄;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中图分类号:O 613.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11(2012)02-0087-04

Effect of realgar on content of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s

in brain tissues of rats

HUO Tao-guang,CHANG Bei,LI Wei-kai,YANG Hui-lei,

ZHANG Ying-hua,JIANG Hong*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110001,Liaoning,China)

Abstract:The effect of realgar on the content of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s in brain tissues

of rats was investigated.32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categorized into control,low dosage,

moderate dosage,and high dosage realgar treated groups.The realgar treated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realgar by gastric perfusion at a dosage of 0.3g/kg,0.9g/kg,and 2.7g/kg,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rally given the same volume of 0.5%sodium 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Na)for 2weeks.The content of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s in the brain tissues of the

rats 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association with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Result shows that the levels of serine,glycine andγ-aminobutyric

acid in low dose realgar treated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levels of aspartate,homocysteine,glutamine and serine in moderate and high

dose realgar treated groups are obviously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In one

word,realgar has effect on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s in brain tissues of rats,and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 may be one of the toxic targets of realgar.

Keywords:realgar;rat;brain tissues;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s

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As2S2)[1].近些年,

收稿日期:2011-07-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3144);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2133);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资助项目(L2010708).

作者简介:霍韬光(1983-),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含重金属矿物药毒作用机制研究.*通讯联系人.

88

 化 学 研 究2012年

由于未能科学合理的应用,由雄黄引起的不良反应或慢性砷中毒事件时有报道[2-3].研究表明,砷可引起认知障碍、智力低下等神经行为异常[4],因此,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有文献报道砷可影响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5-6],而雄黄对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还未见报道.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雄黄染毒后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为探讨雄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机制提供依据.1 实验部分

1.1 药品、材料与仪器

市售雄黄(成大方圆药店),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同型半胱氨酸(Hcy)、谷胺酰胺(Gln)、丝氨酸(Ser)、甘氨酸(Gly)、牛磺酸(Tau)、γ-氨基丁酸(GABA)对照品、丹磺酰氯(Sigma公司),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初断乳Wistar大鼠32只(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体重50±10g,雌雄各半.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包括600E型输液泵,2487型紫外检测器,Empower 2色谱数据工作站.ER-182A全自动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日本A&D公司);组织匀浆器(IKA广州仪科实验室技术有限公司);3K-18超速冷冻离心机(Sigma公司);pH-3c型酸度计(上海精密科学实业有限公司);XW-80A旋涡混合器(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L-128B型试管氮吹浓缩仪(北京来亨科贸有限公司);Easypure纯水系统(美国Barnstead公司).

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Thermo ODS column(250mm×4.6mm id,5μm);流动相A相为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 7.2),B相为乙腈,梯度洗脱;0~7min,B相由14%变化至20%;7~14min,B相由20%变化至27%;14~25min,保持B相27%.检测波长254nm,柱温25℃,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

1.3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0.1mmol氨基酸对照品,用碳酸钠缓冲液(pH 9.5)溶解并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得浓度为1mmol/L的氨基酸储备液.

1.4 动物分组及给药

Wistar大鼠32只,体重50±10g,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水溶液为混悬介质,对照组(0.5%CMC-Na)、实验用药组(0.3g/kg,0.9g/kg,2.7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周.在动物灌胃期间每3天称重1次,调节灌胃剂量.所有动物均自由饮水和进食普通饲料.最后一次灌胃2h后,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大鼠,迅速开颅取大脑(冰浴下进行).1.5 样品处理、测定与统计分析

称取脑组织0.1g加入2mL乙腈匀浆2min,于4℃离心10min(13 000r/min),取出上清液,在氮气流下吹干(40℃).残渣溶于0.4mL碳酸钠缓冲液中(pH 9.5),涡旋1min,加入0.2mL丹磺酰氯(10mmol/L),涡旋30s,在65℃水浴避光反应25min.冷至室温后过0.22μm滤膜,进样20μL,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

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mean±SD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各染毒组与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统计学差异,以P<0.05作为检验的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行为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标准溶液和脑组织样品的色谱图见图1.由图1可见,8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25min内实现了完全分离,脑组织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

2.2 标准曲线与精密度

精密量取储备液适量,用碳酸钠缓冲溶液稀释,得标准系列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取8种氨基酸类物质标准溶液经丹磺酰氯衍生化后进样分析.以各组分标准物质的峰面积为纵坐标(Y),以各组分的浓度为横坐标(X,μg/L)进行回归运算,得到线性回归方程(见表1).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连续6次测定同一标准溶液,计算6次测定所得峰面积的RSD值,结果RSD均小于2%,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第2期霍韬光等:雄黄染毒后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89

 

(A)标准溶液(B)脑组织样品

图1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色谱图

Fig.1 Chromatograms of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s

表1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标准曲线

Table 1 Calibration curves of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s

氨基酸范围(μmol/L)线性方程R

Asp 0.5~100 Y=776.5 X-425.1 0.997 6

Glu 0.5~100 Y=924.2 X-613.8 0.998 9

Hcy 50~800 Y=749.3 X-4 149 0.999 1

Gln 10~200 Y=800.3 X+2 020 0.999 3

Ser 0.5~100 Y=1 031 X+96.90 0.998 1

Gly 0.5~100 Y=3 205 X-595.7 0.999 6

GABA 50~800 Y=1 492 X-1 831 0.999 9

Tau 50~800 Y=1 064 X+12 421 0.997 3

2.3 雄黄染毒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

对照组、雄黄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见表2.经统计分析发现低剂量雄黄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Ser、Gly和GABA含量明显增加.中、高剂量雄黄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Hcy、Gln、Ser和As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2 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

Table 2 Contents of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s in brain tissues

Asp Glu Hcy Gln对照组(n=8)2.27±0.82 9.56±1.94 1 274.66±159.25 63.79±6.49

低剂量组(n=8)2.87±0.53 7.85±1.98 1 445.30±74.66 90.78±24.16

中剂量组(n=8)2.34±0.51 7.42±1.80 1 036.78±157.21*49.85±6.78*

高剂量组(n=8)0.83±0.22*8.89±3.35 664.12±425.15*40.54±7.77*

Ser Gly GABA Tau对照组(n=8)6.06±0.80 9.41±1.49 57.37±3.98 322.33±30.23

低剂量组(n=8)14.56±2.61*16.39±2.21*89.26±15.43*395.50±66.56

中剂量组(n=8)5.06±0.73*10.96±1.37 52.65±9.18 292.87±37.87

高剂量组(n=8)3.03±1.83*5.59±2.82 53.06±13.23 304.37±73.53

*P<0.05

2.4 衍生化条件的选择

影响衍生化反应效率的因素包括衍生化缓冲液的pH、反应时间、衍生化反应温度和衍生化试剂浓度.作者在实验中考察了衍生化缓冲盐种类(碳酸盐和磷酸盐)、pH(9.0~11.0)、衍生化反应温度(50~70℃)、反应时间(15~45min)和衍生化试剂浓度,结果发现以pH 9.5的碳酸盐为衍生化缓冲液,与0.2mL 10mmol/L的丹磺酰氯在65℃反应25min的条件下各氨基酸的衍生化效率最大.

2.5 实验结果分析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低剂量雄黄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GA-BA和Gly含量增加.GABA和Gly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然而,有文献报道未成熟大鼠

90

 化 学 研 究2012年

脑中GABA和Gly发挥兴奋性作用[7],所以低剂量雄黄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GABA和Gly含量的增加可能提示低剂量的雄黄具有兴奋性神经毒性.Asp和Gln为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们能激活NMDA受体,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验中发现中、高剂量雄黄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Asp和Gln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中、高剂量雄黄可能对学习、记忆能力产生影响.本研究表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可能是雄黄神经毒性作用的靶点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16.

[2]郭集军,潘金城.长期大量服用牛黄解毒片致慢性砷中毒及黑皮病1例报告[J].中国职业医学,2003,30(2):7.

[3]刘恩生,李玉珍.含雄黄中成药致慢性砷中毒2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4):276.

[4]RODRIGUEZ V M,LIMON-PACHECO J H,CARRIZALES L,et al.Chronic exposure to low levels of inorganic arseniccauses alterations in locomotor activity and in the expression of dopaminergic and antioxidant systems in the albino rat[J].Neurotoxicol Teratol,2010,32(6):640-647.

[5]NAGARAJA T N,DESIRAJU T.Regional alterations in the levels of brain biogenic amines,glutamate,GABA,andGAD activity due to chronic consumption of inorganic arsenic in developing and adult rats[J].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1993,50(1):100-107.

[6]NAGARAJA T N,DESIRAJU T.Effects on operant learning and brain acetylcholine esterase activity in rats followingchronic inorganic arsenic intake[J].Hum Exp Toxicol,1994,13(5):353-356.

[7]CLARK D L,BOUTROS N N,MENDEZ M F.The brain and behavior[M].100Brook Hill Drive West Nyack,NY10994-2133: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21-22.

霍妮思想概1

霍妮思想概述 摘要] 凯伦_ 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是一位著名的美籍德裔女精神分析学家,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先驱。她和弗洛伊徳一样,从临床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焦虑理论,并且在此焦虑理论上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神经症理论。本文将介绍其神经症理论并对其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关键词] 霍妮;基本焦虑;神经症;人格分型;人性 [正文] 一、基本焦虑 霍妮认为社会文化的矛盾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困难是神经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我将环境及其困难置于问题的中心。但在全部环境因素中,涉及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一个孩子成长于其中的人际关系。”神经症“最终是由人际关系的障碍决定的”。这种障碍往往首先存在于神经症病人童年的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亲子关系之间。儿童必须得到成人的帮助才能满足需要,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儿童真正的爱,就会造成儿童的不安全感。霍妮将这类父母行为称为“基本罪恶”。一个儿童的父母如果经常表现出这类行为,就会使儿童产生敌意,霍妮称这种敌意为基本敌意。这样,儿童就陷入一种既依赖父母又敌视父母的不幸处境之中。由于无能无助之感,由于害怕,由于敌意所导致的内疚之感等等,使他不得不压抑这种敌意。基本敌意很容易泛化到整个世界和一切人,使人感到世间的

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潜伏着危险。基本敌意及其压抑使人陷入焦虑,霍妮称之为基本焦虑。这是一种在内心不知不觉地积累并到处蔓延渗透的孤独和无能之感,一种自觉渺小、无足轻重、无依无助、被抛弃、受威胁的体验,一种置身于一个充满欺诈、妒嫉、怨恨、背叛和荒诞的世界中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一块随时有可能滋生神经症的肥沃土壤”。 可见,霍妮的焦虑理论还是在精神分析理论框架里,其将焦虑最终归因于童年的亲子关系中。 二、神经症需要 由于处于一种被设想为具有的一种潜在敌意的世界中,孩童感到孤独和无助。其基本焦虑的限制性压力阻止儿童以其自发的真正情感与他人打交道,而且,更主要的是,敌意和焦虑导致更深的不安全感和更深的痛苦,为了减轻这些基本焦虑,不安全感,儿童就会形成一些防御性策略。这些策略是一些无意识的驱动力量,霍妮称之为神经质需要。她在《自我分析》一书中,列举了10种常见的神经质需要: 1、对友受和赞许的神经质需要。 2、对主宰其生活的伙伴的神经质需要。 3、将自己的生活限制在狭窄范围内的神经质需要。 4、对权力的神经质需要。5.对利用他人、剥削他人的神经质需要。6、对社会认和声望的神经质需要。7、对个人崇拜的神经质需要。8、对个人成就和野心的神经质需要。9、对自足和自立的神经质需要。10、对完美无缺的神经质需要。 上述需要的内容本身并非神经质的,正常人也需要友爱、赞许、伙伴、回避、节俭、权力、声望、成就、完美等等,但神经症的需要盲目地偏执于一种或少数

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茶叶中含有少量的氨基酸,在贮藏期间还会减少。已发现的氨基酸有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羟丁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等16-24种之多。茶中茶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0%。鲜叶中也有多种氨基酸。 从平均数来看,不同茶树品种的氨基酸组成大致相同,但总量有差异。龙井种新梢含量最多,达1477.4毫克/100克,云南种新梢含量最少,为1237.8毫克/100克。各种氨基酸含量以茶氨酸最多,如龙井种新梢达到816.8毫克/100克,占总含量的50%以上;其次为谷氨酸,如楮叶种新梢有236.0毫克/100克。其它氨基酸最多的,如楮叶种的天门冬氨酸,含量为137.5毫克/100克,最少的,如云南大叶种的精氨酸,含量为63.2毫克/100克。龙井种新梢无论是氨基酸总量或茶中特有的含量特多的茶氨酸都是各种茶中最多的,这与龙井茶滋味鲜醇不无关系。 从新梢芽叶部位氨基酸总量来说,以嫩幼茎为最多,达1432.0毫克/100克,最少是第二叶1097.0毫克/100克。各部位各种氨基酸含量也以茶氨酸为最多。,占总量40-50%左右,尤其是嫩幼茎占总量的70%以上;嫩幼茎具有为新梢生长输送和贮藏养料的双重功能。其次为谷氨酸。最少为精氨酸,如第二叶只有14.2毫克/100克。 绿茶氨基酸含量较其它茶类多的有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等。日本著名的雨露茶还含有谷酰胺(giutamine),其乙酰化合物为雨露茶甜味的一部分,熔点217-218度。右旋天门冬氨酸具有甜味,而左旋体则无味。高级新鲜绿茶还含有多量的半胱氨酸(cysteine)。 在红茶中已发现有丙氨酸、苯基丙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己氨酸和白氨酸等,因其含量的不同,组成了各种红茶特具的复杂香味。 茶中氨基酸变化很复杂,不仅茶类不同,其质量也不同,即便是同一茶类,在制过程中其变化也很大,如白牡丹在制中氨基酸含量以鲜叶为100,则晒后烘干的为190,直接烘干的为160。 茶氨酸是1950年首先由酒户弥二郎从绿茶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特殊氨基酸,为其它植物所少有,是茶中含量最多的氨基酸衍生物茶胺(theanine),学名N-乙基-γ-L-谷酰胺(γ-glutamine ethylamine或γ-谷酰基乙酰胺(γ-glutamyl ethymide),名称虽多,但都是同一化合物。 茶氨酸纯粹为无色针状晶体,分解熔点217-218度,具很强的茚三酮反应,可用醋酸汞和碳酸钠沉淀,易与碱或酮铜生成浅紫色柱状铜盐。易溶于冷水,水溶液呈微酸性,有焦糖香和味精的鲜爽味,不溶于乙醇、乙醚。用25%硫酸或6N盐酸水解,可分解为L-谷氨酸和乙胺。 茶中茶氨酸含量达到干物质重的1.2-2%。高级绿茶含量最多,可达1.9%,中级次之为1%,低级最少为0.6%。红茶在制造过程中,茶氨酸破坏最多,因而含量比绿茶少。茶氨酸与茶红素复合,是红茶汤色的重要显色成分。 茶中茶氨酸含量的变化,随着芽叶老嫩、茶季迟早和栽培管理等不同而异。嫩叶含量较多,老叶较少。春茶早期含量最高,为058毫克/100克,随着茶季推移,其含量渐次减少,至秋茶后期下降至238毫克/100克。茶氨酸含量高的茶叶,其品质也好,反映了茶氨酸在茶叶中的重要作用。茶氨酸在茶汤中泡出率可达81%,与绿茶滋味优劣的相关系数为0.787-0.876。

氨基酸总结

氨基酸的分类及其结构

甘氨酸:无手性C 颉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大脂肪侧链 脯氨酸:唯一成环氨基酸,氨基酸的侧链既与α-碳原子结合又与α-氨基N-原子结合,缺少H-bond donor,无法形成α螺旋结构 苯丙氨酸:侧链有芳香环,疏水氨基酸 络氨酸:酪氨酸的芳香环有一个羟基。与其他氨基酸侧链呈化学惰性相比,酪氨酸的羟基有化学反应性,疏水性弱。 色氨酸:吲哚基团替代丙氨酸侧链的氢原子。吲哚基团有的两个环融合在一起,一个环有NH基团。有NH故疏水性弱。 丝氨酸:侧链有极性但不带电荷。侧链有羟基与脂肪链相连。亲水,其反应活性比丙氨酸和颉氨酸大得多。 苏氨酸:侧链有极性但不带电荷。侧链有羟基与脂肪链相连。亲水,其反应活性比丙氨酸和颉氨酸大得多。有第二个不对称碳原子,但蛋白质的苏氨酸只有一种构型。 天冬酰胺、谷氨酰胺:极性但不带电荷。含酰胺的极性氨基酸 半胱氨酸:极性不带电。结构上类似苏氨酸,但是用巯基替代了羟基。巯基比羟基活泼。一对巯基靠近可以形成二硫键,稳定蛋白质的结构。 赖氨酸:带电荷的氨基酸,高度亲水,侧链长,末端是氨基,在中性pH时侧链末端带正电荷。 精氨酸:带电荷,高度亲水,侧链长,末端是胍基,在中性pH时侧链末端带正电荷。 组氨酸:带电荷,高度亲水,侧链含有咪唑基,咪唑基是芳香环,也能被质子化后带正电荷。咪唑的pKa值接近于6,在中性pH附近的溶液中咪唑基既可以质子化也可以不带电荷,实际情况取决于咪唑基团所在的局部环境。组氨酸常在酶的活性中心。在酶促反应中咪唑环既可以结合质子,有可以释放质子。 天冬氨酸:酸性氨酸。常被称为天冬氨酸盐,主要是强调在生理pH溶液中侧链基团解离,因此带负电荷。在有些蛋白质中这两种氨基酸的作用是接受质子,对蛋白质功能起重要作用。 谷氨酸:酸性氨酸。常被称为谷氨酸盐,主要是强调在生理pH溶液中侧链基团解离,因此带负电荷。在有些蛋白质中这两种氨基酸的作用是接受质子,对蛋白质功能起重要作用。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XJC编辑

第十章(神经症)

第十章神经症与癔症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神经症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各种神经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各种神经症的治疗。 4.掌握癔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5.了解神经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6.了解神经症的流行病学资料。 7.了解神经症的病程和预后。 8.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多数神经症患者首诊于综合科,而有些综合科医生对于此类疾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有限。因此,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识别神经症,并能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以减少误诊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各部分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神经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了解国内外神经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一些具体类型的流行病学特征。 2.了解神经症的病因。 3.了解神经症在国内外诊断分类系统中的大体变迁。 4.简要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行为主义的神经症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和森田的神经质理论)。 第二节神经症的临床表现 1.掌握神经症病人常出现的几大类症状群的特征,包括脑功能失调症状群,情绪改变症状群,强迫症状群,疑病症状群,躯体不适症状群及睡眠障碍症状群。 2.掌握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包括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学基础、症状范围

及其组合方式等等,认识到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尚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第三节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 1.掌握神经症的诊断原则与鉴别诊断。 2.掌握神经症的治疗原则。 第四节神经症的常见类型 1.掌握焦虑症的临床表现: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两种主要形式。掌握焦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 2.掌握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病程迁延的患者可表现为以仪式化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此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掌握强迫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应了解到慢性强迫症患者由于出现了对病态体验的适应行为方式,此时病人的求治要求可能会变得并不十分迫切。 3.掌握恐惧症的临床特点: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自知这种反应是过分或不合理的,但难以控制,以致极力回避该事物或情境。掌握恐惧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恐惧对象的通常分类。了解恐惧发作时可以伴有抑郁、强迫、人格解体等症状。 4.掌握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病人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相信医生的无躯体疾病的再三保证。掌握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躯体形式障碍的类型,其中疑病障碍(症)的诊断在我国应用较多。 5.掌握神经衰弱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常伴有情绪症状及心理生理症状,其核心症状是精神疲劳。掌握神经衰弱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缔组织练习题含答案

结缔组织 一、填空题 1、疏松结缔组织中,能合成分泌基质和纤维的是细胞,脱颗粒后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是细胞。 2、疏松结缔组织中,有强大吞噬功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3、白纤维是指;网状纤维又称。 4、软骨组织的分类是根据所含的不同;透明软骨的纤维成分为,分布于(举一例)。位于椎间盘、耻骨联合的软骨为,含纤维成分 为;弹性软骨含纤维成分为。 5、在长骨骨干的内、外环骨板间,存在和两种结构。 6、红细胞呈形状,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 7、血液有形成分中,体积最大的是细胞,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数量最少的是细胞。 二、选择题 1.下列哪种细胞能产生抗体 A.T淋巴细胞B.浆细胞C.B淋巴细胞D.肥大细胞E.成纤维细胞 2.关于疏松结缔组织的特征哪项有错误 A.细胞数量少,细胞外基质多B.细胞外基质包括纤维和基质 C.细胞有极性,分散于细胞为基质中D.基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多糖 3.下列哪种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最常见 A.巨噬细胞B.肥大细胞C.浆细胞D.脂肪细胞E.成纤维细胞 4、新鲜时黄色,H.E染色粉红色,折光性强的纤维是 A 胶原纤维 B 弹性纤维 C 网状纤维 D 神经纤维 E 肌纤维 5、韧性大抗拉力强 A.胶原纤维B弹性纤维C网状纤维D肌原纤维E神经原纤维. 6.具有很强吞噬作用的细胞是 A成纤维细胞B巨噬细胞C未分化间充质细胞D肥大细胞E脂肪细胞 7、HE染色的透明软骨中看不见纤维是由于: A、纤维太少 B基质中不含纤维 C 纤维为嗜银性 D.纤维的嗜色性与基质相同 E.纤维的折光率与基质相同 8、相邻骨细胞突起间有 A 桥粒 B 连接复合体 C 缝隙连接 D 中间连接 E 紧密连接 9.弹性软骨见于 A. 关节盘 B. 椎间盘 C. 耳廓 D. 气管 E. 关节软骨 10、白细胞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核的形态 B 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及嗜色性 C 胞质的嗜色性 D 胞质的嗜色性和核的形态 E 胞质内有无颗粒 11、关于红细胞,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边较厚,直径约为7.5um B 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C红细胞胞质内充满大量的血红蛋白 D红细胞的细胞膜中一种镶嵌蛋白质,即血型抗原A和血型抗原B E红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经甲苯氨蓝染色后呈兰色细网状,此类细胞为网织红细胞。

氨基酸作为手性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氨基酸作为手性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24T17:14:00.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吴法浩 [导读] 摘要:手性氨基醇是一类重要的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化合物。 南京红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手性氨基醇是一类重要的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由于氨基醇分子中具有良好配位能力的N原子和O原子,可与多种元素形成络合物,是合成手性催化剂或配体及某些手性化合物的重要手性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材料、医药、生物学等有机合成和药物中,如苏氨醇、丙胺醇、苯丙氨醇等已被应用于多肽类药物和喹诺酮类手性药物中。手性氨基醇具有很高的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效率,最成功的是广泛应用于醛的催化不对称烷基化、芳基化以及不对称迈克尔加成等一系列反应中。因此,研究手性氨基醇的合成,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氨基酸;手性源;有机合成;应用 1手性氨基酸与手性氨基酸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及应用 手性氨基酸是合成多肽和内酰胺类抗生素等药物的重要原料,其在药物合成、食品添加剂、新材料合成和精细化学品的开发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此,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王立新等人在手性氨基酸及手性氨基酸合成方面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如用固定化青霉素酶(PGA)法制备了一系列非天然手性-氨基酸;创立了高质量医药级-L-缬氨酸的固定化酶法制备新技术;抗丙肝药物特拉匹韦及伯克匹韦、抗艾药物阿扎那韦共性中间体的合成;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卡格雷-氯吡咯雷的合成;喹诺酮抗菌药超级沙星-西他沙星的合成;“重磅炸弹”级抗糖新药—西他列汀系列药物的合成及技术开发;GABA类药物的合成;高效低毒农药L-草铵膦和DL-草铵膦的生物催化及有机合成共性关键技术开发等等[7]。该系列研究将在医药、农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2氨基酸作为手性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1结晶拆分 结晶法具有操作简单、产品纯度高、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优点,缺点是适用于结晶拆分的化合物较少。过去认为,适合于结晶拆分的化合物应为外消旋混合物(conglomerate),而外消旋混合物在所有晶体外消旋体中仅占5%~10%。但优先富集现象的发现,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结晶拆分不依靠外来手性源,通过外消旋体自发结晶实现拆分,包括机械拆分外消旋混合物、优先结晶、优先富集、结晶诱导的去外消旋化和消磨诱导的去外消旋化等。其中结晶与手性位点外消旋化的结合,利于提升拆分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相信会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2.1.1优先结晶 优先结晶(即为晶种法)是向外消旋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中加入单一对映体的晶种,诱导该对映体优先结晶析出,实现拆分。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加入外源手性拆分剂,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优先结晶拆分的前提条件是底物具备外消旋混合物的性质,即同手性作用大于异手性作用。因此,若要选择优先结晶拆分方法,应首先研究底物的理化性质(熔点、溶解度、晶型等),判断是否属于外消旋混合物。 2.1.2优先富集 优先富集是具有外消旋化合物性质的非外消旋体在过饱和溶液中动力学析晶,形成亚稳态晶体,在向热力学稳定的晶型转化的过程中,部分位于不规则排列区域的晶体溶于母液,使母液具有较高的ee值。优先富集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单一立体异构体的溶解度远大于外消旋体的溶解度;②结晶过程中发生固?固多晶型转化;③多晶型转化前后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④在晶型转化过程中产生不规则晶体;⑤热力学稳定的非外消旋晶体能够保留结晶过程中发生的对称性破缺的痕迹。 2.2化学拆分 化学拆分是利用手性拆分剂将外消旋体拆分为单一光学异构体的拆分方法。手性拆分剂可通过与外消旋体形成盐键得到非对映异构盐,根据溶解度等理化性质的差异,采用结晶方法实现拆分。当外消旋体无可离子化的基团时,手性拆分剂可通过氢键与外消旋体形成非对映异构共晶,再根据理化性质差异实现拆分;或仅与某一对映体形成单一的共晶而实现拆分。包结拆分则是利用手性拆分剂(主体)形成具有手性空穴的笼状结构,主要通过氢键作用选择性包结某一对映体(客体)。Dutch拆分和溶剂诱导的手性开关拆分则是对非对映异构体盐结晶和共晶拆分方法的完善和发展。化学拆分扩大了通过结晶方式拆分的底物范围,使该方法的应用范围更广。 2.3尼莫地平的光学活性 尼莫地平是一种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其活性名为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甲酸-2-甲氧基乙基酯异丙基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神经损伤以及老年脑功能障碍和突发性耳聋等,研究表明,尼莫地平有两种晶形,晶形A 的空间群为P212121,晶形B为P21/C,前者是外消旋体,后者为消旋体。但关于其手性来源尚有争议。目前,国内制药企业生产的尼莫地平原料均为晶型B,但在制剂中两种晶型都有。生物学研究表明,不同来源尼莫地平药品在临床有效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药物制剂的晶型种类不同可能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为此,山西大学的王越奎等人在第一性原理的基础上对尼莫地平分析溶液中的可能构象进行了模拟,并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FT)方法,重点分析了其构象变化对光学活性的影响,这不仅对深入了解其光学活性的起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实验上改进实验条件,提高晶体质量等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该研究将在医药学、结晶学、立体化学及有机分析等领域得到应用。 2.4新型手性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 手性金属有机框架不仅具有丰富多变的空间结构,而且在不对称性催化、吸附、磁性、非线性光学、荧光等众多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手性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同时含有丰富的N、O配位原子,同时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从而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和良好的络合性能,是合成金属有机框架的良好配体。在这当中主要用N-对苯甲酰-L-谷氨酸在常温下合成了一种新的钴配合物[Co(bzglu)(bpe) (H2O)]?H2O。其结构表征证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再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该研究将在不对称催化、吸附、磁性及光电材料等领域得到应用。 2.5N-苯甲酰-L-谷氨酸手性银超分子配位聚合物 近年来,设计并合成手性超分子配位聚合物已成为超分子金属有机合成的一个热点,这不仅是因为它们已彰显出其迷人的结构变样性,而且在荧光、磁性、不对称催化、对称性选择分离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而且在非线性光学方面也彰显出潜在的应用价值。为此,

基本组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基本组织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内一般不含血管的是(A )。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组织 D、神经组织 E、骨组织 2、能合成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是(B )。 A、肥大细胞 B、浆细胞 C、巨噬细胞 D、脂肪细胞 E、杯状细胞 3、致密结缔组织分布于(C)。 A、淋巴结 B、骨髓 C、肌腱 D、肝 E、脾 4、食管上皮属于(B)。 A、单层柱状上皮 B、复层扁平上皮 C、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D、内皮 E、变移上皮 5、单层立方上皮分布于(E )。 A、血管内表面 B、食管 C、胃 D、肠 E、小叶间胆管 6、巨噬细胞来源于(E)。 A、浆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7、患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可增多的是(D)。 A、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 8、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形态多为()。 A、S形 B、双叶核 C、2—5个叶 D、肾形 E、马蹄形 9、心肌纤维特有结构是()。 A、有明显的横纹 B、有闰盘 C、有多核 D、细胞为长柱形 E、无肌节 10、分布于内脏和血管壁的是()。 A、平滑肌 B、心肌 C、骨骼肌 D、随意肌 E、间皮 11、小胶质细胞的功能是()。 A、具有吞噬功能 B、传导神经冲动 C、释放化学物质 D、形成髓鞘 E、形成神经膜 12、分布于膀胱和输尿管的上皮是(B )。 A、腺上皮 B、变移上皮 C、单层立方上皮 D、单层柱状上皮 E、复层扁平上皮

13、内分泌腺属于(D)。 A、粘液腺 B、浆液腺 C、混合腺 D、有管腺 E、无管腺 14、成纤维细胞的功能是(A)。 A、合成纤维和基质 B、分泌免疫球蛋白 C、产生肝素和组织胺 D、具有吞噬功能 E、转运营养物质 15、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E)。 A、胃 B、气管 C、膀胱 D、肠 E、食管 16、产生肝素组织胺的细胞是(C )。 A、浆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肥大细胞 D、脂肪细胞 E、巨噬细胞 17、血液的组成是(C)。 A、血细胞、血清 B、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C、血细胞、血浆 D、血浆、血小板 E、血浆、血清 18、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为()。 A、20—40% B、50—70% C、3—8% D、0.5—3% E、0—1% 19、纤维软骨内的纤维成分为()。 A、胶原纤维 B、弹性纤维 C、网状纤维 D、肌原纤维 E、胶原原纤维 20、平滑肌细胞特点是()。 A、细胞呈长棱形 B、有1—2个核 C、横纹不明显 D、肌浆内含肌原纤维 E、有肌节 21、神经组织的构成()。 A、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B、神经元和突触 C、树突和轴突 D、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 E、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22、弹性软骨分布于()。 A、关节面软骨 B、椎间盘 C、舌骨 D、耻骨联合 E、会厌 23、纤维软骨分布于()。 A、肋软骨 B、甲状软骨 C、椎间盘 D、耳廓 E、关节面软骨 24、网状组织分布于(D )。 A、肝和胆 B、骨及软骨 C、肌腱和韧带 D、脾和淋巴结 E、骨松质 25、浆细胞的功能是(C)。

实验4 氨基酸

实验4 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性质一、目的要求 用实验方法验证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性质,增强感性认识。 二、原理 α-氨基酸和蛋白质均含有α-氨基酰基R—CH—C—的结构,故都能与水合 | || NH2 O 茚三酮作用生成兰紫色物质。 O C O H C C O H O +R C H C O O H N H 2 O C C H O H C O +N H 3 pH5 100℃ +R C H O C O 2 + +N H 3 O C C H O H C + O H O C C H O C O O C C C O O C C C O N+3H2O O C C C O O C C C N O N H 4 C C C O O C C C O N -+ (蓝紫色) 水合茚三酮 N H 3 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不释放氨而直接生成黄色化合物。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与双缩脲结构相似,故在碱性环境中能与硫酸铜结合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若存在含有苯环的氨基酸,如酪氨酸、色氨酸等,当其与浓硝酸共热时,则变成黄色,这就是黄蛋白反应,若再继续加碱则颜色转变成橘黄色。 若蛋白质分子中具有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蛋氨酸等,则与碱及醋酸铅共热时,分解而产生硫离子,后者遇铅盐即生成黑色硫化铅沉淀。 蛋白质胶体是亲水胶体,若除去其质点上的水膜和电荷,蛋白质粒子则凝聚析出,这就

是蛋白质的沉淀作用,使蛋白质胶体沉淀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1、盐析法: 加中性盐或硫酸铵等电解质试剂于蛋白质溶液中,这些电解质离子的水化能力比蛋白质强,可以夺去蛋白质粒子外围的水膜,并且蛋白质粒子外围的双电层又受到了压缩,也就是使其所带的电荷削弱,蛋白质胶体粒子由于失去两种使自己稳定的因素而沉淀。 2、有机溶剂的沉淀作用: 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它们与水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因此能破坏蛋白质粒子的水膜,而使其沉淀析出。 3、生物碱试剂的沉淀反应: 生物碱沉淀剂如三氯醋酸、若味酸、鞣酸等都能与蛋白质阳离子结成不溶性的盐而沉淀析出。 4、重金属离子的沉淀作用: 某些重金属离子,如Cu2+、Hg2+、Pb2+、Ag+等,能与蛋白质阴离子结合成不溶性盐类而沉淀析出。 三、器材与试剂 (一)器材 电炉、烧杯、试管。 (二)试剂 1%甘氨酸、5%蛋白质溶液、0.25%茚三酮水溶液、10%NaOH、1%硫酸铜、浓硝酸、2%醋酸铅、饱和硫酸铵溶液、95%乙醇、10%鞣酸溶液、饱和苦味酸。 四、实验步骤 1、茚三酮反应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甘氨酸1ml和5%蛋白质溶液1ml,然后各加入0.25%茚三酮水溶液10滴,将试管放入沸水中加热几分钟,观察现象。 2、双缩脲反应 向存有1ml 5%蛋白质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0% NaOH 10滴。充分摇匀,逐滴加入1% CuSO4数滴,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注意:硫酸铜不能多加,否则将产生蓝色Cu(OH)2,防碍此颜色反应的观察。 3、黄蛋白反应 向一支盛有0.5ml 5%蛋白质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浓硝酸4滴,并加热,观察有何现象出现?然后再加入10% NaOH 1ml,观察有何变化? 4、蛋白质中硫的鉴定 取头发几根或指甲少许,并加10%NaOH 2ml 于试管内,煮沸2分钟,冷却后加入3~4滴2%Pb(Ac)2溶液,观察其现象,说明头发或指甲中有什么样的结构存在。 5、盐析作用 取5%蛋白质溶液1ml于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2ml,有何现象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6ml左右的蒸馏水,振荡后又有何变化? 6、有机溶剂的沉淀作用 取5%蛋白质溶液1ml于试管中,再加95%乙醇2ml,充分混合,观察有无沉淀析出。 7、生物碱试剂的沉淀作用

从卡伦·霍妮的神经症理论看威利·罗曼的悲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213058354.html, 从卡伦·霍妮的神经症理论看威利·罗曼的悲剧 作者:张丹丹 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5期 摘要:《推销员之死》被誉为“美国梦不再”的代表作。运用卡倫·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书中主人公威利·罗曼的性格特征重新进行解读,并指出威利·罗曼的悲剧源于他的屈从型人格以及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没有准确认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最终在自我异化过程中产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威利·罗曼悲剧神经症理论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5-0101-02 阿瑟·米勒是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其中《推销员之死》是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主人公威利·罗曼执著于自己的美国梦,但是由于社会和个人的种种原因,在经历了事业的失败、被老板解雇、两个儿子的碌碌无为,他的美梦化为泡影,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故事从一个小人物出发,揭露了“美国梦”的虚伪。 专家学者通过运用不同的理论或方法,对主人公威利进行剖析,分析其悲剧产生的原因,例如玛丽·贝思·贝特曼运用分离—个体化模型和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定义,发现悲剧产生于威利以及其家人没能很好地区分自我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1];朱迪思运用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理论,指出威利是在日渐增长的羞愧感中最终走上了自杀的道路[2];宋秀葵借助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威利自我毁灭的根源在于他“镜像阶段”形成的理想自我,造成了他人格的自我异化和分裂,最终只能以结束生命的方式逃避内心与外部世界[3]。这些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威 利的悲剧提供了方向。 一、卡伦·霍妮的神经症理论 卡伦·霍妮是精神分析学说中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作为社会心理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出版了《精神分析新法》《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神经症与人的成长》等著作。 霍妮认为,不健康的成长环境会给人带来基本焦虑,为了应对实现中面临的基本焦虑,人们可能被迫寻求应对策略并形成不同的神经质人格,即屈从型人格、攻击型人格和孤立型人格。屈从型表现出“亲近人”的特点,对温情和赞赏有明显要求;攻击型总是试图通过一些攻击

上皮组织练习题含答案

绪论、上皮组织练习题(护本) 一、选择题 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 A.消化道 B.呼吸道 C.泌尿道 D.循环管道 E.生殖管道 2.内皮是指: A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立方上皮 B衬贴在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的上皮C为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未角化的上皮 D衬贴在胸膜、心包膜和腹膜表面的上皮E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3.下列哪项能传递化学信息? A桥粒B半桥粒C质膜内褶D缝隙连接E紧密连接 4.下列哪项不是细胞侧面的细胞连接? A桥粒B半桥粒C缝隙连接D中间连接E紧密连接 5.上皮组织的特点之一是组织中: A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B无血管无神经末梢C无神经末梢 D有血管无神经末梢E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6.下列哪个部位的上皮细胞游离面有明显的纤毛? A小肠B气管C血管D输尿管E食管 7.下列哪一项不是上皮组织的特点: A细胞多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B分布于有腔器官的腔面C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D有保护功能E包括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8.间皮分布于: A肾小管细段B循环系统管腔面C器官表面D胸、腹膜、心包膜表面E肺泡壁9..变移上皮分布于: A食管B气管C输卵管D输尿管E输精管 二、填空 1.四大基本组织包括,,和。 2.光镜下常见的计量单位是,电镜下常见的计量单位是。 3组织切片常用染色方法为HE染色法,其中H代表的染料名称为,E代表的染料名称为;H可使细胞核染成,E可使细胞质染成。 4.上皮组织分为和两大类。分布于体表及有腔器官面的上皮属。 5.上皮组织具有,其朝向体表或管腔面的一端称。 6.上皮细胞朝向深部结缔组织的一端称,上皮细胞与结缔组织之间隔有薄层状结构称。 7.外分泌腺是和两部分构成,根据分泌物性质的不同,外分泌腺可分为、和。 8.食管腔面的上皮是,心包膜表面的上皮是,子宫腔面的上皮是,膀胱的上皮是。 9.上皮细胞游离面能扩大表面积的结构是,基底面能扩大表面积的结构是。 10.上皮细胞侧面最牢固的连接是,便于离子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连接是,有粘着作用及支持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连接是。 三、名词解释1.连接复合体 四、问答题1.概述上皮组织的主要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精神病学(8.5)--神经症

第十章 神经症与癔症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神经症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各种神经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各种神经症的治疗。 4.掌握癔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5.了解神经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6.了解神经症的流行病学资料。 7.了解神经症的病程和预后。 8.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多数神经症患者首诊于综合科,而有些综合科医生对于此类疾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有限。因此,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识别神经症,并能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以减少误诊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各部分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神经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了解国内外神经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一些具体类型的流行病学特征。 2.了解神经症的病因。 3.了解神经症在国内外诊断分类系统中的大体变迁。 4.简要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行为主义的神经症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和森田的神经质理论)。 第二节 神经症的临床表现 1.掌握神经症病人常出现的几大类症状群的特征,包括脑功能失调症状群,情绪改变症状群,强迫症状群,疑病症状群,躯体不适症状群及睡眠障碍症状群。 2.掌握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包括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学基础、症状范围及其组合方式等等,认识到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尚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第三节 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 1.掌握神经症的诊断原则与鉴别诊断。 2.掌握神经症的治疗原则。 第四节 神经症的常见类型 1.掌握焦虑症的临床表现: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两种主要形式。掌握焦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 2.掌握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病程迁延的患者可表现为以仪式化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此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掌握强迫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应了解到慢性强迫症患者由于出现了对病态体验的适应行为方式,此时病人的求治要求可能会变得并不十分迫切。

上皮组织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 A.消化道 B.呼吸道 C.泌尿道 D.循环管道 E.生殖管道 2.内皮是指: A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立方上皮 B衬贴在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的上皮C为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未角化的上皮 D衬贴在胸膜、心包膜和腹膜表面的上皮E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3.下列哪项能传递化学信息 A桥粒B半桥粒C质膜内褶D缝隙连接E紧密连接 4.下列哪项不是细胞侧面的细胞连接 A桥粒B半桥粒C缝隙连接D中间连接E紧密连接 5.上皮组织的特点之一是组织中: A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B无血管无神经末梢C无神经末梢 D有血管无神经末梢E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6.下列哪个部位的上皮细胞游离面有明显的纤毛 A小肠B气管C血管D输尿管E食管 7.下列哪一项不是上皮组织的特点: A细胞多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B分布于有腔器官的腔面C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D有保护功能E包括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8.间皮分布于: A肾小管细段B循环系统管腔面C器官表面D胸、腹膜、心包膜表面E肺泡壁9..变移上皮分布于: A食管B气管C输卵管D输尿管E输精管 二、填空 1.四大基本组织包括,,和。 2.光镜下常见的计量单位是,电镜下常见的计量单位是。 3组织切片常用染色方法为HE染色法,其中H代表的染料名称为,E代表的染料名称为;H可使细胞核染成,E可使细胞质染成。 4.上皮组织分为和两大类。分布于体表及有腔器官面的上皮属。 5.上皮组织具有,其朝向体表或管腔面的一端称。 6.上皮细胞朝向深部结缔组织的一端称,上皮细胞与结缔组织之间隔有薄层状结构称。 7.外分泌腺是和两部分构成,根据分泌物性质的不同,外分泌腺可分为、和。 8.食管腔面的上皮是,心包膜表面的上皮是,子宫腔面的上皮是,膀胱的上皮是。 9.上皮细胞游离面能扩大表面积的结构是,基底面能扩大表面积的结构是。 10.上皮细胞侧面最牢固的连接是,便于离子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连接是,有粘着作用及支持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连接是。 三、名词解释1.连接复合体 四、问答题1.概述上皮组织的主要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茶叶中含有少量的氨基酸,在贮藏期间还会减少。已发现的氨基酸有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羟丁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等16-24种之多。茶中茶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0%。鲜叶中也有多种氨基酸。 从平均数来看,不同茶树品种的氨基酸组成大致相同,但总量有差异。龙井种新梢含量最多,达毫克/100克,云南种新梢含量最少,为毫克/100克。各种氨基酸含量以茶氨酸最多,如龙井种新梢达到毫克/100克,占总含量的50%以上;其次为谷氨酸,如楮叶种新梢有毫克/100克。其它氨基酸最多的,如楮叶种的天门冬氨酸,含量为毫克/100克,最少的,如云南大叶种的精氨酸,含量为毫克/100克。龙井种新梢无论是氨基酸总量或茶中特有的含量特多的茶氨酸都是各种茶中最多的,这与龙井茶滋味鲜醇不无关系。 从新梢芽叶部位氨基酸总量来说,以嫩幼茎为最多,达毫克/100克,最少是第二叶毫克/100克。各部位各种氨基酸含量也以茶氨酸为最多。,占总量40-50%左右,尤其是嫩幼茎占总量的70%以上;嫩幼茎具有为新梢生长输送和贮藏养料的双重功能。其次为谷氨酸。最少为精氨酸,如第二叶只有毫克/100克。 绿茶氨基酸含量较其它茶类多的有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等。日本着名的雨露茶还含有谷酰胺(giutamine),其乙酰化合物为雨露茶甜味的一部分,熔点217-218度。右旋天门冬氨酸具有甜味,而左旋体则无味。高级新鲜绿茶还含有多量的半胱氨酸(cysteine)。 在红茶中已发现有丙氨酸、苯基丙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己氨酸和白氨酸等,因其含量的不同,组成了各种红茶特具的复杂香味。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 论文题目: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专业名称: 教师评语: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摘要文章介绍了霍妮生平和其所提出的神经症理论,主要包括了霍妮对神经症的界定、神经症的产生、治疗,并在最后对其理论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霍妮;神经症;评价 1关于霍妮 卡伦、霍妮(Karen Horne)1885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汉堡。大学期间,师从于弗洛伊德得意门生卡尔·亚伯拉罕,按受精神分析训练,于1915年获医学学位,成为柏林精神分析门诊的医生,1932年她应邀去美国,此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期,人们正为吃、住和工作等基本生存条件而担忧,并不像弗洛伊德所言的为性的问题所困扰。面对这样的客观的现实,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开始了她修正正统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观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认为“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人环境;如果我们未能详细了解某一特殊文化对个人所发生的种种影响,就不能理解个人的人格结构。”霍妮特别对神经症作了深人地研究,撰写了大量的神经症方面的文章。她于1952年12月4日卒于纽约。重要著作有《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1937),《精神分析的新方法》(1939),《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和《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 2 神经症 神经症(Neurosis)也称神经官能症(psyctconeurosis),它是对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瘫病、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症等。但上述神经症都有程度、轻重不同的焦虑症状。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就认为:“神经症乃是一种由恐俱、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种种心理紊乱。从实际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我们才应将它叫做神经症。” 从霍妮对神经症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她对神经症的断定用的是二维标准即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从文化标准来看,是神经症还是非神经症,“这完全取决于特定的社会强加于其社会成员身上的行为和情感标准”,而“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和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知识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下列现象是反射的是() A.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 B.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 C.被针刺感到了疼痛 D.手碰到火焰立即缩手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4.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 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 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5.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 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 6.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

A.K+、Na+B.H+、K+ C.Na+、K+D.Na+、H+ 7. 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 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应的 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 A.膜外b→a;膜内a→b B.膜外b→a;膜内b→a C.膜外a→b;膜内a→b D.膜外a→b;膜内b→a 8.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能力提升 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 B.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10. 图1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 表面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变化情况为图2中的() 11.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