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一、风沙地貌

1.判断正误。

(1)风沙地貌都分布在干旱地区。(×)

(2)风蚀蘑菇下部受到风的侵蚀力可能大于上部。(√)

2.我国西北地区风力地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风蚀柱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B.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

C.雅丹地貌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D.沙丘陡坡是风来的方向

答案 D

3.风蚀地貌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地表多沙漠和戈壁;风大而且频繁。

二、海岸地貌

1.判断正误。

(1)海岸地貌都是海浪作用形成的。(×)

(2)海岸沙丘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2.海岸酷似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海浪侵蚀B.海浪堆积

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答案 A

3.你知道我国著名的沙滩风景区有哪些?

提示山东乳山银滩风景区、海南三亚沙滩风景区等。(建议学生自己查阅)

任务探究风沙地貌

材料一敦煌雅丹地质公园,没有魔鬼的魔鬼城。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也被人称作敦煌雅丹魔鬼城,千奇百怪的土堆,飞沙走石的狂风,在自然科学知识缺乏的古代,这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貌,确实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魔鬼生活的地方。2015年9月,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中国境内的33处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材料二悲凉壮观大漠古诗词。

我国有很多描写沙漠的著名诗句。漫漫黄沙悠悠古道。驼铃声声夕阳残照,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优美的诗句描述了大漠的荒凉和壮观。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意境。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雅丹地貌属于哪种地貌类型?

(2)雅丹地貌有何特征?

(3)如何在沙漠中根据沙丘判断风向?

(4)流动沙丘给人类的生产生活会带来哪些危害?

[成果展示](1)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2)雅丹地貌沟槽与垄脊相间分布。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3)沙丘的缓坡朝向即风来的方向。

(4)流动沙丘可能掩埋道路和村庄,侵吞农田和牧场。

1.风力侵蚀

2.常见沙丘地貌

读两种地貌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一所示地貌为()

A.喀斯特地貌B.河流地貌

C.海岸地貌D.风蚀地貌

(2)图二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

科学思维

风沙地貌形成的分析思路

第(1)题,图一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第(2)题,图二为沙丘地貌,主要发育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风的沉积作用而形成。

[答案](1)D(2)C

提升运用能力

下图中等高线(单位:m)示意一种堆积地貌。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貌为()

A.三角洲B.风蚀蘑菇

C.江心洲D.沙丘

答案 D

解析根据等高线形态,图示地貌为沙丘地貌。

2.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答案 B

解析图示地貌为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在迎风坡一侧,坡度缓。结合指向标,图示区域盛行风向是西北风。

任务探究海岸地貌

材料一十二使徒岩(The Twelve Apostles)位于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之中,屹立在海岸旁已有二千万年历史了。因为它们的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人们就以圣经故事里的十二使徒为之命名。

材料二沙滩是我国旅游的圣地,如我国三亚沙滩,乳山白沙滩等。古代描写沙滩的诗句也很多。如下列两首: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驷星初晰晰,葭菼复苍苍。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鲜辉袭纨扇,杀气掩干将。葛屦那堪履,徒令君子伤。

性野趣无端,春晴路又干。逢泉破石弄,放鹤向云看。好僻谁相似,从狂我自安。芳洲亦有意,步上白沙滩。临水兴不尽,虚舟可同嬉。还云与归鸟,若共山僧期。世事吾不预,此心谁得知。西峰有禅老,应见独游时。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十二使徒岩酷似地貌的形成受到哪种力的作用?

(2)十二使徒岩石会不会一直存在?

(3)沙滩是哪种作用形成的?

(4)沙滩乱堆乱挖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成果展示](1)海浪侵蚀作用。

(2)不会一直存在。十二使徒岩石受海浪侵蚀作用,会不断缩小,崩坍。但会继续形成新的酷似岩石。

(3)海水沉积作用。

(4)提示:破坏沙滩旅游环境等。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陡崖的成因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形成B.断块下陷形成

C.外力侵蚀形成D.板块碰撞形成

(2)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B.海水侵蚀

C.风力侵蚀D.海水堆积

科学思维

海岸地貌形成的分析思路

第(1)题,图中陡崖处位于海岸地带,受海浪击打,久经侵蚀而成,因此该地貌为外力侵蚀地貌。第(2)题,读图可知,甲处地貌为海滩,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水堆积。

[答案](1)C(2)D

提升运用能力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1~2题。

1.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侵蚀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D.冰川侵蚀

答案 B

解析根据图示判断河流入海口地区的面积不断扩大,故可判断为河流入海

口地区泥沙淤积而导致了海岸线向海洋一侧推移。

2.图中海岸地带一般不易形成的地貌是()

A.三角洲B.海滩

C.沙丘D.沙洲

答案 C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应位于河口三角洲附近,故可能形成三角洲、海滩和沙洲等地貌,而沙丘地貌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而非河口地区。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73页思考]

思路点拨 1.分析沙丘形成的外力作用。区分图中的陡坡和缓坡。思考我国西北地区的盛行风及沙丘运动方向。

2.判断沙丘链延伸方向与沙丘移动方向的关系。

成果展示 1.沙丘的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标注略)

2.沙丘链延伸方向与沙丘的移动方向垂直。沙丘链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教材第73页活动]

思路点拨 1.河谷特征从河床的深度、宽度、坡度等方面描述。

2.丹娘沙丘位于河谷地带,沙源与河流泥沙有关。

3.判断丹娘沙丘在河谷中的位置特点。

成果展示 1.沙丘所在河谷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但沙丘附近河床较宽广,北侧坡度较缓。

2.主要来源于附近沙洲和河漫滩。枯水季节沙洲和河漫滩裸露,被风吹起,遇到山坡阻挡沉积成沙丘。

3.该地区主要风向为东南风。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归纳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主要常见地貌的表现形式。

2.找出古诗词中反映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实例,并说明其反映的地貌形态。

3.“天涯海角”景区有我国最为著名的海岸地貌,请上网查找相关图片和地貌名称。

4.查阅资料说明北海银滩、潮音洞的地貌类型及成因。

展示与评价

略。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探究点题号

风沙地貌1、2、3、4、5、6、7、8、13

海岸地貌9、10、11、12、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地貌景观图,完成1~3题。

1.属于风积地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①是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②是沙丘,属于风力沉积地貌;③属于海岸侵蚀地貌;④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2.图①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微风吹过,蘑菇拔地而起B.潺潺流水,缓慢沉积而成

C.风力上小下大D.风力上大下小

答案 C

解析图①地貌是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力上小下大,下部

不断变细。

3.②图所示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下列四幅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中,能正确示意景观图的是()

答案 A

解析图中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沙丘的迎风坡缓,等高线稀疏,因此西北坡等高线稀疏,A项正确。

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4~5题。

4.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

答案 D

解析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

5.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A.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

C.全年降水稀少D.气温年较差小

答案 C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各个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全年降水较少;受大陆影响显著,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它背倚葱茏青山,

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据此完成6~8题。

6.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D.海浪堆积

答案 B

解析丹娘沙丘位于大峡谷中,不可能是海浪堆积、冰川堆积,故C、D两项错误;流水沉积往往形成平原,故A项错误;该地的沙丘主要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故B项正确。

7.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A.印度洋海滩B.沿岸疏松的土壤

C.塔克拉玛干沙漠D.附近沙洲和河漫滩

答案 D

解析该地沙丘的外力作用为风力沉积作用,其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沙洲和河漫滩,故D项正确;附近土壤不会形成沙丘,故B项错误;距离印度洋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较远,故A、C两项错误。

8.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 B

解析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冬春季节时,河流进入枯水期,沙洲、河漫滩裸露,风力较大,有利于沙丘的增长;夏季风力较小,降水较多,沙丘增长速度最小,故B项正确。

台湾北部海岸有一种外形奇特的烛台石,该石柱酷似烛台,顶端保留较为坚硬的“烛焰”。据此完成9~10题。

9.烛台石属于()

A.河流地貌B.喀斯特地貌

C.风沙地貌D.海岸地貌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可知,烛台石位于台湾北部海岸,故烛台石属于海岸地貌,D 项正确。

10.烛台石奇特外形形成的重要原因是()

A.海浪侵蚀B.海浪堆积

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

答案 A

解析烛台石位于沿海地区,常年受海浪侵蚀作用的影响,其形态不断变化,故A项正确。

读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历史变迁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杭州湾南北岸区域陆地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南岸陆地变化时间晚于北岸

B.两岸陆地面积变大

C.两岸沉积作用发生时间较早

D.北岸陆地向南扩展

答案 A

解析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南岸陆地变化时间晚于北岸,A项正确;南岸陆地面积越来越大,B项错误;南岸以沉积为主,北岸以侵蚀为主,C项错误;南岸陆地向北增加,北岸陆地向北退缩,D项错误。

12.北岸区域陆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

C.海水沉积D.海水侵蚀

答案 D

解析受杭州湾潮水的影响,南岸以沉积为主,北岸以侵蚀为主。南岸陆地向北扩展,北岸海岸线向陆地退缩。故北岸区域陆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海水侵蚀,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下图为一组风沙地貌景观示意图。

材料二广西北海银滩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滩”,素有“南方北戴河”之称。下图为银滩景观图。

材料三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冰川,冬春季节河谷地带盛行强劲的西风。在中游宽阔的河谷中水流分叉成辫状,出现心滩、沙洲广布以及沙丘连绵起伏等奇特的景象。

(1)判断材料一中地貌的名称。(8分)

甲是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

丙是________________,丁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北海银滩的地貌特点。(6分)

(3)完成材料三中沙洲的形成过程。(6分)

流域内的山地由于冰川侵蚀、风化作用覆盖有一层厚厚的风化壳;雨季通过流水________、搬运作用把泥沙带到雅鲁藏布江,在中游宽阔的河谷中,河流流速________,泥沙________形成沙洲。

(4)完成材料三中沙丘的形成过程。(6分)

在冬半年少雨季节,宽谷中泥沙沉积物出露水面,强劲的西风影响下泥沙被________;随着风力________,泥沙在河流沿岸和山坡上________,形成奇特的沙丘景观。

答案(1)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风蚀城堡

(2)地表平坦,沙质细腻、洁白、柔软。

(3)侵蚀减缓淤积

(4)搬移减弱沉积

解析第(1)题,根据地貌景观图即可判断风沙地貌名称。第(2)题,根据景观图和地貌名称即可判断景观特点。第(3)题,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中沉积形成沙洲。第(4)题,沙洲在枯水季节裸露,在风力吹拂下,在两岸山麓沉积,形成沙丘。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下图为一组海岸侵蚀地貌景观图。

材料二一位到澳大利亚游客在日记中写到: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下图),彷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这“十二门徒”命名。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八个……

(1)判断材料一中海蚀地貌的名称。(8分)

甲是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

丙是________________,丁是________________。

(2)使用下面关键词的序号,完成对“十二使徒岩”的形成过程的阐述(每项限填一次)。(8分)

①石灰岩②岩体③拱门④洞穴

“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 000到2 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的巨浪,不断地侵蚀于相对松软的________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________,其面积不断变大,以致发展成________,并最终倒塌。结果就是今天所看到的这些形状各异、最高达45米的岩石从海岸________分离出去。

(3)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景区未来将会发生的变化。(10分)

答案(1)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穴

(2)①④③②

(3)由于“十二使徒岩”继续受海风海水的侵蚀,导致“使徒岩”仍会倒塌(数量减少),被海水搬运;同时,海水不断击打、侵蚀石灰岩海岸,使其后退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岩”形成。

解析第(1)题,根据景观图即可判断海蚀地貌名称。第(2)题,这一地区是由石灰岩组成的悬崖,然后经过海浪侵蚀形成洞穴,洞穴不断加深形成拱门,拱门最终倒塌与海岸岩体分离。第(3)题,海水还会继续侵蚀海岸,“十二使徒岩”仍

会倒塌。同时,海水不断击打、侵蚀石灰岩海岸,使其后退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岩”形成。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1节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学案人教版必修1.doc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热点链接】2020年4月21日,内蒙古赤峰市出现沙尘暴,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赤峰市气象台于21日8时50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未来12小时,赤峰市大部分地区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可能继续伴有扬沙天气。沙尘暴形成的地貌和气象条件是什么? 提示地貌:地形起伏小,地表多沙漠。气象条件:多大风,空气干燥。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水平1:根据地理资料,说明风沙地貌 和海岸地貌的含义和分布。 水平2:根据图表资料,归纳风沙地貌 和海岸地貌的景观特点。 水平3:根据图表资料,分析风沙地貌 的形成条件。 水平4:根据地理资料,评价风沙地貌 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阐述风沙地貌和 海岸地貌变化与人类活动的 关系。 综合思维:分析风沙地貌和海 岸地貌的形成条件。 区域认知:说明风沙地貌和海 岸地貌的分布。 地理实践力:观察、模拟风沙 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形成。 一风沙地貌 地貌类型分布形成条件常见地貌 风蚀地貌干旱地区,在我国主要是 01西北地区 多02沙漠和戈壁,风 03大而频繁 风蚀蘑菇、04风蚀柱、 雅丹地貌等 风积地貌 05沙漠地区、多沙的河 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 湖岸和海岸 风沙06堆积作用形成07新月形沙丘等 1.判断正误。 (1)风沙地貌都分布在干旱地区。(×) (2)风蚀蘑菇下部受到风的侵蚀力可能大于上部。(√) 2.有关我国西北地区风沙地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风蚀柱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B.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 C.雅丹地貌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D.沙丘陡坡是风来的方向 答案 D 解析沙丘缓坡是风的来向。 3.风蚀地貌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地表多沙漠和戈壁;风大而且频繁。 二海岸地貌 地貌类型常见地貌类型 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01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海岸堆积地貌海滩(砾滩、02沙滩、泥滩)、沙坝 1.判断正误。 (1)海岸地貌都是海浪作用形成的。(×) (2)海岸沙丘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2.海岸酷似桥形、柱状的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海浪侵蚀B.海浪堆积 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答案 A 解析海岸酷似桥形、柱状的地貌是海浪侵蚀形成的。 3.我国著名的沙滩风景区有哪些? 提示山东乳山银滩风景区、海南三亚沙滩风景区等。(建议学生自己查阅) 主题探究风沙地貌 材料一敦煌世界地质公园,没有魔鬼的魔鬼城。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也被人称作敦煌雅丹魔鬼城,千奇百怪的土堆,飞沙走石的狂风,在自然科学知识缺乏的古代,这些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貌,确实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魔鬼生活的地方。2015年9月,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中国境内的39处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 二、地球仪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N S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⑴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这个经线圈上. ⑵出赤道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向较高纬度凸. ⑶晨昏线是大圆,处在晨昏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复习课二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20°E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一册: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一、风沙地貌 1.判断正误。 (1)风沙地貌都分布在干旱地区。(×) (2)风蚀蘑菇下部受到风的侵蚀力可能大于上部。(√) 2.我国西北地区风力地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风蚀柱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B.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 C.雅丹地貌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D.沙丘陡坡是风来的方向 答案 D 3.风蚀地貌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地表多沙漠和戈壁;风大而且频繁。

二、海岸地貌 1.判断正误。 (1)海岸地貌都是海浪作用形成的。(×) (2)海岸沙丘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2.海岸酷似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海浪侵蚀B.海浪堆积 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答案 A 3.你知道我国著名的沙滩风景区有哪些? 提示山东乳山银滩风景区、海南三亚沙滩风景区等。(建议学生自己查阅)

任务探究风沙地貌 材料一敦煌雅丹地质公园,没有魔鬼的魔鬼城。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也被人称作敦煌雅丹魔鬼城,千奇百怪的土堆,飞沙走石的狂风,在自然科学知识缺乏的古代,这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貌,确实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魔鬼生活的地方。2015年9月,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中国境内的33处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材料二悲凉壮观大漠古诗词。 我国有很多描写沙漠的著名诗句。漫漫黄沙悠悠古道。驼铃声声夕阳残照,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优美的诗句描述了大漠的荒凉和壮观。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意境。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雅丹地貌属于哪种地貌类型? (2)雅丹地貌有何特征? (3)如何在沙漠中根据沙丘判断风向? (4)流动沙丘给人类的生产生活会带来哪些危害? [成果展示](1)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2)雅丹地貌沟槽与垄脊相间分布。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3)沙丘的缓坡朝向即风来的方向。 (4)流动沙丘可能掩埋道路和村庄,侵吞农田和牧场。 1.风力侵蚀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概况: 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2)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3)公转运动: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地球——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存在生命的条件:①适中的日地距离→适宜的温度; ②适中的体积和质量→适宜生命的大气;③液态水。 4、★太阳辐射: 光、热;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5、★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②磁暴:扰乱地球磁场,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极光;④引发自然灾害。 6、★A自转: 1)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的自转周期 太阳日:24时→昼夜交替的周期 2)速度:①线速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②角速度:15°/h ③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南、北两极点 3)方向:自西向东。①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②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B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 4)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 5)二分二至的判断:①地轴北极倾向太阳时,夏至; ②地轴南极倾向太阳时,冬至。 7、★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晨昏线的画法(与南北极圈相切,经过圆心) 2)时差:24时区;国际日界线;时差的算法(例如下:)。 +8-(+9)=-1 → 北京比东京晚(少) 1小时 +9-(-5)=+14 → 东京比纽约早(多)14小时 3)地转偏向力:①南半球(左手):向左;②北半球(右手):向右;③赤道:无偏转 8、★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 23°26′→决定着回归线的纬度 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N 0° S ①直射2次:南北回归线之间; ②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上; ③直射0次:回归线至极点之间 赤道:昼夜差距最小,12-12= 0; ——永远为昼长12小时;夜长12小时。 两极:昼夜差距最大,24- 0=24。 ——极昼时,昼长24小时,夜长0小时。 ——极夜时,夜长24小时,昼长0小时。 冬至

2019版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Word版含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探究一风沙地貌 考向1风蚀地貌 读某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貌的名称为() A.风蚀柱B.风蚀城堡 C.风蚀蘑菇D.风蚀洼地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蘑菇形,故该地貌为风蚀蘑菇。2.下列省区中,该地貌分布最为广泛的是() A.新疆B.陕西C.湖南D.河南 答案 A 解析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考向2风积地貌 读某地典型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貌的名称为() A.戈壁 B.雅丹

C.沙漠 D.沙丘 答案 D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新月形,故该地貌为沙丘。 4.下图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和缓,背风坡坡度陡。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可知,②箭头正确。 考向3雅丹地貌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5~6题。 5.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③地面支离破碎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结合图示判断,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①

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②错误;地面支离破碎,③正确;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④正确。 6.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 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 答案 C 解析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地区是塔里木盆地,C项正确;华北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B、D三项错误。 考向4河岸风沙地貌 下图为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某河段沙丘景观,该处河道弯曲,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沙丘自谷底沿山坡逐渐爬升。读图,完成7~8题。 7.该河段爬升沙丘属于() A.喀斯特地貌B.风蚀地貌 C.风积地貌D.河流地貌 答案 C 解析沙丘为风积地貌。该处河谷冬季风力强劲,使沙尘从谷底向山坡爬升,形成爬升沙丘,故C项正确。 8.图示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的主要方向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C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1 第一章行星地球 2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3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5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6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7 8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9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10 11 河外星系 12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3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14 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15

1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7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8 19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21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 22 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23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4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25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26 活动); 27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28 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9 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31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2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一、课程标准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岩石圈的范围和地球圈层示意图简单绘画。 三、教学目标 学生能借助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说出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并分析说明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 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圈层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分析概括出地球各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学生能识记地球外部圈层的构成。 四、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那你们了解自己生活的地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熟悉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 【进入新课】首先我们先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板书) 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读书】同学们阅读书本25页的阅读,思考问题①什么是地震波?②地震波可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征? 【总结】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的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强性震动,并以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读图】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0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和左边文字,分析莫霍面、古登堡面的大致深度以及这个两个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总结】纵波和横波在地表至莫霍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千米;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读书】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归纳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总结】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②组成:地壳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含量较多的8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其质量总数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强。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③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地幔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401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_必背版(完整版)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 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 的行星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 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备注: 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黄赤交角 自转 →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 → 黄道(平)面 (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 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大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 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案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一、教材分析 第四节为地球的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等。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在学习了有关"宇宙中的地球"后,面临着"什么是自然环境"的基本问题。本节就是通过在宏观上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达到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之目的,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加以认识。本节的内容涉及了地理、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与前几节不同的是这节内容在初中没有接触过而且新的概念较多。所以学生会觉得比较难理解和识记。怎样在学生现有水平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使他们能较好地理解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也是本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组成和划分依据。使学生了解内部各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2. 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使学生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探索自然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3.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主要特点。 四、教学难点 1.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2、“地幔”、“软流层”的有关知识。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引导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 六、教学媒体 阪神地震短片,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岩石圈、软流层示图、投影片。 七、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 作业要求:以高中地理教材某一册书为例,梳理该册书中的核心概念,并绘制概念框架图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1光年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势向四周传播。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气压去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大气环流:全球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广义上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水平运动 高空风 近地面的风 季风移动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成因 垂直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地面冷热不均 最终结果 热力环流 季风环流 局部环流 能量来源 地面状况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相互联系的水体 现象 反气旋 气旋 因素 因素 现象 天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大气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 的大气运动 常见天气系统 气候 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 策略 影响 气候分布 规律 成因 人类活动 影响气候因素 自然因素 锋的形成 锋面系统 锋的分类 高低气压系统 气流环流 气压状况 水循环 宇 宙 天体系统 大气运动 太阳 地球 太阳辐射 自转 公转 生物圈 水圈 大气圈 自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公转 五带 四季 意义 意义 周期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 太阳活动现象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 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震波 圈层划分及其依据 大气的垂直分层 底层大气组成成分 能量来源 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四季更替 回归年 恒星日 太阳日 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更替 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海洋与陆地 水平分异 垂直分异 赤道到两极 沿海到内陆 山地 意义 类型 环节 地标形态的塑造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山地 河流地貌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种类 种类 结果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堆积 侵蚀 风化 搬运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河流地貌的发育 对聚落的影响 山地的形成 火山 断块山 褶皱山 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 冲(洪)积平原 河漫滩 三角洲 河谷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循环的过程 动力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调节全球热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 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因 类型 分布规律 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合理利用水资源 运动的基本形式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 知识结构图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土壤

第二节土壤 学习目标:1.观察、了解土壤的构成及特点。2.掌握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重点)3.理解土壤的功能及常见的养护措施。(重难点)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3.野外观察内容: (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 (2)土壤质地: 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比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①砂土: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 ②壤土: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③黏土:通气、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土壤的剖面构造 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表层富集。 3.气候:(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2)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

1.功能 (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自然资源。 2.利用与保护 (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 (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 (2)黄土高原的土壤名称是黄土。() (3)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 (4)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5)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 A.江南丘陵红壤B.青藏高原寒漠土 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D.东北平原黑土 提示:(1)×我们在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多属于耕作土壤。 (2)×一些土壤是用土壤的颜色来命名的;但黄土高原的土壤不是用颜色来命名的。 (3)√耕作土壤主要分为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不存在表层的有机层。 (4)×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物,而不是成土母质。 (5)D[高寒荒漠土与红壤、风沙土有机质含量少,发育程度较低。东北平原黑土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层比较厚,土壤发育好。]

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风沙地貌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干旱地区,地表都是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就会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图10)、雅丹(图11)等地貌。 突起的孤立岩石,因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从 而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称为风蚀蘑菇。 图为新疆哈密的风蚀蘑菇。 图10 风蚀蘑菇 雅丹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龙脊高度 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 积。图为甘肃敦煌的雅丹。 图11 雅丹 沙丘是沙漠中由风沙堆积而形成的地貌,形态多样,以新月形沙丘(图12)较为常见。有的沙丘上生长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如果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在沙漠边缘,流动沙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 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新月形沙丘因状如新月而得名。它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很 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 向大致垂直。图为阿联酋利瓦沙漠的新月形沙丘。 图12 新月形沙丘 【思考】

1.如何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在图上用箭头标注风向。 2.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朝什么方向延伸? 【活动】 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为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图13-14)。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图13 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图14 丹娘沙丘景观 1.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2.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二、海岸地貌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有些海岸是由岩石构成的。受海浪等的侵蚀作用,海岸岩石逐渐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图15)、海蚀穴、海蚀拱桥(图16)、海蚀柱等地貌。 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 陡崖,叫海蚀崖。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 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图为广西涠洲岛的海蚀崖 和海蚀平台。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汇成汇总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 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 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图示 运动方 式 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 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 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 (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 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 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 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 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 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 义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