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项目名称生物分子界面作用过程的机制、调控及生物分析

1.项目名称生物分子界面作用过程的机制、调控及生物分析

1.项目名称生物分子界面作用过程的机制、调控及生物分析
1.项目名称生物分子界面作用过程的机制、调控及生物分析

1. 项目名称

生物分子界面作用过程的机制、调控及生物分析应用研究

2. 推荐单位意见

该项目针对生物分析化学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应用前景,利用界面调控来发展新型生物分析技术,为生物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项目研究团队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资助下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生物识别-生物分子折叠-电子/能量传递"的耦联传感策略,并被国际国内同行广泛采用;通过研究界面上生物分子吸附、组装和识别等基本物理化学过程的机理及其与生物传感检测性能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有利于发生高效生物分子识别的多元、协同功能生物界面;构建了一系列基于功能生物界面的高性能生物传感器,并用于多种疾病相关基因和功能性小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项目团队已在Nature Protocols、JACS/Angew. Chem./Adv.Mater.等领域顶尖学术刊物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被SCI 他引2000余次,20篇核心论文被SCI 他引4000余次。团队成员还多次应Acc. Chem. Res., Chem. Soc. Rev.等著名杂志邀请撰写相关综述。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推荐材料及完成人资格,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符合填写要求,公示期间无异议。经评审,推荐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3.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生物分析化学”与“界面物理化学”交叉的基础研究。发展针对特定生物分子的灵敏、特异的分析方法不仅是生物分析化学学科的内在需求,而且也是健康、环境和生物安全等领域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对于肿瘤等重要疾病的早期检测、环境和传染性疾病的监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两相交界的表界面是物质、能量交换和信号转化的场所。本项目以生物传感“界面”为核心,针对生物分子在传感界面上的吸附、组装和识别过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发展了一种基于生物分子构象变化的“动态”生物传感检测

新策略,通过构建一系列基于界面调控的生物传感器,实现了若干与重大疾病相关的生物分子的高灵敏、高选择性生物分析检测。该研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主要代表性成果如下:

1)设计并构建了多元、协同的功能界面,显著提高了生物传感过程中高效的生物分子识别。系统研究了生物分子在宏观及纳米尺度上与无机材料界面的相互作用,深化了对传感界面上生物分子吸附、组装和识别等过程中物理化学机理

的理解;通过界面共组装精确调控了蛋白质、DNA 等生物分子及细胞在宏观和纳米界面上的吸附和可控耦联,从而显著提高了生物传感过程中生物分子的识别效率,并建立了生物传感识别与生物检测性能之间的关联。

2)提出了一种“生物识别-生物分子折叠-电子/能量传递”的动态耦联传感策略。经典的生物分析方法在应用于血清等复杂体系的检测时,往往因为非特异性吸附而产生高背景噪音,并导致假阳性问题。通过将界面识别过程中生物分子的动态构象变化信息叠加到生物分子结合反应中,显著降低了实际体系检测中非特异吸附导致的背景噪音,提供了生物检测的特异性和信噪比。

3)构建了一系列基于界面调控的高灵敏、高特异性的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DNA、RNA、蛋白质和功能小分子等与重大疾病相关的靶标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并在多个分子水平上对疾病相关的生物靶标进行高灵敏检测,为提高肿瘤等重要疾病检测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上研究成果产生了20 篇核心研究论文,其中包括11 篇JACS/Angew. Chem./Adv.Mater.(1 篇封面),并为Nature Protocols、Acc. Chem. Res.、Chem. Soc. Rev.等杂志邀请撰写研究综述。

4. 客观评价

8 篇代表性论文被SCI 他引2147 次,20 篇核心论文被SCI 他引4221

次(单篇最高SCI 他引541 次)。研究成果多次被Nature China等学术网站作

为亮点报道,论文多次为同行在Science, Nature 子刊、Chem. Rev. 、Acc. Chem. Res.、Chem. Soc. Rev.等发表的论文引用。部分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

等奖(2014)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 奖)一等奖(2007,2008,2009)。

5. 代表性论文目录

1) Jiong Zhang, Shiping Song, Lanyong Zhang, Lihua Wang, Haiping Wu, Dun Pan, Chunhai Fan*, Sequence-Specific Detection of Femtomolar DNA via a Chronocoulometric DNA Sensor (CDS): Effects of Nanoparticle-Mediated Amplification and Nanoscale Control of DNA Assembly at Electrodes, J. Am. Chem. Soc., 2006, 128, 8575-8580

2) Xiaolei Zuo, Shiping Song, Jiong Zhang, Dun Pan, Lihua Wang, Chunhai Fan*, A Target-Responsive Electrochemical Aptamer Switch (TREAS) for Reagentless Detection of Nanomolar ATP, J. Am. Chem. Soc., 2007, 129, 1042-1043

3) Lihua Wang, Xingfen Liu, Xiaofang Hu, Shiping Song, Chunhai Fan*, Unmodified gold nanoparticles as a colorimetric probe for potassium DNA aptamers, Chem. Commun., 2006, 3780-3782

4) Di Li, Shiping Song, Chunhai Fan*, Target-Responsive Structural Switching for Nucleic Acid-Based Sensors, Acc. Chem. Res., 2010, 43, 631-641

5) Wenbing Hu, Cheng Peng, Weijie Luo, Min Lv, Xiaoming Li, Di Li, Qing Huang,* Chunhai Fan*, Graphene-Based Antibacterial Paper, ACS Nano, 2010, 4, 4317-4323 6) Gang Liu, Ying Wan, Vincent Gau, Jiong Zhang, Lihua Wang, Shiping Song, Chunhai Fan*, An Enzyme-Based E-DNA Sensor for Sequence-Specific Detection of Femtomolar DNA Targets, J. Am. Chem. Soc., 2008, 130, 6820-6825

7) Shiping Song, Zhiqiang Liang, Juan Zhang, Lihua Wang, Genxi Li*, Chunhai Fan*, Gold-Nanoparticle-Based Multicolor Nanobeacons for Sequence-Specific DNA Analysis, 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8670-8674

8) Jing Wang, Lihua Wang,* Xingfen Liu, Zhiqiang Liang, Shiping Song, Wenxin Li, Genxi Li,* Chunhai Fan*, A Gold Nanoparticle-Based Aptamer Target Binding Readout for ATP Assay, Adv. Mater., 2007, 19, 3943-3946

6. 主要完成人情况

樊春海,排名1;行政职务:研究室主任;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研究内容的整体设计,学术思想的提出和研究工作的学术指导。主要提出了基于生物分子构象变化的生物传感检测新策略;设计并构筑生物传感界面;研制了一系列生物传感器并实现了多种重要靶标分子的生物分析检测等。对重要科学发现点1、2、3均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见代表性论文1-8。

李根喜,排名2;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完成单位:南京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实现生物分子在传感界面上的耦联;参与设计并构建高灵敏生物传感器。对重要科学发现2、3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见代表性论文7, 8。

宋世平,排名3;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实现多种生物识别分子在纳米探针界面上的偶联,设计并构筑在多功能的纳米界面。对重要科学发现点1、2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间代表性论文1-4, 6-8。

王丽华,排名4;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系统研究了生物分子与金纳米粒子和石墨烯等无机材料界面的相互作用;参与发展了基于生物分子构象变化的生物传感新策略。对重要科学发现点1,3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见代表性论文1-3, 6-8。

李迪,排名5;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在石墨烯和金纳米粒子界面上实现了多种生物分子的组装和检测。对重要科学发现点2,3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见代表性论文4, 5。

7.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本项目的5位完成人围绕项目的主题开展了密切合作。樊春海和李根喜的合作成果见代表性论文7, 8;樊春海和宋世平的合作成果见代表性论文1-4, 6-8;樊春海和王丽华的合作成果见代表性论文1-3, 6-8;樊春海和李迪的合作成果见代表性论文4, 5。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折叠 蛋白质折叠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蛋白质折叠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注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遗传信息由DNA 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通常称作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对由DNA到RNA再到多肽链的过程已基本清楚,但是蛋白质的功能不仅依赖于其一级结构而且与空间结构紧密相关;其二,虽然蛋白质中一定的氨基酸顺序决定了其特定的空间结构的假说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怎样由一定的氨基酸排列的多肽链生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的问题仍未解决。只有透彻地了解了多肽链是如何通过自身内在的信息及与周围环境(包括与各种蛋白质因子)的相互作用才能最终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是近年来生物技术发展的产物和先导,但人们发现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所获得的多肽链有时并不能自身卷曲成有一定空间结构和完整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其原因在于在多肽链的折叠上出了问题。因此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物的翻译后加工的角度也要求人们了解蛋白质折叠的机理。 一、蛋白质复杂的三级结构信息贮存于氨基酸序列中 关于氨基酸序列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关系研究最早的工作是由C.Anfinsen (1960)关于核糖核酸酶的研究工作。他研究了核糖核酸酶的去折叠和重折叠过程。该酶是由124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有四对二硫键,其组合有 105{[(2×4)!/24×4!]=105}种的可能方式。当用还原剂如b-巯基乙醇 (HOCH2-CH2-SH)作用时,二硫键被部分还原。继续加大b-巯基乙醇的量,二硫键可全部被还原。用8 M 的脲加b-巯基乙醇处理多肽链,分子内四对二硫键可全部被还原,肽链伸展为无规卷曲,酶活性完全丧失。但如果将脲和b-巯基乙醇透析掉并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多肽链可又重新折叠为一个具有特定的三维结构和催化活性的酶,它与未经处理的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并可结晶并获得相同的 X-射线衍射图,其吸收光谱也相同。这是一个很好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序列决定其三维结构的例子,即顺序决定构象。Anfinsen因此而获得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 二、关于蛋白质折叠的理论模型 各种实验及理论计算均证明蛋白质的天然构象在热力学上是最稳定的。那么一个具有特定的生物学活性和功能的蛋白质究竟是如何找到这样一种热力学稳定的构象的呢?这至今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以一个由100 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蛋白质来进行讨论和考虑:假设在这100 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蛋白质中每个氨基酸残基有三种不同的构象的话,那么总的构象数将是3100=5×1047 ,如果从一种构象变为另一种构象所需要的时间为10-13秒,那么在上述的构象空间寻求一遍需要5×1047×10-13=5×1034秒=1.6×1027 年!而实际上蛋白质的折叠是在10-1~10 3秒内完成的。由此可见,蛋白质的折叠不是一个对各种可能构象进行随机采样的过程。

关于“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审评一般原则”中几个验证参数的说明

发布日期20050718 栏目生物制品评价>>生物制品质量控制 关于“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审评一般原则”中几个验证参数 标题 的说明 作者常卫红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五部生物制品室常卫红 摘要:本文对《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审评一般原则》中有关验证参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质控分析方法的验证就是根据方法的需要测定该方法的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检测限度、定量限度、耐用性等几个指标中的一个或 几个,所以上述参数的验证是本技术审评一般原则中的核心内容。本文拟就 该部分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1、精密度 由于各种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变异均较大,所以精密度往往不太理想。 对于一些新建立的活性测定方法而言,测定结果不稳定、难以进行定量及无 法准确标示等问题已成为质控中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审评一 般原则拟强调,作为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水平的生物活性指标,需采用定量的 测定方法,并尽可能减少方法的变异。参照国外的有关标准,对各种测定方 法,提出了一般的可接受标准。 经课题研究组讨论认为,本原则中所提出的可接受标准,一般情况下均可以做到。对于个别难以做到的,可结合制品特性及其临床效应等进行综合 评估,如基本不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也可考虑适当放宽。 鉴于生物学测定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原则的正文中未对精密度测

定的重复次数作明确要求。从理论上考虑,测定次数主要取决于方法学的误差,变异大的方法应增加测定次数;从可操作性角度考虑,对于复杂、成本高及周期长的方法,重复次数太多,试验难度将很大。所以关于验证次数的设计,需综合考虑,应以基本达到验证的目的为准则。验证设计方案中的重复次数供参考。 2、线性 线性关系一般是指检测结果与样品含量的直线相关性,而且一般情况下线性关系是定量测定的基础,所以应尽可能摸索出存在较好线性关系的测定方法并进行线性验证。但对于某些生物活性测定方法而言,其线性范围较小(如细胞测定中呈S曲线),这时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应更合理。鉴于目前曲线拟合的方法在生物活性测定中被广泛采用,所以本原则中的线性验证亦包括了有关曲线拟合的内容。 3、专属性和准确性 专属性和准确性不是每个生物学测定方法都需要测定的参数,但同样重要,只是对于不同品种的不同方法应有不同的考虑,所以对于这两个参数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并列举了一些具体情况,提请研制单位在建立方法和进行方法验证过程中能有所考虑。 4、耐用性 由于生物学测定结果对分析条件往往比较敏感,所以方法的耐用性验证是非常重要的。为保证测定结果稳定,研究者应对此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但是考虑到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现状,在此项研究工作的起步阶段,为不致使验证工作量过大,暂提出:根据具体情况,可针对一个或几个关键的参数进行验证。今后将视国内相关研究的进展,逐步提高此项验证要求。 5、检测限度和定量限度 这两项是杂质检查中需测定的参数。根据目前国内的实际状况,部分生物制品尚未建立杂质检查项目,但是对于已建立的杂质检测方法,应参照本原则进行验证。 对于生物活性测定而言,精密度、线性和范围是非常重要的验证参数,所以本原则不但提出了一般性的验证要求,而且附上了推荐的验证设计方案(参照WHO的建议),供研制单位参考。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分析方法的验证工作最终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可控,以此为目的,各种质控分析方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在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题库完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题库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编制 2004年7月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下面的哪一种情况?( ) A、氨基酸种类的数量 B、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 C、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D、多肽链的形态和大小 E、氨基酸的连接方式 2.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多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骨架链原子的空间排布 3、学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理论后,我们认识到错误概念是()。 A、蛋白质变性是肽键断裂所致 B、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 C、肽键的键长较单键短,但较双键长 D、四级结构蛋白质必定由二条或二条以上多肽链组成 E、蛋白质活性不仅取决于其一级结构,还依赖于高级结构的正确 4、通过“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认为错误的概念是()。 A、氢键是维系多肽链β-折叠的主要化学键 B、DNA分子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维系其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碱基堆积力 C、蛋白质变性后可以恢复,但DNA变性后则不能恢复 D、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三者组成GSH E、蛋白质亚基具有三级结构,而tRNA三级结构呈倒L形 5、“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一章学习,告之我们以下概念不对的是()。 A、氢键不仅是维系β-折叠的作用力,也是稳定β-转角结构的化学键 B、活性蛋白质均具有四级结构 C、α-螺旋的每一圈包含3.6个氨基酸残基 D、亚基独立存在时,不呈现生物学活性的 E、肽键是不可以自由旋转的 6、关于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的下列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蛋白质的一种二级结构 B、呈右手螺旋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 术 审评一般原则 药品审评中心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

目录 一、概述 (2) 二、生物学测定常用方法 (3) 三、方法的来源(种类) (4) 四、分析方法 (5) 五、分析方法的验证 (7) (一)专属性 (二)准确性 (三)精密度 (四)线性 (五)范围 (六)耐用性 (七)检测限度 (八)定量限度

六、综合分析 (13) 七、名词解释 (13) 八、参考文献 (14) 九、附录(推荐的验证方案) (15) 十、起草说明 (16) 十一、著者 (21) 一、概述 质控分析方法验证就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可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只有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才能用于控制产品质量,因此方法验证是制定质量标准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原液或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生物活性测定。其它质控方法,如必要时也应加以验证。 生物制品质控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

法。生物制品的理化分析方法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可参照《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同时需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本技术审评一般原则主要针对生物学测定方法的验证进行讨论。生物学测定方法可广泛用于各种检测目的,包括鉴别、生物活性和杂质检测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物活性(或效价、效力)测定。 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生物学测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一般要使用动物、细胞或生物分子,因此对于生物学测定的判断标准可适当灵活掌握,但是对于定量测定方法应尽可能减少方法的变异,验证的结果仍应能证明该方法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应以能够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为基本标准。如未经必要的质控分析方法验证或由拟定质控分析方法构成的制造及检定规程难以控制产品质量,则对于所申报品种的质量可控性将无法评价。本文在某些关键参数上提出一些原则性的建议或要求,拟作为技术审评的一般原则,同时也可供申报单位在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时参考。 生物制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质控分析方法也会各有特色,所以本技术审评一般原则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生物制品。这里只提出一些基本的原则,具体的验证方案可根据这些原则制定。如进行的相关研究工作与本原则(不包括推荐的验证设计方案)不符,应提供相应的理由和依据。 生物制品质控分析方法的验证工作应起始于研发工作之初,并贯穿于研发过程(包括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始终。

分子生物学地研究及发展

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及发展 摘要:本文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研究领域等作了简单介绍,阐述了分子生物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药学专业着重讨论了其在药学及中药开发发面的应用,并进一步对分子生物学未来的研究技术、方向和前景做了展望。 一前言 生物以能够复制自己而区别于非生物。生命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进行“自我更新”。进行“自我更新”体现了一种最高级和最复杂的运动状态。这种运动就是生物机体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以更新本身的物质组成,而山现生长、繁殖,在这样的过程中保证了将自身的特征传给历代;同时也不断地向环境输送一些物质和释放能量。在生物机体的组成物质中,防水分外,有各种无机盐类和各种有机化合物。其中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在进行自我更新运动中,以其功能的重要性占第一位。为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问题,产生了分子生物学这一学科[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2]。 分子生物学的最终目标是远大的,从产生基本细胞行为类型的各种分子的角度,来理解这五类行为类型:生长、分裂、分化、运动和相互作用。即分子生物学力图完整地描述细胞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联系,从而理解细胞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3]。 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促使人们对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的认识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在农业、畜牧、林业、微生物学等领域发展十分迅速,如转基因动植物等。在医学领域,为医学诊断、治疗及新的疫苗、新药物研制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医学科学中原有的学科发生分化组合,医学分子生物学等新的学科分支不断产生,使医学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不认识到这一点就很难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二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4-7]:

(高考生物)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氨基酸和蛋白质 一、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 1、非极性氨基酸 包括: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 2、极性氨基酸 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 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其中:属于芳香族氨基酸的是: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属于亚氨基酸的是:脯氨酸 含硫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蛋氨酸 注意:在识记时可以只记第一个字,如碱性氨基酸包括:赖精组 二、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氨基酸分子中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能与酸或碱类物质结合成盐,故它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氨基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芳香族氨基酸在280nm波长附近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由于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残基数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通过对280nm波长的紫外吸光度的测量可对蛋白质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3、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的氨基与茚三酮水合物反应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波长处。由于此吸收峰值的大小与氨基酸释放出的氨量成正比,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三、肽 两分子氨基酸可借一分子所含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所带的羧基脱去1分子水缩合成最简单的二肽。二肽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继续借脱水作用缩合连成多肽。10个以内氨基酸连接而成多肽称为寡肽;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称为多肽;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归为蛋白质。 多肽连中的自由氨基末端称为N端,自由羧基末端称为C端,命名从N端指向C端。 人体内存在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重要的有: 谷胱甘肽(GSH):是由谷、半胱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半胱氨酸的巯基是该化合物的主要功能基团。GSH的巯基具有还原性,可作为体内重要的还原剂保护体内蛋白质或酶分子中巯基免被氧化,使蛋白质或酶处于活性状态。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主要化学键:肽键,有些蛋白质还包含二硫键。 2、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包括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一般原则

【S】GPH1-1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 审评一般原则 药品审评中心 2005年12月

目 录 一、概述 (2) 二、生物学测定常用方法 (3) 三、方法的来源(种类) (4) 四、分析方法 (5) 五、分析方法的验证 (7) (一)专属性 (二)准确性 (三)精密度 (四)线性 (五)范围 (六)耐用性 (七)检测限度 (八)定量限度 六、综合分析 (13) 七、名词解释 (13) 八、参考文献 (14) 九、附录(推荐的验证方案) (15) 十、起草说明 (16) 十一、著者 (21)

一、概述 质控分析方法验证就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可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只有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才能用于控制产品质量,因此方法验证是制定质量标准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原液或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生物活性测定。其它质控方法,如必要时也应加以验证。 生物制品质控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生物制品的理化分析方法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可参照《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同时需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本技术审评一般原则主要针对生物学测定方法的验证进行讨论。生物学测定方法可广泛用于各种检测目的,包括鉴别、生物活性和杂质检测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物活性(或效价、效力)测定。 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生物学测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一般要使用动物、细胞或生物分子,因此对于生物学测定的判断标准可适当灵活掌握,但是对于定量测定方法应尽可能减少方法的变异,验证的结果仍应能证明该方法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应以能够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为基本标准。如未经必要的质控分析方法验证或由拟定质控分析方法构成的制造及检定规程难以控制产品质量,则对于所申报品种的质量可控性将无法评价。本文在某些关键参数上提出一

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 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一、前言 稳定性研究是贯穿于整个药品研发阶段和支持药品上市及上市后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产品有效期设定的依据,可以用于对产品生产工艺、制剂处方、包装材料选择合理性的判断,同时也是产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础。为规范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本技术指导原则适用于生物制品的原液、成品或中间产物等的稳定性研究设计、结果的分析等。对于一些特殊品种,如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类产品等,还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开展相应的研究。 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与评价应当遵循本指导原则,并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 二、研究内容 开展稳定性研究之前,需建立稳定性研究的整体计划或方案,包括研究样品、研究条件、研究项目、研究时间、运输研究、研究结果分析等方面。 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一般包括实际贮存条件下的实时

稳定性研究(长期稳定性研究)、加速稳定性研究和强制条件试验研究。长期稳定性研究可以作为设定产品保存条件和有效期的主要依据。加速和强制条件试验可以用于了解产品在短期偏离保存条件和极端情况下产品的稳定性情况,为有效期和保存条件的确定提供支持性数据。 稳定性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检测方法应经过验证,检测过程需合理设计,应尽量避免人员、方法或时间等因素引入的试验误差。长期稳定性研究采用方法应与产品放行检测用方法相一致;中间产物或原液及成品加速、强制条件试验检测用方法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样品的特点采用合理、敏感的方法。 稳定性研究设计时还应考虑各个环节样品贮存的累积保存时间对最终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一)样品 研究样品通常包括原液、成品及产品自带的稀释液或重悬液,对因不能连续操作而需保存一定时间的中间产物也应进行相应的稳定性研究。 稳定性研究的样品批次数量应至少为三批。各个阶段稳定性研究样品的生产工艺与质量应一致(即具有代表性),批量应至少满足稳定性研究的需要。研究用成品应来自不同批次原液。成品稳定性研究应采用与实际贮存相同的包装容器与密闭系统;原液或中间产物稳定性研究可以采用与实际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姓名:韩江微学号:08841015 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间题, 是辩证思维的重要命题之一。而分子生物学正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各种结构—化学结构、几何空间结构及分子内部各基因相互作用的本质与其宏观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生物学活性间相互联系的科学。经典的化学结构理论指出物质的内部结构完全决定了它的典型化学反应性能, 同时也决定了许多其它方面的性能反过来, 通过这些典型化学性能的研究, 原则上也能定出化学结构, 甚至主体结构的一些轮廓蛋白质分子是由20种氨基酸构成的, 但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能有很大的差别, 蛋白质分子具有运输、保护、运动、催化等生命物质的功能。比如, 血红蛋白是机体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蛋白, 组成皮肤的胶原蛋白, 具有保护作用。肌肉的运动是靠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滑动来实现,肌体中成千上万种的生理生化反应是靠一种特殊的蛋白质—酶来催化等, 而氨基酸分子则没有这些功能, 这说明当分子与分子以某种分工结合时, 就会表现出原有的分子不曾有的崭新性质和功能, 绝不是它的组成成份简单的加和。再如, 核酸是由四种核昔酸构成, 核苷酸是小分子物质, 并不表现出任何生命物质的特征, 一且这些小分子结合成核酸分子, 其性质就出现了从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飞跃。 氨基酸和蛋白质、核昔酸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不同, 是由组成大分子的小分子的数量、连接方式及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蛋白质分子中, 由于个别氨基酸的改变或排列顺序的差异, 就可影响其肽链的折叠, 从而影响其生物功能。DNA分子中,若有一个核苷酸发生改变, 或增、减一个核苷酸, 就可引起基因突变, 使生物的某些特性或性状发生改变例如, 镰刀型贫血病,是由于病人血红素分子β-链的第六位谷氨酸被撷氨酸代替所引起的, 这种氨基酸的改变归根到底是由于编码这种蛋白质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结果使患者的红血球在氧气缺乏时呈镰刀状, 易胀破发生溶血, 运氧机能降低, 引起头昏、胸闷等贫血症状。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有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 象蛋白质在完成其生物功能时一般是以立体构象存在的,若加上某些变性因子, 使其立体结构变成线型的平面结构, 则生物功能就完全丧失。如蛋白质在溶液中若温度上升到60℃以上, 生物活性便逐渐丧失, 直至完全丧失。在蛋白质分子构象研究中发现, 具备三级结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试大纲及要紧参考教材 一、考试内容 1.蛋白质化学 考试内容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形式)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一样步骤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考试要求 ●了解氨基酸、肽的分类 ●把握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目前关于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新方 法和新思路专门多,而教科书和教学中涉及的可能不够广泛,建议只让 学生了解即可) ●明白得氨基酸的通式与结构 ●明白得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四级结构的概念及亚基 ●把握肽键的特点 ●把握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把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核酸化学 考试内容 ●核酸的差不多化学组成及分类 ●核苷酸的结构 ●DNA和RNA一级结构的概念和二级结构要特点;DNA的三级结构 ●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核酸的要紧理化特性 ●核酸的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全面了解核酸的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把握核酸的性质

●全面了解核苷酸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把握核苷酸的性质 ●把握DNA的二级结构模型和核酸杂交技术 ●了解microRNA的序列和结构特点(近年来针对非编码RNA的研究越来越 深入,建议增加相关考核) 3. 糖类结构与功能 考试内容 ●糖的要紧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 ●糖聚合物及其代表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糖链和糖蛋白的生物活性 考试要求 ●把握糖的概念及其分类 ●把握糖类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功用 ●明白得旋光异构 ●把握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把握糖的鉴定原理 4. 脂质与生物膜 考试内容 ●生物体内脂质的分类,其代表脂及各自特点 ●甘油脂、磷脂以及脂肪酸特性。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结构与性质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 考试要求 ●了解脂质的类不、功能 ●熟悉重要脂肪酸、重要磷脂的结构 ●把握甘油脂、磷脂的通式以及脂肪酸的特性 ●把握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结构与性质 5. 酶学 考试内容 ●酶的作用特点 ●酶的作用机理 ●阻碍酶促反应的因素(米氏方程的推导) ●酶的提纯与活力鉴定的差不多方法 ●熟悉酶的国际分类和命名 ●了解抗体酶、核酶和固定化酶的差不多概念和应用

生物制品的发展

我国生物制品发展 摘要:首先陈述了我国生物制品的历史与发展并在客观分析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加强宏观管理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两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兽用生物制品; 发展状况; 疫苗;简史; 生物制品是生物工程中具有免疫特性的一种药品,它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与疾病作斗争的产品。欲溯其源尚无法真切描述,只能从1912年至近期的历史简要叙之,故称简史。 据公元203年(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有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凑,其气必虚”,这是对免疫的最早描述。“免疫”一词首见于明朝的“免疫内方”意思是免除传染,“明朝种痘新法”即有“熟苗”的记载,用来防御天花病,2500年前我国古藉的“左传”就记载了狂犬病,并研究了它的治疗方法。“牛疫即牛瘟病”的流行曾记载于后汉永平十八年,《五行记》上。三百年前藏族同胞采用牛瘟弱毒(即自然感染黄羊含牛瘟病毒的血液作毒种),灌服牛只预防牛瘟病,算是古老的兽医减毒疫苗。而正式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办的兽用疫苗制造所是1930年,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王汝川教授首创的【1】。 建国以来我国兽医生物制品取得了长足发展,研制了一些世界领先的兽医生物制品,对疫病防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如牛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牛肺疫兔化弱毒疫苗,消灭了我国的牛瘟和牛肺疫。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欧共体认为中国C株弱毒苗(猪瘟兔化弱毒株苗)控制和消灭欧洲国家的猪瘟作出了卓越贡献。我国首创的马传贫弱毒疫苗1983年在国际马传贫学术会议上得到高度的评价。我国研制的猪2号(S2)布氏杆菌苗和羊5号(M5)布氏杆菌苗免疫力均优于国外的19号布氏杆菌苗,安全性优于国外羊用的Reul号菌苗。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羊痘细胞苗制品均达到先进水平。我国在诊断液和菌株的选育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就,如牛鼻气管炎抗原、牛黏膜病抗原、副结核菌素诊断液等品。我国也进行了大量弱毒菌种、毒株的培育和筛选,如中国C株弱毒株(猪瘟兔化弱毒株)、马传贫弱毒疫苗株等都是我国自己选育的优秀毒株。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独立的兽医生物制品产、供、销监督检测体系,1966年农业部颁发了《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据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2001年),我国兽医生物制品共有188种,其中灭活疫苗56种,活疫苗 57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习题与答案

第0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分子生物学 2.单克隆抗体 二、填空 1.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 三、是非题 1、20世纪60年代,Nirenberg建立了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研究结果发现poly(U)指导了多聚苯丙氨酸的合成,poly(G)指导甘氨酸的合成。(×) 四、简答题 1. 分子生物学的概念是什么? 2. 你对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和包括的研究范围是怎么理解的? 3. 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有哪些方面? 4.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如何? 5.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的社会意义和科学意义是什么? 6.简述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中的三大理论发现和三大技术发明。 7. 简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8. 二十一世纪生物学的新热点及领域是什么? 9.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20世纪后叶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起了革命性的变化。试阐述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三大基本原则,三大支撑学科和研究的三大主要领域?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门学科,而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指基因和蛋白质两大类;分子生物学以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的多种生命现象进行研究。

2.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抗体。 二、填空 1.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重组技术 三、是非题 四、简答题 1. 分子生物学的概念是什么? 答案: 有人把它定义得很广:从分子的形式来研究生物现象的学科。但是这个定义使分子生物学难以和生物化学区分开来。另一个定义要严格一些,因此更加有用:从分子水平来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从分子角度来解释基因的结构和活性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2. 你对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和包括的研究范围是怎么理解的?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狭义:偏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所谓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本质主要是指对遗传、生殖、生长和发育等生命基本特征的分子机理的阐明,从而为利用和改造生物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的手段。这里的分子水平指的是那些携带遗传信息的核酸和在遗传信息传递及细胞内、细胞间通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均具有较大的分子量,由简单的小分子核苷酸或氨基酸排列组合以蕴藏各种信息,并且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形成精确的相互作用系统,由此构成生物的多样化和生物个体精确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控制系统。阐明这些复杂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任务。 3. 分子生物学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研究内容:A.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由于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分子遗传学(moleculargenetics)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由于50年代以来

61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1.蛋白质化学 考试内容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 形式)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一般步骤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考试要求 了解氨基酸、肽的分类 掌握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目前关于蛋白质一 级结构测定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很多,而教科书和教学 中涉及的可能不够广泛,建议只让学生了解即可) 理解氨基酸的通式与结构 理解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四级结构 的概念及亚基 GAGGAGAGGAFFFFAFAF

掌握肽键的特点 掌握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核酸化学 考试内容 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及分类 核苷酸的结构 DNA和RNA一级结构的概念和二级结构要特点;DNA的三 级结构 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核酸的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全面了解核酸的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酸 的性质 GAGGAGAGGAFFFFAFAF

全面了解核苷酸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苷 酸的性质 掌握DNA的二级结构模型和核酸杂交技术 了解microRNA的序列和结构特点(近年来针对非编码 RNA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建议增加相关考核) 3. 糖类结构与功能 考试内容 糖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 糖聚合物及其代表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糖链和糖蛋白的生物活性 考试要求 掌握糖的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糖类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功用 理解旋光异构 掌握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糖的鉴定原理 4. 脂质与生物膜 考试内容 生物体内脂质的分类,其代表脂及各自特点 甘油脂、磷脂以及脂肪酸特性。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结 构与性质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 GAGGAGAGGAFFFFAFAF

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内容及结构确证内容

生物技术药物的质控体系—质量标准研究内容检定方法、质控标准 ?理化性质:外观(形状、颜色、气味)、pH ?均一性:纯度、浓度 ?鉴别 ?结构确证 ?效价:生物学活性、免疫学活性 ?残余杂质:产品、工艺、环境相关的杂质 ?起草、制定《制造与检定规程》 ?研究建立国家标准品或参考品 重组蛋白质药物质量标准研究 ?效价:生物学活性与比活性 ?蛋白质纯度 ?蛋白质含量 ?理化性质鉴定(部分非常规) ?残余杂质 ?安全性及其它项目 一生物学活性及比活性测定 (一) 检测意义 获取准确的效价信息,保证产品有效 效价:有效性指标,反映药品效力 生物学活性才能真实反映生物技术药效价 原因:生物制品分子大、结构复杂、不稳定,使得重量与效价不一致生物制品技术药:~单位(U、AU、IU) (二)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分类 1、动物基础的活性测定 离体动物器官法:脑利钠肽的兔主动脉 体内测定法:EPO的小鼠网织红细胞 2、细胞基础的活性测定 ?促细胞生长法:大多数细胞因子类 ?抑制细胞生长法:细胞毒素、血管抑制剂 ?间接保护细胞法:IFN保护WISH 3、酶学基础的活性测定:重组酶类 4、受体-配体、抗原-抗体结合基础的活性测定: 抗原决定簇与活性中心常不一致 (三)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选择 1、细胞培养法>离体器官法>体内法

2、细胞染色标记方法:MTT >3H-Thymidine >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凋亡) 3、定量法>半定量法>定性法 4、生物学活性不一定与临床药效类型一致 工艺稳定、测生物活性特别复杂时,可替代。如rh-GH用HPLC (四)生物学活性测定(见药典附录ⅩC) 1、样品:原液、成品 2、方法:如上述(好好研究????) 3、标准: 不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规定标准 测定方法规定标准 动物基础的活性测定70%-130%标示量 细胞基础的活性测定80%-120%标示量 酶学基础的活性测定85%-115%标示量 结合反应的活性测定85%-115%标示量 (五)蛋白质药物的比活性(见分生实验册77页)??? 1、样品:原液 2、定义与计算: 比活性:单位重量蛋白的活性单位数(IU/mg) 3、标准:不小于。。。IU/mg 4、意义: 1)真实反映有活性的蛋白质所占的比例 厂家间、表达系统间、批间比较 2)便于配制成品 二蛋白质纯度检查 ?样品:原液 ?方法:必须采用二种方法测定 非还原SDS-PAGE法 HPLC法 ?标准:纯度均须达到95%或98%以上 非还原SDS-PAGE法测定纯度(见药典附录ⅣC) ?SDS-PAGE:据分子大小分离 ?样品处理:样品不加β-ME或DTT 二硫键未打开,反映单体、二聚体或多聚体情况 ?染色方法与上样量 银染: 5ug(检测限为1-10ng) 考马斯亮蓝R-250:10ug(检测限为0.1ug) ?定量方法:凝胶扫描 ?标准:无明显杂带,纯度≧95%或98% HPLC法测纯度???(见药典附录ⅢB)

FDA药品及生物制品的分析方法和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草案2014中文

FDA药品及生物制品的分析方法和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草案 前言 本指导原则草案,定稿后,将代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目前关于这个话题目前的想法。它不会创造或赋予或任何人的任何权利,不约束FDA 或公众。您可以使用另一种方法,如果该方法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如果你想讨论一个替代方法,请与FDA工作人员负责实施本指南。如果你不能确定适当的FDA 工作人员,请拨打本指南的标题页上所列的电话号码。 介绍: 该修订指南草案将取代行业2000 年的指导分析方法和方法验证草案,并最终确定后,也将取代1987 年美国FDA 行业指南《提交的样品和分析数据的方法验证》。该草案提供了有关申请人如何提交分析程序和方法验证数据来支持说明原料药和制剂具有强度、质量、纯度和效用的文件。它会帮你收集信息和现有数据来支持你的分析方法。该指导原则适用于原料药和制剂产品涵盖新药申请(NDA),简化新药申请(仿制药),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以及这些申请的补充申请。在这个修订草案指导原则也适用于原料药和制剂产品涵盖二类药物主文件(DMFs)。 该修订指南草案补充了国际协调会议(ICH)Q2(R1)指导原则《分析程序的验证:开发和验证的分析方法Q2(R1)和方法的文本。 该修订指南草案不涉及研究性新药申请(IND)方法验证,但研究者在准备研究性新药申请时应考虑该指导原则中的建议。研究性新药申请需要在研究的每个阶段有足够的信息,以确保正确鉴别性,质量,纯度,强度和/或效力。对分析方法和方法验证的信息量将随研究中不同阶段而变化。有关分析程序和需提交的阶段方法验证资料方面的指导意见的研究中,申请者可以参考FDA 的指导原则《Ⅰ期研究药物的IND 的内容和格式,包括性状、疗效和生物技术衍生产品》。 一般考虑在第三阶段的研究进行之前,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验证(例如,生物测定)是在FDA 行业指导原则《人类药物和生物制剂、化学、制造、控制信息会议》。 该修订指南草案不涉及生物和免疫化学检测的表征和许多原料药和制剂产 品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验证的建议。例如,一些基于动物模型的生物测定,并且免疫原性评估或其它免疫测定具有独特的特征,应开发和验证过程中予以考虑。 此外,需要对现有的分析方法再验证时可能需要在制造过程中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变化予以考虑。有关适当的验证方法的分析程序或者提交本指南中未提及的信息的问题,您应该向用FDA 产品质量评审人员咨询。 如果您选择了与本指导草案中不同的方式,我们建议您在提交申请前与相应的FDA 产品质量评审人员讨论。 FDA 的指南文件,包括本指导原则,不具有法律强制性的责任。相反,指南描述的是FDA 对某个主题目前的想法,并应仅作为建议,除非有明确的法律或法规要求的引用。使用“应该”这个词在FDA 指南意味着什么建议或推荐,但不是必需的。 II. BACKGROUND背景 每个NDA 和ANDA 都必需包括必要的分析程序,以确保原料药和制剂的鉴别,强度,质量,纯度和效果.每个BLA 必须包括完整的制造方法描述,包括能够确保产品身份、质量、安全、纯度和有效的分析程序。数据必须能够用于建立满足精度和可靠性标准的分析方法并适合与拟定目的.对于BLAs 及补充补充,分析方法和方法验证是许可证申请或补充申请必须提交的一部分,并通过美国FDA质量评审小组进行评估。 分析方法和验证资料应当按照ICH M2 eCTD 的相应部分提交。 当一个分析程序作为NDA,ANDA 或者BLA 的一部分被批准时,它就变成了FDA 获批药品

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一、前言 对药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生物活性/效价为反映生物制品有效性的关键质量属性,对相应的测定方法进行规范的验证是保障其适用性的前提。本指导原则从验证方案的制定、各验证指标的具体验证策略、验证结果的记录和方法的监控及再验证的角度阐述了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相关的要求,旨在对新建的或拟修订的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所开展的验证工作进行规范与指导。本指导原则中的生物活性/效价测定主要是指相对效价测定,该法系将供试品的生物反应与已知标准品产生的反应相比较,从而定量测定供试品相对于标准品的效价。 二、方法验证的基本要素 1.验证方案 方法验证需根据验证方案来完成。验证方案不仅应包括验证设计、验证指标、合理的可接受标准和数据分析计划,还应涵盖不符合可接受标准时可采取的措施等。 1.1验证设计 验证设计主要涉及样品的选择、实验变异来源的考量及试验重复策略等。应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验证试验,并在验证方案中注明所需样品的类型及数量。实验变异的来源主要包括样品的制备、试验内和试验间的影响因素。试验内变异可能受方法开发阶段所确定的实验条件(温度、pH、孵育时间等)、实验设计(动物数量、稀释度组数、每个稀释组的重复数、稀释度间隔等)、试验过程、系统适用性和样品适用性要求、统计分析等因素的影响。而试验间变异主要受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试验时间、不同仪器设备和试剂批次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一个设计良好的验证方案应综合考量试验内和试验间变异的来源。此外,每轮验证试验中标准品和供试品均应独立制备。验证中使用的重复策略应尽量反映影响效价测定结果的实验因素。 1.2验证指标与可接受标准 由于相对效价测定方法各具特点,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因此需视具体方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1.蛋白质化学 考试内容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形式)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一般步骤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考试要求 了解氨基酸、肽的分类 掌握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 理解氨基酸的通式与结构 理解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四级结构的概念及亚基 掌握肽键的特点 掌握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核酸化学 考试内容 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及分类 核苷酸的结构 DNA和RNA一级结构的概念和二级结构要特点;DNA的三级结构 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核酸的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全面了解核酸的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酸的性质 全面了解核苷酸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苷酸的性质 掌握DNA的二级结构模型和核酸杂交技术 3. 糖类结构与功能

考试内容 糖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 糖聚合物及其代表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糖链和糖蛋白的生物活性 考试要求 掌握糖的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糖类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功用 理解旋光异构 掌握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糖的鉴定原理 4. 脂质与生物膜 考试内容 生物体内脂质的分类,其代表脂及各自特点 甘油脂、磷脂以及脂肪酸特性。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结构与性质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 考试要求 了解脂质的类别、功能 熟悉重要脂肪酸、重要磷脂的结构 掌握甘油脂、磷脂的通式以及脂肪酸的特性 掌握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结构与性质 5. 酶学 考试内容 酶的作用特点 酶的作用机理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米氏方程的推导) 酶的提纯与活力鉴定的基本方法 熟悉酶的国际分类和命名 了解抗体酶、核酶和固定化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酶的概念 掌握酶活性调节的因素、酶的作用机制 了解酶的分离提纯基本方法 熟悉酶的国际分类(第一、二级分类) 了解特殊酶,如溶菌酶、丝氨酸蛋白酶催化反应机制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DNA、RNA及蛋白质操作技术 1、哪些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实验推动了DNA重组技术的生产和发展? 三大成就:a、在20世纪4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即基因的分子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解决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b、50年代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制,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世代交替问题;c、50年代末至60年代,相继提出了“中心法则”和操纵子学说,成功的破译了遗传密码,阐明了遗传信息的流动与表达机制。 2、如何理解PCR扩增的原理和过程?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是体外高效复制DNA的技术,该技术几乎贯穿于现在分子生物学的各个领域。PCR体系由模板,特异性引物,高温聚合酶,脱氧核糖核酸几部分组成。反应过程分模板高温变性(Denaturation),引物与模板低温退火(Annealing),引物在高温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Extention),在一定的条件下,退火和延伸可以合二为一。 3、简述定量PCR的原理和过程。 原理:1;在含有插入性染料或特异性探针的体系中扩增目标序列. 2 光学系统激发并检测报告荧光 3 报告荧光的强度与所扩增DNA的量呈比例关系 反应过程分模板高温变性(Denaturation),引物与模板低温退火(Annealing),引物在高温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Extention),在一定的条件下,退火和延伸可以合二为一。 4、基因组DNA文库和cDNA文库在构建原理和用途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基因组DNA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得的基因是完整的,cDNA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部分基因,cDNA本质就是外显子,基因组文库大,其中基因含有启动子和内含子,cDNA文库小,没有内含子和启动子 5、基因克隆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简述各种方法的原理和用途。 6、在基因操作实践中有哪些检测核酸和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电泳,核酸通过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通过SDS-PAGE 7、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什么?主要有哪些技术和方法? 8、SNP作为第三代遗传标记的优点是什么? 9、基因分型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其原理。 10、已知一个cDNA3'端的部分序列,请设计实验流程得到该基因的全长cDN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