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方案

新绛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五月

前言 0

第一章规划调整背景 (2)

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4)

三、现行规划实施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6)

五、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14)

第二章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15)

一、指导思想 (15)

二、规划调整的原则 (15)

三、规划调整的依据 (17)

第三章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 (20)

一、规划目标的调整 (20)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1)

三、土地利用优化布局 (24)

四、中心城区与开发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安排 (32)

五、建设用地管制与土地用途分区调整及管制规则 (36)

第四章“三线”划定 (44)

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44)

二、生态保护红线 (44)

三、城市开发边界划定 (45)

第五章乡(镇)规划土地利用调控 (46)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2)

一、加强整体控制 (52)

二、完善机制制度 (52)

附表1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指标调整情况表 (55)

附表2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土地利用面积及结构调整情况表 (56)

附表3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有关耕地保有量调整情况表 (56)

附表4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基本农田面积调整情况表 (58)

附表5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林地、园地面积调整情况表 (59)

附表6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分解表.60 附表7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调整情况表 (61)

附表8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有关土地整治(含挂钩类复垦)计划安排分解表. (62)

附表9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空间管制区和土地用途区面积表 (63)

附表10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中心城区和各类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安排情况表. (64)

附表11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生态保护区(红线划定范围) (65)

分布情况一览表. (65)

附表12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安排情况表66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称《规划》)于2012年6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运城市盐湖区等十三个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晋政函〔2012〕81号)批准后实施。《规划》实施以来,有效地加强了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严格实行用途管制,切实保护了耕地和基本农田,有力的保障了重点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用地,促进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成效。

随着新绛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按照本县确定的“引领新的发展实践和落实新的战略任务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以及“十三五”发展战略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把新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努力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全力打造人文新绛、绿色新绛、和谐新绛、扎实做好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文化旅游、商贸旅游和县域城镇化五篇文章,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好促进和保障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以运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下达的主要用地指标/目标为控制指导并紧密结合本县实际,在开展规划实施评估

工作的基础上,特编制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是在科学评价2006-2015年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新绛县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阐明新绛县规划期内的土地利用战略、总体目标;制定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管制规则,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方案》的规划基期年和规划目标年仍分别为2005年和2020年(即与原规划相同,保持不变),并以2015年为规划调整基期年,着重反映2016-2020年的调整及其结果情况,范围为本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

第一章规划调整背景

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资源概况

1、地理位置

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运城市北部,地处临汾盆地南缘、汾河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111°26′,北纬35°27′—35°48′。毗邻四县一市:北依吕梁山、西北与乡宁县连接,南靠峨嵋岭、与闻喜县毗连,东与侯马市相接,西与稷山县为邻。县境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41公里,土地总面积为597.18平方公里(59717.86公顷)。县城龙兴镇位于县境中部偏东处,东距侯马市区14公里,南距运城市区84公里。

2、地形地貌

县境北部为吕梁山区,南部为峨眉岭丘陵区,中部为汾河高低阶地构成的冲、湖积平原区。总的地形是南北两侧高,中间低,东部高,西部低。全县一般海拔为400~600米,最高处为县西北的姑射山峰,海拔1438.4米。最低处为万安乡的赵村渡,海拔为381.9米。根据地质构造、地貌特点,岩性及成因类型,全境可分为四大地貌单元。

3、气候

本县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年日照时数为2464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21.6千卡/平方厘米。年积温4800—5000℃,年平均气温12.51℃,无霜期190—198天。年平均降水量500—540毫米。

4、水文

汾河属过境河流。自县境东北南梁村入境,流经龙兴、横桥、古交、万安等6乡(镇)39村,至县西周流村出境。境内长22.5公里,河床宽200米左右。多年平均流量48.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达15.4亿立方米。1958年洪峰流量2450立方米/秒,洪峰高程405.66米。

5、地热资源

新绛县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主要地热点有:

北池地热区,位于阳王镇的北池、董村一带,面积约20平方公里,热储层埋深130~180米,水位埋深80~130米,水温30~82℃,单井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

西马地热区,位于万安镇西马村一带,热储层埋深40~300米,水位埋深10~20米,水温26~45℃,分布面积约60平方公里,单井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

龙兴地热区,分布于龙兴镇西关、段家庄、桥东一带,面积120平方公里,热储层埋深700~800米,水温40~45℃,单井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水压喷水可高出地表5~50米。

6、旅游资源

古城南临汾河,北沿丘陵,据高就低随地势制胜。“绛州三楼”、“绛州大堂”、哥特式“天主教堂”、唐代“宝塔”从西至东,雄居高垣之上,成为古绛州的重要标志。创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的“绛守居园池”,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时间最早的官家园林;创自于唐代的“绛州大堂”,曾是大唐名将张士贵的《帅府堂》;龙兴寺内的“唐代宝塔”,塔顶曾多次

持续数日腾烟,为千年未解之谜。

(二)经济社会概况

全县共辖8个镇、1个乡,即是:龙兴镇、三泉镇、泽掌镇、北张镇、泉掌镇、古交镇、万安镇、阳王镇、横桥乡。

2015年,全县总人口为342546人,其中城镇人口144308人,农村人口198238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42.13%和57.87%。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8.55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17.75亿元、35.21亿元和25.59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4.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46元,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24元,增长7.5%。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15年土地现状数据并经转换为规划地类,2015年,各类土地利用现状情况为:

1、农用地

全县农用地面积为46387.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68%。包括:(1)耕地面积35147.64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5.77%。其中,水田62.20公顷、水浇地27015.21公顷、旱地8070.23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0.18%、76.86%、22.96%。主要分布在龙兴镇、三泉镇、古交镇、横桥乡等乡镇。

(2)园地面积3850.51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30%。其中,果园3336.9公顷,其他园地513.61公顷,分别占园地面积的86.66%、13.34%。

主要分布在万安镇、阳王镇等乡镇。

(3)林地面积3702.3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98%。其中,有林地305.24公顷,灌木林地2457.95公顷、其他林地939.16公顷,分别占林地面积的8.24%、66.39%、25.37%。主要分布在泽掌镇、横桥乡等乡镇。

(4)其他农用地面积3687.2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95%。包括设施农用地341.24公顷、农村道路1465.78公顷、坑塘水面3.91公顷、沟渠127.92公顷、田坎1748.42公顷,分别占其他农用地面积的9.25%、39.75%、0.11%、3.47%、47.42%。主要分布在三泉镇、北张镇、横桥乡等乡镇。

2、建设用地

全县建设用地面积为7961.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33%。包括:(1)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7276.48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1.39%。其中:建制镇用地1177.39公顷,村庄用地5511.35公顷,采矿用地587.74公顷。分别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16.18%、75.74%、8.08%。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122.32平方米(城镇人口为14.43万人)。

(2)交通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617.26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75%,其中,交通运输用地面积462.53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54.73公顷,分别占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的74.93%、25.07%。

(3)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68.2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86%。

3、未利用地

全县未利用地面积为5368.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99%。包括:

(1)水域:面积为403.38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7.51%。包括河流水面130.23公顷、滩涂273.15公顷,分别占水域面积的32.28%、67.72%。

(2)自然保留地:面积为4964.75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92.49%。其中,其他草地为4736.23公顷、裸地228.52公顷,分别占自然保留地面积的95.40%、4.6%。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低

城镇用地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大(截止到2015年底,全县农村居民点5511.35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75.74%)。布局分散、居住环境差,人均用地超标。采矿用地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中部分企业规模偏小、分布过散、容积率低,土地产出效益较差。

2、用地需求量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趋势明显加快,2015年全县城镇人口已达到14.43万人,庞大的城镇人口基数对建设用地需求剧增;再加上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对建设用地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人地矛盾日趋凸显。

三、现行规划实施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规划基本情况及曾调整/修改情况

《规划》于2012年6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运城市盐湖区等十三个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晋

政函〔2012〕81号)批准后实施。

全县的9个乡(镇)的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已于2012年12月经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新绛县龙兴镇等9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运政函〔2012〕77号)批准实施。

规划实施至2015年底,全县先后4次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修改,具体情况如下:

1、2013年11月,新绛县进行了第一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先后对三泉镇、龙兴镇、泉掌镇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三泉镇允许建设区内部调整涉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的建设区与增减挂钩指标安排的建新区的调整,面积均为5.1260公顷,为等面积调整;允许建设区(增减挂钩建新区)与有条件建设区的调整面积均为2.1224公顷,为等面积调整。龙兴镇指标允许建设区内部调整涉及上级下达新增指标与增减挂钩指标安排的建新区的调整,面积均为0.6346公顷,为等面积调整,允许建设区(上级下达新增指标)与有条件建设区的调整面积均为2.7559公顷,为等面积调整;允许建设区(增减挂钩建新区)与有条件建设区调整涉及调整面积15.8645公顷。泉掌镇只涉及允许建设区(上级下达新增指标)与有条件建设区的调整涉及调整面积0.6897公顷。规划调整方案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审核,批复文号为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局部调整新绛县三泉镇等三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复函》(晋国土资函〔2013〕1269号)。

2、2014年9月,新绛县进行了第二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先后对龙兴镇、古交镇、横桥乡、北张镇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

允许建设区(上级下达新增指标)与有条件建设区之间在空间布局调整面积均为10.4442公顷,为等面积调整;允许建设区调整涉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的建设区与增减挂钩指标安排的建新区的调整,面积均为0.1036公顷,为等面积调整;增减挂钩拆旧区调整面积均为43.2057公顷,为等面积调整。规划调整方案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审核,批复文号为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局部调整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晋国土资函〔2014〕979号)。

3、2014年11月,新绛县进行了第三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先后对龙兴镇、三泉镇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其中允许建设区(增减挂钩建新区)与有条件建设区之间在空间布局调整面积均为5.9658公顷,为等面积调整;允许建设区(增减挂钩建新区)与限制建设区的调整面积均为43.8272公顷,为等面积调整;允许建设区内部调整涉及上级下达新增指标与增减挂钩指标安排的建新区的调整,面积均为0.452公顷,为等面积调整;增减挂钩拆旧区调整面积均为3.9558公顷,为等面积调整。规划调整方案通过市国土资源厅审核,批复文号为运城市人民政府《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局部修改新绛县龙兴镇和三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运政函〔2015〕9号)。

4、2014年新绛县国土资源局申请开展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期修改工作。

规划的上述调整/修改,全县的建设用地总规模保持不变,城乡建设用地和城镇工矿分别增加12.88公顷和9.25公顷,规划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亦保持不变,且新增建设占耕地还减少了12.82公顷,相应地也使

规划的耕地保有量增加12.82公顷。

(二)曾调整/修改后的规划主要目标情况

到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为7771.33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7028.45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1815.33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为867.82公顷(其中,上级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424公顷,“挂钩”等指标为443.82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652.36公顷(其中,上级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占用耕地为292.98公顷,“挂钩”等指标占用耕地359.38公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为1108.24公顷(其中,上级下达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626.7公顷,“挂钩等复垦补充耕地面积为481.54公顷),全县耕地保有量目标为34795公顷。通过调整/修改,中心城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比调整前增加10.8公顷,面积为1033.83公顷。

(三)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1、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

到2015年底,全县耕地保有量实际为35148.17公顷(水田62.2公顷、水浇地27015.7公顷、旱地8070.27公顷),比规划目标多2687.34公顷。实有基本农田面积27230.9公顷,多于上级下达保护任务30.9公顷。规划期间应采取强有力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2、建设用地总规模

2015年底,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实际为7955.48公顷,超出规划目标184.15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实际为7270公顷,超出规划目标

241.55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实际为1758.72公顷,与规划目标年相比,尚有56.61公顷剩余;2015年,全县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为685.48公顷,与规划目标年相比,尚有57.4公顷剩余。

4、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及剩余情况

规划到2020年,全县共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67.82公顷以内(占耕地652.36公顷),其中,上级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24公顷,占耕地292.98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443.82公顷,占耕地359.38公顷。

2006-2015年,新绛县已使用上级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68.21公顷(占耕地265.01公顷),使用增减挂钩指标66.43公顷(占耕地57.8公顷)。

截止2015年底,全县规划指标剩余433.18公顷(占耕地329.55公顷),其中上级下达指标剩余55.79公顷(占耕地27.97公顷);增减挂钩指标剩余377.39公顷(占耕地301.58公顷)。

5、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情况

2006-2015年,全县共完成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311.47公顷,年均量31.15公顷,为规划期年均量的42.17%;其中,土地开发补充耕地面积203.96公顷,年均量20.4公顷,为规划期年均量的58.22%;土地整理补充耕地面积73.93公顷,年均量7.39公顷,为规划期年均量的158.24%;土地复垦补充耕地面积33.58公顷,年均3.36公顷,为规划年均量的9.84%。

6、中心城区规划实施情况

截止到2015年底,中心城区已批准建设用地指标192.72公顷(上级下达指标157.72公顷,“挂钩“等指标35.00公顷),剩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47.53公顷(上级下达指标18.58公顷,“挂钩”等指标128.95公顷)。

7、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落实情况

规划期间新绛县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3个,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52.88公顷。

其中,省重点项目4个,分别为大同-运城-西安客运专线铁路(山西段)、黄陵-韩城-侯马铁路(禹门口-侯马新增第二线)、禹门口黄河提水东扩工程、山西丰喜肥业公司新绛分公司硝酸铵钙技改项目,规划新增用地指标61公顷。目前除黄陵-韩城-侯马铁路(禹门口-侯马新增第二线)项目外,其他3个项目已开工,新增占地面积43.64公顷,占规划用地指标的71.54%;市级重点项目6个,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2.95公顷,目前已开工2个,新增占地面积46.31公顷,占规划面积的87.46%;县重点项目43个,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38.83公顷,目前已开工30个,新增占地面积101.05公顷,占规划面积的72.79%。

(四)规划实施的成效

评估表明,现行规划落实了上级规划下达主要用地指标,根据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合理配置了各类用地结构和布局。规划实施以来,全县土地规划的调控作用得到明显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得到保障,对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本农田保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签订保护责任书,把保护基本农田的成效作为政府领导政绩考核的目标之一;积极调整农用地利用结构及粮食作物内部比例;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以及落实耕地“占一补一”的政策等,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得以加强,达到了规划保护目标。

(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益明显提高

随着规划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有力地促进了建设用地内部挖潜和存量的盘活。尽管还存在着一定的违法用地现象,但通过执法查处,总体上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善,土地利用由传统的粗放利用逐步向集约利用转变。

(五)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1、规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部分规划指标实施情况不佳

从评估结果来看,新绛县有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使用程度、城镇工矿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比例、2010年以来平均土地供应率共五项指标得分为满分,这五个方面执行情况非常好。

流量指标归还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目标实现程度和城乡建设用地控制规模控制程度情况指标不佳,主要是因为增减挂钩复垦拆旧执行难度较大,农村居民点复垦工作任务难以如期完成,再加上农村居民点规模扩张较快,集约利用程度差,所以造成这三项指标执行不佳。

2、“十三五”期间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缺口较大

根据收集的新绛县发改局、经信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工

业园区等单位的项目资料,主要有水利项目、交通项目、城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工业园区工矿建设项目,需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90公顷。除三个项目已列入规划外,其他重点建设项目均不符合规划,为了解决新绛县未来五年发展需要,促进新绛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给新绛未来五年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土地供给的保证。申请追加“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指标为363公顷,占农用地358.40公顷,占耕地346.60公顷。

3、规划预见性不足,缺乏弹性

规划实施以来,全县共计调整/修改规划4次,其主要原因是在规划编制时未能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项目建设用地与规划发生冲突,导致规划的局部调整/修改频率高,增加规划管理的经济成本和行政成本,使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同时,现行规划编制时没有充分考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变化,没有预见土地利用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对本县城镇发展、工矿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本县城镇化进程估计不足,现行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结构及布局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保障本县科学发展用地的需求。

虽然《规划》在编制时已经与相关规划充分衔接,但是随着新绛县城市规划的调整、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小型水库更新建设项目等一批生态保护与重点项目的上马实施、将不可避免的在原规划的基础上有所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对《规划》进行修改。

五、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改革提出了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全面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战略目标。运城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建成全省新型工业城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和晋陕豫黄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为我县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工业基础良好、新型产业发展迅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为进一步扩大开发、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规划》已实施至中后期,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相对较少、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前瞻性不足、与各行业“十三五”规划衔接性差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全县转型综改发展的战略需要。为保障新绛县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民生改善取得新成就、文化繁荣呈现新气象、生态建设再建新水平等目标的实现,必须对现行《规划》的相关指标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进行调整。

第二章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体一位”(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力打造人文新绛、绿色新绛、和谐新绛、扎实做好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和县域城镇化五篇文章,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据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规划实施评估成果,重点调整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果和空间布局,为全县转型综改战略的实施提供用地保障。

二、规划调整的原则

(一)依法依规,严格控制

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其主要用地规划指标/目标为控制指导,对现行《规划》布局进行调整。严格按照《运城市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下达的耕地保有量目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建设用地

总规模、等各项规划指标对现行《规划》进行调整。

(二)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计划和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耕地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施永久保护。

(三)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坚持把节约集约用地放在首位,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转变用地方式,提高用地效率;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实现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利用向集约高效利用的转变,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杜绝土地浪费,为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坚持统筹各类用地,保障经济发展用地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和各业各类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引导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科学合理地协调城乡、区域和行业之间的用地矛盾。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部署,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用地配置,保障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五)加强土地生态保护

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到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充分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树立科学的土地资源利用观念,加强

对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用地和重要的自然、人文遗产用地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改善和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协调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规划调整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12月27日国务院令第256号)。

3、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8年5月16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7日国务院令第257号发布)。

5、《山西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11月30日山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二)政策文件

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1) (一)评估目的 (2) (二)评估方式 (2) (三)评估层级和工作组织 (2) (四)评估原则 (3) (五)评估程序 (4) (六)基础资料收集 (5) (七)规划评估主要内容 (5)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10) (一)规划修改适用情形 (10) (二)规划修改层级、时限和工作组织 (11) (三)规划修改原则 (12) (四)规划修改程序 (13) (五)规划修改的控制性要求 (14)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要求 (15) (一)规划评估成果 (15) (二)规划修改成果 (16)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审批 (18)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审批 (18)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审批 (18) 附录1 规划评估工作程序 (19) 附录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定量评价计算方法. 20附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表格示例 (27) 附录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表格示例 (3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目前,全国省、市、县、乡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基本编制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制度,严格规范规划修改,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特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目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够应对经济社会客观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以下简称“规划评估”)是指在规划实施期间,以规划目标为依据,按照有关评价方法和要求,针对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情形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分析规划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估规划的合理性与现势性,就促进规划有效实施提出评估意见和解决方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要求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文案大全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5 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8 土地整治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文案大全

前言 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 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 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文案大全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国务院批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各省(区、市)根据《纲要》确定的各项土地利用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进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目前,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基本完成,大部分规划已批准实施。从2012年4月1日起,土地管理各项相关工作以经批准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数据库为依据。为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事关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引领作用,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乡建设、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规划,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安排,确保各类规划在土地利用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管控作用。 二、严格依据规划划定和保护基本农田 (一)及时划定基本农田。各地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保护区布局及管制规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之后3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基本农田划定后,实行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列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定的交通廊道内,或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的民生、环保等特殊项目,在不突破多划基本农田面积额度的前提下,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中规划多划的基本农田时,按一般耕地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不需另外补划基本农田,但用地单位必须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按

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评审办法

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评审办法 为规范规划大纲的编制和审查工作,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报国务院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大纲评审办法〉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评审组织 评审工作由省、市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成立规划评审小组,对规划大纲进行审查。规划大纲评审小组分别由省、市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 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长沙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初审后报国土资源部评审。其他市州和县级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由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审。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由市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审。 二、评审原则 规划大纲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平衡。 三、评审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二)国家和省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 (三)《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四)国家、省和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五)《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 (六)省厅《关于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主要内容的通知》; (七)经批准的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规划大纲; (八)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工作成果的评审验收意见。 四、评审条件 送审规划大纲,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指导思想正确 符合《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以切实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为导向;正确处理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在土地利用上的需求与可能,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中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二)基础工作扎实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说明【模板】

目录 第一章现行规划实施简要评价 (1) 第一节行政区划调整说明 (1) 第二节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 (1) 第三节规划目标实现程度 (1) 第四节现行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2) 第五节规划实施评估结论 (3) 第二章规划修改工作概述 (4) 第一节规划修改的目的 (4) 第二节规划修改的任务 (4) 第三节规划修改的依据 (4) 第四节规划修改工作过程 (6) 第五节规划修改基础数据 (7) 第三章土地利用重大影响因素及修改必要性 (10) 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影响因素 (10) 第二节规划修改必要性 (10) 第四章规划控制指标修改 (12) 第一节总量指标 (12) 第二节增量指标 (12) 第三节弹性目标 (13) 第四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13) 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 (14) 第一节农用地 (14) 第二节建设用地 (15) 第三节其他土地 (16) 第六章土地利用规模与布局调整方案 (17) 第一节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调整方案 (17) 第二节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案 (18) 第七章其他修改 (19) 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19) 第二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19) 第三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压覆矿产查询 (19) 第四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20) 第八章规划修改方案的衔接与协调 (21) 第一节与规委会实施评估报告审查意见的衔接 (21) 第二节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 (21) 第三节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21) 第四节与易地扶贫规划的协调 (22) 第五节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协调 (22) 第六节与生态保护规划的协调 (22)

第七节与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衔接 (22) 第八节与行政区划调整的协调 (22) 第九节公众参与机制的落实 (22) 第九章规划修改方案风险评估 (24) 第一节风险识别与评估 (24) 第二节风险管理 (25) 第十章规划修改方案基本评价 (27) 第一节规划修改重点内容的基本情况 (27) 第二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27) 第三节规划修改方案的保障措施 (28) 第十一章规划框架及内容修改情况说明 (29) 第十二章规划修改成果说明 (31) 第一节文字成果 (31) 第二节图件成果 (31) 第三节数据库成果 (31) 附表 附表1XX县规划基数转换确认表 附表2玉溪镇2006-2020年地类调整平衡表 附表3玉溪镇调入区域规划调整前后对比表 附表4玉溪镇调出区域规划调整前后对比表 附表5玉溪镇主要规划控制指标修改前后对比表 附表6玉溪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附表7玉溪镇土地用途分区修改情况表 附表8玉溪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修改情况表附图 1、玉溪镇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示意图 2、玉溪镇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示意图 3、玉溪镇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办事处 二O一七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调整 (5)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7) 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 (8) 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10) 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 (11) 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1) 第一节行政措施 (12) 第二节经济措施 (12) 第三节经济措施 (13) 第四节社会措施 (13) 第九章附则 (15) 附表 (16)

第一章总则 1、规划目的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国家、江苏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2、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系列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创新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保护为先、优化为本、调控为要”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为实现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3、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总量控制、布局优化。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形成功能清晰、协调有序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5 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8 土地整治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 前言 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 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 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3 总则 3.1 空间参照系统 正式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 斯-克吕格投影;宜按3°分带。 3.2 图件比例尺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目录 .、八、- 刖言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原则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主要任务 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 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 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 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 城镇工矿用地 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牛态环境 第7V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三节兀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T机制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附表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1 : 附表 建设用地指标 2 : 附表 园地指标 3 : 附表 林地指标 4 : 附表 牧草地指标 5 : 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 ■、八、- 刖百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 997 — 20 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 0 0 6 — 2 0 2 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 0 0 5年为基期,以2 0 2 0年为规划期末年。《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 0 0 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 5 7 0 4.74万公顷(9 8 5 5 7 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 1 9 2.2 4万公顷 ( 4 7 8 8 4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 2 2 0 8. 2 7万公顷(1 8 3 1 2 4万亩),园地面积为1 15 4. 9万公顷(1 7 3 2 3 万亩),林地面积为2 3 5 7 4.1 1万公顷(3 5 3 6 1 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 6 2 1 4.3 8万公顷(3 9 3 2 1 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 3.0 9万公顷(3 8 2 9 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2 6 0 1.5 1万公顷(3 9 0 2 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 3 0.8 5 万公顷(3 4 6 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 5 9.8 7万公顷(5 3 9 8 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 1 9 9 7 — 2 0 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1 9 9 7 — 2 0 0 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 0. 3 5万公顷( 3 0 5万亩),与1 9 9 1 — 1 9 9 6年年均占用2 9.3 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 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2 0 0 5年与1 9 9 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 9.63万元/公顷(1.31万元/亩)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亩),增长了 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2020年)调整方案 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国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经国务院同意,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进行调整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纲要》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纲要》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局部调整完善《纲要》,增加耕地保护任务,优化建

设用地布局。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既要守住18亿亩耕地数量,更要保证耕地质量不下降,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三、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耕地调整。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的要求,到2020年,-2-

大兴区安定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大兴区安定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大兴区安定镇人民政府 二零一一年八月

前言 安定镇位于大兴区东南部,北距北京城区30公里,西到大兴新城18公里,东距河北廊坊市区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资源充足。京台高速公路、京沪铁路穿过境内,四通八达的地方公路分别与京开高速、104国道和京津塘高速公路连通。 近年来,安定镇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原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安定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即将到期,亟需进行修编。依据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对本轮规划工作及成果的要求,开展《大兴区安定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工作。本规划将《大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分解给安定镇的各项用地指标落实到具体地块,并对安定镇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优化,为安定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土地资源保障。 本规划是指导规划期内安定镇土地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镇、村发展建设,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

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以促进镇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促进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科学指导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等土地利用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二、规划原则 妥善处理保障建设用地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实现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利用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障生态建设用地规模,严格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为未来发展留有弹性;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指南(试行)

第一章 一、适用范围 总则 本指南适用于县级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县(市)规划包含中心城区规划。县级行政范围全部纳入市级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则无需编制县(市、区)和下辖乡(镇、街道)规划。县级行政范围部分纳入市级中心城区范围内的,需编制县(市、区)和市级中心城区范围外的乡(镇、街道)规划,其中县(市、区)规划调整完善的主要内容为市级中心城区范围外的规划内容,市级中心城区范围内的规划内容符合市级规划。 二、术语和定义 附录A 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三、规划调整完善依据 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划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指导性文件。包括国土资源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规划调整完善的通知和要求等指导性文件。 技术标准。国家和省有关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数据库等技术标准。 相关规划。上级规划、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及相关部门规划等。 四、指导思想 为了探索、建立规划定期评估与适时修改制度,提高规划的现势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规划的统筹管控能力,在“大稳定、小调整”原则的指导下调整完善县级规划。通过强调三个规划理念的转变,即“保障型规划”向“保护型规划”转变、“增量型规划”向“存量型规划”转变、“指标分解型规划”向“空间管控型规划”转变,达到县级规划“调结构、优格局、促发展”的总体目标,构筑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五、规划调整完善原则 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根据规划中期评估结论,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前提下,稳 步推进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规划调整完善应重点突出三个规划理念转变。上下结合、统筹兼顾:注重与上级规划的衔接和对下位规划的引导,统筹安排土地利用,兼顾社会、经济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议;理论 引言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土地利用规划的讨论,近些年在规划界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家不断地发现问题,又不断地提出对策建议,但是,多年来城市总体规划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变革,规划的编制.审批以及规划师在认识方法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城市总体规划问题多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改革一直未能以强有力的姿态开始。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论基础 1.1规划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 1 9 9 4年中国制定并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 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它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为了在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贯彻执行中国21世纪议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和措施,其中包括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以推动地方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 1.2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整体性——要求规划之间的融合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业.第三产业等非农活动的地域,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集中点,是区别于比较单一而分散的农村居民的社会空间结构形式。与自然系统相比,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综合体,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城市以其紧密联系的区域为依托。与城市紧密联系区域的资源.大气.水.生物.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们既起着为城市发展提供能源.水.粮食.劳动力等,又是城市产品的主要市场。同时起着消化.吸收和降解城市的废物。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城市与乡村之间逐渐融合,城市与区域日益成为一个发展的整体。按照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城市与乡村之间应该避免利益相互冲突,力求建立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的协调发展形式,城市与乡村统一规划@。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必须相结合,而我国现阶段所进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个部分。在国际规划界流行的一种观点:“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ture city planning must be regional planing)ⅲ。在中国城镇密集的高城市化地区,尤其应该加强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应该逐步拓展到大都市地区范围的规划。 1.3整体规划的原则要求根据著名规划专家萨伦巴教授所述,整体规划需要四个方面的结合:@①功能上的结合,是指物质规划.经济规划与社会规划之间的结合,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②不同层次地域空间的结合,是指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之间的结合,表明城市与乡村的规划必须结合起来,形成协调的有机整体;③地域规划与部门规划的结合,是将来自农业.工业.交通等各个部门上下级的纵向计划和建议与横向的地域空间规划联系起来,与地域的空间需求和发展可能结合起来。④时间上的结合,主要是考虑规划的动态性.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性.规划的弹性等问题。规划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个规划的整体,统一于区域与城市规划为主体的综合空间规划体系之中。 2.对城市总体规划现存问题的剖析 2.1城市总体规划历史的回顾在我国所有的城市规划类型中,城市总体规划无疑是法律地位.权威性.受重视程度和期望值最高的。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城市普遍经历过两轮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近期5年,远期15~2o年,并且重点放在远期,即期望总体规划能对城市未来20年的各项开发建设在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做出综合的部署。但是现实往往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完美,实践表明:第一轮的总体规划平均发挥了不到10年的作用。第二轮的刚过5年就已经与实际建设相去甚远。在当前我国“发展是硬道理”的大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处境十分尴尬。回顾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