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茶的现代诗_112

关于茶的现代诗_112

关于茶的现代诗_112
关于茶的现代诗_112

关于茶的现代诗篇一:一百句有关茶文化诗词

一百句有关茶文化诗词

1、品茗谈天地,赏花语人生。

2、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

3、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4、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

5、竹炉汤沸邀清客,茗婉风生遣睡魔。

6、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7、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

8、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9、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

10、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11、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12、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

13、浅杯茶,满杯酒。

14、莫干清凉世界,竹荫十里茶香。

15、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

16、为公忙为私忙忙中偷闲喝碗茶去,做人苦做事苦苦中作乐拿付牌来。

17、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

18、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19、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

20、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21、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22、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23、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

24、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25、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26、为品清香频入座,欢同知心细谈心。

27、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28、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29、柳井有泉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

30、壶在心中天在壶,心在壶中地在心。

31、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32、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3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24、酒醇饭香茶浓,花鲜月明人寿。

35、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

36、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37、赞龙井赏茉莉一品观音也得有点苦丁,谈琴棋论书画三味人生哪能全是甘甜。38、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碍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长留。

39、楼上一层看塔院朝暾湖天夜月,

客来两地话武林山水泸渎莺花。

40、近水楼台先得月,芳香茶叶最清心。

41、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42、清音盈客座,和气透茶杯。

43、芳香清意府,碧绿净心源。

44、春满壶中留客醉,茶香座上待君来。

45、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几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

46、香茶一杯解乏力;古语三句振雄心。

47、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48、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茅光照玉瓯青。

49、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香荡文思。

50、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毛尖。

51、北汲百泉池中水;南采龙井山上茶。

52、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

53、石鼎煎香俗肠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54、赞龙井赏茉莉一品观音也得有点苦丁

琴棋论书画三味人生哪能全是甘甜

55、竹炉汤沸邀清客,茗婉风生遣睡魔。

56、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57、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

58、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59、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

60、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

61、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62、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

63、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64、香飘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65、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

66、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

67、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68、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69、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

70、摆开八仙桌,招徕十六方。

71、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72、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73、满园春色关不住,茶浓花香醉红尘。

74、处世以中庸为道,为人将道德铭心。

75、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76、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77、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78、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79、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四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80、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81、为爱清香请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82、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83、菜在街头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84、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85、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

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86、疑成云雾顶,茗出晨露香。

87、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88、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89、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90、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91、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92、茗外风清赏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93、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94、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95、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96、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97、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98、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99、扁乎?不扁,不扁亦扁!

圆耶?是圆,是圆非圆!

100、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作者:秋心醉尘

篇二:茶的诗歌散文

一、《人生况味——咖啡与茶》

我当初喝咖啡纯粹为了提神,后来渐渐喜欢上了那种苦涩,爱闻热咖啡浮上来的香气,沉醉其间。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则是源于喝咖啡的那种氛围,喜欢独自在咖啡厅里泡一个下午,因为有书有咖啡有音乐,这种感觉很舒服,偶尔孤独很惬意。咖啡厅大都临街而立,窗明几净,纤尘不染,并且室内一般都浅放着靡靡的轻音乐,令人有种飘在云端的感觉。如果拣一个临窗的角落,一边品着香浓色佳的咖啡,一边看着街头行人的参差行色,细细品味那种斜阳物外咖啡人生的感觉。惟觉得天地之清悠漫漫,自有氤氲蕴藉。所谓浮生若梦,一点不假。很小就开始喝茶,倒没有什么高雅的目的,纯粹喜欢那股沁人心脾的清

香。品过许多茶后,发现最醇香的还是莫过于西湖的龙井。龙井之恬淡清冽,微微的苦涩过后涌上舌间的甘甜,似足了中年男子的人生况味,那种举手投足间的悠然沉稳,和西湖龙井的湛然韵味仿如一脉相承。人常说:茶如人性,百茶百味,品茶需要时间和心境。久饮绿茶,才了然,古人为何将茶水称谓茶汤,那样绵长、芳香、清澈的绿茶,初浸入水,于唇齿萦回间,确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稠厚。晶莹透明的玻璃杯,当沸水注入,每一枚干绿的茶叶,皆蓦然地舒展、翻飞,仿佛风吹过绿野。品得茶中真味,方为世上仙人。好茶既得,好友当聚,友情生处,人生其乐无穷。

咖啡特别适合与朋友谈心时喝,看书时喜欢泡杯茶放在一旁。我喜欢品味不同的风格。体会不同的人生。香茗令人陶醉,咖啡令人沉醉,可是行走于都市的人,又有几个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啊。

二、品茗

俗话说,茶可清心,品茶,讲的是心情,求的是心静,品龙井茶时尤其如此。品茶切忌大口畅饮,那是口到极渴时大碗茶的喝法。无论你坐在老龙井的任何一处地方,沖泡好的一杯龙井茶放在面前,静静观察茶叶经水后渐渐变化的情景,并体会由杯中散溢出来的缕缕清香,然后一口一口细细品味,单单这样的感觉,已经妙不可言。何况面对眼前道不尽的良辰美景,此时此刻,你一定会消除精神上的浮燥,去

除心头上的烦恼,心境如同龙井泉水一样的清澄明彻,与茶,与景,与风,物我两忘,归于一体。这就是在老龙井品茶的妙处,没有来过的朋友,都不妨来此一试,或许会有更加奇妙的感受也未可知。

三、《茶语》三首

(一) 如果昨夜是一江的春水那么你我的故事就是此刻杯底的茶在水落的瞬间绽放所有逝水的年华

(二)而又有谁能决定自己生命的色泽是高山处的云雾是春风中的怀柔还是在炉红汤沸后那一番不愠不火的功夫

(三)入水是为了出水相煎是为了相知在苦,涩,甘回,旗枪鲜明的瞬间我问你是否依然记得我的名字

四、散文:茶乡之咏(三章)

茶马古道: 一部普洱茶史的线索,被马蹄缝补着岁月的补丁,一段被时间溶解在记忆深处的故事,总是有茶魂让铃声唤醒。烹调传说的茶罐,烘烤着千年的神秘,一片从普洱府启程的芽叶,怎样被风雨撰写出清芬的诗篇?被徐霞客脚步丈量过,因此给《滇游日记》添了精彩的一页,被皇帝召见的普洱茶,一泡就泡出了极具香味的时间。断

碑残石,聆听出远去的赶马调门,一芽二叶的香茗,总是排版着普洱茶不朽的人文。一盏又一盏明明灭灭的香油灯,

是古道绽放的花朵,青花瓷斟着客栈老板的虚寒问暧,如今这一切都成了小说家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章节。走在茶马古道,总是要想,如果说普洱茶是一篇佳作,茶马古道则是作品中精彩的一章,当沸水冲泡出渐渐明晰的线索,轻轻品味,便偿到国饮沉积在记忆中五味苍桑。千年古茶树:虽说有千年,摘一片芽叶,仍然年轻得像一滴露水。虽说有千年,泡一杯香茗,仍然品得出茶魂年轻的气息。浓密的苔鲜,却告诉我古茶苍桑的滋味,斑驳的躯身,正讲解古茶的不平常的岁月。我听到铃声,押韵着乡间平平仄仄的马蹄,我听到鼓乐,彩排着茶农心里的感恩。随意往红土地上一站,便站出云南大叶种茶最早的一章。有一万场暴雨的洗沥,有一万阵滚雷的侵袭,有一万次旱情的包抄,有一万回劫后还生的喜悦。身上的刀伤已经结痂,但还能品出愚味的疼痛,断臂的悲剧还在上演,不法分子看准的是古茶的利益。千年,我阅读着文字无法记载的树轮,那是一只歌,灌制着春风吹又生的故事。千年,我铺展一片古茶,除了绿色,我还看到黎民祭祀的香火、听到百姓潮颂的笙歌。捡到一粒古茶籽,那是一次萌芽的机会,但我不会把它种植到地上,我的心灵正需要古茶轻洒的荫凉。

土茶罐:随便抓一把红泥,就可以完成茶具最经典的造型。上色阳光,上色月夜,烘烤谷雨或者春风的茶芽,唱歌的汤水,溶解着乡村古朴

的风情。用手抖动,茶在罐里舞蹈,像采茶的少女在山中嬉闹。用手抖动,茶香在泥土的温暧中,滋生千年不变的味道。不变的泥香溶解着千变的茶味,不熄的火塘燃烧着永恒的茶魂。茶罐与父亲围着火塘,沸水奔腾的是命运,涨涨落落的是生活。茶罐烹调的时光,茶农在春天吹凑唢呐唤喜讯入门,在秋天擂起铜鼓迎丰收进屋。进入徐霞客滇游日记里重要的一章,茶罐煨出的茶香,成为漂洋过海的名片。文火微笑着,让茶罐升温,茶香渐渐浓烈的,是乡间的诗魂。

五、品茗居茶点人生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的一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将华夏民族对茶饮的钟情抒发得淋漓尽至。我国是最早饮用茶的国家,早在西汉时就把茶作为饮料来喝,到唐代饮茶已成了人们的习惯。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将茶与我们的生活搅拌成了一体,茶已成了我们的一部分,它不但以能给

我们带来享受的物质形式存在,还以一种能给我们欢乐、沟通、陶冶的精神方式支撑着我们的生活习俗。茶的妙趣不但在于它独有的色、香、味、形,而且在于能使人把心带进一种空闲的境界,使人们始终保持心境中的一点清纯,一点清新,一缕温馨。

正如欧阳修在《茶歌》中所说:“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维饮茶。亲烹屡酌不知厌,自谓此乐真无涯。”

茶叶从被人们发现利用,到今天已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在享用它的同时,更给予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创造了太多的关于茶的文化。

《茶经》。唐代陆羽所撰,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为我们开辟了茶文化的先河,陆羽也被后人尊称为“茶仙”“茶圣”。紧随其后,世人不放松对茶的研究,先后已有了一百多种关于茶的著作问世,对茶的认识、应用大大行进了一步。除了这些理论性的著作外,苏轼、白居易、欧阳修、黄庭坚、陆游、郑板桥、郭沫若、鲁迅、老舍等等一大批文学先人还将自己对茶的感怀、情感用不同的文学体裁来表现,为我们积累了数不尽的艺术财富。

茶道。茶道是将茶与艺术真正结合起来,使品茶的感受从味觉上升到视觉、嗅觉乃至全身器官的享受,他们注重的是表演,追求高尚的、优雅的美的境界。茶道及相关礼仪源于

中国,但目前风行于日本。在唐时,国人品茶“工于煎”,重在茶的汤花,在色、香、味上,以色为主,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讲究。后来,这一脉的品茶技艺传入日本,发展成今日颇为繁杂、十分郑重的“茶道”。十六、十七世纪的日本大兴“茶道”,其沿袭唐风,注重礼数和仪式。举凡“茶道”必在专门的“茶室”内,以一首应景诗、一幅适时的画、一盆空灵的插花,配上几件朴实的茶具,在文静的交谈中进行。“茶道”对程序要求异常严格,主持者需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并经过专门培训。表演中每一个动作细节,每一个表情,每一种茶类、茶具、水的搭配都进行精心的设计、构思,都表达着一定的思想情感,都能让品味的人感觉到美的艺术。

茶宴。据有关史料记载,茶宴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代。而到唐代进一步得到发展,茶宴成了一种社会新风尚。宋代,茶叶生产区域日益扩大,茶宴更是盛行,特别是皇宫内,茶宴的仪式肃穆庄重,礼节严格:主持按一定程序冲沏香茶,再依次递给大家品饮,人们举杯闻茶香,齐声赞茶恩,颂盛世。在茶宴上,不但可以领略名茶的美味,而且可以欣赏环境和茶具美之趣,感受太平宁静。后来,茶宴进一步发展为“斗茶”,三五知己相约,就一典雅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各自捧出自己的精品心血,轮流品尝,决定胜负。而今,斗茶更演化成了各种评比会,对创制、发掘名茶,提高茶叶质量,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茶馆。指那些固定的用来饮茶的场所,一般有典雅的装饰,有的还配备茶道表演,茶艺宣传。人们在这里品茗、休闲、娱乐、议事、叙谊。这里是自由、清闲的空间,与生活密切相关。这里不分高低贵贱,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职业好坏,你可以在里面精心品尝佳茗,也可以尽心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可以探听消息传播新闻,可以抨击世事切磋技艺,可以高声谩骂或埋头沉思,甚至可以买卖交易策划前程。只要细心观察,在这里你可以发现世界的美丑真假,是社会的缩影。此外,茶馆还成为茶楼、茶肆、茶坊、茶亭、茶社、茶室、茶文化风情园等。

有人说,世间最富于想象的莫过于人类了。确实,我们将丰富的想象附加在茶叶这一实在的物件上,一种物质效应的本能却一下子变得五彩耀眼起来,拥有了自己的礼节,拥有了自己的语言,拥有了自己的歌谣,自己的舞姿,自己美丽神奇的艺术。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也是一曲与我们息息相连的茶叶之歌诀。

六、茶叶的美丽旅行谁的纤纤柔指摘到了茶叶,让它们从枯老的树枝上幸福地流落到一个女人的体温里。在温润的掌心作短暂停顿,便被送到背篓,等着过秤。摘茶的人其实也太粗心了,不经意的采摘,这一个在乡村谁都会的动作,劳动者细微的动作,就把一首首诗给摘到了竹味很深的背篓里了。

真的,叶脉正反两面都写着诗,随便一品都会读出唐代的白居易,宋

代的陆游、范仲淹。细细一看,还真的能看到那位写过“大江东去”的苏轼,正在庭院里煎茶,微笑的火苗舔食着铜质的茶壶,飘出丝丝缕缕的香味。茶还在杯中随着沸腾的水起落,诗却已在苏老先生的肚里出笼。“我今贪病长苦肌,分无玉盘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罩行相随。”

读着这样的诗,与其说是闻到了茶香,倒不如说是读到了真正的茶味,只是茶叶题诗不像红叶题诗那么出名,就是我这个茶农的儿子,也只在离开老家多年之后的某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偶然之间才采摘到诗里的茶叶。

生长着茶树的地方一般都在云雾缠绕的高山之上,雾雨是茶叶最喜欢喝的饮品,潮湿的风洗涤着芽叶上栖落的尘灰,给我们的国饮注进大自然的灵气,在故乡,春天最先不是在花朵上表达,而是让茶芽展示。人们也无法考察出在《神农本草经》里的茶与人的关系,但他们知道,茶是生活里基本的介质是无法忘却的元素,它滋补着忠贞不渝的爱情,丰富着迎娶亲人的欢喜,陪伴着婴孩成长,最后与死去的人合葬。这一片片茶叶,都是村姑用手采得,

科学技术再发达,但也没有人研究出合格的采茶机器,要是有,也很难按标准将该采的茶一叶也不留,该蓄的芽一尖也不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