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水污水管道监理实施细则

雨水污水管道监理实施细则

雨水污水管道监理实施细则
雨水污水管道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瓯海经济开发区娄桥区间道路延伸段市政工程,西起前后渡河,东至深茂路(已建),道路宽度15m,设计全长189.697m,施工全长183.731m,无跨河,无桥梁,包括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路灯工程。现状道路两侧为已建地块建筑,道路现状场地已建便道,便道回填材料为宕渣原土及建筑废料等。

雨水管道采用大开挖施工,管径小于DN100(包括DN100)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电熔带连接,管道环刚度等级不小于SN10KN/m2。雨水管道施工完毕须做闭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回填。

污水管道采用开挖施工,污水管道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电熔带连接,管道环刚度等级不小于SN10KN/m2。污水管道施工完毕需要做闭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回填。

二、编写依据

(一)工程监理规划

(二)与工程相关的标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

1.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3. 国标图(06MS201-1/2/4/8)

三、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

1、监理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操作程序、质量标准,利用科学的检测手段,采取巡检、抽检;重要工序、部位旁站监理,以达到消除质量隐患,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监理的目标。

2、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1、按设计图纸和交桩进行放线测量。高程允许偏差为±20√k(mm),

k为水准测量闭合路线长度km。

2、沟槽开挖:

(1)管道沟槽开挖,底部开挖宽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B+D1+2(b1+b2+b3)

式中:B——管道沟槽底部开挖宽度(mm)

D1——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mm)

b1——管道一侧工作面宽度(mm),灰土工程b1>400mm。

b2——管道一侧支撑厚度,可取150-200mm

b3——一侧模板厚度(mm)

(2)当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地下水位低于槽底面高程,开挖深度在5m以内边坡不加支撑。沟槽坡度按设计要求。

(3)当沟槽挖深较大时,应合理确定分层开挖的深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人工开挖时,槽深超过3m时应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不宜超过2m。

B、人工开挖多层沟槽的层间留宽度,放坡时不应小于0.8m,直槽时不应小于0.5m,安装井点设备时不应小于1.5m。

C、人工开挖沟槽对堆土高度不宜超过 1.5m,且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

0.8m。

D、沟槽开挖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不扰动天然地基,或地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

b、槽壁平整,边坡符合设计要求。

c、沟槽中心线每边净宽不应小于槽底开挖宽度一半。

d、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开挖土方槽时应为±20mm。

e、沟槽支撑:见GB50268-2008中的3.3

3、垫层平基:

(1)按设计要求施工。

(2)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非金属管道基础及安装的允许偏差

表1

(1)按设计要求施工,一般是挂中心线进行排管,排管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之规定。

(2)安装要做到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倒流水,管缝要均匀,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等杂物。

5、围管座、抹管带

(1)围管座前要严格复验高程,合格后,才能按设计要求浇筑管座。

(2)采用垫块法一次浇筑管座时,必须先从一侧灌注砼,当对侧砼与灌注一侧砼高度相同时,两侧再同时浇筑,并保持两侧砼高度一致。

(3)抹管带应将管头处凿毛,抹带要两遍完成,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间断和裂缝、空鼓现象。抹带完成后要养护。

(4)抹带有钢丝网时,钢丝网两头应在浇筑砼管座时插入砼内(在砼初凝前),分层抹压钢丝网水泥砂浆管带。

(5)抹管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之规定。

抹带接口允许偏差

表2

砼试块每工作班不应少于一组,每组3块;每浇筑100m3或每段长不大于100m时,不应少于一组,每组3块。

6、砌检查井

(1)按设计要求的井型进行砌筑,必须保证灰浆饱满。

(2)井内流槽应平顺,且要与井壁同步砌筑,踏步应安装牢固,益准确。井内不能有建筑垃圾等杂物。

(3)井框、井盖必须完整无损,安装平稳、位置正确、方向一致。

(4)检查井允许偏差符合表3之规定。

检查井允许偏差

表3

(1)闭水试验应在填土前进行;

(2)闭水试验应在管道灌满水经24h后再进行;

(3)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内顶面以上2m;如上游管内顶至井口的高度少于2m时,闭水试验的水位可至井口为止;

(4)对渗水量的测定时间不少于30min .

8、回填土

回填土应在闭气试验后及时进行,回填时要做到:

(1)槽底至管顶50cm范围内,均不得含有有机物冻土及大于50mm 的砖、石等硬块。

(2)回填土含水量,应按土类和采用压实工具,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

(3)回填土每层虚铺厚度应按压实工具和要求压实度确定,对压实工具、虚铺厚度可按表6控制。

回填土每层虚铺厚度

表6

含水量,经现场试验确定。

(5)管道两侧与管顶以上50cm范围,要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要对称回填,不得将土直接扔在管道上。

(6)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梯形,不得漏夯。

(7)采用木夯、蛙式夯等压实工具,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20cm,且行驶速度不得超2km/h。

(8)沟槽位于路床范围内,管顶以上25cm范围内,回填表层的压实度不小于87%,其它部位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表7之规定。

沟槽回填土作路基的最小压实度

表7

回填石屑或中粗砂,密度不小于95%。

9、如果采用顶管施工时,应做到:

(1)工作坑开挖要满足规范要求及施工需要。工作坑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四角应加斜撑,以保证安全。

其大小应符合下列规定:

矩形工作坑底部宜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B=D1+S

L=L1+L2+L3+L4+L5

B:矩形工作坑底部宽度(m)

D1:管道外径(m)

S:操作宽度(m),可取2.4m-3.2m

L:矩形工作坑底部长度(m)

L1:工具管长度(m)

L2:管节长度(m)

L3:运土工作间长度(m)

L4:千斤顶长度(m)

L5:后背墙的厚度(m)

工作坑深度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H1=h1+h2+h3

H2=h1+h2

H1:顶进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

H2:接受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

h1:地面至管道底部外缘的深度(m)

h2:管道底部外缘至导轨底面的高度(m)

h3:基础及其垫层的厚度。但不应小于该处井室的基础及垫层厚度(m)(2)顶管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

(3)导轨安装允许偏差应为:

轴线位置:3mm 顶面高程:0—+3mm 两轨内距:±2mm (4)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

(5)顶管顶进过程要严格控制挖进量,禁止超挖。

(6)管道进入土层后正常顶进时,每顶进100cm要测量一次,纠偏时应增加测量次数。

(7)顶进管道允许偏差按表7控制。

顶进管道允许偏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