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_应用一般均衡分析_彭秀健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_应用一般均衡分析_彭秀健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_应用一般均衡分析_彭秀健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_应用一般均衡分析_彭秀健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

———应用一般均衡分析

彭秀健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PRCGE M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进行量化分析。模型结果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将通过劳动力的负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物质资本的

低增长减缓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人均物质生活水平仍然会继续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会不断下降。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是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源泉。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一般均衡分析

【作者简介】彭秀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劳动研究所副研究员。1 引言

中国自1970年代以来生育率的迅速下降以及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急剧变化。根据联合国人口中方案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6.96%增长到2010年的8.1%,2030年的15.7%以及2050年的22.7%。人口迅速老龄化将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产生什么影响?本文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 m odel )①对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进行量化分析。

国际学术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但是大多数的研究是针对于发达国家的,特别是OEC D 国家。来自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MF )的Mass on 和T ryan (1990)第一个试图应用模型对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影响进行量化分析。来自OEC D 的Turner 以及其同事(1998)和代表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 ommission )的McM orrow 和R oager (1999)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对人口老化的宏观经济影响作了更为突出的努力。国际著名的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 的Bryant 以及其

同事在这一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②

所有这些国际机构和研究所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的发现,那就是人口老龄化将减慢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特别是在2025年以后。人均收入水平虽然会不断提高,但是与现在相比,提高的速度会大为降低。不断上升的抚养比是导致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缓慢的主要原因。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其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吸引了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些方面,比如,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体制的影响,中国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老年人照料以及人口老化的人口学及社会学后果等。而对中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系统研究,尤其是量化研究非常少。笔者仅发现了两篇此方面的文献。一是于学军(1995)对人口老龄化经济影响的研究,但是此研究缺乏系统的量化分析;二是Cheng (2003)应用迭代模型探讨不同生育水平对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但是Cheng 的研究忽略了生产力的变化。

本文试图填补中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别于以往的文献:首先,运用中

①②

例如,Bryant 和McK ibbin (1998,2003),Bryant ,Faruqee 和Velculescu (2002),Bryant et al.(2003)和Bos w orth ,Bryant 和Burtless (2004).

CGE 模型是C om putable G eneral Equilibrium 模型的缩写。

第30卷第4期2006年7月

人口研究

V ol 130,

N o 14

July

2006

12

 Population R esearch

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 ),而不是迭代模型(O LG ),模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①其次,运用动态模型而不是静态模型探讨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最后,运用的是开放模型而不是封闭模型。此模型不仅模拟人口老龄化对投资,储蓄以及总的和人均经济增长的影响,而且探索跨国界影响,比如,人口老龄化对汇率,目前账户平衡以及净对外负债等的影响。2 模型框架以及关键参数的假设

本文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的量化分析建立在人口负增长战略的基础上,所运用的人口

预测来自于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刘金塘和林富德(2000)所作的人口预测的低方案。②

此方案假定,总和生育率(TFR )从2000年的1.8下降到2005年的1.62,然后维持在此水平一直到2100年。根据该人口预测方案,劳动力人口大约在2020年左右开始负增长,到本世纪末,劳动年龄人口将会下降到不到现有劳动力的一半。总人口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负增长,并将进一步下降到2100年的8亿(相当于2000年的60%)。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其占总人口的比重将由2000年的6.9%上升到2100年的27%。

本文应用的模型是经过扩展的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PRCGE M )(见图1)。③

由于将对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进行长期分析(2000~2100年),模型假定资本收益率和就业水平是外生变量。资本可以在国际和国内自由流动,中国的资本收益率取决于国际资本市场并与国际资本市场相等。总的就业水平由劳动力人口的增长以及劳动参与率决定。工资水平可以自由变化以确保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同时工资水平受到资本收益率以及总要素生产力的影响。资本,劳动力以及总要素生产力共同决定G DP 的增长率。储蓄和投资的变化通过影响净对外负债(NF L )对G NP 产生影响。消费水平的变化受到G DP 以及G DP 增长的影响。

在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之前,笔者将对一些关键变量以及系数的假设进行介绍。2.1 总要素生产力(T 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在模型中总要素生产力是外生变量。对其增长速度的假设是建立在经验研究以及应用PRCGE M 进行的历史模拟分析的基础上的。

扬戈(Y oung ,2000)对中国从1978~1998年的总要素生产力的增长速度进行了测算。如果应用中国官方公布的G DP 增长率,杨戈发现总要素生产力的年增长率为3.0%。但是应用经过调整的G DP 增长率,则总要素生产力的年增长率为1.4%。Wang 和Y ao (2003)的经验研究发现,在1952~1977年期间,中国总要素生产力的年增长率为-1.56%,但是在1978~1999年期间,总要素生产力的年增长率上升为2.8%。本文应用PRCGE M 对中国从1992~2000年期间的总要素生产力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总要素生产力的年增长率为4.5%。

随着中国加入WT O 以及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活动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市场。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会刺激中国总要素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基于以上经验分析以及中国未来面临的国际环境,模型假定在未来的100年内总要素生产力将会继续其历史趋势并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

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Zheng 和Fan (1999),Mai ,H orridge 和Perkins (2003)对PRCGE M 的核心模型以及Peng (2005a )对PRCGE M 模型扩展的详细介绍。PRCGE M 是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s G eneral Equilibrium M odel 的缩写。

在刘和林(2000)所作的人口预测的中方案中,TFR 假定为1.8,在高方案中,TFR 为2.1。由于对中国未来人口政策的调整一直处于争论之中,在本世纪初将TFR 提高到更替水平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众多学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生育水平已经低于1.8,所以在本文中,作者选用了人口预测的低方案。

与迭代模型相比,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有更多的优势。它包含了更复杂的详细的经济结构,而且它能计算人口因素(比如,总人口,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力))以及宏观经济变量(比如G DP ,消费,投资,贸易平衡,工资率,利率,汇率)之间的交互作用。它也能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各个工业部门以及不同经济地区的影响。

 4期彭秀健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13

 

图1 模型的主要框架结构

注释:长方形中的变量代表外生变量,椭圆形中的变量是内生变量。I b/f 是模型预测的基年(base year )和终年(final year )期间由于资本存量变化产生的投资变化。S b/f 是模型预测的基年和终年期间由于G NP 变化产生的储蓄变化。所有其他变量都是终年的值。U 惯性是指在G NP 和资本存量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净对外负债(NF L )的变化。

2.2 劳动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取决于法定的退休年龄以及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中国目前的退休年龄是男60岁,女55岁。如果政府在不久的将来延长退休年龄,在其他因素都不变的条件下,总劳动参与率则会相应提高。但是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劳动力人口的老龄化都会促使劳动参与率下降。同时教育的发展也是影响劳动参与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年龄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妇女教育水平的提高会降低低年龄组劳动人口尤其是15~24岁年龄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同时提高未来高年龄组劳动力人口的参与率。以上分析表明劳动参与率的未来变化是不确定的。而且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计算中国2000年的劳动参与率是82.4%)。因此,模型中假定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将维持在2000年的水平并保持不变。2.3 储蓄率

根据生命周期假说,人口老化将会引起储蓄率的下降。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研究发现,储蓄的年龄结构变化大致与生命周期假说一致。本文假设在人口老化的背景下中国储蓄率的变化遵循生命周期假说。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将会引起国内储蓄率的下降。在本模型中对储蓄率下降速度的假设建立在Heller 和Symansky (1998),H orioka (1991),Ling 和Peng (1996)以及Weil (1994)的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这些学者的预测,从2000~2020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将会从43%下降到33%。从2021

~2050年,储蓄率会进一步下降到20%。到2100年,中国的储蓄率将为12%。①

2.4 成本中性的资本-劳动比的变化(twistlab )

由于文章篇幅所限,对中国储蓄率在21世纪的变化的详细讨论请参考Peng (2005a )。

14 人口研究30卷

在模型中,资本-劳动比会自动以每年1%的速度不断增长。这一变化在模型中用系数twistlab 来表示。这一假设的含义是中国工业中资本密集型生产的趋势在增加,也就是说工业生产中将会越来越多地使用资本,越来越少地使用劳动。这一假设是建立在根据CGE 模型对中国经济所作的历史分析的基础上的(Mai ,200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模型中成本中性的资本-劳动比的自动变化有别于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影响引发的资本-劳动比的变化。也就是说,成本中性的资本-劳动比的变化并不是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的结果。2.5 对中国出口的世界需求

模型假定国际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会以每年2%的速度增加。这一假定的含义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其经济会每年以大约2%的速度增长。

建立在以上假设以及人口预测的基础上,将所有有关变量纳入模型(见表1)。

表1 纳入模型的有关变量的年平均增长率3

年份1992~2000

1

2000~

20102010~20202020~20302030~20402040~20502050~20602060~20702070~20802080~20902090~2100总人口0.970.580.370.02-0.32-0.59-0.82-0.86-0.95-0.91-0.9劳动力供给 1.34

0.99-0.01-0.91-0.66-1.16-1.04-0.9-1.03-0.92-0.96总要素生产力———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储蓄率

———-1.50-1.00-1.4-1.4-1.4-1.4-1.4-1.4-1.4-1.4Omega 2———-3.00-2.50-2.00-1.00000000T wistlab 3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物质资本15.73——————————————————————————————投资19.77——————————————————————————————私人消费11.19——————————————————————————————出口14.77——————————————————————————————进口

12.56——————————————————————————————G DP 13.80——————————————————————————————T erm of trade

-0.19

———

———

———

———

———

———

———

———

———

———

出口需求———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净对外负债

(变化量)33

3———

———

———

———

———

———

———

———

———

———

投资/资本比 2.23-1.55-1.02-0.66-0.58-0.380.09000.030汇率333

5.2

3指每十年之内的年平均增长率。33单位是亿美元。

333名义汇率(RM B/US $)从1992的5.5增长到2000年的8.3,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5.2%。在预测分析中,

名义汇率作为货币汇率本位是外生变量。

———变量的增长率是由模型内生决定的。

1此列所列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中国的对外贸易账户。

2Omega 是与资本投资风险相关的一个系数。其不断下降意味着在中国投资的风险降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3

T wistlab 负增长的含义是工业生产中将会越来越少地使用劳动。

 4期彭秀健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15

 

由于PRCGE M 的数据库是以1992年中国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的。所以,首先利用模型进行历史模拟分析(historical simulation )将数据库更新到2000年,并对相关的系数进行估算;①然后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从2001年运行到2100年,但是以10年为一个阶段进行模拟分析。3 模型预测结果: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

本节将根据模型模拟结果详细分析人口年龄结构演化以及总人口的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

3.1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 DP )以及生产要素的增长路径

中国经济在21世纪的增长路径显示:在2001~2010年期间,实际G DP 的年平均增长率是7.9%。但是2010年以后G DP 的增长速度将会逐渐减慢,到2050年,G DP 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到3.1%。在21世纪的后半叶,中国G DP 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会在3.3%左右波动(见表2)。根据生产函数,G DP 的增长速度是劳动力供给变化,物质资本存量以及总要素生产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表2还显示经过21世纪头20年的增长,在剩下的80年期间劳动力供给将会持续下降,这是人口老龄化以及长期低生育率的结果。由于劳动力供给的负增长,中国将不得不依靠物质资本以及总要素生产力的提高来维持其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模型显示,物质资本的增长不容乐观。物质资本的增长率将会从每年的8.4%(2000~2010年)下降到5.6%(2010~2020年),进一步快速下降到3.0%(2030~2040年)。在21世纪的最后60年里,物质资本的年增长速度将会在2.0%左右徘徊。物质资本的低速增长意味着

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中国将只能依靠总要素生产力的增长维持其经济发展。

表2 实际G DP 和生产要素的年平均增长率

%

年份

实际G DP

总和

人均

劳动力

物质资本存量

总要素生产力

2001~20107.97.0 1.08.4 3.02010~2020 5.5 5.00.0 5.6 3.02020~2030 3.9 3.8-0.9 3.6 3.02030~2040 3.9 4.4-0.7 3.0 3.02040~2050 3.1 3.9-1.2 1.8 3.02050~2060 3.3 4.4-1.0 1.9 3.02060~2070 3.4 4.6-0.9 2.0 3.02070~2080 3.2 4.6-1.0 1.9 3.02080~2090 3.3 4.6-0.9 2.1 3.02090~2100

3.3

4.6

-1.0

2.0

3.0

资料来源:PRCGE M 模拟结果

物质资本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供给的下降。新古典增长模型显示物质资本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存在着正的依存关系。生产力的改进以及不断提高的资本-劳动比促使物质资本的增长速度加快。然而,劳动力供给的负增长则导致物质资本增长速度下降。表2显示的物质资本的年平均

增长率是这两种相反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②

由于模型假定,在21世纪中国总要素生产力的提高速度(年均3%)以及资本-劳动比的增长速度(年均1%)不变,所以,不断下降的物质资本增长率是

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供给负增长的结果。

经济学者经常使用BOTE 模型(Back of the Envelope M odels )检验CGE 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所报告的运算结果是基于运用BOTE 模型进行的详细计算。

本文的预测分析是以10年为一个阶段进行的。第一个预测阶段是2001~2010年,因此笔者将模型的数据库只更新到2000年。

16 人口研究30卷

综合以上分析,在总要素生产力以不变的速度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供给的负增长以及由此引发的物质资本增长速度的下降,将会减慢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模型结果显示,与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相比,在2010~2020年期间人口老龄化以及总人口的负增长将会导致实际G DP 的年均增长速度下降2.4个百分点,在2020~2040年期间,实际G DP 的增长速度将下降4个百分点,在2040~2050年期间,将下降4.8个百分点。

然而,与总量G DP 的增长率相比,人口老龄化对人均实际G DP 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根据人口预测,中国的总人口将会在2030年左右开始负增长。总人口的下降将会弱化人口老龄化对人均G DP 的负面影响。表2显示,与2000~2010年相比,在2010~2020年期间人口老龄化将会导致人均G DP 的年增长速度下降两个百分点,在2020~2030年期间下降3.2个百分点,2040~2050年下降3.1个百分点。在21世纪的后50年,人均实际G DP 将以4.6%的速度增长。3.2 国内投资需求的增长轨迹

图2 国内投资需求的年平均增长率

国内投资需求的增长与物质资本的增长以及投资/资本比相一致。国内投资需求的年增长率将会从2000~2010年期间的6.2%下降到21世纪60年代的2%(见图2)。在21世纪剩余的40年里,国内投资需求的年增长率将在2%左右波动。在总要素生产力以不变的速度增长的前提下,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以及总人口规模的下降将导致物质资本存量以及国内投资需求的低增长。模型的这一

模拟结果与标准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相吻合:人口老龄化以及总人口的负增长引发的劳动力供给的下

降会降低国内投资需求。投资需求的下降会部分或全部抵消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国内储蓄的下降。①

正如西方学者指出的那样“如果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劳动力供给的下降导致国内投资率降低,那么富裕

的工业化国家将不用过分担心如何处理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总的私人储蓄率下降的问题”

(Bosw orth ,Bryant and Burtless ,2004)。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尚不富裕的中国。图3 每年净对外负债的变化

3.3 净对外负债(Net F oreign Liability )对中国而言,在21世纪前80年中国的净对外负债变化为负数,其每年的变化量大约相当于当年G DP 的2.5%。从21世纪80年代开始,净对外负债的变化开始变为正数,其每年的变化量相当于当年G DP 的1%(见图3)。

人口老龄化将引起私人储蓄率的下降,因此人们普遍担心下降的储蓄率将无法满足国内投资需求,政府将不得不

依靠国际市场引进资本(Heller and Symansky ,1998),但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老龄化以及东亚和东南亚国家迅速的老龄化将会引起全球储蓄率下降,导致全球利率上升,由此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Mass on and T ry on ,1990;OEC D ,1998)。这是人们担忧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根据OEC D 的量化研究,到2050年,由于储蓄率下降引起的储蓄-投资账户的不平衡将导致全球利率上升0.5个百分点(England ,2002)。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利率上升将导致很多国家(包括日本)的债务水平上升到的G DP 的200%(OEC D ,1998)。但是许多经济学家对以上结论提出异议。Williams on and Higgins (2001)指出,以上研究并没有充分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投资需求的影响。他们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的历史及预测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并不会削弱日本在21世纪对外出口资本的能力,虽然其资本将不会象20世纪后30年那样主要流向其他的亚洲国家,因为很多亚洲国家也将成为资本的净出口者。原因是“人口老龄化虽然会降低储蓄率,但是

它同样会降低投资率,而且投资率会降低得更多”

(Williams on and Higgins ,2001)。 4期彭秀健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17

 

图4 净对外负债存量的变化轨迹净对外负债的负增长意味着中国的净对外资产存量在不断增加。21世纪净对外负债存量的变化轨迹表明,到21世纪末,中国将拥有大约54,000亿美元的净对外资产(见图4),这一数量相当于当

年G DP 的19%。

净对外资产存量的变化意味着国民储蓄和投资之间的不平衡。如果净对外资产存量下降为负

数,则意味着国内储蓄不足以满足国内投资需求

(储蓄>投资),中国需要净的资本流入以弥补国内储蓄的不足。然而模型显示的情况是在2000~2080年期间中国的净对外资产存量将会不断增加,虽然在21世纪的最后20年,净对外资产存量开始下降,但是,其总量仍保持正数。这表明虽然模型假设国内储蓄率从本世纪初的43%下降到本世纪末的12%,但是国内储蓄仍然大于国内投资需求,中国将会出现净的资本外流。私人储蓄的下降以及由此引发的储蓄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政府以及学术界最担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之一。然而模型运行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投资需求的下降将会超过储蓄率的下降,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国内储蓄仍足以满足国内投资需求。这一模拟结果与很多西方学者的经验研究相一致: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供给的下降将会减少投资需求。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某个阶段,下降的投资需求将会超过储蓄率(Bosw orth ,Bryant and Burtless ,2004)。图5 实际G NP 和G DP 的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

3.4 实际G NP 的增长轨迹

实际G NP 的增长率取决于实际G DP 的增长率和净对外负债(NF L )的变化(参见图1)。在2000~2080年期间由于每年净对外负债(NF L )的变化为

负数,所以G NP 的增长率超过了实际G DP 的增长率。在2080~2100年期间,由于净对外负债的变化变为正数,所以G NP 的增长率开始小于G DP 的增长率(见图5)。由于NF L 每年的变化比较小,所以G NP 和G DP 之间增长率的差别也比较小。图6 平均消费倾向的年增长率

3.5 私人消费及进出口的增长轨迹

表3展示了中国宏观经济在21世纪的增长轨迹,包括实际G DP 、投资、私人消费、出口和进口。由于在3.1节和3.2节已经对实际G DP 和投资的增长轨迹进行了详细分析,本节只分析私人消费及出口和进口的变化轨迹。

关于私人消费,比较表3中私人消费和实际G DP 的年增长率,我们可以发现私人消费的年增长

率高于实际G DP 的增长率。私人消费的增长率取决于平均消费倾向以及G NP 增长率。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储蓄率的下降导致平均消费倾向提高(见图6),同时每年净对外负债(NF L )的负增长导致G NP 的增长率大于G DP 的增长率(见图5)。结果是私人消费的增长率超过了G DP 增长率。

关于对外贸易平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贸易在2000年处于顺差(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模型预测的结果显示,在2000~2070年期间,出口的年增长率略小于进口,这种状况会促使对外贸易账户不断走向逆差。但是在2000~2040期间,由于出口总值一直保持大于进口总值(虽然出口年平均增长率小于进口年平均增长率),所以对外贸易账户仍然维持顺差。对外贸易账户保持盈余是与

18 人口研究30卷

前一部分讨论的储蓄-投资账户的不平衡(储蓄>投资)以及每年净对外负债(NF L )的负增长相一致。直到2040年以后,中国对外贸易才开始出现逆差。逆差数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导致在21世纪的后20年净对外负债(NF L )开始增长(参见图3)。

表3 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轨迹

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实际G DP

投资

消费

出口

进口

2000~20107.9 6.29.27.37.82010~2020 5.5 4.4 6.1 5.5 5.82020~2030 3.9 3.0 4.7 3.1 4.72030~2040 3.9 2.5 4.5 3.6 4.22040~2050 3.1 1.5 3.7 2.9 3.32050~2060 3.3 2.1 3.7 2.7 3.62060~2070 3.4 2.2 3.7 3.3 3.52070~2080 3.2 2.1 3.4 3.3 3.32080~2090 3.3 2.2 3.5 3.6 3.32090~2100

3.3

2.1

3.3

3.7

3.2

资料来源:PRCGE M 模拟结果

4 结论以及政策建议4.1 主要结论

本文运用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PRCGE M )对在21世纪期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模型的主要发现包括:(1)人口老龄化将通过劳动力的低增长及随后的负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物质资本的低增长减慢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这一结果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相吻合。在总要素生产力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的前提下,与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相比,到本世纪中叶,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实际G DP 的年增长率下降4个百分点,到本世纪末,下降4.6个百分点。(2)总人口的负增长将会减缓人口老龄化对人均实际G DP 的负作用。于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相比,

到本世纪末,人均实际G DP 的增长率将下降2.4个百分点。(3)储蓄率的变化遵循生命周期假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国的储蓄率将不断下降。但是下降的储蓄率仍然可以满足中国国内的投资需求。中国在21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将不会被储蓄不足的问题所困扰。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投资需求的下降将超过储蓄率的下降。(4)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国内投资需求的下降。下降的投资需求将抵消储蓄率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同时储蓄-投资的不平衡(储蓄>投资)将会导致中国的资本外流。(5)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储蓄率的下降将导致平均消费倾向不断提高。同时中国对外净资产的增加将促使G NP 的增长率超过G DP 的增长率。这两个因素相结合将使得中国人均实际消费水平的增长超过人均实际G DP 的增长。(6)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人均物质生活水平(以人均实际消费水平作为衡量指标)仍将不断提高,但是提高的速度将不断下降。(7)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来自于劳动供给的负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物质资本的低增长。(8)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总要素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是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源泉。

以上发现是基于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模型假定在整个21世纪期间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将维持在2000年的82.4%的水平上)。但是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城市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普遍低于农村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参见Banks ,2005)),人均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

 4期彭秀健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19

 

老年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都会促使劳动参与率不断降低。①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的老龄化将会直接降低劳动参与率。笔者在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经济增长一文中详细记算了人口老龄化对

中国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笔者发现在中国的退休年龄不变的前提下,到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本身的变化将直接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5个百分点(Peng ,2005)。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会进一步减少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导致经济增长率的进一步减慢。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不会讨论如何降低劳动参与率以减缓就业压力。就像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中国将会讨论如何提高劳动参与率,比如通过延长退休年龄,鼓励退休的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采取更灵活的工作时间等措施,以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本文并没有将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养老保险支出,以及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老年人照料,医疗保健费用等的变化对政府财政支出,以及由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纳入模型体系。根据一些国际机构对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所作的量化分析,人口老龄化将对西方国家的政府财政造成沉重负担,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G roup of T en ,1998;McM orrow and R oeger ,1999)。因此,如果将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健及老年照料等支出纳入模型,则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扩大。4.2 政策建议

由于人口老龄化将减慢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以及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提高总和生育率,以减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从而降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的应对人口老化的政策措施之一。但是,通过应用同样模型所作的在中国不同生育率方案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比较研究发现,生育率的提高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但是生育率的提高带来的总人口的增长会抵消这些积极影响并导致人均物质生活水平的下降。澳大利亚生产力委员会的模拟研究发现,通过提高生育率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澳大利亚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从2000~2045年,生育率的提高将会提高而不是降低澳大利亚的总抚养比。而且生育率提高带来的教育支出,家庭补贴以及幼儿照料的增加对G DP 以及政府财政的影响将会超过由于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健康和老年人照料等支出对G DP 的影响(Productivity C ommis 2sion ,2005)。“解决人口老龄化负面影响最适合的公共政策并不是那些会带来另外问题的政策。当人

口老龄化已经而且不断对政府钱包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时,我们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提高生育率从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另一端对公共财政产生额外需求”

(Onselen and Errington ,2004)。西方人口及经济学界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刺激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根本途径。本模型运行的结果也发现,在人口不断老龄化的情况下,技术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源泉。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刺激生产力的发展。其中积极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是重中之重。大幅度提高公共教育投资在G DP 中的比重,扩大妇女特别是落后地区女性受教育的机会等都将有力地提高劳动力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指出的那样,“尽管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劳动力人口会不断缩减,但是人

教育的发展也是影响劳动参与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的发展会降低低龄劳动力人口特别是15~25岁年龄人口

的劳动参与率,但是教育的发展又会提高这些人口,特别是妇女在未来(大约45岁以后)的劳动参与率。因此,在西方国家,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总的劳动参与率。但是中国现在的情况是,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例如,在1995年,35~39岁,40~44岁以及45~49岁年龄组的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分别达到了91.3%,89.8%和82.4%。而在澳大利亚,34~44岁和45~54岁年龄组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在2000年分别为71.2%和70.6%),在未来继续提高这些年龄组劳动参与率的空间很小。

20 人口研究30卷

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会使得这些劳动力更聪明,更具生产力,由此等于增加了劳动力供给”(Day and D owrick ,2004)。

参考文献:

1 刘金塘,林富德.从稳定低生育率到稳定人口.人口研究,2000;42 于学军.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

3 Banks ,G.2005.P olicy Im plications of an Ageing Australia :an I llustrated G uide.Presentation given at Financial Review Ageing

P opulation Summit ,Sydney ,September ,2005

4 Bos w orth ,B.P.,R. C.Bryant and G.Burtless.2004.The Im pact of Ageing on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Economy :a Sur 2vey.W orking Paper ,Washington ,D. C.:Brookings Institution

5 Bryant ,R.C.and W.J.McK ibbin.1998.Issues in M odelling the G lobal Dimensions of Dem ographic Change.Brookings Dis 2cussion Paper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 C.:Brookings Institution

6 Bryant ,R.C.and W.J.McK ibbin.2003.Incorporating Dem ographic Change in Multi -C ountry Macroeconomic M odels :S ome

Preliminary Results.W orking Paper ,Washington ,D. C.:Brookings Institution

7 Bryant ,R.C.,H.Faruqee ,and D.Velculescu.2002.P opulation Ageing and Public Pension System :A First Look at the Cross

-Border and G lobal E ffects.W orking Paper ,Washington ,D. C.:Brookings Institution

8 Bryant ,R.C.,H.Faruqee ,D.Velculescu and E.Arbatli.2003.Fertility Declines and Y outh Dependency :Im plications for

the G lobal Economy.W orking Paper ,Washington ,D. C.:Brookings Institution

9 Cheng ,K. C.2003.Economic Im plications of China ’s Dem ographic in the 21st Century.I MF W orking Paper ,WP/03/2910 Day ,C.and S.D owrick.2004.Ageing Economics :Human Capital ,Productivity and Fertility.Agenda ,V ol.119(1),pp.1

-20

11 G roup of T en.1998.The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Implications o f an Ageing Population.Basel ,S witzerland :Bank for Inter 2

national Settlements

12 Heller ,Peter S.and S.Symansky.1998.Im plications for Savings of ageing in the Asian ‘T igers ’.Asian Economic Journal ,

V ol.12(3),pp.219-52

13 H orioka ,C.1991.The Determinants of Japan ’s Saving Rate :The Im pact of the Age S tructure of the P opulation and Other Fac 2

tors.The Economic Studies Quarterly ,V ol.42,pp.237-53

14 Ling ,L.S.and T.K.Peng.1996.The Savings and Investment Outlook in Developing East Asia ,in Future G lobal Capital

Shortage ,OEC D ,Paris ,pp.161-175

15 Mai ,Y.2003.E ffects of Reducing T ariffs and Endogenous Productivity G rowth.Working Paper N o.G-139,Centre of P olicy

S tudies ,M onash University

16 Mai ,Y.,M.H orridge ,and F.Perkins.2003.Estimating the E ffects of China ’s Accession to the W orld T rade Organization.

Working Paper N o.G-137,Centre of P olicy S tudies ,M onash University

17 Mass on ,P.R.and R.W.T ry on.1990.Macroeconomic E ffects of Projected P opulation Ageing in Industrial C ountries.IMF

Staff Paper s ,37,pp.453-85

18 McM orrow ,K and W.R oeger.1999.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 f an Ageing Population ,European C ommission ,Directorate -G eneral for Economic and Financial A ffairs (ECFI N ),Luxembourg ,O ffice for O 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 ommunities 19 OEC D.1998.Maintaining Prosperity in an Ageing Society ,Paris

20 Onselen ,P.and W.Errington.2004.Increasing fertility is not the ans wer to an ageing population.The Australian ,22nd

N ovember ,2004,Ed :1

21 Peng ,X.J.2005.P opulation Ageing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G rowth in China :An Applied G eneral Equi 2

librium Analysis ,Asian Population Studies ,V ol.1(2),pp.149-168

 4期彭秀健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21

 

22 Productivity C ommission.2005.Economic Im plications of an Ageing Australia.Productivity Commission Research Report ,Aus 2

tralia

23 Turner ,D.,C.G iornio ,A.D.Serres ,A.V ourc ’h and P.Richards on.1998.The Macroeconomic Im plications of Ageing in

a G lobal C ontext.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 ,N o.193,OEC D

24 Wang ,Y.and Y.Y ao.2003.S ources of China ’s Economic G rowth 1952-1999:Incorporating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14,pp.32-52

25 Weil ,D.N.1994.The Saving of the E lderly in M icro and Macro Data.Quarterly Journal o f Economics ,V ol.109,pp.55-8126 Williams on ,G.J and M.Higgins.2001.The Accumulation and Dem ography C onnection in East Asia ,in Population Chan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Challenges Met ,Opportunities Seized edited by Andrew Mas on ,S tan ford ,C A :S tan ford

University Press

27 Y oung ,A.2000.G old into Base Metals :Productivity G rowth in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

NB ER Working paper s 7856

28 Zheng ,Y.and M.Fan.1999.A Chinese CGE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olicy Analysis.Beijing :S ocial Sciences D ocument

Publishing H ouse

Macro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Population Ageing in China :A Computable G 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macro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opulation ageing over the period of 2000to 2100in China using a com 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 )m odel.The simulation exercise shows that the main effect of population ageing is to deceler 2ate aggregate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the negative growth of labour supply and reduction in the rate of physical capital formation.Sec 2ondly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s keep im proving but at a declining rate.Finally ,productivity im provement is the main force that sus 2tains China ’s economic growth during the 21st century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population ageing.K ey w ords :P opulation ageing ,Macroeconomic effect ,CGE m odel

Author :Peng X iujian is Research Fellow ,Labour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ustralia.

(责任编辑:陈 卫 宋 严 收稿时间:2006-02)

22 人口研究30卷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的过程。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化时期。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趋势。美、德、法、英、日等发达国家早已跨人老龄杜会,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6.96%,已进人老龄社会。由于我国人口本身特有的特点,导致人口老龄化引发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复杂。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劳动力供给格局、社会保障体系、传统家庭结构等都造成持续冲击。能否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00年全国人口第五次普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相当于老龄人口位于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第三的美国的2.5倍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到2050年,增加到4.3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占亚洲的35%,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总和还多。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年均递增3%,远高于总人口增长率1.68%,大大高于欧美等国,也略快于日本。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与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与对策 摘要: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今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更是确切的表明我国人口增长已由“高、低、高”过渡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三低”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我国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放缓,老龄人口比重增加。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着重分析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解决对策,惟此,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有利的人口环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特点,对策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国家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据此,中国在本世纪初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了。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一.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老年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1.8亿,而且每年还以500万-800万的数量不断增加,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接近1.3亿,而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3.32亿,超过总人口的23%。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表现的尤为严峻。根据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的介绍,目前,在我国31个省市当中已经有26个省市进入到老龄化的状态。在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数量非常大的情况下,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国大陆,人口老龄化的分布也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其实并不是我们中国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它是世界的问题,甚至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第一次出现的问题,这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如“人口红利”时代的消失,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在代际分配上也会产生某些不公平;在老年人的方面,养老保障和健康医疗是它的两个主要问题。 2.地区发展不平衡 大中城市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而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大中城市,如上海市2000年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8.5%,北京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4.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由原来老龄化城市高于农村而变为两者正在接近农村向城镇流动的年青人口增加,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机率高,生理自理能力差,因此需要经济和生活照顾的双保证。 3. 城乡倒置显著 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 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 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城镇 即农村老年人口在农村总人口数中所占比例要大于城市老年人口在城市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农村人口老少比大于城市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视角下,我国农村养老面临诸多问题,为此,应建立多层次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加快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村社区为老服务业发展;制定实施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战略。 4. 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高,是由于女性人口的平均寿命高干男性,女性人口平均寿命高是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的平均寿命就越高,女性寿命高于男性的差距也就越大。 5.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受生育率降低和寿命增加的共同作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不能将人口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人口老龄化下财政政策改进探讨 【第一章】人口老龄化税收政策健全导论 【第二章】人口理论与财政理论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3.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现状及问题 【4.1 4.2】人口结构预测与预测人口红利情况 【4.3 4.4】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财政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的国际借鉴 【第六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调整与完善 【参考文献】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参考文献 第三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3.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3.1.1 人口老龄化的规模现状 国际上如果一个地域内60 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当地总人口的10%,或者65 岁以上的人达到了总人口数的7%,那么就称之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比例达到了14%就称之为进入老龄社会。 依据上述标准,我国在2000 年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就

已经达到了7%,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4 年起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 世纪我国的老龄社会现状不会出现改变,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20 年)被称之为“快速老龄化”阶段,第二阶段(约30 年)被称之为“加速老龄化”社会,第三阶段就达到了“稳定的重度老龄化”社会。到2030 年,我国将会有 3.6 亿老人,也就是说10 个人中60 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就会有2.5 个。 1.老龄人口数量多、基数大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10 年11 月,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 1.78 亿,占我国人口总量的13.32%.其中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9 亿,占我国人口总量的8.92%.如下图3-1 我国65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成上升趋势,并且我国从2005 年起65 岁以上的人口就已经过亿,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图中可以看出,1982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仅为 4.9%,到2012 年,该比例已上涨为9.4%,而老年人口数也从1982年的4991 万人上涨为12714 万人。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数量庞大,将会带来巨大的养老、医疗等的压力,会对财政平衡带来挑战。 2.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快 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在进入90 年代以后不断加快。从90 年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二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中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趋势比较明显。2005年,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超过1600万人,纯老年人家庭占有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加上老年人中的病残人口,需要照料服务的数量是很大的,而现有社会服务的发展相对滞后。 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2005年底,中国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达到3.95万个,总床位149.7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仅占有10张床位。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大约是50-70张。按照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调查,约5%的老年人希望入住养老机构,这样算下来,也要700多万张床位,差距较大,亟须加快发展速度。 四是与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个全球性问题,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然而,现阶段,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期,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体现出其独有的特征:未富先老、规模更大,速度更快,赡养负担更重,二元结构明显。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危机特有的巨大挑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所指的人口老龄化,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加的过程。这是一种人口增长趋势,是老年人口相对增长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是各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地,人口老龄化最先产生于发达国家,它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必然结果。表现在老年人口数量上,则是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表现在人口结构上,则是结构呈老龄化状态。 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0%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年轻型社会;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与40%之间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成年型社会。从表中可以看出,老年型社会的年龄中位数要高于30岁,老少比也大于30%,此时六十五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要高于7%。从而,根据国际划分标准,当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7%时,即可认定是老龄化社会。除此之外,衡量老龄化的指标还有以下几种。老年抚养比(又称老龄人口抚养系数或老年系数),是指老年人数与成年劳动力数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龄化问题。平均年龄与年龄中位数的作用类似,都是用来反映某一年龄阶段的密集程度。当平均年龄偏高时,说明整体年龄偏高,老年人口密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深。而年龄中位数也是同样的道理,年龄中位数越大也能说明老年人口程度密集,也能反映老龄化问题。 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亿老年人口数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预计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10预防陈欢2010223641 摘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江泽民提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方针后,中国的经济就日新月异的发展着,以很快的速度赶超着西方国家的生活水平.但是西方世界历史在2007年达到颠峰,人口老龄化问题随之出现。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精神物质得到进一步保障,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向后延迟.人口老龄化问题必然出现,相继的问题随之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是极赋挑战性的,也是非常棘手的。能否处理和解决好此问题,是关系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下个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加快解決 Abstract From the new China was founded to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o jiang zemin put forward "all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the construction policy, China's economy is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ing, fast catch up with the western countries to life level. But the western world history in 2007. It reached its peak,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appears. And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reached a well-off standard, spirit material further security, life expectancy gradually backward delay.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is inevitable, have problems arise. Such a question for a developing nation, it is vastly challenging, is very difficult. Can deal with and resolve this problem, is related to the our country achieving a goal down the key. Key words:population aging Speed up solve 一.人口老龄化的定义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年龄达到老龄,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齢。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10%65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酌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而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0%并逐渐缩小,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而中国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到2004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数的10.97%。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二.中国人口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上升到2000年的8811万,占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且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将会日趋明显.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 1.老龄人口步伐趋快性,趋多性。 2.老龄人口的“贫富差距”性。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最早出现在富人区,因为他们可以享受艮好的医疗设备,也有比较充足的物质精神保障。而贫民则沒有这些保障,平均年龄和富人相比就相对要低得多. 3.老年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农村老年人口高于城乡人口,出现倒置现象;再者便是发展地区高于落后及发展中地区,导致一些地区出现老年人口集聚的现象。四.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四.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中国以如此快

人口老龄化论文

浅谈人口老龄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预测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 2014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净增加999万,约1000万,增长6‰,高于自然人口增长率5.21‰,老龄化加速。其中:60-65岁老年人口7487万,占老年人口的35%,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755万,占老年人口的65%。 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亿老年人口数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 未来几十年里,老龄化浪潮将会席卷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会迅速提高,预计201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5%,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形成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05年,相对每100名适龄工作成年人,仅有16名中国老年人。这一老年抚养比到2025年将会翻番到32%,到2050年会再翻一翻,达到61%。到2050年时,将会有4.38亿中国人年龄达到或超过60岁,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中国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是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虽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时间不长,但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趋势,一方面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中国实行的相关政策,导致年轻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自然增长速度,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很多人称之为“银发浪潮”或是“人口海啸”,中国老龄化问题已经引发全球关注。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 不言而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对各个领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里首先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一是被抚养人口负担,特别是老龄化负担的增大,导致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例发生变化,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从宏观上来看抚养老年人口的主要承担者是劳动力人口,其主要指标是劳动力对老年人口的总负担率。老年人口规模与劳动力总负担率密切相关,老年人口规模小,退休金和养老金支出倾向低,劳动力的负担相对较轻,反之则相反,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应该看到,中国今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老年负担系数不断上升,由2000年11.07%急速上升到2030年21.66%,仅30年间增大了近2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今后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扩大,老龄化负担的增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老年医疗保健费用、社会福利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等国家财政支出的急剧上升,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需要提供社会福利、老年医疗以及老年福利设施等多种社会的服务。这样,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大,减少了生产部门的投资规模,加重了国民经济的负担。 二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个人消费是有影响的,这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一般而言,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因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消费群体日益扩大,消费支出呈现逐渐上升倾向。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消费支出则呈现减少趋势,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了消费结构。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来看,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但是,将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由于收入

中国人口老龄化分析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分析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二是老龄化发展迅速。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四是城乡倒置显著。,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 五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对各个领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里主要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一是被抚养人口负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今后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扩大,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 二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个人消费是有影响的。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消费支出则呈现减少趋势,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了消费结构。三是人口老龄化对于储蓄也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从而,减少了资本积累。从总体上看,不仅减少资本的积累和持续储蓄,使投资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了社会扩大再生产。 四是在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人口老龄化成为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由于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减少,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现状 1.我国老龄化增速快于世界 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 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

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2.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 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NP己达1~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NP达一万美元的占36%,一万至三千美元的占28%,而我国在2002年只有980多美元,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老龄化的加速对经济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3.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进入老龄化 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占全国人口比重,平均为8.2%,比2000年人口普查7.0%高1.2个百分点;按地区分,老龄化程度以上海最高达13.4% ,进入8%以上的地区是浙江11.2%,北京10.8% 、天津10.7%,江苏9.9%,重庆9.2%,湖北8.8%,湖南、广西、四川均为8.6%,山东8.5%,安徽8.2%,辽宁8.1 %,陕西8.0%,共14 个省市总人口达6.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54%。西北地区和云贵藏等17个省区均在8%以下,呈现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跨入了老龄化社会。按城乡分组,2000年人口普查,城镇老龄化比例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中国迎首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专家忧“未富先老”危机 “跑步前进”的人口老龄化,正使我国遭遇各种问题。一是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转变,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2011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2013年将降到9.36亿人,劳动力供求格局开始改变。二是“空巢老人”现象突出。最近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50%,2013年将突破1亿人。农村“空巢留守老人”规模庞大。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他们当中许多人存在孤独、苦闷、抑郁甚至厌世等心理问题。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2013年将达到2300万人。失能老人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将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 翟振武指出,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备先老”和“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随着家庭小型化、人口流动化,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居家养老为主,机构供养为辅”成为我国养老保障服务的发展方向。但因人力、物力、财力、认识和制度等准备不足,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匮缺,导致“未备先老”。 比如,按照国际通行的5%的老年人需要机构养老这一标准,我国至少需要1000万张养老床位,但现在不到300万张,缺口达700多万张。这些床位中,绝大多数是农村敬老院的床位,需求量较大的城市仅占50万张左右。另外,真正需要进养老机构的是高龄、失能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目前具有护理功能的养老机构非常少,大部分养老院仅提供一般的生活照料。 “‘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未富先老’。”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先老”是指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劳动力供应衰减、价格上升,使我国传统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不复存在。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数量、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难以满足城市需求,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加速上涨。“未富”意味着短时间内我们不会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形成足够显著的竞争优势,因此处于“比较优势真空”阶段。如果对这一问题应对不当,有可能陷入发展徘徊不前的“中等收入陷阱”。 哲人说,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当前,汹汹而来的人口老龄化态势,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巨大考验和压力。如果不加快健全“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制度和服务体系,人口结构迅速老化将“窒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源自:李晓宏,新华网,2013年04月14日)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现在,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方面,已从人口数量问题转变为人口质量问题。 人口质量下降,现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在严格控制生育的情况下,人口素 质高的城市生育率下降,人口素质低的农村超生,从长期来看可能损害中国的人口素 质;二是把人口政策主要归结为控制人口数量,没有把教育列入人口政策。b5E2RGbCAP 流动人口和剩余劳力问题,这也是中国新的人口问题。城市和农村同时劳力过 剩,这是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第二个双重挑战。p1EanqFDPw 中国人口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太大,人口增长过快。一个国家的人口超过全世 界发达国家的总人口(1990 年发达国家总人口为 8.16 亿人)。现在虽然实行严格的 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每年仍净增 1400 ― 1500 万人,即每年增加一个世界大国的人 口。未来 35 年,我国人口发展有三个主要趋势:总人口达 16 亿;有 8 ― 10 亿劳 动力;有 2.5 亿老人。这构成我国人口发展的新特点。中国人口问题区别于世界上其 他国家,在一个国家内同时存在
DXDiTa9E3d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1997 年,中国 60 岁以上老人 1 亿多,占总人口的 10%,到 2040 年预计将达 2.5 亿以上,占总人口的 23.79%,60 岁以上的人口是 20 多岁人口的 2 ― 3 倍。RTCrpUDGiT 我国 15 岁以上人口中,有 1.8 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 15.88%,是世 界上文盲最多的国家;问题还在于现在的青少年和今后出生的儿童,他们是 21 世纪 前半期的劳动力,教育投入不足,现在初中普及率仅 68%,有 500 万学龄儿童因贫困
1/6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一、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日益增高的现象。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随着人类的医疗、公共卫生事业进步、教育水平的明显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然而生育率却下降,产生了人口老龄化这种人口转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接近1.2亿,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自1999年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且进程很快。中国实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生育率长期低于人口更替水平,这就是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快于西方的原因。 二、人口老龄化的危与机 人口老龄化发生在社会、科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状况不同,其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一)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带来的危机 1、中国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的进程快,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危机人口老龄化最早出现在欧洲。欧洲的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社会福利水平高,人口较少,老龄化的进程较缓慢。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的特征,有可能使老龄化带来的危机放大化。况且,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老龄化的速度快,使中国陷入“未富先老”的境遇。我国“未富先老”,生产力尚不发达,社会财富不充足,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要解决众多人口的养老问题还缺乏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超前的人口老龄化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给中国尚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挑战。 2、劳动力短缺 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大,相对年轻人的比重下降,加之生育率的降低,使得未来的人口减少,因而劳动力会减少。生育率的降低,一方面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是城市化。在城市里,孩子意味着昂贵的责任,父母为了孩子的将来,需要大量资金的教育投资。这使得城市化越高,生育率与其呈反方向变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劳动人口的稳定供应,人口老龄化减少了劳动适龄人口规模,使人口红利难以继续。中国一旦失去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国外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劳动产品的需求,进而对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带来的契机 1、老龄产业 中国现今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拉动,老龄人口是主要的消费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拉动内需。随着老年消费品和服务市场的扩大,老年人对老年消费品的需求将会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 发达国际的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70%,甚至更高。中国的经济结构中,仍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的增加,对服务业的需求也增大。养老服务业涉及面广,吸纳的就业岗位种类多样,将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两方面来影响经济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对策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应对人口老龄化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覆盖面尚未及70%的农村人口以及城市流动、打工人员,养老保险转移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等。政府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应放在中小城镇,一方面中小城镇相关社会福利、医疗设施尚不完备,另一方面有利于扩大社会福利的覆盖面积。我国的养老保险已经出现资金缺口,老龄人口的增加会增加财政支出的负担。欧洲国家全部由政府社会福利保障支出的形式,以使国家负债累累,人口少的发达国家尚且如此,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迅速、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必然不能采取这种形式。 完全依靠家庭养老也是不切实际的。在城市,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失业人数增多,竞争加剧,家庭养老在许多家庭中已力难从心。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家园的独居老人不断增加,“空巢”家庭激增。目前,城乡空巢家庭超过老人家庭的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 因此养老保障需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共同努力,养老保险由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三部分组成,这种三位一体的模式三种养老保险相互补充,更加完善、覆盖面更广,保障了老龄人口的养老和社会的稳定。由于医院和养老院的设施数量以及巨大费用支出的限制,采取“社会化居家养老”会更加经济。其主要特征是老年人住在自己家中,聘请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人员入户提供照顾和医疗保健等服务项目。可以动员社会资源,同时政府对此给予一些财政及政策支持。 (二)适当放松生育政策,增加未来劳动力人口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政策、二是观念。 放宽生育政策方面,中国与欧洲发达国家不同的是,首先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施行已30年之久,再者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因此,不能像欧洲发达国家一样不限制甚至鼓励生育。在生育政策上的改变应该是有计划的逐步放宽。 城市化下,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会降低生育率。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的生育率很低,而农村的生育率普遍高于城市。目前,均为独生子女的年轻夫妇,拥有准许生二胎的“特权”,但很多城市的年轻夫妇都不愿意使用这一“特权”,理由是培养后代的成本太高,不想让孩子“拖累”。中国,特别是城市居民已经习惯了小家庭和享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丁克家庭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一旦放宽二胎,农村人口的增加率可能会高于城市人口的增加,这是否会影响整体的人口素质,出现倒逼现象,尚不可预料。 许多国家为缓解人口老龄化,保持年轻的人口结构,放松移民政策,吸引海外移民,引进外国劳动力。但这非长久之计,年轻的移民们终究也会变老。 (三)发展老龄产业 我国的老年食品、医疗保健用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整个产业尚未在国民经济中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链。金融、保险方面,开发更多针对老龄人口的商业性寿险、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信贷、投资、理财咨询等产品。医疗服务方面,需要护理的人员与护理人员的数量差额大,供需矛盾突出。护理员、生理理疗师、家庭看护、心理咨询等各种老龄产业需要的人力资源缺口大。充分挖掘这些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从老龄消费产品市场方面,市面上专门针对老龄人特殊需求的产品不多。政府可以通过财税政策扶持对老龄产品的技术研发创新。鼓励文娱类的盈利、非盈利机构,推出新的模式的文娱活动、丰富老龄人的精神生活。 (四)充分利用老龄人力资源 灵活调整退休年龄,延缓从事教育、科研、医务工作和有其他特殊专长的老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退休年龄。因为他们有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实践经验从而拥有较强的技术和业务管理能力,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们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带动者。 通过有差别的退休工资,鼓励延长工作年限。如把养老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养老金,另一部分“养老附加金”据退休前的收入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刘思敏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摘 要】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这一人口现状,正在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为了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对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带来的危机与契机进行分析,依凭中国现状,找到适当的政策、措施,吸利趋蔽,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国危机契机对策 (下转第300页)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

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 姓名:========== _______________ 系另比环境与规划学院 专业:_____ 地理科学_____ 学号:========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

2014年5月4日

目录 摘要.............................................................................................. II Abstract ................................................................................................... Ill 引言. (1) 1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1) 1.1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1) 1.2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趋势 (2) 2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分析 (3) 2.1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 2.2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3) 2.3城乡经济的不均衡发展 (3) 3农村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影响 (4) 4我国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4) 4.1 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4) 4.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5 4.3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模式并存 (5) 4.4积极发展农村老年产业,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5) 4.5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体制 (5) 5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或过程。下面是为您准备的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供 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 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 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 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 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 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 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 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 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 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 (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 (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 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 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 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 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 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 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 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 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文学院中文师范072 卢屹 摘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随着这一问题的日趋严重,许多国家都在探讨其解决途径。我国作为当今世界人口最多,同时也是生育率下降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发展中国家,因而也是最早进入并将迅速走向老龄化严重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等显著特点,与发达国家“先富后老”比较形成“未富先老”的基本态势,因而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格外引人瞩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其历史和制度的根源,它关系着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的分析,阐述了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年龄人口;相关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人口老龄化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

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作为人口统计学的一个概念,强调人群的老化,而不是个体的老化。个体的老化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而人口老龄化则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相对比例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逆转的。 人口老龄化是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和过程,即指一个地区(或国家)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根据国际社会通例,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社会被称为老龄社会或老年型国家。了解这个基本概念对于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重要。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在于中国人口的数量控制上,因为快速增长的人口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这些原因,中国长期以来的人口政策都是偏重于数量控制的,然而,近些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着强烈的改变,中国正逐渐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各项科学研究得出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