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辽宁省特岗真题及解析

2015年辽宁省特岗真题及解析

2015年辽宁省特岗真题及解析
2015年辽宁省特岗真题及解析

2015年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考试

本试卷由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科目组成,共8页,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受社会委托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权威机构是

A.学校

B.企业

C.机关

D.社区

2.劳动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的产物是

A.人的全面发展

B.人的片面发展

C.人的均衡发展

D.人的差异发展

3.孟母三迁择邻,妙在“选择”,这种选择体现了教育孩子的

A.主体性

B.方向性

C.灵活性

D.主导性

4.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古已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孔子就曾主张

A.不耻下问

B.学而不厌

C.有教无类

D.敏而好学

5.提出教学的“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裴斯泰洛齐

C.布鲁纳

D.夸美纽斯

6.于18世纪初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教育学体系理论的学者是

A.泰勒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洛克

7.“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

A.抗大的教育方针

B.苏维埃大学的教育方针

C.红军大学的教育方针

D.中央农业学校的教育方针

8.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变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目的、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

A.课程内容

B.课程标准

C.课程资源

D.课程体系

9.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的是

A.课程结构

B.教师学历

C.教学目的

D.学习动机 10.研究性学习强调

A.以学生为主

B.以书本为中心

C.以教师为主

D.以课堂为中心

11.通过教师的口述和示范,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或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启发式谈话法

C.练习法

D.叙述式讲解法

12.学校的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计划

B.实行

C.检查

D.总结

13.学生通过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是

A.应试能力

B.解题能力

C.自学能力

D.分析能力

14.教师所具有的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属于

A.语言素养

B.教育素养

C.思想素养

D.文化素养

15.教师的教育机智属于教师的

A.课堂驾驭能力

B.反思能力

C.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教学能力

16.教育科学研究属于

A.自然科学研究范畴

B.社会科学研究范畴

C.边缘学科研究范畴

D.哲学研究范畴

17.如果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考察其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分析教学实践中的长处和短处,以帮助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种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目的性评价

18.被称为德国教育“第二根支柱”的是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特殊教育

19.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规称为

A.教育政策

B.教育规章

C.教育法则

D.教育法律

20.我国自1986年起实施

A.六年义务教育

B.八年义务教育

C.九年义务教育

D.十二年义务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21.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包括的要素有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学校管理者

D.教学大纲

E.教育措施

22.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分类目标包括

A.应用与分析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模仿操作准确性

E.情感态度价值观

23.板书设计的原则有

A.直观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审美性原则

D.创造性原则

E.普及性原则

24.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态度包括

A.教育理念

B.教学方式

C.专业情意

D.人际关系

E.职业道德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判断每题正误,并将结果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5.全国发展教育就是均衡教育,但不是削弱个性的教育。

26.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启发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积极思维。

27.党团组织和教工会在管理中主要适用行政方法。

28.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维和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

29.我们可以根据某所中学当年的高考成绩对这所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成功与否作出评价。

30.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早就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我国教育行政组织及其活动所应达到的目的。

31.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根本大法。

32.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二至三倍。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3.教育理念

34.探究学习

35.班主任工作反思

36.教师职业道德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7.新学期伊始,学校决定小张老师担任初一·一班班主任。开学之初,小张老师决定选拔班干部,组建班委会。对学生们推荐的班干部人选,她认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如,有的学生虽然组织能力强,但学习成绩不太好,有的学生人际关系好,但她认为这个学生有点顽皮。她反复研究了全班同学的资料,对每个学生的品德状况、学习成绩、组织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没有同意学生们的推荐意见,自己选了几个她心目中的好学生做班干部,指定了班长。但班级搞了几次活动之后,学生们对这几个班干部特别是班长有很多意见,后来索性不支持这几个班干部的工作了。小张老师意识到,自己选拔班干部方法出现了问题。请结合教育学知识,谈谈小张老师应该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38.教育史上,最先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学孔子。他从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不愤不启,不惟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记》中也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

他善于用问答的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的答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提倡启发式教学上也有著名,他的名言是:一个坏的教师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些教学思想对于今天的教学实践仍然具有启发意义。那么,什么是启发性原则?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呢?

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A.卡特尔

B.霍华德·加德纳

C.华生

D.韦克斯勒

2.著名论断“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

B.森田

C.罗杰斯

D.马斯洛

3.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的动向,这是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

4.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力求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意义,即知道它“是什么”,并能用语词把它表示出来,这叫做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

5.根据有关资料对北极的描绘而想象出北极冰天雪地的风光,这属于

A.再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无意想象

D.创造想象

6.在一场篮球赛中,知道篮球比赛规则或在什么情况下罚球3次,涉及的是

A.情景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行为记忆

D.语义记忆

7.在学生智力的诸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构成认识能力主要内容的是

A.观察力

B.注意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8.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

A.行为倾向

B.心理体验

C.认知反应

D.道德规范

9.一位演员根据剧本的描述而在头脑里想象出有关角色的生动形象,这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科学想象

D.联合想象

10.不将学习主要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由学习者独立操作而习得知识的学习方法是

A.意义学习

B.范例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11.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

A.学习方法

B.学习风格

C.学习计划

D.学习习惯

12.当我们以个体的某一个特征,如智力、社会活动能力或外貌等为中心而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时,就发生了

A.选择效应

B.投射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3.一个病人经医生诊断必须截肢才能保住生命,病人要么失去一条腿,要么就有生命危险,这种动机冲突时是

A.双趋式冲突

B.趋避式冲突

C.多重趋避式冲突

D.双避式冲突

14.一个人如果学会了骑自行车,他就更容易学会骑摩托车,这种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5.在无中生有的基础上对他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怀疑和不信任,把本来并不存在的东西说成像真的一样,并且误解越来越深,是指

A.情绪心理

B.嫉妒心理

C.多疑心理

D.孤僻心理

16.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常会提出可接受的辩解或理由,以达到自我安慰,减少需要不能满足的痛苦。这被称作

A.修饰作用

B.整饰作用

C.掩饰作用

D.文饰作用

17.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的能力、精力和体力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的状态

是 A.心理氛围B.职业倦怠 C.人格取向D.自居作用

18.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经验思维

D.理论思维

19.智力和身体发育正常,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的异质群体指的是

A.学习困难学生

B.调皮学生

C.后进学生

D.问题学生

20.青少年的闭锁性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做到毫无保留,有时可能以各种形式做回答或拒绝回答,心理学家把这种特点叫做

A.不真诚性

B.不友好性

C.不随和性

D.不坦率性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判断每题正误,并将结果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提出学习“顿悟说”的学者是罗杰斯。

22.人体的第一次生长高峰实在出生后1年内,然后发展速度减慢,到初中阶段进入第二个高峰,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23.构成挫折情境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环境原因和个人原因两类。

24.判断是思维内容的基本单位,又是各门学科的基本要素。

25.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6.初中生的情绪情感发展表现出从不成熟向成熟过度的矛盾性特点。

27.道德责任心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升华责任感的内在动力是自我效能感。

28.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都是对立型、消极型的。

29.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30.态度结构中包括认知成分、目标成分、行为成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学习策略

32.道德情感

33.创造力

34.心理健康教育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5.小明是初二的学生,半年前学会了上网。刚开始的时候,小明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网上查询一些学习资料,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偶尔在学习之余,也打打游戏,与同学聊聊天。但最近,妈妈发现小明有点不太对劲,每天在网上时间越来越长,甚至午夜还不睡觉,早晨睡懒觉、不起床。有几次差点上学迟到,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妈妈决心要搞清楚小明到底在网上做什么。一天晚上快12点了,小明还在玩电脑,妈妈走进他的房间,结果令她很意外,小明根本没有学习,而是在打游戏。妈妈气坏了,质问他这么做多长时间了,小明吞吞吐吐说有两个月了,有的时候还到网吧去玩,现在一天不打游戏就难受极了。自己有时候也想不玩了,但就是控制不住。

妈妈和小明的班主任李老师交流了小明的这种情况。李老师帮助小明妈妈分析了小明这种沉迷于网络游戏行为的原因,认为这与初中生好奇心强、渴望交往、自控能力低等心理密切相关。那么,妈妈和李老师应该采取那些教育指导措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呢? 36.心理学实验和相关研究证明,对理解的知识有复习的学生较无复习的学生保持效果好。如果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则保持的较少,遗忘的较多。即使只有一次复习,其保持的效果

也会提高。复习是防止知识遗忘、巩固知识的基本途径,是提高知识保持效果的重要条件。但复习并不等于机械重复,保持的效果也不取决于复习次数的多少或所花费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对复习活动的合理组织。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避免知识的遗忘,必须注意合理地组织复习。那么,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正确地组织复习以促进知识的保持呢?

2015辽宁特岗教师招聘真题解析

1.【答案】A

【解析】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劳动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几个方面,全面发展不能单一的发展脑力或者体力,而是要二者相结合,共同得到发展。与之相对立的产物就是人的均衡发展,不仅要注重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全面发展,还要兼顾到二者发展的水平。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教育要具有选择性和主导性,孟母三迁而择邻,妙在选择。这种选择,正体现了母亲教育子女的主导性。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在孔门三千弟子中,既有拥有很大权力和财富的贵族子弟,也有家境贫寒的平民百姓;既有商贾之人,也有劳动者,甚至有人还曾经为盗者。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解析】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上,教师上课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的动向,属于注意的分配。

5.【答案】A

【解析】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打破了教学实际上只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相联系的旧模式,把教学同发展联系起来,建立了一套新的教学体系,在长期的实践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6.【答案】B

【解析】赫尔巴特是18-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并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为理论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并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被誉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赫尔巴特也被誉为西方教育史上的“科学教育学之父”。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毛泽东给“抗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后来毛泽东又题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作为“抗大”的校训。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8.【答案】B

【解析】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

的基础。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对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它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及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11.【答案】D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教学中的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根据对学校管理过程特性的认识,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计划、实行、检查和总结。这四个环节反复循环,不断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其中,实行是学校领导者指挥师生员工完成计划任务的进程,它包括思想动员,说明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安排工作进程, 交待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提出具体措施以及部署力量,分工负责等。实行也是衡量学校组织机构工作的优劣的标准。实行是管理周期的全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13.【答案】C

【解析】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教师和其它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学习,获得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14.【答案】D

【解析】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教师的政治素养、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业务素养、心理素养以及身体素养。其中,教师所具有的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属于教师业务素养中的文化知识素养。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15.【答案】D

【解析】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也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和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的外在体现。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16.【答案】D

【解析】哲学范畴是整个科学研究的基础,而教育科学研究在整个教育研究中起到基础性的地位。因此,教育科学研究属于哲学范畴。

17.【答案】A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18.【答案】B

【解析】德国的职业教育属于中等教育的第二阶段,被称为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19.【答案】D

【解析】教育法律通常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

20.【答案】C

【解析】我国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意味着我国将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二、多选

21.【答案】ABE

【解析】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包括教育措施与教育内容。

22.【答案】BCE

【解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目标为三维课程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3.【答案】ABCD

【解析】板书设计的六原则分别是:直观性、实用性、审美性、创造性、简约性与科学性。

24.【答案】BC

【解析】教师的专业态度是教师的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专业情意等方面的内容。

三、判断题

25.【解析】错误。全面发展教育并不是均衡教育,更不是削弱个性的教育。

26.【解析】正确。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7.【解析】错误。学校党组织的管理不同于行政管理,主要靠凝聚、引导、支持、激励等方式,用参与、推进、保证监督等手段,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从而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工会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需要很好地协调、配合和互相支持。学校工会不是党委的一个部门,也不是行政的附属机构。

28.【解析】正确。

29.【解析】错误。对教育行政工作的成效的评价,要比对其他行政工作的评价复杂得多。单从该所中学当年的高考成绩来对其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做出评价,是不科学的。因为其中的影响因素太多了,而且很多因素主观上是无法控制的。

30.【解析】正确。

31.【解析】错误。《教育法》是建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教育的根本大法,

32.【解析】错误。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四、名词解释

33.【解析】教育理念是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的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的方向。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的教育。

34.【解析】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35.【解析】班主任工作教育反思,是指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水平,对班主任工作教育言行反复思考以及与社会的价值标准和师德的规范之间找差距,不断发现并弥补自身缺陷,提升工作教育能力。

36.【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

37.【解析】首先,小张老师进行班主任的班级建设存在一些问题,特别组织和培养班干部的过程出现偏差,导致班级搞了几次活动,学生对班干部特别是班长很有意见,甚至不支持班干部工作。

其次,针对小张老师的班级管理我有如下几个建议: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正确观念即要以民主型的管理方式对待班级中的学生,让学生就班级管理中的事项提出意见和看法,如果有合理之处要进行采纳。2.班主任在进行工作时要先了解和研究学生,在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最后要做好个别工作。在题干中小张老师做到了了解和研究学生,但没有做到“长善救失”,在选拔班级干部过程中只看到学生的劣势,应该看到各自优势。例如将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让他担任班级的组织管理工作。3.在组织完班集体之后,要进行培养工作,即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制定班级规则,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培养正确的舆论及良好的班风和人际关系。最后,相信通过努力小张老师能够将这个班级建设好。

38.【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成人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许多一时的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注意提问,设置恰当的问题,启发他们的思考。 3.发扬教学民主。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要引导学生动脑也要引导他们动手。

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我认知智力其中类型。

2.【答案】D

【解析】在心理咨询领域,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者”的心理健康模式,他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足够的自我安全感、生活理想符合实际、保持人际关系良好三个标准。后来这个标准也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将健康定义为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3.【答案】C

【解析】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上,教师上课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的动向,属于注意的分配。

4.【答案】B

【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们在知觉当前事物时,总是在以往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之下,对该对象进行加工,即知道它“是什么”,并能用词语把它表示出来。

5.【答案】A

【解析】再造想象指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如题干中描述的根据有关资料对北极的描绘而想象出北极冰天雪地的风光。

6.【答案】D

【解析】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是一个人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组织知识。篮球比赛规则或在什么情况下罚球3次,属于规则。

7.【答案】C

【解析】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这五大力,其中核心是思维力。

8.【答案】B

【解析】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体验。

9.【答案】A

【解析】再造想象指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如题干中描述的一位演员根据剧本的描述而在头脑里想象出有关角色的生动形象。

10.【答案】D

【解析】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研究并提出。

11.【答案】B

【解析】学习风格又叫“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学习倾向和学习方式。

12.【答案】C

【解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在对别人做出评价时,常常喜欢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效应,

13.【答案】D

【解析】双避式冲突指必须在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间回避一种事物时的矛盾和冲突,如题干中病人既不想失去一条腿,也不想失去生命。

14.【答案】A

【解析】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如题干中强调的学习骑自行车和骑摩托车的先后顺序。

15.【答案】C

【解析】多疑心理是指对一些自己并不是很了解的事情,进行各种假象、猜想,并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的这种猜想都是正确的。

16.【答案】D

【解析】文饰作用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指一个人为了掩饰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明显不合理的行为或不能达到个人追求目标时,往往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环境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正当合理的,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自我安慰,减少需要不能满足的痛苦。

17.【答案】B

【解析】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18.【答案】A

【解析】发散思维指在思考过程中问题的信息朝着各种有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起更多新的信息,使思考者能够从各种假设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各种回答,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19.【答案】A

【解析】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繁杂的异质群体,在我国,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下,在同类群体中,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20.【答案】D

【解析】中学生心理发展一般具有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青少年的闭锁性首先表现了“内心的秘密”,同时还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做到毫无保留,有时可能以各种形式做回答而拒绝回答。心理学家把这种特点叫做“不坦率性”,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二、判断题

21.【答案】错误

【解析】提出“顿悟说”的学者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苛勒。

22.【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人的生理发展规律,人体的第一次生长高峰是在出生后一年内,然后发展速度减慢,到初中阶段进入第二个高峰,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23.【答案】正确

【解析】人们产生的任何心理挫折,都与其当时所处的情境有关,构成挫折情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外在的客观因素和内在的主观因素两大类。

24.【答案】错误

【解析】思维的基本形式有三种,概念、判断与推理。在这三种形式中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应,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

25.【答案】正确

【解析】意志品质具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的特点,这就说明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是在意志行动中不断实践而逐步形成的。

26.【答案】正确

【解析】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的时期,其情绪情感的发展表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特点,即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矛盾特点。

27.【答案】正确

【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同时道德责任心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升华责任感的内在动力是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28.【答案】错误【解析】学校中非正式群体可根据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校教育目标影响分为积极型、中性型、消极型和破坏型。

29.【答案】正确

【解析】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其提出了著名的“联结—试误”理论和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0.【答案】错误

【解析】社会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

三、名词解释

31.【解析】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32.【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既可以表现为个体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可以表现为在道德观念的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会影响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其倾向性,也会对道德行为的强度产生有影响。

33.【解析】创造力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以丰富的社会经验为基础,通过对自己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进行改造和重组而实现的,属于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

34.【解析】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四、案例分析题

35.【解析】小明的这种情况属于网络成瘾的情况。现今,中学生网络成瘾的趋势蔓延,导

致网络成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家庭和社会因素上,现今网络普及化,每家每户都有电脑,而且为了信息的收集,中学生使用电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在学生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还未养成,家长的不监督,任其在自己的房间里上网,从一定程度上是违反了学生的身心特点的。

其次,在学生个人层面上,初中生此时的好奇心旺盛,对信息的多样目不暇接,理性分辨和自控能力不高,尤其是对激烈的、有吸引力的游戏上容易上瘾,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如不用电脑就引发情绪上的抑郁,耐受能力差,学习成绩下降,现实人际关系淡漠,甚至是撒谎等负性反应。

因此,要解决网络成瘾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第一,前期可以采用认知矫正。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态度。第二,中期可以采用行为矫正。引导学生坚持记录每天网络使用情况和减少上网时间的一些负性反应,同时记录其他活动情况,并做自我评价,结合奖励强化和惩罚抑制,在出现网瘾时做一些其他的放松方式。

第三,后期可以采用学习动机激励。可以通过榜样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对网络知识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控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网络。最后,网络成瘾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的事,需要整个社会都行动起来,共同治理,引导良好的上网风气,从源头上根治这一情况的发生。

36.【解析】遗忘规律包括以下几点,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遗忘的材料是先多后少的。而影响遗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位置,识记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的多少,识记者对材料的需要兴趣以及识记的方法等。因此,运用遗忘规律,正确的组织复习促进知识的保持,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措施。 1、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2)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3)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4)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

2.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3.提高学生的回忆效率

(1)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回忆的技能、技巧

(2)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排除回忆过程中的干扰

4.记忆的心理卫生

(1)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2)适当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3)适当的营养和良好的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