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课选修意向论文(20120704)

选修课选修意向论文(20120704)

延边大学大学生选修课选修意向

调查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延边大学短学期选修课学生选修意向情况。讨论了大学生选修课与通识教育的联系,阐述了什么是通识教育及其意义;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选修课选修意向的因素、概括了学校选修课系统的优点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建议,促使学生选修课更加有意义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公共选修课程是大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学科知识背景,开阔学生的学术和社会人生视野。通过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系统又有重点地了解到一些非常实用的社会经济、生活知识。通过开设大批丰富、优秀的公共选修课,在传授给学生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融入理想、道德和传统文化,启迪学生的智慧,帮助他们了解和把握种种人文、社会现象的本质,成为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毕业生,这正是各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所在。因此研究短学期选修课学生选修意向更具有必要性。

本研究主要从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学校课程设置因素,三方面来进行选修意向的研究。以延边大学大一到大四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多数学生认为选修课能增长知识,但并不喜欢,绝大部分为了凑够学分而选的;(2)大多数教师对选修课不重视教学方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3)大多数学生不赞同学校选修课安排在暑假上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不满;(4)对选而不学的现象应该杜绝。

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三点建议:(1)学校应适当调整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和考核方式。(2)教师应该重视选修课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学生应该认识到选修课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要为了得到知识而学习。

关键词: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选修意向教学质量课程设置

第一章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和市场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那种只“专一科”不通其余的“人才”显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1]。因此,选修课出现了,并成为大学课程体系改革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专业选修课作为选修课中的一种,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培养综合素质的途径,也是实行学分制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公共选修课成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以广博的学科设置对专业必修课进行有机的补充和完善,内容特征为广、深、新[2]。着眼于引导学生了解对专业所在学科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了解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并对相关学科进行了解[3]。能够有效拓展专业知识,增强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更好地加深专业知识。

但是很多学生都存在“选而不学”的现象,因此调查学生的选修意向影响因素及其必要。

1.2研究现状

公共选修课是通识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可是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

表述。

1945 年美国哈佛大学委员会在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也被称之为“哈佛报告”。这个报告的主要目标就是如何重新认识通识教育的价值。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即能有效地思考、清晰地交流、明智地判断正确地辨别普遍性价值的人。

1947 年杜鲁门总统指定的一个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了《美国民主社会中的高等教育》的报告。此报告也批评当时过度专门化的本科教育,提出把通识教

育提高到与专业教育同样的位置,使两类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强调通识教育是非专门化和非职业化的学习,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人应有的共同经验。

周琼.关于加强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的思考中提到专业选修课是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对专业选修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现状,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教学和考评方法的实施应围绕新世纪对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的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进行改革。

李岚在《构建公共选修课程体系的研究与现状分析》论文中对公共选修课程体系的研究,结合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发展,进行了构建公共选修课程体系的研究与现状分析。指出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的目的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品性修养,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调查延边大学学生选选修课的目的、对选修课的态度和看法,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安排,老师教学方式以及选修课的质量,并将反馈信息作为完善选修课制度、提高选修课质量的参考依据。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通过对大学生选修课选修意向的研究可以促进完善选修课制度、提高选修课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通过对大学生选修课选修意向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及给出相关有用的建议,可以使学生对选修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完善学校关于选修课的制度。因此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4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研究变量与研究假设

1.研究变量

(1)因变量:大学生选修课选修意向

(2)自变量:1.学生个人因素:其中包括学生兴趣爱好;考试形式;对专

业是否有益;随便选。

2. 学校因素:包括课程安排时间;选课系统操作难易程度;学分

达标要求;

3. 教师因素:教师讲课质量;教师态度;

2.研究假设

1、不少大学生对选修课表示漠视,选了也只是为了凑学分,“选而不修”,这

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的预期效果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教师方面,影响学生对选修课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是老师的授课方式、平

时的扩展阅读和课堂互动。

3、学校方面,学生的选修意向在很大程度上还与选修课的开设时间有关,目

前学校选修课的种类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各种兴趣的需要。

1.4.2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

本文的被试来自延边大学大一到大四共120名学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5份,其中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为91.7%。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法、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和访谈调查法,对大学生选修课选修意向进行研究。

A文献法: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网络信息检索,了解国内外关于大学生选修课选修意向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B问卷调查法:对延边大学大一到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excel软件对采集数据作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C访谈调查法:编制访谈提纲,对一些学生进行深入访谈,更清晰的了解当前学生选修意向情况。

2.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自编《关于大学生选修课选修意向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结构式和非结构式相结合的问卷;结构式问卷分等级量表式和非等级量表式相结合的形式;等级量表式问卷采用“A\B\C\D\E”五点记分法。

(2)访谈提纲:自编《关于大学生选修课选修意向的访谈提纲》

第二章相关理论

2.1通识教育理论

通识教育: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 也称普通教育,是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目的是要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而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通识教育要深入,一定会牵涉到课程设置,关键问题是要突出核心、突出灵魂。根本问题是要让我们的教育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性根基之中。这是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而达到这个目的要以中西并举的方式来进行。在课程的具体设置方面,要尽可能采取小班讨论制、paper跟进制。我现在推荐一个方案,集中精力以可操作的方式来设定几个最基本的课程。也就是用比较少的学分,设置一些课程。4学年8学期中的3个学期作为通识教育,两门核心课程,一门中国文明,一门外国文明,但是所有课程要求经典阅读。

2.2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理论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之间竞争日益演变成以人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一种目标,而选修课正是为了培养顺应我国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这不但可以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2.2.1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教育目的

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的目的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品性修养,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新型学科不断涌现,学科交叉、渗透、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呈日益综合化的趋势,这样更需要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校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共同的结果。

通过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系统又有重点地了解到一些非常实用的社会经济、生活知识。通过开设大批丰富、优秀的公共选修课,在传授给学生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融入理想、道德和传统文化,启迪学生的智慧,帮助他们了解和把握种种人文、社会现象的本质,成为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毕业生,这正是各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所在。

2.2.2公共选修课程体系

公共选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高校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对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改变以往公共选修课的散置性、随意性现状,有效利用高校已有的教学资源,构建起一个具有高校自身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规范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

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应有利于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现象和文化的判断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文化品味的提高。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学科特点、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条件开设公共选修课,防止课程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在讲课中要注意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知识要新颖,培养学生与社会相适应的能力,增加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才能达到公共选修课开设的目的。

第三章延边大学短学期选修课学生选修意向状况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调查设计与调查过程

3.1.1调查对象

以延边大学大一到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115份,其中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为率91.7%。涵盖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居住地、不同职业趣向的学生。问卷的样本信息详情见表1:

表1:整体情况统计(N=120)

变量人数比例(%)

性别男68 56.7

女52 43.3

年级大一10 8.3

大二38 31.67

大三38 31.67

大四34 28.33

民族朝族48 40

汉族72 60

3.1.2调查工具

根据开放式问卷搜集的资料以及文献资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见附录。

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试者基本情况填写,涉及被试者性别、年级、院系、民族等。第二部分是关于延边大学短学期选修课学生选修意向调查,从学生自身因素、教师方面因素、学校安排因素三个维度了解,其中学生自身因素5题,教师因素7题,学校因素6题,主观建议1题。

3.1.3数据处理

把所有有效问卷的数据输入到excel中进行分析,计算出所需要的各个数据,主要的统计方法是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3.2学生自身因素对选修意向影响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总体情况分析

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自身因素方面影响学生选修课选修意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的兴趣爱好方面;(2)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程度;(3)学生对选修课的态度;(4)学生选择选修课的目的。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上选修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拿学分,对选修课的认识也相对不足。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自己的兴趣而选择选修课的,整体在听课认真程度上都不是很好,大多数在做与学习无关与课程无关的事。课程无实用性,没有兴趣使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许多学生认为,是为了应付学分才选修的,没有太大意义,对自己作用不大。从长远看,违背了选修课设置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2.2具体情况分析

1、学生眼中选修课的主要作用(多选题)

图1―1

由图1-1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认为选修课的主要作用在于增长知识和提高个人能力,一部分学生认为选修课可以提高自己个人能力,少数学生则认为上选修课是为了了解社会现状。由以上图示可以得出,大学生对选修课有比较清醒客观的认识,是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同时,学生对学校开设选修课的主观目的也比较明确,这有助于促进学教之间的配合。

2、您选择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可多选)

图1―2

由图1-2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选择选修课的主观动机依次是:凑足学分;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增长知识、综合发展;不让自己闲着无聊。这说明在大学实行硬性学分的情况下,广大学生在选选修课时是为了凑够学校要求的学分,接着才是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希望自己多掌握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满足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是为打发空闲无聊时间。

从图一、图二综合比较来看,大学生心中所认为的选修课作用与自己实际选择选修课的主观动机基本相符合,但也有部分学生是为了凑学分,因此大学生应

该重新审视选修课的意义与价值。

3、你是不是选到了自己想学的选修课?

图1―8

由图看出,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大学生没有选到自己想选的课程。在调查中,有42人选到了想选的课,占总数的38.1%,而答“不是”的人数为68人,占总数的61.9%。两者的人数有明显的差异。对于选不到自己满意课程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4、选修课的出勤情况分析

图1―3

由图1-3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到课率并不是百分之百,大多数时间去上课的情况占绝大多数,每次都去上课的只占相对少数,这说明大学生由于主客观情况的限制,不可能做到出勤率百分之百。但是由于学分压力,

不得不大多数时间都出勤。

5、选修课上您一般做什么?

图1―4

由上图分析可知,上课认真听讲并做笔记的只占少部分,绝大多数上选修课都是在从事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其中以发短信、聊天、睡觉、听音乐为主超过了50%。由此可见,选修课都没有得到他们的足够重视。如果选修课要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必须端正对选修课的态度,上课认真听讲。

3.3教师因素对学生选修意向影响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总体情况分析

教师方面,影响学生选修意向的因素有下面几点:(1)教师的授课方式;(2)教师对选修课的态度及负责程度;(3)教师的考核方式;(4)教师自身素质。由于教学缺乏规范,备课不足,上课或照本宣科,或夸夸其谈,甚至直接放下载的教育影片,讲课方式缺乏幽默感,不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缺乏沟通,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不能给学生提供该学科的最新信息,也不能给学生以应有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学到的知识太少。

3.3.2具体情况分析

1、下面哪项可能是您逃课的原因

图1―5

从图1―5可以看出学生对选修课的实用价值非常看重,对于没有实用性的

课程大多学生觉得没有必要上,对今后发展和自身能力发展没有任何帮助可以不

用听,甚至逃课。老师不点名不会影响成绩也占着比较大的比例,看来部分学生依然是为了凑够学分而去上选修课的,这一点也说明大学生对选修课的态度不明确。

2、你对老师的哪种授课方式比较感兴趣?

图1―7

从对“老师的讲课方式”调查看出,多数选修课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生动幽默的授课方式,也应尽量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选修课的兴趣,不能只是枯燥地翻阅幻灯片和自己读课文,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想

法。讲课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课外的知识,丰富课堂内容。

3.您觉得老师的教学态度如何?

图1-8

在“您觉得老师的教学态度如何”的调查中,37.3%的同学认为老师总体的教学态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即可,31.8%的同学感到老师恪尽职守,认真负责或能够完成教学计划。可见,上选修课的老师多数不是以认真的态度,负责任地对待选修课的。老师的态度能够影响到学生的上课态度,在选修课不被部分学生重视的情况下,老师的监督与榜样作用更能够规范学生的上课行为。

4、您觉得老师的哪些方面对您的上课效果影响较大?(可多选)

29.76%11.11%42.86%36.11%29.95%6.76%43.96%

46.86%0.00%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男女老师的学识老师的长相、年龄和气质语言风格教学方式与态度

图1―7

由图1-7可知,老师的相貌、年龄和气质的对学生的上课影响最小,这体现了大学生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语言风格、教学方式与态度、老师的学识依次对学生上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数据显示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依然很高。本题的结果在男女方面也有一些小的差异。男生比女生更看重老师的长相、气质和风格,女生更看重态度。但是,总体来说,老师的学识和风格依然是影响学生的主要方面。所谓为人师表,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人。

5.您认为什么环节最能够促进你对选修课知识的掌握?

47.57%

32.98%41.86%9.94%8.88%0.0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

老师的授课方面平时的拓展阅读

课堂互动

严格的考试制度

严格的考勤制度

图 1―6 由图1-5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对选修课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是老师的授课方式、平时的扩展阅读和课堂互动。而很少有同学认为严格的考试和考勤制度能够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把掌握知识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讲课方式和课堂互动上面,对选修课的考核不以为然,学校在开设选修课的时应该特别注意对选修课老师的选拔,尽量安排那些符合大众品味的老师来授课。

3.4学校因素对选修意向影响调查结果与分析

3.4.1学校因素对选修意向影响总体相关情况分析

学校方面,影响学生选修意向的因素有下面几点:(1)课程的种类;(2)课程的时间安排;(3)学校的选课程序。学生整体对学习的课程种类比较满意,但是在时间安排上却非常反对在暑假开设选修课,甚至希望取消暑假短学期选修课。在考核方面也存在问题,多数学生希望以论文的考核方式为主。学校的选课系统常常让学生选不上自己喜欢的课而迫于学分,选择了其他课程,导致课程有了冷门热门之分。

3.4.2学校因素对选修意向影响具体情况分析

您认为学校设置的选修课科目是否齐全5.92%41.44%

43.76%8.67%0.0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

很齐全比较齐全不够全面

不了解情况1、您对学校在暑假期间安排短学期选修课持怎样看法?

图 1―11 由图可以看出极大多数学生反对学校在暑假安排短学期选修课,也就是说学校应该在短学期的时间安排上适当做一些调整,一些暑假想回家的或者想利用暑假实习的同学,因为要上短学期课而把自己的时间计划弄乱了,以至于很多学生对短学期课反感。 2、选修课科目种类设置分析

图 1―9 在调查中,认为选修课门类齐全的人数仅为3人,占总数的2.7%。不了解情况的人数也仅为32人,占总体的29.1%。选择比较全面和不够全面的人数分别为54人和21人,各占49.1%和19.1%。从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

对选修课的种类还是比较满意的。种类丰富的选修课能够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有助于发展不同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学校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充分利用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而也有一部分人对学校选修课门类并不了解。

3、您觉得什么会影响你对选修课的选择?

图 1―10

在各种因素中,选课系统太慢所占比例最大,占40.59%,其次是时间冲突,占38.27%,“没有想选的课”占31.92%,而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仅18.18%。这说明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并不决定学生选择该课程,而选修课系统太慢和时间冲突成为影响学生选课的决定因素,笔者建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改进一下选课系统,同时在安排课程时更多的兼顾学生的时间。

40.59%31.92%18.18%38.27%

0.00%5.00%

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选课系统太慢没有想选的课选修课的考核方式

时间冲突

4.

对学生“选而不学”的态度

从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选而不学的做法也是不认同的,也充分体现了同学对自己有一种责任感。

5.关于学校选修课开设的考虑因素分析

通过以上的数据和图表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大多数人认为选修课科目设置的考虑因素由主到次的排列的顺序依次为: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备以及仿效其他高校的选修课科目设置。

大多数人认为学校选修课科目设置考虑的首要因素应为学生能力发展的需选修课设置考虑的因素排序 0.45877 0.29809 0.1057 0.0275 0.31078 0.35518 0.1839 0.0381 0.10148 0.215645 0.5116 0.0465 0.02748 0.01902 0.0698 0.7421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备 仿效其他高校的课程设置

要。其在第一位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5.88%;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素在第一位中也占得了31.08%的比例,而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备和仿效其他高校选修课设置在第一位中所占得的比例分别为10.15%和2.75%。从而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认为学校的选修课设置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知识层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这一大家学习选修课的主要目的以及学校进行选修课科目设置的主要作用。

其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学校选修课科目设置的考虑因素的第二位中占得35.52%的比例,学生能力发展需要及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备在第二位中也分别占得了29.81%和21.56%的比例。他们认为无论一个人在大学里学习的怎么样,将来都必须面向社会的现实生活,而这也是以后生活的根本依据,在学校里只有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学习相关的知识,提高相应的能力,才能在社会上更好的生活。所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因是学校选修课科目设置考虑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后,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备在学校选修课科目设置考虑因素的第三位占得51.16%的高比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第三位中也相应地占得了18.39%的比例。毕竟,再美好的设想都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抛却了现实的考虑,那些完美的想法就变成不符合实际的空想了,最终必将难以实现。所以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不能盲目去设置那些高代价,低回收,外表华丽而无实际应用的选修课。

最后,绝大多人认为仿效其他高校的选修课科目设置在学校选修课科目设置的考虑因素的排序中是最次要的。其在第四位中所占的比例高达74.21%。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以及与别人不同的实际情况,在他们学校内效果很好的选修课不一定适合我们去设置。所以,学校在设置选修课科目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必要仿效其他高校的做法,而应依据学生的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适合我们自己的选修课,但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高校成功进行选修课设置的经验,从而来完善自身的选修课科目设置系统。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学生自身因素方面影响学生选修课选修意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

生的兴趣爱好方面;(2)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程度;(3)学生对选修课的态度;(4)学生选择选修课的目的。

2. 教师方面,影响学生选修意向的因素有下面几点:(1)教师的授课方式;(2)

教师对选修课的态度及负责程度;(3)教师的考核方式;(4)教师自身素质。3. 学校方面,影响学生选修意向的因素有下面几点:(1)课程的种类;(2)课程

的时间安排;(3)学校的选课程序。

4. 对选而不学的现象应该杜绝。

4.2建议

1.学校应适当加大选修课宣传力度,调整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和考核方式。

(1)加大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宣传力度,增加对通识教育的了解途径

为端正学生的选课动机,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提高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对通识教育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宣传力度,增加学生对通识教育的了解途径,如向新生发放通识选修课指导手册和专业培养计划等等,在选课的时候着重注释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性质以及专业搭配情况;另一方面,在学生咨询处设立关于教学课程的咨询部门,让更多学生了解到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最好是在学校网站上附有各类通识课程的介绍和提供一些自学资料。

(2)丰富和优化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结构设置

高校应该开设丰富的课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选择个性化的课程,在丰富课程的同时还可以在选课的时候避免某些课程人数过多影响教学质量的现象。在课程安排时间方面可以安排在本学期的晚上时间,而不是暑假时间。

(3)完善考核方式,做到开课必考核

高校在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后,还要加强对学生考核的管理。做到不管是何种通识课程,应该按照通课程需要做到每一门课程的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学校的考核。

2.教师应该重视选修课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加强自己的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加强选修课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要按照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思路去准备选修课。老师应该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从语言风格、课件材料和营造课堂气氛加以改进和提升,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和谐有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选修课课堂质量。

3.学生应该认识到选修课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要为了得到知识而学习

(1)端正心态,正确选修通识课程

学生应该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实施理念及其重要性,在选修通识课程时,不能只抱着获取学分的功利性心理,而是要要注重于自己所学专业的搭配,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以补充知识结构和拓展知识视野为目的进行选择。同时,当选上了自己心仪的课程后,应该珍惜每一次上课的机会,不随意旷课。

(2).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独立思考问题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很多通识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并结合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考核一般以论文报告的形式为主。因此,学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独立思考问题并勇于表达自身的观点,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在学习通识课程时,不只是单纯地记忆其基本理论,而是要通过对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对于该学科的思维方式,并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融会贯通,不断构筑完善的知识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