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6年党代会工作报告(定稿)

2006年党代会工作报告(定稿)

锐意进取扎实工作

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在中共柘荣县第九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周秋琦

(2006年2月1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柘荣县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攻坚克难,2005年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过去的一年,我县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按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兴生态县的战略目标,坚持“工业立县,农业稳县,药业富民,项目带动,生态柘荣”的总体工作思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全县呈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亿元,比增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亿元,比增4%;第二产业增加值4.5亿元,比增23%;第三产业增加值4.5亿元,比增3.2%。完成财政收入4949万元,比增

15.3%,其中地方级收入3090万元,比增19.6%。全县金融存款余额5.9亿元,比年初增加467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亿元,比增16%。

——“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4亿元,比增4.6%,农民人均纯收入3551元,比增8%。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继续实行粮食生产保护政策措施,全县完成粮播面积12.5万亩。药材、茶叶主导产业和食用菌、畜牧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药材种植面积达 4.5万亩,其中太子参2.3万亩,白术8000亩,三尖杉培育基地1800亩。新植、改造无公害、有机茶园1600多亩。品牌农业进一步发展,“柘荣太子参”和“广生堂”商标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县有3个乡(镇)全面完成,6个乡(镇)基本完成,96个建制村检查验收合格率100%。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和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969155服务中心作用进一步发挥,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逐步壮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落实扶贫重点项目12个,挂钩帮扶农村贫困户322户;建设造福工程新村6个,全年累计投入资金800万元,完成200户800人搬迁任务。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年向二、三产业转移2040人。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3亿元,比增30.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8.3亿元,比增55.3%。“闽东药城”建设扎实推进。药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药业产值2.94亿元,比增1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5.5%。现代药业物流园区建设顺利启动。产业集聚加快。机电、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链条得到延伸,竹木加工和剪具等传统产业逐步壮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举办柘荣〃温州投资环境说明会和第二届中国〃柘荣太子参交易会,共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3.62亿元。全年引进各类企业55家,新增规模企业12家,规模企业总数达到38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0万美元,外贸出口130万美元。园区经济取得突破。完成了富源中小企业集中地“一区三园”的规划,目前已有21家企业入区发展,园区内企业产值达到2.3亿元。

——项目带动深入实施。全年实施项目44项,已完成23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2亿元,比增28.9%。城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上桥路18米大道、文昌北路32米大道工程、河滨西路改造等工程顺利完成,城区路网进一步完善;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东狮山山门、锦

绣花园、前山省级村镇住宅优秀小区等一批精品建筑,城市品位得到有效提升;城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城区排涝工程等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顺利完成龙溪水库除险加固等“六千水利”工程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春修水利170条106.77公里,改善及恢复灌溉面积1.57万亩;全年完成农村公路硬化53.5公里,超额完成年计划任务。项目工作进入良性轨道。强化项目的生成和储备,收集“十一五”期间前期项目109项,总投资额37.9亿元,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5项,总投资额31亿元。

——群众忧难得到有效解决。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15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实施;23处农村人饮工程全面完成,顺利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解决建制村饮水任务;全年下拨救灾款252万元,基本解决了农村灾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确保灾区的社会稳定;先后投入资金260万元,修复防洪堤等水毁工程;全县93户392人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大部分已在春节前迁入新居。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巩固和落实“三条保障线”,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低保工作有序开展,城镇低保对象302

户1014人,农村低保对象2761户5478人,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375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宣传、报道、广电等部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举办60周年县庆暨第二届中国〃柘荣太子参交易会,充分展示柘荣发展成果,有效提升了对外形象,凝聚了合力,鼓舞了全县人民。大力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个十”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效显著,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文化建设不断推进。“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建设进一步深化,剪纸产业初具规模。柘荣剪纸、布袋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源桥、归驷桥被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文艺创作更加活跃,文化交流成果显著,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科教卫生工作取得突破。“柘荣太子参”GAP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检查验收,太子参GAP基地通过国家药监局的现场检查。“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及其配套重点项目《柘荣县域医药产业集群培育及关键技术应用推广》在国家科技部立项。教育“两基”继续

巩固提高,率先在全市完成危改和布局调整任务,县一中高考上本科线万人比率居全市第一,二中被确认为全省中等职业技术合格校。“阳光助学行动”等社会助学活动扎实开展,有效解决了贫困大学生入学难问题。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完成45个空白村卫生所复建和英山薄弱卫生院建设,县医院传染病区投入使用,县疾控中心顺利封顶。禽流感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县参合率81.04%,累计补偿医疗费71.97万元。三项国策有效落实。计生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顺利晋升为省“三为主”二类先进县,再次获得“市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荣誉称号。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的预验收。国土资源管理更加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稳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省、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政协工作的《决定》,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形成县委决策、政府实施、人大监督、政协协商、群团协力的良好格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严打”整治,有力遏制“六合彩”赌博、“两抢一盗”、团伙斗殴等社会治安问题,社会局势安定稳定。创建“平安柘荣”工作成效明显,群众

满意率达95%,顺利通过省组织的复核检查。“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荣誉。党管武装、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民兵应急连在抗台抢险、扑救森林火灾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征兵工作实现连续28年无责任退兵,武器管理实现30年无事故。此外,审计、方志、统计、档案、气象、信访、党史、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双拥和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党的建设进一步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取得成效。面对严重自然灾害的袭击和困难的影响,有效凝聚全县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始终抓住发展第一要务,顺利实现了全年的目标任务。通过认真调研,紧密联系柘荣实际,形成了《中共柘荣县委关于制定柘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绘了“十一五”宏伟蓝图,明确了奋斗目标。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分三个批次,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深入挖掘新时期农村共产党员的代表郑邦明同志的先进事迹,组建了报告团,在全市、全县巡回报告,建立了教育基地,全市上下掀起“学先进,见行动”的热潮,促进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化,郑邦明同志被评为“感动福建十大人物”。

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提拔、使用了一批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形成正确用人导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龙头,大力开展“三向培养”活动,加强下派干部管理,全面开展村务公开民主听证试点工作,深化党员服务区、村科技协会和“生活在社区、奉献在社区”机关—社区党员携手共建活动,基层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县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党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纪检、监察、检察部门全年立案41件41人,挽回经济损失79万元,以反腐倡廉的实际行动保障发展、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同志们,2005年工作任务的实现,标志着我县“十五”计划的胜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回首“十五”的五年,是我县历史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五年,主要表现在: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16万元,年均增长10.5%。三次产业比例从2000年的29.3:37.6:33.1调整为2005年的2

2.3:38.9:38.8,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39.8%;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1%。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

3.0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5倍。104国道柘荣段改造全面完成,实施村道硬化165公里,极大改善交通条件;新建改造城区主街道面积8万平方米,形成城区三纵三横路网;新增发电能力3.7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达8万千瓦;电话交换机容量比“九五”翻两番,实现村村通电话,人均电话拥有量、通话率居全市前列;建制村通自来水普及率达91.6%。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两基”得到巩固提高,高中教育发展步伐加快,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文化发展步伐加快,剪纸、灯谜、评话等民间艺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及应急救治机制初步形成。体制机制更具活力。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政策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化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农村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加快投融资、财税、社会事业、城市公共

事业等配套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5.54%。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30%提高到37%,建成区面积比2000年扩大1平方公里。城乡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30和26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42%左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保持在72%以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十五”发展的成就,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县委、政府领导班子共同努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县上下、方方面面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奉献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离退休老同志,向为柘荣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的驻柘荣部队、消防、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政法干警,向一切关心支持柘荣发展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增长速度不够快,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依然艰巨,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三是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的要

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事关人民安全健康的保障、预防、应急处臵体系还要进一步完善;四是机关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开拓进取,努力实现“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县、乡、村换届年,做好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06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县委九届六次全会部署,按照“工业立县,农业稳县,药业富民,项目带动,生态柘荣”的总体工作思路,主攻工业,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切实为民谋利,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工业总产值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农业总产值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外贸出口总额

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10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主攻方向,全力突破工业经济

工业是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要坚持“工业立县”战略不动摇,研究出台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突破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扩张工业总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1、做好“闽东药城”文章。紧紧抓住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全国首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的契机,实施好“柘荣县域医药产业集群培育及关键技术应用推广”项目,着力提升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县域医药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壮大。力捷迅要抓好复方太子参颗粒及16种新上市的仿制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力争新申报上市替米沙坦、胸腺肽类等10种以上的生物药及化学药;加快广生堂抗乙肝一类新药“阿德福韦酯”原料和制剂生产线建设,力促茵白肝炎颗粒、胃苏泡腾片及拉米夫定等中成药

及化学药年内上市;推动天人药业中药饮片早日投产和动物药品厂进一步扩大再生产。通过努力,使药业产值达到3.8亿元,比增38.7%,在规模工业产值中比重达到38%。抓好省、市重点项目药业物流园区的建设,加快入园经营企业的建设进度,使园区初具规模。积极调整中药材种植结构,扩大药材种植规模,继续做好柘荣太子参GAP示范基地和三尖杉种植基地建设,引进和培育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建立青蒿、元胡、木瓜、黄栀子、穿心莲等中药材种植产业基地,争取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2、壮大规模重点企业。围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机电、食品、竹木加工等产业为重点,加快东南化纤竹浆粕等技改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顺利投产,争取全年完成技改投资2亿元。做好担保公司的扩股增资,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服务,解决企业资金问题。鼓励和扶持重点企业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裂变式发展,加快优势企业规模扩张和实力提升。争取全年规模企业达到45家,完成产值10.4亿元,比增30%。

3、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壮大柘荣工业总量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对接浙南,在招商引资上实现大突破。

在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6.18”、“6.28”、“9.8”等招商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市里出台的“飞地”政策,发挥驻温办等驻外机构的作用,办好第二届“5.26”温州招商会,用优势企业、有前景的项目,吸引温州企业到柘荣发展,每个乡镇要在上半年实现签约1个以上规模企业。要促进“以商招商”,让产业龙头企业走出去招商,着力引进能够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壮大的企业。争取全年引进内资2.5亿元。

4、加快工业载体建设。利用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合理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争取更多的用地空间。按照“规划科学、定位清晰、功能明确、配套齐全、服务完善”的要求和“一区三园”的布局,充实完善富源中小企业集中地,着力发展岘山洋重工业园,提升优化下村药业园,深化乍洋轻工业园前期工作,全面推进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吸引更多项目向园区集中,构筑产业集聚平台和产业衔接平台。

5、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全面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研究出台我县的具体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落实好县处级领导挂钩重点企业制度,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

开拓市场。县直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为己任,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改进企业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个窗口收费、限期办结的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实行挂牌保护,加大对“三乱”案件的查处力度,促进人人关心工业、支持工业,人人为工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强大合力。

二、破解“三农”难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思路,通过抓试点促示范,加强对农业的扶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际成效。

1、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药、茶两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三大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扶持张一元、东艺茶厂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开展乌龙茶适制性研究和推广,年

内完成茶园改造3000亩,有机茶面积扩大到2000亩。扩大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800万平方尺(袋),其中早季蘑菇400万平方尺(袋)。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发挥好三个千亩示范基地和重点村(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年内完成“柘荣太子参”中国驰名商标及国际注册工作,促进“青湖山”与熊透茶叶通过有机认证,通过努力实现一个“驰名商标”、一个“省级著名商标”以及若干个“绿色农副产品”标志与“无公害农副产品”标志。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好前楼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利捆绑项目,继续维修重点水利130条35公里,改善农田灌溉9700亩。加大灾害性天气、森林防火预警、洪涝干旱灾害防御以及畜禽疫病防治等体系建设力度,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争取完成50公里农村公路硬化,加强县、乡公路的管护,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按照“一池三改”的要求,完成2个村沼气池建设试点,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

建设,扩大有效覆盖面。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着力打造一批规划有序、环境整洁、景观生态、村风文明的特色村。

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社会化服务、林业合作经营、森林资源流转等体系建设,拓展改革成效。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969155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五大员”的作用。继续实行好“领导挂乡、单位挂村”和干部下派挂职的帮扶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4、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计划,以省市扶贫重点村为重点,做到扶贫政策不变、扶持力度不减、扶贫地点滚动调整,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组织实施“造福工程”,以老少边远村和地质灾害点村为重点,完成600人搬迁任务。以培养产业工人和产业农民为重点,以引导农民双向创业为目标,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三、落实工作载体,着力实施项目带动

项目带动是我们抓发展、促发展的重要抓手。要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关键在于抓好项目带动增后劲。

1、抓重点促进度。要着力抓好今年安排实施的29个重点项目。续建车站至上桥头段的拓宽改造工程,完善前山省级住宅优秀小区道路建设。实施城区水源点改造工程,延伸城区污水管网,进一步完善城区功能。完成104国道楮坪段(A2标段)工程建设,协助配合加快104国道柘荣至福鼎段改造进度。完成柘荣至太姥山县际旅游公路柘荣段硬化,逐步改善交通滞后状况。加大东狮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初步具备旅游接待能力,接待旅游团队,启动旅游产业。

2、抓前期增后劲。切实把项目前期工作摆在突出位臵,以“十一五”期间安排的55项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为重点,精心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加大激励力度,抽调得力人员,组建专门班子来做项目前期工作,做到项目业主、项目联系人和工作目标三落实。突出重点,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福安经柘荣至浙江泰顺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预备重点项目

尽快开工。

3、抓机制聚合力。强化对项目工作的协调领导,继续推行“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挂钩,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将项目工作分解到部门,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承办人,按照“抓落实具体化”的要求,实行项目月通报、季督查、半年评估和年终绩效考核制度。认真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等制度,落实好工程投资、质量、工期三控制,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和全面完成。

四、关心群众生活,始终坚持为民谋利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努力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要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进一步建立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要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发挥好劳务派遣公司的作用,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各类企业的参保率,不断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抓好城乡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关心贫困村民、孤寡残疾人员的生活,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福利服务和保障水平,尽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切实让城乡特困群众、社会弱势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3、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以“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文化工作水平。大力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以普及剪纸、灯谜、评话、布袋戏等特色地方文化为重点,注重培养城乡文化积极分子和文化能人,建设一支永远不散、永远不走的城乡文化队伍。挖掘马仙文化内涵,加强剪纸、灯谜、评话等民间特色文化的对外交流,扩大影响力,切实打响“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品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积极推进“双高普九”,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科学规划和稳步推进撤点并校,办好农村寄宿制中小学,今年春季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继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