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企业的技术战略_赵晓庆

我国企业的技术战略_赵晓庆

我国企业的技术战略_赵晓庆
我国企业的技术战略_赵晓庆

第13卷 第2期2001年4月

研究与发展管理

R&DM ANAGEM EN T

Vol.13No.2

 Apr.2001

文章编号:1004-8308(2001)02-0006-06

我国企业的技术战略

 a

赵晓庆,许庆瑞

(浙江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7)

摘 要:我国企业的成败有赖于其技术战略的选择。用翔实的例子和数据描述、分析和解释了我国企业20年来走过的技术发展轨道,证明了选择适当的技术战略、并且坚持不懈地培育自己的技术能力,

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技术管理;技术战略;中国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9;F27 文献标识码:A

在今天的商业世界,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环境不确定性和变化的来源,同时也是企业内主要的竞争资源。对于发展水平不高的我国企业,面临入关后与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对面竞争的情况,如何避免自己的技术劣势,积极寻求技术变革带来的机会,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相当紧迫的任务。不管企业的决策者是否意识到技术战略的重要性,不管是否制定了明确的技术战略,技术战略行动总在进行着。

1 技术战略的管理框架

技术战略作为企业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其

作用是从技术上支持和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我们将竞争战略[1]和核心能力框架[2]结合起

来,形成一个长期与短期平衡发展的战略框架。

从图1中可以看到,技术战略在短期竞争

和长期战略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们的基本目的和选择却有很大的不同。在短期,技术战略主要通过技术开发支持企业所选择的低成本或差异化优势,或者影响产业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在长期,技术战略主要通过技术开发、技术合作和技术购并使公司建立起未来竞争需要的核心技术能力。因此,从这一战略出发,技术战略应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核心技术选择。关键的不是现在产品市场竞争中的,而是多个产品市场中极具价值潜力的技术,即可成为核心能力的技术。同时为使核心技术充分利用需要的相关技术和互补技术。

(2)核心技术的获得与培养。可以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和购并来实现。

(3)已有核心技术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核心技术于多种产品和工艺开发中,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4)技术跟踪和创新。密切跟踪技术的演变,当环境发生根本性变革时,应不失时机地通过

a收稿日期:2000-09-26;修改日期:2000-11-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资助项目(79730040)。

作者简介:赵晓庆(1962—),男,博士研究生;许庆瑞(1930—),男,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对资源的重构与转换来更新自己的核心能力,以创造新环境下的公司优势。

(5)技术与创新的组织和管理。研发部门的组织结构,各部门间的界面协调,创新机制的建立,动态性与稳定性的平衡。

2 我国企业技术战略的演变与现状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那时的国有企业实质上是一个个生产车间。由于没有市场竞争,它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生产出国家安排生产的产品,其技术战略就在于通过产品工艺改进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那时的产品技术开发是在专门研究开发院所进行,企业没有技术开发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要求。

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从两个方面促进了企业技术战略的发展。一方面是国家对国有企业多次的放权让利逐渐使它们从生产型变为生产经营型,开始走向市场,虽然这一过程非常缓慢,而刚刚兴起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从一开始便直接面对市场,在市场竞争中一步步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政策使我们的企业家开始感受到与先进国家之间巨大的技术差距,同时外国大公司也开始进入我国市场,这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学习机会,也感到了其威胁。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企业应该说机会远远大于威胁。那时我国经济是非常典型的短缺经济,所有物品都缺,只要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就有市场,也就有效益。但很多商品我们没有必须的生产技术,于是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便成为当时各企业的技术战略焦点。当然,这一战略的实现不是以企业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引进计划能否实施得由国家批准。因此,这一时期我国的企业家精神并不仅仅体现在产业和技术的选择,而更多是体现在企业管理者对社会和政治资本的利用能力。

最早面对市场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国有企业,是那些技术相对密集的消费品行业的生产企业。在这些行业中,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样大的差距使所有企业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既是巨大的挑战,又给予短时期内实现技术跨越的机会。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是中国企业的黄金时期。被压抑已久的民众需求不断高涨,刚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的企业加班加点的生产,也难以满足需要。于是尽量扩大产量便成为企业工作的中心。这些产品的利润是相当高的,而国家又实行对企业的让利政策,因此国有企业第一次手里有了可观的资金,虽然此时效益思想刚刚建立,却让第一批尝到效益的企业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企业兴奋地满足于自己手中的资金,至多考虑如何扩大生产,引进更多的生产设备。只有少数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在与世界先进企业接触之初,便被其巨大的技术优势所刺激。稍稍有远见的企业家知道,这样的黄金时间不可能持续很久,激烈的市场竞争即将开始。

可是,真正认识到这一任务的紧迫性,并在积极扩大生产以满足市场需要之际,将技术能力的提高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认真地抓起来的企业,实在是太少了。这也是我国企业的整体技术能力长期上不去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改革之初到90年代中期这十几年,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大好契机,也是关键的十几年。以长虹、海尔、科龙、春兰等为代表的家电企业,都完成了从技术、市场到组织和战略的更新,成长为成熟健壮的企业大树。这与它们从一开始就制定了正确的技术战略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其他许多行业的厂商也走过了类似的成长之路。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后的模仿,再到以技术紧随然后根据国情自主创新,我们的消费品产业走了一条正确的技术进步之路。

7第2期 赵晓庆等:我国企业的技术战略

当然,这并非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其他一些行业从一开始就走到了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道路上。如计算机产业,很早就以外国产品的中国化作为自己的发展机会。这里有联想和巨人的汉卡、方正的激光照排中的汉字处理、金山的汉文字处理软件以及中文之星、东方快车等,无不是在汉化方面做文章。与此相似的还有医药行业,我国许多成功的制药厂都是将引进的国外先进的生物化学制药技术,用于对我国传统的中药进一步地提升和改进,自主开发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中成药,如三九胃泰、昆明药厂的嵩甲醚等名牌产品。我国计算机和医药产业的巨大技术进步,是众多厂商能根据其行业特点和技术现状,正确地选择了产业和技术进步的方向。

同时,还有个别产业,如电话程控交换机,由于其技术难度大、对国家安全影响大,无法从国外直接引进。因此,一些科研结构和厂商经历了多年的技术跟踪研究以后,在90年代初开始以模仿为基础的自主创新。从小型机开始,短短几年时间,华为、中兴等公司就推出了能与贝尔这样的世界大公司同台竞争的产品。它们之所以能在高技术行业取得如此重大突破,有赖于其正确而特殊的技术开发战略。如华为公司坚持技术开发的“压强原则”:在成功的关键要素和选定的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集中配置资源,突破一点,产生局部优势,然后实现系统领先。

但也有一些行业,如日用化工产品,在洋品牌的攻击下,纷纷易帜合资,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使它们的技术一步登天,但民族品牌的丧失所带来的损失在很长时间内难以弥补。这归根结底在于它们没有在洋品牌大举进来之前,未雨绸缪,及时提高技术水平,为已有品牌浇铸坚实的技术基础。当然,这也因为我们长期闭关锁国,不知世界先进技术已发展到何种地步,使这些厂商没有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触的机会,也就没有创新的动力。因此,失去了80年代发展技术的大好时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消费品生产是最早走入市场的行业,在80到90年代间,都先后完成了市场化进程,也最早面对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的竞争。在此过程中,除了个别产业成了洋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外,大多数产业都在与跨国公司既合作又竞争之中,壮大了自己,涌现出一批技术能力高、市场运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工业体系的基础:机械制造业,却没有跟上消费品工业前进的步伐,大大落后了。消费品工业与生产要素工业是相辅相成的,既相互推动,也互相牵制。本来我国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应该推动机械行业的发展,机构设备技术的提高又推动消费品业加工水平的升级,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然而,实际情况是消费品业为了迎头赶上国际水平,各厂商不惜重金,纷纷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虽然在技术上实现了一步登天,却将我国的装备基础工业扔在了后面,为我国工业整体水平的长期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另一方面,机械工业的落后也源于生产要素市场迟迟没有放开。这些机械制造厂,特别是国有企业也就在计划经济的保护下,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舒服地度过了80年代。到了90年代中期,当竞争加剧,他们开始自己找市场时,才发现市场在国外先进产品和国内乡镇及民营企业的低价格产品的夹击下,已快丧失殆尽。

根据浙江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1991年对浙江50家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结果,全新型创新项目为零,改进型创新和模仿型创新分别为14%和86%[3]。清华大学对我国企业技术战略的问卷调查,发现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明确的倾向性(表1)[4]。

领先战略是企业选择最多的一项战

略,这里领先是指本行业中保持技术领先

地位。从竞争态势来看,领先地位在许多行

业中意味着国际领先

,

表1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分布

领先战略引进再创新追随战略模仿战略拿来主义战略63.8%37.1%36.6%27.0%21.1%

8研究与发展管理 第13卷

数企业现在无力做到的。实际上,多数企业所理解的领先是在国内领先,而这种领先地位也是通过对国际先进技术的紧随,通过不断地改进创新来取得的。另外,对企业技术创新新颖程度的调查表明,我国企业真正在国际上率先创新的很少,绝大部分是对国内或对国外企业的模仿创新。 从表2[5]的统计数据可知,目前我国虽

然有一些技术先进、在创新方面卓有成效的

企业,但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大多数企业

的效率低下。我国1985年以来生产的约5万件机械产品中,相当于国际上50年代水平的

表2 技术创新的新颖程度调查创新的新颖程度企业范围本省范围全国范围国际范围企业1026家47.4%19.6%30%3%占17%,60年代的占63%,70~80年代的仅占20%。因此,国产机械产品竞争力不强,市场份额逐年下降。1991年,国产机床的国内市场份额为67%,1992年为60%,1994年仅有37.2%。其原因主要为科技基础薄弱,开发能力差。据对53种典型代表产品的分析,75%左右的技术来源于国外,重大技术装备中的主导产品的技术几乎全是进口,对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基本上停留在掌握使用和提高国产化率上,很少有发展创新[6]。由此看来,机械行业的整体技术升级还需时日,还要在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上下大力气。

而对于技术进步走在前列的家电产业,多数厂商已完成了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吸收,能紧跟世界技术领先者开发出适合我国的产品,正在从模仿改进向自主创新进发。长虹公司在去年推出的东方红一号工程的数字阳光和数码神风系列,其中数字彩电、双倍频彩电、背投影电视已问世,同时开发的虚拟电视、网络电视也已成功。康佳、创维和TCL 也分别推出自己的数字电视,海信和创维分别推出机顶盒。今年1月广东金正电子研制成功DVD 系统的设计集成软件,说明我们在核心技术上已有突破。

当然我们整个电子信息产业还比较落后,除了个别产品外,大多数技术还靠引进与模仿。现在电话交换机的设计生产基本做到了自主设计,而最关键的基础技术领域,如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10年以上的差距。

3 案例分析:长虹的技术战略

长虹厂本是一个生产雷达的军工企业,有相当好的技术基础。1974年,长虹开始保军转民,首先确定尝试的民用产品就是电视机。1978年之前,长虹确实研制生产出5个型号的黑白电视机和4个型号的彩色电视机,但质量都不好,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世界先进技术,成为此时长虹的最大愿望。

当时,世界彩电生产的技术中心已从美国转移到日本,而日本也利用临近中国的有利条件,抓紧时机向中国渗透。1979年,长虹与松下公司达成协议,引进全套生产设备,为松下组装5000台彩电。这是长虹彩电生产的真正起步,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技术学习、摸索和跨越的过程。

从引进松下生产线的那一天开始,长虹的技术人员便把目光死死地盯在那条线上。从整体设计原理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甚至不放过一个小小的螺丝。当松下的代表在长虹看到长虹人将那条生产线的技术吸收消化后,组装出的彩电与日本原装没有任何差异时,感叹得没有二话。

可组装进口散件只是低层次的技术要求,这只说明长虹在生产的程序化技术能力方面有了长足进步,要向规模化发展,要在技术上与世界先进企业齐头并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长虹必须确立自己的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战略。是完全照搬引进?还是一味的国产化?长虹第一次9第2期 赵晓庆等:我国企业的技术战略

10研究与发展管理 第13卷

引进生产线是第一种模式,这对于长虹的起步是非常必要的。但接近80年代中期的长虹已经越过了照搬的阶段,为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成为日本电视机的一个组装厂,成为日本厂家的附庸。长虹人最后选择了部分进口部分国产化的方案,作为长虹产业技术发展的根本模式。这第一项重大决策,使长虹走上了“以引进为契机,以发展民族彩电产业为根本使命”的道路。

于是,长虹从松下引进了第二条生产线,为了能借引进之机进一步学习松下的技术,为自己能够独立设计高水平的生产线作技术准备,他们坚持这次引进的生产线一定要达到当时的世界水平。面对世界先进的彩电生产技术,长虹一直有自己的观点,认为:这些生产线水平再高,也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和长虹的具体情况。如,1985年左右,由于中国的电视播放和中转系统设备的落后,对彩电的要求是其接受灵敏度高。而日本的生产线却没有考虑这一点。基于这样的考虑,长虹确定了立足松下生产线,改造松下生产线的宗旨。这不仅能在产品适应性上取胜,而且能检验自己的技术水平,给自己一个通过吸收、消化并改造日本设备,达到独立设计的机会。长虹这次的引进,虽然蓝图是日本的,但从设计安装直至投产的全过程,应该说是由松下和长虹联合完成的。从一开始,长虹就坚持自己的技术人员加入并参与整个生产线的安装过程,并要求日本根据长虹从市场调研中得来的意见,和长虹的技术人员一起,对生产线做部分性的改造。

这样一来,长虹达到了几个目的:一是通过参与全过程的安装调试,将这条当时最先进的生产线基本上吃透了;二是和松下的技术人员一起进行技术改造,迅速提高了自己的设计水平。通过这次引进,松下的技术很快就在长虹生根开花。不久以后,长虹就仿造了一条松下的生产线,其质量和产量都达到松下生产线的水平,在以后的日本里,长虹采用复制和创新的方式,一共制造了13条这样的生产线,奠定了中国彩电大王的基础。

到80年代末,我国的电视机厂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在21英寸彩电的生产技术上,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然而,此时世界领先厂家已经转向大屏幕彩电的设计生产。1991年初,29英寸松下画王在中国率先上市,紧接着东芝29英寸火箭炮隆重推出,联袂控制了中国的大屏幕彩电市场。大屏幕彩电是下一个十年电视发展的方向,我国厂家如果不奋起直追,是没有生存机会的。这一次,长虹决定不能再仅仅是引进,而要与日本同行联合设计开发。于是长虹的技术人员来到东芝公司的研究本部,和日本专家一起,根据长虹所归纳的中国市场的技术要求,对电路进行修改和重新设计。经过半年时间,设计出作为在屏幕彩电核心部件的机芯:NC-2和NC-3。在设计过程中,他们不把目光局限在一时的图纸上,而是想方设法了解日本彩电业的技术走向。他们不断地向日本专家提出设计问题,有些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NC-2和NC-3的范畴,这样把日本近期彩电技术发展摸了个一清二楚。

带着最先进的机芯技术,他们回到了长虹,两年后,他们拼出了29英寸彩电,使长虹与日本的差距缩短到5年以下。到1995年底,他们又生产出34英寸超大屏幕彩电,与日本同类采电进入中国的时间只晚一年多。到此时,以长虹为代表的中国电视机厂已经几乎能与世界领先厂家同步前进,除了个别核心技术外,长虹都能对产品和工艺自主开发设计,通过快速模仿跟进,成为效率极高的技术紧随厂商。

今天的长虹正在从模仿改进向自主创新进发。当前家电产品的信息化数字化是长虹非常好的发展时机,在这一较高的层次上开始自主创新,在信息家电真正进入市场之前,构筑起自己微电子和光电子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使自己能走向世界与家电巨头们同场竞争。长虹公司为此已着手多年,他们在去年推出的东方红一号工程的数字阳光和数码神风系列,其中的数字彩电、双

倍频彩电、背投影电视已问世,同时开发的虚拟电视、网络电视也已成功。长虹为未来的技术竞争做了精心的准备,他们建立了8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其中有软件开发人员600多人,硕士和博士3000多人,留学博士后15人,现在还有几百人在国外大学和大企业学习技术和管理。4 结 论

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后的模仿,再到以技术紧随然后根据国情自主创新,我们的消费品产业走了一条正确的技术进步之路。但我们整个电子信息产业还比较落后,除了个别产品外,大多数技术还得靠引进与模仿。加快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同时将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关键领域,形成突破,是我们明智的战略选择。

应当说,我们的企业在经过市场的激烈竞争后,在通过价格竞争、广告竞争后的今天,在面对效益滑坡、企业大量亏损,国外产品步步进逼的今天,终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只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形成强有力的核心技术能力,中国企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参 考 文 献

[1] Po rt er M https://www.doczj.com/doc/422103887.html,petit ive A dvantag e,T he F r ee Pr ess,1985,170—207。

[2] Pr ahalad C K ,Hamel G.(1990)T he co r e co mpet ence o f the co r po rat ion.HBR,M ay -June 。

[3] 许庆瑞,王伟强。小企业特质及创新行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1992,(5)。

[4] 高 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82—84。

[5] 施培公。后发优势[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00—201。

[6] 郑友敬。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66—68。

[7] 陈 劲。浙江省大型企业技术创新高标定位分析[J ]。科研管理,1998,(2)。

[8] 万君康。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研究[J ]。科研管理,1997,(1)。

[9] 王大洲。海尔的技术创新历程[J]。科研管理,1999,(1)。

[10] 张明玉。技术跨越战略与企业跨越式发展[J]。中国软科学,1999,(12)。

[11] 杨 福。方正集团[J ]。中国企业家,1999,(7):12—25。

The Technology Strategy of the firms in China

ZHAO Xiao -qing ,XU Qing -ru i

(School of M anagement ,Zhej iang U nivers ity ,H angz hou Zhej iang 310027)

Abstract :T he success o f a fir m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 s selectio n technolog y st rateg y.Since 1980s,

facing the intense competit ion and the enter ing of for eig n firms,Chinese fir ms beg an to pur suit appr opr iate t echnolog y st rat egy .In t his paper ,w it h full and a ccura te cases a nd data ,we ana ly ze the pro cess of fo rm alizing techno log y str ategy in Chinese firm s .Keywords :techno lo gy management ;techno log y str ategy ;development o f Chinese fir ms 11第2期 赵晓庆等:我国企业的技术战略

工作计划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行动计划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整改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X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重点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以“突出引导、注重集成、加强联动、重点推进”为原则,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奋力建设X部科技创新高地、建成创新型省份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X年,力争全省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500家,带动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0噓右。 三、重点任务分工 (一)加大培育力度,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源头供给。 1.实施“小升高”培育行动,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进程。对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数据库,按照一定条件建设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和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库,对入库企业在知识产权申请、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实施一对一辅导,省财政科技经费对入库企业

按照上年度经税务部门备案、可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补贴。 2.鼓励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国家高新区、X航X区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资金奖补,激发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省财政科技经费每年按照各地奖补政策标准的一定比例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配套奖补。 3.开展“高企培训X行”活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和培 训力度。省、省辖市联动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涉企科技政策培训,实现全省各省辖市、县(市、区)培训全覆盖。结合科技创新政策进企业活动,开展“千人万企”科技政策服务进基层行动,从全省遴选1000名政策辅导员,为10000家企业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政策、财税政策服务工作。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国家高新区、X 航X区要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台账,建立挂钩帮扶机制,对每家企业明确时间表和责任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跟踪辅导和服务。 4.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引进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创新人才团队和技术创新成果引进力度,促进新技术、新成果在我X 转移转化。 (二)加强认定管理,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水平。 5.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力度,根据工作需要增加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定批次。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国家高新区、X航X 区要注重宣传动员,及时做好申报材料受理、审查和推荐上报工作。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位资料

引用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位 本文引用自管理之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位》 明确企业的技术创新定位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定位之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就很清楚了。我们先来看一下企业的总体战略,考虑到定位学派、环境学派的贡献,我们应该看到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竞争结构对企业行为和效益的影响。对于追求最大盈利的企业来说,常常要面临两次选择:(1)选择企业应从事的行业;(2)在行业中选择企业的定位:是以低成本为主导还是以高差异为主导。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也是如此,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技术水平在竞争对手中的地位、优势和劣势。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希望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达到这个地位可能要经过的道路。然后我们在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时就会有的放矢,并且可以更集约地使用资源,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益。否则,企业的技术创新就可能漫无目的,其创新效率和效益也不会很高。如果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的是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和不断创造新优势,那么技术创新的定位比要达到具体的指标更加重要。因为一旦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位被确定,其技术创新战略和企业的战略就有了较清晰的轮廓。技术创新首先要明确的是,创新的目的主要是降低产品的成本还是提高产品的差异性,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当然这两种主要目的会有一定的整合,提高产品的差异未必一定要增加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差异性。迈克·波特认为企业可以在广泛和狭窄两个不同的范围上,同时或者分别采用两种最佳的定位:差异领先和成本领先,因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内容就是确定自己的技术创新定位和达到该定位应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应该首先明确定位而不是确定具体的目标,这是由技术创新的性质决定的。技术创新的创造性、不确定性,易受市场、环境、技术发展影响等性质决定技术创新以具体的目标为指导是不合适的。比如,把创新定位使产品达到某种具体的性能就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市科学技术局立足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4月下旬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市科技工作大调研活动,全面掌握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查找不足,剖析原因,提出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现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7家(见附件),占枣庄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1.5%,其中,今年新发展1家(滕州绿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有12家、过5亿元的有1家、过10亿元的有2家。目前,市科技局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科技工作大调研活动,分别由局长、副局长带队组成三个调研组,深入到经济开发区、各镇街近120家企业,开展调研,宣传科技政策,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在调研中发现的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积极组织申报;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育扶持。今年以来,已组织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是:山东海吉雅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滕州沃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大明消毒剂有限公司、山东风轮轮胎有限公司、山东安丽恒温有限公司、滕州瑞元香料有限公司。 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情况 按原统计口径统计,滕州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67家,其中机械制造产业42家、电子信息产业19家、精细化工产业47家、新材料产业27家、资源与环境产业17家、生物医药产业3家、其它12家。按照今年省下发的新的统计口径,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主要包括以“四新一海”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确定的十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我市属于新口径的企业大约120余家.因省科技厅修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口径,暂无今年1-4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数据。 三、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 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申请专利180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授权专利115件。我市每个高新技术企业均拥有3项以上专利技术,多数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立足营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良好氛围,4月26日在龙泉文化广场举办了“山东省暨枣庄市‘4.26’第十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广场活动和中国(枣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滕州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揭牌仪式”,国家知识产权局材料发明审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策划

第七讲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策划第一节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策划和选择 一,什么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所谓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简言之就是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谋划。技术创新战略 3 类,划分为: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战略。 1,自主创新战略是指以自主创新为基本目标的创新战略,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基本上都是率先创新。

2,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 3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 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可演变为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统一认定的标准,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生性。创新与知识和能力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和能力支持是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技术创新的主体工作及主要过程都是通过企

业自身知识与能力支持实现的;自主创新过程本身也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知识与能力积累的良好环境。 (4)高投入和高风险性。企业为保证始终有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创新产品,必须能够持续进行创新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将创新贯穿于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较高的资金和强大的人力投入。同时,由于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就是在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备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创新链上的资源分布聚积于中部。 (4)被动性。这主要是指竞争的被动性,包括技术积累、营销渠道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被动,这是由模仿创新者只做先进技术的跟进者来决定的。

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

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图1)。公司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

高新技术企业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 20 世纪80 年代初,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率先在美国被提出,并在随后获得各国学者广泛认同和应用。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尽相同,加上高新技术高实效性的特点,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 在界定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的基础上,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问题可以从2008 年国家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来加以界定,《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需满足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1)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企业的产品(服务)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3)企业职工队伍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文件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收入构成。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5)科研投入。根据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不同,规定企业在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最低不能少于3%,且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6)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相关规定。 因此,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是指在国家颁布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居民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根据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概念的界定,本论文研究选择的是研究开发密度较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是运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生产性能及功能优异和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成本领先分析 根据波特的理论,成本优势是企业可能获得的竞争优势之一,基于此,许多企业将成本管理提高到了战略的地位,制定了成本领先的目标,加强了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规划。尽管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多,但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效应。 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常受制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产生于以不同的方式和更高的效率来进行更大范围活动的能力;产生于更大的销量中分摊无形成本和研发费用的能力;也产生于随着一项活动的扩大,支持该项活动所需基础设施和间接费用的增长低于其扩大的比例。规模经济的关键是需求要有价格弹性,然而,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程度很高,具有较强的垄断性,没有完全替代品,因而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价格和销量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的供求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顾客无从得知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理的,所以降价并不一定能带来销量的增长,规模经济效应也就无从发挥。 学习曲线是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又一重要因素。一项价值活动随着学习而导致其效率提高,随着时间的累积其成本会下降。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本降低的机制包括劳动效率的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和原材

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精品

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关键词] 高新技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 [摘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总体格局至关重要。近年来,虽然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特别迅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既有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也有企业自身发展策略的问题。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选择好符合自身优势的发展战略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我国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强、风险大、成功率低的特征,这促使我们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制定不容忽视。美国高新技术小企业完全失败的要占20%~30 % ;经受挫折、可以获得一定成功的高科技小企业占60 %~70 % ;非常成功的高科技小企业占5%左右,美国每年建立高科技小企业约50万家,其中4~5年内有3/4的企业就会破产,只有l/4的企业在竞争和新技术开发中曲折成长,我国高新技术小企业经营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为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是否有先进而适用的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市场需要的产品,更取决于企业是否有一套科学的战略规划。因此,制定科学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就成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时期全球高技术产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明显增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凸显。 (一)创新驱动特征愈益明显 科技创新呈加速趋势,技术升级周期不断缩短,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不断催生新兴产业,全球高技术产业正进入更加依靠创新的发展时期。信息技术进一步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演进,软件、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面临跃升,数字电视、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全球信息产业快速增长动力强劲。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功能基因研究向纵深发展,克隆技术、生物芯片、干细胞等新技术创新空前活跃,生物技术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空间、海洋、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不断突破,应用领域迅速扩大,正在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群。在科技创新引发的世界高技术产业格局调整中,我国实现跨越的可能和落后的风险并存。 (二)国际分工与合作进入新阶段 高技术产业日益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产业转移和跨国技术联盟成为强化竞争的重要手段,联合开发和协同合作更加普遍。我国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承接产业转移开始呈现由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由沿海向内地延伸,由生产制造向研究开发拓展的重要特征,参与国际重大技术和标准开发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同时,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受到来自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的挤压,越来越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最全版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 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X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壹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科技和经济交织在壹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壹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壹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俩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X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壹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

不能模仿的、持续创新且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壹,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壹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X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壹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壹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且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在世界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和系统,只有依托基础科学,瞄准技术轨道,提升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和自主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

新人才大量涌现。 企业界对国家明确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国家以后将重视发挥企业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及有关规划,对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创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和产业升级结合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装备产业发展等政策都非常支持,寄予厚望。需要切实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按产业化原则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二是如何提升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资源的效率。其中涉及政策体系、政策重点及政策执行机制等方面。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认识不足、地位不明确。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国家强盛之本,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特别是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没有到位,缺乏在的动力,因而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技术投入少,没有成为创新主体。除了大型龙头企业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一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与对策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赵刚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摘要] 从20世纪50年代建国之初至今,中国的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期间国家制定了多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划,如863计划。也建成了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些开发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特别是近几年依靠几个“五年计划”的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新成绩,迈上了新台阶。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国家政府和我国企业都应该看到这些问题,并致力于解决他们,从而为国家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发展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从整体而言已初具规模,产业规模居世前列。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产业发展,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新能源、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不断建成,93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地。东部地区高兴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产业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研发投入逐年提高。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2005年以来高新技术研发投入经费年均增长25%以上。在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涌现出华为、联想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力的企业。并且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明显提高,我国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随着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由简单的加工出口向资本、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产业技术开发和标准研制等国际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但也要看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发达国家的高新产业相比而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其科技投入占总产业的比重和自主开发能力,还是在世界高新技术市场中所占份额和国际竞争能力,以产业效益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高新产业技术密度不高、掌握的核心技术严重不足、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低‘产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高345经费投入是衡量产业技术和知识密度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经合组织在其发表的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为题的报告中甚至将其列为判定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

2020年(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XX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于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壹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科技和经济交织于壹起的激烈竞争于全球展开,世界各国均于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均把企业技术创新放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壹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关联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于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壹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于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俩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XX公司,企业要于这样的竞争中获得壹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

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于技术上具有别人不能模仿的、持续创新且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壹,产品的关联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壹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XX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壹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均是壹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于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于。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于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且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竞争战略研究论文

高新技术企业竞争战略研究论文 1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竞争优势 1.1成本领先分析 根据波特的理论,成本优势是企业可能获得的竞争优势之一,基于此,许多企业将成本管理提高到了战略的地位,制定了成本领先的目标,加强了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规划。尽管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多,但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效应。 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常受制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产生于以不同的方式和更高的效率来进行更大范围活动的能力;产生于更大的销量中分摊无形成本和研发费用的能力;也产生于随着一项活动的扩大,支持该项活动所需基础设施和间接费用的增长低于其扩大的比例。规模经济的关键是需求要有价格弹性,然而,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程度很高,具有较强的垄断性,没有完全替代品,因而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价格和销量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的供求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顾客无从得知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理的,所以降价并不一定能带来销量的增长,规模经济效应也就无从发挥。 学习曲线是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又一重要因素。一项价值活动随着学习而导致其效率提高,随着时间的累积其成本会下降。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本降低的机制包括劳动效率的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和原材料更适合于工艺流程等。也就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可能发现更有效的生产方法。然而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性较强,这意味着原有产品和工艺流程持续的时间可能较短,而通过学习提高效率直至降低成本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因此,它可能面临着不断向上位移的学习曲线,产品的单位成本由于分摊了新产品的研发费用而难以降低,成本领先优势难以获取。 1.2差异化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营销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不但是产品的同质化,甚至连营销策略和技巧都趋于同质化,企业纷纷陷入价格战、广告战、终端战和促销战的泥潭之中,所以追求产品和营销模式的差异化已经成了企业持续获得动态市场竞争优势的必然战略手段。

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思考 摘要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依靠技术的发展,技术能推动企业的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领先就会成为一种竞争力,能始终保持这样的一种领先就意味着始终能在商品经济时代发展壮大屹立不倒,而要保持这样的技术优势,势必需要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本文结合一些知名企业相应的技术创新战略,分别研究了领先型,跟随型,模仿型和依赖型四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得出了其相对应的发展模式和优劣势。同时研究了有关中国中小企业的创新的多样战略。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很具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领先型跟随型模仿型依赖型 1、引言 1.1、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发展,经济逐步一体化、市场的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研究表明: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核心专长,将是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支撑。企业技术创新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面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怎样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并使之有效实施,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1.2、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概念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对企业发展方向、模式所做的总体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则是指企业根据市场发展方向、顾客需求及自身资源与创新能力,结合企业总战略,以创造新的长期竞争优势而围绕产品的产量、品种、质量、服务等对技术创新的方向、模式所做的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将涉及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程度、时间、重点、方向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1.3、技术创新的目的 迈克.波特认为无论什么类型的竞争战略,其成功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定位,即在多大的市场范围内建立并发挥核心专长的竞争优势,占据最有利的竞争位置。他指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低成本和高差异战略是最基本的战略。同时指出,在动态竞争中先动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先动可以打破和改变原有的竞争格局,同时获得低成本、高差异及范围经济的优势。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的它围绕并服务于企业战略,同时技术创新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的主要手段。 1.4、企业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意义【1】 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在管理学领域也存在着广泛的应用。技术创新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应和管理效应。技术创新模型的设计可以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增强提供有效的理论平台 2、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 战略是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性的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则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内重大的带有全局性或决定性的谋划,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整体战略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技术创新战略在整个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体制保障,就像是人体的骨髓一样,为整个机体的运作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特别融资帐户实施细则

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特别融资帐户实施细则 第壹章总则 第壹条为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落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中国进出口银行(以下简称“进出口银行”)设立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特别融资账户(以下简称“特别融资账户”)。该帐户通过创业风险投资,扶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所称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系指由中方控股、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中小企业。 本条第壹款所称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认定。 本条第壹款所称高新技术产品根据《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和《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认定。 本条第壹款所称中小型企业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认定。 第四条特别融资账户从事创业风险投资业务,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 第五条中国进出口银行设立投资部,负责特别融资账户的运营管理。 投资部和进出口银行其他部门之间建立财务防火墙。特别融资账户的业务由进出口银行自主运营,独立核算。 第六条特别融资账户的初始规模为50亿万人民币,全部由进出口银行发行债券筹集。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特别融资账户仍能够通过进出口银行发债、接受外部资金委托等方式获得后续资金。

第七条特别融资账户采取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模式。 本条第壹款所称直接投资系指进出口银行通过特别融资账户直接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 本条第壹款所称间接投资系指进出口银行通过特别融资账户和外部机构合资成立“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然后再通过该机构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 第八条特别融资账户的投资范围包括: (壹)创业风险投资业务; (二)代理其他投资机构的投资业务; (三)投资咨询业务; (四)为被投资企业提供管理服务业务; (五)参和设立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风险投资管理顾问机构。 第二章直接投资要求 第九条本章所称投资系指通过普通股、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等方式,直接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 第十条除第壹章第三条所规定的内容外,被投资企业仍应符合以下标准: (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和技术具有创新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选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的项目; (二)被投资企业应产权清晰、管理规范、XX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三)应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市场前景、较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四)被投资企业应具备高成长性和竞争优势; (五)被投资企业的核心团队应具有敬业精神,良好的资信记录和卓越的执行能力;(六)能够使投资获得良好收益;

企业战略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

企业战略企业技术创新 的战略框架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文档资源★★★内容提要: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能力的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它包含三个基本元素:(1)企业的技术—市场定位(技术能力方向和范围,技术领先或跟随)。(2)企业的技术路径(技术创新模式,技术能力提高和扩展的路径)。(3)创新的组织过程(跨功能和部门界面的战略学习,资源与技术能力的重构和转换) 关键词:技术创新,战略管理,技术能力 技术创新是当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这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但创新却是一件风险很大的工作。要减少创新风险、增加创新的成功概率,不仅需要提高管理创新过程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必须从战略上把握创新,提高创新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企业应该从长远出发,在技术和组织两方面不断培育和提高创新能力,为持续的成功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决定因素 决定一个企业的创新战略的主要因素有三类:过程、位置和路径。 1.位置 技术创新战略的基础,是企业当前的位置。包括:(1)相对于竞争对手的资源、技术能力、业务组合和市场地位,这些决定了企业此时的竞争优势。同时,技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的路径依赖性使企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一般在其位置的附近进行。(2)企业所在的国家创新系统,通过对需求和竞争条件、人力资源供给和公司治理的影响,为企业的生存空间提供了机会和****。其中主要有:一是产业环境。产业结构中五个竞争力量,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技术竞争力(以导致竞争优势);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独占性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创新的先发优势或后发优势;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的相互作用,

华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

华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 一、综述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当初由5个人合伙投资2.4万元,从事小型程控交换机的研究开发,历经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华为的程控交换机连续3 年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32% ,智能网用户数全球第一,下一代网络产品NGN 出货量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28% ;第三代用通信系统设备已跻身全球供应商的第一阵营,与著名的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公司比肩而立。朱铭基总理说:在华为看到了真正的高科技企业。 华为公司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崛起为我国通信领域的大企业,主要原因是它从成立之日起就实施了技术创新战略管理,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技术创新活动的理论模型:从技术驱动到市场驱动 在中国联通CDMA 项目招标中落选曾是华为人心中的隐痛。华为在反思中发现,失败的根源是产品开发的思路错了。过去的产品开发是由技术驱动的,能研发什么就制造、销售什么。然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新技术的不断问世大大超越了人类的现实需求,超前太多的技术,如果不能为人们所接受,就要付出大量成本,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破产。从此,华为的研发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技术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强调以新的技术手段实现客户需求。 华为认为创新源自客户需求,在企业创新中坚持客户导向的原则。这种“客户导向”体现在,从研发的最初就考虑到市场,甚至考虑到后期的客户如何维护的问题。为此,华为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建立了富有特色的“战略与市场营销”体系,专注于客户需求的理解、分析,并基于客户需求确定产品投资计划和开发计划,以确保以客户需求来驱动华为公司战略的实施。已立项的产品在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基于客户需求来决定是否继续开发或停止或加快或放缓。 从2000 年开始,华为在企业内部进行了集成产品开发的变革。这一耗费巨资的变革把以前由研发部门独立完成的产品开发变成跨部门的团队运作。任何产品一经立项就成立由市场、开发、服务、制造、财务、采购、质量等人员组成的团队,对产品整个开发过程进行管理和决策,确保产品一推到市场就满足客户需要。通过服务、制造、财务、采购等流程后端部门的提前加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和体现可安装、可维护、可制造的需求,以及成本和投资回报。这场变革的推行使市场驱动的研发战略有了制度和机制的保障。 适应市场,而不是单纯的就技术而论技术;鼓励创新,而不搞盲目出新,这就是华为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 三、技术创新活动的机制 (一)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1)明晰的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的基本保证。只有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企业才会改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战略探析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持久动力,竞争力的源泉。创新发展 战略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高新技术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增强核 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特别是要不断增强自主 创新能力,深化企业制度创新,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强化创新人才管 理,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实施品牌管理创新,加快企业文化创新。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带动 作用最大的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我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全球化趋势导致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使 高新技术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要求高技术企业必须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根据复杂多变的新环境,新情况,适时地、科学地确定、调整战略 思想、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并实施有效的创新发展战略。实施有效的创新发展 战略必须注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制度创新,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强 化创新人才管理,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实施品牌[找材料到☆-ˇ网上服务 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管理创新,加快企业文化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是 应对经济全球沦,加速企业国际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深化制度创新 1)高新技术企业深化制度创新不仅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客观要求,更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明显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高新技术企业制 度与经济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的新环境、新情况严重不相适应。 高新技术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首先必须在企业制度上与国际接轨,特别要在企 业的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市场机制等方面与经济全球化的新环境、新变化相 适应。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没有真 正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 相当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进行了转换经营机制,落实自主权,股份制改造,实行了公司制,但大多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流于形式,距离真正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很难与国际经济搪轨,融入经济全球化,无力参 与全球化竞争。高新技术企业深化企业制度创新,建立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 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高新技术企业深化制度创新首先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 核心,它不仅决定着企业性质和方向,而且影响着企业其他制度的制定和运行 方式。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创新,它涉及到为调动经营者和员工积 极性而设计的一整套利益机制,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是在实行了“两权分离”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