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

***中学 ***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盐和上单元的酸和碱在内容上是同一个体系,所以本课时的学习与酸碱的学习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上一单元中已经提出了盐的概念,学生对生活中食盐也较为熟悉,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教材接着指出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活动探究,使学生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还增加了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肖像及其杰出贡献的介绍,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能满足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教学的需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知道的基本知识: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知道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如碳酸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能产生CO2);也有错误的概念:常把生活中常说的“盐”等同于化学概念中物质分类的盐。

学生已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学科能力。能够用化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3.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四、教学重点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五、教学难点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六、教学方法设计

为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避免直接给出结论,教师在熟练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在教学的关隘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激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达到能力素质提高的目的。

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采用教师

演示实验,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的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问题1]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问题2]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

[回答]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问题3]食盐与盐是什么关系?

[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设问意图: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过渡,同时纠正了学生把盐等同于食盐的误解] (二)自学指导

[过渡]食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那么通过大家的预习及生活经验,你对食盐又知多少?

[问题1]

1.食盐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2.说一说食盐常见的用途。

[学生阅读书68页,自学完成]

[回答1](NaCl的生理作用)

人体内所含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人们每天都要摄入一些食盐来补充由于出汗、排尿等而排出的氯化钠,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

[回答2]

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2.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3.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4.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5.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

[教师补充]除了以上用途外,食盐还有很多用途。如:洗衣服时加点盐,能有效防止褪色。

[设问意图:从熟知的物质引入未知的特性、用途激发求知欲,起到了引导自学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

[过渡]食盐有这么重要的用途,那么食盐是如何制得的?

[介绍](播放工业制盐录像)

[讨论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可通过哪些步骤来制取精盐?

[回答]除去泥沙的方法主要是以前学过的过滤法。涉及到的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

[讨论2].过滤器的准备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回答]过滤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引导]今天我们还要练习一种新的操作——蒸发,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

[问题1]在蒸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讲解]蒸发时应注意:(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后,不要立

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2)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为宜,防止加热至沸腾时易进溅。

(3)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问题2]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分别起什么作用?

[回答]溶解:玻璃棒起搅拌作用,目的是加速溶解。过滤:玻璃棒起引流作用。蒸发:玻璃棒起搅拌作用,防止局部受热时液滴飞溅。

[过渡]了解了上述操作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

[活动与探究](投影)粗盐提纯

[学生实验]:粗盐的提纯

[设问意图:强调实验操作中注意事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四)深入设疑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

[问题1] 你知道哪些含有碳酸钙的物质?

[问题2]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各有什么用途?

[学生阅读书70页,自学完成]

,那么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否也能[问题3]我们知道碳酸钙能够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

2

发生类似的反应呢?

[演示实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问题4]观察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有什么相同之处?,联想刚才他们与盐酸反应实验,讨论一下如何检验一种物质中含碳酸根

[问题5]讨论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6]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上述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回答]都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讲解]我们把这样的反应成为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活动与探究]完成书72页判断物质之间是否反应。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化钠,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同时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学习了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的操作技能。

[作业]习题1.3.5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见物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实现知识的合理迁移,同时也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观念,本节课在教学中加强实验探究教学,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本节课创设了一个探究活动,通过亲自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学生对于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性质理解不够,通过下节课复分解反应学习进一步强化。

最新八年级物理《透镜》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透镜》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透镜》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又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奠定基础。可以说本节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的作用是准确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基础,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因此,本节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知道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理解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 通过演示实验体会透镜对光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师生双边教

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二、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折射规律,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学生对于透镜应该有感性认识,但缺乏科学认知。如:透镜都能当成放大镜用。要纠正学生在经验感知中所形成的错觉,在教学中就必需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最后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才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另一方面,大多数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而实验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准备 教师:透镜、电熨斗,圆规,直尺; 学生:透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

《生活中的标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早上好,我叫***,来自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上册中的主题《生活中的标志》。依据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教学的基本原理,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说教法、结束语这五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里:从街头的交通信号灯,到市场里琳琅满目的商标;大到联合国,小到一个学校、银行、企业、社团,都有自己的标志。我们看到,标志与我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认识这些标志,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如避免发生危险,指示、指路等等。 《生活中的标志》这一主题,主要让学生超越文本,认识生活中多种不同的标志,同时了解这些标志的意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本领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情感的满足。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并进行分类,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意义及作用,方便自己的生活。 2. 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小组收集有关标志的历史传说、故事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工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创造性地设计出五种标志,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讨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完成任务,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因此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认识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及作用。 难点:1.会把标志进行分类处理。 2.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事物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造性地设计五种标志。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反思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反思 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才是盐的一种,盐的广泛用途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的,教学中应渗透关于盐的知识。 盐的学习在酸和碱之后,相比较于酸和碱,盐对学生来说,是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但是学生所熟悉的盐食盐,并不是我们化学中所说的盐,所以在酸和碱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一些有关于盐的知识。 在这节课的开始首先再次强调了盐的定义,虽然什么是盐在初中阶段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为了让学生能从感性上分辨酸、碱、盐,还是为学生简单介绍了盐的定义。接下来的教学就是为学生介绍需要掌握的四种盐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和碳酸钙,教学过程中利用幻灯片上丰富的图片,为学生介绍了这四种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从而也让学生们更加明确了化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 一)、在课程的中间阶段,主要是为学生介绍这几种盐的化学性质: 1、盐与金属的反应,在学习金属的时候已经介绍过,在这里需要对有关金属的知识进行复习,并让学生了解到金属中所说的化合物指的就是盐。 2、盐与碱的反应只需要掌握一个,就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反应中生成的白色沉淀碳酸钙往往是推断题的突破口,所以白色沉淀是碳酸钙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 3、盐与酸的反应在学习制取二氧化碳时已经接触过,就是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的掌握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课上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这不仅

巩固了有关化合价的知识,也是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了进一步的思路。 4、经过实验的观察发现含有碳酸根的盐与酸反应时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气体产生就会有明显的现象冒气泡,所以由此总结出了检验碳酸根的方法酸,如果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就说明这个物质中含有碳酸根。 二)、课程的最后阶段为学生介绍了生活中的小常识,让学生了解到了胃酸是盐酸,当胃酸过多时需要用碳酸氢钠来治疗。 这节课在为学生讲解盐的新知识的同时,也复习了盐与金属的反应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旧的知识。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入手,了解盐在生活中的用途,最后有回到生活,了解了碳酸氢钠能够治疗胃酸过多。这一过程很好的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又可以应用于生活。但是关于碳酸根的检验问题,在本节课中强调的不够明确。碳酸根的检验往往是中考中实验探究题的主要出题点,但由于时间有限,在本节课上并没有把这个问题讲解透彻,所以还需要在今后做练习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主要设计思路为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完成对碳酸根离子鉴定和复分解反应及条件的学习。 通过游戏来引入几种常见的盐类物质并同时学习了它们的性质及用途。本人重点利用生活中常见物质来完成教学任务,如利用钙片来检验碳酸根离子,利用白醋、柠檬来代替稀HCl。同时通过动画展示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复分解反应及条件的学习。在上课过程中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全国通用 (1)

《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及作用,并能针对不同的标志能够简单分类。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提高了观察生活能力,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了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针对不同的标志能够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他叫松松,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松松的假期生活吧!看完后,老师有几个问题要提哦,可要看仔细了!(播放《小标志》视频) 2.提问: (1)松松在假期里认识了什么呀?(小标志) (2)那他认识了哪些标志呢?你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PPT分别出示四个小标志,说一说每个小标志的意思:①禁止踩踏,②禁止丢垃圾,③禁止靠近,④求救信号) (3)我们要不要遵守这些标志呢?可不可以不遵守呢?(不遵守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麻烦的) (4)瞧,小兔子贝贝有话要说了,她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谁告诉我标志的意思吗?”(松松) (5)那松松是怎么知道这些标志的呢?(自己观察加上妈妈告诉的) 二、介绍自己寻找的标志 1.这几天呀,小朋友们也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标志,你能把你手中的标志介绍给

小组里的小伙伴听吗? (小组内互相介绍) 2.哪组同学愿意上台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标志的?(请同学上台分享自己找到的标志,说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3.你是怎样搜集这些标志信息的呢?按顺序出示收集信息的途径。(出示三种途径)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标志 三、标志分类 1.标志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有一种叫安全标志,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任一任吧!(播放《安全标志》视频),看刚刚同学们专注的样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遵守这些安全标志! 2.老师选取了一部分标志,看一看,认识吗?(点击ppt,带领学生认每个标志) 3.看着这么多标志,感觉怎样?(乱糟糟的),你有什么方法看得更清楚呢?(分类) 4.那该怎么分类呢?(观察哪些标志有共同点),可以分成哪几类?(学生讨论) 5.展示:老师是这样分的,银行的标志为一类,汽车的标志为一类,蓝色的提示标志为一类,红色的禁止标志为一类,黄色的警告标志为一类。 四、树立规则意识 瞧,有个小女孩,叫芳芳,她想要给大家描述一下她的一天,看看她这一天当中遇到了哪些标志?看到这些标志需要注意什么呢? 1.红绿灯:走在上学的路上,芳芳看到了这个标志,这是什么呢?看到这个标志需要注意什么?(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 2.人行横道:过马路的时候呀,又看到了这个标志,这又是什么呢?你觉得看到这个标志提醒大家怎么做? 3.禁止游泳:走着走着,她在小河边上看到了什么标志?看到禁止游泳的标志要注意什么呢? 4.注意儿童:快到学校的时候,她又看到了什么标志?这时候你想对经过学校附近的司机叔叔说什么? 5.禁止吸烟:进入校园后,她又看到了什么标志?那在校园里能不能吸烟?我们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

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小学美术——《设计生活标志》说课稿

《设计生活标志》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设计生活标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美版第八册第4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即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对生活标志的认识与欣赏,掌握标志的用途、特点和基本的设计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校园设计实用、美观的标志,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及美化生活的能力。新课标对此学段课型的要求是: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造型、设计、制作能力,但设计易于识别、简洁、美观的标志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上利用教学课件把各种标志图形直观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标志有比较清晰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降低知识的难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别生活中的标志,了解有关标志的文化,初步学习标志的构思、设计要领。 【过程与方法:】 用画或剪贴造型的方法设计班级标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标志的识别、欣赏、研究、启发学生设计、创作生活中、校园中需要的标志,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时实践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感,提高形象表达力及创作欲望。 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应该服务于生活。另外,有些学生喜欢根据自己想法设计生活标志,但又不知该怎么去表现,需要教师一定的指导,因此我将本课学习重、难点确定如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别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标志的创作设计方法。 【难点:】 设计的标志易识别,简洁、美观。 五、说教法

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说课稿人教版

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 说课稿 东夏中学季叶想 使用的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基本理念 ①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 本课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后部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盐的知识。进而对酸、碱、盐的性质、应用和转化规律及化学反应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还可以将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通性进行比较完整的归纳,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将起到小结的作用,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整体说课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整体说课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它单列一章。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4.透镜的应用。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

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及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较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 2.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课本上提供的简单模型和分析手段,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要注意结合实际去认识,学以致用。

初中化学优秀说课稿《生活中常见的盐》

初中化学优秀说课稿《生活中常见的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今天,小熊还邀请小朋友们到他们家做客,小熊家住在哪里呢?(住在山洞里,生说师板书课题)让我们一块去他们家看一看吧!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教学,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主要用途,了解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盐的某些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这节课主要探究学习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可以看出:复分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它要求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及酸碱盐的溶解性;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类型;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但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不能做出判断,从而产生疑问,因此,本课学习复分解反应,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似曾相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缓解

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紧张情绪,使学生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而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又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渗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复分解反应作为化学用语中的“高层建筑”,既需要前面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化合价及化学式书写等基本化学用语的辅助,也需要酸碱盐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支撑。所以,熟练准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无论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目标 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依据课标、教材内容,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

标志设计说课稿-定稿

《标志设计》课程 标志设计 授课人:刘晔虹系(部):建筑艺术系 授课班级:10包装技术设计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课程是《标志设计》,我将从六个方面阐述本课程的教学: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一)、授课对象:2010级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全体学生。 (二)、学时分配:每周14课时,开设5周,共70课时。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一)课程性质:《标志设计》是“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一门专业应用课程。 (二)课程地位:《标志设计》是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课程,所谓“承前启后”,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从时间安排理解,经过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部分专业课程学习,同学们对所学专业已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并在理论和技能上有了一定的储备,因此对应用型课程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愿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2、从课程内容理解,《标志设计》是对一年级所学课程以及二年级所开课程的应用,更是后续核心专业课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基础。本课程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案设计》课程为基础,以《图形创意》、《字体设计》课程为依托,同时以《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软件课程为技能,引导学生学会把之前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进入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并给后续的《VI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置作用:如今的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信息量巨大,要求信息的传播快速、准确并能够引人注意。标志是信息传达的载体,在文明历史的发展中,由于其基本的沟通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对信息的传达更直观,印象更为深刻。标志可以打破文字的限制,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本课程的开设正是培养学生能够适应这一社会的要求,引领学生学会运用专业知识,从创意、草图、正稿,来完成标志设计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职业能力。

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课后练习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基本理念 ①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 本课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后部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盐的知识。进而对酸、碱、盐的性质、应用和转化规律及化学反应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还可以将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通性进行比较完整的归纳,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将起到小结的作用,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知道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并知道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常见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用于蒸馒头;碳酸钙是常见的建筑材料;知道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如碳酸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能产生CO2);也有错误的概念:常把生活中常说的“盐”等同于化学概念中物质分类的盐。 已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学科能力。能够用化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 学习方法和技巧: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活动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已有知识设置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挑战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下面我按五个程序来说课:一说教学分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策略、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评价,主要说每个程序设计的要点。首先,我说教学分析。 一、教学分析 (一)分析教材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了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二)分析学生 1.学生是南宁市区的学生,南宁二十六中,学校注重新课程改革,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2.学生大多在14~15岁之间,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渴望深入了解,对探究事物的规律比较有兴趣,通过教师必要的引导能使学生通过探究得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比较熟悉放大镜和照相机的应用,但是对于凸透镜成像的完整规律还没有建立,因此必须通过必要的主动探究让学生亲身体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来获取相应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

————————————————————————————————作者:————————————————————————————————日期:

《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 ***中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盐和上单元的酸和碱在内容上是同一个体系,所以本课时的学习与酸碱的学习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上一单元中已经提出了盐的概念,学生对生活中食盐也较为熟悉,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教材接着指出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活动探究,使学生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还增加了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肖像及其杰出贡献的介绍,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能满足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教学的需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知道的基本知识: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知道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如碳酸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能产生CO2);也有错误的概念:常把生活中常说的“盐”等同于化学概念中物质分类的盐。 学生已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学科能力。能够用化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3.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四、教学重点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五、教学难点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六、教学方法设计 为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避免直接给出结论,教师在熟练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在教学的关隘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激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达到能力素质提高的目的。 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采用教师演示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活动背景: 在我们身边,各种标志随处可见,它们时刻提醒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寻找生活中的标志》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小主题,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迎合学生对新鲜事物探究的好奇与兴趣。这一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体验和融入社会生活。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以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对学生基础探究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了解标志的意义和作用,探究标志的分类,从而使学生懂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享受投入探究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及作用,并能针对不同的标志能够简单分类。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提高了观察生活能力,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了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针对不同的标志能够简单分类。 活动准备: 1.师生确定探究主题,共同设计调查表。 2.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标志,填写调查表,制作标志卡。 3.教师了解与标志相关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倒霉熊闯迷宫。(课前把收集到的标志卡片悬挂在教室四周,创设氛围。)师:今天,叶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你们最喜欢的老朋友,猜猜看,它是谁?(出示倒霉熊开场片头)生:倒霉熊。 师:今天,倒霉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去看看吧!(出示一段倒霉熊走迷宫的视频) 师:原来,它要闯迷宫了。我们看看迷宫里有什么呢?生:有很多标志。 师:我们看到倒霉熊为难的表情就知道他遇到难题了,我们能帮他认标志、闯迷宫吗?生:能。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的标志。 (设计意图:课前把收集到的标志卡片悬挂在教室四周,创设氛围,给孩子一个开放的空间。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倒霉熊闯迷宫来引入课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互动游戏,辨认标志。 1.小组合作,认识标志。 师:看,我们大伙儿收集的标志挂满了整间教室,我们来帮帮倒霉熊,教教它怎样认识这些标志。请同学们轻轻的离开自己的座位,取下一个你认识的标志,再回到小组里,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吧!老师的要求听清楚了吗?生:听清楚了。 师:好,那就赶快行动吧!(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交流汇报,了解意义。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章、节内容所处地位和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整章内容安排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三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理性的认识。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和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加深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难点:(1)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练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法上采取探究法、练习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让学

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 三、说程序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是属于学生的”,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本着以探究学习为载体,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导入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课堂小结等环节以达到“以活动促发展”的目标。具体操作是:(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导入学习目标 组织学生交流有关生活、学习和生产中用到的透镜的实例,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学习《生活中的透镜》。 (二)、引导学生课堂探究 学生探究:幻灯机和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 图示幻灯机和投影仪构造,通过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把幻灯机和投影仪、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弄清楚。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属于了解的内容,知道课本上的知识就可以了。 (三)、难点突破 依据显示凸透镜成像规律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投影仪、照相机成像特点(四)、课堂小结与学习评价学生交流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或学习体会。(五)、教师小结 1、评价本节课学生表现(从知识学习、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 2、教师启发:这节课上关于生活中的透镜,到底本节课所讲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及成像特点是否成立,我们已经从上节课的实验中得到结果了,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四、板书设计:

中班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标志》说课稿

中班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标志》说课稿 幼儿社会发展特点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4-5岁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有意行为开始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他们开始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并能以他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发展。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逐步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在社会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目标分析 本活动目标是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涉及到的领域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已有的社会发展水平来预设的,共两个: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能按标志的提示进行相关的活动。 2.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能在生活中关注并运用标志。 对目标的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4-5岁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感受够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基于此认识,我在设置活动目标时把大多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结合幼儿的已有社会经验,通过培养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保证幼儿的安全与健康。过程分析 总述:整个教学过程大约用时25分钟。基本流程:以帮助乐乐

过马路为导题→在互动交流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ppt播放)→熟悉常见的交通标志(视频播放)→幼儿参与活动,自主寻找贴标志→在生活化的游戏中加深标志的理解。整节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生活化的活动为载体,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经验认识标志,并学会使用。活动过程中力求做到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活动策略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活动任务,实现活动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活动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 活动中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情感需要,在导入时以“帮助乐乐过马路”激发幼儿的社会性情感,用自己的经验学着帮助他人,整节活动中也是以“帮助乐乐认识标志”为主线开展的。 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时,以ppt和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动静结合,用最直观、形象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能自主发现,交流经验,获得认知。在选取常见的标志时,也是考虑到幼儿的生活需要和年龄特点,选取了注意信号灯、请走人行横道、小心有电、禁止游泳、安全通道、禁止烟火六个标志。这六个标志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也有可能在中班上学期已经了解过,所以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标志”“它们表示什么意思”进行自主讨论交流。在出示时也是以复习、巩固的形式快速进行的。 在了解完常见的安全标志后,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特点,在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这一环节,利用网络视频资源,通过幼儿喜欢的动画形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基本理念 ①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 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 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 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一一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将化学知识 的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 二、教案设计 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授课人梁红肖何 学校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的一些常用安全标志,能区分警告标志、禁止标志和指示标志。 2.了解不同颜色在标志中的作用。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形成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 【活动过程】 1.师出示一些常见标志,问:你见过这些图案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图案? 2.师:这些图案一般都出现在马路上、交通繁忙的地方或是一些公共场所,我们把这样的图案称之为标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常用的标志。(出示课题) 3.师出示三种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和禁止标志。 4.小组讨论: 1)你知道这三个标志表示的意思吗?全班交流。 2)观察这三个标志,它们有什么区别?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5.师总结: 1)红色圆圈,有一条斜线的是禁止标志。它一般出现在一些公共场所,禁止做一些事情。 2)蓝色长方形:里面颜色是白色的,外框是蓝色的,这是指示表示,告诉行人一些场所的所在,该怎么行走。 3)警告标志,黄色三角形,它一般也出现在一些危险地段,提醒行人注意。 6.练一练: 1)师出示一组标志,归类并说说意思。(小组交流) 在我们的桌上有一组标志,给它们归类,并相互说说意思。全班交流。 总结:我们知道了在生活中有一些地方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需要设立安全标志来提醒人们避免危险,那请你们想想看,我们校园里有没有安全隐患?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哪些行为容易导致危险的发生? 在课后,请你们再仔细地调查一下,下节课我们来讨论。 “标志”的用处大 教学目标: 1在标志的作用认识的基础上,初步设计简单的校园安全标志。 2 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了解要遵守各种标志,从我做起,树立学生热爱社会,热爱校园的思想情感。 3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脑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1找到校园各种场地上的不文明行为,并在认识标志作用的基础上设计简单的校园安全标志。 教学准备: 多媒体、铅化纸(各种形状的标志外形)彩色笔等教学过程: 一、兴趣引入: 1:考考你活动: 师:(出示多媒体1:考考你标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许多安全标志,今天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