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

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王建人

摘要

一直以来,对影响人心理发展的两大因素“遗传”和“环境”的争论一直是心理学界争执不休的话题,众多流派各执一词,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观点。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单纯的“遗传决定论”或“环境决定论”都是片面的过于极端一元论,现在的心理学家也都已经不再持有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立场,大多采用辨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在回顾以往各派观点的基础上考察现在,从各家争论中分析影响人心理发展的种种因素,并提出一些促进人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发展;影响因素;遗传;环境

Abstract

All along,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wo major factors, "genetic" and "environment" debate has been the topic of psychology dispute over many genres and uncompromising, it has not reached a unified point of 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psychology, a simple "genetic determinism" or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are too extreme and one-sided monism, now psychologists have also been held in the past that no longer either-or position , they use a dialectical, holistic approach to this issue, that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s the result of joint action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now analyze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uma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from various debate and make some promotion of huma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proposals in retrospect on the basis of disparate ideas.

Keyword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factors; genetic; environment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I 一、历史上关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的论述.. (2)

(一)单因素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2)

(二)二因素论(20世纪初至60年代) (2)

(三)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论(20世纪60年代开始) (3)

二、制约人心理发展的因素群分析 (4)

(一)自然因素 (4)

(二)环境因素 (4)

(三)个体因素 (7)

三、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建议 (9)

(一)优生,避免影响心理发展的先天不良因素 (9)

(二)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 (9)

(三)积极引导孩子,促进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

人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诞生之日起,一直到衰老直至死亡的漫长岁月中,心理现象发生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伴随着个体生理的不断成熟,个体心理在原本先天遗传素质和外在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稳定地阶段性地发生着变化,日趋复杂化和完善。事物的发展总是现有量变,在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心理发展也是的,只有经过持续稳定的量变,心理发展才能发生质变。人的心理发展不是盲目的无序的,心理发展呈现着自身的规律。首先,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心理发展也不是随意变化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前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后一阶段发展的基础,而后一阶段在蕴含前一阶段发展的同时,又萌发着新一阶段的发展的因素。其次,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和方向性。在一般的情形下,个体心理发展遵循一定的方向以及顺序,这种规律是很难发生改变的。人体运动机能的发展总是遵循着从头部到身体下部以及从中心到边缘的规律;认知的发展总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开始发展,然后是具体形象思维,最后才是复杂的抽象概括思维,所以教育教学各个阶段的内容也应该根据人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来制定。再次,不同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心理机能的发展有可能影响另一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个体认知机能的发展与情绪是相互联系的,例如,人会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反抗期,一个是三岁左右,另一个在十三岁左右,这两个阶段个体在渴望认知上的独立的同时,在情绪上也容易发生较大的波动。最后,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心理发展在具有共性的同时,存在着自身的特点。比如,刚出生的婴儿在气质类型上就有所不同,有些喜欢安静,有些则好动,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天赋、不同的爱好,所以在教育上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一、历史上关于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的论述

(一)单因素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冯特创立科学心理学以来,心理学界对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初期的心理学家常常各执己见,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单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两个学派的观点一直针锋相对,他们就是“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1.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者如高尔顿(优生学创始人)等人极力强调遗传的绝对作用,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基因素质决定的。心理发展只是内部因素在发生作用,外在环境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人的心理和品性的发展是由生殖细胞的基因控制的。高尔顿采用名人家谱调查法进行研究,以此作为其观点的论据。然而,对这一次的研究结果,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都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调查过程由于没有排除一些包括环境在内的干扰因素,把能力上的差距归结为遗传因素是没有说服力的。此外,曾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一吨的教育。”桑代克也曾指出:“人的智慧百分之八十取决于基因,百分之十七取决于训练,百分之三取决于偶然因素[1]。”这些人物都是坚定地支持遗传决定论的。

2.环境决定论

华生和斯金纳等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者则强调环境的绝对作用,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遗传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记,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机械的。行为主义大师华生有个宣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无论是医生、律师、艺术家还是小偷,而不管他们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2]。”我国先秦教育家墨子提出的素丝说也认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认为环境因素极为重要,他被人视为教育万能论者。以上都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二)二因素论(20世纪初至60年代)

随着心理学学科的不断进步,心理学家越来越意识到环境和教育都是人心理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二因素论以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等人为代表,二因素论者调和了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格赛尔的“成熟说”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作用,但是必须以生理机能的成熟为前提。格赛尔做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教育与训练应当在孩子生理发育成熟的前提下进行。二因素论含有折衷主义的倾向,他们看待遗传和环境这两个因素的视角是孤立的,机械的,静止

的。

(三)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论(20世纪60年代开始)

伴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发现遗传和环境不是分别起作用的,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于是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论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这种观点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相互发生作用的,如果先天有良好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又是比较好的情况下,人的心理的发展就会非常顺利,如果先天素质不行,后天环境又差的话,人的心理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相互作用论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不是孤立的,它也与环境的变化有关,遗传因素也会影响环境作用的发挥。这种观点是当时心理学界的大家比较支持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心理学家的普遍认同。相互作用论的代表者主要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苏联的维列鲁学派。

1.皮亚杰的理论

皮亚杰认为有四个因素在制约个体的心理发展:第一,机体成熟。机体成熟是发展的毕业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机体的成熟是第一位的,没有机体的成熟就没有发展。第二,物理环境。人通过动作与外在的自然环境接触,动作本身即得到了练习,同时主体也获得了经验(这些经验又会促进机体成熟,这就是交互作用)。第三,社会环境性,也就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第四,内部机制的平衡化。此因素调和着前面的因素并使之朝一定方向发展。他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心理发展都是潜在因素和环境因素二者相互作用的产物。皮亚杰非常强调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维列鲁学派的理论

维列鲁学派认为人的心理机能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转化的,这种转化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生的。低级心理机能是种系进化的产物,而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这二种机能是相互发生作用的。对于每一个单一的个体来说,心理发展既包括种系发展的成分,也包括历史发展的因素。

二、制约人心理发展的因素群分析

尽管各流派对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曾经众说纷纭、观点各异。但是当前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即自然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一)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可分为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1.遗传因素

简单说来,遗传因素就是子女从父母身上继承的基因。父母通过遗传的方式,把自己身上的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对下一代的生理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每个人从父母身上继承下来的生物特征是不相同的,在不同的遗传素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当然也是千差万别。举个例子,有实验表明,在人的思维方面,神经过程灵活的人和神经过程不灵活的人相比,神经过程灵活的人解决问题的速度要快几倍。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有很多的神童,由于他们的遗传素质比较有优势,所以和同龄人相比,他们表现出优秀的成绩和卓越的才能。而一些先天性的呆傻儿童,由于遗传基因方面的劣势,导致他们的大脑机能比较差,生理心理的发展都比较落后。色盲的人是不能做交通警察的,色盲会影响交通指挥工作,色盲是先天遗传的,这就是遗传因素对个体发展产生影响的例子。遗传因素会影响心理发展,这是肯定的,我们必须尊重这个客观规律,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走向极端,认为遗传的作用是绝对的,那样的话就变成遗传决定论者了。

2.先天因素

先天素质主要是指母体在怀孕过程中各种有可能对胎儿心理生理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孕妇在怀孕过程中的营养状况、心理状态都会对新生儿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如果孕妇在怀胎十月过程中营养充足,能够保持心理的愉快并且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那么对于胎儿的生理心理肯定是有好处的。营养不良、情绪不佳的母亲生下的孩子,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的生理心理问题。此外,辐射、药物等因素也会造成出生后的儿童在健康或人际适应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中国人历来讲究胎教,其实就是为未来儿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先天素质,为胎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和谐的母体环境能为胎儿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之所以要研究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因素,目的就是要了解有哪些先天因素会影响心理发展,然后如何减少降低不利的先天因素的影响。(二)环境因素

许多对双生子的研究表明,在自然因素差异极小的情况下,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发

展的影响不可忽视。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对同卵双生子在医院被抱错,从小分开,一个在城里长大,另一个在边远乡村长大。然而他们长大以后的人生道路却迥异,即使他们是有着相近遗传素质的同胞。印度狼孩的例子大家都听说过,狼孩本身遗传了人的生物特征,但是由于从小生活在狼群环境中,狼孩各方面心理机能的发展都存在问题,即使回归人类社会,狼孩心理机能的发展也无法达到同龄人的正常水平。这些故事表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遗传素质外,环境因素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遗传因素只是心理发展的基础,环境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即使两个个体有着完全相同的遗传素质,假如他们的成长环境是不一样的,他们未来的发展肯定也是不同的。这就是环境因素在人心理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又可以分为家庭、学校、社会三部分。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也就是个体所处的物理环境,包括个体成长所在地区的气候、地形地貌特征等种种因素。这些物理因素会直接间接影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在我们一般的观念中,影响人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和学校以及家庭因素,往往忽视了自然环境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而自然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往往是直接的。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地域特点,这就是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余秋雨有一本著作《南人北,北人南》,这本著作就介绍了地域环境对人性格方面的影响。相对来说,北方人大气,南方人精致,因为中国北方多是平原地区,视野开阔,因此居住在北方的中国人往往不拘小节;而中国南方多低山丘陵,地区之间相对比较封闭狭隘,人民精耕细作,人往往比较精明,所以商人也大多产生于南方,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人心理方面的差异。此外,由于不同地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域的人的喜好爱恶也是不同的,广东人喜好清淡、甜食,云贵川的居民喜好麻辣,而东北人的口味偏厚重。

2.社会环境因素

我们一般认为,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个体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处在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可大致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者对个体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产生着影响。

(1)家庭

家庭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所处的环境,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阐述家庭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亲子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指未成年人与父母的关系。亲子关系的好坏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发展。在

融洽的亲子关系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性格开朗、积极自信,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其各项心理机能的发展也都比较顺利。亲子关系不良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人际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发展往往受到制约。在个体年幼的时候,个体从父母那里获得依恋与安全感,个体的生理心理的满足都对父母有很高的要求。父母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做孩子身心健康的守护者,促进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②夫妻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夫妻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父母的夫妻关系可能影响子女未来的婚姻。丈夫对妻子进行家暴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子女对婚姻的态度。子女很容易模仿父母的相处方式,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模仿,一旦习得父母的不良的相处方式,子女未来往往无法摆脱阴影。父母关系和谐,个体受环境熏陶,就比较容易把兴趣指向他人,会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心理容易自卑,不关心他人与集体。心有研究证明:长期处于夫妻对立对抗的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发生比例高于单亲家庭。

③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有心理学家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放纵型和民主型。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产生胆怯、自卑的心理,自尊心受到打击,喜欢逃避问题,而一旦摆脱了束缚,容易变成脱缰野马走入歧途。在放纵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产生自私自利、任性的不良心理,难以与他们相处,唯我独尊。李天一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由于从小受到溺爱,缺少规则的束缚,最终危害了社会的同时自己也走上了犯罪道路。在民主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亲子关系融洽,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够与人友好相处、协调合作,民主型亲子关系下成长的孩子,未来的人生往往比较幸福成功。(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对个体施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刻持久的。个体从小学到大学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生活,可见学校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师和校风三个角度论述学校教育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①教学内容的影响

教学内容是学校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中介。教学内容是对人类知识精华的浓缩。教学内容可以向学生传递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进行文化的熏陶。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多看书多积累能够提升人的气质。教学内容选择得当,有利于促进个体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教学内容实质上是一种文化选择的结果,是对全部社会文化的一种不断提炼、浓缩、改造和序列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生产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不仅向学生传递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还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目标。

②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是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年幼阶段个体心理还相对比较幼稚,又具有强烈的心理依赖性、模仿性,很容易对老师产生崇拜心理,进而学习模仿老师的行为模式,以至于教师的喜怒哀乐都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心理的积极乐观是极为重要的。心理学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就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鼓舞学生奋进,所以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极为重要的。

校风的影响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校风,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有有所不同。以理工院校和文科院校为例,理工院校校风往往强调务实和科学精神,而文科院校校风往往浪漫自由。所以两种不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气质也不同。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无声的行动命令;校风是一种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不成条文的心理契约,具有深刻的“强制性”的约束作用;优良的校风能陶冶师生心灵,鼓励上进,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具有在行为上的激励作用;优良的校风对成员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保护盒增进作用;优良的校风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优良品行的形成有重大促进作用。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形态、文化传统、社会风俗、民族传统、时代精神等。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心理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一切向钱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等,这种消极的社会风气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人们心理浮躁,压力大,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诱发社会危机。

(三)个体因素

个体心理机能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消极的过程,个体因素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个体因素对人的发展作用巨大。第一,人体生理机能发展的快慢迟缓,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机能的成熟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发展,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的关系,一是生理成熟有利于促进心理发展;另一方面心理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机体的成熟。其次,各种内外因素对人心理的影响并不是孤立起作用的,离不开个体的主体活动,主体活动对人心理的影响最直接、最显而易见,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性因素,而且个体心理发展并不是一促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发展和完善了的心理品质影响着其它心理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或是抑制,或是促进。

个体因素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来说,也就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前面提到的影响个体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归根到底来说,只是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或者说是提供了可能性,要把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则离不开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通过主体活动来体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个人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它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它也能改造周围环境来促进自身的心理的不断发展。

人的主体活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总体来说可以分为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生理活动是基础,是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生理活动不正常,必然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心理上存在障碍的个体,往往是因为生理出现问题,继而才影响到心理的健康。都说身心和谐发展,身体健康是基础。心理活动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个体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个性,促进心理的成长。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产生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源泉活水。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渗透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离不开身心发展的影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拓展,人的身心也不断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这么说,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三、促进人心理发展的建议

(一)优生,避免影响心理发展的先天不良因素

生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希望,新生儿的健康是他们未来心理发展顺利的基础。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节目曾经做过一期报道,中国很多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的产前检查做的非常不到位,导致每年生下来不健康的婴儿的比例非常高,这不仅造成了孩子的不幸,更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避免畸形的、不健康的孩子的出生,确保来到这个世界的都是健康的、拥有良好先天素质的孩子,为他们未来心理发展顺利提供良好的先天素质。禁止近亲结婚、做好产检、保证孕妇的身心健康等都是很好的手段。我们一般认为,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基础打好了,也就是拥有良好的遗传素质,那么孩子未来发展的阻力就相对较小,所以优生是极为重要的,它能确保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儿能够有较好的遗传素质。现在大家都说要赢在起跑线上,优生就是帮助新生儿赢在起跑线上。

(二)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外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从个体的成长过程来说,也是先后经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生活。都说家是温馨的港湾,当个体来到这个世界,首先面临的就是家庭环境。在个体年幼的时候,家庭在其生活中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孩子,他没有需要父母的照顾,需要家庭的支持,从家庭中获得支持与力量。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有个观点就是,人的一切心理问题都可追溯到童年。而童年所处的环境就是家庭。作为父母,作为家庭中的年长者,我们有责任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要融洽相处,以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教育孩子,鼓励孩子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积极引导孩子,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能力。鼓励孩子亲近大自然、热爱生命,给予孩子一个温馨快乐的童年。

当孩子到了学龄期,进入学校,孩子的生活重心就从家庭转移到了学校。孩子在学校会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同学,还有对孩子来说无所不能的老师。在孩子的学校生活中,一是同伴关系,二是师生关系,这二者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孩子在学校中与同学交往,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孩子或许不会与父母交流心声,但一定会与自己的好朋友分享心事。他从伙伴中获得支持,获得情感的交流,这影响这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是个体学校生活的引导者,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发展。师者如父、良师益友,教师在学生生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对学生影响如此之大,所以教师应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向上,以正面的形象引导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正向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学校也应该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关爱与归属感。

人是社会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作为媒体工作者,应该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积极宣传好人好事,这对孩子是一种正面的引导。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公众的道德素养却每况愈下。试问在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孩子的心理发展怎能顺利?从几年前的小月月事件到最近的莆田系事件,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我们应该有所反思。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营造一个有爱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爱自己、爱他人,才能促进心理的发展。

(三)积极引导孩子,促进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个体有自己的生命成长过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孩子有自己身心发展的规律,每个个体有自己的特点,揠苗助长的后果大家都知道。自然主义教育着特别强调教育顺应自然。超前教育、放慢的教育都是不可取的。教育要适应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要适度。遗传先天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而环境是一种重要的外在因素。马克思主义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是先天素质相似的两个个体,处在同样的环境中发展,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有所不同。我们要积极引导孩子,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的发展,不以自己的喜好影响孩子的发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应个体生长的规律,激发个体潜能的发挥,挖掘个体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不管是家庭里的家长,还是学校里面的老师,都肩负着促进孩子积极成长的艰巨的任务。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只有整个社会为孩子的发展创造出了良好的大环境,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孩子才能顺利发展。

结论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并不是均等的,在某一阶段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在另一阶段则有可能变成相对次要的因素;反之亦然。在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受成熟、遗传等因素影响较大,而一些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则更多地受环境、教育因素的影响。即使在同一发展阶段,相同的因素对不同的心理过程影响也可能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千差万别,也就产生了个性各异的儿童。

总之,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这是由影响心理发展因素的复杂性、变化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要用辩证的、全面的、动态的观点来考察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家庭、学校、社会应可能地为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创设一个最适宜的条件或环境,这也许才是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秋英. 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05: 51-53.

[2]解卫东. 制约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J].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2001,02: 15-18.

[3]叶一舵,白丽英. 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2,02: 15-20.

[4]易利红. 简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J]. 云梦学刊, 2002,32,01: 51-53.

[5]熊满婷,杨海丽. 心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及评价方式[J].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5,01: 101-106.

[6]刘美丹,刘晓艳.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及影响[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35: 21-24.

[7]曹汉林,谭有模. 农村幼儿期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探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10: 75-80.

[8]李佳衡. 学校软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J]. 教育界, 2009,22: 8-13.

[9]赫庆辉. 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02: 41-43.

[10]黄景. 父母教养方式及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 新课程, 2015,01: 21-22.

[11]朱炜春. 儿童认知与儿童气质、双亲养育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2,12: 25-27.

[12]王礼申. 家庭养育方式与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的相关研究[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2,35: 15-18.

[13]杜广建. 养育方式在青春期发展教育中的引导作用[J]. 教书育人, 2013,02: 35-37.

[14]Lin Yu-Cheng, Chen Jong-Dar. Worksite health screening programs for pred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middle-aged employees: a five-year follow-up study[J]. BMC Public Health, 2010, 10(1): 541-543. [15]Rikhy Shivani, Tough Suzanne. Gauging knowledge of developmental milestones among Albertan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J]. BMC Public Health, 2011, 22(1): 210-221.

致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心中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首先非常诚挚地感谢我的论文指导教师董周法老师。从我的论文选题开始到提纲的初步确定,每一个细节董老师都用心地帮我研究。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对我的论文写作提出建议,耐心地给予我指导,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董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给予我的论文写作极大的帮助。同样感谢大学四年中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中的榜样,你们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我还要感谢齐齐哈尔大学对我这四年的培养和教育,感谢四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详)讲解学习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作业5——教育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一、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在遗传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中,生理特点指功能特点,如出生后感觉的灵敏度、知觉的广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灵活性等。解剖特点是指机体的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 (一)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在上节中我们已经述及,自然属性,即人的生理方面的特点是人的自然基础,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发展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一个先天失明的人就不能发展视觉,成为画家;一个生来就聋哑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听觉,成为音乐家;一个无脑畸形儿或染色体畸变者,无论外在条件如何优越,都无法使他们得到正常人应有的心理发展。 人的遗传素质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潜藏着发展的巨大可能性,这也是人的发展优于动物的地方。尤其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构造与机能,对于人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人的大脑皮层上有一百几十亿个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神经元一般分为细胞体(或称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神经元通过树突接受外来刺激(信息),经细胞整合后再通过轴突将信息传递出去。一般的学习就是神经元凭藉这种对刺激的反应功能和传导功能而建立的干百万个暂时的神经联系。因此,从脑的生理机能而言,人脑组织的复杂性,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提供了人的接受教育和发展各种才能的可能性,亦即区别于动物的巨大的发展可能性。但是,这种发展的可能性还是无定向的。具体的发展过程和方向还有赖于出生后的环境的影响和个体的主动性的发挥。 (二)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年龄特征 作为一种状态,所谓生理成熟指的是个体受遗传素质制约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作为一种过程,成熟是由一系列遗传因子控制的程序。成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成熟的规律规定了个体身体发展的基本路线和状态。按照正常的发展,个体到了某一年龄阶段就应出现该年龄阶段应出现的年龄特征,如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都各自具有不同生理发展的特征。 人的身心发展是个渐进的成熟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是从缓慢的量变飞跃到质变的过程。由于新质的出现,人的发展就从前一个阶段达到另一个新的阶段,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的形成是与人的年龄相关的,并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遗传素质生理成熟水平的制约。心理学家格塞尔同卵双生子的爬梯实验,就是对遗传素质成熟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水平的有力证明。皮亚杰等人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也是以在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的基础上发生的认知结构的变化为依据的。教育就是要遵循人的遗传素质的这个特点,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该有所不同。 (三)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人的自然属性的基本特点是遗传和变异性。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是不会完全相同的。遗传差异是指由遗传基因的不同而引起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差别。个体遗传基因的差别,会给人的身心发展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生理上,遗传控制个体的先天解剖特征和生理机能,致使不同的人在机体构造、形态、感官、神经系统上呈现出差异。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他们的基因型是相同的,但是在机体的构造和机能上也有不尽相同的特点,如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的构造和机能都会具有不同的素质差异。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揭示了人的神经过程的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等的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因素 1、遗传和遗传素质 遗传是指生物借助于繁殖行为,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亲代人性状(形态、结构、机能)又在子代表现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特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遗传”这个概念着重表达的是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繁衍的内在机制。 遗传素质是指在遗传机制的作用下,子代个体在母体内已经形成,并从母体降生时就已具有了的包含着发展可能性的新生个本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这个概念着重表达的是新生个体已经成形、已经具有了的解剖生理特点。显然,如果把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仅仅归结为遗传素质的作用,那末它还没有回答这样的回题:这遗传素质本身又是怎么形成的?由于没有回答这样的问题,在理论上是不彻底的。 2、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最终应当归结为亲代精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存留于受精卵中的遗传基因的作用。受精卵中的遗传基因既包含了父方的遗传信息,又包含了母方的遗传信息。新的生命个体,正是在融合了父母双方遗传信息的遗传基因的作用下,吸收母体内环境所提供的物持养料逐步构筑成型的。为什么有的双亲智商都很高,却生出了智商不高甚至痴呆的儿童,而有的双亲智商属中等水平,却生出智商很高的儿童?这归根结底是因为亲代精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遗传基因的物质组成成分或其排列组合发生变化,从而使该遗传基因发生突变或重组的结果。 (2)对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具体理解,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遗传从生物可能性上一着人的身心发展。在遗传基因的作用下,人作为生命个体在母胎 内孕育成胎儿,胎儿娩出时就具有了遗传素质,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地正是人的身心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没有这些物质前提,人的身心发展根本无从谈起。例如,先天色盲的胎儿,出生之后,不管环境和教育如何影响他,这个儿童绝对不可能发展成为画家和需要辩别颜色的其他工作者。有一种观点夸大了遗传的作用。例如,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高尔顿,他用家谱调查方法,先选出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内的977个著中人物,调查他们的亲属,发现在他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32个具有名声。再选出977个所谓一般的普通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他们的亲属,发现只有1人具有名声。据此,高尔顿下结论: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的,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之受遗传的决定一样。在旧中国,也有人认为,人格完全预定于遗传之中,一切教谕、劝导等都是无用的,所谓自由、责任、义务,都是幻想的名词。一个人对于社会的

最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汇编

1、心理发展的含义: 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大致体现为: ①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②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 ③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④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这一系列的变化使人类个体对环境更有适应性,能够表现出更有组织、更高效和更为复杂的行为,这一过程在青少年期最为典型。 2、心理发展的实质: ①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 ②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 ③个体心理发展的建构观点和社会文化历史观点 总结: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同时受到来自个体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单纯地肯定其中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都是曲解了心理发展的实质。 3、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 ②方向性和可塑性 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关键期 ⑤历史和文化背景 4、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先天遗传因素、身体状况、个人经历、性格、能力、情绪等。 1.先天因素先天遗传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生物学特征,同时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都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看到其父母的影子,他们有一些相似之处。即使分开生活的双胞胎,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也会有相似的地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的遗传性疾病还是难以避免,但是我们要尽量避免人为造成的遗传疾病。遗传性疾病会导致孩子语言、思维能力障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生理和心理都不健康,因此优生优育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2.身体状况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孩子营养不良或是营养过剩都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可导致智力发育迟缓,不适应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身体缺陷会导致孩子不能正常地发挥机体功能,比常人敏感,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很难适应,并且有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同时疾病也会影响心理健康,疾病会导致生理功能受到损害,使承受压力的能力减弱,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例如,患有艾滋病的患者,他们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还要遭到社

1第一章_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答案

第一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填空题 1.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遗传素质和环境与教育个人内在动力。 2. 先天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发展的可能性、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使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快速性性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 4.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过渡性动荡性社会性隐蔽性。 5.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二、单选题 1.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观点有(A)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2.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观点有( B )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3.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差异性的观点有(D )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4.智力发展的最好时机(B ) A. 学前期 B. 小学C初中 D.高中 5.表情变化如同“晴雨表”的时期是。(B ) A. 学前期 B. 小学C初中 D.高中 6.形成良好的品德时期是(C ) A. 学前期 B. 小学 C 初中 D.高中 8.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中,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的时期是( C ) A.儿童早期 B.学前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 9.“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D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冯特 D.维果斯基 10.最近发展区是指(D ) A.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 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人的性格形成与发展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家庭、社会、自然、教育等方面的因素。一个人从小开始,经受什么样的风雨洗礼,经受什么的磨难历练,经受什么样的环境熏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品格。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在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呢?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生理因素与性格。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是生就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其实,人的性格与人的生理基础有一定的关系,但与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关系更大。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与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这种见解与巴甫洛夫关于性格是先天的神经类型与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合金’的思想相一致。 二、环境因素与性格。环境包括家庭、自然、社会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是对不同的人起着不同的作用罢了。人的体态、成熟程度和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性格形成的社会条件。这些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因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差异而对性格形成发挥着不同的功效,致使人们形成独特的性格特征。同样处于逆境,为什么消极者消沉、悲观、退缩,而积极者坚强、奋发、进取,就在于两者内在心理活动的不同。由此看来,外部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个体对自己与外部因素之间的认识,而这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构成了某个人的性格特征。 三、自然因素与性格。南北方因为气候不同,高原、平原、海岸地带由于地势不同,对人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北方人往往粗犷、豪迈、外向,南方人往往细腻、含蓄、内向,高山地带的人意志坚毅,海岸地带的人心开阔,平原地带的人多克制。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带有普遍性。人们在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中也会感觉得到这种影响。但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比如,不论是高原、平原、海岸、北方、南方都有意志坚毅、善于克制、含蓄内向、粗犷豪爽的人。否定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是不对的,而自然决定论也是不对的。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与个别。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也是这样,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一般也有个别。

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论文作业)

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摘要:影响个人发展因素众多,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因素学说。从单因素到二层次三因素决定论都在尽可能的描述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正如我们知道的,遗传、环境、教育等对个人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究竟怎么影响?值得我们仔细去研究与探讨。我们先探讨一下各种因素。 关键词:遗传、环境、教育、主观 一、历史上的各种观点 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有许多,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单因素决定论、三因素决定论、多因素决定论及二层次三因素决定论。单因素决定论认为:在众多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中只有一个因素是有决定意义的。经过人们研究,人们认为这种单因素论不能解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许多问题,片面了。三因素决定论坚持个体的发展受遗传、环境和教育三方面的影响,三者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者并非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二则,三因素忽视了人的内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只强调了人发展的外因。随后出现了四因素说(主观心理因素),五因素说(反馈调节),以及后来的综合因素说,他们同样并没有把人的主体的独特能动性看做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产生了两层次三因素说。两层次为,可能性因素是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现实性因素是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 下面我将通过本人的成长经历来阐述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遗传影响因素 在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其中有人强调内因,强调人的生物性的决定作用,即遗传决定论。在我上小学时候。我我在数学方面特别擅长,计算能力比我同年级的学生都强。我的父亲他在小时候也表现出了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每当我拿着一百分的卷子给他看时,他都会说:“果然是我的儿子!继承了我的优良传统(遗传),跟我小时候一样聪明。”对于这种说法,现在想想,也许它们并不是有必然联系,这是用神秘的态度来看待遗传。我们知道,遗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遗传是指个体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肤色、神经系统的特点等。故遗传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环境影响因素 还有人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这里的环境指自然环境,如强调个人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当你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里时,你会被这种环境影响,变得积极,当你身边的朋友都沉浸在网络游戏中时,你将会很容易地也走进他们的队伍。就比如我们家,家里比较重视礼貌,我的父母与人交往,都会彬彬有礼,在为人处事方面特别重视道德。同时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跟他们一样,运用着跟他们一样的交往艺术。但是环境决定这种看法,范围过于狭窄。难道环境就一定会决定你的发展吗?那少年的毛泽东为什么还要在吵杂的菜市场看书呢?现在众学者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环境制约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故,环境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这几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遗传 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一些天赋特点,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特点、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首先,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如果没有这些生理条件,人的身心发展就无从实现。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的爬梯试验证明,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再次,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人的体态、感官和神经活动的类型上。最后,遗传素质又具有可塑性。人的遗传素质会随着外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变化。 2.环境 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的总和,所有不以培养人为目标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例如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亲戚、朋友的交往都可以看做是环境的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影响。首先,外部社会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成熟的客观条件,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说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那么社会环境的影响则能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国古代的荀子就很重视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提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其次,环境对人的作用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教育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能够排除一些外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年轻一代朝着健康、正面的方向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其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基础性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的选择性,对于培养目标的选择、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都为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校教育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无限的,必须要以遗传素质为基础,以外界环境为条件。因此,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摘要: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1 ,2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个体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个体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们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小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直接联系。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与遗传素质有关,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5. 7 %,异卵双生子为33. 3 %。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受个体神经系统类型的特点的影响。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的典型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冲动、暴躁、易怒等心理障碍;高级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的典型抑郁质的学生,容易发生孤独、焦虑、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二) 生理因素 1.生理疾病或机能障碍 儿童时期曾经患过的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病,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严重伤害,从而引起某些心理障碍。某些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如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的分泌失调,也会引起小学生的一些心理功能的异常。如甲状腺素缺少会导致智力迟钝、记忆减退、语言迟缓、情绪淡薄等心理障碍(如克汀病) ,而分泌量过多也会导致神经过敏、情绪激动等症状(如甲亢) 。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正如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样,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等。 一.生理因素。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和疾病。 (一)遗传。遗传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呢?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生理是心理的基础,如果没有充分的生理条件,人的心理活动就要受到影响。心理学家们曾用家谱分析的方法研究遗传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家族中有癔病、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病史的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些。 (二)疾病。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病菌、病毒干扰、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例如,脑梅毒、流行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会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脑震荡、脑挫伤等可能引起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和人格改变等;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出现敏感、易怒、暴躁、情绪不稳和自制力减弱等心理异常表现,甲状腺机能不足可引起整个心理活动的迟钝。 二.家庭因素。 (一)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的人员组成。由于家庭规模和组成家庭的成员不尽相同,家庭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多数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完整且气氛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地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有不利的影响,容易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同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 (二)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的形成、归因方式及心理防御能力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调查表明,父母在教育中表现出态度不一致、压力过大、歧视、打骂或者冷漠等特点时,儿童常常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和感情的总和,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礼貌,是否体现民主平等;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 三、学校因素。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四篇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和生物因素 1.遗传和生物因素对身心发展的影响 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及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遗传焉的特点,特别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遗传素质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差别是个性形成的生理基础,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不宜夸大遗传素质作用。遗传素质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教师应如何对待高中生的遗传差异 (1)认知差异。 ①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②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 ①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但值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我过去的二十年岁月中,影响我身心发展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多种因素作用而成应该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说法,归纳总结一下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等等。 首先,我认为遗传对于一个机体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龙生龙,凤生凤”,我们的机体结构、形态和神经系统的许多特征,可以说大部分都是遗传的结果。但是遗传的影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淡化,很多早慧的孩子长大以后并不一定就是天才,像许多孩子可能早期性格比较内向,但随着知识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增长,他们很可能成为侃侃而谈的人,许多著名的人物,早年的缺陷往往成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中大放光芒的方面,遗传的因素绝对不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那些借口遗传因素制约而不能克服某些困难的人只是借遗传因素来掩盖自己的不求上进。 其次,环境的因素也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同样不是决定性因素。我小时候据说是很调皮的,好奇心特别强,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事错的,我想这个时候树立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因为那时候我和很多孩子一样,就很喜欢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大人的行为、动作包括语言,我记得小时候大人说什么,我就会在嘴里小声的嘀咕,这个时候孩子的语言能力很强,不同的环境对孩子的语言功能发展也会有不同的影响。举一个例子,在我家隔壁,有个小孩子,他今年五岁了,他可以叽叽咕咕说很多话了,但是他所说的话几乎没人可以听懂,这与他一直以来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的妈妈是说苏北的方言的,他爸爸是讲普通话的,从小照顾他的奶奶是讲苏州方言的,小孩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各种语言杂糅的环境使他的语言一直不能有很好的发展,像我的小堂妹,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都是流利的普通话,她很小就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这不能不说是环境的影响。但是这仅仅是影响,绝对不能说是决定,很多孩子开口很晚,难道是他一直处于无声的世界吗? 再一个因素就是教育的因素,我觉得在我的人生发展中,这一个因素的影响是最大的。在上学之前,我一直是在老家的,在那样一个狭小的环境中,我接触的只是那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伙伴,生活的空间是那么一方小小的天地,所知道的不过是吃饭睡觉之类的生活琐事,但是当我进入学校,什么都是新鲜的,不同的小伙伴,不同的老师,接受的知识是我从来都不知道的,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在我生活的那一小方世界外,还有一个更加五彩斑斓的世界,我开始识字,开始学习在集体生活学习,没有教育,我想我依然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对什么都好奇,但也是仅限于好奇,不会从理论实践上去找出缘由。而教育为我解开了我始终不得理解的世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这作为一种社会环境,对人得到发展的至关重要的。而作为一个学生,我对于自己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也是颇有感受的。小学初中的时候,我似乎对学习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而到了高中,我的学习有了明显的目的性,虽然目的是为了应付高考,但是我明白什么东西是我需要的。而大学,更加是一段令人记忆犹新的回忆,我开始对整个世界有自己的思想,一个人的思想的成熟阶段也就是在这时候形成的吧,教育的妙不可言只有亲身体会了才能了解,我也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和我们同龄的孩子能走进大学的殿堂,切身体会思想的成熟的过程。 在书本上对于影响人的发展还讲到一点个体实践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对于这一点,在大学中我也开始初有体会,大学之前的学习大多是灌输性的学习,而现在我更多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努力去将之解决,现在我更多的对许多知

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 1.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蕴藏于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中 <1>什么是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 首先,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他们现实的生命存在方式,它由三种活动方式整合构成,由游戏娱乐活动、学习活动和劳动活动构成。生命的每个阶段都由其中的一种活动方式为主导活动,其余两种为辅助性活动。如幼儿以游戏娱乐活动为主,学习和自我服务的劳动为辅;入校学习的学生则以学习活动为主,游戏娱乐和家务劳动为辅;参加社会工作后则以职业劳动为主,游戏娱乐和学习活动为辅。所谓的主导性活动就是在个体生命发展的某个阶段,对其身心发展具有最为重大意义的那种活动方式,如幼儿的游戏,学生的学习,成人的职业劳动。 一个人的生存质量一是取决于主导活动的成败;二是取决于三种活动方式的构成的合理性,如学生和成人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走向另一极端,被剥夺了游戏娱乐的权利,都是对生命质量的践踏和破坏。 其次,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中介项——活动。因此,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图式构成反馈环路系统,就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其中,主体是宇宙间特殊的物理化学客体,而客体项主要指交往对象——人。主体活动的性质与交往对象决定了他归属于某个社会群体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2>什么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我们这里所讲的动力不是指某种活动的动机,而是指一个系统动态过程出现的最深层的动因。个体的生活过程是一个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图式整合而成的结构性系统,这个系统的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自发地、自动地、自然地引起这个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乃至整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个互动的变化过程就是动力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主客体之间以活动为中介的互动过程。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哲学理念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意识决定于他的实际生活过程。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的动态过程决定了他的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蕴藏于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中。 我们必须对两种心理发展动力观提出质疑:一个是传统的心理学教材的提法,即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由环境或教育提出的要求转化为儿童新的需要和他们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简言之是儿童的新需要与旧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种从个体的心理世界内部寻找心理发展动力的做法,违背了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而前面所提到的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从本质上讲则是一个物质性的实践系统。另一种提法是环境决定了儿童心理的发展,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发展的动力观,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蕴藏于环境,归结于三项图式中的客体项,这种直线式的因果观从根本上违背了辩证法,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存在,况且环境中的一大部分还不能成为主体的活动对象(即客体项)。 个体实际生活过程中的主客体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才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植根于他的实际生活过程中。在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图式构成的反馈环路系统中,其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中的其他要素或整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人的心理结构在这个系统中掌握并适应相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教育学部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一般来说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进行备考。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带领大家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一)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龙生龙凤生凤、有其父必有其子。 (二)环境 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是遗传提供的可能变成现实。例如:孟母三迁、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例如(1)荀子:生而同生,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 (2)康德: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产物。 (3)洛克: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例如:逆境成才、出淤泥而不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结合常见的考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巩固。 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 )因素发展的重要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个体能动性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知识点。“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意思是“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直挺。白沙混进了黑土里,便和黑土一样黑了。”指的是蓬草和白沙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故答案选择A。 2.千金买房万金买邻说明,人的发展由环境决定。( )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论述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等发展的因素较多,但最主要的有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作为个体的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等。这四个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从不同的侧面促进着或制约着人的发展的进程与质量。(一)遗传素质: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为人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是指人从祖辈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有机体的形态、构造、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首先,人的发展总是要通过遗传途径获得生理组织和—定的生命力的,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其次,遗传素质的特点一方面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又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阶段。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渐成熟的,它为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第三,遗传素质是有个体差异的,这为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提供了不同的生理基础。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制约着人身心的发展。如人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不同,会影响人们才能的发展。由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在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方面的特点不同,人也就有不同的气质和性格。第四,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虽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必须在一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性。比如说,人们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兴趣、爱好等都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遗传所赋予人的发展可能便不能变为现实。此外,遗传素质本身也可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正常情况下,基因是稳定的,但是也具有巨大的变异潜力。总之,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没有这个前提是不行的,但又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鉴于遗传素质在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在教育中也有一些与之相应的举措,如优生教育、潜能开发等。 (二)社会环境:人的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简言之,即个体所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在社会实践中接触到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还包括同邻里、亲戚、朋友的交往等。首先,经过人改造的自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社会文化,它不断以观念的形态移植于人脑中,成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内容和重要源泉。人们接触的社会文化的不同,也就形成不同的心理内容和心理发展水平。 其次,人一生下来,就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他人的思想、言论、行动都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在人与人结成的社会关系中,不同的关系、地位将对人的需要、兴趣、情感、道德品质、智力及体力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产生影响。 再次,社会意识形态也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人类历史借助语言文字,以科学、哲学、道德、艺术、宗教、风俗等形式保存的社会意识,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着个体意识,成为心理发展的重要源泉。 由于环境是人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为学生创设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等,努力实现环境育人。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夸大社会环境对人影响的决定性作用。”我们知道,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兴趣、需要对客观环境作出反应。客观环境条件无论怎样,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都要有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和实践才能实现。个人对环境的态度不一样,其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 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王建人 摘要 一直以来,对影响人心理发展的两大因素“遗传”和“环境”的争论一直是心理学界争执不休的话题,众多流派各执一词,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观点。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单纯的“遗传决定论”或“环境决定论”都是片面的过于极端一元论,现在的心理学家也都已经不再持有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立场,大多采用辨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在回顾以往各派观点的基础上考察现在,从各家争论中分析影响人心理发展的种种因素,并提出一些促进人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发展;影响因素;遗传;环境

Abstract All along,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wo major factors, "genetic" and "environment" debate has been the topic of psychology dispute over many genres and uncompromising, it has not reached a unified point of 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psychology, a simple "genetic determinism" or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are too extreme and one-sided monism, now psychologists have also been held in the past that no longer either-or position , they use a dialectical, holistic approach to this issue, that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s the result of joint action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now analyze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uma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from various debate and make some promotion of huma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proposals in retrospect on the basis of disparate ideas. Keyword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factors; genetic; environment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摘要:探讨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降低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分析出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改善家庭环境可能增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也充分体现了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措施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现在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1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降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而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家庭因素及其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一)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给子女所提供的教养、教育条件,父母亲的教育思想,教育,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心理气氛等等均会影响个体,特别是心理方面的发展方向级水平。发展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在家庭中实施的早期教育及个体获得的早期经验队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家庭因素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说课稿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说课稿 一、说教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处于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中的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在前面的章节学生已经学习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这对于学习教育与人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明白教育是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其次在系统的学习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人身心发展的动因过程中,也会涉及到人的身心发展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这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这一知识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考情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在历年的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将可以考到四种题型:单选题、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在单选题中,常考察每一个因素的地位或是古语体现了哪个因素的影响,例如:以下对人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哪个因素或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反映了哪个因素的作用。在简答题中,常考察对各因素的识记,例如: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辨析题中,常考察各因素地位的匹配与否,例如:请您辨析学校教育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材料题中,常考察对各因素的综合掌握与理解,例如:给你一段材料,让你分析材料中某某取得成功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三、说目标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曾经在历年的考试中,出现过单选、简答、材料分析。借助真题,确定教学的目标在于帮

助学生分析考题出示的方法与规律,理解知识点的重难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说教法学生在学习知识点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一个本质的联系,以致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本章的知识点。 五、说教学内容1、引入新课教师拓展课外的知识点:历史上曾经关于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观点:第一,单因素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是某一种因素决定的。常见的有遗传决定论、成熟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第二,双因素决定论:是指人的发展是由某两种因素决定的。常见的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第三,多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论:把主体的自身作用列入影响个体发展因素之中,强调影响发展的因素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呈动态变化的。之所以拓展此知识点,是为了让学生清楚明了的知道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是需要相互统一,相互作用的。2、讲授新课(1)遗传因素现实基础的作用第一,对概念的感知,环境泛指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第二,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对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第三,环境的关键词:多种可能性、可能性变现实。第四,环境因素常考的俗语:性相近,习相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于麻中,不扶而直、昔孟母择邻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3)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