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RP测量设计技术方案(用)

GRP测量设计技术方案(用)

GRP测量设计技术方案(用)
GRP测量设计技术方案(用)

轨道基准点测量技术方案

一、任务依据

为统一客专线轨道基准点( GRP )测量,保证轨道精调高效高质完成,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的要求,对宁杭铁路GRP 测量技术方案进行编制。

二、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

(一)任务范围

宁杭客专铁路1标,正线起止里程为DK1+852.41~

DK75+213.16,全长74.079km。

(二)工作内容

按照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的要求,在 CPIII 控制网测量评估验收后和轨道板施工前,要进行 GRP测量, GRP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

(1) GRP 埋设

(2) GRP 编号

(3) GRP 的测量

三、技术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1994);

(5)《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铁建设函(2009)674 号);

(6)《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 TZ211-2005 );

(7)《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 号);

(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 );

(9)《CPIII 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 2010 年4月);

四、 GRP 测量实施方案

GRP 的测量工作必须在轨道控制网( CPIII )评估通过后方可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一) GRP 的埋设及定位锥点位的测定

1、计算GRP点放样理论坐标

GRP点放样理论坐标由各分项目部专业工程师计算,工程部长复核,分项目部总工审核,经工指、监理项目部审批后方可进行现场放样测设。(计算、复核、审核均须签字确认)

GRP点放样理论坐标应根据设计给定的每块II型无砟轨道板的板端精确里程为依据进行计算。同时计算出定位锥的埋设点位。

2、 GRP 放样

GRP点放样使用的仪器精度不低于(2"、2mm+2ppm),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测设,自由设站观测的 CPIII 控制点

不少于 3对,全站仪宜设在线路中线附近(即待测GRP点轴线上),位于所观测的CPIII控制点的中间。更换测站后,相邻测站重叠观测的 CPIII 控制点不少于2对。

GRP 放样时,自由设站点的精度应满足表 4-1 的要求。

表 4-1 GRP 放样自由设站精度要求

X ≤2mm

Y ≤ 2mm

H ≤ 2mm

定向精度≤ 3 ″

完成自由设站后,CPIII控制点的坐标不符值应满足表4-2要求。

表 4-2 CPIII 控制点坐标不符值限差要求

X ≤ 2mm

Y ≤ 2mm

H ≤ 2mm

在自由设站精度和 CPIII 精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全站仪和 GRP 的设计坐标对本站的 10 至 14 个 GRP

进行坐标放样。放样距离应根据天气情况确定,阴天无风时不宜大于100m ;高温、雨雾或晴天应适当控制测量距离。

3、 GRP 埋设

GRP点设于混凝土底座或支承层上,位于轨道横接缝的中央、相应板端里程中心点的法线上,偏离轨道中线0.1m,与轨道板安置点对称分布。如图4-1-1和4-1-2。曲线地段,置于轨道中线内侧;直线地段置于线路中线右侧。在GRP点位置埋设测钉,埋设测钉时,GRP点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5mm。

图4-1-1

图4-1-2

GRP点的埋设方法:(必须专人埋设)待底座板或支承层施工完后,开始GRP点标志的埋设。先采用全站仪在底座板或支承层上精确的放出GPR点位,再使用φ10mm冲击钻打

眼打至埋设深度55mm,并使其孔洞尽量垂直,清除孔内杂物。安装测点前,先用快速凝固植筋胶采用压力挤入法填入钻孔底部,并灌满钻孔不少于1/2长度,再垂直塞入测点连接杆使胶挤出,以测点连接杆边均有胶挤出为度;如测点连接杆与孔洞间还存在空隙(连接杆周边有部分未挤出的),取出测点标志,再压入植筋胶使其密实,确保稳固,待胶凝固后方可松开。

轨道安置点(定位锥)埋设方法:根据安装测点用钻孔机钻孔,孔径20mm,孔深:直线上、曲线超高≤45mm时,为150mm,曲线超高>45mm时,为200mm。锚孔钻好后,用鼓风器将浮尘吹干净,安上锚杆并填充合成树脂胶泥,1~2h后达到强度,然后安装上圆锥体并用翼形螺帽固定。轨道板安装后利用夹具将圆锥体从圆筒形窄缝中取出,重复使用。锚杆在砂浆灌注时作为压紧装置的螺杆使用(待轨道板精调完成后,取出定位锥体,在锚杆上套入PC管作隔离),砂浆灌注完成后拆除压紧装置的同时拆除锚杆,并进行封孔处理。

(二) GRP 编号

GRP 的编号分左右线分别进行,沿线路里程增加方向编号,统一为七位。具体规则为: L (左线) /R (右线) +XXX (里程整公里数) +XXX( 该公里段 GRP 序号 ) 。例:

L005012→表示:左线、里程为DK5、GRP点编号为12。

现场编号方法:

GRP点旁边,应清晰、明显地设置点号标志。在靠GRP 点侧的底座板或支承层顶面(在轨道板外侧),采用统一规格字模,字高为6cm的正楷字体刻绘的标志牌,白色油漆抹底,红色油漆喷写点号。点号标牌规格为300mmX200mm,应说明GRP点编号及“测量标志,严禁破坏”,标记牌如下图示。

200

300

(三) GRP 的测量

GRP 三维坐标的测量,采用3个测回进行平面坐标观测和多测回精密水准观测进行。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平差后相邻 GRP 之间的平面和高程相对精度应满足表 4-3 要求。

表 4-3 相邻 GRP 间相对精度要求

平面0.2mm

高程0.1mm

GRP点编号: L005012

测量标志,严禁破坏

为了能够精确且迅速地在基准点上安置棱镜,可使用专用的带有可调螺旋的地面三脚架支架,如图4-3-1~4-3-3所示。为了准确确定GRP点的高程,水准尺应使用具有对中功能的基准水准点高程测量适配器,如图4-3-4所示意。

图4-3-1 图4-3-2

图4-3-3 图4-3-4

在进行 GRP 平面位置测量时,为保证相邻 GRP 间测量的相对精度。原则上一个测站只用一个三脚架支架进行,并在测量前需对所使用的三脚架支架的气泡进行校正;若两同型号三脚架支架的可重复性和互换性精度能达到≤0.1mm ,

则可用两三脚架支架同时进行,以提高测量效率,但同一测站同一三脚架支架每次测量点位需要固定(即每个测量点放三脚架支架时,均在支承层或底座板面上用红铅笔用“十”字标出每个支腿的位置,下一测回再测时,原位放置),尽量避免不同三脚架支架间的系统误差影响、避免仪器放置位置不同带来的测回间误差。

1、 GRP 的平面坐标测量

GRP 的平面坐标测量应采用精度不低于(1"、1mm+2ppm)的智能型全站仪进行。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测设,自由设站观测的 CPIII 控制点不少于 4对,全站仪宜设在线路中线附近,位于所观测的CPIII控制点的中间。更换测站后,相邻测站重叠观测的 CPIII 控制点不少于2对。通过与线路两侧 4 对 CPIII 控制点的联测,最终确定 GRP 坐标,如图4-3-5所示:

图4-3-5 CRP平面测量

(1)平面测量方法

GRP 平面测量外业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全站仪测应设在线路中线附近、两对CPIII控制点之间。

2)左右线 GRP 的测量,应分别设站观测。

3)设站点的三维坐标分量偏差不大于0.5mm 。

4)每次测站观测的 CPIII点数不应少于 4 对,每次设站的观测距离不应大于30m。

5)GRP 平面测量时应避免在气温变化剧烈、阳光直射、大风或能见度低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宜选择在阴天无风或气象条件稳定的时段进行;测距应进行气象改正。

6)自由设站点精度应满足表 4-4 的要求。

表 4-4 自由设站点精度要求

X ≤ 0.7mm

Y ≤ 0.7mm

H ≤ 0.7mm

定向精度≤ 2 ″

备注:连续梁、特殊孔跨桥自由设站点精度可放宽至1.0mm。

自由设站测量完成后和精度满足要求后, CPIII 控制点的坐标不符值应满足表 4-5 的要求。当CPIII点坐标不符值x、y大于表4-2的规定时,该CPIII点不应参与平差计算。每一测站参与平差计算的CPIII控制点不应少于6个。表 4-5 CPIII 控制点坐标不符值限差要求

X ≤ 2mm

Y ≤ 2mm

H ≤ 2mm

在自由设站精度和 CPIII 精度满足要求后,方可继续进行 GRP 平面测量工作。

7)同一测站的 CPIII 控制点和 GRP 测量,应采用全站仪正镜位进行3个测回的观测, CPIII 控制点应采用相应控制软件进行自动观测, GRP 采用同一个三脚架支架依次挪动位置进行人工观测。具体观测顺序为:①先观测所有 CPIII 点,全标内统一按逆时针方向观测;②再按离测站的距离由远及近观测所有 GRP 。如下图示。

GRP 的观测不应少于 3 个测回, CPIII 的观测不应少于 4 个测回(即按先观测CP Ⅲ后观测GRP 的程序观测完本测站所有GRP 点后,再观测一遍CP Ⅲ)。测回间的坐标较差应满足下表 4-6 的要求。

表 4-6 GRP 平面测量外业限差要求

GRP 点

CP Ⅲ036301

CP Ⅲ036302 GRP 测设前进方向

左线中线

右线中线

CP Ⅲ036303

CP Ⅲ036305

CP Ⅲ036307

CP Ⅲ036304 CP Ⅲ036306 CP Ⅲ036308

1 2 3 …… CP Ⅲ点观测按逆时针方向

测站

CP Ⅲ036301

CP Ⅲ036302

GRP 测设前进方向

左线中线

右线中线

CP Ⅲ036303

CP Ⅲ036305

CP Ⅲ036307

CP Ⅲ036304

CP Ⅲ036306

CP Ⅲ036308

1 2 3 ……

CP Ⅲ点观测按逆时针方向

测站

GRP 点

控制网等级 横向坐标最大值最小值较差 纵向坐标最大值最小值较差

备注

轨道基准网 0.6

0.8

测回间

8)同一测站每个测回 GRP 观测都应由远及近依次观测。

9)每一测站重复观测上一测站 CPIII 控制点不应少于 2 对,重复观测上一测站观测的 GRP 不应少于 5 个。

如下图示。

1、设站点距离最近的GRP 点约6.5米;

2、至少联测6个CP Ⅲ点;

3、各组GRP 点重合3~5个点。

65m~85m 组一

组二

组三

1、联测CP Ⅲ点边长不宜超过120米;

2、数据处理:转换->剔除粗差->平均->平顺连接。

10)每一测站测设GRP 点时,必须采用同一个三脚架和棱镜,以减少测量误差。棱镜必须(垂直)正对测站。并要求每个GRP 点的三个测回的三脚架三支腿的放置位置固定,即每次放置的支腿位置不变(即每个测量点放三脚架支架时,均在支承层或底座板面上用红铅笔用“十”字标出每个支腿的位置,下一测回再测时,原位放置),标示方法如下图示。

11)当本站GRP点测设完成后,在本站GRP平差过程中因测量误差不满足而剔除的CPⅢ点(做好记录备查),在下测站和另一线的GRP点测放时,不应再次采用。

(2)平面数据处理方法

GRP 平面测量的数据处理,应采取约束联测的 CPIII 点坐标和本测站搭接的第一个 GRP 合格坐标的方法进行平差计算。

在同一测站,分别对三测回的 CPIII 控制点和三测回的各GRP 的坐标测量值取平均值,计算单测回的坐标值与其均值的差值,其 X 、 Y 方向的限差为 0.4mm 。

采用本站联测的 CPIII 控制点和各 GRP 坐标的均值作为观测值,利用本站联测的 CPIII 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本测站搭接的第一个 GRP 合格坐标作为起始值,采用平差的方法求解 CPIII 控制点两套坐标(线路独立坐标系和测站站心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再根据得到的转换参数对各GRP 的坐标均值进行转换。

利用平差后得到的转换参数,对各 CPIII 点的坐标均值进行坐标转换,若转换后 CPIII 点的坐标与原 CPIII 坐标的差值在 2mm 以内,则所求的转换参数合格,否则应重

新测量和重新平差计算求解转换参数。坐标转换后,本站剩余两个重复 GRP 与上一测站的 GRP 点的 X 、 Y 方向坐标较差均应小于 0.4mm 。

站间重复观测的 GRP 可采用取均值的方法进行平顺处理,确保重叠区内 GRP 平面位置允许差为:横向不应大于0.3mm ,纵向不应大于 0.4mm 。

2、 GRP 的高程测量

GRP 的高程测量原则上应该在轨道板初铺之后(宜放置不小于3天后)进行,以避免二期荷载对 GRP 高程造成影响。

为保证 GRP 高程测量的精度, GRP 高程测量应采用高精度电子水准仪和一把配套条码水准尺施测,施测时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和中视法支水准测量路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GRP 的高程测量标志采用条码水准尺配合底部对中配件进行;底部对中配件出厂时应精确测量其长度并对测量数据加以修正。

(1)高程测量方法

GRP 高程测量外业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1)水准仪设站点应尽量位于相邻两个 CPIII 控制点之间,每一测站要求如表 4-7 所示。

表 4-7 GRP 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测站前后视距差( m )测站前后视距累

计差( m )

视线高度

( m )

测量模式

≤ 2 ≤ 4 ≥ 0.3 后前( BF ) 2)左右线 GRP 高程应分别测量。

3)每300m 左右应与线路同侧稳定 CPIII 控制点闭合一次;同一测段应进行往返测。

4)同一测段内左线(或右线)其余 CPIII 控制点均作为转点,用于对高程测量成果进行检核,测段内所有 GRP 均作为中视点。

5)同一测段不需重复测量 GRP 。

6)不同测段间重复观测的 GRP 不应少于 5个。如下图示。

红色联测的CPIII点为约束点,绿色联测为检查点

重3~5个点

约300米

往、返测的单程水准测量应起闭于 CPIII 控制点,闭合差应按式( 4-1 )计算。

f h=a+b ×√ S (4-1)

式中: a-CPIII 点高程控制点的允许偏差,其值为

0.5mm ;

b- 每公里水准往返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其值为 2mm ; S- 单程水准测量线路长度( km )。

(2)高程数据处理方法

GRP 高程数据处理往、返测分别进行。

往测水准路线闭合差满足要求后,先对作为转点的CPIII 控制点进行平差计算,得到各转点处 CPIII 控制点的高程,再据此计算各中视 GRP 的往测高程。

返测数据处理同往测。

最后取所有 GRP 的往返测高程的均值作为本测站 GRP 的采用高程。

各 GRP 往返测高程值与其平均值间较差不应大于

0.3mm ,重叠区内 GRP 高程较差不应大于 0.3mm 。

五、仪器设备与人员组织

(一)仪器设备

1 、平面测量仪器设备

GRP 平面测量采用智能型全站仪,配合 CPIII 精密棱镜和 GRP 精密基座进行,每个测量组配置一台全站仪,其精度要求如表 5-1 所示。

表 5-1 GRP 平面测量全站仪精度要求

仪器类型方向标称精

度测距仪标称精

备注

全站仪≤ 1 ″≤ 1mm +2ppm 应能自动搜索目

每个测量组还需配备如表 5-2 所示的设备。

表 5-2 GRP 平面测量设备及其精度要求

设备类型精度指标精度要求棱镜组件重复性和各标志点间互换性安装误

≤ 0.3mm 差

温度计温度测量误差≤ 0.5 ℃气压计气压测量误差≤ 50Pa 精密棱镜至少 9 个

至少 8 根

CPIII 棱镜

三脚架支架至少 1 个

脚架木质脚架

所使用全站仪需要有相应的检定证书,并且在检定有效期内。

2、高程测量仪器设备

GRP 高程测量应采用电子说准仪与配套因瓦尺进行。对于 GRP 处的测量,应采用专用底部对中配件,其长度在出厂时应精密测定。

高程测量每个测量组需配置的设备如表 5-3 所示。

表 5-3 GRP 高程测量设备及其精度指标

设备类型精度指标精度要求

水准仪M △≤ 0.3mm /km

水准标尺整体铟钢水准标尺

对中配件至少 1 个

至少 1 个

CPIII 高程

脚架木质脚架

(注:所用脚架尽量采用1m左右高的,以减少周围的施工作业等的振动对测量仪器产生振动影响而引起测量误差,以提高测量效率。)

所使用的电子水准仪和条码水准尺需要有相应的检定

证书,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作业之前应对仪器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校准。

(二)人员组织

1、为确保按期按质完成GRP测量任务,局指成立GRP

精测领导小组;各分部也必须相应成立GRP精测领导小组,并成立GRP测量精测队负责管段内GRP精测任务。

工指GRP精测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李桂林

副组长:胡金山、丁钟鸣

组员:胡永、曹达林、古乃忠、各分项目部经理、总工。

日常测量管理负责人:古乃忠

2、各分部GRP测量队人员配置要求

测量队长:各分项目部总工

测量副队长:各分项目部工程部长

队员:各分项目部根据各自管段的作业面数量(见下表)配置GRP测量人员,每个作业面设一个精测小组,每个精测小组施测人员不得少于11人。

本标段外业观测分为12个精测小组负责平面和高程测量。

六、测量进度安排

宁杭I标GRP测量安排

序号里程

所属分

测量

设备

作业时间

1 DK1+780~

DK6+700

一分部一套

2011-1-7~

2011-3-15

2 DK6+700~

DK11+650

二分部一套

2011-1-7~

2011-3-15

3 DK13+067~

DK18+438

三分部一套

2010-8-26~

2010-11-8

4 DK11+650~

DK13+067

四分部一套

2010-12-7~

2010-12-16

5 DK18+438~

DK24+540

2010-8-16~

2010-11-8

6

DK24+540~

DK27+494.75

五分部一套

2010-11-7~

2010-12-2

7 DK27+494.75~

DK32+322

2010-8-8~

2010-9-20

8

DK32+600 六分部一套

2010-9-15

9 DK32+600~

DK39+260 六、七

分部

一套

2010-12-5~

2011-2-10

10 DK39+260~

DK42+470

2010-12-5~

2011-1-5

11 DK42+470~

DK46+969

七分部一套

2011-2-15~

2011-3-17

12 DK46+969~

DK52+133

八分部四套

2010-9-6~

2010-10-2

13 DK52+133~

DK52+447

2010-10-23~

2010-10-25

14 DK52+447~

DK53+328

2010-10-12~

2010-10-18

15 DK53+328~

DK57+601

2010-10-6~

2010-11-16

16 DK57+601~

DK58+957

2010-9-6~

2010-9-18

17 DK58+957~

DK60+043

2011-3-9~

2010-3-19

18 DK60+043~

DK60+449

2010-10-3~

2010-10-8

19

DK63+583 2011-2-22

20 DK63+583~

DK65+246

2010-9-5~

2010-9-20

21 DK65+246~

DK66+017

2011-2-23~

2011-3-1

22 DK66+017~

DK66+128

2010-9-21~

2010-9-23

23 DK66+128~

DK67+300

2011-1-15~

2011-1-25

24 DK67+300~

DK69+951

2011-2-15~

2010-3-14

25 DK69+951~

DK71+149

2010-9-6~

2010-9-15

26

DK71+149~

DK75+213.16

2011-1-25~

2011-3-8

七、GRP测量计算、测设的报审、报验程序

1、GRP点位理论计算→分部总工审核→报工指审核→报监理审核→审批合格后,用于放样施工。

2、GRP点测量放样(同时通知现场监理)→分项目部总工复核→报工指工程部、安质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点位埋设。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 班级: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XXXX年X月X日

第一章概况 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的实习需要,XXX学院2011年八月份的实习安排,我们系的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概况: 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该校区处于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作业时间为一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 (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 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 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七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德阳与中江交界处,富兴镇,富兴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形相对复杂,位于测区边缘有德中路,其中包括富兴镇,富兴镇阳平办事处,会棚办事处,三个测区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 (二)目的任务: 为满足甲方规划设计及施工需要,需对该地区进行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三)已有资料 测区范围为各集镇新址范围,具体范围由甲方实地现场指定;二、作业技术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简称“规范”) (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三)经审查批准的《1:500地形测量技术方案》(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三、控制测量 (一)根据测区情况: 1、首级控制:由于本次测图没有GPS固全站仪做首级控制测量。

(二)加密控制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按Ⅰ、Ⅱ级导线、图根点分级进行,标志采用简易标志,Ⅰ级导线点按Ⅰ01、Ⅰ02……进行编号,Ⅱ级导线点按Ⅱ01、Ⅱ02……流水编号,图根点按T1、T2……流水编号。 (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四)控制测量的观测均采用日本尼康全站仪进行(已鉴定为Ⅰ级全站仪)。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为: (五)Ⅰ、Ⅱ级导线点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按5等要求,其技术指标为

(六)Ⅰ、Ⅱ级导线的平差计算采用《平差易》专门软件进行(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平差结果以平差报告输出。图根点成果利用全站仪自动记录计算,不保留中间观测成果。 四、地形测图 (一)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采样、用计算机配合专门软件成图。(二)成图图幅为50cm×50cm,图名及分幅规格依照图式及规范分幅。(三)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物、地貌的测绘为原则,通视良好且地形简单平坦区可适当放稀,对居民点等房屋密集区保证有足够的点位。(四)地形图基本精度及要求 1、由于高差较大,基本等高距选用1.0米; 2、图根点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5cm; 3、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按“规范”4.1.5条执行。高程点对相邻图根点中的误差按“规范”条执行。 4、高程注记点图上应分布均匀,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8点。图根、碎部点高程均取至厘米注记。铁路、公路中心线交错排列注记。沟渠底高程图上注记间隔10cm,并测注沟宽。注记以分式标注,分母为沟底高程,分子为沟宽(注至分米)。并指明测定位置。 独立地物位置、检修井盖顶、铁路轨道、道路交叉中心及转弯处、河流、沟渠、塘岸边、建筑物墙基脚、桥面、较大庭院内、土堆顶、坑穴底、坡度变化处、坎边等都应测注高程。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要点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3) 1.1.设计目的 (3) 1.2.任务概述 (3) 二、测区概况 (3)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2.2民族种类 (3) 2.3已有资料情况 (3) 2.4测区的范围: (3) 三、设计的依据 (3) 四、主要的技术指标 (4) 4.1GPS测量 (4) 4.2水平角观测 (6) 4.2.1水平距离的观测 (6) 4.2.2导线网 (6) 五、坐标系统的选择 (7) 六、设计方案 (7) 6.1布网的原则 (7) 6.1.1.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 6.2.图上展绘已知点(或图上查找已知点) (7) 6.3按点位要求与测区情况在图上选点布网 (8) 6.4.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主要点间) (9) 6.5.外业选点埋石 (10) 6.5.1选点 (10) 6.5.2标志埋设 (10) 六、仪器设备的选择 (11) 七、外野实测方案设计 (11) 7.1. GPS外业工作的原则 (11) 7.2安置天线要求 (12) 7.2.1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12) 7.3观测方法 (13) 7.3.1 GPS 观测方法 (13) 7.4 地籍勘丈 (13) 7.4.1 、地籍勘丈的方法: (13) 7.4.2. 宗地图编号 (13) 7.4.3. 地籍图的规格及分幅 (13) 7.4.4 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 (14) 7.4.5界址点的施测方法 (14) 7.4.6 界址点边长的检核: (14)

7.4.7 地籍图的表示原则: (15) 7.4.8 宗地图 (15) 7.4.9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 (15) 7.4.10提交成果 (15) 7.5数据的记录 (15) 八、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要求 (17) 8.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 (17) 8.2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17) 8.3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18) 8.3.1数据处理 (18) 8.3.1无约束平差 (19) 8.3.2约束平差 (19) 8.4 GPS 高程拟合 (19) 七、提交成果 (19) 八、参考文献 (20)

地形测量设计方案书

地形测量设计方案书 (附测量成果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6年01月 1.工程简介 2.作业依据 2.1 任务依据 2.2 作业时所依据的规范和文件 本控制网的设计及实施根据以下规范和文件: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2.3 原有测绘资料的收集 3.控制网方案设计 3.1 观测方案的选择 控制网观测方案一般有两种方法:常规大地测量方法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常规大地测量方法相对更成熟,可靠性更高,实施起来相对容易,但要求相邻点位之间互相通视,以便构成三角形、大地四边形等图形条件;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

术,它具有实施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方便灵活等优点,它不要求点位之间互相通视,且布网灵活。由于地形面积有8平方公里,有些区域可能通视条件不好,要满足任意两相邻点都通视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布设控制网的方案上选择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其优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其平面精度将大大提高;另一个是布设及其测量时间缩短。 3.2 控制网的精度指标 在平面精度方面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以D级网精度的要求施测GPS网,要求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 1/40000;在高程精度方面也达到相应的等级。 3.3 GPS网形设计 3.4 控制网的坐标系统 4.GPS控制网观测技术要求 4.1仪器选型 GPS观测采用美国Trimble公司的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为5mm+1ppm。 所有仪器在观测前均按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4.2仪器检验 四台套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机同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检测,检测项目有:静态测量精度、静态测量重复精度、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天线相位中心与几何中心一致性等。检定结果四台套GPS双频接收机均合格,可以应用于生产。 4.3 GPS观测技术要求 1、观测采用美国Trimble公司的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 机(四台套); 2、 卫星高度角大于15°,有效观测卫星数大于4颗,平均重 复设站数大于2,独立闭合环边数小于5条,同步观测时 段长度为90分钟,数据采样间隔为15秒,仪器对中误差 不大于1mm,天线高量测误差小于2mm; 3、作业前应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选择最佳观测时 段。根据接收机台数,网形等编制作业调度表。 接收机天线的安置、观测数据记录及重测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相关要求执行。 4.4 GPS点制做规格 所有GPS控制点的选埋都将严格按照现场勘察后选定的点进行埋设,规格也严格按照D级GPS控制点制作规格来制做。其GPS控制点的

测量工程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方案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 测量技术方案 编制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目录工程概况

---------------------------------------2 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2 测量作业依据 -----------------------------------3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3 测量人员组织 -----------------------------------11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 -------------------------------12 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 ---------------------------13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七合同段起讫桩号K29+100~K31+680(以左线计),路段全长580公里。本合同段起于北仑区大碶镇钱家村北侧与第六合同段终点相顺接,设置隧道穿过望娘岗、黄梅山至本合同段终点宁波枫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垃圾填埋场东北侧。 2本合同段主要工程 本合同段主要有望娘岗隧道(长隧道) 、黄梅山隧道(中隧道)和战备路分离式立交。

1、望娘岗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K29+420~K31+050,长1630m; 右线:起讫桩号YK29+450~YK31+050,长1600m 。 2、黄梅山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K31+245~K31+680,长425m; 右线:起讫桩号YK31+330~YK31+683,长353m 。 3、战备路分离式立交 左线长80m, 右线长100m 。 第二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测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准确进行。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虎石台地区控制测量设计书 班级09181 组别第一小组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1、测量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应委托方要求,测量虎石台地区三等控制网与即要考虑与原城镇三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镇内的个小区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按设计要求将虎石台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三级。并按主轴线分成两个区域做到每个区域各有五个控制点。测区附近要埋设六个GPS水准点。另外,还要根据布好的控制网实地放样出19个轴线点,并埋设标石。 2、测区范围 本测区范围:虎石台镇整部,三条主干道,一条铁路,南至詹屯,北至新城子,东至国道,西至道义开发区。占地约25平方公里。此次控制,地形测量执行以下技术标准,规范及规定﹕ 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GB12898-91《国家一、二水准测量规范等》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为沈阳市沈 北新区虎石台镇,面积约 25km2,测区地势较为平 坦,但高楼、小区及树木 等较多给控制测量带来 一定困难。该地区大气能 见度差,测区内杂草丛 生,给外业测量工作带俩 很大不便。 2、气候条件 测区气候干旱,早晨

多雾,夏季炎日,年降水量600-920mm,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最高气温可达+38度,最低气温可至-19.7度,冬季多北风,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为25-32m/s,最大风力可到11级。 3、交通情况 测区内中间有国道(南北走向),南侧有城镇道路(东西走向),西侧有铁路,陆路交通方便。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虎石台基础控制测量)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 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构 造物的位置,为施工设计提供资料 二.工程资料 (一)、资料的收集利用: 1.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2.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 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 4.高程控制部分:二等水准点有虎石台公园北门(dt31),建设南一路(dt10),矿中(dt30),国道北侧(dt29)四点。 (二)、技术依据: 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2014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一、概况 为满足2014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 (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万,于2009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

可以无差别对接。) (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 软件2004版本。 3、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4、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防雷检测技术设计方案

一、施工组织设计 一、检测目的 雷电放电电压高、时间短,整个过程伴随多种物理效应,如:静电感应、高温高热、电磁辐射、光辐射等,这些物理效应的共同作用已严重危害室内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确定一个建筑物防雷装置是否合格应进行防雷检测工作。 二、检测依据: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 《建筑物防雷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三、检测内容:

三、检测方法: 1、接闪器 1.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 1.2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检查接闪带是否平整顺直,固定支架间距是否均匀,固定可靠,接闪带固定支架间距和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每个支持件能否承受49N的垂直拉力。 1.3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4 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和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并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应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

1.5 首次检测时,检测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6 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 1.7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的防侧击雷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规定。 1.8 当底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除底层和多层建筑物外,其他建筑物不应利用女儿墙内钢筋作为暗敷接闪器。 2、引下线检测 2.1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引下线隐蔽工程记录。 2.2 检查专设引下线位置是否准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焊接部分补刷的防锈漆是否完整,专设引下线截面是否腐蚀1/3以上。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整顺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引下线固定支架间距均匀,是否符合水平或垂直直线部分0.5m-1.0m,弯曲部分0.3m-0.5m的要求,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检查专设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 2.3 首次检测时,用卷尺测量每组相邻两根专设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专设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每根专设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 2.4 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专设引下线的规格尺寸。 2.5 检测每根专设引下线与接闪器的电器连接性能,其过期电阻不应大于0.2Ω。 2.6 检查专设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电气和电子线路。测量专设引下线与附近电气和电子线路的距离符合规定。 2.7 检查专设引下线的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专设引下线与环形接地体连

(范文)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设计书 1.前言 衡阳市是一个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拥有五十万人口的综合性大都市,供水工程是关系着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了改善衡阳人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问题,我公司承接了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五福堂水库的前期综合勘探研究工作,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项目的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的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8带坐标。 2.测量依据、原则 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7、《佛山市1:500地形测绘技术要求》。 8、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

本测区位于东经112°41’、北纬26°47’附近。 本工程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测区北临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南至衡南县,西有107国道,东与春陵河相依,面积约5.0k ㎡;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50 m 至120 m。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的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的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500、1:2000地形图的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进行1:500、1:2000地形图测量布设E级GPS点及5”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按500米的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2已有资料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大皂山、D级GPS点东阳派出所、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衡韶5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委托方提供的1:1万地形图,1:1万地形图的地物、地貌逼 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的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 起算数据列表如下:

校园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校园1:500地形测量 技术设计方案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刘希真 年月日 审批人(签章):主要负责人: 年月日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工程 2016年9月

一、概述 (3) 1.1测区概况 (3) 1.2 测区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3) 1.2.1 控制资料 (3) 1.2.2 地形资料 (5) 1.3 作业依据 (5) 1.4坐标和高程系统 (6) 1.4.1坐标系统 (6) 1.4.2 高程系统 (6) 1.4.3 基本等高距 (6) 1.5 拟投入设备及人员: (6) 1.8 质量目标 (6) 二、地形测绘 (7) 2.1基本要求 (7) 2.1.1 成图方法 (7) 2.1.2 测图比例尺 (7) 2.1.3 图幅分幅与编号 (7) 2.2 图根控制测量 (7) 2.2.1图根点的布设 (7) 2.2.2图根点编号 (7) 2.2.3 图根点的测量 (8) 2.3地形图测绘 (8) 2.3.1基本要求 (8) 2.3.2 数据采集方法 (8) 2.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 (8) 2.3.4 数据处理 (8) 2.3.5 平面控制测量 (9) 2.3.6 高程控制测量 (10) 2.3.7 图形编辑 (10) 2.3.8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10) 2.3.9 精度要求 (12) 2.3.10 图廓整饰规定 (12) 三、成果检查验收及资料提交 (12) 3.1 成果检查与验收 (13) 3.1.1 检查验收内容 (13) 3.1.2 检查与验收方式 (13) 3.2 资料提交 (13) 3.2.1 文字报告 (13) 3.2.2 控制测量成果 (13) 3.2.3 图形资料 (13) 3.2.4 其他资料 (13)

一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知识讲解

G P S 控制测量设计书

1.工作大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1任务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2工作内容及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 技术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1项目区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2已有资料及其利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2技术标准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3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3.1控制测量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项目目组织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项目组织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1组织机构设置计划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计划如下图所示___________ 4 3.1.2各部分的具体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3项目设备资源配置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2项目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质量管理措施、进度控制措施、生产安全保障措施_______ 5 4.1质量保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2项目进度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3生产及资料安全保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 提交成果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6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6.1GPS点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校园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校园1:500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总工程师:刘希真 审批意见: 年月日主要负责人: 审批人(签章):

年月日 批准单位: 申报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工程 2016年9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500 地形测量 技术设计方案 为满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地块规划建设的需要,受明祖涛老师的委托,我院承担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任务。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该项目,特制定本设计书,望在作业过程中认真执行。 、概述 测区概况 本次作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由甲方指定范围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500 数字化地形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全国高校内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一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140430平方米,建筑面积755634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52886平方米。长约380 米的“地大隧道”贯通学校西、北校区,记载着上亿年历史的化石林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宇交相辉映,勾画了东校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测区位于东经114° 23' 24〃? 114° 23' 59〃和北纬30° 31' 11〃?30° 31' 25〃之间。最高高程为,最低高程为,平均海拔高程为34m测区内有操场,球场,居民楼,池塘,教学楼,公园等地物,植被较多,品种复杂。校区分为东校区和西校区,西校区位于南望山下,东校区位于喻家山以西。

测区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控制资料 测区内有4个三等点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系老师测量的56个图 根导线点,其点名如下,其坐标系采用1954年北京大地坐标系;高程系为:1956年国家高程基准。成果如下:

土地整治项目测量技术设计方案教学内容

3 实施方案 3.1 任务概述 3.1.1 编制的目的和依据 3.1.1.1 编制的目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划定的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是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湖北省农垦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测绘工作,是为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本次测量采用最先进的测绘方法(野外全解析,内业机助制图)即数字化成图。为保证这项工作的质量,统一技术标准,特编制本《技术实施工作方案》,在测绘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及《技术实施工作方案》要求进行作业。 3.1.1.2 编制依据 1、《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14804-93。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97)。 4、《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7、《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 试行) 》。 8、《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9、《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 11、《湖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 年) 》。 12、《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06-2020 年) 》。 13、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 14、本项目技术方案。 3.1.2 已有资料的收集 1、本测区已有的首级控制网成果,包括首级控制网起算点及其它等级控制点成果和点之记。 2、最新的地籍图电子成果、图件。 3、本测区高清晰分辨率的影像图。 4、最新的地形图电子成果、图件。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 设计书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参与编写人: 审核人: 2011年9月16日

目录 一、前言 (2) 1、工程概况: (2) 2、线路测量目的: (2) 二、技术依据 (2) 三、线路观测的总任务及内容 (3) (1)线路工程的勘测阶段 (3) (2)线路工程的施工放样阶段 (4) (3)工程竣工运营阶段的监测 (4) 四、线路观测的具体任务及内容 (4) 1、准备工作 (4) 2、导线测量 (4) 3、中线测量 (4) 4、纵断面测量 (5) (1)基平测量 (5) (2)中平测量 (6) 5、纵断面图的绘制 (6) 6、横断面的测量 (6) 7、横断面图的绘制 (7) 8、土(石)方量的计算 (7) 9、参照以下要求设计道路的路面和竖向 (7) 五、人员设备配置 (8) 1 、仪器设备如下表 (8) 2 、人员组织 (9) 六、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9) 七、测量成果报告 (9)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 一、前言 1、工程概况: XX位于桂林市雁山镇西南,距离市中心54公平公里,桂南公里西侧约500米,学校目前占地面积3005亩,现雁山校区第二期工程1040亩已获政府批复,其中XX占800亩,本工程属于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二期工程。该路线位于XX食堂附近,是通向XX后门的主要通道。该路段长达1.5公里左右,目前是路面是黄土碎石路,其路基所在地区多为荒地,地表比较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在三度以内。路线中心一侧有学生宿舍楼和食堂,是同学们活动比较繁华的场所;另一侧则是荒地农田。现由XX测绘工程专业第七组实习小组负责该路段线路工程测量与方案设计。 2、线路测量目的: 线路测量之目的和意义在于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在勘测设计阶段主要是为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在施工阶段主要是将线路中线(包括直线和曲线)按设计的位置进行实地测设。各种线形工程的测量工作大体相似,根据此次实习的具体要求其主要目的如下: (1)掌握进行四等和普通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2)掌握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中线测量、纵断面和横断面测量的作业方法和过程; (3)掌握纵横断面图的绘制方法和工程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并熟悉进行路线坡度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二、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实习工作安排表》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008年修订版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001-97》1997版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7、《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 方案 1

施工测量方案 1.0任务来源 随着成兰铁路的开工建设,我单位承建的CLZQ-4标段也已展开施工,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需对本标段范围内所有建(构)筑物进行精确测量放样,使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要求。 2.0工程概况及自然地理情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1 工程概况 成都至兰州铁路位于四川省和甘肃省境内,起于成都,经什邡、茂县、松潘至九寨沟,向北延伸连接在建兰渝铁路的哈达铺站,正线建筑长度457.644km,四川省境内长377.80km,甘肃省境内长79.82km,成都至兰州运营总长725.549km。本线建成后,向北连通兰渝铁路,与既有宝成铁路、在建兰渝线及规划的川青线、川藏线共同构建沟通西北与西南及华南沿海的区际干线铁路通道。 新建铁路正线全线按电气化双线设计,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200公里/小时,限制坡度双机18‰,最小曲线半径一般3500m,困难2800m。成都至哈达铺全线新建三星堆、什邡西、绵竹南、安县、高川、茂县、龙塘、太平、镇江关、松潘、川主寺、黄胜关、大录、九寨沟、多儿、腊子口共计16个车站;正线路基62.812km,占全线总长13.7%;正线桥梁80座62.37公里,占全线总长13.63%;正线隧道33座332.44公里,占全线总长72.65%,全线最 2

长隧道为太平隧道,隧道全长28427m;第二长隧为岷山隧道,隧道全长25047m。 本标段内曲线半径为3500m和3504.525m两种;纵向坡度5‰、1‰、7‰、17.8‰,均为上坡;包括桥梁480.72m/2座(白溪河三线大桥137.74m,雎水河双线大桥342.98m),隧道11879m/2座(安县隧道3015m,柿子园隧道8864m),正线路基6834.28m,车站1座(安县车站),1#轨枕场,负责CLZQ-4、5、6三个标段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 (1)本标段线路走向 本标段正线自DK64+100起点至D3K85+560,正线长19.194km 。本标段位于四川省境内,由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构造强烈、高山峡谷带过渡区行进,线路总体自东南向西北经兴隆镇、拱星镇、雎水镇、高川乡;雎水以南为成都平原,无隧道;雎水西部进入山区,桥隧相连。 (2)沿线地形、地貌 线路南起成都,过成都平原后横穿龙门山山脉中段;区内的地貌明显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南部的NE向龙门山山地受控于龙门山构造带,并在山前形成成都第四纪盆地。 ⑶地震动参数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及<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 一号修改单),沿线地 3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 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 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 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 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软件环境及其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设备的要求;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 (2)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 (3)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 (4)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 (5)数据安全、备份或者其他特殊的技术要求。 (6)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7)有关附录,包括设计附图、附表和其他有关内容。

航测技术设计方案(范本)

精心整理 一、 项目概述 1、 项目名称 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测绘服务 2、 项目实施地点 3、 —成图二、 29°16.5高山。地势呈北、西北高,南、东南低。 三、项目内容 1、制作1:1000地类地形图,面积约8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 8、《1 9、 10、《1); 11、《 1 2 6.1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基本等高距1:1000为2米,从零米算起,每隔4条首曲线加粗一根计曲线。密集居民区可不绘等高线。接边时尽量保证等高线完整,不要随意中断。 6.2成图规格 图幅规格:

6.2.2成图格式 成果格式为DWG文件格式 6.3成图精度 内业加密点和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及图上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如表1规定 无人 采 进 软件图4 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流程图

本测区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1度。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2.0(由于测区属于高山区,1米等高距大大增加作业难度和作业效率)米 地形图分幅按700米倾斜分幅。 6.3、控制网设计 6.4 ① 在能② 控制作业非常困难的地区,可根据用户的设计要求,敷设控制航线。 ③摄影时间 航摄季节应选择本摄区最有利的气象条件,并要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地表植被和其他覆盖物(如:积雪、洪水、沙尘等)对摄影和测图的不良影响,确保航摄像片

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

顺德区重点建设工程现状地形、综合管线图 测量技术设计书 审核: 审查: 编写: 广东海地测绘工程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三月

目录 1概述 (1) 2测绘原则 (1) 3测绘技术要求 (1) 3.1采用的技术依据 (1) 3.2综合管线测量的基本精度指标 (2) 3.3测量基准 (2) 3.4综合管线测量的工作内容及基本程序 (2) 3.5控制测量 (3) 3.6 仪器检定 (4) 4作业方案 (4) 4.1作业流程 (4) 4.2外业数据的采集 (4) 4.3内业编辑成图 (6) 4.4检查与验收 (7) 4.5成果交接 (7) 5组织措施 (7) 6总结交流 (8) 7服务跟踪 (8)

1概述 顺德区重点建设工程现状地形、综合管线图测绘工作是依据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2010年11月下发的《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配套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的通知》(顺建发[2010]84号)的文件要求,在地块进行规划报建之前进行的,因此,该工作有时间紧的特性。 该项测绘的成果主要是用于地块前期规划报建时,为设计单位进行项目配套市政管线及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出具市政综合管线图提供依据,因此,重点建设工程现状地形、综合管线图测绘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而且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较强的工作,其技术上要认真细致,要廉洁自律,严禁测绘人员向甲方提出不正当要求。 因现状地形的测量属常规测绘工作,在本作业方案中不再对此部分做详细说明。 2测绘原则 2.1控制网布设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既要满足当前测量需要,又要兼顾今后使用方便,因地制宜地选用布网方法,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2.2 对于地物、地貌及明显管线点均应采用全站仪实测,各类管线的测量定位点均以管(沟)道中心线和附属物的几何中心为准。隐蔽地下管线应使用地下管线探测仪等专门的设备进行探测。管线属性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实地调查。 2.3严格按有关国家规范和顺德地方国土部门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执行。 2.4在满足有关国家规范和顺德地方国土部门规定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测绘高新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测绘效率和产品质量。 2.5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所用的各类仪器应按相应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并提交相应的仪器检定资料。 3测绘技术要求 3.1采用的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4)《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