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订书机针槽模具设计

订书机针槽模具设计

订书机针槽模具设计
订书机针槽模具设计

摘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冲压件随处可见,如不锈钢脸盆,USB接口,指甲刀,夹子等,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们都是通过冲压模具制造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冲压件的形状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小,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按传统冲压工艺要多副模具分序冲制的中小型复杂零件,更多地采用多工位级进模成形。级进模具有成型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在冲压成型中占有很重要的低位。本毕设设计是针对日常办公用品的Mini订书机上的针槽来设计其模具,由于该零件较小,包含的成型工序较多,材料厚度较薄,选择级进模来成型该零件。在进行模具设计之前先对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将工件展开,进行排样设计,排样设计好了之后确定整个模具的结构,对每个工位上的凸模凹模进行具体设计,再进行必要的校核,再对其它零件进行设计,最后再设计零件的加工工艺。按照这个步骤,一般计算一边绘图,逐步完成本次设计。

关键字:级进模;排样;冲裁;弯曲;凸、凹模

Abstract

In our daily life, stamping parts can be seen everywhere, such as metal washbasin, USB interface, nail clippers, clamps, etc, it with our life is closely linked, they are all manufactured by stamping moul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shape of the stamping par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more and more small,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also more and more high, some in the traditional stamping process to mold order punching in small complex parts, more of the multi-position progressive die forming. There are molded into a mold level of good quality,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tamping forming. 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design the stamping mould of Mini stapler nail groove, as the part is small, material is thinner, it's suitable to select the progressive die to forming the parts. In the mould design, at first do the layout design, and then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mould , on each station on the punch of concave modules specific design, and the necessary check, to other parts design, and finally to design machining process of the parts. According to this measure, the general calculation of side drawing, and gradually completed the design.

Keywords: progressive die; layout; blanking; bending; cavity and core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1 -

1.1 级进模的含义 ············································································- 1 -

1.2 级进模的特点 ············································································- 1 -

1.3 级进模的功能 ············································································- 2 -

1.4 级进模的构成 ············································································- 2 -第二章冲压件成型工艺分析 ····························································- 3 -第三章冲压工艺方案的选择 ····························································- 4 -

3.1 单工序模 ··················································································- 4 -

3.2 复合模 ·····················································································- 4 -

3.2 级进模 ·····················································································- 4 -第四章工件的排样···········································································- 5 -

4.1 工件的展开 ···············································································- 5 -

4.1.1 展开原理 ············································································- 5 -

4.1.2 展开过程 ············································································- 6 -

4.2 工件成型工艺设计及工位确定 ·······················································- 7 -

4.2.1 成型工艺方案设计 ································································- 7 -

4.2.2 确定各工位的内容 ································································- 7 -

4.3 工件的排样 ···············································································- 7 -

4.3.1 工件的排样方法 ···································································- 8 -

4.3.2 工件的排样原则 ···································································- 8 -

4.3.3 载体设计 ············································································- 8 -

4.3.4 搭边值的确定 ······································································- 9 -

4.3.5 排样的步骤 ·········································································- 9 -第五章冲压力的计算和冲压设备的确定··········································- 13 -

5.1 冲裁力的计算 ···········································································- 13 -

5.2 弯曲力的计算 ···········································································- 13 -

5.3 压凸包力的计算 ········································································- 14 -

5.4 卸料力、推料力、顶件力的计算 ···················································- 15 -

5.5 冲压设备的选取 ········································································- 16 -

-i-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5.5.1 设备类型的选择 ··································································- 16 -

5.5.2 设备规格的选择 ··································································- 16 -

5.6 压力中心的确定 ········································································- 17 -

5.6.1 各工位压力中心的计算。 ······················································- 17 -

5.6.2 总压力中心的计算。 ····························································- 19 -第六章冲裁间隙刃口尺寸的确定 ····················································- 20 -

6.1 凸、凹模间隙的确定 ··································································- 20 -

6.2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 20 -第七章模具总体结构和主要零件的设计··········································- 22 -

7.1 模具总体结构的确定 ··································································- 22 -

7.2 模具材料的选取 ········································································- 23 -

7.3 工作零件的设计 ········································································- 23 -

7.3.1A、B、E、G凸模的设计 ······················································- 23 -

7.3.2 冲孔A、B、E、G凹模的设计 ···············································- 25 -

7.3.3 冲裁外形C区、D区及F区的凸模凹模的设计 ··························- 27 -

7.3.4 切断凸、凹模的设计 ····························································- 28 -

7.3.5 弯曲凸模和凹模的设计 ·························································- 28 -

7.3.6 压凸包凸、凹模的设计 ·························································- 30 -

7.4 带料定位部分的设计 ··································································- 31 -

7.4.1 侧刃结构的设计 ··································································- 31 -

7.4.2导正销的设计 ·····································································- 32 -

7.4.3 托料销的设计 ·····································································- 33 -第八章模板、模座的设计 ·······························································- 34 -

8.1 模板、模座厚度的确定 ·······························································- 34 -

8.2 模板、模座几何尺寸的设计 ·························································- 34 -

8.3 模具工作行程 ···········································································- 34 -

8.4 模具闭合高度 ···········································································- 35 -第九章导向和限位部分的设计 ························································- 36 -

9.1 外导柱的设计 ···········································································- 36 -

9.2 内导柱的设计 ···········································································- 36 -第十章让位孔的设计 ······································································- 37 -

-ii-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一章卸料组件设计···································································- 38 -

11.1 卸料弹簧的选用·······································································- 38 -

11.2 卸料螺钉的选用·······································································- 38 -第十二章紧固螺钉和定位部分的设计 ·············································- 40 -

12.1 模板、模座之间的紧固······························································- 40 -

12.1.1 螺钉数量及大小的确定························································- 40 -

12.1.2 螺钉长度尺寸的确定···························································- 40 -

12.2 定位销的设计··········································································- 41 -

12.3 模柄的设计·············································································- 41 -第十三章模具的工作过程 ·······························································- 42 -第十四章零件加工及数控程序的编制 ·············································- 43 -

14.1 零件加工工艺··········································································- 43 -

14.2 数控加工设计··········································································- 44 -

14.3 数控编程方法··········································································- 44 -参考文献 ······················································································- 46 -致谢 ···························································································- 47 -

-iii-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绪论

1.1 级进模的含义

级进模,又称为多工位级进模、连续模、跳步模、顺送模,它是在一副模具内按所加工的零件分为若干个等距离的工位,在每个工位上设置一个或几个基本冲压工序,来完成冲压工件某部分的加工。对冲压材料,事先加工成一定宽度的条料,采用某种送进方式,每次送进一个步距。经过逐个工位冲制后,便得到一个完整的冲压工件。在一副级进模中,可以连续完成冲裁、弯曲、拉深、成型等一些列的工序。一般来说,无论冲压零件形状如何复杂,冲压工序怎样多,均可用一副级进模冲制完成(但对于特别复杂的工件,有时需要在级进模后加单冲模,才能完成整个工件的生产)。

用于级进模加工的材料,都是长条状的板料。材料较厚、生产批量较小时,可以剪成条料;生产批量大时应该选择卷料,卷料可以自动送料,在需要时可以自动收料,可以使用高速冲床自动冲压。级进模对于材料的厚度和宽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宽度过大条料不能送进模具的导料板或通行不畅;宽度过小则影响定位精度,还容易损坏模具等零件。材料的厚度公差可以查询材料手册或供应商提供的资料,材料宽度公差、材料个导料板间的间隙均可查有关模具设计表格。材料的宽度是由工件展开料和排样方式决定的。

级进模在冲压过程中,压力机每次行程完成一个或几个工件的冲压。条料要及时向前送进一个步距,称为送料。送料的方法可分为三种:

(1)手工送料。常用于生产批量不大、材料较厚、工件较大时的送进

(2)自动送料器送料,所用的材料一般是成卷的条料。自动送料装置由放料架(放在距冲床(1~3)m的地方,装有电动机,按照材料消耗的速度,自动间断地向外送料)、气动送料器有标准的产品可供选用,其送料精度相当高,在模具中一般只需要加导正销导正,不必再设定距装置、收料架(或卷料架,如果冲压的工件不脱离条料,则可以用其收卷起来供进一步加工使用。一般经冲床冲压后,条料已分为工件和废料,就不用收料架了)等三部分组成。

(3)在模具上附设自制的送料装置,常采用斜楔、小滑块驱动,在级进模中应用较少。

1.2 级进模的特点

由于级进模通常是连续冲压,故要求冲床应有足够的刚性及与模具相适应的精度。级进模有一些特点:

(1)冲压生产效率高。在一副级进模内,可以包括冲裁、弯曲、成型、拉深等多

- 1 -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2 -

道工序,故用一台冲床可完成从板料到成品的各种冲压工序,从而免去了用单工序模具的周转和每次冲压的定位工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

(2)操作安全简单。级进模具冲压时操作者不必将手伸入模具的危险区域。对大量生产还采用自动送料机构,模具内有安全监测装置,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3)模具寿命长。复杂内形、外形和分解为简单的凸模和凹模外形,分段逐次冲压,工序可分散到若干个工位,同时还可设置空工位,从而改变了凸、凹模受力状态,提高模具强度,延长模具寿命。

(4)产品质量高。

(5)生产成本低。

(6)设计和制造难度大,对经验的依赖性强。

1.3 级进模的功能

级进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形状的凸模和凹模在模板上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材料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使毛坯材料转变为产品零件的能力,即“誉”写出产品外形的能力。例如冲裁是冲裁模的基本功能,而使毛坯凸缘材料收缩为杯形件是拉深模的基本功能。实现基本功能的零件称为模具的工作零件。级进模的辅助功能是为支持完成基本功能所必备的功能,主要包括模具零件安装紧固和定位功能;模具导向功能;上料、出件和卸料功能;板料、工序件定位功能;模具刚性和安全保障。

1.4 级进模的构成

级进模的功能与结构式统一的,功能只有通过一定的结构来实现,而模具的基本结构必须满足功能需要为前提,根据级进模的功能,其基本构成要素和划分为工作单元、卸料单元、导向单元、定位单元和紧固单元。如表1.1所列。

表1.1 级进模的构成

结构单元

典型零件 工作单元

凸模、凹模 卸料单元

卸料板、卸料螺钉、卸料弹簧(聚氨酯橡胶) 导向单元

外导向 模架、导柱、导套、导板 内导向 小导柱、小导套 定位单元

X 向:挡料销、侧刃、导正销;Y 向:导料板、侧压装置;Z 向:浮料销 安装锁固单元

上下模座、模柄、凸/凹模固定板、螺钉、圆柱销 其他单元 承料板、限位板、安全检测装置等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3 -

第二章 冲压件成型工艺分析

本设计中的冲压零件是Mini 订书机上的针槽零件,如图2.1所示。

零件外形尺寸:长×宽×高=53mm ×14.5mm ×13.5mm 。

材料:10号钢。

材料厚度:1.0mm ,钢板厚度极限偏差为±0.10mm 。

生产批量:1万件/月。

由产品零件图可知,该零件的外形比较规则,左右对称,结构相对简单,需要经过多次冲压才能完成加工,其中包含冲孔,切舌,弯曲,胀形等工序。该零件有两处向内的切舌,两处向外的凸包,四处直角弯曲,弯曲内半径为零,因为材料为塑性很好的10号钢,且板材又不太厚,所以经分析能满足成型工艺的要求(折弯处不会开裂)。

图2.1 订书机针槽零件图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冲压工艺方案的选择

3.1 单工序模

经过分析,此工件要经过落料、冲孔、切舌、压凸包和多次不同方向的弯折等工序,前后需要7~8副模具,工件需多次定位,定位误差大、精度差,产品质量低,占用设备多,生产效率低。

3.2 复合模

该工件比较小,孔间间距有的很小,对模具造成很大影响,况且复合模也只能冲裁工件展开料的外形和部分孔,仍然需要大量的单工序模来完成后续工序,没有发挥出复合模的优势。

3.2 级进模

此零件须采用切废料的排样方法。通过对零件的初步分析可知,要完成该零件的生产,需要经过冲孔、切舌、压凸包、弯曲和最终切断等工序。材料的厚度为1.0mm,由于生产批量不大,选用条料手动送料。

由冲裁件结构形状与尺寸可以知道:工件在冲裁外形时要求两个相交边尽量避免锐角,严禁尖角,圆角半径r≥0.25t,冲裁件的凸出或凹入不宜太小,应避免长悬臂和过窄的凹槽,要求悬臂和槽长L于宽度b有一定的比例。当材料为高碳钢、合金钢板材时b≥2t,当材料为软钢、黄铜等软材料时b≥1.5t,板料厚度小于1mm时按1mm考虑。悬臂与凹槽的长度最大为L≤5b。冲裁孔与孔之见、孔与冲裁边缘之见的壁厚不应太小,否则会影响凹模强度、寿命和冲件质量。通过对工件零件图分析可知,均满足以上要求。

由于工件材料是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弯曲工艺性,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纤维方向,多方向折弯时折弯线与纤维方向角度最好成45°;弯曲件的弯曲半径不宜过小或过大,如果弯曲半径过小,则容易弯裂;若弯曲半径过大,因受到回弹影响,弯曲成形角度和圆角半径的精度不容易得到保证;同时,在设计中还应该考虑到弯曲件直边高度不宜过短,即使弯曲半径r=0时,也要使最小直边长度大于1.3t,一般弯曲件直边高度h大于2t。由工件零件图可以知,弯曲工艺满足以上要求。

冲压工件的产量为1万件/月,属于中小批量生产;工件外观的最大长度为53mm,宽度为14.5mm,属于小型工件,由于其工序较多,生产效率要求高,因此采用生产效率高的级进模来完成此工件的加工是符合冲压生产要求的。

- 4 -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工件的排样

排样是模具设计的核心部分,是级进模设计的重要依据。工件排样图的设计可以确定:模具的工位数和各工位的工序内容;被冲制工件各工序的安排及先后顺序;工件的排列方式;模具的步距、条料的宽度和材料利用率;导料的方式、弹顶器的设置和导正销的安排;(基本确定)模具结构。排样图设计的好坏,对模具设计影响很大,因此要设计出多种方案进行比较,选出最合理的方案。在进行排样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工件图进行展开,其过程如下。

4.1 工件的展开

4.1.1 展开原理

材料在弯曲时,一边压缩变形,另外一边会拉伸变形,但在材料弯曲过程中,有一层不发生压缩或拉伸变形,其长度在整个弯曲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叫做中性层。工件展开尺寸的准确性决定于中性层计算得准确性。弯曲展开应注意如下几点:(1)折弯的形式不同,弯曲的系数也就不同。

(2)同样的弯曲形式,材料不同,弯曲系数也不同。

(3)折弯角度和r值变化,则计算方法也发生变化。

在此工件图中,设计要求的弯曲内半径为r=0,即直角折弯,根据参考文献[2]中式(4-37),弯角部分的补偿长度l0=π(r+Kt)/2,当r=0时,l0=πKt/2。根据生产实际经验当料厚t≤1.5mm时中性层位置系数K=0.28,料厚1.5mm≤t≤3mm时K取0.3。在此设计中t=1.0mm,故中性层位移系数K=0.28,中性层位置Kt=0.28×1.0=0.28(mm),如图4.1所示。以折弯内侧线为基准,计算折弯部分的补偿尺寸,补偿尺寸l0=3.14×0.28/2≈0.44(mm),l0在参考文献[2]中式(4-38)(0.4~0.6)t的范围内。当然对于形状复杂的工件,又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在初步确定毛坯长度后,还需反复试弯,不断修正,才能最后确定合适的毛坯长度。

变形区

补偿长度

中性层

料厚

图4.1 中性层位置

- 5 -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6 -

4.1.2 展开过程

(1)确定展开基准面,设计中以俯视图为其基准面(图2.1)。

(2)以折弯线内侧线为基准,计算折弯部分的补偿尺寸。如图4.2所示,工件有四处折弯,且都为直角折弯,其补偿尺寸计算得Δl =0.44mm 。

图4.2 折弯位置示意图

(3)将工件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对弯曲面进行拉直,加上上面计算得到的补偿量,分别得到长度L 和宽度B 方向的总尺寸为

L =(53-1)+6.2=58.2(mm)

B =(10-1)+0.44+(14.5-2)+0.44+(10-1)+3.5×2=38.38(mm)

展开图尺寸详图如图4.3所示。

图4.3 工件展开图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4.2 工件成型工艺设计及工位确定

由工件的结构形状可以知道,要冲压出该工件需要经过的基本工序为冲孔、切舌、压凸包、弯曲、最终切断(载体与工件分离)等工艺过程。为了方便叙述和在设计中思路清晰,首先将工件各部分的冲裁与弯曲各处按A、B、C……进行分区,冲压件分区图如图4.4所示。

图4.4 工件冲压部位

4.2.1 成型工艺方案设计

该工件内外形状较复杂,经过分析,得出最佳成型工艺方案:冲裁转轴孔及导正孔→冲裁工件外形C区和D区→冲裁E区长条孔,冲裁工件外形F区,G处切舌→I处压两凸包,工件前端J处弯曲→K处弯曲→H处切断分离、出件。

经过分析可知,该方案具有模具结构简单,易加工,制造周期短,工件的弯曲精度、平面度、尺寸、外观形状容易得到保证,在设计中设置空工位(有必要时)既有利于调节有效工位数又有利于产品变更时模具的改进设计等优点。

4.2.2 确定各工位的内容

由上面工艺过程分析可以设计出级进模各有效工位的工序内容。

1工位:冲裁转轴孔A及导正孔B。

2工位:冲裁外形C区、D区。

3工位:冲裁E区两长条孔,冲裁外形F区,G处切舌。

4工位:压制I处两个凸包,弯曲工件前端J处。

5工位:弯曲工件两侧K处。

6工位:载体切断H处取件。

4.3 工件的排样

- 7 -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在冲压件的成本中,材料的费用占用60%以上,因此材料的经济利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冲压件在材料上的布置方法称为排样。衡量排样经济型的指标是材料的利用率。不合理的排样方法会浪费材料,并且还可能影响到工件的质量,影响模具结构的合理性,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工件的生产效率和模具的成本等技术和经济指标等。

排样的常用方法:有废料排样法;少废料排样法;无废料排样法。设计中由于工件的外形较为复杂,采用切余料(裁搭边)法,将工件的加工通过分次裁切来完成。通过分次裁切排样法设计加工出来的工件具有精度高,有利于凹模、凸模外形的简化、制造和排布等优点。对于该工件,需采用有废料排样,工件的排样的具体过程如下。

4.3.1 工件的排样方法

工件的排样方法为:可制作冲压件展开毛坯样板(3至5个),在图面上反复试排,综合考虑材料利用率、条料纤维方向等因素,确定初步方案,再在AutoCAD软件中对工件展开图进行排布,在初步排样图中按照冲压工序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冲压工位设计。在排样图的开始端一般安排冲孔、切废料等分离工位,再向另外一端依次安排成型工位,最后安排工件和载体的分离工位。在安排工位时,要尽量避免冲小半孔,以防凸模因受力不均而折断。在模具上可设计初始挡料针来防止。

4.3.2 工件的排样原则

(1)第一工位一般安排冲孔和冲工艺导正孔,第二工位设置导正销对带料导正,在以后的工位中,视其工位数和易发生窜动的工位设置导正销,也可以在以后工位中每隔2至3个工位设置导正销,本设计工件的精度要求比较高,为了保证工件的精度,每一个工位均设计导正销。在第一工位和最后工位设置两个侧刃用来定距。

(2)冲压件上孔数较多,且孔的位置相隔太近时可以分布在不同工位上冲出,但孔的位置不能因后续成型工序而影响变形。对位置要求高的一组孔,应考虑同一工位冲出。

(3)为提高凹模镶块、卸料板和固定板的强度,便于产品的变更和保证各成型零件安装位置不发生干涉,可在排样中设置空工位。数量根据模具的结构要求设定。

(4)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在不影响工件使用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改变工件的形状。

(5)排样时应考虑使设计出来的模具使用方便,易维修且安全。

(6)模具结构应当尽量简单。

(7)保证工件质量和工件对条料纤维方向的要求。

4.3.3 载体设计

载体是指连续模冲压时,条料内连接工序件并运载其稳定前进的部分材料。从保证

- 8 -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载体强度出发,载体宽度远大于搭边宽度。但条料载体强度的强弱,并不能单纯靠增加载体宽度来保证,重要的是要合理选择载体形式。由于被加工件的形状和工序的要求不同,其载体的形式是各不相同的。载体形式主要有双侧载体、单侧载体和中间载体三种。

双侧载体是在条料的两侧设计载体,被加工的零件连接在两侧载体的中间。支架工件富恶化选用双侧载体的条件,因此选择等宽双侧载体。该模具属于冲裁弯曲级进模,根据精度要求应先冲裁部分孔和弯曲部分的外形余料再进行弯曲,然后再冲靠近弯曲部分的孔,最后分离冲下工件。

4.3.4 搭边值的确定

排样时工件与工件之间以及工件与侧边之间留下的工艺材料,叫做搭边。其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保证条料强度,以保证在冲裁过程中条料的送料顺畅。搭边应选择适当,过大会造成材料的浪费,过小不利于工件的成型,或者冲裁不出合格的工件。搭边值的大小通常是由经验所确定。查参考文献[1]表19.1-18得

材料厚度t≤1mm,手工送料,对于非圆形,侧搭边值a=2mm,间隙搭边值b=1.5mm,在级进模设计中料带要设计载体,并且载体的宽度要远大于搭边值的宽度。由于载体的存在,以及考虑到模具制造、凸模强度等多种因数,搭边值将大大增加。搭边值的确定如下:

(1)间隙搭边值:间隙搭边是指相邻两个工件之间的间隙,因材料厚度t=1.0mm,按理间隙搭边值b=1.5mm,但由于要设计作为载体,搭边值将增加,为保证工件送进的平稳性,中间载体宽度为5mm,同时为保证冲裁工件外形的凸模的强度,将两工件之间的搭边值定为8.8mm。

(2)侧搭边值的确定:侧搭边是指在级进模中将每个产品沿料宽方向连接起来的部分。按理论料厚t=1.0,侧搭边值a=2mm。为了使料带在送进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强度,保证带料在冲压过程中送料的顺畅性,同时确保冲裁工件外形的凸模的强度,此外在料宽方向还需要冲裁侧刃,查得侧刃冲掉的料宽为1.5mm,综合以上分析,确定侧搭边值为7.81mm。

4.3.5 排样的步骤

由工件的外观形状和展开的平面形状可知,排样方式如果将工件设计成直排,材料利用率会比较高,但由于工件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都有弯曲,这样必然会有一个弯曲线与板料纤维方向平行。但如果设计成斜排则材料利用率会大大降低,并不利于模具设计。由于该工件时订书机上的一个零件,强度要求不高,而材料的塑性又比较好,即使弯曲线与纤维方向平行也不会发生破坏。因此设计成直排排样。在AutoCAD软件中对工件的展开图进行试排,可以有如图4.5所示两种排列方式。

- 9 -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a)

b)

图4.5 工件的排列方式

采用AutoCAD计算出工件展开后实际所需的板料面积为1498.5mm2,经比较,a 种排列的材料利用率为53.5%,b种排列的材料利用率为41.4%,显然a中排列的材料利用率高,但a为单侧载体,b为双侧载体,设计好各工位的工序后,得到a、b两排样图如图4.6。

a)

b)

图4.6 排样图

对比分析,虽然排样a的材料利用率高,但为单侧载体,而浮顶销只能设在载体一侧,整个条料送进的刚度不够,送进不顺畅,将影响工件的制造精度。而排样b为双侧载体,连接到工件的尾部,条料的刚性好,送进顺畅,同时采用双侧刃定距,条料的送

- 10 -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11 -

进步距精度高,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保证模具使用寿命。

(1)条料宽度。零件展开宽度B max =38.38mm ,载体宽度5.5mm ,工件宽度方向轮廓最大处废料切除宽度为2.31mm ,得到条料的宽度B =38.38+(5.5+2.31)×2=54mm 。

(2)步距的确定。间隙搭边值通常是根据经验确定的,在不影响产品质量情况下尽量取小些。本设计中,考虑到模具制造和强度方面因素,工件之间的搭边距离按以上分析,载体宽度5mm ,外形冲裁最窄处2mm ,取工件间搭边值8.8mm ,则步距S =工件排样同一水平宽度+8.8=58.2+8.8=67(mm ),工件在条料上的布置如图4.5 b )所示。

(3)步距精度的计算。参照参考文献[1]第336页,多工位级进模步距精度一般按如下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020.00.16

2074.0233±=??±=±=k n β

δ(mm ) 式中 δ——多工位级进模步距对称极限偏差值(mm );

β——沿送料方向毛坯轮廓展开尺寸的精度提高三级后的公差值,零件未 标注公差尺寸为一般尺寸,通常取IT12级,按工件长度为58.2mm , 查标准公差值为0.3mm ,提高三级后公差值为0.074mm ;

n ——级进模工位数,设计中工位数为6;

k ——修正系数根据参考文献[1]表19.6-1取0.1=k 。其中双面间隙查参考文献[2]表3-4得Z min =0.100mm 。见后面冲裁间隙的确定。

通过上述一些列的工作,最后得到工件冲压排样图4.7所示。

图4.7 排样图

(4)接刀点的确定。工件完整外形的成形需要经过多次分段切除才能完成,各分段点即为工件的接刀点。由冲压工位可知,设计中共有4处接刀点,其中都为圆角接刀,各接刀点的为位置如图4.8所示。为了避免工件在冲裁过程中产生毛刺、带料等不良现象,将接刀点设计为如图4.9所示的形状。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12 -

图4.8 工件接刀点位置图4.9 接刀示意图

(5)凹模凸模刃口形状的确定。由工件展开图可以知道,要完成工件的加工,需要将带料上的余(废)料冲裁掉,各工位冲裁掉余料的外部形状即为凹模、凸模的刃口形状;对于冲孔凸模,展开图中所取得计算值即为凸模刃口的形状尺寸。对于工件内外形状不规则部分的冲裁,其中冲裁凸模。凹模叫做异形凸模或者异形凹模。异形凹模或凸模的刃口形状没有固定的设计标准,在满足工件外形的情况下刃口形状可以自己确定,但必须考虑形状应力求简单,以利于材料的合理利用,同时要避免细长悬臂结构;转角处要尽量避免尖角,尖角处应该用圆弧连接,以避免尖角处因应力集中而使冲模裂开的危险。对于此设计中的材料,其最小圆角半径的选取标准为:

①落料部分:当圆弧角大于或等于90°时,最小圆角半径等于0.25t;当圆弧角小于90°时,最小圆角半径等于0.5t。

②冲孔部分:当圆弧角大于或等于90°时,最小圆角半径等于0.3t;当圆弧角小于90°时,最小圆角半径等于0.6t。

各凹模和凸模的刃口形状如AutoCAD中的排样图档所示。

(6)带料的定位方式。对于条料采用手工送料,选用双侧刃进行粗定位,导正销精确定位相结合的定位方式。

(7)浮顶销的布置。托料(浮顶)销在排样图中分布在不与其他零件发生干涉的情况下,托料销的分布应该尽量均匀,以利于保证条料在冲压时送进顺畅。在本设计中,工件的制造精度要求比较严格,同时工件在料带的纵向尺寸比较大,且料带比较长、送进步距较大,为了使送料顺畅,不发生阻滞现象和在送进过程中料带浮起以及在初次送料时方便,料带双边的第一个托料销设计成长方形,在长度方向的尺寸为20mm,可使料带在此导滑槽内得到更好的导向和方便操作人运送料,第一个托料销与模具边缘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20)mm,本设计中取18mm。在方形浮料销后布置若干个圆形浮动导料销,以使冲压过程中条料能过平稳地送进。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13 -

第五章 冲压力的计算和冲压设备的确定

5.1 冲裁力的计算

计算冲裁力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合适的压力机,设计和检验模具的强度。压力机的吨位必须大于所计算的冲裁力,以适应冲裁工艺的需求。冲裁力的计算公式为

b τKLt F =冲裁

式中 冲裁F ——冲裁力(N );

b τ——材料的抗剪强度(MPa );

L ——冲裁周边的总长(mm );

t ——材料的厚度(mm );

K ——安全系数,是考虑到冲裁模模具刃口的磨损,凸模、凹模之间间隙 的波动,、润滑情况、材料力学性能与公差的变化等因数而设置的 安全系数,一般取1.3。

查阅相关手册可以知道,普通碳素结构钢10号钢的抗剪强度τb =340MPa 。在AutoCAD 软件中打开排样图,异形孔输入“area ”命令,分别点选封闭图形中各线段相接点(即冲裁刃口外形各点),即可计算出冲裁件的周边长度和切废料部分的周边长度,圆孔应输入“list ”命令来计算周长。冲裁力计算数据如表5.1所列。

表5.1 冲裁力

冲压部位

冲裁周边长度L /mm 所需冲压力F /N A 处2个转轴孔φ3.5mm

22 9724 B 处2个导正孔φ4mm

25.1 11094 两处侧刃冲裁

140 59080 C 区外形 冲裁

307.3 135827 D 区外形冲裁

50.3 22233 E 处2个长条形孔

159 70278 F 区外形冲裁

88 38896 G 处切舌

12.8 5658 H 处切断分离 5 2210

表2中总冲裁力N 355000

=冲裁F 。 5.2 弯曲力的计算

影响弯曲力的因素很多,如材料的性能零件外形、弯曲外形、弯曲方法和模具结构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14 -

等。用理论公式计算不但复杂,而且不一定正确,因此,通常选用经验公式对其进行计算。设计中有6个90°的L 形弯曲,均属于自由弯曲中的V 形弯曲,设计中弯曲力的计算公式为

t

r kbt F b +=σ26.0弯曲 式中 弯曲F ——弯曲力(N );

k ——安全系数,取1.3;

b ——弯曲部分的宽度(mm );

r ——弯曲件内弯曲半径(mm ),在此设计中6处弯曲的内半径都为零; b σ——材料的抗拉强度,工件的材料时普通碳素结构钢10号钢,查有关 手册可知道其抗拉强度为400MPa 。

设计中弯曲力的计算数据如表5.2所列。

表5.2 弯曲力

弯曲部位

弯曲宽度b /mm 内弯曲半径r /mm 所需弯曲力F /N I 处弯曲

18 0 5616 J 处弯曲

92 0 28704 G 切舌处弯曲 5.6 0 1747

表3中总弯曲力N 36067=弯曲F 。

5.3 压凸包力的计算

和冲裁力的影响因素一样,影响压凸包力的因素很多,如材料的性能、零件外形、凸包深度、模具结构等,设计中压凸包力的计算公式为

K Lt F s σ=凸包

式中 凸包F ——压凸包力(N );

L ——凸包周长(mm );

s σ——材料的屈服强度(220MPa );

t ——材料的厚度(mm );

K ——安全系数,一般取1.3。

通过计算得力是沿周长将板料冲达屈服点所需的力。

由上式计算得到的压凸包力为

(凸包N 16163.12200.165.5=???==K Lt F s σ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15 - 在此设计中需要同时完成两个凸包的冲压成型,因此,所需要的冲压力为以上结果的两倍,即总冲凸包力为

(凸包总N 323221616=?=F 5.4 卸料力、推料力、顶件力的计算

影响卸料力、推料力和顶件力的因素很多,要精确计算是很困难的,实际生产中常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卸料力

F K F X X =

推料力

F nK F T T =

顶件力

F K F D D =

式中 F ——冲裁力(N );

n ——同时梗塞在凹模内的工件(或废料)数,t h n /=;

h ——凹模洞口的直壁高度(mm );

t ——材料厚度(mm );

D T X K K K 、、——卸料力、推料力、顶件力系数,料厚为1.0mm 的钢板材 料,各系数见表5.3。

表5.3 卸料力、推料力、顶件力系数D T X K K K 、、

料厚t /mm

X K T K D K 1.0 0.05 0.055 0.06

因为本模具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所以不存在顶件力,卸料力和推料力两项分别计算得:

卸料力

(N 1775035500005.0X X =?==F K F 推料力

(N 58575355000055.03T T =??==F nK F 因此,此设计中所需要的总的冲压力为以上五项数据的总和:

自动制钉机设计说明书

自动制钉机设计说明书 自动制钉机设计说明书 学院: 工程学院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10级8班姓名: 谢文华学号: 1015013108 同组成员: 指导老师: 魏春梅 1 目录 一.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工作要求…………………………………3 二. 机构工作原理…………………………………………………3 三. 功能分解图,执行机构动作分解图…………………………5 四. 工作循环图……………………………………………………10 五. 运动方案的选择与比较………………………………………11 六. 机构运动简图…………………………………………………15 七. 执行机构设计过

程...................................................16 八. 设计总结与心得......................................................19 九. 主要参考资料及其编号 (21) 2 一(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工作要求 1、工作要求 ,1.6,3.4mm,; (1)铁钉直径为 mm(2)铁钉长度为25,80; (3)生产率为60枚/min; (4)最大冷镦力为3000N,最大剪断力为2500N; (5)冷镦滑块质量为8kg,其它构件质量和转动惯量不计; (6)要求结构简单紧凑、传动性能优良、噪声尽量减少。 2、设计任务 (1)按工艺动作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2)进行送丝校直机构、冷镦钉帽机构、冷挤钉尖机构、剪断钢丝机构的选型。 (3)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4)拟定机械传动方案。 (5)设计飞轮和确定电动机型号。 (6)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7)对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学尺寸计算。二(机构工作原理 , 制造木工用大大小小的铁钉是将一卷直径与铁钉直径 相等的低碳钢丝通过下列工艺动作来完成的。 3 1)校直钢丝。并按节拍要求间歇地输送到装夹工位。 2)冷镦钉帽,在此前夹紧钢丝。

自动制钉机的原理方案设计53

1 引言 1.1 制钉机 制钉机是用来制造铁钉的生产设备。 制钉机又名废旧钢筋制钉机,它本着一切从废物利用节能高效,变废为宝的角度出发,一切从用户能够快速致富的角度出发,以经济实用性为主,达到了技术含量高,操作使用方便,它动力小,节约能源,性能稳定可靠。质量达到标准,该设备具有体积小,灵活移动方便,低噪声、低耗电、易安装等特点。故此该项目已成为各企业、个体、家庭、下岗职工、农民朋友快速致富投资的理想项目。 1.1.1 国外制钉机的发展现状 1970年到1979年,国际制钉机业飞速发展.尤其是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利用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在集团优势差。我国,技术含量越高的制钉机产品质量越差,而质量差的产品,很难参与国际制钉机发展上速度不快,甚至有所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制钉机产量则大幅度上伸升。 1.1.2 我国制钉机的发展现状 国内制钉机产品的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挡次较低。中国的全自动制钉机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但总的来说,规模小的企业偏多,营业收入低,竞争,更谈不上形成品牌。据了解,美国,西欧和日本一年共消耗制钉机近20万。而作为手工产品著称的我国大陆,出口欧、美、日本市场的制钉机只占其消耗量的l%~1.5 %,显然是很不相称的。制钉机业较发达的韩国和台湾在几年前已达到年出口10万台以上。与我国处在同等水平的巴基斯坦和泰国制钉机出口也超过我国。1.2 ADAMS软件 ADAMS,即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该软件是美国MDI公司开发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ADAMS软件使用交互式图形环境和零件库、约束库、力库,创建完全参数化的机械系统几何模型,其求解器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中的拉格郎日方程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对虚拟机械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输出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反作用力曲线。ADAMS软件的仿真可用

自动制钉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自动制钉机 专业班级 15机制(专升本) 学生姓名刘备 学号 指导教师诸葛亮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二○一六年六月十六日

目录 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设计内容 (4) 1.根据工艺动作要求拟定运动示意图 (4) 2.各机构的选型设计 (5) 2.1选型设计 (5) 2.2自动制钉机的功能分解 (6) 2.3系统运动转换功能图 (9) 3.方案的比较 (9) 4.执行机构设计过程 (12) 4.1.连杆机构 (13) 4.2夹紧凸轮 (13) 4.3冷挤(切断)凸轮 (13) 4.4齿轮的选择 (14) 4.5槽轮半径的选择 (14) 4.6电动机的选择 (14) 5.运动方案选择 (15) 6.运动循环图 (16) 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 15机制(升本)学号 XXXXXXXXXX 姓名刘备 设计题目:自动制钉机的设计 一、设计题目 制造木工用大大小小的铁钉是将一卷直径与铁钉直径相等的低碳钢丝通过下列工艺动作来完成的。 1)校直钢丝。并按节拍要求间歇地输送到装夹工位。 2)冷镦钉帽,在此前夹紧钢丝。 3)冷挤钉尖。 4)剪断钢丝。 二、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1)铁钉直径Φ1.6—Φ3.4mm。 2)铁钉长度25—80mm。 3)生产率360枚/min。 4)最大冷镦力3000N,最大剪断力2500N。 5)冷镦滑块质量8kg,其他构件质量和转动惯量不计。 6)要求结构紧凑,传动性能优良,噪声尽量减小 三、设计任务 1)按工艺动作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2)进行送丝校直机构、冷镦钉帽机构、冷挤钉尖机构、剪断钢丝机构的选型。 3)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4)按选定的电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 5)设计飞轮和确定电动机型号。 6)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7)按蚌埠学院相关格式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

订书机设计说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设计题目打孔机(标准Ⅱ型)设计 学生姓名吴洁学号 05005201 指导教师刘苏教授 起止日期2003、6、11 —2003、6、27

一、产品功能、结构介绍: 图1-1 结构:大体由底盘(bottom)——软塑料制成,套在金属底座上,有条形凸出条和半圆形凸 卡住底座的边缘。 底座(under)——金属材料,一次性冲压做成,上有两个孔,有由打孔柱打孔 时完全穿透,还有一个三角形突起,用于固定纸张伸入程度。 支架(hold、hold-)——金属钣金材料,永久固定于底座上,支撑上盖上的轴。 上盖(up)——塑料注模,有很多加强筋,加强强度。 标尺(ruler)——与底盘一样是软塑料制成。构成。 功能:当给上盖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上盖绕支架上的轴旋转的同时把打孔的柱子向下压,穿过纸张和底座,完成打孔任务。纸屑落入底盘内。标尺可以自然伸缩,以测量在纸上打孔的位置。

二、产品材料清单: 图2-1

三、 简介产品组件和主要零件的设计过程: 图3-1钣金件—平整 图3-2钣金件—折弯 图3-3钣金件---从半径创建拉伸壁 图3-4打孔 完工 图 3-5 图3-6孔和加材料用复制—新参照—不同模型,来复 制过去 图3-7在草绘里镜像平整钣金 截面,余下的与上一个同样。

四、 简介产品主要零件的模具设计过程: 开模方法:用分型面和模具体积块来开模。 1、 做模具体积块。用拉伸命令做模具体积块用来分割整个工件。体积块以标尺的边缘为参照, 拉伸充满整个标尺的空间,再在抽出边缘增加一个稍大的立方体,以便于以后体积块 的抽出。 2、 做分型面。由于表面比较凹凸不平,所以使用复制命令来制作分型面。先复制底面的曲面,再做面延拓到工件的四周,完成分型面的制作。 3、 分割体积块。先用模具体积块分割整个工件,一个模具体积块取暂时名为temp 。在用分型面分割temp 模具体积块,两个模具体积块,分别为up 和under 。 4、 开始抽取,然后铸模。把工件和参考零件遮蔽,那么整个工序完成了。 图 4-1 装配完的工件和 参考零件 用分型面分割后的模具上盖 ` 用分型面分割后 的模具下盖 用于分割的 模具体积块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自动制钉机

目录 1. 设计题目 (2) 1.1 工作原理及工艺过程 (2) 1.2 工艺数据 (2) 1.3 设计任务 (2) 1.4 课程设计目的 (2) 2. 运动循环图 (7) 3. 设计方案 (2) 3.1 设计思路 (2) 3.2 设计方案一 (3) 3.3 设计方案二 (3) 3.4 设计方案三 (4) 4. 最终方案 (4) 5. 所选方案的具体设计及分析 (4) 5.1 机构各部分设计和分析 (4) 5.1.1 送料校直机构设计与分析 (4) 5.1.2 夹紧机构设计与分析 (5) 5.1.3 冷镦机构设计与分析 (5) 5.1.4 冷挤机构设计与分析 (6) 5.1.5 切断机构设计与分析 (6) 5.2齿轮马达动力原件图 (6) 6. 课程设计总结 (8) 7. 参考资料 (8)

1.设计题目 1)钢钉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建筑五金制品尤其在当今的建筑行业中需要大量的钢钉作为劳动的工具,所以要高效、合理、廉价地生产出钢钉需要一套整体结构紧凑,科学合理,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简便利的自动制钉机. 2)自动制钉机主要采用废旧钢筋来作为原料,通过拉直,镦尖等工序来生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用圆钉子,具有原材料易取、广泛,投资较少等优点. 1.1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制造木工用大大小小的铁钉是将一卷直径与铁钉直径相等的低碳钢丝通过下列工艺动作来完成的。 1)校直钢丝,并按节拍要求间歇地输送到装夹工位。 2)冷镦钉帽,在此前需夹紧钢丝。 3)冷挤钉尖。 4)剪断钢丝。 5)夹丝装置释放,重新输送钢丝。 1.2 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 1)铁钉直径为Φ1.6—Φ3.4mm。 2)铁钉长度为25—80mm。 3)生产率为360枚/min。 4)最大冷镦力为3000N,最大剪断力为2500N。 5)冷镦滑块质量为8kg,其他构件质量和转动惯量不计。 6)要求结构紧凑,传动性能优良,噪声尽量小。 1.3 设计任务 1)根据工艺动作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2)进行送丝校直机构、冷镦钉帽机构、冷挤钉尖机构、剪断钢丝机构的选型。 3)机械运动方案的评定和选择。 4)根据选定的原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分配传动比,并在图纸上画出传动方案图。 5)对机械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 6)画出机械运动简图。 7)对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画出运动线图,进行运动模拟。 8)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1.4 课程设计目的 1)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 2)得到初步的机械选型与组合以及确定运动方案、创新机械产品能力的训练。 3)提高绘图、表达、计算机应用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半自动骑马订书机详细设计

目录 绪论 (1) 1、设计题目和设计参数 (2) 1.1设计题目 (2) 1.2设计参数 (2) 2、系统原理设计 (2) 2.1减速系统原理设计 (2) 2.2拟定执行构件的数目和运动形式 (3) 2.3拟定运动循环图 (3) 2.4拟定执行机构运动方案 (5) 2.5评选执行机构运动方案 (6) 2.6综合分析 (7) 3、系统参数计算 (7) 3.1传动比分配 (7) 3.2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7) 4、带轮的设计 (8) 5、小齿轮的设计 (9) 5.1按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9) 5.1.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值 (9) 5.1.2计算 (10) 5.2按齿根弯曲强度计算 (11) 5.2.1确定公式内的计算数值 (11) 5.2.2设计计算 (11) 5.3几何尺寸计算 (12) 6、轴I的计算 (12) 7、齿轮计算 (13) 7.1按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13) 7.1.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值 (13) 7.1.2计算 (14) 7.2按齿根弯曲强度计算 (15) 7.2.1确定公式内的计算数值 (15) 7.2.2设计计算 (15) 7.3几何尺寸计算 (16) 8、轴II的计算 (16) 9、轴III的计算 (17) 10、轴IV的计算 (18) 11、凸轮设计 (19) 12、棘轮设计 (20) 13、参考文献 (21)

绪论 骑马订书机一种快速高性能的订书设备,大部分印刷厂都配有该设备。传统的骑马订书机设备,在高速工作状态下,很容易发生堵纸现象。本次设计中对传统的骑马订书机的电气系统进行了改造,对订书机头增加了电磁控制装置,在容易发生堵纸增加了微动开关,增加了光电传感器检测装置,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高速工作下的堵纸现象。 20世纪50年代,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经济逐步发展,印刷行业的业务量日益增加,老式的订书机设备已不能满足大批量的印刷的要求,高效率的骑马订书机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骑马订书机逐步在各个国家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印刷行的工作效率。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其中广告类印刷品,连续5年保持7.5%以上的高速增长,2011年的总产值突破15万亿大关。其它的文化印刷品也有很大的提高。

proe课程设计说明书(订书机)

综合实验报告 (计算机类) 题目:小型订书机三维数字化造型设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级、专业: 2008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题时间: 2011 年 7 月 4 日完成时间: 2011 年 7 月 15 日

目录 引言............................................................................................................................................................... - 3 - 1 实验目的....................................................................................................................................................... - 4 - 2 实验准备....................................................................................................................................................... - 4 - 2.1操作平台 ...................................................................................................................... - 4 - 2.2实体选取 ...................................................................................................................... - 4 - 3 实验过程....................................................................................................................................................... - 5 - 3.1创建滑槽 ...................................................................................................................... - 5 - 3.2 创建滑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创建底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创建底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创建弹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创建上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 初步组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 创建弹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9 弹片尺寸修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0 最后组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结............................................................................................................................................................. - 18 - 5致谢.......................................................................................................................................................... - 18 - 6参考文献...................................................................................................................................................... - 18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指导老师:哈丽毕努 设计者:马忠福 所属院系: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机械 10-7 班 完成日期: 2014年7月 新疆大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 机械姓名: 马忠福 课程设计题目: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 课程设计完成内容: 设计说明书一份(主要包括:运动方案设计、方案的决策与尺度综合、必要的机构运动分析和相关的机构运动简图) 发题日期: 2014 年 6 月 15 日 完成日期: 2014 年 7 月 25 日 指导教师: 哈利比努

目录 一、蜂窝煤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1) 二、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2) 三、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2) 四、执行机构的选型 (3) 五、机械运动方案的选定和评价 (4) 六、机械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和变速机构 (5) 七、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5) 八、对机械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进行尺寸计算 (6) 1、带传动计算: (6) 2、齿轮传动计算 (6) 3、曲柄滑块机构计算 (6) 4、槽轮机构计算 (7) 5、扫屑凸轮计算 (7) 九、机械方案运动简图 (8) 十、参考文献 (9)

一、蜂窝煤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是我国城镇峰窝煤(通常又称煤饼)生产厂的主要生产设备,这种设备由于具有结构合理、质量可靠、成型性能好、经久而用、维修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的功能是将粉煤加入转盘的模简内,经冲头冲压成峰窝煤。为了实现蜂窝煤冲压成型,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必须完成五个动作: (1)粉煤加料; (2)冲头将蜂窝煤压制成型; (3)清除冲头和出煤盘的积屑的扫屑运动; (4)将在模简内的冲压后的蜂窝煤脱模; (5)将冲压成型的蜂窝煤输送。 图1.1冲头、脱模盘、扫屑刷、模筒转盘位置示意图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的设计要求和参数有: (1)蜂窝煤成型机的生产能力:30次/min; (2)驱动电机:Y180L-8,功率N=111KW;转速n=710r/min; (3)机械运动方案应力求简单; (4)图1.1表示冲头、脱模盘、扫屑刷、模筒转盘的相互位置情况。实际上冲头和脱模盘都与上下移动的滑梁连成一体,当滑梁下冲时将粉煤冲压成蜂窝煤,脱模盘将以压成的蜂窝煤脱模。在滑梁上升过程中扫屑刷将冲头和脱模盘刷除粘着粉煤,模筒转盘上均布了模筒,转盘的间歇机构使加料的模筒进入冲压位置、成型的模筒进入脱模位置、空模筒进入加料位置。 (5)为了改善蜂窝煤冲压成型的质量,希望冲压机构在冲压后有一保压时间。 (6)由于冲头压力较大,希望冲压机构具有增力功能,以增大有效作用,减小原动机的功率。

自动制钉机设计

自动制钉机设计说明书 学院: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10级8班 姓名:谢文华 学号:1015013108 同组成员: 指导老师:魏春梅 目录 一.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工作要求????????????? 3 二 . 机构工作原理??????????????????? 3 三 . 功能分解图,执行机构动作分解图?????????? 5 四 . 工作循环图10

五. 运动方案的选择与比较???????????????11 六. 机构运动简图???????????????????15 七. 执行机构设计过程?????????????????16 八. 设计总结与心得??????????????????19 九. 主要参考资料及其编号 21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及工作要求 1、工作要求 (1)铁钉直径为 1.6~ 3.4mm; (2)铁钉长度为25~80mm; (3)生产率为60 枚/min ; (4)最大冷镦力为3000N,最大剪断力为2500N; (5)冷镦滑块质量为8kg,其它构件质量和转动惯量不计;(6)要求结构简单紧凑、传动性能优良、噪声尽量减少。 2、设计任务 (1)按工艺动作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2)进行送丝校直机构、冷镦钉帽机构、冷挤钉尖机构、剪断钢丝机构的选型。 3)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4)拟定机械传动方案

5)设计飞轮和确定电动机型号。 6)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7)对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学尺寸计算。 .机构工作原理制造木工用大大小小的铁钉是将一卷直径与铁钉直径相等的低碳钢丝通过下列工艺动作来完成的。 1)校直钢丝。并按节拍要求间歇地输送到装夹工位。 2)冷镦钉帽,在此前夹紧钢丝。 3)冷挤钉尖。 4)剪断钢丝。 图1.2(a)和1.2(b)分别为冷镦钉帽和冷挤钉尖的工作原理 图:

对现有订书机的调研

一、产品介绍 1、订书机的发明 装订图书的传统方法是按照“贴码”将书页缝合起来。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序,对熟练的装订工人来说是简单的,但由一部机器来做却可能很困难。因此想提高工作速度的装订工人,尤其当生产那些通常要求快的小册子和杂志时,都试图寻找到用小段弯铁丝来进行装订的办法。 1869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托马斯·布里格斯发明了一个能担当此任的机器。他创办了一家制造和销售这种机器的“波士顿铁丝装订机公司”。他的机器将铁丝轧断并使它弯成U 形,然后用它来钉穿书页,最后再弯一下将书恰当地固定好。 布里格斯最初的订书机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它有那么多道操作步骤。因此,他在1894年采用了一种制造工序,该工序首先将铁线轧断并弄弯,做成一串“U”形订书钉。这些钉子可以装进一个简单得多的机器里,该机器可以把这些钉子嵌入纸张中去。这个机器就是如今办公室和家里订书机的原型。 早期的“U”形钉包在纸里,或者单个地装进订书机里。订书机的使用在20世纪20年代日益普及,而在当时,U形钉已可以被黏合成一长条投放市场。 2、订书针规格 订书钉规格有: 26/6、24/6(369)、 10#、23/6-24, 封箱钉35╳16、18、19等。 3、现有市场上订书机现状分析 订书机知名企业 骑马订书机 得力订书机

益而高订书机 黑皮文具订书机 惠胜订书机 常见的订书机展示: 1)手握式订书机 一种能从任意角度进行装订的全方位订书机,它由底座、送钉机构、压钉机构和支撑臂构成,支撑臂的末端与底座后端上的垂直支架活动铰接,支撑臂的前端与压钉机构的前端活动铰接,压钉机构的末端和送钉机构的末端活动铰接,压钉机构和送钉机构可以同步地绕压钉机构与支撑臂的铰接处相对于底座作360°转动,底座前端面上设有环形折钉槽,这样使得书钉位于任何角度时订书机都能正常工作,操纵方便灵活,进步了工作效率。 品牌:惠胜,型号:HS-851,最大装订厚度:3(mm),规格:NO.10,装订方式:手动,装订长度:65(mm),打孔厚度:3(mm),刀片使用寿命:1000000,重量:0.1722(kg)。产品专利号:200530129583.X 订纸张数:2-18张\80克纸适用针型:No.10(100PCS)入纸深度: 分析:这款订书机和按压订书机的不同,原理类似平时用的夹子,体积较大。装订的页数较多, 2)360度转头塑胶订书机

机械原理设计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自动制钉机 学生姓名: 王涛 学号: 2011701267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 房菲 成绩: 工程系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3) 1.1功能要求 (3) 1.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3) 1.3设计任务 (3) 1.4提示 (4) 2.自动制钉机设计方案 (4) 2.1四种自动制钉机设计运动方案 (5) 2.2四种方案比较 (8) 3.自动制钉机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运动循环图 (9) 4.自动制钉机各机构的分析及尺寸计算 (11) 4.1间歇送料传动机构 (11) 4.2夹紧机构 (12) 4.3冷挤钉尖机构 (13) 4.4剪断机构 (13) 4.5冷镦钉帽机构 (14) 4.6齿轮的选择 (14) 5.自动制钉机电动机和飞轮的选择 (15) 5.1电动机和飞轮的选择 (15) 6.总结 (16)

1.设计任务书 自动制钉机的设计 1.1功能要求 自动制钉机是将一卷直径与铁钉直径相等的低碳钢丝加工为木工用大小型号不同的铁钉。 1.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1)铁钉直径φ1.6—φ3.4mm; (2)铁钉长度25—80mm; (3)生产率360枚/min; (4)最大冷镦力3000N,最大剪断力2500N; (5)冷镦滑块质量8kg,其他构件质量和转动惯量不计;(6)要求所设计的结构紧凑、传动性能良好、噪声尽量减小。 1.3设计任务 (1)执行机构选型与设计构思出至少3种运动方案,并在说明书中画出云顶方案的草图,经过对所有运动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选择其中你认为比较好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该机构最好具有急回特性; (2)对选择的方案画图机构运动循环图;

订书机的功能结构分析

订书机的功能结构分析 名: 号: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院: 姓 学 专 学

、黑箱分析 纸张匸二> 订书钉口 黑箱 匸=> 装订好的纸张 能量 f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一、黑箱功能 二、总功能分析、细化 根据产品的功能重要性, 将订书机功能分为主要功能、 次要功能和辅助功能。 主要包括装针 功能和订针功能,次要功能包括改变针头装订形状功能,辅助功能包括防滑、防噪功能。 ?订针功能 辅助功能彳 防噪功能 商标展示 功能 图二、订书机功能 每个功能按其实现步骤又可以分为一些子功能。其中装针功能可以分为开盖功能即打开端 盖功能、装针功能、固定针功能及合盖功能; 订针功能也可以细分为进书功能、半自动进针 功能、装订功能、自动退顶子功能、 自动回弹功能和退书功能;改变针头装订形状功能可分 为顶出针头模具功能、更换针头模具形状功能、回程固定针头模具功能和定位针头模具功能; 防滑和防噪功 能;商标展示功能。 ------------- 次要功能 订书机功能 改变针头装 订形状功能

开盖功能 装针功能 订针功能 订书机子功能 防滑功能 防噪功能 改变针头 形状功能 装针功能 固定针功 能 盒盖功能 进书功能 半自动进 针功能 装订功能 自动退顶 子功能 退书功能 自动进针功能 手动进顶子功 能 商标展示 功能 图三、订书机子功能

三、观察、分析实物的每个部件 1、零件与零件之间的联结方式和特点 订书机的主要零件有端盖、端盖弹片、顶子、端盖弹簧、支座、联接销、推程弹簧、中央支架、垫片、弹片、卡具、定位轴、钉子顶子、模具、固定弹簧、顶力轴、商标、底座。 零件与零件之间的联接方式主要有端盖与中央支架的销联接、端盖与顶子的焊接、端盖弹片 与中央支架的销联接、卡具与中央支架的销联接、定位轴与卡具的焊接、定位轴与推程弹簧的焊接、推程弹簧与钉子顶子的焊接、中央支架与支座的销联接、垫片与支座的销联接、支 座与底座的过盈配合、商标与支座的过盈配合、模具与顶力轴的焊接、顶立轴与固定弹簧的约束和模具与底座的约束。 将零件与零件的联接方式统计,主要联接方式有销联接、焊接、过盈配合和约束。 销联接的主要特点是销孔需要铰制,多次装卸后会降低定位的精度和联接的紧固性,只能传递不大的载荷,直径公差带有m6(A型)、h8(B型)、h11(C型)和u8(D型)四种,以满 足不同的配合要求。订书机中的销联接又有两种,一种是定位销,另一种则是联接销。定位 销联接是中央支架与弹片、底座和垫片的联接,联接销则是中央支架与端盖、端盖弹片和卡具的联接。 焊接的主要特点有⑴焊接结构的应力集中变化范围比铆接结构大。⑵焊接结构有较大的 焊接应力和变形。⑶焊接接头具有较大的性能不均匀性。⑷焊接接头中存在一定数量缺陷。 焊接与螺钉连接、铆接、铸件及锻件相比有以下优点。⑴节省了金属材料,减轻结构重量,且经济效益好。(焊接结构比铆接结构重量可减轻15%- 20%比铸件轻30%^40%比锻件轻 30%。⑵简化了加工与装配的工序,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⑶结构强度高,接头密封性好,⑷为结构设计提高较大的灵活性。⑸焊接过程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过盈配合联接的特点是过盈联接结构简单,定心性好,承载能力高,加工方便,但不宜 多次拆卸,过盈配合联接的被包容件多为套类,受力不大,过盈量较小,可采用的装配方法主要为压入法装配和胀缩法装配。订书机中的底座与支座、支座与商标的过盈配合联接都为压入法装配法。 约束联接的特点是可以实现一定的约束能力,限制零件一定方向的运动,可以承受一定 的力的作用,但不能实现绝对的固定作用,有一定的滑动位移。 2、主要零件所选用材料的依据 底座选用材料为工程塑料。依据为工程塑料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塑性,可以实现底座与支 座过盈配合,且在一定次数的拆装下还可以保持零件的完整性和精度。其次工程塑料可以增 加底座与桌面的摩擦,同时还可以避免与桌面的尖锐刮擦。 支座与端盖选用的铸铁。依据为铸铁拥有比钢材更好的铸造加工性能,而且拥有良好的 强度和减震性能。

订书机测绘及三维建模

新疆大学 专业课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课程设计题目:订书机测绘及三维建模 说明书一份 说明书页数:15页图纸数:三维模型1套张 发题日期:2016年2月21日完成日期:2016年3月23日 指导教师:XX 教研室主任: XX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第二章订书机的功能结构原理介绍 (3) 2.1订书机结构 (3) 2.2订书机的工作原理 (4) 第三章订书机制作说明 (6) 3.1基本步骤 (6) 3.2上盖建模 (6) 3.2.1上改造型两大细节 (7) 3.2.2上盖造型的难点 (7) 3.3底盖的建模 (8) 3.4钣金工作面的建模 (8) 3.5钣金内芯建模 (9) 3.6滑板的建模 (10) 3.7钣金卡片的建模 (11) 3.8装配零件 (12) 3.9生成爆炸图 (13) 总结 (14)

第一章前言 这学期初2月23号到3月21号做了课程设计。这次课程设计以NX软件为例设计画了订书机,为了更好的设计作品,扎实掌握了NX的基本功能,便以订书机为实物,自量尺寸,画草图,建模,装配重建其三维模型。 UG产品分析模块集成了有限元分析的功能,可用于对产品模型进行受力、受热后的变形分析,可以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和对分析后的结果进行处理。提供线性静力、线性屈服分析、模拟分析和稳态分析。运动分析模块用于对简化的产品模型进行运动分析。可以进行机构连接设计和机构综合,建立产品的仿真,利用交互式运动模式同时控制5个运动副,设计出包含任意关于注塑模中对熔化的塑料进行流动分析,以多种格式表达分析结果。注塑模流动分析模块用于注塑模中对熔化的塑料进行流动分析。具有前处理、解算和后处理的能力,提供强大的在线求解器和完整的材料数据库。

自动削笔机设计说明

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课课程 设计说明书 班级:机械12-1 姓名:阿布都卡哈尔·阿布都外力 指导教师:乌日开西 完成日期:2016年3 月20 日 机械工程系

新疆大学 专业课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机械12-1 姓名:阿布都卡哈尔·阿布都外力学号:20122001803 课程设计题目:手摇式自动削笔机测绘及三维建模 课程设计完成内容: 1:装配图一张 说明书页数:21页图纸数:三维模型1套张 发题日期:2016 年2 月26 日完成日期2016年3月23日 指导教师:乌日开西 教研室主任:伊里哈木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1 手摇式削笔机用途和特点 1.2 手摇式削笔机简介... 1.3 手摇式削笔机的功能. 1·4手摇式削笔机的功能原理 第二章三维建模 2.1削笔机建模5 2.2 削笔机内芯机构各零件建模 (6) 2.3手摇式削笔机固定铅笔建模 (10) 第三章装配 3.1手摇式削笔机装配图 (11) 3.2手摇式削笔机各机构装配形式 (12) 3.3手摇式削笔机手柄与刀架装配 3.4手摇式削笔机轴测图 3.5手摇式自动削笔机的爆炸图

第四章总结 4.1手摇式削笔机使用注意事项3 结语.5 谢词 (16)

第一章前言 削笔机是国民经济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包装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形成有相当规模和一定经济水平、门类齐全、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又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生产体系。可以这样说没有削笔机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繁荣的多样化的产品。 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促使了国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的缩短,而且使得机械产品的性能不断的提高与完善。这尤其在削笔机方面,物资生活的提高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现在更多的是提倡精神文明的富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事物不断出现。在文具中也有许多新产品问世,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手摇式削笔器不知不觉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深受众多学生,喜爱。它的形式多样,体积小巧便捷,使用方便。像晨光,得力,真彩这些有名的文具品牌都推出了有自己风格的多种多样的手摇式削笔器,削笔器的价格分为很多等级,适合不同的人群。正是由于削笔器这些优点, 均匀,在插笔及退笔时机构夹紧力度较小,手感良好。这样解决了幼儿太小气力不够而无法削笔的情况。

订书机改良设计

订书机人机(改良)设计 —便携式订书机 前言 文具行业是中国轻工产业发展最迅速、最完善的一个行业。中国文具市场容量已突破人民币1000亿元,近年来的文具市场发展步伐均在10%以上,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集团购买力的提高,将更加加速文具行业的发展。许多大的外企文具生产商、经销商都纷纷驻足国内市场,正是看中了中国文具广阔的消费市争场前景。 如果把文具行业的发展分为初级阶段、竞阶段、成熟阶段的话,目前文具行业已进入了后竞争阶段,也就是逐步步入品牌化时代,文具行业的竞争方式由单一的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管理、购物环境等多方位的品牌化竞争。面对品种繁多的文具用品,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多,国外竞争对手的涌入,将使得整个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强,未来的竞争也将更加残酷。为此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又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升产品的功能性和使用性来赢得消费者,为此我们针对订书机做此改良设计。 一产品介绍 订书机简介 订书机的发明 装订图书的传统方法是按照“贴码”将书页缝合起来。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序,对熟练的装订工人来说是简单的,但由一部机器来做却可能很困难。因此想提高工作速度的装订工人,尤其当生产那些通常要求快的小册子和杂志时,都试图寻找到用小段弯铁丝来进行装订的办法。 1869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托马斯·布里格斯发明了一个能担当此任的机器。他创办了一家制造和销售这种机器的“波士顿铁丝装订机公司”。他的机器将铁丝轧断并使它弯成U

形,然后用它来钉穿书页,最后再弯一下将书恰当地固定好。 布里格斯最初的订书机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它有那么多道操作步骤。因此,他在1894年采用了一种制造工序,该工序首先将铁线轧断并弄弯,做成一串“U”形订书钉。这些钉子可以装进一个简单得多的机器里,该机器可以把这些钉子嵌入纸张中去。这个机器就是如今办公室和家里订书机的原型。 早期的“U”形钉包在纸里,或者单个地装进订书机里。订书机的使用在20世纪20年代日益普及,而在当时,U形钉已可以被黏合成一长条投放市场。 订书针规格 订书钉规格有: 26/6、24/6(369)、 10#、23/6-24, 封箱钉35╳16、18、19等。 1 现有市场上订书机现状分析 订书机知名企业 骑马订书机 得力订书机 益而高订书机 黑皮文具订书机 惠胜订书机 品牌惠胜订书机展示 1)手握式订书机 品牌:惠胜,型号:HS-851,最大装订厚度:3(mm),规格:NO.10,装订方式:手动,装订长度:65(mm),打孔厚度:3(mm),刀片使用寿命:1000000,重量:0.1722(kg)。产品专利号:200530129583.X 订纸张数:2-18张\80克纸适用针型:No.10(100PCS)入纸深度:

自动制钉机说明书

2005年1月 目录: 一设计要求及任务 二功能分解 三机构系统的选型与评价 四机构选型与方案比较 五原动机的选择 六传动方案的设计 七3D设计效果图 八自动制钉机各构件主要功能及尺寸理论计算 九运动循环图 十心得体会 十一参考书目 设计任务书 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制造木工用大大小小的铁钉是将一卷直径与铁钉直径相等的低碳钢丝通过下列工艺动作来完成的。 1)校直钢丝,并按节拍要求间歇的输送到装夹工位 2)冷镦钉帽,在此需夹紧钢丝 3)冷挤顶尖 4)剪断钢丝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1)铁钉直径 1.6—3.4mm 2)铁钉长度25—80mm 3)生产率360枚/min 4)最大冷镦力3000N,最大剪断力2500N 5)冷镦滑块质量8Kg,其他构件质量及转动惯量不计 6)要求机构紧凑,传动性能优良,噪声尽量小 3.设计任务 1)按工艺动作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2)进行送丝校直机构,冷镦钉帽机构,冷挤顶尖机构,剪断钢丝机构的选型 3)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4)按选定的电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运动方案 5)设计飞轮和确定电动机型号 6)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7)对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的计算 设计过程提示 一功能分解 1 、功能要求 制钉机主要是用于机械零件的制造,实现低碳钢丝到木工钉的转化。对于它的精度要求肯定比较高,而且在生产上又有着它的速率要求(360枚/min)。此外,由于这个制钉机需要应用在各种场合,需要符合一定围的钉子需要。所以我们需要在机器设计与制造的时候,

考虑到柔性问题。这样的话,我们必须在各个机构设计上面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机构紧凑,传动性能好,最终符合实际生产的需要。 2 、功能分析 总功能:将一卷直径与铁钉直径相等的低碳钢丝制造成一个符合木工使用要求的铁钉子功能: (1)送丝校直:把卷在一起的钢丝通过机构校直,并且间歇送料 (2)冷镦:把钢丝的一头镦出平头 (3)冷挤切断:挤出钉尖,并将做完的铁钉送原料上剪断,得到成品 功能分析简图: 3 、动作分析 子功能:校直送丝它有两个动作组成 (1) 校直送丝: 通过执行机构将弯曲的钢丝变成笔直的钢丝,并且按照节拍间歇的送到规定的位置。 (2) 夹紧机构: 在送丝的时候放松,在其他的时候夹紧钢丝,不可移动,以完成别的工作。 子功能:冷镦钉头它有一个动作组成 (1) 冷镦机构: 利用镦头,撞击加紧的钢丝,以得到所需要的钉头,镦块在平面做往复运动。 子功能:冷挤切断有两个动作组成 (1) 冷挤机构: 通过挤压,将钢丝做出需要的钉尖,机构在作往复运动 (2) 剪断机构 将挤好的钢丝最终剪断,等到成品,机构在作往复运动 制钉机的机构较多,较为复杂,为了使机器运转的合理平稳,相互动作的协调配合相当重要,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尽量考虑将执行机构的原动件固连在一个主轴上。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使用飞轮来减小原动机和机械速度的波动。 三、机构系统的选型与评价 通过对机器各个功能的分解,以及对动作的研究,将功能分解为功能元,各个动作寻找匹配的各类机构,将功能元作为列,能元解作为行,把匹配的各类机构分别填入表中,得到形态学矩阵 表:五机构的形态学矩阵

订书机结构原理说明书

订书机产品功能结构原理介绍 图一、普通订书机 图一所示的是我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常用的工具——订书机。是订书机让繁杂的纸页装订成册,使人们不再为纸页顺序打乱而烦恼。而这小而实用的工具是怎么实现操作的?下面来介绍一下。 1、订书机结构 不过这小小的工具也是一种机械结构,部分市面上出售的订书机还巧妙的利用了省力机构,使订书来的更加方便,更容易操作。下面先对一般订书机的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普通订书机包括推动器、销子、托板、变形器、铆钉、压形器、底座、弹簧、弹片、定位轴。(如图二) 图二、订书机的部件

图三是订书机的局部结构图,此连杆传动结构起到装书钉时自动弹回推动器的功能,在装好书钉合上手柄时又自动使推动器工作,顶住书钉。 图三、连杆传动结构 2、订书机基本功能 根据订书机的功能重要性,将订书机功能分为主要功能、次要功能和辅助功能。主要包括装针功能和订针功能,次要功能包括改变针头装订形状功能,辅助功能包括防滑、防噪功能。(如图四) 图四、订书机功能

每个功能按其实现步骤又可以分为一些子功能。其中装针功能可以分为开盖功能即打开端盖功能、装针功能、固定针功能及合盖功能;订针功能也可以细分为进书功能、半自动进针功能、装订功能、自动退顶子功能、自动回弹功能和退书功能;改变针头装订形状功能可分为顶出针头模具功能、更换针头模具形状功能、回程固定针头模具功能和定位针头模具功能;防滑和防噪功能;商标展示功能。(如图五) 图五、订书机子功能 3、订书机工作原理 普通订书机的工作原理是在人手用力按压订书机端盖时,顶子、针及卡具会绕连接销转动,随着人手力量的持续施加,顶子会转动到脱离其自然状态,此时顶子会绕连接销上下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