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技术考前辅导

摄影技术考前辅导

摄影技术考前辅导
摄影技术考前辅导

1、光圈系数序列:F1、F1.4、F

2、F2.8、F4、F5.6、F8、F11、F16、F22……每一挡的光圈之间相差一级的曝光量。

2、快门速度序列:B、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每一挡的快门速度之间相差一级的曝光量。

3、光圈的两大功能:控制镜头的光通量,控制景深。(光圈与景深成反比)

4、快门的两大功能:控制胶片受光时间的长短,控制被摄体的清晰度和模糊量。

(拍摄同一动体,快门速度越高,清晰度越高;反之则相反)概念:

1、曝光控制:在摄影实践中,通过控制曝光来还原与景物近似的明暗对比关系,或者是根据创作意图将不同的景物亮度在画面中形成最佳效果。

2、正确曝光:有两层意思。技术上:一般把被摄体的明暗光亮比正好纳入胶片的宽容度范围之内的曝光称为正确曝光。创作上:正确曝光就是根据创作意图将不同的景物亮度在画面中得到主观的表现,也就是最佳画面效果。

3、照度计量:利用照度计量工具来计量物体表面所接受的全部光通量。

4、亮度计量:摄影中利用亮度计量工具来计量物体表面的反射光量。

5、光比:指投射光在被摄对象上形成的亮与暗之间的亮度值或照度值之比。(也可定义为主光和辅助光之比)

6、基准亮度:实际拍摄中确定曝光组合时依据的亮度称为基准亮度。

7、亮度范围:亮度范围又称亮度间距,指景物的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的差距。

8、宽容度:指感光材料或光导材料能按正比例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材料的宽容度越大,容纳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就越大,反之,容纳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就越小。

9、加色效应:两种以上色光同时作用于视觉器官,可产生一种综合的色觉,即产生了另一种颜色,这种现象就是加色效应。

10、减色效应:成分比较复杂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吸收而减去一部分,从而表现出某种颜色,称作减色效应。

11、色温:色温是说明热辐射光源的光谱成分的。

12、色温的意义: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也称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光谱成分一致或接近,就用完全辐射体的温度来表示该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

13、白平衡调整:指景物在同一光源照射下,调整摄像机三色电信号混合比例,使之与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协调一致,使景物色彩正常再现或根据创作意图形成最佳的色调效果而进行的工作。

思考题:

1、中灰片的透光特点。中灰片的作用。

中灰片的透光特点:对光线均匀透过,均匀吸收。

中灰片的作用:

(1)在高亮度条件下实现正常曝光。

(2)间接控制景深。

(3)在高亮度条件下拍摄具有较强动感的画面。

(4)拍摄特殊画面效果,如夜景。

2、偏振镜在摄影摄像中的作用?

(1)调节、控制非金属表面的光斑。

(2)消除、减弱透明体表面的亮斑影像。

(3)调节天空影调。

(4)调节彩色影像的饱和度。

3、柔化影像的工具有哪些?影响柔化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柔化影像的工具:包括柔光镜、镜头纱、雾镜。

影响柔化效果的因素:工具颜色的深浅、工具密度的大小、工具距镜头位置的远近。4、亮度计量的优缺点。

优点:采用亮度计量结果控制画面曝光时,能够将不同反光率的物体表面在画面中得到主观的表现。拍摄时,依据哪一个表面测光,哪一个表面就在画面中形成最佳的效果。(18%的密度)

缺点:采用亮度计量方式来控制画面曝光时,常常不能把某些景物在画面中得到客观的还原。

如果要在拍摄时还原景物亮度,使拍摄的画面效果和人眼看到的效果相吻合,就要做一些修正,通常的作法是找一个特定反光率的物体做基准,目前常使用人脸或18%灰板为基准确定曝光,并自始至终使用。

5、照度计量的优缺点。

优点:采用照度计量结果来控制画面曝光时,能够将不同反光率的物体表面在画面中得到客观的还原。

缺点:采用照度计量结果来控制画面曝光时,常常不能把某些景物在画面中按创作者的意图形成最佳效果。

如果要让被摄景物在画面中形成最佳层次与质感效果,使用亮度计量。

6、在外景自然光条件下,控制光比的途径有哪些?

在外景自然光条件下:主要进行协调和补充。

(a)光比过大,超出了材料所能记录的范围,要压缩光比。

方法1:拍摄时利用照明灯具或反光材料来提高暗部亮度值,压缩景物的亮度范围,从而使有效宽容度范围内容纳更多的景物亮度。

方法2:利用暗色调物体做前景,用景物自身的明暗和颜色来协调画面的反差。方法3:利用景别变化压缩景物亮度范围。景别小,包括内容少,亮度变化小。多拍中近景,少拍远全景。

(b)光比过小,要扩大光比,加大画面的反差。

方法1:拍摄时尽量选择具有丰富的影调变化或色调变化的景物作为拍摄对象。利用景物自身明暗、颜色来加大画面的反差。

方法2:人为地对被摄体进行合理的明暗、颜色搭配。

7、基准亮度如何选择?

(1)采用亮度计量时,如要客观的还原景物的亮度变化,则选择人脸亮度或18%的灰板的亮度作为基准亮度。如要主观的表现景物的亮度变化,则选择被摄主体或根据创意进行选择。

(2)采用照度计量时,照度表依据的基准反光率就是基准点的位置,一般为18%的密度。

8、在摄影摄像中自动光圈、手动光圈如何应用?

自动光圈适合于景物亮度分布均匀,亮度范围不大,主体不突出的场合。

手动光圈适合于景物亮度分布不均,景物亮度范围过大,特殊的运动镜头,特殊的照明场合等条件下。

9、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光圈、焦距、物距。光圈和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物距与景深成正比。

10、三原色与三补色?

三原色:红、绿、蓝。

三补色:黄、品、青。

11、可见光范围?在明亮环境下,人眼感光最明亮的色光?

可见光的范围:400-700毫微米。

在明亮环境下,人眼感光最明亮的色光是:黄绿光,波长555毫微米。

12、不同光源的色温概数。

日光5500K

晴天的阴影处6000K左右

阴天6500K以上

日出日落的阳光2000K

聚光灯3200K

家用灯泡2600K

新闻灯3200K

电子闪光灯6000K

荧光灯4000K

13、某些材料标定的色温值。

日光型彩色片5500K

灯光型彩色片3200K

摄像机标定色温3200K

14、摄像机内置的滤光片有哪些?

一般设定为4挡。

1挡:3200K。无色透明。

2挡:5600K+1/4ND(也有些为加1/8ND)

3挡:5600K

4挡:5600K+1/16ND

15、光源色温与彩色摄影摄像之间的关系?

光源色温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一致时正常还原;

光源色温高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时画面色调偏蓝青;

光源色温低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时画面色调偏橙红。

16、调整光源色温的滤光片有几种,如何应用?

目前用于调整光源色温的滤光片有两大类,一类是用于降低光源色温的滤光片,一类是用于提高光源色温的滤光片。

降色温滤光片的应用:通常用于灯光型彩色片在外景自然光条件下拍摄。这时光源色温为5500K,如果不把色温降下来,拍摄出的画面就会偏蓝青色。这时需用降色温滤光片中的雷登85系列(橙红色)把光源色温降下来,使景物的色彩正常还原。降色温滤光片还适用于日光型彩色片在阴天或晴天阴影处等色温较高的条件下,产生使景物色彩正常或有意偏暖色调的画面效果。

升色温滤光片的使用:通常用于日光型彩色片在3200K或低于3200K的灯光照明条件下使用。由于光源色温低于日光型彩色片的平衡色温,如果不调整色温,拍出的画面会偏橙红,这时用升色温滤光片中雷登80系列(蓝青色)使景物色彩正确还原。升色温滤光片还可用于在白天拍摄夜景效果。由于夜晚的视觉效果偏蓝青色调,摄影者在拍摄时在镜头前加用雷登80系列的升色温滤光片,将

实际光源的色温5500K提高到7000K以上,这时拍摄出来的整体色调就会偏蓝青色。

17、摄像中为什么要调白平衡?怎样调整白平衡?

为什么要调:实现景物色彩的正常还原。因为不同的光源色温不同,不调节会造成所摄景物的偏色。调节白平衡是要实现正常的景物色彩还原或改变画面的色调效果。

怎样调节:分为粗调白和细调白。

粗调白指在白平衡调整过程中,只根据实际光源的色温值,在摄像机上选择相应的滤光片,不再进行细微的调整。

细调白指在不同光源照明时,为了提高画面色彩的饱和度或改变画面色调效果而进行的细微调整。细调白的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实际照明光源的色温值,选择相应的滤光片。选好滤光片以后,打开摄像机电源开关,将光圈调至自动档,把白平衡选择键调至自动档,然后将选择的白色卡片置于顺光照明下,把摄像机镜头对准卡片并充满画面。最后一步是按下摄像机上的白平衡调节开关。先调黑平衡,再调白平衡。调节黑、白平衡数秒后,在摄像机寻像器中看到显示“OK”表示白平衡调整工作结束。

18、在摄影摄像中如何改变画面色调?

在摄影中,镜头前加有色滤色镜。

在摄像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先正常调白,然后在镜头前加有色滤镜。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偏调白。偏调白的规律是互补关系。而且调白时所对的表面颜色越深,最后画面的偏色越重。

(整理)摄影与缩微技术基础

摄影与缩微技术基础 摄影:利用针孔或透镜来形成物体反射的影像,并记录下来。 第一章概论 一、原理与基础 1、原理:小孔成像 2、基础:早期是照相机制造技术和感光材料技术;现代受到机密机械、电子技术、数字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 二、所谓摄影技术及发展沿革 1、缩微摄影:是在感光材料上记录缩微影像的技术和过程。 2、缩微摄影技术又称文献复制技术,制作(拍摄、冲洗加工、拷贝)、管理和使用缩微品的有关技术统称为”缩微摄影技术” 3、缩微摄影拍摄机有平台式、逆平台式、轮转式,冲洗又被称为“暗室技术” 4、缩微摄影技术是档案与文献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保护档案原件、提高档案利用率,降低管理费用发挥重要作用。 5、缩微摄影技术系统流程图:资料、拍摄、冲洗、拷贝、输出、存贮、阅读复印检索 6、缩微品只能依靠放大镜、放映机和阅读器才能阅读,依靠缩微复印机放大为复印件 7、丹赛开创了缩微摄影技术,计算机输出缩微胶片记录装置是COM 三、缩微摄影技术特点与作用 1、特点 存储密度大;记录效果好;记录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缩微品规格统一;易于还原拷贝 2、缺陷 无法记录动态信息;阅读时眼睛易疲劳;无原件的美感与质感;不能完全代替原件的凭证作用;阅读时无法加注和批改;一次性投资大;保管条件要求严格 3、作用 缩小保存空间;保护和代替原件;便于长期保管;便于文献收集与交流;提高办公效率 4、摄影技术大致可以分为拍摄技术和暗室技术 5、摄影四要素:光线、色彩、构图、命题 第二章感光材料的形式 一、感光材料的基本结构及类型 1、感光材料是指具有光敏性的材料,见光能分解,经过加工处理后能形成影像的材料 2、感光材料的结构:感光层(加工后成为影像层)+支持体,既可以依据感光层的感光物质,也可以依据支持体对感光材料的分类。 3、感光材料的类型: 银盐感光材料:普通摄影胶片、缩微摄影胶片、干银胶片 非银盐感光材料:重氮片、微泡片、光导热塑胶片、PD胶片 二、缩微品的形式 缩微品是指含有缩微影像的各种信息载体,分为卷式缩微品和片式缩微品 1、卷式缩微品以保存为目的,按装片式分为片盘式、单输盒式、双轴盒式、片式,具有成本低、制作速度快、完整性好、容易转换、便于管理等优点,同时具有不易修改和补充、检索时间长、容易损坏胶片等缺陷。 2、片式缩微品以单张胶片为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的散叶片。分为条片、封套片、开窗卡片、

摄影技巧之初学入门篇-轻松掌握单反入门技巧

除了平时的拍照以外,更多的人想拍出与众不同,更有意境的照片效果。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摄影知识之后,我们想拍出出色的照片将不会被相机自动设置的参数所局限,相机将真正的成为我们要表达的情感记录工具。随着越来越多的中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加入了全手动功能,单反也日益的普及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更多的网友不愿意只满足于按下快门那么简单。 全自动操作【AUTO】 全自动模式下,相机会根据所处的光亮环境,自动来设置相机各种参数来获得最佳的曝光度和效果,这点对于刚接触数码相机的用户来说非常有用。相机用户只需要把对焦点(或多对焦点的其中一点)对准被摄物体,半按下快门按钮,当听到合焦声(一般为清脆的嘀嘀声)或者在取景器上看见合焦提示成功后,完全按下快门键即可完成拍摄。 图为:采用全自动模式拍摄 采用全自动拍摄模式时在昏暗情况下有可能相机会自动弹起闪光灯来进行补光。因为成像的好坏是由相机通过计算来得到的。我们就不过多的进行说明了。此功能完全可以满足光亮充足下的拍摄需求。 程序自动曝光【P】 相机采用自动设置快门和光圈的参数,称为程序自动曝光。自动曝光在全自动曝光的基础上来进行操作,相机使用者可以自己限定ISO值、白平衡、测光模式等等参数,当我们想在昏暗环境下拍摄低ISO值来保证画面质量,但对摄影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P档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拍摄自由。但这仅仅是往中端摄影爱好者过度的一个阶段,想要拍出独具匠心、自己所想要的影像。我们还得继续往深处钻研

采用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拍摄 相信看完以上两档入门级拍摄讲解以后,各位完全可以总结为两条:全自动操作模式只需要我们把对焦点对在被摄物体上即可(有些机型甚至连这步都省了)。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则需要我们把规定的参数(如:ISO感光度、白平衡、测光模式、驱动模式等等)设置成想要的数值,光圈、快门方面则完全由相机自身来控制。 它们的区别在于,当使用全自动模式是,相机会自动设置对焦模式、驱动模式、内置闪光灯、感光度等等,当使用程序时,相机只自动设置光圈和快门数值,其它参数消费者可以自行更改。 光圈优先【A】 当我们对以上两种模式,或者说是对程序自动曝光【P】了解差不多了,我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往更加专业的拍摄方向发展了。 光圈优先是大多数影友们用的最多的一种拍摄模式。首先,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的就是景深的深浅,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景深越浅,背景虚化越严重;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22),景深越深,背景越清晰。请看我们下面的对比图效果。

摄影摄像基础知识

一、摄影 摄影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摄制人员。摄制人员是一部电影造型艺术的体现者。一部电影——全体创作人员的劳动结晶,都是通过摄影人员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摄出来的。他与导演一起进行“创作”,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摄影人员,职责就是在导演的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影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二是用电影摄影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使景物形态通过透镜在感光片上曝光,构成潜影; 其次将曝光后的感光片经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得到明暗程度与景物相反或色彩与景物互成补色的负象,即底片; 最后,使另一感光片通过底片曝光,再经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而得到明暗程度或色彩与被摄景物一致的正象,即透明正片。也有使用反转感光片拍摄的,经过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直接得到透明正片。 二、摄像 摄像有两种含义: 一指摄像人员。摄像人员是一部电视教材造型艺术的体现者。其职责是在导演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像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另外,指用电视摄像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 三、录像 录像有两种含义:指使用录像机的人员。 将电视摄像机摄取的景物影像用录像机记录在录像磁带上的过程。 四、曝光 感光材料受光作用的过程。曝光量的大小取决于感光材料受光的照度与曝光时间,即:曝光量= 照度×时间。照度可用光圈大小来调节,曝光时间可用遮光器(铱烀庞)速度来控制。电影摄影机中的胶片是恒速连续运转的,一般除使用光圈外,有时也配合使用装在机身内部的俗称乙蹲影逵的遮光器的开角度大小调节曝光量。 1.曝光点 电影底片上获得中级密度的景物亮度控制点,也是曝光组合选择的基准点。在电影生产

摄影技术基础论文

摄 影 技 术 基 础 毕 业 论 文 浅谈摄影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作用 摄影是一种通过图片的形式向人们传达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画面的表达,人们可以感受到其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对于摄影的学习并不是简单掌握拍照的技术,而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摄影人员可以通过对摄影课程的学习,了解

并掌握摄影器材等先进设备,接触到新的科学领域,拓展自己对于知识的范围,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摄影艺术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健康心理素质、综合思维能力和高雅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所以说摄影是高等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它既是一门综合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在光学、化学、美学的基础上,借助当今的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征服着世界。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中介。它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具有较强地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具有新鲜、开放、多样、自由、生动、快捷的多种特点。摄影加紧了科学与艺术联合的步伐,让艺术科学化——求真,使科学艺术化——求美。摄影艺术几乎涵括了传统美学的摄影、纪实摄影、抓拍摄影、场景摄影、观念摄影、数字化后制作的摄影、设计功能的摄影,情节剧场化的摄影,相当程度地体现了时代艺术的特点,反映了时代艺术的现实环境面貌。从摄影艺术的内涵来看它涉及到很多学科,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它具有科学的基因(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等科学的根本特性),使摄影艺术具有人类科学时代的基本特征。从摄影技术的外延来看,摄影技术、光电数码摄影技术、显微摄影技术、天文摄影技术等等,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并且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变为可传播的物质形态,这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摄影艺术能够以它独具特色的表现内容和缜密独到的构思,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主题,跟上时代的节奏,反映时代的希望,闪耀出时代和谐的光芒,能以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准确捕捉,使摄影作品传递出比单一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的信息,产生出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摄影艺术是时代精神的注入,是社会意义的体现。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于摄影专业的设立十分重视,将它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既可以培养现代大学生的科技活动能力,还是一项美学的引导和教育,

基础摄影入门技巧大全

基础摄影入门技巧大全 背景很重要 当你拍摄照片时,一定会有一个主体。但是主体却很少处于孤独状态,同时也会有背景等着你去解决。从你的取景器中,你会首先发现你的主体,此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按下快门按钮,而是同时注意你的背景。 对于背景你需要二选一:1、把他作为你作品中的一部分,给你作品增加看点;2、摒弃掉他,将他排除在你取景框之外。假设你正在和一个朋友谈话,你不想让别人的声音来使得自己分心,对吗?那么为什么要让背景给你的主体分心呢? 这个家伙是我在公交车上遇到的,非常有趣,在进行一些谈话后(说了太多,他喝醉了,整个巴士的人都在看)我告诉他,我将给他拍摄一个肖像。我一边准备拍摄一边在想如何从照片中能看出大家都在关注着他,起初我并没有注意到左边的家伙,但是他改变了坐姿,后背靠在了椅背上,进一步增加我了的主体,所以我很开心的把他也加入到了我的画面。 光线很重要 你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注意到了你的模特或者其他要拍摄的物体?恩,这很好,但是如果这接触到了摄影,那么就必然会使用到光,所以,你要训练你使用光线的能力。 你有没有注意到屋内光线忽然变化是因为有人打开了灯?有没有注意到同一个风景拍出不同的感觉是因为阴天或者黎明?当你看到模特脸上强硬的光线是否是在正午直射的太阳下? 这些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但是拍摄的时候一定要强迫自己去注意周围的光线。这张照片是我去银行的路上,当时是阴天,虽然我并不是在银行拍的这张照片,但是我知道会发生什么。光线柔和,漂亮的云层反射,只是抬起头,拍下这张照片。

用心拍摄 你知道你的器材,你知道你的器材拥有什么样的光圈与焦距,什么时候该调节ISO,你知道如何将他们正确的分配。当你看到你的照片,你应该感觉到你在哪里没有做到最好。 摄影并不只是拍出他的外在,更重要的是拍出他的内容,用心拍出属于自己的感觉。 好的照片 某些好的照片来源于运气,甚至你没有注意到它。你最好的作品也许是明天的那一张,但你的旧作一样可能会像黄金一样发光。 随身携带相机 有多少次的情况是,本来还挺希望把相机放入包里,但最终因为带着太多东西,而最终放弃?甚至是因为数码单反相机本身过于沉重而不这样做呢? 这是可以理解的,非要人在哪单反久一定要在身边?谁愿意到处背着那么沉重的东西到处游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更加理解到,照片是不会等你的,因为我经历过太多“早知道这样我就背着我相机过来”这样的状况。 作为一个摄影师让自己口袋里有相机是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我有一台便携的卡片机,并且每天都随身携带。这使我找到更多拍摄的乐趣,并开始寻找新的摄影乐趣,用摄影记录下更多的生活。 打破常规 想象一下,有一辆很漂亮的面包车开在路上,舒缓的声音代表了车的性能很好,AC,GPS和窗户,小孩子在后座上笑着。一切都是多么的美好,突然车子转弯的时候,恼人的事故发生了,车子撞到墙上了。 一切发生的那么的突然,没有人预料得到事故的到来。车上有一句标志语写着:你无法预料它来了。现在这并不只是面包车的商业广告语,也是人们脑中的安全标志语。

摄影基础知识重点讲义资料

教学课件内容 (一)关于摄影 一.认识摄影 二.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三.摄影的未来 (二)摄影基础知识 一.照相机的种类 二.胶卷 三.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 四.曝光及其控制 五.景深及其制约因素 六.摄影构图及用光 七.景别 八.摄影作品分析 九.影片分析

(一)关于摄影 一.认识摄影 (一)跨入摄影这道门槛之前先了解几个问题 1.摄影到底是什么? 2.你对摄影的了解有多少? 3.你知道照片是怎样拍出来的么? 4.摄影是艺术么? 5.什么样的照片才算得上摄影艺术?什么样的照片才能算得上是一张合格的照片呢? (二)在你按下快门之前,有三个问题值得考虑了: 1. 这幅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 我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又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过来?

3. 画面简洁了吗?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于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的东西?是否舍掉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每一项内容? 以上就是你在拍摄和研究每幅照片时都应考虑的三项基本原则。 (三)好照片的标准 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一幅好照片要有个能引人注意的主体 3.简洁是才能的姊妹 4.关于影像的清晰度 摄影的原词(photography)源自于希腊语,“photo”意为“光”、“光电”,“graphy”为“描绘”之意。可见摄影原意为“用光线来描绘”。 1839年8月19日,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并为其命名时,其初衷应该是将其定义为艺术的。也正因如此,达盖尔等这批世界上最早使用照相机的摄影师们,为了摄影的艺术地位而做出了很多艰苦的探索和努力,也因而产生了高艺术摄影和画意摄影等历史上最早的摄影流派。 从这一层面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摄影是一种借助于光的作用而对客观实在所进行的视觉表达。所以,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而言,在不同的摄影师心中也有不同的定位。 艾梅特?戈温:摄影乃是一种处理人人皆知但却无人关注的事物的工具。我的照片旨在表现你视而不见的东西。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 第一课: 数码相机光圈、快门解释及应用光圈: 光圈的大小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参数。说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将决定光线穿过镜头的强弱。因此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光圈越大其透过镜头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那么它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出的数码照片的成像质量。比如在快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则相片越亮,假如光圈过大的话,则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无论对于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光圈都使用字母“f”来表示,而光圈中心孔径的大小则用相应的数值来表示,即“f+数值”。在使用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光圈的数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进光量越少。所以,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将光孔加大的意思。比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更大一级的f2.8等。 光圈从关闭到打开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光圈数值所对光圈大小产生的影响。从图左上至右下分别是光圈处于关闭、f11、f8及f4不同状态下的光圈大小。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的道理。 快门: 快门的速度也是拍摄照片时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参数。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也可以把快门说成是让相机保持当前设定光圈大小的控制时间。对于快门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应的数字来进行设定,比如1/4秒、1/60秒等。它们分别表示让当前设定的光圈孔径大小保持1/30秒、1/60秒的时间。因此,大家也从中不难看出,使用不同的快门参数来保持单位光圈孔径的时间长短,也同样可以控制拍摄时的进光量,即曝光度。而上面提到的1/30秒便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此时它们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也是成两倍的关系,那么反过来1/30秒则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则将会缩减一半。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快门速度的调节来实现不同的效果,比如看起来流动的“车河”或凝固的水滴等,它们便分别是使用慢速快门和高(快)速快门来实现的。当然,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快门与光圈的合理配合,这点我们以后将要向大家重点介绍的。 下面讲一下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更好地达到照片最佳的曝光效果.首先,这要取决于我们的创作思路。比如我们打算抓拍动作较快的瞬间,那么第一个要保证的因素便是快门,比如1/125秒的快门速度便基本可以抓拍到行人的步行动作,而不会使人物变虚。在确定了快门的速度后,再根据当前的光线和想要达到的景深效果来选择光圈的大小。事实上,通过不同快门和光圈的组合,其所达到的曝光量是相同的,只是它们所适合的拍摄环境及拍摄出的效果不同而以。比如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1/125秒快门和f11的光圈,其获得曝光量与快门和光圈分别为1/250秒、f8是相同的。 景深,在上面一段中我们提到了“景深”的概念,在拍摄中合理地利用景深的效果可以为我们拍摄的照片起到不可轻视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更加突出你所要拍摄的对象。景深是指在一次镜头聚焦调节中,所成影像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而这部分画面应该具有可以接受的清晰细节。在实际操作中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此外,景深还有两个重要的效应:

2018年自学《摄影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摄影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论述: 1.举例论述影响光源的强度变化的因素。 答:一,天气( 1 )晴天,光源强度最大( 2 )薄云蔽日( 3 )阴云蔽日( 4 )乌云密布;二,时间,中午强度最大;三,季节,夏天最大;四,地域,纬度小强度大、海拔高强度大 2.结合实例论述冬季摄影器材的保护措施? 答:一机身和镜头要注意防寒;二注意相机镜头上雾气的产生;三相机电池在寒冷情况下的电量 3.影响景深的主要因素? 答:( 1 )光圈的大小:当镜头焦距不变,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 )焦距的长短:当光圈不变,物距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3 )物距的远近:当光圈,焦距不变的情况下,被摄体离相机越远景深越大;离相机越近,景深越小。 4.举例说明反光能力的强弱,及与亮度的关系。 答: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这种特性与其表面的结构和色调有很大关系。反光能力越强,亮度越大,反光能力越弱,亮度越小, 5.人像摄影如何消除眼镜上的反光? 答:室外改变拍摄地点或人物方向;室内主灯要高一点。辅助灯不要放在正面,光线要柔和、稍暗。必须正面用光的,可使头稍稍左右转动,或稍稍调整拍摄角度。升高机位。用反射光为主光源。尽

可能避开明亮的反光体。 6.答出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并结合彩色摄影说明其重要性? 答:一色相;二明度;三色纯度 7.论述太阳光由哪七种单色光组成,其中哪三种是三原色光? 答:红橙黄绿青蓝紫;三原色:红绿蓝 8.什麽是消色体?哪些物体是消色体? 答:黑白灰 9.什麽叫畸变? 答:被摄景物中没有通过镜头光轴的直线经成像后变成曲线的像差称畸变。 简答: 1.景深: 答:当镜头对准某景物聚焦后,在该景物前后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景物,也能在焦平面上结成比较清晰的影像。这个结像清晰景象空间的纵长距离深度,叫做景深。 3.说出4种135相机的品牌名称: 答:尼康、佳能、宾得、徕卡 5. 你家是否有相机?什麽类型? 答:略 6. 冬天在北方摄影,最好使用什麽类型的相机?为什麽? 答:机械相机,因为机械快门的耐寒度较高。 9.什麽是轮廓光?在摄影作品中起什麽作用?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介绍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正而八经的写些单反的扫盲给最近一大群朋友开始玩摄影,二是实在现在入门教材有些太扯淡,便用我的思维来介绍一下摄影。同时每一部分都有些我认为能帮助的练习提示,大家轻拍。 作为一个扫盲课程,大概所会提到的内容如下: 1.光圈,快门,ISO,白平衡(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全手动模式) 2.点测光,区域测光,逆光补偿 3.半按快门的故事,对焦模式的选择 4.什么是APS画幅,镜头基本常识,如何看Histogram(直方图),如何分析EXIF 5*.入门构图技巧 本文中的所有练习,请忽略画面色彩,建议使用黑白色彩模式拍摄。 一、无论如何,在上手照相机前,还是从最基本的开始——光圈,快门,ISO,白平衡 无论怎么简化或者通俗的去讲,作为记录光影的技术,都无法避免去讲到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曝光铁三角——ISO,光圈,快门。 那么先从ISO开始讲: ISO通俗理解就是感光度,或者更简单来说就是对光的敏感度,也就是说ISO越高,只需要越短时间就能正确曝光。听起来很逆天,嗯,不过相应的代价也很明显。(Photos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415693940.html,)

ISO 80 ISO 100 ISO 200 ISO 400 ISO 1600 ISO 3200 很明显的在ISO80的时候画面很平缓,而到ISO3200的时候已经充满噪点了。 我的建议是,在不影响到快门速度的情况下,尽量稳定在ISO100~200,如果超过ISO1600还得不到理想的快门速度,那么请尝试使用三脚架。 光圈: 光圈并不难理解,不过光圈影响的除了光量之外,还有景深。

f/2.8 (大光圈) f/22 (小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能够做到背景很模糊) 光圈越小,景深越深(能够使背景也比较清楚) 一个很简单但是很重要的运用便是:风景照小光圈深景深,人像静物大光圈浅景深。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政府授命巴黎天文馆长阿拉贡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的详细经过,在摄影史上,都认为这一天是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第一策略:摄影知识 一、摄影的历史 1、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1839-1850)→卡罗版(1841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湿版(1851-1890,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2、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1839)→柯达1号(1888)→4又1/2单反相机→莱卡I型(1925)→35CM单反相机(1949)→傻瓜相机(20世纪70年代)→拍立得(Polaroid)(1948)→数码相机(1995)。 3、第一幅照片:1826年用8小时曝光。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1839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2至3分钟。 4、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1934年推出了宽度为35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5、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1931年,美国电器工程师埃杰顿(称为“闪光灯之父”)发明了电子闪光灯。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1936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1945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并设“哈斯布莱德奖”――摄影界的“诺贝尔奖”。1959年,佛克特兰德发明了变焦镜头。1965年,瑞典摄影家莱纳尔特·尼尔逊将电子显微镜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进行显微摄影,《生命的奇迹》。1981年,日本SONY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以电荷耦合器件(CCD)代替传统的软件(底片)的数码照相(MA VICA)。 第一张彩色照片:1861年由詹姆士-克莱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对丝带三次拍摄成像的。呈现的是花格图案的丝带。 第一张数码照片(195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的计算机先驱人物拉塞尔-基尔希(Russell Kirsch)研制了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可以将照相机的照片直接传输至计算机内。 1880年美国人G.伊斯曼(GeorgeEastman) 发明了将卤化银乳剂均匀涂布在明胶基片上的新型感光材料----胶卷,并于1888年制造成功第一台柯达照相机。 二、摄影流派 1、绘画主义摄影: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2、自然主义摄影:1899年,由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最先提出。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 新闻摄影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 首先声明:本文仅给初学摄影的朋友一个基础性的交流,既没有高级教材那样完整,也可能存在某些技术上的缺陷。因此,本文仅供初学者参考。已有摄影基础的朋友,请就不要把您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我这篇拙文上了。另外,本文已在《夕阳红》上分六期进行了连载,所以,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谢谢大家。 第一讲我们摄影为了拍些什么? 当我们拿起相机,或打开手机的拍摄功能时,我们到底要拍些什么呢?大家会说,我们要拍眼前看到的景色或人物。 但是,摄影这个过程和目的远非这样简单,如果单纯地只拍摄“到此一游”的照片或仅仅是为了记录下我们原来所未见过的风景,这样拍摄出的照片就缺少一些让人激动的内容。也带有一种任务观念,将很少能拍摄出产生视觉冲击力的效果的照片,结果拍摄出来的照片无非只是一些场景的记录。因此,在拍摄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这次拍摄能够掌握点新的什么技巧,能够发现点新的什么视角?只有当我们用大脑和眼睛满怀热情的去发现那些大量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自然界里的美好事物时,我们才会有真正拍摄的兴趣。 很多人都比较缺乏摄影技术方面的技能。我们通过眼睛可以看到很多图像,但怎样把它们记录在相机里呢?不少人购买一架新相机以后,很少会把相机的说明书认真、仔细、完整地看上一遍。往往只在掌握的自动拍摄以后,就带上相机出发了。也朋友会说,我用是卡片机没有那么多

的功能。其实不然,假如你能把一架卡片机的功能根据不同的环境都用足了,你也会拍出好照片的。 说到这里,为方便以后的交流,按照网络上大家认可的习惯,我们把大家常用的相机大致分一下类。(1)有拍摄功能的手机,就称为手机。(2)便携式薄型活超薄型小型数码相机,一般都可以放在衣服的口袋里的,称之为卡片机,见图1。(3)不可更换镜头,有较全面的手动控制功能,光学变焦在6倍以上,我们称之为长焦机,见图2。(4)可更换镜头、取景方式采用单镜头反光方式取得物像进行观察拍摄的相机,称为单反机,见图3。对于更专业的导轨式摄影机、后背式胶片机等,这里不作讨论。 上面说了,摄影的过程应该一个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记录这些发现的过程。在这个摄影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许多思考而使我们周围杂乱的事物变的有序。我们必须做出决定,要突出强调我们发现的事物的哪个方面,而忽略其它的次要因素。我们会希望用一种恰当的方式来表现某个主题,以表达我们自己是如何被它感动的。为了做到这些,我们必须做出冷静的决定:取景器里应该包括那些东西,以及如何组织这些内容。应该舍弃什么内容,这个思考过程称为“构图”,请大家注意“构图”这个名词,在以后的照片评论中将会经常出现这个名词。然后看看自己手里的相机的性能,在自己使用的摄影设备上作出一些技术性的考虑:使用什么白平衡模式、如何曝光。如果是单反机使用什么镜头、如何用光等等。 摄影的过程应该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和有计划的。摄影创作的任务就是对

摄影基础知识(艺考必备)

多层加膜镜头 加膜原理是应用光的干涉作用,在透镜表面镀上某一色光波长1/4厚的薄膜,就可将该波长的光的反射减到最小。多层加膜提高透光能力,使透光力提高到吧97%,多层加膜在相机镜头上圈上MC表示。 第二节点 位置与镜头中心十分接近,通常为于镜头中心略偏后一点。 第二节点即为“光学中心。 焦距与成像效果 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的第二节点至焦平面的垂直距离。 变焦镜头焦距长短对成像效果的影响规律相等。 135相机镜头焦距得变化幅度6mm-2000mm 焦距与视角成反比,与景深成反比。 口径 采用最大光孔直径与焦距的比值表示。数字越小,表示口径越大。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 1.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手持相机现场光拍摄。 2.便于社区小景深,虚实结合的效果。 3.便于取得较高的快门速度。 标准镜头 画幅36*24mm的135相机的标准镜头焦距为50mm。 画幅56*56mm的120相机则是75mm焦距。 广角镜头 135相机,30mm焦距,70度视角。 超广角镜头 135相机,22mm焦距,90度视角。 主要特性 景深大,有利于把纵深度大的被摄体都清晰地表现在画面上。 视角大, 透视感强 畸形变相差较大 远摄镜头 135相机,200mm焦距,12度视角。 超远摄镜头 135相机,300mm焦距,8度视角。 特性 景深小,便于摄取虚实结合。

视角小,突出主题。 比例缩小,压缩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 畸变相差小。 鱼眼镜头 焦距16mm,视角180。 第一篇透镜呈圆球形向外凸出,不能通常的滤镜,采用内置式透镜。Zuiko8mm鱼眼镜头内装有uv镜,换个橙色红色滤镜。 变焦范围 广角:20-40mm 标准:35-70mm 中远:70-210mm 远射:200-400mm 其他:28-135mm 变焦倍率 2times 20-40mm 35-70mm 3times 35-105mm 70-210mm 4times 50-200mm 35-135mm 5times 28-135mm 50-250mm 6times 35-210mm 50-300mm 7times 28-200mm 8times 24-200mm 10times 28-300mm 手动对焦 单环推拉式 双环转动式 防抖动镜头 简称AS anti-shake 或者IS image stabilizer 光学防抖,改善由于抖动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 Ccd防抖技术,可避免光学防抖技术可能产生的球差问题。 色差 镜头对不同色光产生的聚焦点不一的像差。 纵向色差又称轴向色差、位置色差(红色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聚焦点里透镜最远),采用多片透镜的设计就能在不同程度上消除减少色差。 横向色差 又称放大率色差、倍率色差,镜头焦距越长,横向色差越明显。 采用对称结构的光学系统,利用不同折射率和不同散射率的多片凹凸透镜。 消色差镜头:校正两种色光

人像摄影技术入门教程

人像 "对不起,请问可以帮我们照张相吗?"你回过头,一对情侣正在热切的看着你,一款相机伸到了你面前,当然,你无法拒绝这样的请求,伸手接过了相机…… 不知道你有多少次外出时遇到这样的场景,反正我是很多次了。对于摄影者来说,人像是最常遇到的拍摄题材之一,除了本身它非常吸引人外,在生活中也是最常见到的。实际上普通的用户使用相机绝大多数用于拍摄人物。在个人爱好上,有的人可能并不怎么喜欢拍摄人像,觉得不用关心这个问题,然而要完全避免人像拍摄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偶尔要为朋友和家人拍点生活旅游照外,还要应付外出时需要你帮忙拍照的陌生人:想想如果背着一堆器材的你,在热切的盼望下却拍出了极为失败的照片,那是多么丢脸的一件事啊。因此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只要你拥有相机,就应该掌握一点人像摄影的常识。这篇东西试图阐述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帮助大家掌握人像摄影的基本点。要注意的是,本文针对的是初学者,希望能帮助避免大多数导致失败的因素,但要真正拍出出色的照片,却要靠大家自己的努力了。 基本要素

基本技术要点 基本的技术包括拍摄时的选择焦距、对焦、曝光等基本操作,这些东西不是成功拍摄人像的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在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似乎不必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因为今天的设备已经很先进了。但对初学者来说,很多时候问题就出在这些方面。 拍摄人像时,主体作为一个活动的、有意识的动体,往往很容易令拍摄者分心,结果导致了对焦不准的情况出现。而许多人等被摄者摆好姿势,匆匆忙忙拿起相机就拍,也常常会导致对焦情况不理想的情况出现。常犯的毛病是没有留意对焦点,即向哪里对焦的问题。相机通常都是默认在镜头中心点进行对焦的(很多相机会有一个指示点),拍出来的照片画面中这一点的位置最为清晰。如果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中心或景深大的话,问题并不明显,但如果人物不在画面中心或景深小的话(很不幸这恰恰是许多成功的照片的主要因素),人物的清晰度就会有问题了。正确的方法是,拍摄时先对准主体对焦,然后再调整画面拍摄。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人物往往在画面中占很大的比例,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对焦呢?人像最重要的部分常常是脸部,而眼睛又是脸部器官中最具表现力的,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对眼镜对焦,以保证眼睛的清晰。当然仅有眼睛清晰也是不够的,必须保证

摄影基础理论知识及摄影术语

1.焦距: 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在摄影领域,焦距主要反映了镜头视角的大小。对于传统135相机而言,50mm左右的镜头的视角与人眼接近,拍摄时不变形,称为标准镜头,一般涵盖40-70mm的范围,18-40mm称为广角或短焦镜头,70-135mm称为中焦镜头,135-500mm称为长焦镜头,500mm以上称为望远镜头,18mm以下称为鱼眼或超广角镜头,这种范围的划分只是人们的习惯,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数码相机的CCD一般比135胶片小得多,所以,相同视角,其镜头焦距也短很多,例如,使用0.33"CCD的数码相机,使用约13mm镜头时,其视角大概相当于135相机50mm的标准镜头。由于各数码相机生产厂商所采用的CCD规格型号不同,所以,大家都采用“相当于35mm相机(即135相机)焦距”的说法。 2.景深 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

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 景深的大小,首先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其次,景深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大。其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说,精确对焦之后,对焦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对焦点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3.超焦距 由于镜头的后景深比较大,人们称对焦点以后的能清晰成像的距离为超焦距。傻瓜相机一般就利用了超焦距,利用短焦镜头在一定距离之后的景物都能比较清晰成像的特点,省去对焦功能,所以,一般低档的傻瓜相机并不能自动对焦,只是利用了超焦距而已。正如前面所说的,“清晰”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超焦距范围内的景物并非真正的清晰成像,由于不在对焦点上,肯定是模糊的,,只是模糊的程度一般人能够接受而已,这就是傻瓜相机拍摄的底片不能放大得太大得原因。

大一摄影技术基础精华部分

镜头的作用是结像。 镜头焦距的含义,“镜头中心至胶片平面的距离” 镜头的口径又称“有效口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最大光圈) 大口径的优点: 1.便于在现场暗弱光的情况下拍摄 2.便于摄取小景深、虚实结合效果。 3.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快速镜头:大口径镜头 慢速镜头:小口径镜头 同一光线下,用最大光圈拍摄,口径大所需的曝光时间短,即“快” ……,口径小所需的曝光时间长,即“慢” 镜头种类 1.标准镜头 2.广角与超广角 3.远射与超远射, 4.中焦 5.变焦(焦距有一定变化范围,反之无变化范围是定焦镜头):拍摄者能再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能够在较大幅度内调节画幅的成像比例。 光圈=镜头的相对口径,由若干金属薄片组成,可调节进光孔大小。 光圈系数f+数字=光圈大小 光圈作用 1.调节进光照度 2.调节精深效果 3.影响成像质量 快门=水龙头 开启,光线进到相机的传感器或胶片上 关闭,光线被阻止进入 常见相机快门标记“B”或“T”,俗称“慢门”(记忆:变态慢门) 快门作用 1.控制进光时间 2.影响成像清晰度 聚焦装置:使被摄主体清晰成像。 聚焦装置→决定→拍摄范围和角度

ISO=感光度=片速=胶卷对光线的敏感度 现场光源色温(一种光线颜色的标志)→决定→白平衡(WB)→决定→色彩准确显现 曝光:按下快门→快门开启→光线进入→通过光圈的光孔→数码相机的传感器或胶卷相机胶片感光。 互易率=倒易率=光照度和曝光时间按正比互易,同时曝光量不变 例子:快门速度光圈曝光量 1/250sf2.8 a 1/125sf4 a 1/60s f5.6 a 光圈=k/景深(反比) 摄距=k景深(正比) 镜头焦距=k/景深(反比) 焦距长+距离近+光圈大=景深小(微距拍花) 超焦距=超焦点距离=镜头聚焦无穷远时,从镜头到景深近界限的距离。 当聚焦在超焦距上时,景深便扩大为1/2超焦距甚至无穷远。 摄影构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相机镜头的构图。 相机镜头=拍摄点(相对拍摄物体) 远景:范围广,表现景物气势,强调整体 全景:范围小于远景,表现景物全貌与环境特点,主体较远景更明显。 中景:介于全景与近景之间,表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近景:突出对象主要部分,人物神态与景物主要面貌。 特写:突出对象局部,刻画细腻。 方向指拍摄点位于被摄物体的正面、背面还是侧面。 高度指相机高于、低于还是类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平、仰、俯拍) 三基本点:稳定、空白、三分法 稳定:画面上景物的水平线要水平,垂直线要垂直 空白:指没有具体形象的部位,既有“亮的”空白也有“暗的”空白。 三分法=井字分割: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直线产生“井字”分割,四个交叉点是视觉重要位置,也称“趣味中心”。 虚实结合的功效 1.突出主体

影视拍摄入门常识理论

视音频技术基础 课程目的: 熟悉并掌握基本影像制作流程与技能 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时长15分钟的短故事片和记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 主教材:罗伯特.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 辅助参考:(美)琳恩.格罗斯等著 《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 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论 第一节电影与电视关系总说 一、电影与电视:差异从介质开始:赛璐珞胶片磁带蓝光盘数字电影16格-24格25帧高速慢动作 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0”、“1”信号)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画框比:电影胶片的标准画框比(宽高比)4:3或者.33:1(标准电视画框比是4:3)美国标准宽银幕为1.85:1 高清电视为16:9 这2个数值比较接近胶片规格:胶片的规格由其宽度来表征,如最常见和通用 的35毫米胶片,科教、农村放映的16毫米,以及超8毫米, 70毫米胶片等。胶片越宽,单位成像面积越大,成像越清晰。 关于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宽、更高的imax银幕出现,如中国内地最大的imax 银幕是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3D影片: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

摄影技术入门知识(超全)

摄影技术入门知识 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拍照,但是不少人只使用傻瓜挡,拍些到此一游的照片还凑合,要拍再好就不行了 为什么? 因为摄影技术的教程都太枯燥了,让人看不下去,不愿意学。 俺要用通俗的语言,从菜鸟和已经不那么菜鸟的菜鸟的实际需要出发,写个东西。 请注意:我是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所以有些概念会与专业的说法有出入,老鸟们别较真哈~ 咱不看手段,只看疗效~~~~ 俺庄严地“扑肉迷死”你,就算你的摄影知识是零,俺也能把你带上色影不轨路(COW!应该是不归路,该S的全拼)。 俺还“扑肉迷死”,尽量赶在五一黄金周前,把主要知识点讲完,让朋友们在旅途中立刻实践。但是,俺声明,俺要讲的主要是摄影的“技”,而要拍好照片,既需要“技”,还需要“艺”,“艺”才是最重要的。 俺希望你学完以后,忘掉俺所说的任何技术细节,追寻那虚无缥缈的“艺”去吧~~~~ 阿门~~~ 为方便称呼,先定好几个简称 最普通的不能换镜头的小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 简称DC 胶片单反相机,Film Single Lens Reflection 简称FSLR 数码单反相机,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ction 简称DSLR 那胶片傻瓜相机叫什么?就叫JPSG好了!汗~~ 关于焦距 说相机前,先说焦距,这是摄影的最重要概念,不论你用傻瓜机还是专业机,务必掌握! 焦距是个很**的概念,我至今不明白那多少多少毫米与取景有啥关系? 为什么一定要用毫米?

要是你到摄影器材店对老板说:“给偶来个十六厘米的!”。 估计老板会明白你要什么镜头,但他恐怕会汗一个~滚TMD焦距! 我们不需要了解什么毫米厘米,只需要知道,镜头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 镜头上标有50mm的,就是标准镜头,简称标头,要不简称BT也可以。数值小于50mm 的,是广角镜头。大于50mm的,是长焦镜头。 这三种镜头有什么特点呢?各自用于什么情况的拍摄呢? 简单说,从标准镜头中看到的景物,和你肉眼看到的是一样大的;从广角镜头中看到的,比肉眼看到的小,所以能在相机里容纳范围更广的景物;从长焦镜头中看到的,比肉眼看到的大,所以在相机里成像的范围窄。最常用的焦段在24-135mm这个范围内,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镜头含盖了这个范围,就可以应付大部分拍摄情况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多少毫米呢? DC镜头上标的焦距不是标准焦距,不要看它。有的DC机身上标有标准焦距,但是有的不标。要查清楚你的DC实际焦距是多少,问老板也可以,看说明书也可以,上网查也可以。比如,老板告诉你,相机的变焦范围是28-135mm,你想要使用100mm怎么办? 用100除28=3.57 那么,你进行三倍半的变焦就能得到100mm了! 如果要使用135mm呢?就把变焦开到最大~ 同理, 如果要使用50mm呢?就进行2倍变焦~ 如果要使用85mm呢?就进行3倍变焦~ 补充一下,不是所有相机变焦的时候都显示倍数 如果你的相机没有显示,如何知道自己使用的是多少mm的焦距? 就算相机没有倍数显示,至少会有一个变焦指示条,告诉你大概变焦到了什么程度。只能根据变焦指示来估计了,如果连变焦指示都没有那你该换个相机了! 先说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多少毫米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