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艺术思潮

当代艺术思潮

当代艺术思潮
当代艺术思潮

当代艺术思潮----超现实主义

看到题目的我实不知如何下笔,因为学生对当代艺术是不甚了解,相比较当代我还是对古典的艺术比较了解,在我看来要说当代艺术实是太过庞杂,流派甚多(个人觉得)。以学生了解的一点皮毛实在说不出什么。查了些许资料,发现超现实主义,对于现当代艺术影响甚广。超现实主义存在的时间较长,这个流派颇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不少的现代派都受其理论影响并加以发展不论文学,摄影,绘画,影视,还有服装都有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和相应的风格流派。

超现实主义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此一流派承自于达利艺术而产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卢梭、米罗、达利)等人。米罗的创作表现方式是有意的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在直觉式的引导下,用一种近似于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因此在它的作品中会有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使作品带有一种自由的抽象感,也有儿童般的天真气息。主要的作品有〈向鸟投石子的人〉、〈荷兰式家居室内〉等。达利相较与米罗,他采用相反的表现手法。达利认为艺术家要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第纪录下来,所以他采用"具象",精确地复制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象,把毫不相干的事物全部组合在一起,使画面中充满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新心灵的震撼。主要作品有〈永恒的记忆〉、〈内乱的预感〉等。超现实主义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路易斯.布纽尔的《安达鲁之犬/一只安达鲁狗》可以算是早期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而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旨在反抗写实主义与传统艺术,领导人安德烈·布列东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种纯粹的心灵自动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试著以语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来表现思想真正的运作情形。」后来超现实主义成为实验电影与地下电影的重要源头,如美国的玛雅·黛伦与肯尼斯·安格。商业电影中超现实主义并不是主要派

别,只出现在个别导演的电影中,如伍迪·艾伦。

虽然我并没有进入美院,但我依然是热衷于绘画的,我了解任何艺术思潮基本都是从绘画的角度切入,所以我之要讲超现实主义是了解到了他对绘画的巨大影响,开创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绘画流派。提到超现实主义就不得不说超现实主义绘画和它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影响。萨裁尔多·达利是20世纪杰出得超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之一,出生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自小就患有自大症,他将自己所创作的作品称为“偏执狂的批判方式”,偏执狂习惯于将某种客体幻想成为另一种客体,因此他的作品中充满了通过幻想而衍化出来的离奇荒诞的视觉形象,比如肢体的分解重组、倒置等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艺术观念主要基于佛洛德精神分析学说,佛洛依德认为人类活动最基本的推动力是原欲和本能,术不怒理性的结果,而是原欲和本能,艺术不是理性的结果,而是原欲和本能的升华。安照佛洛依德的说法,,人的心理结构是多层次的,它包括了.无意识、潜意识和意识,与其相对应的市人格也分为三个层面:本我、自我和超我。

超现实主义绘画对现代图形的构成方法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超现实主义的绘画的许多作品可以用来现代图形设计应用的范本,。在达利的经典作品《记忆的永恒》之中展现出的怒一幅奇幻的域面,极为引人注目的是那几块钟表通过达利的奇幻想象变换成柔软体。且具有延展性的物体,慵懒的挂在树杈上或搭在平台上,甚至还会披在是马非马的怪物上,.好似这些坚硬的物体已被时光打磨的疲惫不堪,无力支撑。采用同构的方法之后,我发现这样更能生动展现达到追求自我个性的坚定意志,更能诠释他曾说过的一句话.“因为我是天才,我没有死亡的权利,我将永远不会离开人间。”随着人类文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图形艺术的内容以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各种图形在社会生活中大量的运用,不断推动现代图形设计的发展。超现实主义绘画对于现代图形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相信今后的人们会从超现实主义绘画中挖掘出更多的内涵,以适应今天视觉传媒高度发展的读图时代。

在找资料的过程里我发现了超现实主义对我在学专业也有很多的联系和影响。天,超现实主义时装的款式和图案比比皆是。研究发现,超现实主义画家们最关注的是人体和它的局部。时装也是表

现人体,只不过时装遮盖人体多一点而已。作为遮盖人体艺术的时装,设计师们寻找各种方法再现人体的美。圣洛朗推出的金黄胸铠圆满地表达了人体的惊人效果。我还发现,超现实主义设计师在相饰上很下功夫。原因是,作为脖子上的戏台--帽子,极易成为人们的视觉中心。时装与超现实主义艺术虽有相通之处,但其本身有异于超现实主义艺术。时装的超现实性样式的出现主要是作为图解艺术的时装迎合了时装商业。因为通过广告、报刊、美术和摄影,使得超现实主义精神广为流传。其中,设计师和时装评论家的力促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当然对于现在的电视传媒时代,超现实主义对电影的影响也是不能不提的。超现实主义电影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承袭了这一创作主张的倡导者安德烈-布菜东的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一度成为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后来又成为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一翼。

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力求突破合乎逻辑与真实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以展现一种绝对的或超然的真实情景。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其充满幻想色彩和异国情调的奇特风格,对20世纪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即便如今超现实主义依然对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篇论文,对当代艺术并不了解的我,也对超现实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且对超现实主义的绘画流派有了很大的兴趣。

现代艺术思潮 简答 (1)

二简答 1、简述叔本华的主要哲学思想 亚瑟·叔本华(1788—1860)德国着名哲学家。唯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上,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忘我,是存在主义思潮的重要思想渊源。主要着作《论自然意志》、《叔本华全集》等。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形成于黑格尔活动时代的后期,他抛弃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寻求新的出路。他的哲学是康德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坚持物自体,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着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亨利·柏格森(1859年-1941年)法国哲学家,倡导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学主义文化思潮的反拨。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是在本身。以“创化论”之说,强调创造与进化并不相斥,因为宇宙是一个“生命冲力”在运作,一切都是有活力的。他反对科学上的机械论,心理学上的决定论与理想主义。 他认为人的生命是在意识之绵延,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他对道德与宗教的看法,亦主张超越讲话的形式与教条,走向主体的生命活力与普遍之爱。 主要着作《时间与自由意志》、《生命与意识》等。 3、以《布道后的幻想》为例简述高更艺术的意义 高更1888年的作品,描绘农夫们在听完牧师讲解圣经后产生的幻觉。强烈的色彩超出了描绘性色彩的表现范围,由红、蓝、黑和白色组合而成的图案和弯曲起伏的线条,表现了农民式的宗教幻想。这是以色彩和结构表现出的空间。 高更放弃了以光影效果塑造形体的传统手法,也不用融合的互补色,而是以平涂的色块取得形的自由,他把色彩本身当成表现目的,而不是对自然界的某种描绘。强烈的色彩,都是非的,完全是由画家的主观感情所决定,充分显示了高更的综合主义画风。就此而言,它标志着西方绘画时代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美术中心有法国巴黎转向美国纽约,更多地是以注重观念改变为特点。 1950年代兴起抽象表现主义,只重绘画行为过程二不是注重绘画结果的行为绘画,体现了美国人自由创造的活力。出现了大色域绘画、极少主义绘画、硬边派等,这些艺术多以冷静、简单的大色块布置画面,不惨任何感情的表现。 1960年代波普艺术,首先风行美国,它使艺术与现代文明互相渗透,让艺术成为更为普及的交流手段,与现代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1970年代后,现代美术完全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格局,艺术家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探索艺术和艺术表现,自此以后再无风格流派可寻。 俄国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是最早强调以抽象形式表现情感和内在精神的画家。是现代抽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奠基人。他的抽象艺术理论把艺术活动看做是纯粹精神领域的事情,他认为被感受的东西能唤起和振奋感情。 他认为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映或决断。任何表现形式都是来自抽象的强烈要求,而不是受客观世界面貌的约束。想象就是对存在关系的一种主观透视,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形式象征符号与色彩的和谐,因此有直线、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构成抽象作品,并从抽象角度对点、线、面做出全面深刻的元素分析。元素不是形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 20世纪西方工艺设计中心转移到德国,尤其是被称为“现代设计摇篮”的鲍豪斯,为现代工艺设计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现代工艺设计的特点: 1、确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2、打破了传统的“纯艺术”和“实用艺术”的分离;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特征及价值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特征及价值 08中师2班史斐20084021072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积极的思想斗争中向前发展的现代中国面一个动荡的大变革的时代,处於这样历史时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不同阶级、不同趋向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纷然杂陈,彼此冲突而又互相影响与吸收的复杂面貌。这种情况决定了现代文学在尖锐激烈的斗争中取得自身的辩证发展。在现代文学的历史发轫期,新文学即是通过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在对封建传统文学的猛烈批判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此后,新文学每前进一步,都遇到旧文学的顽犟反抗。从20年代封建主义的国粹派、学衡派、甲寅派、鸳鸯蝴蝶派文学,到30年代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法西斯民族主义文学,直至40年代的战国策派、“勘乱文学”,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的汉奸文学,构成了新民主主义时期文学发展中的逆流。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与上述形形色色的文学逆流的斗争,决定著新文学的命运。 新民主主义文学所具有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缐性质,决定了其内部各种成分的文学之间,存在著既团结又斗争的关系。无产阶级和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思想同各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之间,展开过反覆的讨论和斗争。从20年代的现代评论派,到30年代的新月派、“第三种人”、论语派,直至4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尽管政治倾向十分复杂,就其文艺观而言,则是属於资产阶级范畴的。通过这些讨论和斗争,无产阶级和革命民主主义的文艺从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上都获得了更健康的发展,为文学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学与无产阶级文学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的主流;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兴起,也首先是“经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作家的转变,而开始形成起来,然后逐渐的动员劳动民众和工人之中的新的力量”(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如何对待小资产阶级作家、小资产阶级思想及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对於现代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健康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现代文学史上的多次论争都与这一问题直接相关。曾经发生过否定或贬低小资产阶级作家和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文学的“左”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也有过混淆小资产阶级革命性与无产阶级革命性,放弃或削弱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右的偏差,这两种倾向都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消极影响。正是在纠正上述错误的过程中,无产阶级渐渐团结了大多数小资产阶级作家,将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在社会主义历史新时期,小资产阶级作家仍然作为可靠同盟军,与无产阶级作家一起组成了新中国的文艺大军。 “五四”文学革命由倡导白话文开始,就体现了文学必须能为最广大的群众所接受的历史要求。文学革命的先驱者并提出了“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的口号,以表现普通人民生活、改造民族性格和社会人生为文学的根本任务。在创作实践上,出现了中

现代艺术思潮名词解释

现代艺术思潮 一名词解释 1.未来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文艺流派,1909年意大利马里内蒂倡始的。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热衷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否定一些文艺规律和传统,表现出对未来社会的追求和热切向往,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艺术。 2.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一座富有个性的建筑作品。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位于贝尼朗岛,面临大海,被设计成贝壳型。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桥梁工程师埃菲尔。设计以钢架结构而成,高300米。埃菲尔铁塔在现代美学上的意义今天已经得到普遍承认,它解开了现代审美的新篇章,是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新纪元的伟大起点之一。 的艺术影响而从事新的探索发展:导致了象征主义的庄严、简约化和变形的装饰风格。 对保守的维也纳学院派,他们没有明确的纲领,指是思想、类型相近的艺术一群。其设计风格颇为大胆独特,往往采用一种抽象的表现形式,是追求艺术实用性合理性的新艺术流派。 士集团多采用抒情的抽象语言,对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更感兴趣,希望给这种内在精神以一种可见的形和色。从而把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内容融为一体。 他们的目的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的纹样和色彩,利用观众的视觉变化来造成一种幻觉效果。他们是打

破了纯绘画艺术和装饰图案艺术之间的界限,对工艺美术银幕艺术,广告艺术和建筑艺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代表比亚齐、赖利等。 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后来将这一观念用于建筑和机械设计,代表艺术家塔特林,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碑》。构成主义对现代设计与建筑产生重要影响。 影响的艺术大家。他的雕塑注重造形与材质,作品流露出结实的造型和赋予思考的、独特的创作思维。他以现代手法结合罗马尼亚民间木雕艺术特点,形成独特的象征主义风格,被视为现代抽象雕塑之父。 影响,开始制作以抽象形态组成的、可以由机器牵动的金属雕塑。通过不断更换位置和方向,随之不断出现新的形态,给人以多种多样的感受。他的活动雕塑打破了雕塑的静态法则,并使之成为工业制品,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环境之中。 现代媒体和现代媒介两部分。使艺术向所有可了解的媒介和社会关系延伸,是当代艺术的主流样式。 抽象造型能力来控制画面的形式因素。他的艺术是链接19世界末实验性绘画和10世纪初表现主义的桥梁。 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而得名。其绘画宗旨是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现代艺术思潮-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未来主义:现代文艺思潮之一。1909年意大利马里内蒂倡始。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欧洲各国。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 2、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位于悉尼市区北部,是悉尼市地标建筑物,由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设计,一座贝壳形屋顶下方是结合剧院和厅室的水上综合建筑,其内部建筑结构则是仿效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建设共耗时14年,于1973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 3、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1897年,法国政法决定,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建造一座纪念塔作为永久标志,由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以钢架构建而成,1889年完工,埃菲尔铁塔在现代美学上的意义今天地道普遍承认,它揭开了现代审美观念的新篇章,是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新纪元的起点之一。 4、纳比派:1891年出现于巴黎,其主要成员是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的学生。这是一个为期很短的艺术运动,主要参加者是法国的画家和雕塑家。“纳比”一词出自希伯来语,是先知的意思,取此名称的基本点旨在表明其信念、创作思想同宗教的密切联系,纳比派的主要理论家德尼,将纳比派的特色归纳为两种变形的理论:“客观的变形,它基于纯美学,装饰概念,以及色彩和构图的技术要素;再就是主观的变形,它使画家个人的灵感得以发挥。” 5、维也纳分离派:1897年,维也纳美术界持不同见解的青年艺术家成立了“维也纳造型艺术协会”,不久克里姆特等八位青年艺术家因观点不同退出该协会,另行组织艺术家团体,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艺术纲领,只是创作思想相近,形成了“维也纳分离派”,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其代表人物有画家克里姆特;建筑家和设计师瓦格纳、霍夫曼、奥布里奇、莫塞等人。 6、“青骑士”:是指德国一群创造抽象风格表现主义作品的艺术家,该集团由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和佛兰兹.马尔克(1880-1916)于1911年在慕尼黑创立,此派成员还有克利和奥格斯特.马克,青骑士是当时的前卫艺术运动,它与之前的桥社运动一起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7、光效应艺术:20世纪60年代流行与欧美的一种利用光学感觉加强绘画效果的抽象艺术,通过各种不同的纹样和色彩,利用观众的视觉变化造成幻觉效果,打破了纯绘画艺术和装饰图案艺术之间的界限,对工艺美术、广告艺术和建筑艺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代表画家有意大利比亚齐、英国人赖利、美国人莱因哈特和诺兰等。 8、构成主义:1910年代的构成主义是俄国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一大贡献,最初采用拼贴形式,运用不同材料制作悬挂的浮雕抽象构成物,后来将这一观念用于建筑和机械设计,代表艺术家塔特林,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碑》,构成主义对现代设计与建筑产生重要影响。 9、布朗库西:罗马尼亚雕刻家。早年在国内接受教育训炼。1904年移居巴黎后,作品逐渐显露其个人的风格特点。重视“形”的单纯性和纯粹性,赋予“形”以相对独立的意义,以现代手法结合罗马尼亚民间木雕艺术特点,形成独特的象征主义风格,被视为现代抽象雕塑之父。 10、考尔德:是美国最受欢迎、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现代艺术家,是20世纪雕塑界重要的革新者之一。他以创作风格独特的“活动雕塑”和“静态雕塑”驰名于世。他的活动雕塑打破了雕塑的静态法则,并使之成为工业制品,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环境中。 11、多媒体艺术:多媒体艺术是20世纪诞生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以计算机、数码技术、录像和胶片技术相结合完成的艺术作品,它既是纯艺术的一种,也是电影、电视、广告和音乐画面的常用手段之一。以数码技术为基点,兼容摄影、录像、视频、声音、装置、互动等综合手段进行创作。是当代西方艺术的主流样式。 12、劳特累克:出生于法国阿尔比的一个世袭贵族家庭,作为艺术的革新者,他以描绘那些抓住并准确表现巴黎蒙巴特尔地区豪放不羁的艺术家们的生活特点的表演艺人而著称。他的艺术是连接19世纪末实验性绘画和20世纪初表现主义的主要桥梁。 13、荷兰风格派:荷兰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画派,于1917~1928年由蒙德里安等人在荷兰创立。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其绘画宗旨是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14、《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画面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情景。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此画结合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并借助几何线的组合,使作品获得严密的内在结构紧密联系的形式,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 15、莫罗:法国画家。莫罗是法国新浪漫主义画派画家,也有把他推为象征派领袖的。早期作品属于些事手法与象征形象相结合的产物,后期作品狂放洒脱,其艺术反映了流行于19世纪末期的神秘主义,被认为是西方现代美术中过渡性的人物。

当代文艺思潮考试题试卷及答案

当代文艺思潮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文学的叙述时间是指故事时间和( )。 2.文学文本的叙述者一般分为显在叙述者和( )。 3.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 )、 虚实相生 、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四个方面。 4.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 )、 艺术家 、世界 、( )等四个要素组成。 5.王国维把意境分为( )之境和( )之境。 6.叙述内容一般分为故事、人物、结构、( )四个方面 。 7.抒情作品在文体上分为抒情诗和( )两大类。 8.文学的抒情策略有两种: 语法策略和( ) 。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0.精英文学

11.人文精神 12.纪实文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3.简述精英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5.简述从叙事权威性与否的角度来看的三种模式。 16.“新故事新编”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7.请简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轨迹。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文本时间。 2.隐含叙述者。 3.情景交融。 4.作品、读者。 5.有我、无我。 6.行动。 7.抒情小品文。 8.修辞策略。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9.所谓“大众文化”(Mas culture)是指发表于大众传播媒介中而流行于大众之间的通俗文化和文学作品,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艺术广告等。

当代艺术思潮论文

淮海工学院 当代艺术思潮 课程论文 题目:后现代文化思潮对商业设计的影响班级:工设092 姓名:蒋惠娟 学号:180914 淮海工学院 年月日

评分标准: 内容原创性规范性论述水平语言 优秀独立思考成文,观点较 新,有较好原创性(约 40分)符合论文 规范(约 10分) 逻辑严谨,内 容充实(约40 分) 文笔流畅,措 辞准确(约10 分) 良好能独立完成论文(约 30分)比较合规 范(约8 分) 逻辑顺畅,内 容较丰富(约 30分) 语言流畅,无 病句(约8分) 一般无抄袭现象(约25分)有不合规 范处,但 较少(约 6分)论述具体,论 点论据分明 (约25分) 语言易懂(约 6分) 不及格出现全文或者整段完 全抄袭现象不符合论 文格式规 范 论点不明,论 据空洞,论证 混乱 语言表达混乱 得分: 表格 1 请保留此页,并另起一页开始论文。 封面格式不得改动,请统一在左侧使用订书机装订。 论文字号为小四号、行距设1.5倍。

摘要: 后现代主义在在我们设计领域已经不是个陌生的词语了,在现代社会中,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工业设计,本文就是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们工业设计生产的影响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工业设计;思潮 。 1.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传统的反动,它孕育于西方现代文化的母胎中,是持有西方传统文化基因又在后工业化语境中变异而产生的“文化幽灵”对当代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本身并没有整齐清晰的模式和思想体系,在后现代主义的大旗下汇集着形形色色的流派、理论和假说。它是西方后工业社会中全面反叛性的思潮,它有反传统文化的一元性、整体性、中心性、纵深性、必然性、明晰性、稳定性、超越性,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标举多元性、碎片性、边缘性、平面性、随机性、模糊性、差异性和世俗性,彻底否认了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叙事规则,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呈现出构理性、消解中小躲避崇高、零度叙事、表象拼贴、与大众文化和流的鲜明特点。 2.什么是商业设计: 商业设计为商品终端消费者服务,在满足人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又规定并改变人的消费行为和商品的销售模式,并以此为企业、品牌创造商业价值的都可以称为商业设计。 3.后现代主义的产生: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个设计派的运动流派,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理论基础,并由建筑领域扩散到其他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它们是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到后工业时代的必然产物,都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中产生出来的,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或修正。 4.商业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成为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风格后,几乎所有的设计领域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流向。商业设计也不例外,微建筑风格就是一批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在室内设计和家具用品的设计上出现的一种后现代主义风格,如格雷夫斯,泰格曼,詹克斯等人设计的茶具,咖啡具等,其他还有很多的产品如:椅子,钟,小壶等,这些都是这一时代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家们在商业设计领域对后现代主义的诠释。

经典的焦虑--当前文艺思潮的审视

收稿日期:2005-07-14 作者简介:周晓风(1957-),男,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文 联副主席,重庆作协副主席,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发表论文60余篇,已出版专著5部。 经典的焦虑 ———当前文艺思潮的审视 周晓风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 摘要:文学中的经典是指那些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代表作品。文学经典在文学发展史上既具有确定文学标准尺度的作用,又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文学经典作品在近年来出现大量重版、改写和重评,成为当前文艺思潮的突出现象。这既是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对于经典作品的需要的反映,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精英文化层对于当今经典缺失的焦虑。 关键词:文学;经典;焦虑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5)05-0051-05 Anxiety of Classics :Scan the Trends of Thoughts in Art and Literature ZHOU Xiao-fe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News ,Sichuan Uniuersity ,Chengdu 610064,China ) Abstract:The cIassics in Iiterature refer to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have modeI meaning and far-reaching infIuence in the history of Iiterature.Literary cIassics not onIy have the function of scaIe of Iiterature in the Iiterary history,but aIso can meet readers aesthetic demand of different eras to a great extent.The repubIishment,rewriting and comment on cIassicaI works of I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be-come the outstanding phenomenon of present trends of thoughts in Iiterature and art.This is the refIection of the need to the cIassicaI works of sociaI psychoIogy of era of consumption,and refIects the anxiety of cuIture eIite to Iack of cIassics nowadays to a certain extent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Iiterature;cIassic;anxiety 一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经典”是一个标明历史和传统的词语。“经”为“经常”,即历久不变的常道,引申为不刊之论和经书,如“四书五经”、“十三经”等;“典”为“典范”,指事物的“标准”和“范例”,具有可以被人反复引用和反复阐发的文化价值,引申为“典故”或“典籍”。因此,经典常常是指那些具有文化传承意义和历久弥新的文化价值之文本。用罗兰?巴特的说法,经典是指那些具有可写性的文本。洪子诚先生还有一个简洁的说法,认为“‘经典’是帮助 我们形成一个文化序列的那些文本”。[1] 根据这样 的基本理解,文学中的经典就是指那些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意义的代表作品,构成文学史序列的代表作品,被后人反复阅读、反复解释的作品。当然,也有的并不是在严格意义上使用“经典”这个词语,如重庆作家莫怀戚的《经典关系》所说的“经典”大约相当于“典型”的意思。 与“经典”相近的概念还有“名著”。文学名著往往也是一个时代文学创作的最具影响力的精华和代表。但名著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筛选才有可能成为经典。那些未能经受时代检验的文学名著则只能是名著或代表作,而不能成为文学经典。因此,经典的产生不可能是一时一事的产物,更不可 1 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1卷第5期 JOURNAL OF CHONGOING UNIVERSITY (SociaI Science Edition )VoI.11No.52005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中国当代艺术思潮 水墨

如果将’85思潮看作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2015便是它的30周年,在2014的年尾回望3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我们发现它从最初的狂飙猛进,到近些年的回归理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陆春涛凭藉其以东方美学为基础,融会西方画理的水墨艺术探索成为了在国内以及国际上倍受追捧的当代水墨艺术家。 85思潮是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当时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的学院派,厌烦了传统文化时的价值观,试图挣脱学苏、文革、生硬、严谨的艺术追求,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85思潮在艺术上主要将矛头针对专制时期的文革传统,目的是想让长期制约艺术创作的政治意思、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完全排除在艺术创作之外。此时的艺术家基本是借用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与手法来达到他们的目的。85思潮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85思潮也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整个85思潮是一次反传统的运动,整个运动对我国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如今全息影像的不断进化都会进一步隔绝人类感官机能与大自然的真实联系。这给架上绘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陆春涛近年来的水墨艺术实践正是对这一挑战的艰苦卓绝回应。他孜孜以求的是传统水墨精神与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诉求合二为一的境界,他以自己由“瓶花”而“荒谷”、而“荷塘”的系列现代水墨创作向我们证明:架上绘画与电子图像的最大区别在于视觉的触感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心灵体验;他以此强调架上绘画在当下的不可替代性,更让我们深刻体会水墨性、水墨精神在我们这个充斥着消费欲望的景观社会中其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 从1988年23岁时在北京成功举办个展到2002年的十余年间,因生计沉浮于商海的陆春涛,显然获得了对我们这个巨变时代的深刻体验与认知。丰富的人生际遇与内心体验无疑是陆春涛此后水墨性表达的真实内涵,有评论认为陆春涛的水墨艺术创作是要“在荒唐的青春岁月里找寻灵魂的栖息”。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其作品《青春咖啡馆》开篇所引用的著名的“国际情境主义者”、思想家居伊·德波的独白:“在真实生活之旅的中途,我们被一缕绵长的愁绪包围,在挥霍青春的咖啡馆里,愁绪从那么多戏谑的和伤感的话语中流露出来。”《青春咖啡馆》讲的是上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人被物化的城市生活,商品的流动性和建筑空间布局的凝固性,让一群年青人感到在一个被商品和景观统治下的社会,生活是多么的被动、不自由。“国际情境主义者”的主要的观点是:在我们被商品和景观统治的社会之中,人的创造精神,人生梦想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人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会感到窒息,情境主义者主张用创造的生活来代替被动的生活。所以他们当时呼吁的是要毫无拘束的生活,要游戏人生,要毫无节制的享受。我们时代的持续变化,不断践行了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所忧虑的一切:“只要第一次精确描述的这一较长历史时期的基本条件原封不动,这里所提出的批判理论就不需做任何变动。我们时代的持续变化只不过充分证实和进一步说明了景观理论。”“国际情境主义者”当时提出的理论是“漂移”,就是说要有快速通过各种环境的技巧,那是与现实生活的对抗,也是一种逃避。 不同文化在面对相同的人类困境时,它们的反应很可能大不一样。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快速物质化的时代,价值观急速变化的时代。高科技、物质化给我们带来各种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剥夺了我们很多方面的自由。不难看出陆春涛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课程论文:关于胡风主要文艺思想的解读 ——“主观战斗精神”论和“精神奴役创伤”论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班级:中文师范071 姓名:郭晨露 学号:0701012008 教师:李建东

关于胡风主要文艺思想的感想 ——“主观战斗精神”论和“精神奴役创伤”论 提要:本文主要就胡风主要的文艺思想——“主观战斗精神”论和“精神奴役创伤”论从作家创作的角度做出了客观的理解,在客观理解的基础上,并从生活态度和个人价值观两个角度发表了一些个人对这两个文艺思想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作家创作生活态度价值观 胡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诗人和独特的理论家。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是“文革”期间一个重要的冤假错案之一。随着1985年和1988年两度对胡风的“政治历史问题”、“文艺思想问题”、“宗派主义问题”进一步平反, 关于胡风事件的起因、始末和胡风文艺思想的研究逐渐成为史学界和文艺界的重要课题。胡风的文艺思想主要有“主观战斗精神”论、“精神奴役创伤”论以及“五四文学传统”论。下面,我想针对胡风的文艺思想,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和感想。 一、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论之我见 “主观战斗精神”这一概念是胡风在《文艺工作的发展及其努力方向》一文中正式提出的:“既然战争变成了持续的日常生活,文艺家就要在经营一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从事创作,或者为了从事创作而勉力地经营一种日常生活。进一步看,文艺所经营的日常生活,供给他的精神营养,影响他的精神状态的日常生活,并不是能够诱发创造力的广大的战斗生活,而是能够麻痹创造力的狭小的沉滞生活这就有了被这种日常生活包围、疲乏、腐蚀、俘虏的可能。再联系到思想限制和物质生活的困苦这双重重压,这个可能就更大了。结果当然会引起主观战斗精神的衰落,主观战斗精神的衰落同时也就是对于客观现实的把捉力、拥抱力、突击力的衰落。” 关于胡风的这一“主观战斗精神”论,我是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的,下面谈谈我的感想: (一)从作家创作的角度看: 我们知道,作家创作一个作品,一定是对于现实生活有所感动,他的认识能力和现实生活发生化学作用的时候,才能够执笔。当然,也有不少不从这个基本态度出发的作家。但一个诚实的作家,一个伟大的作家,没有不是这样的;一个好的或伟大作品的完成,没有不是依据这个根本态度的。通常说作家要写他所熟悉的、他所理解的题材,那原因就是我们一方面积极地要求把握现实主义的作者的主观力量,一方面也积极地要求被作者把握的现实生活的客观性的缘故。 而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说的就是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相互突进、相克相生。我觉得这里的客观其实就是指生活的积累,主观即作家创作的主观激情。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是如果有了这源泉是远远不够的,作家主观上的创作的激情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总的来说,胡风的“主观精神”论首先是一种创作认识论。胡风较有说服力地说明了只有生活,只有题材,

当代艺术思潮

当代艺术思潮----超现实主义 看到题目的我实不知如何下笔,因为学生对当代艺术是不甚了解,相比较当代我还是对古典的艺术比较了解,在我看来要说当代艺术实是太过庞杂,流派甚多(个人觉得)。以学生了解的一点皮毛实在说不出什么。查了些许资料,发现超现实主义,对于现当代艺术影响甚广。超现实主义存在的时间较长,这个流派颇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不少的现代派都受其理论影响并加以发展不论文学,摄影,绘画,影视,还有服装都有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和相应的风格流派。 超现实主义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此一流派承自于达利艺术而产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卢梭、米罗、达利)等人。米罗的创作表现方式是有意的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在直觉式的引导下,用一种近似于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因此在它的作品中会有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使作品带有一种自由的抽象感,也有儿童般的天真气息。主要的作品有〈向鸟投石子的人〉、〈荷兰式家居室内〉等。达利相较与米罗,他采用相反的表现手法。达利认为艺术家要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第纪录下来,所以他采用"具象",精确地复制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象,把毫不相干的事物全部组合在一起,使画面中充满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新心灵的震撼。主要作品有〈永恒的记忆〉、〈内乱的预感〉等。超现实主义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路易斯.布纽尔的《安达鲁之犬/一只安达鲁狗》可以算是早期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而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旨在反抗写实主义与传统艺术,领导人安德烈·布列东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种纯粹的心灵自动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试著以语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来表现思想真正的运作情形。」后来超现实主义成为实验电影与地下电影的重要源头,如美国的玛雅·黛伦与肯尼斯·安格。商业电影中超现实主义并不是主要派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参考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课参考书目 1、勒内·韦勒克:《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佛克马、蚁布思:《二十世纪文学理论》,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外国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4、萨义德:《知识分子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5、谢冕、孟繁华主编:《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王晓明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7、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8、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9、魏绍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0、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朱寨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12、陆贵山主编:《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共和国文学5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岳麓书社1999年版。 16、王富仁:《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7、胡明:《胡适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9、唐宝林:《陈独秀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0、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21、黄侯兴:《茅盾——“人生派”的大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2、凌宇:《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3、梅志:《胡风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4、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文学运动史料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25、谢冕、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1948-197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新时期十年文艺思潮提纲

新时期十年文艺思潮讲授提纲 一、总体性质 总体上说,这是一个反思阶段。全面清理历史的经验教训,开始冲破思想、理论上的禁区,实现思想的解放。 至85年,占主导地位的思想、理论总体上仍然属于传统的框架内。 这期间有几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表现出对传统的禁区的突破。 1、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传统文艺思想、理论的反思;[拨乱反正] 2、对文学创作中出现的新现象开展争论; 3、引进西方的文艺学、美学理论,丰富思想资源。 二、文艺思想演变的具体状况 1、对传统的文艺思想、理论进行有限的反思 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 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是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文艺是不是上层建筑?文艺是不是从属于政治?文艺的社会效果问题。 文艺的真实性问题;[《为文艺正名》,《上海文学》评论员;《文艺和政 治是上层建筑内的关系》梅林;《文艺与政治不是从属关系》王若望; 文艺要讲社会效果、社会责任。] 人性与人道主义问题;78年朱光潜在《社会科学战》第3期上发表《文 艺复兴至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文艺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的言论概 述》。超越政治层面,向人性靠近。 异化理论问题:1979年高尔泰在《国内哲学动态》第四期发表《异化辨 异》;80年刘梦溪在《学习与探索》第2期上发表《马克思主义的异化 思想》,王若水在《新闻战线》第8期上发表《谈谈异化问题》、在《上 海文学》第9期上发表《文艺与人的异化问题》,引起了异化理论和人 性、人道主义的争论。 现实主义问题。 [以上是至82年] 对于这些问题的提出,在当时的背景下都是极大进步。尤其是争论是在学术的意义下进行的,没有再如以往的政治的方式进行,开创了真正自由争论、百家争鸣的新局面。最大的收获不只是理论上的,而且是思想方法上的,过去许多不曾接触,或不敢质疑的文艺理论问题都被一一提出来了。 2、对文学创作中出现的新现象开展争论;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是对文革时期的造成的危害的揭露,属于传统的范畴; 朦胧诗的出现,是现代主义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最早的冲击。 朦胧诗:“断然排斥了直接观照的方式,而代之以总体象征性的对于生活,特别是人们内心情感的创造性表现。对于曾经有过的那种排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被动地直述和直描,它是无情的反叛。想在这些诗中寻找关于实际生活的图解与阐析,只能是徒劳。注重诗人自我的内心世界对于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溶解和包容,已经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谢冕)这是历史意识与审美意识的分歧。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光明日报》80年5月7日);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诗刊》81年3期);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

现当代文学思潮

20年代: 1917年初的文学革命,是户国文学史上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1】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主要影响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 首先是白话文兴起。 接着是各种外国文学思潮涌入和新闻学社团的蜂起:主要是: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派。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认为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者是现实主义一派。一人生和社会为题材,注重对社会黑暗现实的额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了自然主义。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2)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由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人成立,开始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表现作者内心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创作的“直觉”和“灵感”,注重文学的美感作用。同时注重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抨击。其主要作品都侧重自我的表现,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以此作为对现实的不满。 (3)新月社: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在北京发起。内部主要形成的是一个诗人群。倡导新格律诗。 其余的还有鲁迅的语丝社,主要是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后来形成“语丝体”对后来的额散文影响很大。 小说: 鲁迅:白话小说,不多言,大家呵呵 这就反映了20年代的小说: 1919年下半年,冰心发表《斯人独憔悴》,开创“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后来多倾向于现实主义,以叶圣陶为代表,形成了“人生派写实小说”;鲁迅开创“现代乡土小说” 郁达夫等:现代抒情小说 20年代的诗歌:白话诗,郭沫若抒情诗,新月派,象征派(穆木天),无产阶级诗歌(邓中夏) 20年代散文:“随感录”作家群(鲁迅等),“言志派”美文(周作人),还有以上四个文学社的散文 20年代戏剧:五四新戏剧观,“爱美”剧(即业余戏剧,代表田汉) 30年代: 小说:左翼小说(以“左联”为核心,代表:张天翼,萧红,丁玲,矛盾),京派小说(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代表:废名,沈从文),海派小说(最接近读书市场,代表:张资平恋爱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此外,巴金,老舍,“大河小说”不属于上面任何派别

当代艺术设计思潮与方法课程教案7.doc

当代艺术设计思潮与方法课程教案7 《当代艺术设计思潮与方法》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当代艺术设计思潮与方法 总学时数:36 (理论课学时数:18 实践课学时数:18) 使用专业班级:广告设计与制作 课程的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教师:姜涛 课程的任务: 1.了解和探讨后现代时期艺术设计的思潮、风格和流派以及发展趋势; 2.了解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后现代设计运动,对建筑与室内设计史上的重要人 物、事件、代表作品等有一定的认识; 3.懂得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评价分析后现代设计作品。剖析后现代设计的思想动机、 价值取向、审美要求; 4.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质,以辩证的思想看待设计的 发展,为后续装潢设计的实践课程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课程以现场讲授、参观调研和设计实践相接结合的方法,通过参观、实践和学习让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 1、结合参考教材,增加设计作品供学生欣赏和理解设计风格的特点。可适当增加其他设计领域的介绍。 2、现场参观讲授及分析调研。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解读所参观空间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该设计运动的思想根源,使学生懂得从形式和功能两方面评价设计作品。 3、设计工作坊实训项目:设计方法与应用。对所选设计风格与作品深入解读并进行再设计,体现该课程“向大师学习”,从现场调研到实际设计转化的教学特色,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向大师学习”参观调研活动: 通过课堂讲授的设计流派与风格,运用设计分析方法,对著名设计师的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作品的设计背景,理论知识,研究设计师的创作思想、创意思维和设计语言,要求学生分组协作完成,每组2-4人,每组选择一个优秀的建筑空间室内外设计作品为分析对象。依据所收集到的相关图纸及图片文字资料,通过临摹草图和现场写生拍照,再分析设计师的设计构思与设计手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分析所研究空间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并选择一个或几个体现设计思潮的构成空间,重新对该空间进行深入解读后的再设计,从而体现该课程“向大师学习”,从现场调研到实际设计转化的教学特色,体现设计专业的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九章文学思潮

“第二个十年”文学 开始的标志:《文化批判》、《创造月刊》与《新月》月刊这两种对立倾向刊物的出版及宣言的公 布 特征: 1、“五四”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 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 3、在左翼文学兴起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 第一节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 本线索 一、国民党文艺运动 第二个十年是国民党政权建立稳定又危急四伏的时 期 南京《文艺月刊》,上海《民国日报》与《觉悟》 副刊 提倡三民主义的新文学。 1930年左联的成立引起恐慌,发动了“民族主义文 艺运动” 未形成中心理论及代表创作,在思想文艺领域未形 成独立又影响的力量。 二、30年代现代文学基本历史线索 无产阶级文学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民主主 义(部分倾向左联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自由主 义文学(倾向国民党却不党治文学)各自发展演变,构成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 第二节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一、革命文学论争 (一)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 1928年,由革命作家和归国青年共同倡导,接受左 倾路线(苏日左倾机械论,苏无产阶级文化派,拉普,文艺组织生活论是理论基础)无产阶级文学能 推动政治的持续革命,提出文学的任务是“反映阶 级的实践和意欲”,全盘否定五四文学传统。 鲁迅写作的“阿Q时代早已死去”,鲁迅是“封建 余孽”、“二重革命人物” (二)鲁迅、茅盾 赞成文学革命的倡导 反对创造社太阳社的文学工具论,组织生活论 认为文艺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揭示与认识生活,坚持 现实主义精神 二、左联 基本情况:1930年3月2日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 郭沫若、郁达夫、冯雪峰、钱杏邨、鲁迅、柔石、 茅盾、田汉 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 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的倾向”,并表 明要“援助并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机关刊物: 《萌芽月刊》、《拓荒者》、《前哨》(第2期起 改名为《文学导报》)、《北斗》 左联贡献 ①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其理论的翻 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建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的批评方法并观照 文学的一切,自觉的加强了与世界文学无产阶级文 学运动的联系 ②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鲁迅坚持将外来文化与继承民族传统相统一的观点,即拿来主义 对欧化倾向及某些左倾向的纠偏,缩短文学与群众 的距离 ③重视创作方法的革新 推行富于革命意味的新现实主义,有图解政治的倾向,公式化、概念化 创造社放弃浪漫主义 胡秋原、苏汶提出“文艺自由论”和“第三种文学”,受到批判 ④后期引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作为新的 创作方法 影响至当代 要求从现实革命出发,真实历史具体地描写现实, 并和思想教育人民结合。 吸收有利于现实主义恢复与发展的因素,又无法摆 脱左倾机械论的束缚。 第三节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一、两大文艺思潮对立 30年代形成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克服左倾构成文 学的主潮)与自由主义(对主流派起补充作用)两 大文艺思想对立,论争集中在外部关系上,文艺与 阶级政治革命,生活时代人民的关系,问题讨论浮 光掠影。 二、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 自由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 主张: ①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②思考社会人生探求民族复兴的道路; ③严肃性:严肃地自我内省、严肃地表现、严肃地 思考社会人生 1、朱光潜 强调文学洗刷人心再造民族灵魂的作用。强调文艺 的超功利性与独立性,超脱现实的原则,与现实批 判和社会功利性的文学主潮相对立。 2、新月派 徐志摩,胡适,梁实秋等根本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 在的理论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