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几何模型压轴题】专题11《轴对称》

【中考几何模型压轴题】专题11《轴对称》

【中考几何模型压轴题】专题11《轴对称》
【中考几何模型压轴题】专题11《轴对称》

中考几何压轴题(几何模型30讲)

专题11《轴对称》

破题策略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成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通常所说的翻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图形沿着某条直线翻折,这条直线即为对称轴,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再借助方程的知识就能很快解决问题.

例题讲解

例1 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直线AP,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点E,连接BE、DE,其中DE交直线AP于点F.

(1)如图1,若∠PAB=20°,求∠ADF的度数;

(2)如图2,若45°<∠PAB<90°,用等式表示AE、FE、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解(1)如图3,连接AE,则∠PAE=∠PAB=20°,AE=AB.

Θ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AD=90°,AB=AD∴∠EDA=130° ∴∠ADF=25°(2)如图4,连接AE,BF,BD,由轴对称知EF=BF,AE=AB=AD

∴∠ABF=∠AEF=∠ADF,∴∠BFD=∠BAD=90° ∴BF2+FD2=BD2∴EF2+FD2=2AB22

例 2 菱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2,折叠菱形纸片,将B、D两点重合在对角线BD上的同一点处,折痕分别为EF、GH.当重合点在对角线BD上移动时,六边形AEFCHG的周长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小明发现:若∠ABC=60°,

①如图1,当重合点在菱形的对称中心O处时,六边形AEFCHG的周长为_________;

②如图2,当重合点在对角线BD上移动时,六边形AEFCHG的周长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请帮助小明解决下面问题:

如果菱形纸片ABCD 边长仍为2,改变∠ABC 的大小,折痕EF 的长为m .

(1)如图3,若∠ABC =120°,则六边形AEFCHG 的周长为_________;

(2)如图4,若∠ABC 的大小为α2,则六边形AEFCHG 的周长可表示为________.

答案:(1)①6;②不变;(2)324 ;4+4sin .

(1)如图1,因为EF =AB =FC =CH =AG =GH =1,所以周长为6.

如图2,因为△EBF 、△GH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EF =BE ,GH =GD

因为四边形FCDG 、AEH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FC =GD =DH =AE ,同理可得CH =BE =AG 所以周长不变

(2)当∠ABC =120°时,EP =BE 3,GH =GD 3.

因为AE =DH =DG =FC ,AG =BF =BE =CH

所以六边形AEFCHG 的周长为AB +AD +BE 3+GD 3=4+23.

当∠ABC =2α时,EF =2BE sin α,,GH =2DGE sin α

所以六边形AEFCHG 的周长为4+4sin α

例3 有一个数学活动,其具体操作过程是: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ABCD ,使AD 与BC 重合,得到折痕EF ,把纸片展开(如图1);第二步: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EF 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 ,得到折痕BM ,同时得到线段BN (如图2).请解答以下问题:

(1)如图2,若延长MN 交BC 于P ,△BMP 是什么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2)在图2中,若AB =a ,BC =b ,a 、b 满足什么关系,才能在矩形纸片ABCD 上剪出符合

(1)中结论的三角形纸片BMP ?

(3)设矩形ABCD 的边AB =2,BC =4,并建立如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直线BM ′为y =kx ,当∠M ′BC =60°时,求k 的值,此时,将△ABM ′沿BM ′折叠,点A 是否落在EF 上(E 、F 分别为AB 、CD 中点),为什么?

解:(1)△BMP 是等边三角形

连接AN

∵EF 垂直平分AB ,

∴AN =BN

由折叠知AB =BN ,

∴AN =AB =BN ,

∴△ABN 为等边三角形,

∴∠ABN =60°

∴∠PBN =30°

又∵∠ABM =∠NBM =30°,∠BNM =∠A =90°,

∴∠BPN =60°,∠MBP =∠MBN +∠PBN =60°

∴∠BMP =60°,

∴∠MBP =∠BMP =∠BPM =60°

∴△BMP 为等边三角形.

(2)要在矩形纸片ABCD 上剪出等边△BMP ,则BC ≥BP

在Rt△BNP 中,BN =BA =a ,∠PBN =30° ∴

∴b a 23≤ 所以当b a 23≤

时,在矩形上能剪出这样的等边△BMP .tan (3)∵∠M ′BC =60°,

∴∠ABM ′=90°-60°=30°

在Rt△ABM ′中,AB M A M AB '='∠tan ∴

∴M ’(332,2),代入y =kx 中,得33

3

22==k 设△ABM ′沿BM ′折叠后,点A 落在矩形ABCD 内的点为A ′,过A ′作A ′H ⊥BC 交BC 于H ∵△A ′BM ′≌△ABM ′,

∴∠A 'BM '=∠ABM '=30°,A ′B =AB =2

∴∠A 'BH =∠M 'BH -∠A 'BM '=30°

在Rt△A ′BH 中,A ′H =21AB =1,BH =3 ∴

∴A ′落在EF 上.

进阶训练

1.已知:在菱形ABCD 中,∠ADC =120°,E 是对角线AC 上一点,连结DE ,∠DEC =50°,将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50°并延长得到射线BF ,交ED 的廷长线于点G .求证:EG =B C .

2.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 ,AB =8,AD =17,将此矩形纸片折叠,使顶点A 落在BC 上的A '处,折痕所在直线同时经过边AB ,AD (包括端点),设BA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如图,将正方形ABCD 翻折,使点B 落在CD 边上点E 处(不与C ,D 重合),压平 后得到折痕MN .设n CD CE 1=,则___________=BN

AM (用含n 的式子表示).

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1.(1)操作发现· 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 ,且点G 在矩形ABCD 内部.小明将BG 延长交DC 于点F ,认为GF =DF ,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2)问题解决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 =2DF ,求AB AD 的值; (3)类比探究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 =n ·DF ,求 AB AD 的值. 2.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DCB =75o,以CD 为一边的

等边△DCE 的另一顶点E 在腰AB 上. (1)求∠AED 的度数; (2)求证:AB =BC ; (3)如图2所示,若F 为线段CD 上一点,∠FBC =30o. 求 DF FC 的值. 3.如图①,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E ⊥BC 于点E ,DF ⊥BC 于点F .AD =2cm ,BC =6cm ,AE =4cm .点P 、Q 分别在线段AE 、DF 上,顺次连接B 、P 、Q 、C ,线段BP 、PQ 、QC 、CB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记为M .若点P 在线段AE 上运动时,点Q 也随之在线段DF 上运动,使图形M 的形状发生改变,但面积始终.. 为10cm 2.设EP =x cm ,FQ =y cm ,A B C D E 图1 A B C D E 图2 F

解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当x =3时y 的值; (2)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x 取何值时,图形M 成为等腰梯形?图形M 成为三角形? (4)直接写出线段PQ 在运动过程中所能扫过的区域的面积. 4.如图①,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然后沿虚线剪切,得到两个(不等边)三角形纸片△ABC ,△A 1B 1C 1. A B C D E F (备用图) A B C D E F Q P 图① 图 ① A C A 1 B 1 C 1

中考数学几何专项复习题-07倍半角模型知识精讲

倍半角模型知识精讲 一、二倍角模型处理方法 1.作二倍角的平分线,构成等腰三角形. 例:如图,在△ABC中,∠ABC=2∠C,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则∠DBC=∠C,DB=DC,即△DBC是等腰三角形. 2.延长二倍角的一边,使其等于二倍角的另一边,构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例:如图,在△ABC中,∠B=2∠C,延长CB到点D,使得BD=AB,连接AD,则△ABD、△ADC都是等腰三角形. 例题:如图,在△ABC中,∠C=2∠A,AC=2BC,求证:∠B=90o. 【解答】见解析 【证法一】如图1,作∠C的平分线CE交AB于点E,过点E作ED⊥AC于点D. 则∠ACE=∠A,AE=CE, ∵AE=EC,ED⊥AC,∴CD=AC, 又∵AC=2BC,∴CD=CB,∴△CDE≌△CBE,∴∠B=∠CDE=90o; 【证法二】如图2,延长AC到点D,使得CD=CB,连接BD,取AC的中点E,连接BE.

由题意可得EC=CD=BC,∠DBE=90o, ∵CD=CB,∠D=∠CBD,∴∠ACB=2∠D, ∵∠ACB=2∠A,∠A=∠D,∴AB=BD, 又∵AE=DC,∴△ABE≌△DBC,∴∠ABE=∠DBC,∴∠ABC=∠EBD=90o. 【证法三】如图3,作∠C的平分线CD,延长CB到点E,使得CE=AC,∴AC=BC+BE. ∵AC=2BC,∴BC=BE,在△ACD与△ECD中,AC=EC,∠ACD=∠ECD,CD=CD, ∴△ACD≌△ECD,∴∠A=∠E, 又∵∠DCB=∠DCA=∠A,∴∠E=∠DCB,∴DC=DE,∴∠ABC=90o. 二、倍半角综合 1.由“倍”造“半” 已知倍角求半角,将倍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相应的直角边顺势延长即可. 如图,若() 2.由“半”造“倍” 已知半角求倍角,将半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相应的直角边截取线段即可. 如图,在Rt△ABC(∠A<45o)的直角边AC上取点D,当BD=AD时,则∠BDC=2∠A,设,

中考数学必会几何模型:半角模型

半角模型 已知如图:①∠2=1 2 ∠AOB;②OA=OB. O A B E F 1 23 连接FB,将△FOB绕点O旋转至△FOA的位置,连接F′E,FE,可得△OEF≌△OEF′ 43 2 1 F' F E B A O 模型分析 ∵△OBF≌△OAF′, ∴∠3=∠4,OF=OF′. ∴∠2=1 2 ∠AOB, ∴∠1+∠3=∠2 ∴∠1+∠4=∠2 又∵OE是公共边, ∴△OEF≌△OEF′. (1)半角模型的命名:存在两个角度是一半关系,并且这两个角共顶点; (2)通过先旋转全等再轴对称全等,一般结论是证明线段和差关系; (3)常见的半角模型是90°含45°,120°含60°. 模型实例 例1 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它的两边分别交线段CB、DC于点M、N.(1)求证:BM+DN=MN. (2)作AH⊥MN于点H,求证:AH=AB.

证明:(1)延长ND 到E ,使DE=BM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AB . 在△ADE 和△ABM 中, ?? ? ??=∠=∠=BM DE B ADE AB AD ∴△ADE ≌△ABM . ∴AE=AM ,∠DAE=∠BAM ∵∠MAN=45°,∴∠BAM+∠NAD=45°. ∴ ∠MAN=∠EAN=45°. 在△AMN 和△AEN 中, ?? ? ??=∠=∠=AN AN EAN M AN EA M A ∴△AMN ≌△AEN . ∴MN=EN . ∴BM+DN=DE+DN=EN=MN . (2)由(1)知,△AMN ≌△AEN . ∴S △AMN =S △AEN . 即EN AD 2 1 MN AH 21?=?. 又∵MN=EN , ∴AH=AD . 即AH=AB .

中考数学模型--旋转综合之角含半角模型

旋转综合之角含半角模型 初三中考复习在即,在数学中考中,几何变换往往是中考中最令人头痛的题型,其辅助线的添加非常灵活,和其他几何知识的综合性也非常强。在几何变换中,旋转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变换,本周我们集中讲解旋转综合中常见的模型、题型,这部分是本期内容的第三讲:旋转综合之角含半角模型,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收益。 基本图形 1、如图所示,在等腰Rt △ABC 中,点 D , E 在斜边上,∠DAE = 45? ,将 连接 EF .则△ADE ≌△AFE , DE 2 = BD 2 + CE 2 △ABD 旋转至△ACF , 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E , F 分别在边 BC , CD 上,∠EAF = 45? ,将△ABE 旋转至△ADG ,则△AEF ≌△AGF , EF = BE + DF 角含半角模型的解题步骤 1、找旋转点(含半角的角的顶点),构造旋转; 2、证全等; 3、利用全等、相似得到边角的关系. 例 1 如图,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1 , D 是△ABC 外一点且∠BDC =120? , BD = CD , ∠MDN = 60? .求△AMN 的周长.

解 延长 AC 到 E ,使CE = BM ,连接 DE . 易证 所以 可得 所以 从而 所以△AMN 周长为 △BMD ≌ △CED (SAS). ∠BDM = ∠CDE , DM = DE . ∠NDE = ∠NDM = 60?, △MDN ≌△EDN (SAS). MN = EN = CN + CE = CN + BM , C △AMN = AB + AC = 2. 例 2 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a , BM , DN 分别平分正方形的两个外角,且满足 ∠MAN = 45? ,连接 MC , NC , MN . (1) 填空:与△ABM 相似的三角形是 ,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2) 求∠MCN 的度数; (3) 猜想线段 BM , DN 和 MN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中考数学几何选择填空压轴题精选

中考数学几何选择填空压轴题精选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13?蕲春县模拟)如图,点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BE平分∠DBC交DC于点E,延长BC到点F,使FC=EC,连接DF交BE 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OH交DC于点G,连接HC.则以下四个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①OH=BF;②∠CHF=45°;③GH=BC;④DH2=HE?HB. A.1个B.2个C.3个D.4个 2.(2013?连云港模拟)如图,Rt△ABC中,BC=,∠ACB=90°,∠A=30°,D1是斜边AB的中点,过D1作D1E1⊥AC于E1,连结BE1交CD1于D2;过D2作D2E2⊥AC于E2,连结BE2交CD1于D3;过D3作D3E3⊥AC于E3,…,如此继续,可以依次得到点E4、E5、…、E2013,分别记△BCE1、△BCE2、△BCE3、…、△BCE2013的面积为S1、S2、S3、…、S2013.则S2013的大小为() A.B.C.D. 3.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45°,AE⊥BC于点E,BF⊥AC于点F,交AE于点G,AD=BE,连接DG、CG.以下结论:①△BEG≌△AEC;②∠GAC=∠GCA;③DG=DC;④G为AE中点时,△AGC的面积有最大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正方形ABCD中,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E,F,使DE=AD,DF=BD,连接BF分别交CD,CE于H,G下列结论: ①EC=2DG;②∠GDH=∠GHD;③S△CDG=S?DHGE;④图中有8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2008?荆州)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BCD=90°,AD∥BC,BC=CD,E为梯形内一点,且∠BEC=90°,将△BEC绕C点旋转90°使BC与DC重合,得到△DCF,连EF交CD于M.已知BC=5,CF=3,则DM:MC的值为() A.5:3B.3:5C.4:3D.3:4 6.如图,矩形ABCD的面积为5,它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1,以AB,AO1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1O1,平行四边形ABC1O1的对角线交BD于点02,同样以AB,AO2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2O2.…,依此类推,则平行四边形ABC2009O2009的面积为() A.B.C.D. 7.如图,在锐角△ABC中,AB=6,∠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A.B.6C.D.3 8.(2013?牡丹江)如图,在△ABC中∠A=60°,BM⊥AC于点M,CN⊥AB于点N,P为BC边的中点,连接PM,PN,则下列结论:①PM=PN;②;③△PMN为等边三角形;④当∠ABC=45°时,BN=P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9.(2012?黑河)Rt△ABC中,AB=AC,点D为BC中点.∠MDN=90°,∠MDN绕点D旋转,DM、DN分别与边AB、AC交于E、F两点.下列结论: ①(BE+CF)=BC; ②S△AEF≤S△ABC; ③S四边形AEDF=AD?EF; ④AD≥EF; ⑤AD与EF可能互相平分,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人教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模型几何图形之半角模型含解析汇报

人教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模型几何图形之半角模型 含解析汇报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说明:定理2包括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对角线的性质,一个题设同时有四个结论,这是该定理的特点,在应用时需要哪个结论就用哪个结论,并非把结论写全。 小结: (1)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如上图 (2)正方形的性质: ①正方形对边平行。 ②正方形四边相等。 ③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④正方形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典型例题精讲 例1.如图,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先折出折痕BD,再折叠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得折痕DG,使2 AD ,求AG. 【解析】:作GM⊥BD,垂足为M. 由题意可知∠ADG=GDM, 则△ADG≌△MDG. ∴DM=DA=2. AC=GM 又易知:GM=BM.

而BM=BD-DM=22-2=2(2-1), ∴AG=BM=2(2-1). 例2 .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10PA PB ==,并且P 点到CD 边的距离也等于 10,求正方形ABCD 的面积? 【解析】:过P 作EF AB ⊥于F 交DC 于E . 设PF x =,则10EF x =+,1 (10)2 BF x =+. 由222PB PF BF =+. 可得:2221 10(10)4 x x =++. 故6x =. 216256ABCD S ==. 例3. 如图,E 、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一点,AM EF ⊥,?垂足为 M ,AM AB =,则有EF BE DF =+,为什么? 【解析】:要说明EF=BE+DF ,只需说明BE=EM ,DF=FM 即可,而连结AE 、AF .只要能说明△ABE ≌△AME ,△ADF ≌△AMF 即 可.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知识点总结78点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知识点总结78点中考数学 几何压轴题 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几何培优讲义设计 第6讲 夹半角模型 无答案

知识目标 第 6 讲 夹半角模型 知识导航 夹半角,顾名思义,是一个大角夹着一个大小只有其一半的角,如下图所示。 这类题目有其固定的做法,当 取不同的值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结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一类问题。夹 半角的常见分类: (1)90 度夹 45 度 (2)120 度夹 60 度 (3)2α夹α 题型一 90 度夹 45 度 【例 1】 如图,正方形 ABCD 中, E 在 BC 上,F 在 CD 上,且∠EAF =45°,求证:(1)BE +DF =EF (2)∠AEB =∠AEF 【练习】在例 1 的条件下,若 E 在 CB 延长线上,F 在 DC 延长线上,其余条件不变,证明: (1)DF -BE =EF (2)∠AEB +∠AEF =180°

夹边角和勾股定理结合会产生很多有趣的结论,比如: (1)已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ACB=90°,M、N 是AB 上的点,∠MCN=45°,求证:AM2+BN2=MN2 (2)如图,正方形ABCD 中,F 为CD 中点,点E 在BC 上,且∠EAF=45°,求证:点E 为线段BC 靠近B 的三等分点. 题型二120 度夹60 度 【例2】已知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BDC=120°,DB=DC,M、N 分别是AB、AC 上的动点,且∠MDN=60°,求证:MB+CN=MN. 【练习】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D=90°,∠ADC=60°,AB=BC,E、F 分别在AD、DC 延长线上,且∠EBF=60°,求证:AE=EF+CF.

真题演练 在等边△ABC 的两边 AB 、AC 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 M 、N .D 为△ABC 外一点,且∠MDN =60°,∠BDC =120°,BD =DC .探究:当 M 、N 分别在直线 AB 、AC 上移动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 △AMN 的周长 Q 与等边△ABC 的周长 L 的关系. (1)当点 M 、N 在边 AB 、AC 上,且 DM =DN 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Q 此时 = ;(不必证明) L (2)当点 M 、N 在边 AB 、AC 上,且当 DM ≠DN 时,猜想(1)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3)当 M 、N 分别在边 AB 、CA 的延长线上时,若 AN =2,则 Q = (用含有 L 的式子表示)

初中数学突破中考压轴题几何模型之正方形的半角模型教案有答案

初中数学突破中考压轴题几何模型之正方形的 半角模型教案有答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和性质定理2。 3.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题。 4.通过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渗透集合思想。 5.通过理解四种四边形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 正方形的性质 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还是特殊的矩形,特殊的菱形, 所以它具有这些图形性质的综合,因此正方形有以下性质(由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 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说明:定理2包括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对角线的性质,一个题设同时有四个结论,这是该定理的特点,在应用时需要哪个结论就用哪个结论,并非把结论写全。 小结: (1)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如上图 (2)正方形的性质: ①正方形对边平行。 ②正方形四边相等。 ③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④正方形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例1.如图,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先折出折痕BD,再折叠使AD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得折痕DG,使2 AD=,求AG. 【解析】:作GM⊥BD,垂足为M. 由题意可知∠ADG=GDM, 则△ADG≌△MDG. ∴DM=DA=2. AC=GM 又易知:GM=BM. 而BM=BD-DM=22-2=2(2-1), ∴AG=BM=2(2-1). 例2 .如图,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10 ==,并且P点到CD边的距离也 PA PB 等于10,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 【解析】:过P作EF AB ⊥于F交DC于E.

2020各地中考几何综合压轴题汇总

2020各地中考几何综合压轴题汇总 一.解答题(共50小题) 1.(2020?天水)性质探究 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CB=120°,则底边AB与腰AC的长度之比为. 理解运用 (1)若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2 ,则它的面积为; (2)如图(2),在四边形EFGH中,EF=EG=EH,在边FG,GH上分别取中点M,N,连接MN.若∠FGH=120°,EF=20,求线段MN的长. 类比拓展 顶角为2α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一腰的长度之比为.(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2020?青海)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 特例感知: (1)将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重合,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长度,得到BF=CG.请给予证明. 猜想论证: (2)当三角尺沿AC方向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交BC 于点D,过点D作DE⊥BA垂足为E.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D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DF与CG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联系拓展: (3)当三角尺在图2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移动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在线段AC上,且点F与点C不重合)时,请你判断(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

3.(2020?河北)如图1和图2,在△ABC中,AB=AC,BC=8,tan C .点K在AC边上,点M,N分别在AB,BC上,且AM=CN=2.点P从点M出发沿折线MB﹣BN匀速移动,到达点N时停止;而点Q在AC边上随P移动,且始终保持∠APQ=∠B. (1)当点P在BC上时,求点P与点A的最短距离; (2)若点P在MB上,且PQ将△ABC的面积分成上下4:5两部分时,求MP的长; (3)设点P移动的路程为x,当0≤x≤3及3≤x≤9时,分别求点P到直线AC的距离(用含x的式子表示); (4)在点P处设计并安装一扫描器,按定角∠APQ扫描△APQ区域(含边界),扫描器随点P从M到B再到N共用时36秒.若AK ,请直接写出点K被扫描到的总时长. 4.(2020?襄阳)在△ABC中,∠BAC═90°,AB=AC,点D在边BC上,DE⊥DA且DE=DA,AE交边BC于点F,连接CE. (1)特例发现:如图1,当AD=AF时, ①求证:BD=CF; ②推断:∠ACE=°; (2)探究证明:如图2,当AD≠AF时,请探究∠ACE的度数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3)拓展运用: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 时,过点D作AE的垂线,交AE于点P,交AC 于点K,若CK ,求DF的长. 5.(2020?牡丹江)在等腰△ABC中,AB=BC,点D,E在射线BA上,BD=DE,过点E作EF∥BC,交射线CA于点F.请解答下列问题:

中考模型解题系列之大角夹半角模型

中考模型解题系列之大角夹半角模型 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30分钟 1.(本小题100分) (2010重庆改编)等边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 、N ,D 为外一点,且 ,,BD=DC.探究:当M 、N 分别在直线AB 、AC 上移动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及 的周长Q 与等边的周长L 的关系. (I )如图1,当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DM=DN 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此时___________; (II )如图2,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当DM DN 时,猜想(I )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III )如图3,当M 、N 分别在边AB 、CA 的延长线上时,若AN=,则Q=_________(用、L 表示). 核心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旋转的性质

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00分) 1.(本小题10分)Rt△ABC中,已知∠C=90°,∠B=50°,点D在边BC上,BD=2CD.把△ABC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m(0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压轴题大全

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BCD=90°,且AB=1,BC=2,tan ∠ADC=2. (1) 求证:DC=BC; (2) E 是梯形内一点,F 是梯形外一点,且∠E DC=∠F BC ,DE=BF ,试判断△E CF 的形 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条件下,当BE :CE=1:2,∠BEC=135°时,求sin ∠BFE 的值. [解析] (1)过A 作DC 的垂线AM 交DC 于M, 则AM=BC=2. 又tan ∠ADC=2,所以2 12 DM ==.即DC=BC. (2)等腰三角形. 证明:因为,,DE DF EDC FBC DC BC =∠=∠=. 所以,△DEC ≌△BFC 所以,,CE CF ECD BCF =∠=∠. 所以,90ECF BCF BCE ECD BCE BCD ∠=∠+∠=∠+∠=∠=? 即△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设BE k =,则2CE CF k ==,所以EF =. 因为135BEC ∠=?,又45CEF ∠=?,所以90BEF ∠=?. E B F C D A

所以22(22)3BF k k k = += 所以1sin 33 k BFE k ∠= =. 2、已知: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为边AB 、CD 的中点,BD 是对角线,AG ∥DB 交CB 的延长线于G . (1)求证:△ADE ≌△CBF ; (2)若四边形 BEDF 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 (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1=∠C ,AD =CB ,AB =CD . ∵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AE = 21AB ,CF =2 1 CD . ∴AE =CF ∴△ADE ≌△CBF . (2)当四边形BEDF 是菱形时, 四边形 AGBD 是矩形.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 ∵AG ∥BD , ∴四边形 AGBD 是平行四边形.

2018北师大版下册数学截长补短和半角模型[原创]

32 H A B F E 1G E F D C B A D C B A O G A B C D A B C 初中几何之截长补短模型 模型 截长补短 如图①,若证明线段AB 、CD 、EF 之间存在 EF=AB+CD ,可以考虑截长补短法。 截长法:如图②,在EF 上截取EG=AB ,再证明 GF=CD 即可。 补短法:如图③,延长AB 至H 点,使BH=CD , 再证明AH=EF 即可。 模型分析 截长补短的方法适用于求证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截长,指在长线段中 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线段;补短,指将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已知线段。 该类题目中常出现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等关键词句,可以采用截长补短法 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完成证明过程。 模型实例 例1.如图,已知在△ABC 中,∠C=2∠B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 求证:AB=AC+CD 。 例2.如图,已知OD 平分∠AOB ,DC ⊥OA 于点C ,∠A=∠GBD 求证AO+BO=2CO 。 精练1.如图,在△ABC 中,∠BAC=60°,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 AC=AB+BD 。 求∠ABC 的度数。

E A B C D E A B C D F E A B C D A O E A B C D 2.如图,∠ABC+∠BCD=180°,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求证:AB+CD=BC 。 3.如图,在△ABC 中,∠ABC=60°,AD 、CE 分别平分∠BAC 、∠ACB 。求证AC=AE+CD 。 4.如图,在△ABC 中,∠AB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C=30°, BE ⊥AD 于点E 。求证:AC-AB=2BE 。 5.如图,Rt △ABC 中,AC=B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CE ⊥AD 交AD 于F 点,交AB 于点E 。求证:AD=2DF+CE 。 6.如图,五边形ABCDE 中,AB=AC ,BC+DE=CD ,∠B+∠E=180°。求证:AD 平分∠CDE 。

2019年初中数学突破中考压轴题几何模型之正方形的半角模型教案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和性质定理2。 3.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题。 4.通过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渗透集合思想。 5.通过理解四种四边形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 正方形的性质 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还是特殊的矩形,特殊的菱形, 所以它具有这些图形性质的综合,因此正方形有以下性质(由学生 和老师一起总结)。 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说明:定理2包括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对角线的性质,一个题设同时有四个结论,这是该定理的特点,在应用时需要哪个结论就用哪个结论,并非把结论写全。 小结: (1)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如上图 (2)正方形的性质: ①正方形对边平行。 ②正方形四边相等。 ③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④正方形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例1.如图,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 ,先折出折痕BD ,再折叠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得折痕DG ,使2AD =,求AG . 【解析】:作GM ⊥BD ,垂足为M . 由题意可知∠ADG=GDM , 则△ADG ≌△MDG . ∴DM=DA=2. AC=GM 又易知:GM=BM . 而(-1), ∴AG=BM=2). 例2 .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10PA PB ==,并且P 点到CD 边的距离也等于10,求正方形ABCD 的面积 【解析】:过P 作EF AB ⊥于F 交DC 于E . 设PF x =,则10EF x =+,1 (10)2BF x =+. 由222PB PF BF =+. 可得:2221 10(10)4 x x =++. 故6x =. 216256ABCD S ==. 例3. 如图,E 、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一点,AM EF ⊥,?垂足为M ,AM AB =,则有EF BE DF =+,为什么 【解析】:要说明EF=BE+DF ,只需说明BE=EM ,DF=FM 即可,而连结AE 、AF .只要能说明△ABE ≌△AME ,△ADF ≌△AMF 即可. 理由:连结AE 、AF . 由AB=AM ,AB ⊥BC ,AM ⊥EF ,AE 公用,

2018年初中数学突破中考压轴题几何模型之正方形的半角模型教案

正方形角含半角模型提升 例1.如图,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 ,先折出折痕BD ,再折叠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得折痕DG ,使2AD =,求AG . 例2 .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10PA PB ==,并且P 点到CD 边的距离也等于10,求正方形ABCD 的面积 例3. 如图,E 、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一点,AM EF ⊥,?垂足为M ,AM AB =,则有EF BE DF =+,为什么 例4. 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BC 、CD 边上取E 、F 两点,使45EAF ∠=o ,AG EF ⊥于G . 求证:AG AB = 例5.(1) 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AE ,BF 交于点 O ,90AOF ?∠=. 求证:BE CF =. (2) 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H ,F ,G 分别在边AB ,BC ,CD ,DA 上,EF ,GH 交于点 O ,90FOH ?∠=,4EF =.求GH 的长. 【双基训练】 1. 如图6,点A 在线段BG 上,四边形ABCD 与DEFG 都是正方形,?其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则CDE ?的面积为________2cm . (6) (7) 2.你可以依次剪6张正方形纸片,拼成如图7所示图形.?如果你所拼得的图形中正方形①的面积为1,且正方形⑥与正方形③的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⑤的面积为________. 3.如图9,已知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E 、F 分别为边AB 、BC 上的点.AF 、CE 相交于G ,并且ABF ?的面积为14平方厘米,BCE ?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那么四边形BEGF 的面积是________. 4. 如图,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2AB BC =。分别以 AB 、BC 为边作正方形ABEF 和正方形BCMN ,连接FN , EC 。 求证:FN EC =。 5.如图 ,ABCD 是正方形.G 是BC 上的一点,DE AG ⊥于 E ,BF AG ⊥于 F . (1)求证:ABF DAE △≌△; (2)求证:DE EF FB =+. 【纵向应用】 6. 在正方形ABCD 中,12∠=∠.求证:BE OF 2 1 = 7. 在正方形ABCD 中,12∠=∠.AE DF ⊥,求证:CE OG 2 1= 8. 如图13,点E 为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 EF BC ⊥, EG CD ⊥ 求证:AE FG ⊥ 9.已知:点E 、F 分别正方形ABCD 中AB 和BC 的中点,连接AF 和DE 相交于点G , 图2 D G A E B C F 13 A D E F C G B

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及答案及答案

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及答案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观察猜想 (1)如图①,在Rt△ABC中,∠BAC=90°,AB=AC=3,点D与点A重合,点E在边BC上,连接DE,将线段DE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F,连接BF,BE与BF的位置关系是,BE+BF=; 探究证明 (2)在(1)中,如果将点D沿AB方向移动,使AD=1,其余条件不变,如图②,判断BE与BF的位置关系,并求BE+BF的值,请写出你的理由或计算过程; 拓展延伸 (3)如图③,在△ABC中,AB=AC,∠BAC=α,点D在边BA的延长线上,BD=n,连接DE,将线段DE绕着点D顺时针旋转,旋转角∠EDF=α,连接BF,则BE+BF的值是多少?请用含有n,α的式子直接写出结论 2.在△ABC的边BC上取B′、C′两点,使∠AB′B=∠AC′C=∠BAC (1)如图1中∠BAC为直角,∠BAC=∠AB′B=∠AC′C=90°(点B′与点C′重合),则△ABC∽△B'BA∽△C'AC,,,进而可得AB2+AC2=; (2)如图2中当∠BAC为锐角,图3中∠BAC为钝角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则AB2+AC2等于什么(用含用BC和B′C′的式子表示)?并说明理由 (3)若在△ABC中,AB=5,AC=6,BC=9,请你先判断出△ABC的类型,再求出B′C′的长

3.(1)问题发现 如图1,在Rt△ABC和Rt△CDE中,∠ACB=∠DCE=90°,∠CAB=∠CDE=45°,点D是线段AB上一动点,连接BE 填空: ①的值为;②∠DBE的度数为. (2)类比探究 如图2,在Rt△ABC和Rt△CDE中,∠ACB=∠DCE=90°,∠CAB=∠CDE=60°,点D是线段AB上一动点,连接BE.请判断的值及∠DBE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 如图3,在(2)的条件下,将点D改为直线AB上一动点,其余条件不变,取线段DE 的中点M,连接BM、CM,若AC=2,则当△CBM是直角三角形时,线段BE的长是多少?请直接写出答案. 4.(1)问题发现:如图①,在△ABC中,∠BAC=90°,AB=AC,点D是BC的中点,以 点D为顶点作正方形DFGE,使点A、C分别在DE和DF上,连接BE、AF.则线段BE 和AF数量关系. (2)类比探究:如图②,保持△ABC固定不动,将正方形DFGE绕点D旋转α(0°<α≤360°),则(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若BC=DF=2,在(2)的旋转过程中,连接AE,请直接写出AE的最大值.

中考数学指导:压轴题如何攻克

中考数学指导:压轴题如何攻克 对中考数学卷,压轴题是考生最怕的,以为它一定很难,不敢碰它。其实,对历年中考的压轴题作一番剖析,就会发现,其实也不是很难。以下为中考数学温习指点:压轴题如何攻克的内容。 压轴题难度有商定:历年中考,压轴题普通都由3个小题组成。第(1)题容易上手,得分率在0.8以上;第(2)题稍难,普通还是属于惯例题型,得分率在0.6与0.7之间,第(3)题较难,才干要求较高,但得分率也大多在0.3与0.4之间。近十年来,最后小题的得分率在0.3以下的状况,只是偶然发作,但一旦发作,就会惹起各方关注。控制压轴题的难度已成为各届命题组的共识,〝终点低,坡度缓,尾巴略翘〞已成为上海数学试卷设计的一大特征,以往上海卷的压轴题大多不偏不怪,得分率动摇在0.5与0.6之间,即考生的平均得分在7分或8分。由此可见,压轴题也并不可怕。压轴题普通都是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很多年来都是以函数和几何图形的综协作为主要方式,用到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和圆的有关知识。假设以为这是结构压轴题的独一方式那就错了。方程与图形的综合的几何效果也是罕见的综合方式,如去年中考的第25(3)题,就是依据的几何条件列出代数方程而得解的,这类效果在外省市近年的中考试卷中也不乏其例。静态几何效果中有一种新题型,如北京市去年的压轴题,

在图形的变换进程中,探求图形中某些不变的要素,它把操作、观察、探求、计算和证明融合在一同。在这类静态几何效果中,锐角三角比作为几何计算的一种工具,它的重要作用有能够在压轴题中初露头角。总之,压轴题有多种综合的方式,不要老是盯着某种方式,应对压轴题,决不能靠猜题、押题。 剖析结构理清关系:解压轴题,要留意它的逻辑结构,搞清楚它的各个小题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还是〝递进〞的,这一点十分重要。如去年第25题的(1)、(2)、(3)三个小题是平列关系,它们区分以大题的为条件停止解题,(1)的结论与(2)的解题有关,(2)的结论与(3)的解题有关,整个大题由这三个小题〝拼装〞而成。又如2021年第25题,(1)、(2)两个小题是〝递进关系〞,(1)的结论由大题的条件证得,除外,(1)的结论又是解(2)所必要的条件之一。但(3)与(1)、(2)却是〝平列关系〞,(1)中,动点p在射线an 上,而(3)依据,动点p在射线an上。它除了能够在射线an 上,还能够在an的反向延伸线上,或与点a重合。因此需求〝分类讨论〞。假设将(1)、(2)的结论作为条件解(3),将会使你坠入〝圈套〞,不能自拔。 应对战略必需抓牢:先生惧怕〝压轴题〞,恐怕与〝题海战术〞有关。中考前,自觉地多做难题是有害的。从外省市中考卷或从前几年各区模拟考卷中选题时,特别要留意它能否

2018年初中数学突破中考压轴题几何模型之正方形的半角模型教案(5、26)

正方形角含半角模型提升 例1.如图,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 ,先折出折痕BD ,再折叠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得折痕DG ,使2AD =,求AG . 例2 .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10PA PB ==,并且P 点到CD 边的距离也等于10,求正方形ABCD 的面积? 例3. 如图,E 、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一点,AM EF ⊥,?垂足为M ,AM AB =,则有EF BE DF =+,为什么? 例 4. 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BC 、CD 边上取E 、F 两点,使 45EAF ∠=o ,AG EF ⊥于G . 求证:AG AB =

例5.(1) 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AE ,BF 交于点O ,90AOF ? ∠=. 求证:BE CF =. (2) 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H ,F ,G 分别在边AB ,BC ,CD ,DA 上,EF ,GH 交于点 O ,90FOH ?∠=,4EF =.求GH 的长. 【双基训练】 1. 如图6,点A 在线段BG 上,四边形ABCD 与DEFG 都是正方形,?其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则CDE ?的 面积为________2 cm . (6) (7) 2.你可以依次剪6张正方形纸片,拼成如图7所示图形.?如果你所拼得的图形中正方形①的面积为1,且正方形⑥与正方形③的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⑤的面积为________. 3.如图9,已知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E 、F 分别为边AB 、BC 上的点.AF 、CE 相交于G ,并且ABF ?的面积为14平方厘米,BCE ?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那么四边形BEGF 的面积是________. 4. 如图,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2AB BC =。分别以 AB 、BC 为边作正方形ABEF 和正方形BCMN ,连接FN , EC 。 求证:FN EC =。 图 2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压轴题

北京优学教育中考专题训练 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BCD=90°,且AB=1,BC=2,tan ∠ADC=2. (1) 求证:DC=BC; (2) E 是梯形内一点,F 是梯形外一点,且∠E DC=∠F BC ,DE=BF ,试判断△E CF 的形 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条件下,当BE :CE=1:2,∠BEC=135°时,求sin ∠BFE 的值. 2、已知: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为边AB 、CD 的中点,BD 是对角线,AG ∥DB 交CB 的延长线于G . (1)求证:△ADE ≌△CBF ; (2)若四边形 BEDF 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13-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O (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13-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 ,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测 量BM ,FN 的长度,猜想BM ,FN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13-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 线相交于点M ,线段BD 的延长线与G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如图,已知⊙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于E ,连结AD 、BD 、OC 、OD ,且OD =5。 E B F C D A 图13-2 图13-3 图13-1 A ( B ( E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