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谐校园文化:拓展新形势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和谐校园文化:拓展新形势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和谐校园文化:拓展新形势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和谐校园文化:拓展新形势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和谐校园文化:拓展新形势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任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书育人的教学实践中长期磨练,历久弥新自觉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其基本内涵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认同信守的价值观念、理想信仰、校园风尚和道德行为准则。新时期,全面深入的贯彻和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努力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基础,对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深入高等教育改革和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的内涵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为表层结构,制度文化为中层结构,精神文化为核心结构。校园文化构建要从内涵入手,几个方面有机结合,共同建设,发挥和谐功能。

第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文化营造。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是学校显性文化,属于硬环境建设。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在的。要从营造校园文化的视角对校园进行精心的设计,建造人文景观和科学景观。在校园设立体现学校历史、校友的成就介绍,修建我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名人画像,保存和修缮有着革命传统的遗迹、文物。这些景观有很好的育人功能,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开拓胸襟、陶冶情操,能有效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建造意义深远、有美感、艺术品位高的科学景观,在知识上、能力上、气质上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进而提升研究生的科学精神。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校园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深层次、隐性的灵魂。要用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教育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继承和发扬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的精神文化传统,把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同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反封建”与“倡科学”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激发广大研究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建立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载体是文化形成、交流和传播的有利土壤,加强大工电视台,大工新闻网,黑板报、广播、标语、文化墙、橱窗等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及时反映校园中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国内外时事政治、文化。整合资源,加强碧海蓝天BBS的管理和针对热点问题引导,建好管理员队伍和舆论引导队伍,落实“实名制”和“校内讨论”两个管理关键环节,一方面及时回应并解决学生在网上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及时清除网上有害信息,并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载体开展文化建设活动,以培养学生高尚情趣,形成良好行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

第二,优化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结构的中要环节。建设优良和谐的校园文化,做好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建立起良好的管理体制。各级领导要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在高校中构建以校长、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总体领导,由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处负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同时设有学位管理,招生就业管理等配套部门,建立完善的一级管理队伍;在此基础上,各院系建立由副院长(系主任)、专(兼)职研究生助理负责的二级管理队伍。加大力度开展和完善“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建立、逐步完善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激励和评估机制,导师,专业教师要在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的同时,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来影响、教育学生,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形成全校范围内“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新体制。

第三,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提升校园精神文化,要加强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导师在研究生日常管理和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生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导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能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导师在研究生心目中一般来说具有很高的威信,他们的言行可以直接的感染研究生,他们的政治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学识学风对研究生的为人、

为学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强化导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进一步明确教师工作规范中的师德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术道德规范,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教师上岗培训和学生培养体系之中,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对研究生日常的培养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的学术道德意识充分发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作用。同时,导师要加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沟通和联系,密切把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需求,加强对研究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提升校园精神文化,要继续推进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大连理工大学与共和国同时是诞生,大连理工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始终跟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积累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史校史研究工作,从学校近60年办学历史中挖掘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使之成为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凝聚海内外校友的不竭动力。

提升校园精神文化,要弘扬树立新时期研究生的理想文化。努力引导新时期研究生在多元的价值观和不同领域的奋斗道路上勇担时代重任,产生最终的理想共鸣,营造百花齐放的理想文化,这种文化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主流导向和精神支撑。努力引导新时期研究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和社会需要相结合、与时代相结合、兴趣和特长相结合,就是教育和引导新时期研究生要自觉的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把对“自我发展”的关注与追求升华到为社会作贡献的自觉行动上来,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中,用社会理想来整合、引导和统率个人理想,才能使他们实现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和谐统一。

第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具有时代特色,并符合新时期研究生心理特点和现实需求的教育管理方式和途径,应继续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打造两个论坛,构建三个载体,做实四项培育。”的工作思路,不断地挖掘校园文化新亮点,倡导校园文化新风尚,多种方式和渠道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加强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指导,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

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校园和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明确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继续打造“大家讲坛”和网络学术科技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421525187.html,)两大特色论坛,构建思想,学识,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两地论坛宣讲最前沿的科学研究,评论最新的时事热点,探讨深邃的理论思想,弘扬时代的精神诉求,已成为培育新时期研究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

构建“研究生知名企业行”,“研究生科技活动月”,“大工会客厅”,三大活动载体,为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新途径。首先,以“研究生知名企业行”,拓展认识商业社会新平台,为研究生提供了走进企业,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概况的机会。第二,以“研究生科技活动月”,营造学术氛围新时空。每年一度的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科技活动月”把包括:大连市研究生仿真机器人足球大赛,大连理工大学“攀登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研究生系列科普图片展,研究生学习经验交流会,研究生专题系列讲座等十余项科技活动一同呈现在广大研究生的面前,搭建起了研究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广阔平台。第三,以“大工会客厅”,开创服务维权新形式。“大工会客厅”针对学校近期关注的后勤医疗、校务教务、研究生就业等问题面向全校宣传和征集主题,邀请学校各部门主管领导与各院系研究生代表参加主题见面会,就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大工会客厅”是新时期研究生服务维权的有效载体,不仅能够解决研究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让广大研究生真正的参与到学校的民主化管理之中,为学校的发展建设献计献策,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大工会客厅”已成为一个品牌,是大连理工大学构建和谐校园的新举措,是解决新时期研究生的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相结的有效做法。

做实四项素质培育,为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务实做法。首先,以主题教育强化道德素质培育。每年一度的研究生纪念“一二·九”运动系列活动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结合。以签名、展板、长跑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让新时期研究生铭记历史,肩负使命,表达爱国热情,宣扬时代精神。“知荣辱,树新风,建设和谐校园”主题系列活动、“敬老爱老”感恩系列活动等等,把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注入到新时期研究生的意识形态之中,使他们建立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

规范。第二,以科技比赛促进科研素质培养。“学在大工,创新在大工”是大工校风,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广泛开展大连市研究生仿真机器人足球大赛、大连理工大学“攀登杯”学术科技比赛、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竞技大赛等科技比赛,多方面培养了研究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了新时期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第三,以文化活动加快文化素质拓展。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针对新时期研究生在繁重的科研和课业压力下培养与社会接轨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举办校园模特大赛、研究生歌手大赛、大型文艺汇演、博士生假面舞会、寝室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新时期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第四,以体育活动确保身心素质培育。大连理工大学“校庆杯”研究生运动会是每年一度体育盛会,共计18个院系的研究生共同参与9个个人项目和四个团体项目的比赛,增进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科学锻炼身体,充分发扬“和谐进取、携手共竞”的精神,促进了广大研究生身心的和谐,进而促进校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开展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男子足球争霸赛,大连理工大学“研峰杯”研究生男子篮球争霸赛,研究生网球精英赛,研究生院游泳比赛,使新时期研究生深刻理解身体乃“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的道理,以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响应时代的号召,符合时代的要求,展现时代的精神,推动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开展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学科门类:法学(03)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 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较强的学术梯队,注重基本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概念、地位、作用、学科体系等提出过重要见解,并通过社会学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重要学术成果。多年来,为江苏地方和水利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学科有教授 9人,副教授 13人,初步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均较为合理的导师队伍。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人性理论、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政策研究和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4、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事务管理研究 三、学制和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和谐校园为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和谐校园为目标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是高校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有了一个共同的文化追求,对于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而如何建设和繁荣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成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氛围,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和谐为目标。 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是有生命力的 具有生命里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学校文化的今天,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需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

在大学校园,由于在校生基本是处于成年人的年龄阶段,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看待事物的方式比较定型,也有了一个基本的大致轮廓。所以,在着力建设有生命里的校园文化的时候,应该以这个基本情况和实际为落脚点和出发点。 有生命里的校园文化可以有许多表现形式,例如广西大学文学院的文演会,连续举办了7届,每一届都受到了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每一届都有不断的惊喜呈现在众多同学面前,每一届都能使得参与进来的同学专业素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得到一个发挥大学生聪明才智的一个平台。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精品活动,一年一度的班级特色活动也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好的发展现象。全院各个专业班级,以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大胆去实践和创新,既锻炼了专业知识的能力,也提供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锻炼的机会,也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类似这样的活动,诸如其他的高校也在持续、陆续开展着。 能吸引同学们的持续关注、能锻炼同学的综合素质、能不断提高影响力就是本身这个校园文化活动和建设具有强悍生命力的集中表现。 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必要的传播媒介 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除了广大师生以外,还需要必要的传播媒介。这里涉及到一个校园软文化建设的课题。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0〕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中发〔2004〕16号文件贯彻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 接班人的需要。

2.总体上看,广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一些研究生身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特别是研究生面临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中发〔2004〕16号文件下发以来,各地和高等学校按照文件有关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办法,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部分高等学校重视不够,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专职工作队伍,条件保障还不完全到位。特别是面对研究生规模扩大、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新要求,还缺乏积极应对的有效办法。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切实健全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3.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等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研究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和评估。学校党委要有一名负责同志统筹负责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各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专门的工作部门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负责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行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与党委有关工作部门共同研究抓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_考研_排名68692

学科:法学 门类:政治学类 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 6.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学研究和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政治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如学生政治辅导员、少先队辅导员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或教育学学士 开设院校共237所院校 北京大学云南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德州学院安徽大学济南大学新疆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广西大学兰州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 苏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吉林大学中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晓庄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苏州科技学院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大学 扬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上饶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宜春学院井冈山大学重庆三峡学院石河子大学 鞍山师范学院渤海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昌吉学院宁波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 台州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温州大学山西大学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山阳县小河口镇初级中学校长张存才 [文章摘要]深刻认识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正确处理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关系;加强学校领导管理育人能力和优化德育工作;合理布局校园自然和人文环境;加大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力度;构建和谐民主师生关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育人水平;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德育空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渠道开辟德育工作新局面;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 德育为首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民主科学和谐发展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园文化是其有机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们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认真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课内到课外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有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摄取精神营养,增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校园文化氛围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发力、导向力和感染力,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起着熏陶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 1、物质表现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表现在优雅的校园、宁静的教室、整洁的宿舍这些校园环境中的硬件,是学校各类活动的载体。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它是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对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陶冶情操,享受美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宜人的物质文化形态,不仅能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而且使学校的建设与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协调同步。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着最基础、最形象、最直接的促进作用。 2、精神文化 搞好校园文化不仅是育人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它除了具有培养学生的功能外,还担负着创造先进的科技文化的重任。它主要体现为学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创建活动,涉及到学生的理想追求、观念转变、道德修养、行为自律、心理优化、纪律约束等各个方面,从而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精神文化与其他几种文化是相互依赖、互为作用的,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主导地位,是衡量校园文化氛围优劣的主要指标。 3、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属于校园环境中的软件,它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特征,通过社会政治活动、学术活动、知识活动、健身活动、娱乐活动、服务活动进行表现。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以自主活动为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由参加。形式灵活多样。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增强自信,勇于竞争,经受挫折磨练,努力追求成功,从而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弥补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综合发展,全面提高。 4、媒体文化 它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画廊、板报、以及校歌、校训等。这些媒体的内容,往往也带有该学校所特有的的文化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远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与这些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所产生的思维震荡,而且还包括学生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或者

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 挑战。如何更好的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中。 关键词: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具有很强的辐射性、带动性和示范性,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具有战略性的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和改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有深远意义。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的现状分析 1.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当前,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遵循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不断进行调整和加强,始终坚持党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保证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确立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近年来,中共中央各部门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强调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初步建立了一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近年来,各高校充分认识到了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坚定、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队伍。 (3)丰富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情操和文明养成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等。随着社会发展和研究生群体特点的变化,各高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进行了优化,在加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的同时,创新意识教育、团队意识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 2.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得到加强和改进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1)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健全。面对研究生群体的多元化态势,一些高等院校仍然没有建立科学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专门的研究生工作队伍,造成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学校的管理措施不能有效地落实,突发事件得不到及时处理,以致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局面,这必然会影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一)学科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我校于2003年设立并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领域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生态文明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学科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科研成果丰硕的指导教师团队,并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相关学科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动。学科能为研究生创造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机会,研究生毕业后可选择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工作。 (二)培养目标 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外文专业资料;了 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能适应我国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三)培养方式 依据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及研究生选择的研究方向,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学科团队联合指导相结合;研究生学习以课程学习、自学研修、专业研讨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等多样化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导师和学科组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业务学习、身体健康及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且符合学院的相关规定者, 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最多只能提前1年;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相关部门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在校学习最长年限不得超过4年。修业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生态文明教育。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本学科总学分基本要求为36学分,包括课程学习31学分和必修环节5学分。必修环节设置包括学术研讨与报告(2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实践训练(2学分)三部分。 1. 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的学分基本要求为31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7学分。课程学习要求在毕业论 文开题之前全部完成。凡符合《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课程免修管理办法》的研究生,可在新生入学两周内申请免修硕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课程。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门本科生的主干课程,若本科阶段已修上述课程的可申请免修。补修课只记成绩, 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3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美丽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美丽校园 长宁县教育局余益有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 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美丽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美丽长宁”的重要内容。 一、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显著 (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我县投资5772万元新建中小学校舍10000平方米,三室(教、实、办)状况良好,教室宽敞、明洁,县城学校现代化设备齐全,图书馆的藏书量不断充实。大力实施“一新、五化、十大工程”,创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明化”校园,校园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实现了软件与硬件齐发展的双赢目标,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二)校园人文环境得到改善。集中开展校园环境治理“四个争创”专项活动:争创整洁卫生校园,狠抓脏、乱、差治理,校园环境洁净卫生、整齐规范、优美宜人;争创绿化、美化、亮化的优美校园,营造自然优美、体现学校特色、彰显校园文化的育人环境;争创节约环保校园,加强校园环境保护,降低环境污染,净化学习空间;争创安全、文明、和谐校园,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开展防灾救灾演练,坚持“警校共育”,构建校园和谐关系,实现了师生全员参与,校园环境全面改造升级。

(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文娱、体育等活动形式多样、有声有色。认真落实德体卫艺和国防教育课程计划,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教材建设。继续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二、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掀起校园文化建设新高潮 (一)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建设美好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是根据教育特点、时代特点、区域特点和学校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风格。二是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等。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四是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二)积极组织校园活动, 培育健康精神文化。一是要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在教师中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增强广大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 引导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 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二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认真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三是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总结提炼学校精神,发动师生共同参与制订校训, 总结校风、教风和学风,谱写校歌,设计校徽、校旗等。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研真题及详细答案

第一块里程碑。二是明确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三是构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核心理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四是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果之大全。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个飞跃还在继续,直至目前已获得一个实践成果,两个理论成果。无论实践成果,还是理论成果,都包括“民族化”和“当代化”两个内涵。所谓一个实践成果,即探索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试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关系 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指社会或社会集团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里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就是一种文化,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即政治文化、伦理文化。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实现个体的政治、道德的社会化。作为传播社会文化的基本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种教育对象,而且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两个方面的活动,一方面,社会的每个公民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另一方面,社会凭借各种手段传播政治信息和意识形态,使人们接受政治生活的思维和行为的基本模式。前种活动是个体的政治学习,后一种活动是社会的政治文化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社会文化的过程,不应是过去的传统模式,应是一种双向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过程。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应更自觉地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去积极引导和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我们要认真研究、积极实践如何更好地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整个社会文化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7、和谐文化与加强和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党执政能力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要任务,也是全体民众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内容,是三者的本质和内涵决定的。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对人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对构建和谐文化的影响:文化载体的这种多样性为新时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注重借助多种多样的文化载体,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以使其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更大的积极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在促进社会和谐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人、影响人,就必须对人们具有吸引力;第二,提高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两方面内在地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符合这个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根本目的。 总之,加强文化建设,使个体和各种群体文化处于良性互动之中,是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运用文化载体的前提,也是运用好文化载体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有鉴于此,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部门和工作者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积极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协调互动,从而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服务。 8、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体会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校园文化建设方案10篇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校园文化建设方案10篇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带给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作为高职院校,她面临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直接冲击,每时每刻需要全方位的素养来丰富其文化底蕴,用以增强其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有他的特殊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胡锦涛 __在谈到文化建设的方向时曾指出:“我们务必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__”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 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应把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放在首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只有紧密结合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工作才能坚持其正确的方向与导向,才能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彰显其影响和凝聚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务必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又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务必以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它从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精神实质及深刻内涵。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灵魂。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好处和实践好处,才能深刻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就是要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透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带给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高等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带给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 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与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与模式。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研究生群体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途径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教育实效的整体发挥。联合培养研究生作为新型培养模式,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构建适合地方应用型院校发展特性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联合培养模式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培养模式割裂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 联合培养模式指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与合作培养单位借助资源互补优势,共同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新型模式。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由联合培养院校双方“共同负责、分段培养”。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就是研究生在培养的第一年接受招生培养单位的公共基础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第二年开始主要在合作培养单位由导师指导完成专业课学习及科学研究工作。这种培养方式就造成了研究生培养教育在空间上与时间上的分离,切断了常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导致实效性与针对性大打折扣。 1.2联合培养模式弱化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联合培养模式下实行双导师制,联合培养阶段双方导师主要偏重

于研究生学术研究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强的学术性,这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过分单一强调专业科研能力培养及科研学术成果取得,则弱化了研究生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些研究生甚至认为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进实验室做实验。长此以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甚微,个别研究生甚至出现抄袭剽窃、实验作假、数据造假等行为。 1.3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滋生心理危机行为 研究生与本科生在年龄层次、知识结构、日常生活、恋爱学习方面都具有较大不同。他们不仅要面对学业压力,还要面对经济、就业、婚恋及人际关系压力,甚至有些研究生已经进入了“上有老,下有小”阶段。而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是通过课程设置和理论教学进行“灌输”,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点,偏重于说教,研究生被动参与。对于这些“成年人”学生,教师单方面的教学难以保证教育效果,有时可能会引起反感与抵触。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现实中存在的贫富差距、贪污腐败、就业压力、房价过高、诚信缺失等一系列矛盾,很容易使研究生们受到诱导,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造成个别研究生人格扭曲,滋生非理性的心理危机行为。 2联合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创新 新型培养模式的出现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命题。因此,必须探究行之有效、针对性强的教育途径与方法,破解瓶颈难题,初步建构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1-10-27 访问次数: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30505) 一、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遵纪守法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能够担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际工作,热忱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服务的21世纪的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社会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宽广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善于识别各种社会思潮、正确理解和宣传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从事学校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调查研究和组织管理的能力,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硕士学位水平。 3.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国外思想政治教育

的专业书刊资料,并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 4.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2.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公民道德发展研究 3.当代社会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三、修业年限 硕士生修业年限为2-4年,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毕业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最少要修满32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的学分不少于25学分。 五、培养方式 1.体现一级学科的“大类培养”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原则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个性特点相结合,优化培养过程,提高培养效益。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特色的专门人才。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关心国家和社会大事,了解国情,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积极锻炼身体,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导师在专业指导的同时,应关心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倡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39758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育局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顺利通过榆林市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和创建省级教育强乡镇验收,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活力樊小、实力樊小、魅力樊小”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 组长:周恩宏 副组长:刘金龙、王彦孝、王世雄 成员:刘世财、陈国江、夏雨、张虎玉、各班主任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座谈会精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 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 A

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中发〔2004〕16号文件贯彻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2.总体上看,广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一些研究生身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特别是研究生面临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中发〔2004〕16号文件下发以来,各地和高等学校按照文件有关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办法,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 对薄弱的环节,部分高等学校重视不够,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专职工作队伍,条件保障还不完全到位。特别是面对研究生规模扩大、培 B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经典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专业类 1.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 2.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3.张蔚萍主编:《思想政治工作学》,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4月版; 4.沈国权主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5.张雷声、梅荣政、钟明华主编:《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第1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6.韩玉芳、林泉主编:《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8月版; 7.余亚平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 8.孟伟、张岩鸿、王连喜:《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 9.张贵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10.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 11.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 12.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1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14.卢梭:《爱弥儿》 15.吴康宁:《教育社会学》 文史哲类: 1.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2.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3.刘放桐:《新编西方现代哲学》 4.罗国杰:《西方伦理思想史》 5.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6.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洛阳市吉利区职业高中马骁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形式多样,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功能、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校教育自身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表现形式,对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全党重要工作加以阐述。近年来,我校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以落实,注重学校文化的塑造,加强学校精神的挖掘,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这里,结合自己多年来担任学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谈一谈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发展途径。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学校凝聚人心、展示形象、提高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它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思维习惯、人文传统、制度建设等精神素质和校园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所以学校的教风、学风、生活和工作环境,无不都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体现。精神文化通过校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的日常言行举止、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校园文化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简报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简报 (总第13期) 主办: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编辑:研究生学术科研中心二○一〇年四月二日 目录 ◆教育要闻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享受资助就业优惠政策 ◆研工新闻 2010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要点 我校参加2010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长论坛 学校召开会议布置新学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 ◆基层风采 新闻学院研究生开展以“新形势下如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主题的学习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专题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学术科研 会计学院成功举行“会计思维与会计理论研究”学术讲座活动 洪范论坛举办第十一期“李庄案的法律思辨” 我校首位海外名誉博士马丁内克教授来校进行学术访问 哲学院举办“中南大人文论坛”著名学者焦国成教授应邀开坛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享受资助就业优惠政策根据教育部网站25日公布《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资助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两项通知,从2009年开始扩招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进一步享受国家在“资助”“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 根据通知,各高校要将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资助纳入全校资助工作范围,在政策措施、经费投入、条件保障等方面与普通研究生一视同仁,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相应的资助;要按照规定标准,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国家任务研究生按月发放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要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及时为符合规定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其基本学习和生活费用问题。 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及时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办理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通知强调,“构建制度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有利于解除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学生的后顾之忧”,满足社会对应用型研究生的需求。高校和有关培养单位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要从专业学位教育特点出发,在培养过程中大力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定向培养、鼓励企业参与教学等方式,强化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着力建立培养与就业互相促进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加快推进专业学位与有关职业资格考试的衔接工作。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我国自2009年开始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目前已开通38个类别的专业学位,面向应届毕业生增招3.8万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