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科学的哲学解释

自然科学的哲学解释

自然科学的哲学解释
自然科学的哲学解释

第37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月 Vol.37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15

────────── 收稿日期:2015-03-30 作者简介:胡培(1990-),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 -104-

自然科学的哲学解释

——《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及其意义

胡 培

(重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

摘 要:恩格斯通过对到他所处的时代为止的自然运动过程的分析与研究,对蕴含其中的辩证法思想进行了揭示,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通过对书中所包含的科学假说与理论思维这两个重要的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分析,讨论了恩格斯在科学哲学的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假说;理论思维 中图分类号:B0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5)03-0104-03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3.026

The Philosophical Explanations of Natural Sciences: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atural Dialectics and its Significance

HU Pei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natural movement from the past till his age, Engels revealed the thought of dialectics. These thoughts mainly reflected in his natural science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 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hypothesis and theoretical thinking contained in the book are analyzed and Engels’ contribu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philosophy is discussed.

Key words: Friedrich Engels; Dialectics of Nature ; abduction; theoretical thinking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然科学以及自然界中广泛而又普遍存在着的辩证的运动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也正是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确定了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并且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的地位。既然自然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科学,那么它就不可避免的与自然辩证法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关联,因此研究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这一著作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对于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

科学研究旨在发现新的自然现象,探索未知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断建立起新的科学的理论。科学

理论的逐渐形成和最终建立有其特殊的思维形式——假说。在恩格斯看来,假说就是在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的基础上,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做出假定性的说明和推测的一种研究方法[1],它是自然科学领域当中理论思维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由于人们的认识阶段和科学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不完全到完全,由不精确到精确的曲折而又复杂变化的过程,因此许多科学理论最初总不是以十分完整抑或特别精确的假说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认识当中的,然后在假说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科学理论。如果我们一定要等事物发展到把本质充分暴露出来和感性材料完全充实起来以后,再进行理论加工,再去认识事物,那么在这之前,就要停止理论思维,这

胡 培:自然科学的哲学解释

-105-

在事实上就等于取消了科学研究。由此可见,假说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被设定的假说如果能够在以后的实践中证实,就可以上升到科学理论的层面。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当中,几乎可以说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曾经以假说的形式存在于这个科学体系当中。可以说,假说是人类通向客观真理的桥梁和途径。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2,p117]恩格斯主要从问题的出现,假说的提出,假说的验证和假说的修改这四个步骤论述了他的假说观,假说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恩格斯认为,如果一个新的事实被观察到了,并且这个新的事实使得发展到目前为止的相关的说明方式成为不可能,那么从这一刻开始,就需要产生出来新的说明方式,提出新的假说。然后经过更深入观察所得到的材料会逐渐把最初得到的假说一步步纯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取消一个修正另一个的方式,到最后建立起一个可以被实践反复证明的定律。但是如果人们想要等着建立定律的材料自身逐渐纯化起来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在这之前要把运用思维的研究也搁置起来,一旦这样下去的话,就意味着定律永远都不可能会出现[2,p117]。这段话表明,假说之所以被提出来的是因为现存的科学理论已经不能够给予科学发展的新事实一个合理的解释,二者之间产生了矛盾。然而因为新的科学认识手段不断出现,更加先进的科学认识方法也随之出现,所以在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中,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无法被原有理论解释的新事实,这就促使着人们必须不断提出新的理论,这种新的理论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假说。否定之否定,是建立定律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恩格斯用化学上的氧化说取代燃素说这一现象揭示了假说的验证和修改过程。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火,但是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科学解释燃烧现象。17世纪,德国化学家G. E. 施塔尔经过观察跟研究,认为可燃性物质中含有燃素,燃烧是可燃性物质放出燃素的过程,即燃素说。这在当时对一系列化学反应给出了解释,并且一度推动了化学的发展。人们后来发现,一些金属,比如镁,燃烧以后的金属灰比燃烧前的镁还要重,燃素说不能解释类似的现象。于是之前的理论跟新发现的事实之间便产生了矛盾,新的假说便应运而生。随后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在加热水银灰的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助燃作用特别明显的气体,经过进一步观察材料,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这种气体命名为氧气,并提出燃烧不是放出燃素的过程,而是材料中的可燃性物质与氧气化合的过程,从而推翻了燃素说,创立了氧化说。这就是旧的假说被取消,新的假说得到纯化,并最后确立为

定律的过程。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充满着假说的不断更替和丰富与发展。因此我们对于科学假说要抱着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去看,一个假说往往只能代表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认识水平。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于受到文化和技术水平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深度和水平都是有限的。随着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们不断向前探索,新的假说不断被提出,正确的假说逐步发展为新的理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便会不断深入,逐渐科学的把握事物的本质。

二、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形式

从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从模糊的状态到清晰的状态,是人类思维的发展所必须经历的几个阶段。从人类思维起源的发生学来看,人类思维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直观动作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形态,并处在一种动作模仿的状态;其次是具体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人们的思维已经开始从对表面形态的观察提升到了对具体形象的理解层面;最后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这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当人类思维发展到这一阶段以后,人类已经可以看到事物表面所没有呈现出来但是却内在包含有的一种形式,即抽象的形态[3]。《辞海》中对思维的定义是这样的:思维的内涵一方面指的是理性认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另一方面思维指理性认识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考[4]。在这里,指的是理论思维,指人们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对科学材料进行加工,使其经历一个从感性材料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冯契作为我国当代知名的认识论专家,他对理性思维是这么定义的:“用概念来摹写和规范现实,化所与为事实,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5]

恩格斯高度评价和认可理论思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各个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p47]“人们可以对理论思维随便轻视,可是没有它们,人们连两件简单的事实也不能联系起来,更不能了解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了。”[2,p62]

理论思维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伴随着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到,以及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化,经验的自然科学也随之不断得到发展,与此相应的知识材料体系也随之不断扩大,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跟着一步步进入了理论综合的阶段。自然科学发展到这个阶段以后,对于收集到的知识材料,越来越多的分类及其内在关系的系统的梳理已经迫在眉睫,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分散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的正确确立刻不容缓。此时,经验的方法已经无法完成这样的工作了,只能求助于理论思维,于是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自然

第37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月

-106-

科学发展到这里,要想合理的解释这些最新的事实,解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必须要用理论思维来把握。恩格斯在书中还提到了了一些理论思维的案例,他说就像奥肯借助于理论思维发现了原生质和细胞的过程一样,牛顿也在理论上提出地球是扁圆的,并且这些观点在后来也被证明是正确的[2,p70]。由此可以看出,理论思维的出现和发展对自然科学的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同时,恩格斯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也包括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时代不同,理论思维的发展形式、研究内容必然不同。所以,关于思维的科学与其他各门科学相同,都属于历史的科学,只不过思维科学是一门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2,p46]。这就是说,一方面,理论思维的对象是各门科学的理论形态,是对特定时代的科学进行的抽象概括。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哲学家都必须依赖于现实世界而存在,都必须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形成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理论思维基石。这也说明,每一时代理论思维方法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与可利用价值。比如十九世纪道尔顿发现的原子论就是因为受到了古希腊原子论的启示。因此对于当代的科学家而言,在学习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同时也不应该把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抛在脑后,要坚持扬弃的原则,合理利用古代哲学的精髓来促进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恩格斯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研究意义

哲学与自然科学两门学科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紧密关系。恩格斯说过“自然科学家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那种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2,p68]因此,自然科学要发展就必然要受到哲学的支配和指导,这时辩证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哲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的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的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表现。克服其消极作用,发挥积极作用才是自然科学对待

哲学的正确态度。”[6]19世纪当形而上学的理论方法同科学的发展产生尖锐矛盾,积极克服哲学的消极作用的能力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恩格斯的解决方法是这样的:“自然科学家应当认真学习古希腊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研究和探索辩证哲学的历史形态,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达到唯物辩证法的高度。”[7]他这一观点给当代自然科学家的科学哲学研究也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自然辩证法》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以更加丰富、完备、科学的形态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书中有些自然科学材料和结论已经失去了历史的必然性,但仍有许多思想具有指导意义。恩格斯在书中提出的一些预见性思想,也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得到证实。书中包含有极其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对当时乃至当今世界的自然科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如果能对这些思想进行合理的发掘和有效的研究,对于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定能起到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艾四林.自然辩证法导读[M].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

2012:56.

[2]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 张浩.思维发生学——从动物思维到人的思维[M].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3.

[4]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1676.

[5] 冯契.逻辑思维的辩证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167.

[6] 张国祺.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史研究的贡献.[J].自然辩证

法研究,2012(12):99-105.

[7] 史娜.《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观及其对当代的启示.[J].山

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63-265.

(责任编辑、校对:郭海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