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温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温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温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8年温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请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生命之秋是人类进化的diān (1) 峰。她的前额饱满,造型优雅,蓄足巨大的思维能量;她的侧影是一条清xī (2) 的逻辑线,léng (3) 角分明,秩序井然,和谐流畅;她的双手精巧结实,腿脚jiǎo (4) 健有力,神经系统是一丛开放的藤蔓、一架恒久的水平仪、一面猎猎迎风的旗帜。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只要你勇于展示,你就是一道风景!给苍白的四周以 (1) ,给庸俗的日子以 (2) ,给沉闷的空气以 (3),将个性和才华化为琴弦,奏响生命的乐章。

A、清新

B、绮丽

C、诗意

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拟标题并选出有语病的划线句,并加以改正。(4分)

人民网讯: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12日上午发生一起死亡21人的特大火灾。经过调查,现已初步查明事故原因。

12日8时20分许,温州市鹿城区人民路温富大厦的裙楼一楼“朵朵鲜”花店突发火灾。据温州市安监局局长介绍,当时,①花店后墙墙根的明线冒出火花,迅速燃起花店里的包花纸和塑料花。火苗迅速蔓延,导致大量的浓烟涌入二楼的舞厅。②当时舞厅内有200人左右,大部分逃生,但有19人因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花店里共有9人,7人逃生,2人烧死。过火面积1270平方米。

12日18时,浙江省、温州市的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举行联席会议,汇报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组织善后工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意见。

(新华社温州12月12日电记者汪林义、张和平)

⑴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分)(15字以内)

⑵有病句的是▲,应改为▲。(2分)

4、古诗文名句默写。(9分)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范仲淹《岳阳楼记》)

⑶▲,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⑷▲,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⑸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⑹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⑺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⑻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5、请对以下两则材料进行比较分析,从材料阐明的道理、给人的启迪等方面说说你的发现。(3分)

Δ一根木头搁在山洞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者甚少,但若横置于地,则常人皆能从上面过去。Δ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6、2008年,温州市政府将举办以“迎奥运,爱家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作为温州的一员,请你一起来踊跃参加。(5分)

①活动一:一次采访,调查全民奥运(2分)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发现通知,要求从2007年开始,全国亿万学生要开展阳光体育

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们在全温州市各校各班都开展了相应的体育活动。

如果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请在下列采访对象中任选一位,结合其身份特点,设计一个采访问题。(不多于20字)

采访对象:市长学校体育老师在校同学

②活动二:一幅对联,叫响山水温州(3分)

请你以一句话展现温州形象,反映温州美丽的山水文化。

参照下面的上联,在括号中任选一处景点,也用一句简炼优美的话来赞美一下温州的山水。(注:乌岩岭是温州的著名景点之一。温州名胜很多,如江心屿、楠溪江、雁荡山、寨寮溪等,任选一处进行续写。)上联:乌岩岭云雾飘渺,风景秀丽惹人醉。

下联:,。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13分)

让我看着你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选自《意林》2007年第11期,有删改)

7、文章第⑧段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文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3分)

8、文章开头“我”为什么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医生的职业了?请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9、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3分)

10、男孩的母亲从“我”的母亲身上明白了“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那么你从“我”的母亲身上又明白了什么呢?(4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5题。(18分)

教养的证据

毕淑敏

①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②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

③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定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④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⑤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教养把人的注意力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当你跋涉和攀援中,虽然伤痕累累,因为你具有的教养,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

⑥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⑦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也具有某种坚定的流传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⑴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无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⑵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有删改)

11、作者认为什么叫教养?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12、本文的标题是“教养的证据”,请概括出作者认为能够体现人的教养的“证据”有哪些?(4分)

13、第⑦段有一句划线句,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仿写一个句子。(3分)教养是▲

14、阅读第⑦段,作者说“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4分)

15、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更充分地理解“教养”的含义。联系实际,具体谈谈你的阅读收获。(4分)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一)(4分)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6、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2分)___▲_______

17、诗人在全诗中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分)___▲_______

(二)(12分)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悉.如外人___▲_____②便要.还家___▲_____

③寻.病终___▲_____④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

19、补充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1、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的图景,文中哪些地方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和谐社会一致?请指出并简要分析。(3分)

(三)(10分)

陶侃惜谷(选自《晋书》)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陶侃尝.出游___▲_____②见人持.一把未熟稻___▲_____

③用此.何为___▲_____④执而鞭.之___▲_____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执而鞭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3分)

A.山间之.朝暮也B.辍耕之.垄上

C.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D.宋何罪之.有

24、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陶侃是一人怎样的人?(3分)

四、写作(60分)

25、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幸福是什么?其实幸福很简单,在你口渴时,你拥有了一杯水,你就拥有了幸福;在你失败时,你拥有了一丝希望,你就拥有了幸福;在你惆怅时,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当你闲暇时,静静听歌,凝神遐想,那也是幸福……愿幸福随时伴随着你。

请以《____也是一种幸福》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等。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书写(5分) 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即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说明:1.卷面虽有修改痕迹,但仍保持整洁、规范,也可得满分。

2.3分或3分以下的评分应严格控制。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1)巅 (2)晰 (3)棱 (4)矫2.(1)B (2)C (3)A

3.(1)温州特大火灾事故原因初步查明

(2) ①句少主语,改为:花店后墙墙根的明线冒出的火花迅速燃起花店里的包花纸和塑料花或:花店后墙墙根的明线冒出火花,火花迅速燃起花店里的包花纸和塑料花

4、(1)随风直到夜郞西 (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潮平两岸阔 (4)折戟沉沙铁未销(5)似曾相识燕归来 (6)化作春泥更护花 (7)巴山夜雨涨秋池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轻松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6.①只要能围绕“全民健身”的主题,根据对象的身份进行提问,即可得分。

②本题实为仿写题,只要对仗工整,能围绕温州的景点来写,即可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7.捐献眼角膜

8.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9.受到我的母亲的无私与爱心的影响,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突出我的母亲的形象 (意思对即可)。

10.结合母亲的精神写:①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怕我为难而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②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③豁达:说起身后事,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④善良:不愿我为她耽误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并主动提出捐献眼角膜。(答出以上任意一点母亲的精神给2分,自己的感受给2分)

(二)11.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12.热爱大自然;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13.如:教养是协调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教养是培育社会和谐之花的土壤。

14、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它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反映的是人本质上的品质与道德水平,反映一种积极的对己对人的态度和行为。当说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说明他的外在行为,而且还说明这个人的内涵、道德品质是好的。(意思对即可)

15、能结合文章要旨,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有自己的体会看法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一)16.凉或缺17.孤寂清冷

(二)18.①完全②通“邀”,邀请 不久④渡口

19、村人渔人

20、(村人)自称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21、文中的“良田美池桑竹”、“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人们的安居乐业,与人为善,一派温馨和谐的景象。

(三)

22.(1)曾经(2)拿着 (3)稻子,稻穗 (4)鞭打

23.C

24.陶侃是一个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人。

四、写作(60分)

25.评分标准

一类卷(60—55分):符合题意,立意深刻,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内容充实,有新意;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有文采。以58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类卷(54—48分):符合题意,立意正确,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语言通顺。以5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47—42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有真情实感;内容较充实;结构较完整,思路较清晰;语言基本通顺。以4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类卷(4l一36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欠明确;缺乏真情实感;内容欠充实;结构欠完整,思路不够清晰;语言欠通顺。以39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36分以下):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判为五类卷。①文不对题或内容有严重错误。

②文理不通,结构混乱。③文不成篇,字数不足300。

说明:

1.评卷以45分为基准分,酌情增减。鼓励给好文章打高分。满分或42分以下的评分应慎重。

2.符合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条,可酌情加1—3分,加至满分为止。

(1)构思新颖,有创意。(2)语言优美,有个性。(3)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3.文中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扣2分。

4.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字不扣分,扣完2分为止。

5.不足500字,酌情扣分;不足400字降一个等级评分。

语文答题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3

分)

1、⑴_________ 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4分)

2、⑴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3分)

3、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⑵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6、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3分)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18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一) (4分)

16、(2分)______________ 17、(2分)____________

(二)(12分)

18、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4分) 19、(2分)

( ), ( )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10分)

22、

①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4分)

23、()(3分)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写作(60分)

25、根据要求作文。(6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一种幸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